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费尔·威尔采克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最早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之一。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城市为中心,随着城市的规模增大,其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一个中心地带的格局。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指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支配和影响,使其产生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地带中心地带是指由城市和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空间单元,城市是中心,周边地区是外围,中心地带是中心和外围的一个整体。
城市是中心,扮演着控制、支配周边地区的角色,周边地区是外围,扮演着为城市提供资源、劳动力的角色。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依存、互动关系紧密。
2、中心的经济活动中心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服务、行政管理、文化等。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它集中了大量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不断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其聚集,从而扩大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规模。
3、周边地区的空间组织周边地区是城市的外围,其空间组织主要是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和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两个方面。
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是指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组织,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则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组织。
4、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指的是不同城市规模所形成的等级结构。
即大城市会辐射和控制周围的小城市,而有些小城市则会依赖大城市的支持和影响,形成繁荣的小城市。
中心地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先后出现了德国地理学派、英国地理学派、美国地理学派等,都是将中心地理论和其他知名学派的理论进行融合并发展。
中心地理论阐述了城市的重要性和中心地带的组织特点,并阐明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心地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现代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中心地理理论
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
(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理论:假想模式
2.实际: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4.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高级中心 地包容低级 中心地,高 级服务范围 覆盖低级服 务范围,从 而构成层次 分明,逐级 嵌套的空间 网络系统。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
1、正六边形原则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南 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的概念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 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半径
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右图显示的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 为何都是圆形的?说明了什么?
在一个地区,假设在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自己 想得到的服务,只考虑距离的远近问 题。这样,便形成了以每个供应点为 中心的圆形的服务范围,这说明每个 供应点的服务范围和门槛人口都是大 致相同的。
中心地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3.中心地的等级
①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②划分: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为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 多,服务范围大的为高级中心地。 ③高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级 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低级中心地所 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
中心地理论【完整版】
在研究方法上,克里斯塔勒作
为地理学者一反过去传统的归纳 法,运用演绎法来研究中心地的 空间秩序。提出了聚落分布呈三 角形,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空间 组织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心 地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与人口的 关系,以及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 中心地空间系统模型。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
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 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
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 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
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 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 级中心地职能。比如专营某名牌 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宝石 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 百货的便民商店则是低级中心地 职能。
(六)中心地的等级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
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 中心地。比如有宝石店的中心地 是高级中心地,而仅有便民商店 的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
(四)商品服务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
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 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 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 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从理论上说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为补充区域的 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 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 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 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 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下限为中心地内该最小限度的消 费者的空间范围。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 如下关系,即:1,3,9,27, 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 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
中心地理论
南京 杭州
苏州 三级中心 无锡 常州 宁波
省级经济中心、交通 本省及周边地区 中心 主要在地市范 制造业 围内
市域内 本城镇和乡村
四级中心
镇江 扬州 南通
五级中心 小城镇
注: 在实际生活中,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类似正六边形的图形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 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 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 称为门槛人口。 低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低; 高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高。 中心等级越高服务范围就越大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商业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最便利。 ②六边形大小:表示中心地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大小。 门槛人口:指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的所必需的服务人数 服务范围:是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一般是呈六边形。 ③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包容关系,即高级中心地包容
。
答案: 1.200 2.扩大 比较兴旺 顾客人数高于门槛人口,各店均会盈利 3.各店均无利可图 顾客人数低于门槛人口,各店无法同时盈利生存
二读下面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级医疗服务中心, 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是_____,它有___个; 较低级的医疗服务点是____,它有_____ 2图中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与较低级的医 疗服务点比较,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所能提供 的服务职能比较____,服务范围比较______, 门槛人口的要求也比较________。 3图中各个较低级的医疗服务点之间的距离大致______,较高级的 医疗服务点大致位于较低级医疗服务点的____________。 4图中医疗服务点的分布可以体现_______的思想和规律,并反映 出在应用中心地理论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PPT课件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 德国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 场所。中心地可以是城市或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 心的正六边形。
3、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 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 心地则位于正中。
2021/3/12
3
服务范围
• 出售低级商品和提 供低级服务的商店
• 门槛低 • 中心地等级低 • 服务范围小 • 彼此间的距离近 • 数量多
• 反之 2021/3/12 高级中心地
•
服务范围包括低级中心地的服
务范围
4
中 心 地 理 论 示 意 图
2021/3/12
5
2021/3/12
中级中心地
8
2.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甲普通服务店 乙家具商店 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用电器
202D1/3./12 甲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9
2021/3/12
读下面地租水平等值线图,完成下列 问题:
(1)在图中用不同的图例表 示出各类用地分布。
2021/3/12
1
中心地等级越高 服务范围就越大
2021/3/12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 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 称为门槛人口。
低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低;
高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高。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盈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亏本
2
服务范围
• 把顾客的来源点在图 上,就可以大致画出 商店的服务范围。但 是,这个范围通常不 固定,也没有明确的 界限。
中心地理论概念:
中心地理论概念: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即假定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为满足中心性需要,就会形成中心地商业区位的六边形网络。
中心地理论的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中心地理论的理论作用:(1)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2)该理论是诚实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如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影响区域、中心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地位和规模及空间关系及零售业区位布局等。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4)以古典区位论的静态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静态一般均衡区位理论,为后来的动态一般区位理论开创了道路。
(5)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间分布模型,把地理学的地域性,综合性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使区位理论研究逐渐向地理学领域扩展,并成为现代理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建立了系统的城市区位理论,把区位理论的研究对象从农业,工业扩大到城市,并为市场区位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7)促进了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并对地理学采用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研究工作的发展。
总述: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
中心地理论的实践作用:总述: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至今为止,可以说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和城市体系的最完善的理论体系之一。
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数量、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性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因此,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规划区域内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中心地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心地理论的具体应用:一.中心地理论在商业布局中的应用:(1)人口密度和购买力的地域差异对商业布局的影响:克氏理论一直假定:人口的地域分布是绝对均匀的。
事实上,人口密度的地域差异会影响到商业布局的模式,根据克氏理论:任何一级中心地市场区的大小都取决于其经营商品的限界值。
中心地理论
2、新进入市场者与已有生产者相互靠近,各个市场区相互 交叉;结果至少使位于中间的生产者达不到他的最低需求量, 在市场区下边界内的需求者也因竞争而变化。 3、位于中间的生产者就会亏损,从市场上退出,达到了一 个稳定的均衡状态;每个生产者正好供给他的最低需求量,利 润为零。 4 、不存在没有得到供给的区域,由此构成了一个六角型市 场区,市场区所有面积内都能以最小的运输费用得到供给。
某中心地
某中心地商品的上限
(商品最大销售距离)
某中心地商品的下限
商品服务的上限与下限范围示意图
• 除了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和消费者的需求行为之外,市场区 的上边界和下边界还取决于人口密度和运输费率。 • 1、人口密度增大时 • 2、运输费用降低时
2、最佳市场区的形成
1、在市场区上边界之外,生产者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其产品 的需求,这里就会有其他生产者进入,逐渐占满了市场。
1、市场区边界
市场区上边界:在生产者的市场区空间范围内,当有效价格 (出场价格+运输费用)在一定距离上过高时,其产品就不 再有需求,这个市场区边界即为市场区的“上边界”(o); 市场区下边界:如果生产者的成本固定,就需要有一个最低 限度的销售量才能进行生产而不亏损,与这个最低限度销 售量相对应的就是最低限的市场区,其边界称之为市场区 的“下边界”(u);
6 、廖什的解释
市场网络理论 代表人物: 廖什(A﹒Löcsh),德国经济学家
假定条件:地域面积具有同质性,生产要素和市场 需求均匀分布。 得出结论:六角形市场区,其大小取决于需求条件 和生产条件;不同的产品呈现出不同大 小的蜂窝状的市场网络。
与中心地体系的区别——市场网络体系的性质
1、克里斯泰勒是在K为固定比值的假定下推导出中心地等级 结构,而廖什则是运用K为可变比值的方法推导出市场网络体系 的结构;由此,可以使市场区的大小灵活地与企业最佳规模相 适应。 2、克里斯泰勒的等级体系是由暗含的中心地等级构成的, 而廖什则相反,在他那里专业化生产地的存在是可能的;只有 中心区才生产和提供所有产品,其它地方企业规模相同,数量 一样,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它们可以在生产结构和供给结构 上存在差别;高一级的中心也并非必须囊括低一级中心的所有 功能。 3、在空间分布结构上,市场网络模型表现出更大的适应性, 区分了“城市富裕部门”和“城市贫穷部门”,划分界限取决 于是否有交通干线;在一个部门内各个产地的地位与作用也是 不同的;随着与大城市距离扩大,次级中心的规模也就越大, 这是一个规律。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中心地理论
3.行政原则
• 在行政作用明显的地区,受行政原则控制,克氏 认为,每个中心地在行政管理上只能从属于一个 高级中心地,不能象市场原则或交通原则那样同 时受两个或三个高一级中心地的影响 • 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 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 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 • 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 统。
圆形网络
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 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
六边形网络
要充分消除 圆与圆之间 的空隙地区, 除正六边形 外,还有等 边三角形和 正方形。相 比之下,六 边形的面积 最接近于圆 的面积。
各级中心与服务半径
级别 服务半径 承担职能 服务种类
B级中心
K级中心
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 首先,他们增补了中心地学说的假设,即消费者的消 费支出是均质分布的。
其次,他们认为自由竞争将使每个生产者的销售范围 缩减至门槛范围。他们假设一个中心地有几种不同的货 物提供给一个区域,它们(货物)的等级按照其门槛销 售范围从1排到n。第n级货物有最大的门槛需求,即要 有最大的市场区才能维持其存在,它们出现在A级(最 高级)中心地。A级中心地出现的数量取决于对第n级货 物的总需求量。假设在均质平原上有100万人,第n级货 物的需求门槛为20万人,那么最多能出现5个A级中心地。 由于其它货物的门槛都低于第n级货物,A级中心地还将 提供自第n-l级一直到第1级的所有货物。
r
r-1
M、A、K、B
M、A、K
齐全
次齐全
A级中心
M级中心
r-2
r-3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戈特利布·冯·弗鲁格斯提出的,他的主要著作是《中心地学》。
中心地理论是一种地理学理论,主要用来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该理论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和等级,来解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城市所承担的区域服务和中心功能。
中心地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定义:1. 中心地: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等级和较高级别功能的城市。
中心地通常具有商业、行政、文化等多样化的功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2. 中心地体系:指由多个中心地组成的系统。
中心地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和互相支持的关系,形成由中心地和其周边地区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网络。
3. 中心地等级:指根据城市的规模、功能和影响力等因素,将中心地划分为不同等级。
通常按照中心地人口规模、商业区域面积、经济主导产业等因素来划分等级。
4. 中心地服务:指中心地为其周边地区提供的各种商业和公共服务。
中心地服务包括商业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等,可以满足周边地区的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5. 中心地影响范围:指中心地对其周边地区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中心地的影响范围通常按照距离、交通网络等因素来界定,影响范围内的地区通常与中心地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心地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可以帮助政府和规划者合理规划城市和地区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中心地理论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
中心地理论
应用: 区域规划 城市建设 商业网点的布局
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与数 目之间有何关系呢? 城市的等级与数目之间成反比关系。 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等级越低, 则数目越多
城市 城市 城市 服务 等级 作用 数目 范围
高 低
职能 种类
多 少
大
小
少
多
大 小
类型
M(集村) A(镇区中心) K(县城) B(地区中心) G(小州首府) P(省会) L(区域首府)
各市场区之间的未满足的需求问题到 底如何解决呢?
如果市场区相互靠拢一点,这些需求 R 未满足的区域就自动消失了
S M T S T S M S S T S T M T S T M S T S M M M S T S M M T S M S
M
T
M
S
T
M T
T
那么,市场区相互重叠的情况下,市 R 场区的边界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只有一个市场的话
范围的影响
• 同样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会不止一个!
• 那么,其他的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会在哪 里布点呢?
– 为了防止服务区的不必要重叠 – 距离会>= 2×S
范围的影响
S M
2S 的距离
S M
T
T
尚有地区对同样商 品与服务的需求没 有满足,结果如何 呢?
尚有地区对同样商品与 服务的需求没有满足, 结果如何呢?
中
心
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
论
最先由德国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在其1933年发表的《南德国中心地》一 文中首先提出。
一、基本概念
1、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弗·魏变明(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地理学理论。
该理论基于一种假设,即人们在购买日常商品和服务时倾向于选择距离更近的地方。
它主要研究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商业和经济发展。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包括:1.1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具有较高水平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能够满足周边社区的需求的地点。
中心地可以是城市、市镇或村庄等。
在理论中,中心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中心,周边地区是其商业辐射范围。
1.2 中心地层次(Central Place Hierarchy)中心地层次是指根据地理位置、功能和规模将中心地分类并排列的等级系统。
根据中心地层次,中心地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例如主要中心地、次要中心地和小中心地等。
主要中心地通常面积较大,服务范围广,提供高级商品和服务;而小中心地面积较小,服务范围有限,提供一些基本商品和服务。
1.3 中心地间隔(Central Place Distance)中心地间隔是指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间隔有一个固定的最佳距离,也即最适宜的经济半径。
经济半径是指在该距离内,一个中心地能够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其周围社区的需求。
超过经济半径的距离内,人们更有可能选择其他更近的中心地。
2. 应用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中心地理论的一些应用领域:2.1 零售业布局规划零售业通常依赖于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需求。
中心地理论可以帮助零售商确定最佳的店铺布局。
根据中心地理论,零售商可以将主要中心地和次要中心地作为零售店铺的选址依据。
在一个中心地周围的经济半径内,只需要一个主要中心地,这可以确保该中心地的稳定销售并吸引周边顾客。
而在其他中心地间隔内,可以开设一些次要中心地,以便更好地服务周边社区。
2.2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地理论
商品与职能等级: 商品与职能等级: 根据中心商品范围的大小可将中心 商品分为不同的等级,范围越大, 商品分为不同的等级,范围越大,级别 越高;如首饰,名牌服装为高级别商品; 越高;如首饰,名牌服装为高级别商品; 而范围越小,级别越低,如食品, 而范围越小,级别越低,如食品,小百 货为低级别商品; 货为低级别商品;提供高级别商品称为 高级职能, 高级职能,提供低级别商品则为低级职 能;
第十一章
中心地理论
§1 克氏的中心地理论 §2 廖氏的中心地理论 §3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1
中心地理论也被称为"城市区位论", 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核心理论;它试 图解释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地域结构三 者之间的关系; 中心地理论的主体是克氏与廖氏的理论, 二者在发表时间上相差了7年;在内容 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后者比前者更 接近实际;克氏是地理学家,但也学过 经济学;廖氏是经济学家,但对空间问 题很感兴趣;两人都是德国人;
4
三是他提出了城镇地域结构的最佳 形式是六边形, 形式是六边形,尽管在实际中会有变 形; 四是, 四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他给出了城 镇数量, 镇数量,规模和地域结构三者之间的 关系, 关系,用几何演绎的方法建立起理论 模型; 模型;
5
一,基本概念
中心商品,中心职能和中心地: 中心商品,中心职能和中心地: 中心商品(包括服务) 中心商品(包括服务)是在少数地 点生产和供应, 点生产和供应,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 如一个商店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商品, 品;如一个商店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商品, 一个电影院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服务; 一个电影院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服务; 能够提供中心商品的地方就有了供 应的职能,称为中心职能; 应的职能,称为中心职能;而具有中心 职能的地方就称为中心地; 职能的地方就称为中心地;克氏中心地 就是指城镇,其中心职能为周围的地区 就是指城镇, 服务; 服务;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是德国的经济地理学家,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中心地理论。
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1.中心地是分布在具有同等土壤肥力、资源均匀分布、没有边界的平原上。
在这个平原上,人口是均匀分布的,人们的收入、消费方式以及对货物的需求都是一致的。
2.平原上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规模所有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与距离成正比,朝各个方向的移动都可行。
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
即生产者为了谋取最大利润,寻求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相隔距离尽可能的大;消费者为了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到最近的商店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
4.消费者到离他们居住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他们所需的货物和服务,他们为此付出的实际价格等于货物的销售价格加上来往的交通费用。
克里斯泰勒认为,在这个理想的平原上,有三个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服务范围大小的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可排列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
1.按照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每一个完整的基本六边形和周围6个基本六边形的1/3,即由三个基本六边形,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六边形。
这正如教材中所说,每一个较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总是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的3倍,所以,市场原则下的服务范围系列是:1,3,9,27,81,243,……由于每个中心地包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即高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低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在市场原则下,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1,2,6,18,……(从次高级开始,中心地数目恰好是该级服务范围数与高一级服务范围数之差,也即1,3-1,9-3,27-9,……)2.按照交通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位于联结两个较高等级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每一个完整的基本六边形和周围6个基本六边形的1/2,即由四个基本六边形,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六边形。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
12
(三)三种中心地等级体系 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K=3系统)
图4.3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的形成
.
• 中心地等级体系为 1,2,6,18, 54,…。即从区域 内次级中心地开始, 中心地的数量关系 为低级中心地数量 为其上一级中心地 的3倍。
实例2:
荷兰圩田居民点设置: 居民点设置A.B.C三级; C级——3000名居民,生 活用品、烟草、报刊、咖 啡、饮食店、加油站、邮 局等设施; B级——35000名居民,纺 织品、家具、书刊、钟表 等专业门市部;专科医生 诊所、医院、中学、职业 学校、剧场、游泳池; A级——服务于圩田上的 所有居民,设施好,超过 了C级与B级;尽量把高 一级设置在低级的中央。
9
后期
低等级 城市 低等级城 市服务范围
中等级 城市 中等级城 市服务范围
高等级 城市
高等级城 市服务范围
不同等级城市六边形服
.
务范围的形成与1嵌0 套
六边形市场范围形成: 如果每个供应点的服务 范围都是圆形相切缺不 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 就会存在空白区。这里 的消费者如果都选择最 近的供应点来寻求服务 的话,空白区又可以分 割成三部分,分别属于 三个离其最近的供应点。 实质上中心地的范围在 现实世界里是一个正六 边形,而不是圆。
低等级低等级城市城市低等级城低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市服务范围中等级中等级城市城市中等级城中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市服务范围高等级高等级城市城市高等级城高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市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六边形服不同等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与嵌套务范围的形成与嵌套六边形市场范围形成
中心地理论
由于每一级的 中心地和服务 范围被它上一 级的中心地的 服务范围包括, 这样,中心地 及其服务范围 是由一级套一 级的网格相互 嵌套而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边形网格相互嵌套规律
(1)低级中心地和服务范围 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所包括不同等级中心地 的服务范围相互嵌套。
(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和服 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 的
K指的是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在K=3的系统内,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 序列是:
1,2,6,18,…
由市场原则形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交通系统, 是以高等级中心地为中心,有6条放射状的主 干道联接次一级的中心地,又有6条也成放射 状的次干道联结再次一等级的中心地。由于此 种运输系统联系两个高一等级中心地的道路不 通过次一级中心地,因此,被认为是效率不高 的运输系统。
B1——中心地提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中心地提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3、中心地门槛:
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低级商品,门槛人口低 高级商品,门槛人口高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 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 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市场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
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介绍 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三、六边形网格的形成和相互嵌套规律 四、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五、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 问题
中心地理论 - 产生背景
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 加速了经济活动急剧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社 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成为工业、 交通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服务行业的聚 集点。因此,对城市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规模等级。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 著作《南德的中心地》或《德国南部的中心 地原理》,成为城市区位论的代表性著作。
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它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它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中心地理论作为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以及指导城市规划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和布局是基于一定的等级体系,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相互关联和影响。
中心地理论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城市空间分布规律的框架。
在一个区域内,中心地的分布并非是随机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高级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更多、级别更高,服务范围更广,而低级中心地则相反。
这种等级分明的结构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城市会成为区域的核心,而另一些则相对较小且功能较为单一。
其次,中心地理论对于商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帮助我们确定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商业设施在城市中的合理位置。
比如,大型购物中心通常会布局在区域的中心位置,因为其服务范围较大,能够吸引来自周边较远距离的消费者;而小型便利店则更多地分布在社区内部,满足居民的日常即时需求。
再者,中心地理论对于交通规划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于不同等级的中心地之间存在着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因此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以确保高效的运输和连接。
例如,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或快速通道,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在城市规划中,中心地理论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确定城市的等级结构方面,规划者可以依据中心地理论,明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职能和地位。
例如,将一个大城市定位为区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承担着高层次的服务和管理功能;而周边的中小城市则可以专注于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与当地需求相适应的服务。
在功能分区规划中,中心地理论可以帮助合理布局不同的功能区域。
以商业区为例,根据中心地理论,规划者可以在城市的核心区域打造大型商业中心,同时在各个分区设立小型商业节点,形成层次分明的商业网络,满足不同居民的消费需求。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概述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
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同时也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的不同。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中心地有等级、层次之分,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每个较高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
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
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
中心地理论
三、中心地三原则
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受到市场因素、交通因素、行政因素
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
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假设条件
⑴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 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需求和消费方式相同。 ⑵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⑶消费者都利用距离最近的中心地,就近购买,以减少交 通费。 ⑷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的价格都相同。消 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的工作,交通原则占优势。
克里斯塔勒得出结论: 在三个原则共同作用下,一个地区或 国家,应当形成如下的城市等级体系:A级城市 1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至12个,D级城市 42至54个,E级城市118个。
四、评价 主要贡献
1.促进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 规律和法则的研究。首次将演绎法引入地理学。 2.克氏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 理论基础。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交通原则
1.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更高一级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 间点。
如果同一级中心地之间铺设一条交通线,则在这条交 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2.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
1个m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内包含着1个完整的m-1级中心
地和6个1/2的m-1级中心地,共计4个。
B1为中心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B2为中心地为自身供给的数量。
3.货物的供给范围 货物的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称为货物的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下,中心地均匀分布在平原上,同一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服务范围是相同半径的圆形区.每三个相邻B级中心地之间有一个空白区,得不到这3个中心地任何一个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在这个空白区的中心会产生1个次一级K级的中心地,以满足居民消费.而每3个K级中心地之间又出现空白,会出现次一级中心地A级.依此类推,中心地可以分为许多等级.
与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相似,中心地理论是克里斯泰勒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提出的,他在德国南部所有的城市和农村进行调研,积累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详细资料.理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商品是在中心地生产,提供给中心地及周围地区居民消费的商品.中心地职能是指中心地具有向周围地区提供中心商品的职能.
此外,克氏还认为,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的交通要求大.因此,高级中心地按照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按照行政原则作用较大,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则解释比较合理.
提供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例如名牌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珠宝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百货的零售店是低级中心地职能.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行政原则与中心地等级系统
在行政职能作用明显的地区,行政原则制约着中心地的等级系统.克氏认为每个中心地在行政管理上只能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不能象市场原则或交通原则那样同时受到两个或三个高一级中心地的影响.在一个六边形中有7个行政单位,其中1个高级行政区单位行使对6个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从而形成K=7序列,公式为K=7n-1,行政区的等级序列为1,7,49,343…….各级中心地的从属关系序列为1,6,42,294…….
第三,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中心地与市场区域(也可看作为腹地)间的关系,对研究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在这方面德国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可值得参考。
[编辑本段]产生背景
20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种经济活动如工业,商业,贸易,服务行业等由于集聚效益,开始向城市聚集.因此,对城市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规模等级.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著作《南德的中心地》或《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成为城市区位论的代表性著作.
2,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3,消费者都利用距离最近的中心地,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4,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的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5,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的配置形式.
4,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和下限两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决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从理论上说,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为补充区域的边界.商品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需求量,也称为需求门槛,是中心地最小限度的空间范围.
2,中心性,是指对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或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在数值上等于中心地供给周围地区中心商品的数量,即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与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C=B1-B2.
3,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心地的补充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就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2,特点
⑴中心地的等级由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级别所决定.
⑵中心地的等级决定了中心地的数量,分布和服务范围.
⑶中心地的数量和分布与中心地的等级高低成反比,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等级高低成正比.
⑷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提供相应级别的商品和服务,还提供所有低于这一级别的商品和服务.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但区域内的中心地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和职能,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数量越少,职能越复杂,这一普遍规律是可以作为城镇体系布局原则的,即城镇规模愈大,吸引的距离愈远,其服务范围也愈广,规模大的城镇在数量上少于规模小的城镇。
⑸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形成中心地体系.
[编辑本段]中心地空间分布的均衡模式—六边形网络
基本前提
克里斯泰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提出以下基本前提:
1,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自然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需求和消费方式相同.
概述
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价。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编辑本段]意义
第一,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克氏作为地理学者初次把演绎的思维方法引入地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无疑是对地理研究思维方法的一大革命。也正因为这样,他被后人尊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第二,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二是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究;三是关于城市内和城市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四是关于城市区位和规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
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在三原则中市场原则是基础,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可以看作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改.克氏进一步分析了三原则的适用范围.
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和市场区域构成的中心地商品供给情况,如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交通原则适合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作用大.行政原则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时代,或者象社会主义过境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另外,自给性强,与城市分离,相对封闭的偏远山区,行政原则的作用也比较强.
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各个中心地都想扩大服务区范围,相邻的中心地服务区之间将出现重叠,根据到最近中心地购物的原则,重叠区的消费者将以中心线为界被最近的中心地吸引.于是每个中心地的服务区变成最稳定空间结构的六边形.每个次一级的中心地成为六边形的6个顶点,各级中心地组成一个有规律递减的多级六边形图形,形成一般均衡状态下的中心地空间分布模式.
交通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在交通影响明显的地区,交通原则制约着中心地的等级系统,各级中心地都应位于高一级中心地之间的交通线上.但从均衡模式看,两个B级中心地间的连线不能包括K级中心地,这不符合交通原则,需要调整模式.从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出发,克氏把六边形6个顶点的各级中心地都布局在六边形六条边的中点上,这样任何一级中心地之间的交通线都可以把低一级中心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模式.每个B级中心地提供给周围6个K级中心地的总服务量为6×1/2=3,加上自身包括的1个,形成K=4的序列,公式为K=4n-1,其等级序列为1,4,16,64…….各级中心地的从属关系序列为1,3,12,48…….
5,经济距离,是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是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个要素所决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编辑本段]中心地的等级性
1,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而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