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代小说阅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浙江宁波蛟川书院吴晓岚张佳音浙江湖州一中陈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的课堂上,曾学过一些小说的读法,对小说的特点有一定了解。

八年级的学生已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读一些课文,能运用已学知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二、单元设计思路1 本单元选择的篇目覆盖面较广,有中国古代名篇,有中国当代校园小说,也有外国小说。

本单元的小说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形象多样、主题深刻等特点,呈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2 用引导 (教师点拨引导 )、讲议 (学生讨论质疑)、迁移 (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可以适当增加外国微型小说名篇的学习,比如奥莱尔的《在柏林》。

三、单元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逐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了解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共性与差异。

2.引导学生熟悉小说的情节,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掌握小说的结构。

3.引导学生解读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形象意义,明确人物塑造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时分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课时,《范进中举》2课时,《选举风波》1课时,《山米与白鹤》2课时。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节选,安排在单元第一篇,具有极强的教学意义,对于如何阅读小说、品味小说魅力,意义重大。

教法上应以朗读体会、讨论探究、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1.熟悉本文的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

2.感受鲁提辖疾恶如仇的形象特点。

3.分析本文人物描写尤其是行动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好汉歌》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明确:《好汉歌》,《水浒》。

这么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梁山好汉的豪情侠气。

)(二)整体感知1.切入点一:创设情境。

请一学生谈谈电视剧《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尤其是“花和尚”鲁智深。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形成对中国古代小说完整的印象。

2.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和整合语义的能力。

3.进行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重点整体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语义整合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读、点拔、指导、训练总体设计一、提问导入:联系课外阅读情况,请同学们谈自己在课外看过哪些古代小说,导入正题:中学生已读过一些古代小说,但对我国小说的整体面貌和脉络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要求我们去专读像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等小说专著不大可能又不太现实,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篇文章实是中国小说史脉与批评的缩影,是“具体而微者”,使我们在印象式的零散的小说篇章阅读之后,从高屋建瓴的理性上进行把握。

二、整体阅读指导:《考试说明》要求: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下面以几个具体问题来说明阅读的方法。

(一)、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填写下表:上古先秦两汉神话传说《穆天子传》《山海经》无名氏口头创作古代小说酝酿、萌生、起源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笔记)稗官从民间收集作为史实记载初具规模唐朝传奇《长恨歌传》《李娃传》文人依照传说创作而成成熟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民间说话人讲故事发展明清拟话本三言二拍文人模仿话本进行创作进一步发展长篇章回小说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进行再创作高潮世情小说《金瓶梅》文人独立创作开辟了写平凡人的生活的道路《儒林外史》《红楼梦》辉煌顶点点拔:指导学生进行目标筛选,在课文中勾画重点语句,提取并梳理有效信息。

(二)、概括内容要点,快速划分课文层次:要求能快速划分课文内容层次,能简要概括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和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八年级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本学期的语文大单元是文学赏析。

This semester's Chinese language unit is literary appreciation.2.我们将学习古代诗词、现代小说等文学作品。

We will study ancient poetry, modern novels, and other literary works.3.通过赏析文学作品,学生将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y appreciating literary work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expression skills.4.整体教学设计将涵盖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内容分析以及写作指导等方面。

The overall teaching design will cover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content analysis, and writing guidance of literary works.5.学生将学会如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analyze the author's writing intention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s.6.教师将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和讲解。

Teachers will select classic literary works for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and explanation.7.学生将掌握文学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and skill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8.通过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学生将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 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 现实,而且广泛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等,因而《红楼梦》又 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是从乡下来的贾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到贾府来谋求帮助。 在作品《红楼梦》中,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 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向贾府送去些土产品作为远房 亲戚的心意;第三次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而作 者在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描写得最为生动。当时贾母借 为史湘云还席的名义在大观园宴请一干亲戚,恰好刘姥姥送来些物品,于是贾母便一 并邀请赴宴。
本单元写作是“学习改写”,本次写作强调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培养 文体、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本次名著导读,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中国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意在引导 我们进一步把握长篇白话小说的题材特点,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把握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复述故事示例(张飞): 前两次没有见到诸葛亮,过了一段时间,大哥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
去请诸葛亮。二哥说诸葛亮徒有虚名不,用去了。我就说让我去将他请来, 如果不来,我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因为这个想法,大哥把我责备了一顿, 责令我不得无礼才允许我一同前往。在路上我们遇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 均,连我都 感觉此人无礼,可是大哥却善解人意,不计较什么。到了诸 葛 亮的茅庐,他在睡觉,大哥就一直站着等,不让童子叫醒他。等了很 久,我实在受不了,想要干脆一把火烧醒他,被二哥拦住了。后来大哥的 诚意打动了诸葛亮,他终于愿意追随我大哥了。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P2 一、导入P3 清人金圣叹曾感慨道:“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水浒传》是一部奇书。

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今天我们读《水浒传》这类古代白话小说,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不可磨灭的光彩。

P4 二、教学过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围绕《水浒传》的阅读,共同完成以下3个学习目标。

P5 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

2. 掌握古典小说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

3.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P6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从一些史料的记载中,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 yīng其锋”,意思是说宋江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

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P7 后来,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

自宋元之际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剧为主要形式,在民间愈演愈盛。

《水浒传》的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北宋末年的社会环境为历史背景,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名起义的小说。

P8 同学们,下面咱们来阅读教材第138页第二段,请你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会,整体感知《水浒传》的内容和主题。

然后我们尝试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P9 好,下面老师来展示一张读书卡片,看看我和你的想法一样吗?读书卡片书名:《水浒传》体裁: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内容:作品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主题:官逼民反令你印象深刻的好汉/情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该好汉给你留下的人生启示:做人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思维导图教案初中语文

思维导图教案初中语文

思维导图教案初中语文一、教案基本结构1. 课题: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例如“《背影》阅读理解”。

2. 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如“通过思维导图分析,提高对《背影》文章结构的理解”。

3. 教学内容: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例如“文章主题、人物关系、情节发展”。

4.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的步骤,包括导入、新课、练习、总结等环节。

5.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二、思维导图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例如:“你们觉得《背影》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2. 新课: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结构。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文章主题、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思维导图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改进意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分析其他课文,加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思维导图绘制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创新;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练习环节,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在讲解、讨论和评价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4. 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教案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古代笔记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古代笔记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古代笔记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古代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提供文化知识和娱乐为主要目的,具有独特的形式与风格。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中,如何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古代笔记小说阅读教学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中学生的古代笔记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古代笔记小说的起源、特点和发展;2. 学生能够分析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主题和隐含的文化价值观;3. 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等;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代笔记小说的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笔记小说的起源与发展;2. 古代笔记小说的特点与风格;3. 古代笔记小说作品的分析与解读;4. 古代笔记小说的创作与表达。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引导: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笔记小说的背景和特点;2. 群体研讨:设立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对古代笔记小说的理解和观点;3. 问题导向: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主题和文化价值观;4. 合作创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可以是对现有古代笔记小说的改编或者是创作全新的古代笔记小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笔记小说的形式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传授(20分钟):- 介绍古代笔记小说的起源与发展,讲解其特点和风格。

- 提供几个著名的古代笔记小说作品作为案例,并分析其主题和文化价值观。

3. 群体研讨(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古代笔记小说进行深入探讨。

- 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所选古代笔记小说的观点和理解,进行群体讨论。

4. 问题导向(20分钟):- 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主题和隐含的文化价值观。

- 鼓励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5. 合作创作(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可以选择对现有古代笔记小说进行改编,也可以创作全新的古代笔记小说。

初中语文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适用年级九年级(上)所需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2、3、(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激情。

(2)培养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3)学习、借鉴优秀篇目的写作方法,提高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

(4)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热爱祖国语言文化。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2、通过朗读、默读方法,感知文章内容3、品读优美语段,分析人物形象4、进一步了解古代名著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12、体会中国古代名著的博大精深3、赏析重点语段,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4、借鉴并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5、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对作品时代意义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对应课标12、分析主要内容,体会重点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5、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开阔学生视野6、运用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搜集网络信息主题单元问题设计2、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四大名著在塑造人物方面堪称典范,你从本单元学习中,有何认识?专题划分专题二:专题二:自读名著作品《杨修之死》《香菱学诗》(4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所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2、赏析优美语段,概括人物形象2、文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是找出加以分析。

3、两篇文章在写法和结构安排上各有何特点?4、读完两篇文章后,你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微机多媒体常规资源:教科书课本名著读本学习活动设计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的写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掌握各种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6、个性阅读,丰富与文章相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讨论赏析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3、能透过文字去研究文章的内涵,发现蕴涵其中的思想。
4、通过实践演练,巩固阅读小说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间百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积累词汇,初步形成分类积累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基本认识。
3、通过速读课文的方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4、选点品读课文描写细腻、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专题三:前面两个课时的课内学习,学生整体把握了小说阅读的方法:立足整体获取信息、选点精读突破重点。本专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实践演练的空间,检测、巩固学生所学,使阅读小说的能力得到提升。
以上三个专题形成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链:速读,看课文讲了什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选点品读,看文章主题的深刻、写法的精妙;演练,学以致用巩固所学方法。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这种以大贪官为打击对象的零星反抗行动,规模虽然不甚大,但组织严密,下是农民起义处在发动时期的重要标志。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杨修之死》节选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容许虚构,不受史实限制。如本文记曹操杀杨修,在历史上确有此事,但史籍中并无杨修以造言惑众获罪的记载;至于曹操被魏延射落门牙一事,更属子虚乌有。此类虚构情节往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很值得研究。
古代小说阅读
适用年级
初四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每周4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也要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语汇。
活动一:分类串珠做积累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香菱是个苦命女子,文化底子不深,但她的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惟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做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扣住这些重点,拟设三个专题:专题一:概括要点总揽全文——单元文章总揽;专题二:选点精读析形象——以《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为例;专题三:学以致用读小说——实践演练。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巴掌才清醒过来。这是艺术夸张,却又完全符合生活真实,鲜明的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故事中另一个人物胡屠户更可笑,是个十足的市价,对金钱的欲望渗透了他的骨髓。小说围绕着范进命运的变化也写出了世态炎凉。
专题一:概括要点揽全文——单元文章总揽。这一专题是学生前置预习基础上的单元整体学习展示课。主要活动有三个:分类串珠做积累、文章揽胜看人物、提纲挈领说情节。三个活动以第三个为重点,旨在指导学生学会概括要点从整体上读懂小说的方法,教学过程中介入网络资源,学习概括内容的方法。
专题二:选点精读悟精神——以《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为例。语文教学中有一种理论叫“一课一得”,说每节课不要面面俱到,集中学习一个问题,讲深说透就行了。小说信息量大,可讲的点也多,必须忍痛割爱,大胆取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方能做到长文短教,教而有效。借着本单元文章要引导学生感悟世人的世态炎凉,人物内在机智勇敢、迂腐可笑、勤于学习性格特点,而这些通过文章中细腻的描写可以很好地体悟。所以本专题设计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选点品读突破长文阅读重难点的方法。
4.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5.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6、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7、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如何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学会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
2、如何通过选点精读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品质?
3、怎样利用前面所学方法阅读一篇小说?
专题划分
专题一:概括要点揽全文——单元文章总揽;(3课时)
专题二:选点精读悟精神——以《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为例;(2课时)
专题问题设计
1、阅读单元文章你学会了哪些生词、新词?
2、阅读本单元文章你觉得哪些描写比较优美?
3、单元内四篇小说பைடு நூலகம்讲了什么事?
4、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多媒体
常规资源: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
其他: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课外前置预习一课时:单元文章速读,从字词、文章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形成原始学习成果。)
对应课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专题三:学以致用读古典——实践演练(1课时)
其中,专题三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概括要点揽全文——单元文章总揽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四课时,课外共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识记单元生字词,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中优美的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环境等);
3、叙述故事情节;
4、速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