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O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 于物质
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 9. 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注意: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 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就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 (思 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2.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
13.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14.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5.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77运用哲学常识解题时应注意世界观原理与方法论的统一。

在做选择题不能确定某一世界观原理或方法论要不要选 时,可以反过来考虑其对应的方法论或世界观原理可不可以选,可以的话,选,反之则否。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 5. 6.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 )
哲学的智蕭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不是为了 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 定义不能混淆。

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18.符合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的材料也符合实事求是(一
般二者是同时表述的),也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与方法论。

19.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利
益出发!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

区分好出发点与落脚点。

20.意识的产生必须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二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且二者在意识产生时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前者是根源、关键,后者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绝对不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人脑,只能说意识的产
生依赖于客观事物。

21.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22.世界是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3.任何人的活动都有意识的指导,那怕是盲目的活动也是有错误认识的指导。

24•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即使是荒诞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其客观原型。

25.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是实践),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二个:(直接经验)参加实践和(间接经验)读书,
这二个途径各有什么优缺点?前者记得牢记得久,但费时费力费费;后者省时省力省费,但要
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将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所以我们学习中要将两者相结合,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实践。

26.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7.“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

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因此,"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

'‘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精神变物质)
28.“存在"是个多义词,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
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

因此,观点。

“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
29.要区分认识的基础、对象、本质。

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认识的本质是能动反映。

30.不要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混淆。

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认识是反映与认识和能动的反映。

前者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

31.见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科学的发
展观来解题。

32.克服主观主义的错误必须使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保持一致。

(注意:克服主观主义的错误必须使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

3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4.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注意:运动和变化不-
35.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
36.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
37.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注意: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8.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
39.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无条件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40.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

41.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2.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43.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44. 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 )
4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
46.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
47•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 功。

(注意: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
48. 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
49. 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注意: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50. 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注意:认识来源于实践,不一定要经历失败 )
51. 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不一定 )
52. 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

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注意:不一定是不同的。

不存在终极真理 )
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实践决定于认识。

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注意: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注意:唯一来源。

根本动力。

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59. 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注意: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 不存在。


53. (注意:不一定)
(注意:决定不等于决定于。

改造客观世 54. 界
55. 56. (注意:实践是唯一标准)
57. 58.
60.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注意: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6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注意: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62 "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注意:“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一一生活实践作
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63.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注意:这是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64.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65. 凡是三者或者以上的都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来解题。

66. 凡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都体现了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

但并不是改变联系
(条件性)。

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起作用又是需要条件的,所以人们不能改变联系本身,但可以改变联系起作用的条件,让联系
起作用或不起作用。

68.任何事物必定与他事物有联系,但并非任何二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邕见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科学的
发展观来解题。

血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虽然人类不能改造规律,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
福的。

鼻子、抓关键、抓中心、抓根本、抓重点、抓要害、抓中心、抓核心、抓大放小、 节
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

矛盾主次方面:本质、性质、主流、 瑕不
掩瑜 )
74. 凡是结构调整都符合事物在构成方式上的变化引起事物的质变
方法)
75. 新事物对旧事物是“扬弃,,不是抛弃。

76. 在做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题时,应两者同时具有。

7乙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
78.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注意: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必定与他事物有联系,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 间都有联系。

它是有条件的
,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
为转移。

) 79.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注意:不一定。

当部分以有序的结构组合时,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必须在一定条件 下)
80.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注意: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 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 71. 72. 73.
所有的转化都需要条件。

如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根本动力是内部矛盾。

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解题方法: ⑴前提法; ⑵方法论法 ⑶关键词法 (有什么区别?主次矛盾前提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前提是只有一个矛盾);
(有什么区别?主次矛盾是讲做,解决问题,矛盾主次方面是讲想,分析问题 );
(主次矛盾:弹钢琴,以……为纲、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力气要用在 主体、根据、大多数、极少数、 (发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
8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意: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8Z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

(注意:错,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8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注意: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
(注意: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矛盾就是斗争。

矛盾越少越好;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注意:说法片面,简言之,矛盾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 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 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 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 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91.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 可以有
意识地"制造”矛盾。

(注意: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92.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注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9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注意: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注 意他们并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94. 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

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注意: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必 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盾 )
95.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 成,但
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96.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一事物区别于其 它事物
的特殊本质。

97.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注意: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有影响。


98.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注意: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

事物包含矛盾多少,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

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99. 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扬弃就是抛弃。

(注意: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O 错误,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 变, 8485. 86.
87.
88.
89.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注意:总趋势是前进的。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

(注意: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 ) “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

(注意:“统一""对立”是矛盾双方的"统一"“对立”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 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注意: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矛
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90.
的,并不 实际上否 的观点看
10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

(注意: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01.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必然联系。

(注意: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皿个人(包括历史人物)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由个人组成的群众则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个人与群众的关 系,实质上是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体现。

103. 不要混淆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

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0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的说法是错误的。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105. 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注意:历史唯物主义才是)
106.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

(注意: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107. 社会意识、价值观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注意: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108. 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二者是同步进行的。

(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09. 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坏境。

(注意: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坏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 式。

) 110. 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注意:这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盾。

) 111.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同。

(注意:错,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是 加以解
决。

但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会里,矛盾是 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来实现。

) 112.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注意: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113.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注意: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血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注意: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价值观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
115. 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注意: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
116.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117.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注意: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 118.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固定不变的。

(注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产方 之间的矛 通过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