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94468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空气栓塞的发生机制
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液循环进入右心房,再到右心室。 少量空气可经空肺气动栓脉塞的、发肺生小机动制脉,到肺毛细血管后被分散、 吸 口收,,使损血害液较无• 进空少法入气;进静可脉经但入的肺大肺空动量内气脉随、空进血肺气行液小进正循动环脉入常进,右气入到心体右肺心毛室交房细内换,血可,再管到后阻从右被塞而心分肺导室散。、动致少吸脉气量收入体, 交换量减少,损机害体较少严;重但缺大量氧空,气可进入导右致心患室内者可立阻即塞肺死动亡脉。入口,使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的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 (二)循环负荷过重 (三)静脉炎 (四)空气栓塞
(一)发热反应-----最常见
原因
• 输入致热物质所引起。
• 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 输入液体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 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等。
• 怕冷、寒战和发热。 • 轻者:体温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
扩张血管药物。 •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橡胶止血
带或血压计袖带加压四肢, • 轮流放松,5~10分钟/次。 • 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三)静脉炎
原因
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 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使局部静脉壁发生 化学炎性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操作而引起局部的静脉感染。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 灼热、疼痛,有时伴以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
护理 措施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 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
稀释后应用,滴速宜慢。 • 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
护静脉。
• 停止在患处输液。将患肢抬高并 制动。
输液反应及护理

输液反应及护理输液反应是指在进行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过敏反应和药物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患者对输液液体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潮红、皮疹、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气道水肿等症状。
对于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呼吸畅通,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头部半高位;2.给予氧气吸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3.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4.通知医生并咨询是否需要应用抗过敏药物。
同时,也要及时记录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药物反应是指患者对输液液体中的药物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悸、血压升高或降低、肌肉抽搐等。
对于出现药物反应的患者,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相关症状;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3.通知医生,并咨询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4.记录患者发生药物反应的具体情况,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来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1.在给患者进行输液前,先了解患者过敏史和药物史,并将此信息记入病历;2.选择适合患者的输液液体和药物,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3.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输液,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4.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输液进程,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总之,对于输液反应,护理措施的关键是及时停止输液、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正确的操作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讲课教案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
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
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度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度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护理:(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②严格无菌操作。
(2)处理:①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②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科做细菌培养③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急性肺水肿1、原因:(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其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
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护理:(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2)处理:①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②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
③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仍可通过。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
⑤静脉放血200-300ml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者禁用。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心肺功能损伤的护理
总结词
严密监测、吸氧、强心利尿、保持呼 吸道通畅
详细描述
对于心肺功能损伤的患者,应严密监 测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同时,根据 病情需要,给予强心利尿药物。若患 者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应立即 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空气栓塞的护理
总结词
立即停止输液、左侧卧位、高流量氧气 吸入、心电监护
小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 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敏感,需要 谨慎选择药物和使用剂量。
小儿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哭闹和 乱动,需要固定好针头并安抚 患儿情绪。
孕妇的输液护理
孕妇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暖 和舒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
孕妇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 胎心和胎动情况,以及自身有无
不适症状。
孕妇在输液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 药物和使用剂量,避免对胎儿造
02 输液反应的预防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01
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急性心衰 、肺水肿等严重后果,因此应严 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入 。
02
对于老年人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 者,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并根 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严格检查药品质量
为避免因药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输液反 应,应对所用药品进行严格检查,确 保药品质量合格。
04 特殊人群的输液护理
老年人的输液护理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容易出现渗漏和静脉炎,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减慢,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也较慢,需要调整输液速度和药物剂 量。
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血压等反应,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小儿的输液护理
小儿的血管较细,需要选择较 小的针头和细小的血管进行穿 刺。
药品的储存条件也应符合要求,避免 因储存不当造成药品变质或污染。
常见的输液反应临床表现

常见的输液反应临床表现及紧急处理方法1.发热反应:①表现:患者发冷、寒颤和发热,轻者发热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
严重者初期寒颤,继而高热达40℃,并伴头痛、恶心等症状。
②处理: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观察,保暖;重者立即停止输液进行对症处理。
2.急性肺水肿:①表现:患者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血性痰,重者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有大量湿性啰音。
②处理:停止输液、高流量吸氧,病情允许让患者端坐,双腿下垂,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轧并迅速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3.静脉炎:①表现: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②处理:停止此血管输液,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处理。
4.空气栓塞:①表现:患者突然胸闷、胸骨疼痛、眩晕、血压降低,随即呼吸困难,严重发绀,患者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②处理: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给高流量吸氧。
常见的输液反应:一、发热反应二、循环负荷过重三、静脉炎四、空气栓塞五、过敏性休克应对输液反应三步曲1.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费时,费事,易错过抢救时机.2.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葡萄糖,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采用抢救五联方案: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 /kg体重/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体重/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体重/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体重/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末梢神经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针5mg(小儿0.1~0.5mg/kg体重/次);如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在快速补液的同时,用654-2针10~30毫克静滴,对输液反应疗效较好.两类药物应慎用肾上腺素.除药物过敏外,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应慎重,因一般的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但其升压效应会使高血压患者病情恶化.当然,在能判断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正确的.镇静剂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后大多患者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如果过早,过多地使用镇静剂,反而会掩盖病情变化.。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3、 护理
(1)预防 详细询问过敏史,按要求做好药物过敏试验。 (2)处理 *一般过敏反应 立即更换原有输液,并通知医生。 取合适体位。 按医嘱用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对症处理。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过敏性休克 立即停药,呼救,平卧、保暖,就地抢救,吸氧。 立即0· 1%肾上腺素0· 01~0· 03mg/kg静脉推注。 心搏骤停者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抑制时立即皮囊辅助呼吸,必要时 通知麻醉科气管插管。 保持静脉通畅,按医嘱使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纠酸。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神志变化,及时记录。 争分夺秒,保持镇静,做好家属心理护理。
⑵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与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在输入10-15ml血液时 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 通常可将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输入血中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发生凝集 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 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等反应。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 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 下降等。 第三阶段:一方面,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后形成结晶, 阻塞肾小管。另一方面,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又可引起肾小管内皮缺 血、缺氧而坏死脱落,进一步加重了肾小管阻塞,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 尿或无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3、护理
⑴ 预防:
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②严格无菌操作。
⑵ 处理:
①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②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 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③对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 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④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
输液反应与护理

输液反应与护理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液体药物或生理盐水的治疗方法。
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接受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涉及过敏、感染、机械性损伤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输液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 过敏反应:-症状: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面部水肿等。
-护理措施: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
对于轻微过敏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对于严重过敏,可能需要紧急处理,如使用肾上腺素。
2. 感染:-症状: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疼痛等。
-护理措施:保持输液设备清洁,按规范操作。
对于感染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3. 静脉炎:-症状:静脉部位红、肿、热、疼痛。
-护理措施:注意静脉穿刺卫生,避免血管壁损伤。
定期检查输液部位,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机械性损伤:-症状:漏液、淤血、血肿等。
-护理措施:定期检查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等设备,确保其正常。
注意避免患者活动过度,导致输液部位机械性损伤。
5. 溶质浓度不适当:-症状:血压升高或降低、头痛、恶心、呕吐等。
-护理措施:根据医嘱准确配置输液,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定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输液过程中监测患者病情。
6. 药物反应:-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过敏等。
-护理措施:注射药物时,按照规范操作。
注意患者过敏史,避免使用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同时提醒患者有关症状的自我感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与医生协作,确保患者安全。
静脉输液的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的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方法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输液反应,症状可能包括皮肤发红、呼吸困难、恶心、头痛等。
在面对这些常见的输液反应时,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皮肤发红皮肤发红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该情况通常由于输液液体中含有过敏原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
当患者出现皮肤发红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操作,同时联系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可能会更换其他的输液液体进行治疗。
二、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一种严重的输液反应,可能表现为气喘、胸闷等症状。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输液过程中发生了过敏反应或者输液液体与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冲突引起的。
在面对呼吸困难的情况时,患者应迅速通知医护人员,并立即停止输液操作。
医护人员可能会采取氧疗、应用抗过敏药物等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三、恶心和呕吐有些患者在静脉输液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输液液体对患者的胃肠道产生了刺激导致的。
当患者感觉到恶心和呕吐时,可以适当减慢输液速度,或者更换其他不易引起胃肠刺激的输液液体。
在严重的情况下,应立即停止输液操作,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
四、头痛和头晕头痛和头晕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可能由于输液过程中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输液液体中某些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所致。
患者如果感到头痛或头晕,应尽量静卧,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可能会适当调整输液速度或更换其他输液液体,以减轻这些症状。
总之,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输液反应。
当患者出现皮肤发红、呼吸困难、恶心、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停止输液操作,并与医护人员联系。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同时,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时,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身心,有助于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
常见输液反应以及处理

输液反应1.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的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
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防治: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2.心力衰竭、肺水肿: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防治方法: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3.静脉炎: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措施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措施第一篇: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措施常见的临床输液反应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二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1、药物方面因素1.1 药物本身输液质量中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
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如青霉素因制剂中含有微量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而引起变态反应1.2 运输储存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3 热原累加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叠加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
临床处方中,将4~6种小针剂同时加入到250ml或500ml的输液中混滴,其中热原便累加起来,可能超过人体的耐受量而发生热原反应。
某医院某病区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甲硝唑0.5g,庆大霉素16万U静滴,连续有8例出现热原反应。
经实验检查分析认为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累加超过了阈值,致发生热原反应。
1.4 微粒增加有些中药注射液及粉针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输液反应是指在进行输液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输液有关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1.静脉刺破感染:静脉刺破后,如果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细菌就有可能进入体内引起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温热、疼痛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消毒程序的严格执行,避免静脉刺破感染的发生。
2.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指由于静脉内导管植入后,导管周围静脉发生的炎症反应。
患者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疼痛、发热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输液部位的变化,及时更换导管,注意保持导管通畅。
3.过敏反应:输液过程中,患者对输液液体中的其中一种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停止输液,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4.药物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药物导致血压下降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停止输液和给予相应的治疗。
5.溶液渗漏:输液过程中,溶液可能发生渗漏,导致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渗漏情况,更换输液管路,避免局部组织损伤。
在护理患者输液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前,应先洗手并消毒,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2.正确选择输液部位和软管尺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和输液硬管尺寸,减少疼痛和损伤的发生。
3.观察输液部位的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输液部位的变化,包括红肿、温热、疼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保持输液通畅:确保输液管路的通畅,避免药物和溶液堵塞或渗漏。
5.定期检查输液速度: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定期检查输液速度是否符合要求,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输液反应。
基础护理课件: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输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 液 反 静脉炎 应 空气栓塞
1.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输液后数分钟至1h--发冷,寒战 及发热T38℃左右,停液数小时可恢复正 常 ,重者T41 ℃。伴恶心、呕吐、头痛、 脉速
生产过程
输入 致热 物质
保存过程
配药输液过程
保存环境不当 超过有效期 包装破损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6.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原因
•输液中无菌操作不严,局部 静脉感染
•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 的药物或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引 起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 、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 等全身症状。
护理
✓ 患肢抬高并制动; ✓ 局部用50%硫酸镁、90%乙醇行湿热敷; ✓ 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 中药外敷;如意金黄散 ✓ 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临床表现
输液的过程中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 胸骨后疼痛,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 绀、濒死感,
心前区听诊持续、响亮的“水泡音”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
原因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 •导管连接不紧,有裂隙 •连续输液过程中,未及时添加药液 或添加后为及时排尽空气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在旁看守
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 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 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 闷、气促、咳嗽,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 有压迫感,咯粉红色泡沫样痰,重者、痰液从 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率快、心率 不齐
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常见的输液反应和处置方法

常见的输液反应和处置方法说实话常见的输液反应和处置方法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先说说发热反应吧。
有次我在医院输液,输着输着就感觉特别不舒服,浑身发冷,脑袋还晕乎乎的。
后来才知道这可能是发热反应。
这发热反应啊,经常是因为输入的液体或者药品不纯,有杂质之类的。
还有也可能是输液的器具消毒没做好。
我就想啊,这就好比你喝的水里面有脏东西,喝下去肯定让你身体抗议了。
如果遇上这种情况,别慌。
护士一般会先把输液的速度减慢,如果慢下来之后症状慢慢减轻了就还好。
要是没减轻,反而还在加重,比如体温还在往上升,那这时候就得停止输液喽。
可是停了之后怎么办呢?就像一个机器过热了需要散热一样,人的身体也需要降温。
可以用凉毛巾敷额头,还可以在胳膊或者腿这些地方擦酒精,这就像给身体做个局部的清凉大扫除,帮助散热。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种情况叫静脉炎。
那静脉看起来又红又肿的,可吓人了。
这种情况呢很多时候是因为输的药刺激性太大了,就像一群小刺猬在血管里面扎来扎去的,时间长了血管哪受得了啊。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是护士的话,我觉得首先要把发生炎症的那条胳膊或者腿抬高,让血液流得顺畅一点,不要都瘀滞在那块儿。
然后呢用那种湿热的毛巾敷一敷,就好像给受伤的血管做个热敷按摩一样。
不过我还不太确定具体这个热敷的水温多少合适,我只知道别烫着病人就行,要是太烫啊,就像火上浇油了,肯定更糟糕。
空气栓塞是我听着就觉得特别可怕的一个反应。
这就好比水管子里面突然进了好多空气气泡一样,在血管里到处跑。
我也不太清楚具体怎么准确判断有没有空气栓塞,只是知道要是输完液之后病人突然感觉胸口特别难受,像是有东西堵住一样,喘气儿都费劲,可能就得怀疑是不是有这个情况了。
这时候应该尽量让病人左侧卧位,而且是头低脚高的姿势。
我就想啊,这个姿势就像是在给血管里的空气建一个小斜坡,让空气慢慢往上走,不会堵住重要的血管和器官。
常见的输液反应大概就这些了,处置方法呢主要就是得凭经验还有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最重要的是遇到情况千万别慌。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主讲人:张燕时间: 2017-10-10输液反响包含发热反响,系静脉输液时由、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要素惹起。
输液反响的原由、症状、预防及护理举措(一)发热反响1.原由:发热是常有的输液反响,常因输入致热物质 (致热原、死菌、游离的或药物成分不纯 )、输液瓶洁净消毒不完美或再次被污染 ;输入液体消毒、保存不善变质 ;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 38 ℃左右,严重者高热达 4 0-41 ℃),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预防及护理举措:(1)反响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适合增添盖被或给热水袋 )。
重者须立刻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需时按医嘱赐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一定做好除掉热原的办理。
(二) 心力弱竭、肺水肿1.原由:因为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添,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忽然感觉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预防及护理举措:(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行过多。
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少儿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刻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予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 20%-30% 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碎消失,进而改良肺部气体互换,减少。
(5)必需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 (须每隔 5-10 分钟轮番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 ),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渐渐排除。
(三)静脉炎1.原由:因为长久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搁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惹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响 ;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惹起局部静脉感染。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94468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
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 小时。
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 度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 度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护理:(1)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严格无菌操作。
(2)处理: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科做细菌培养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急性肺水肿1、原因:(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其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
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护理:(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2)处理: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 6-8L/min, 湿化瓶内加入 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仍可通过。
每 5-10min 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
⑤静脉放血 200-300ml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者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
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
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度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度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护理:
(1)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严格无菌操作。
(2)处理: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科做细菌培养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急性肺水肿
1、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其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
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护理:
(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2)处理: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仍可通过。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
⑤静脉放血200-300ml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者禁用。
三、静脉炎
1、原因;
(1)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反应。
(2)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
3、护理
(1)预防: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点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
同时,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处理: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进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超短波理疗。
中药治疗。
④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四、空气栓塞
1、原因:
(1)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
(2)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3)拔出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4)佳颖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2、临床表现: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部疼痛,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频死感。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水泡声”。
心电图里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这是由于大量空气进入右心室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
3、护理
(1)预防: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将患者置于右侧头低足高位,
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
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打成泡沫粉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吸收。
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有条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