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材料及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树脂血液灌流器的渊源
南开大学何炳麟院士
•
南开大学俞耀庭教授和他的团队
二、国际血液吸附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趋势
1、组合治疗方法,如与透析、膜过滤配合的吸附剂。 2、相对特异性。
3、特异选择性。 4、混合吸附剂。 5、天然材料的修饰改性。 6、更加优良的血液相容性。
国内的研究水平
• 国内总体水平与国际相当,在一些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具备全血吸附的特点; *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如DNA免疫吸附。 *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的水平,如用于组合型人工肾的 HA130,其对PTH 和β2微球蛋白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传统透析、滤过治疗现有膜材料不足: ①对血液中的致病物质缺乏选择性 ②透析、滤过不能对分子量较大、脂溶性好 或与蛋白结合的毒素进行很好的清除 ③血浆置换风险高、费用大
新技术 新材料
一、医用吸附剂的发展史
• Yatzidis 在1964年试验裸活性炭血液灌流。但不 能应用,因为Kolff在1965年证明裸活性炭能释放 有害栓塞颗粒,去除了大量血小板、白细胞、红
HA大孔吸附树脂实验室吸附研究
经过不全面的研究发现对以下物质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 • • • • •
脂溶性中大分子 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内毒素 β2—微球蛋白、 PTH 有机磷药物、安眠药物、解热镇静剂 胆红素、胆汁酸
树脂与活性炭的比较
•
• 吸附剂 • 比表面积
树脂血液灌流器
中性大孔吸附树脂 1000—1300m2/g
中性大孔树脂的发展应用
• 中性大孔树脂由于是相对特异,适用范围相对较宽, 因此,中性吸附树脂在国际上一度成为医用吸附剂研究 的重点课题之一。 • HA系列中性大孔吸附剂的综合性能是最佳的。
1999 年,南开大学生科院合成了中性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芳香氨基酸以缓解严重肝病或肝昏迷的临床症状, 发现其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并且血液相容性良好,具有重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合成具有各种不同的比表面积 平均孔径、孔隙率的吸附剂。
2、表面化学性质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可以通过在 共聚反应阶段加入具有某种功能 基的单体或者将 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得到含有特定功能的吸附剂, 从而加强吸附选择性。 3、大孔树脂渗透性良好。
树脂孔径的控制和测量
• 树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造孔,孔径大小是根据树脂将 要清除的毒素的分子大小而确定的。 • 树脂制备过程中用来造孔的物质称为致孔剂。致孔剂 与原料在分子水平上混合均匀,因此,孔径大小是由 致孔剂分子大小决定的。致孔剂分子大小是纳米级别
的,因此,产生的孔也是纳米大小的。
• 树脂孔径的测量有比较准确的方法。
树脂的再生问题
• 无论是大孔吸附、离子型吸附还是免疫吸附剂,在治疗病 人后都可以被再生,即解吸附毒物,重新使用。使用适宜 pH缓冲溶液,或高盐溶液等进行洗脱。 • 解吸下来的毒物,主要是蛋白或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物,可 以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
DNA免疫吸附剂的吸附原理
• 免疫吸附剂的吸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殊识别 和亲和作用。是自然界里存在的最专一的亲合作用之 一。 • 将抗原/抗体作用适当扩展,某些抗原类似物与抗体具 有相似的结合能力,用这些抗原类似物作为配基,制 备的亲合吸附剂,有时也可以成为免疫吸附剂。这一 类吸附剂能够适当扩大免疫吸附剂的实用范围。
3、炭化树脂DNA免疫吸附剂
20 世纪80 年代初研制开发的炭化树脂,实际
上是一种人工合成活性炭,在提高吸附性能的基础上
又具有好的机械强度,克服了一般活性炭的微粒脱 落、血液相容性差需要包膜的缺点,而且孔结构可调 节。
免疫吸附剂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它是
在炭化树脂吸附材料表面固定上抗原、抗体或补体后 形成的一种特异性医用吸附剂。
• 静态吸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比循环吸附容易操作,可 以同时进行多个材料的检测。对于条件优化、材料筛选 等有意义。
三、常见吸附剂的分类及原理
• 活性炭类吸附剂 • 中性大孔树脂吸附剂 • 炭化树脂DNA免疫吸附剂 • 离子型树脂吸附剂 对于以上四种吸附剂,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发生相 互作用: 1、疏水基团。 2、抗原抗体相互吸引。 3、正、负电荷之间作用力。
活性炭类吸附剂的吸附原理
活性碳是典型的广谱型吸附剂类型。吸附作用
主要来自活性碳无比优越的大比表面积,一般的合 成树脂达不到它的比表面积。
2 、中性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树脂分为极性吸附树脂和非极性吸附树脂 两大类。
*极性吸附树脂容易吸附极性的水溶性物质;
*非极性吸附树脂对一些脂容性物质具有更好的吸附 作用。
• 该技术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已由丽珠转化为DNA免疫 吸附柱。 • 对抗ds-DNA抗体有有效的免疫吸附。
• 课题组研发的吸附树脂采用碳化树脂为载体,强度远高 于琼脂糖和活性炭,在使用中不会碎裂出细小颗粒,安 全性高。 • 国外主要产品采用的蛋白A配基具有免疫源性,吸附树 脂在临床治疗时只能进行血浆灌流。与之相比,我们研 发的吸附树脂采用了高纯X配基,无免疫源性,吸附树 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能在全血中进行灌流,无需 血浆分离程序,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避免 了血浆灌流引起的感染风险,应用安全性高。
细胞。
国外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用吸附剂进 行血液灌流治疗中毒病人,主要方法是血浆灌流。 目前,德国、日本研究和开发新品种较多, 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性疾病(如免疫疾病)。主要
是血浆灌流。
加拿大华裔科学家张明瑞在70年代采用运转 人工细胞的原理,成功发明了ACAC(火棉胶) 之后国际上血液吸附技术强国专家级人物开始重 视并在一般医院所采用。
5、 天然材料吸附剂(纤维素、琼脂糖等)
化学合成树脂吸附
本世纪60年代开始,化学合成树脂吸附技术得 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在许多情况下克服了活性炭等
无机吸附剂所存在的缺点。
合成树脂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这主要归功于 它们具有的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设计的多孔结构和极
性。
HA树脂示意图
合成吸附剂的优点
1、孔结构容易控制。
• 但是,如果吸附剂的价格不是非常昂贵,如蛋白A吸附剂, 往往不建议对吸附柱进行再生。再生不仅降低吸附效率, 可能存在不确定的不利因素。
吸附剂的体外评价
• 体外评价是吸附剂研制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 体外吸附评价的条件设计必须参考临床应用的条件,一 般为循环吸附,注意树脂与血液的体积比、温度、压力、 流速、肝素化、吸附时间等。这样的体外评价实验才具 有价值。
灌流器分类
按灌流器的形式上分为: 柱体复用型 一次性使用型 再生复用型
吸附剂分类
因吸附剂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
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 大网络材料和凝胶材料
目前大量应用的吸附剂按吸附剂载体分类:
1、 活性炭类吸附剂 2、 离子型树脂吸附剂 3、 大孔树脂类吸附剂 4、 炭化树脂类吸附剂
1、 活性炭类吸附剂
活性炭(ActivatedCharcoal) 属于广谱性吸附剂,可
以吸附很多物质,特别是水溶性中小分子。
在血液灌流初期曾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但 活性炭与血液接触后会使血液有形成分如红细胞、
白细胞及血小板破坏,同时,炭微粒的脱落会引起栓 塞,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1970 年Chang率先用白蛋白火棉胶包裹活性炭制 成微囊, 其中椰壳活性炭的性能稍好一些。由于总体 上活性炭强度比较差,对包膜材料和技术要求比较苛 刻。 已使用的包裹材料有白蛋白火棉胶、聚丙烯酸水凝胶、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醇缩丁 醛、醋酸纤维素、尼龙及明胶等。
(特别是对非结合型胆红素)及胆汁酸胆固醇、血
脂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 特种离子树脂在国外称为降胆敏(Cholestyramine)。 • 国际上代表产品:可乐丽BL300 旭化成BRS350
南开-健帆联合研发BS离子树脂吸附剂 2008年3月BS二期成果完成临床验证 临床验证结论:BS330对胆红素、胆汁酸吸 附能力略高于同等装量的可乐丽BL300,其它安 全性指标也优于或等同于BL300。
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 DNA免疫吸附等四种血液净化吸附剂开发研 究2007.01天津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何梁.何利 科学进步奖。
4、离子型树脂吸附剂
1956 -1963年,Bronnima 等用AmberliteIRA-900
类离子交换树脂对尿毒症、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了 血液灌流治疗,发现其对尿毒氮、血氨、胆红素
研究初期主要用于Leabharlann Baidu离和纯化抗原或抗体。随着
对抗原、抗体的本质及相互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免 疫吸附剂被用于从人体血液中选择性地清除与免疫有
关的致病因子。
1979 年,Terman DS 将用活性炭研制的免疫吸附
剂用于体外循环免疫吸附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肾炎 获得成功。
•
1988 年,南开大学俞耀庭等人用X配基固定在特定大孔 炭化树脂上,对红班狼疮患者进行血液灌流,并取得了良 好结果。
活性炭灌流器
医用级活性炭 900-1500m2/g
,
• 孔径
• 吸附机理 • 吸附谱
平均孔径13—15nm
物理吸附 相对特异性的吸附
孔径较小分布不一
物理吸附 吸附无选择性
• 吸附物质
• 应用范围 • 副作用
中大分子、脂溶性高的物质
解毒、重症肝炎、尿毒症等 血液有形成分仅有微量吸附
中小分子亲水的物质
解毒 血液有形成分有吸附
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该技术后来在健帆公司成功转化为HA系列吸附剂。
• 吸附树脂(比表面为1086 m2/g,平均孔径13-15nm )
属非离子型吸附树脂,可在全血灌流中广泛用于各种药 物和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吸附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且强度高,在灌流过程中无颗粒脱落。 • 国内外同类产品多使用活性炭为基础的吸附材料,这类 产品的强度差、属广普吸附剂。
吸附剂材料的发展与现状
主要内容
• 前言 • 医用吸附剂的发展史 • 国际血液吸附发展趋势及我国所处水平 • 基础吸附动力学 • 常见吸附剂
水90% 血浆50%~60% 蛋白质7% ~8% 有机分子2%无机盐1%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40% ~50% 白细胞 血小板
吸附材料主要吸附:外源性毒素、内源性 毒素 人体可以通过自身保护系统(肝脏解毒系 统、自身免疫系统、排泄系统)进行解毒、 去除或中和内、外源性毒素,但对于某些 急性药物中毒、尿毒症、肾衰竭、肝衰竭、 高脂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 常需要血液净化疗法进行治疗。
离子型树脂的吸附原理
• 离子型吸附剂主要通过电性吸附,利用树脂中的正电或负 电基团,与毒物分子上的相反电荷基团形成电性结合。 • 除了电性亲和,分子上的疏水基团发挥协同作用。 • 离子型吸附树脂不同于普通的离子交换树脂,区别在于吸
• 2006年6月天津市科委组织国内专家对血液净化吸附 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
专家组认为:“固定化 X配基治疗红斑狼疮”为 代表的4种血液净化吸附剂,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所 研制的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 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X配基属公司的保密代号)
• 我国80年代前,血液净化研究与生产均为空白。 • 80年代后,南开大学率先研制了十余种吸附树脂。
• 南开大学生科院13位教授、22位博士、50多位硕士 先后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国外、国 内专利,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论文,在国际上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 90年代后,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 了大量生产,其他少数单位也进行了以解毒 为主的研究和生产,但这仅仅是开始,还无 法满足众多患者的迫切需求。
另外如蛋白A免疫吸附剂、降血脂吸附剂等也与世界 水平相或相近的。
国际对中国的研究工作普遍认可和重视,在 国际人工器官学会第十一届大会上, Artificial Organs 的主编 P.Malchesky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称中国的吸附材料技术非常值得国际同行们学习。
•
国家973子课题验收专家组认为碳化树脂DNA吸附剂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内 领先地位。
•
碳化树脂的作用是载体,它本身的吸附作用是非选择性 的,相对于抗原/抗体的强相互作用而言是可忽略的,并
不会产生干扰。
• 配基是被特殊的技术固定在碳化树脂表面的,不会发生 脱落,因此不会产生免疫性反应。产品经过了大量动物 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配基是安全的,没有发生任何不 良反应。 • 配基的固定化方法是关键专利技术,即保证了配基的牢 固性,又改善了生物相容性,减少了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