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P6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不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49年,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就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了.2.中国为什么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制度。
但是,近代中国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近代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极少,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马上建立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过程1949 1956中华人民共和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经济上的基本特征:1.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2.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3.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占绝对优势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这五种经济成分确切的说应该是三种:1.社会主义经济2.个体经济3.资本主义经济三种阶级的基本力量二:三种阶级的基本力量:1.工人阶级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3..民族资产阶级P67;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改变。
(三)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1.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2.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3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4.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区分: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主要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术语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第四章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P93)
1.建立新中国是过渡时期的开始(起点) 2.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 改” (简称) 3.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特色) 4.逐 步 过 渡 到 社 会 主 义(方法) 5.消灭私有 制,建 立 公 有 制(实质)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P90)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 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 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可能性(P95)
1.有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 4.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49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欧府 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 炎培为政务院副总理,李维汉为政务院秘书长。副总 理中民主人士50%;
21名政务院领导成员中,民主人士11人,占 52.3%;任命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 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其中民主人士占20%, 徐向前为总参谋长。会议还通过了政务院下属委、部、 会、院、署、行34个机构的109名正副职位,其中民 主人士49个,占44.9%,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初级形式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清产核资 和平赎买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上海永安公司董 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 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 态: “企业向国营商 业看齐,个人向工人 阶级转化”。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资本无偿剥夺,对 民族资本进行赎买。 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 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记 者直率地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 么?得到了什么?”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 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 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 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 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 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 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 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847年,恩格斯, 《共产主义原理》: 在无产阶级建立政治 统治之后,对于一部 分剥削阶级的财产, 可以“直接用纸币赎 买的办法,逐步剥 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953年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 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 12月形成关 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 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 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学习和宣传提纲》 )
五种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主要经济命 脉,居于领 导地位 个体经济向社 会主义集体经 济过度的形式 国民经济中占绝 对优势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经 济过渡的形式 主要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 第二,我国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 时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 互助合作运动; 时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 第三, 第三,在调整工商业中广泛发展了初级形 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民族资本即私人资 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民族资本即私人资 ;(民族资本 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 )(国家资本主义 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 结合, 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 经济。 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 质。) 第四,当时的中国处在有利于选择社会主 第四, 义的国际环境之中。 国际环境之中 义的国际环境之中。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
(3)在积极利用外援的同时,党积极不依赖外援
不利条件:
(1)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进 行技术改造,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势必影响工业的稳步发展
(2)由于农业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到秋收才知道,所以制 定国民经济计划有不确定性
(3)文化落后,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和半文盲达90%,工业 建设紧缺人才,劳动力素质低,这种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
(4)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重工业更是,新中国能用作 工业化积累的资金微乎其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两大 重要措施
(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新发展(初级农业合作社和互助 组)
5、与其他周边国家积极开展经济接触和交往。1953年中国 迎来锡兰、印尼、缅甸贸易代表团,分别与中国签订贸易订 单,开始进行禁运商品的贸易。
三、日内瓦会议后同印度、缅甸、印尼等国发展友好合作关 系作为“反包围”的突破口
1、高层互访
2、积极支持印度提出的建立和扩大和平区域的主张
3、有步骤地解决一些同周边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5、基于中国工业的基础极其薄弱。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重工为在全国工业总 产值的比重27%.农业、轻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急需重工 业武装。
(二)我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1)我国建立了集中统一的中央政府,且具有很强的组织动 员能力,社会经济稳定
5、国家加强对农业的扶持:
(1)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2)扩大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合作化发展。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2. 合作社经济3.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个体经济5.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主要的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1952年人民大众分为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结论1.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初步的设想:1.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第一,关于过渡时间,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阶段,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第三,关于过渡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45%,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48.5%。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从经济上看:从政治上看: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案例:共和国的起点从1949年开国奠基开始,中国人民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从一穷二白的基础起家,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开始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奋斗。
奋斗的起点,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新中国成立后,接收的是国民党留下的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在国内政治上,反革命势力的破坏活动极为猖狂。
大批潜伏在城乡的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特务分子,以及聚集在城市的帮会把头和地痞流氓,还有盘踞在农村的恶霸、土匪、反动会道门头目,则在暗中窥测方向,伺机发难。
1950年1—10月,全国就侦破和镇压反革命暴乱816起。
经济上,工农业生产萎缩,产量锐减。
另外,大量厂矿倒闭,耕地荒芜,生产凋敝,城乡萧条。
旧中国连年的战祸,使得厂矿资金短缺,原料枯竭,停产停业。
国民党时期的通货膨胀政策,又使得物价以天文数字飞涨。
据有关资料显示,同是100元法币,1937年可以买到两头壮牛,1949年则只能买到一根缝衣针。
而投机资本家又雪上加霜,套购粮食、燃料、五金等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原材料,哄抬物价,扰乱市场。
加之当时生产停滞,物资匮乏,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全国先后刮起四次涨价风。
如1949年11月,上海的粮食、棉纱、五金、化工产品等每天上涨20~30%。
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和禁运。
1950年12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威胁。
一方面,它插手台湾问题的解决,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并和蒋介石密谋,成立“美国驻台军事联络组”,由麦克阿瑟统一指挥双方陆海空军,“共同防守”台湾;另一方面,美国勾结亚洲一些国家的反动势力,结成双边或多边的军事联盟,签订《美日安全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等,对中国形成一个从日本经韩国、台湾、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新月形军事包围圈。
毛概第四章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 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 主义。 —列宁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 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 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 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 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 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 —毛泽东
抗美援朝
(六)是个过渡社会的原因
1、所有制结构:五种经济成分 •2、阶级结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3、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 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 •4、矛盾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 重性:阶级利益对立;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 性的一面。
(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 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先进的生产力,更重要 的是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 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建立 起来。另外还有合作社经济和个体经济这些先进生产 力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国际上:第一、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敌视新中国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包围 第二、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国内: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百废待举。主要表现在: 军事上:解放战争仍在继续; 经济上:财政经济极为困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农民阶级和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实现革命转变的理论构想
马克思: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 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也有 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1935年12月,毛泽东:“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在 将来,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何时转变, 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长。不到具 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应当轻易谈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9年2月,毛泽东: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要把新 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光荣而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 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述了转变的条件与时机 建国后,毛泽东批评了左的观点,再次论述了转变问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 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其中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 1.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 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2.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在国民经 济中占绝对优势 3.资本主义经济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工 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45%,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 了48.5%。可见,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有了一定的 经济基础。
毛概3-5章知识整理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原因),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即使中国“稳定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1949至1952,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等,为全面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回忆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第九讲第三章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 渡的问题。
• 《共产党宣言》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 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 利用国家主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 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 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 逾越的发展阶段。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 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 二是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向集体经济过渡的经济) • 三是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个体经济) • 四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 五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必 然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确定不移的趋势。但是, 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人对此 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 1、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 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 时并举的思想。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新民主主 义理论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949年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 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 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 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 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 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三仗:粮食大战
陈云在上海周围完成了三道防线的部署,第一道是杭嘉 湖、苏锡常一线现有的存粮,第二道是从江苏、浙江和 安徽急速运粮,第三道由东北、华中、四川组织抢运。 他甚至向中央打报告,准备从国外增购4亿斤大米。 正月初五一到,粮食交易市场上“红盘”开出,出乎所 有投机商的预料,粮价不涨反跌,而且连续数日下跌。 上海广泛开设国营粮店,持续抛售两亿多斤大米,投机 商不得不跟进抛出,损失前所未见。
新中国反腐第一案
刘青山、张子善
前后盗用修建飞机场建筑 款25.4亿元(旧币),非 法挪用灾民造船款4亿元, 治河防汛水利专款30亿元, 干部家属救济粮款1.4亿元, 骗取银行贷款60亿元,非法 动用地方粮款28.7亿元,剥 削民工和吞食水利款22亿 元,共计171.6亿元。
卖给志愿军劣质大米
国内环境:文化
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新文化。
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 任务首先是消灭反革命残余势力,建立和巩
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此基
础上,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的转变。
(1)背景:准备工作
七届三中全会(1950.6)
七届三中全会
会议认为,对资产阶级不能挤走,挤走了资产 阶级,工人失了业,也等于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在一定时期,国家应该允许私营工商业的存在 和发展。 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还提出了“不要四面出 击”的策略方针。即为了扫除封建残余、巩固 政权,不要树敌太多,对民族资产阶级应该有 所让步,以促使国民经济尽快恢复。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分析了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结构, 提出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及新民主主义的经 济形态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 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 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 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 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 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
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和 历史经验
一 、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走合作化道路 基本原则: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形式:互助组初级
社高级社
通过合作化道路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10月—1952年冬——互助组 1953年1月—1955年上——初级社 1955年夏—1956年底——高级社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 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是从供销合作 入手,逐步发展到走 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形式是:
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 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课件第4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wmv
改 造 形 式
初 级 形 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1953年底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高 级 形 式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4至1955年下半年
1955年冬至1956年
4、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企业、制度的改造
(工人当家作主,全民所有制)
利用、限制、 改造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
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 的历史巨变。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一化”和“三改造”的关系
解决生产力 工业化(主 体) 总路线 三大改造 (两翼) 解决生产关系 手 工 业 农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 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 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购买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 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 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 一部分利润。
国家用于“和平赎买”的总金额为32.5亿元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
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
(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
(修订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详解
在农村传 达毛泽东 “关于合 作化问题” 的报告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 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 路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制定 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下中农巩 固地团结其他中 农,发展互助合 作,由逐步限制 到最后消灭富农 剥削的农村阶级 政策。
见p92
1955年4月17日,周恩 来到印尼万隆出席亚非 会议受到热烈欢迎。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形 式?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 了社会主义?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社会?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1、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来看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半社会主 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 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制度。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 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华北区百货公 司等单位向私营企 业的订货档案。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步
主要实行初 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
主要实行个 别企业的公 私合营
实行全行业 的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 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 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 向工人阶级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P6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不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49年,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就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了.
2.中国为什么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制度。
但是,近代中国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近代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极少,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马上建立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过程
1949 1956
中华人民共和成立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上的基本特征:
1.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2.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3.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占绝对优势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这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
这五种经济成分确切的说应该是三种:
1.社会主义经济
2.个体经济
3.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阶级的基本力量
二:三种阶级的基本力量:
1.工人阶级
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3..民族资产阶级
P67;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改变。
(三)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1.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2.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3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4.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总路线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行的思想毛泽东提出
1.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应该进入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对于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转变的条件: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
---------以实现工业化为中心
1952年,提出了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总路线,
为什么提前结束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原因如下:
1.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2.政权巩固
3.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清理帝国主义在华资产使得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加强。
4.农村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5.经济生活中暴露了新问题:在城市,资产阶级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在农村,由于个体农村生产规模小,落后,不利于采用新的科学科技,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6.对过渡时期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新认识
1962年,毛泽东指出,新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由此把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中心,变为事实上的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生产关系为中心
7.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
-----------学习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工商业与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工业化是生产力。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因为之前是说只有发展工业,就可以进一步实现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之前是中心,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其次是慢慢地进行三大改造活动。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而现在是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由此把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中心,变为事实上的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生产关系为中心。
7.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
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为只有这个行业支持着中国的经济支柱
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改变了原来先工业化,后改造和15-20年后一举实现过渡的初步设想,改为同时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
工业化与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
第一、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这是一定要工业化的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需求。
农业现在的生产现象
A。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工具缺乏,贫穷落后,
B。
农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C。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性。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
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
----毛泽东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呢?
1.这主要是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