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
干细胞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
干细胞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潜能的细胞群体。
长期以来,干细胞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且被广泛用于医学领域的再生医学和疾病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干细胞研究的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干细胞研究的现状非常令人鼓舞。
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努力深入了解干细胞的特性和功能,在不同类型干细胞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干细胞被用于研究和应用,分别是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具有极高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人体成年组织中,具有局限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某种特定的细胞类型。
干细胞研究及其应用在医学领域有着巨大潜力。
通过利用干细胞,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器官损伤等。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干细胞可以用于分化出癌细胞并进行药物筛选,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心脏病治疗方面,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心脏组织中,可以修复损伤的心肌组织,恢复心脏功能。
同时,干细胞还可以用于生成人工器官和组织,解决器官移植需求紧缺的难题。
不过,干细胞研究和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胚胎干细胞的获取导致伦理道德问题,这限制了其在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虽然成体干细胞可以避免伦理争议,但其分化潜能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在某些治疗领域的应用。
其次,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效果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干细胞移植可能引发免疫排斥或肿瘤形成等副作用,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干细胞的扩增和分化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干细胞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而,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干细胞研究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乐观。
干细胞治疗将为多个疾病和伤害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干细胞在糖尿病、帕金森病、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1. 引言干细胞研究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治疗和再生医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首先,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并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心脏细胞、肌肉细胞等。
这种细胞的特性使得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干细胞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和帕金森病等。
干细胞移植可以替代受损组织的功能,促进病变组织的再生,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其次,干细胞研究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利用干细胞修复受损的器官和组织的方法。
例如,利用干细胞培养出人工器官、修复心肌梗死后受损的心肌组织、治疗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等。
这些研究的成功将彻底改变人类医学的面貌,使得许多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成为可能。
同时,干细胞研究还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模型。
由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它们来测试新药对特定细胞类型的影响,加快药物研发的进程。
这不仅将减少动物实验的使用,还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然而,干细胞研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干细胞的应用涉及伦理和法律的问题。
例如,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需要获得胚胎,这引发了伦理争议。
此外,干细胞的分化和应用仍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如如何控制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和如何避免干细胞在移植后引发免疫排斥等。
在未来,干细胞研究将继续进一步发展,并为临床医学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激励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机制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研究者将能够更好地控制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从而更有效地应用于再生医学和药物研发。
同时,利用干细胞治疗更多种类的疾病和创伤,如心脑血管疾病、退行性关节炎、皮肤再生等,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总而言之,干细胞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许多疾病和创伤的有效方法,为人类带来健康和福祉。
然而,干细胞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伦理和法律的规范以及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向分化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干细胞对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发育的基础和疾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是应用生物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标签:干细胞;分化1 干细胞干细胞(Stem Cel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向分化潜能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的器官组织。
细胞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体积相较正常细胞要小,核质比相较较大,具有较强的端粒酶活性,因此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人类生命的开始是由镜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的,单个受精卵通过分裂和分化发育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进而形成完整的个体。
在个体中,有些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再分化的能力。
当这些细胞收到损伤时,干细胞通过分化重新补充这些损伤细胞。
2 干細胞的研究现状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干细胞由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种组成。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是构成机体发育的基础,而机体组织和器官修复则是仰赖于成体干细胞。
3 干细胞的种类3.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在受精卵发育成囊胚时,内细胞层(Inner Cell Mass)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建立稳定的干细胞系,并保持高度未分化状态,可以分化形成成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3.2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年体的许多组织器官中。
在特定的条件下,ASC或分化形成功能细胞,或产生新的干细胞,或分化形成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维持正常的状态。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肌体中,关键在于如何寻找和分离特异性干细胞。
3.2.1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骨髓、外周血、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主要环境,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干细胞指具有无限制分裂能力,同时亦可分化成特定组织细胞,在细胞生物发育阶段属于较原始时期的细胞。
依干细胞可分化能力限制,又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
由于干细胞具有这种分裂和分化的能力所以其成为组织再生,疾病治疗,逆转衰老等研究的实验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干细胞相关的研究,并讨论干细胞的应用。
关键词: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应用1.干细胞的定义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
按干细胞来源及分化潜能,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和特定组织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来源于成体组织如脂肪组织、外周血、骨骼、皮肤和肝脏等)。
前者能发育分化形成完整的机体,后者是一种或几种组织的起源细胞。
按其分化的差异性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2.miRNA与干细胞2.1参与干细胞谱系形成的信号通路例如而R-125的两个异构体(miR-125a和miR-125 b)可以通过抑制人类胚胎干细胞表达SMAD4来调控神经元,导致SMAD2/3和SMAD1/5的磷酸化,促进神经峪和表皮细胞的自我更新。
而RNA是缺血预处理信号的效应器,缺血预处理通过激活Akt和ERK1/2信号通路,向细胞核内转运低氧诱导因子(HIF)-1a显著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凋亡。
miR-21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的EPK-MAP激酶信号通路来促进心肌细胞间质纤维化和心力衰竭,通过特异性抗体沉默miR-21的压力超负荷小鼠模型显示,心肌成纤维细胞EPK-MAP激酶活性明显下降,心肌细胞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1]。
2.2参与干细胞治疗口前研究表明,细胞从一种干性状态向其他形态分化的转变是通过染色质重构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DNA的组蛋白修饰机制而实现的。
最近miRNA作为一个新的角色已提出,这个小的非编码的mRNA可用于干细胞治疗,该假说已被证明,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可表达而R-302/miR-367特定的胚胎干细胞,但在分化后迅速下降,因此,许多实验室开展了miR-302/miR-367介导的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C)的研究。
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研究报告
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研究报告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能性的细胞,具备自我复制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医学领域的进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对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在医学应用中的潜力进行综述。
1. 干细胞的来源干细胞可以从多个来源获取,目前主要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ESCs)和成体干细胞(ASCs)两类。
1.1 胚胎干细胞(ESCs)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中获得的多能性细胞。
它们具有广泛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身体上任何部位的细胞类型。
然而,胚胎干细胞的获取涉及到胚胎捐赠和相关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1.2 成体干细胞(ASCs)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成体组织和器官中,包括骨髓、脂肪组织和皮肤等。
它们的多能性较低,主要分化为特定器官或组织的细胞类型。
成体干细胞的获取相对容易,可通过组织抽取或分离获得,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2. 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2.1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是通过基因重编程技术将成体细胞重新转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征的干细胞。
这项技术由日本科学家山中伦也于2006年首次提出,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医学应用潜力。
通过iPSCs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胞命运和疾病发生的机制,并开发出个性化医疗的治疗方法。
2.2 细胞再生研究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为细胞再生研究提供了基础。
通过刺激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科学家可以尝试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
例如,心肌细胞再生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治疗心脏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2.3 疾病模型研究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可以应用于细胞治疗,还可以用于建立疾病模型。
科学家可以利用干细胞技术将患者的细胞重新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并用于疾病模型的建立和药物研发。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指导。
3. 干细胞在医学应用中的潜力干细胞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研究及应用
干细胞研究及应用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复制并分化成多个细胞类型的细胞,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干细胞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正在为医学科学和生物技术开辟新的前景。
首先,干细胞研究可以对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等。
这意味着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疑难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器官衰竭等。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比如使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帕金森病等疾病。
这些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寿命。
其次,干细胞研究可以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手段。
组织工程是一种通过种植器官或组织工程产品来修复和替代受损组织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可以用来培育组织和器官以供移植。
比如,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肝细胞来培养人工肝,以供肝脏移植;干细胞也可以分化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用来培养人工骨骼和关节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器官移植和组织损伤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此外,干细胞研究还可以为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平台。
干细胞可以用来培育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用来评估药品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新的模型。
同时,干细胞也可以用来进行基因治疗,即通过介导基因的表达或修复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一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干细胞研究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分化特性,使其成为治疗艰难疾病、组织工程、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的理想工具。
干细胞研究的发展必将为医学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带来更多的益处。
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与前景
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与前景(文献综述)胞生第一组干细胞是人体内最原始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化再生能力,由于干细胞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21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科技发展的热点之一。
2000年干细胞研究被美国《科学》杂志列入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
2001年美国《科学》又将其置于2002年值得关注的六大热门科技领域之首。
2001年以来,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已纷纷立法允许应用干细胞进行治疗性克隆的研究。
有关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其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将对医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1、干细胞的定义干细胞(stem cell)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性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和人体的潜在功能的细胞。
2、干细胞的分类2.1根据发育状态分类干细胞根据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
2.1.1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种多能细胞系,能以一种不确定的未分化状态扩增,几乎可以向所有成年组织分化。
2.1.2成体干细胞:指存在于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行成该类型组织。
目前发现的成体干细胞有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干细胞、视网膜神经干细胞、胰腺干细胞等。
2.2根据发育潜能分类干细胞根据的发育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专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
2.2.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如受精卵,胚胎干细胞。
2.2.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细胞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如骨髓多能干细胞。
2.2.3专能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只能像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如上皮组织基底层干细胞,肌肉中的成肌细胞。
人类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人类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干细胞指的是能够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的一种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体细胞干细胞。
自从1998年首次成功分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后,干细胞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干细胞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并已经开始应用到临床诊疗中。
一、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胚胎干细胞可以自我复制并且能够分化成任何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心脏细胞、肝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帕金森病等。
但是,由于获得胚胎干细胞需要摧毁人类胚胎,引发了伦理、法律等方面的争议。
因此,目前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和基因转录因子来替代外源生长因子并诱导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全新的多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细胞)。
这些iPS细胞能够像胚胎干细胞一样自我复制,并且能够分化成任何类型的细胞。
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的获取更加简单且避免了伦理问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体细胞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体细胞干细胞也称成体干细胞,是成体组织中存在的干细胞,可以转变为多种细胞类型。
由于体细胞干细胞不涉及摧毁胚胎的问题,因此在伦理上的争议要少得多。
体细胞干细胞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治疗等领域。
目前已经成功将体细胞干细胞用于治疗白血病、慢性心衰、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干细胞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和再生受损组织和器官,比如近年来关于干细胞的牙科应用已经引起了较大的关注。
牙髓干细胞可以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各种类型的细胞,因此可以用来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在牙科领域,使用牙髓干细胞可以在修复牙齿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干细胞技术的挑战干细胞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确保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被认为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心脏细胞等。
这种特性使得干细胞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是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具有高度的多向分化潜能。
然而,胚胎干细胞的使用受到伦理和道德的限制,因为它们需要从人类胚胎中提取,这涉及到胚胎的破坏。
相比之下,成体干细胞则存在于成年组织和器官中,如骨髓和脂肪组织。
成体干细胞的获取相对容易,且不会引发伦理争议,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受到青睐。
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例如,心脏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
传统的心脏病治疗方法主要侧重于症状缓解,而无法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
然而,干细胞研究为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通过将干细胞注入到患者的心脏中,可以促进心肌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这一方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心脏病,干细胞研究还在其他领域展现出潜力。
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目前仍然无法根治。
然而,通过将干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可以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并且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这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外,干细胞研究还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可以为组织和器官的再生提供新的途径。
例如,通过将干细胞转化为肌肉细胞,可以为运动系统的损伤提供治疗方案。
而通过将干细胞转化为皮肤细胞,可以为烧伤患者提供新的皮肤移植来源。
这些应用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然而,尽管干细胞研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难题。
首先,干细胞的分化和定向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改进。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干细胞研究自21世纪以来,成为了当代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和进步,干细胞研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也变得蓬勃发展。
干细胞研究目前已经在许多细胞注射、移植、替代治疗以及再生医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干细胞研究的分类目前,干细胞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来源分为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一种是根据自我复制能力的大小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与单能干细胞。
养胚技术使得胚胎干细胞被大规模的获得,而成体干细胞是指在人体内分布广泛的各组织器官中可以分离出的干细胞。
二、干细胞研究的现状现在,干细胞的应用范围包括了神经学、肝脏病学、心血管病学、骨科学和组织重建等多个领域。
神经学上,通过干细胞能够制造出类似脑神经元的细胞,从而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肝脏病学上,研究人员研究胚胎干细胞的能力,以赋予权利治疗一些肝脏疾病,如肝纤维化和肝癌的治疗中。
心血管病学中,科学家将干细胞注入心脏的受损区域,从而增加心脏的新生血管,然后改变心脏重构的过程,最终导致了改善情况。
三、干细胞研究的应用1、治疗心血管疾病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早期的报告表明,通过三针,将导致心肌缺血的心肌的心肌坏死区周围注入自体骨髓或脐带干细胞可以增加新生血管的数量,改善心肌的重构,并且降低运动负荷时心肌缺血。
(Murphy et al. 2005)2、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为一种老年疾病,老年性痴呆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最初的干细胞治疗脊髓灰质炎已多年,其预后有望得到长期改善。
现在,利用同种异体成体干细胞治疗ALS颇受关注。
一项针对ALS的治疗,通过将干细胞注入芽损伤部位来增加同种异体干细胞修复已损坏的神经元的数量。
(Mazzini et al. 2019)3、再生医学随着干细胞技术不断进步,再生医学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再生医学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科学家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如何正确的组织干细胞,如何使用干细胞来替代受损的组织,如何避免干细胞应用中的安全问题等。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干细胞是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复制并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的细胞,其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学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关注的成果。
干细胞研究的发展历程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干细胞,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得出了干细胞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从小鼠和人的胚胎中提取干细胞,为干细胞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些提取的干细胞并不能被广泛应用,因为它们只能分化成有限的细胞类型,如骨骼肌、心肌、神经细胞等。
随着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找到了更多方法来提取和利用干细胞。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通过重新编程其他类型细胞而制造出了首批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重写了生物学的规则”,并赢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个突破性的发现使得干细胞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干细胞在医学中的应用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包含了很多领域,其中一些应用让人们大为赞叹。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干细胞研究领域最成功的应用之一。
大部分的骨髓干细胞移植都是来源于一个健康的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以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
然而,干细胞移植并不总是那么成功。
干细胞具有免疫原性,这意味着移植后可能会出现排异反应。
为了避免排斥,科学家们已经通过DNA技术改变了造血干细胞的表面,使其与接受者的身体更加匹配。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影响大脑和脊髓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这些疾病目前没有根治方法。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前途变得更加光明。
科学家们通过使用iPSC诱导出患者自身的神经细胞,以体外研究和药物试验,试图找到符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再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是利用干细胞技术来创建新细胞、组织和器官,以替代病变、受伤或老化的组织。
例如,干细胞可以用于创造新的心肌细胞或肝细胞。
在过去的几年中,科学家们还探索了用基因编辑来矫正一些基因缺陷,可以在研究中进行更加有效的应用。
【内科医学论文】干细胞研发与运用
干细胞研发与运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
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研究和利用ES细胞是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成体干细胞主要有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
用于移植的细胞多数来源于外周血、骨髓和脐带血,也有部分来源于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虽然胚胎干细胞代表了最原始的全能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它有分化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和来源途径的伦理学争议;成体干细胞在成体组织中己经保留了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干细胞谱,为干细胞发育机制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模型,但成体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潜能己受到限制。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逐步深入,涌现出一些有别于传统干细胞的新型干细胞,下面就新型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新型干细胞1.1诱导多能干细胞(iPS)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Ya-manaka等[1]率先报道了iPS细胞的研究。
他把Oct3/4,Sox2、c-Myc和Klf4这4种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入病毒载体,然后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发现可诱导其发生转化,产生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2]。
2007年体细胞转变成“iPS细胞”的成果发表。
Hanna等[3]用来自患病小鼠尾巴的皮肤细胞产生了iPS细胞,然后用健康的基因取代了涉及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研究人员将它们输给供体小鼠,这些细胞在小鼠身上开始产生健康的血细胞,这些小鼠的疾病症状因此有了改善。
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改造成iPS细胞,然后成功使其分化成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造血细胞[4]。
2009年,中国科学家利用iPS 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首次证明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5]。
因干细胞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不同,iPS技术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因此没有伦理学的问题。
干细胞治疗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干细胞治疗技术的进展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治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无疑将会带来健康行业的一次革命。
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原理是将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利用其分化的能力修复受损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能够应用于多种病症,包括传染病、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器官缺陷以及其他难以治愈的疾病。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干细胞的来源渐渐地多样化,目前增殖能力较强的成年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两个热门方向。
成年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通过分化这些干细胞可以逐渐克服对胚胎干细胞使用的道德和法律限制。
而诱导多能干细胞,则是通过调控成年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使其具有胚胎干细胞一样的分化和增殖能力。
这种技术被认为是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使很多疾病的治疗突破了胚胎干细胞技术的限制。
目前,干细胞治疗已经开始应用于实际诊疗。
例如,干细胞治疗可以用于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肌缺血等病症。
其中,干细胞治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效果最为显著。
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也是目前医学上无法治愈的一种疾病。
但是,通过将患者的干细胞移植到其肌肉中,能够大大降低患病者的痛苦和病情。
除此之外,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应用还涉及了许多前沿的研究领域。
例如,干细胞可以被用来制造组织和器官,因为它们具有大量分化为各种不同细胞的潜力。
像胰岛素素细胞、心脏细胞、注射用血管等这些被干细胞制造出来的组织,可以用来替代损坏的组织,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并且干细胞的治疗模式分类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常见的治疗原理有:直接输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培育的组织和器官等。
总的来看,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获得了许多成功。
但是,在这个新兴领域,科学家们仍然要面对许多挑战。
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是科学家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及其研究进展
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及其研究进展干细胞是一种能够自我更新并且有着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
因其独特的特性,干细胞在医学、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学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及其研究进展。
一、干细胞的类型干细胞主要分为两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具有全能性,可分化为所有组织类型的细胞。
成体干细胞则分为多种,包括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肌肉干细胞等。
成体干细胞分化的能力较为有限,但可为特定组织提供更新和修复等功能。
二、干细胞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干细胞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器官移植、细胞治疗和药物筛选等方面。
1. 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许多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由于器官供应不足和免疫排斥等问题,这种方法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而利用干细胞可以培养出体外器官,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2. 细胞治疗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胰岛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
3. 药物筛选干细胞可以体外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可用于药物的高通量筛选。
尤其适用于个体化药物筛选,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疾病治疗方案。
三、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研究内容涵盖了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干细胞治疗技术开发、干细胞生物合成等领域。
1. 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干细胞的分化机制以及干细胞与非干细胞的相互作用等基本问题。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还可以为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2. 治疗技术开发在治疗技术开发方面,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求更好的干细胞治疗方案,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干细胞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3. 生物合成领域生物合成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将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如β细胞和神经元等,这些细胞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进展干细胞研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在治疗疾病、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下面将就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在疾病治疗方面,干细胞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例如,在心脏病治疗方面,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干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并将其植入患者的心脏组织中,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与修复。
此外,干细胞还能够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肝脏疾病等。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研究在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方面,干细胞的应用也取得了突破。
例如,在组织再生方面,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干细胞应用于皮肤再生、骨骼再生和软骨再生等领域。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用于修复受损器官的功能。
例如,干细胞可以转化成肝细胞用于肝脏移植,或者转化为胰岛细胞用于胰岛移植,以治疗糖尿病。
此外,在基础研究方面,干细胞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科学家们发现,干细胞可以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他们还研究了干细胞的发育机制和分子调控网络,从而加深对细胞发育和组织形成的理解。
在国内,中国的干细胞研究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中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中国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应用了干细胞技术治疗了大量病人,包括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和脊髓损伤等。
综上所述,干细胞研究在治疗疾病、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然而,该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解决其面临的挑战和争议,并促进干细胞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干细胞被称为“神奇的细胞”,因为它们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和分化,不仅产生更
多的干细胞,还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等。
干细胞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热点,而且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干细胞的种类分为两类,一类是胚胎干细胞,另一类是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
胞可以从已受精的卵子中提取,因为它们还没有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
成体干细胞则是在人体内可见的正常细胞。
它们被特异性准于体内某些组织或器官,可以通过再生缺损区域和替换受损组织。
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干细胞可以在疾病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例如,干细胞
移植可以是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白血病的唯一方法,干细胞移植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骨髓衰竭及其他血液、免疫系统疾病等。
除了用于更常见的疾病治疗,干细胞也可以在再生医学中发挥作用。
再生医学
主要是一种新颖的技术和方法,能够利用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和再生材料以重新构建和恢复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再生医学在创伤再生、关节类疾病、晚期器官疾病以及牙齿再生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伦理、法律等诸多问题。
如何平衡治
疗需求和伦理限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解决。
不过,无论如何,干细胞这种绝佳的生物物质,将继续为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而干细胞则是一种能够自我更新并且有着潜能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它的应用也是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干细胞治疗很多目前无法根治的重大疾病。
本文将会就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做一个介绍。
一、干细胞的种类干细胞被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还未出生的胚胎,因其高度多能性,可以分化成人体所有细胞类型。
这种干细胞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热度。
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也叫成体前体细胞,是指成人身体中已经分化的某种类型的细胞,经过特殊的条件处理后,具有分化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
然而,这类细胞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类型。
iPS细胞:iPS细胞是一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在体细胞中加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后获得的细胞。
通过iPS技术,可以将成年人的细胞转化为干细胞,并制造出仅对该病人有效,低风险的干细胞以用于治疗。
二、干细胞的应用干细胞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涉及到临床、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
1. 临床应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烧伤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2) 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干细胞的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前景十分令人兴奋。
科学家发现,通过将人体血液样本或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以及干细胞注射到神经损伤部位,可以减缓或恢复病情。
(3)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心脏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另一类疾病之一。
通过将干细胞注射到心脏损伤区域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对于治疗心脏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4) 应用于器官移植: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让器官重新生长,大大提高移植成功率。
2. 药物研发干细胞的应用在药物研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摘要: 本综述通过举例,简要阐述了近年来干细胞研究进展以及干细胞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应用前言: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
干细胞研究己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
同时,干细胞的研究对人类的疾病的治疗等也有着其绝对的重要意义。
1干细胞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干细胞(stem cell)是机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
能根据来源的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诱导性多潜能干(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及成体干(adult stem cell)细胞。
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胚胎干细胞是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200多种细胞。
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特化形成该类型组织的多能细胞。
1.1ES 细胞胚胎干细胞是指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细胞团的细胞,发育等级较高,可以分化为人体的所有体细胞,是全能干细胞。
ES 细胞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成熟的干细胞体系。
自2009 年起,全球共批准了3项人ES(hES)细胞的临床试验,标志着hES 细胞向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hES 细胞临床应用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免疫排斥反应。
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能够制备携带患者基因型的hES 细胞,可解决免疫排斥的难题。
2013 年,美国Mitalipov 研究团队将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供体去核卵细胞中,成功建立了SCNT 的hES 细胞[1],标志着治疗性克隆又向前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然而,hES 细胞建系必须摧毁人类早期胚胎,故存在剧烈的伦理学争议。
此外,hES 细胞来源的分化细胞移植到体内存在发展为肿瘤的潜在风险。
1.2iPS 细胞2006 年Yamanaka 实验室利用Oct3/4、Sox2、Klf4、c-Myc 4 种因子将鼠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标志着一种新型类胚胎干细胞的问世。
PsCs 诱导的本质是使终末分化的细胞重新获得多能干细胞相似的调控网络和表观遗传学特征,迄今,已建立了大鼠[2, 3]、人[4, 5]、猪[6, 7]、猴[8]、兔[9]和绵羊[10]的iPSs细胞系,并证实具有ES细胞的发育全能性。
采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可从患者自体细胞获得的iPS 细胞,这不但可解决免疫排斥的难题,而且避免了hES 细胞和SCNT 研究存在的伦理学争论。
近年来,采取非整合的病毒载体、mRNA 转染、小分子化合物化学诱导等方法均可将体细胞重编程为iPS 细胞[2,3]。
这些技术的改进既可避免肿瘤形成和DNA与宿主整合的相关风险,又可降低iPS 细胞的制备成本,使得大规模制备自体干细胞成为可能。
Yamanaka 带领的日本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建立iPS 细胞库。
2013 年,日本批准了全球首个iPS 细胞的临床试验。
然而,iPS 细胞仍保留其来源细胞的部分记忆,其多潜能性和分化能力存在较大的变异性。
关于iPSs 的研究日新月异,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迄今为止,在物种方面,关于小鼠[9]、大鼠[10-11]、人[12-13]、恒河猴[14]、猪的iPSs 都有研究[15],不过很多还未形成嵌合体;在细胞种类方面,被用于重编程研究的供体细胞有成纤维细胞[9,13]、肾上腺细胞、肌细胞、造血系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肠上皮细胞[16]、肝细胞、胃上皮细胞[17]、成熟 B 淋巴细胞[18]、神经干细胞[19]、胰腺β细胞(鼠类[20]),成人及新生儿皮肤成纤维细胞[21-22]、包皮成纤维细胞[23]、角质形成细胞[24]、外周血T 细胞等(人类) [25];在因子导入途径方面,从最早使用的反转录病毒载体[9],发展到慢病毒载体[12],腺病毒载体[26],表达质粒转导的非病毒载体[27],转座子以及细胞穿膜肽等[28-30];在导入因子的数目方面,从4 种因子[9,12-13,31],减少到 3 种因子[32-33],2 种因子[19,34-35],最后发现只需1 种因子就能将体细胞重编程为iPSs[36]。
1.3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体组织,包括造血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心肌干细胞等,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或单能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机体某个组织或器官中的干细胞,是修复和再生的基础。
从自体组织中分离得到的成体干细胞也可解决免疫排斥的难题,并且成体干细胞注入体内后有明显的趋化性,较明显地集中到达损伤部位,在局部微环境的诱导下,可向损伤组织修复所急需的细胞类型分化。
对于临床应用而言,既可从易获取的组织中分离患者的自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细胞类型用于移植,也可直接在体内将干细胞分化为所需的细胞类型,以重建受损器官的功能。
然而,成体干细胞在不少组织中的来源存在争议,并且缺乏特异性标志分子,分离、纯化及鉴定比较困难,体外分化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变异性。
2 干细胞应用2.1 ES细胞的应用2.1.1 用于生产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利用ES细胞作为载体,体外定向改造ES细胞,使基因的整合数目、位点、表达程度和插入基因的稳定性及筛选工作等都在细胞水平进行,从而获得稳定#满意的转基因ES细胞系,以生产转基因动物。
用ES细胞为细胞核的供体进行核移植后,在短期内可获得大量基因型和表型完全相同的个体。
此法明显优于体细胞克隆动物,但后者克隆动物的成功率较低,易出现严重的免疫功能缺陷和突变。
老鼠的胚胎干细胞中能产生出精、卵细胞,并能成功受精甚至可以从雌性和雄性细胞中培育出实验室卵细胞,将促进生殖和克隆的研究。
2.1.2用于发育生物学研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体积很小,又在子宫内发育,要想在体内研究细胞分化及其机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干细胞特别是ES细胞具有独特的发育全能性,在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和诱导剂的共同作用下经过若干前体细胞阶段,可分化为神经、肌肉、软骨、血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因此ES细胞是研究特定类型细胞分化的模型、探索某些前体细胞起源和细胞谱系演变的较为理想的实验体系。
应用基因芯片等生物技术比较ES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细胞的基因转录和表达,不仅可确定胚胎发育及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还可发现新的基因。
借助基因打靶技术,通过囊胚注射制作嵌合体的途径,将外源基因引入受体基因库,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高等动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生理功能,同时也会为阐明胚胎发育中基因表达的时空关系提供手段。
2.1.3用于新型药物研究和组织器官的修复、治疗研究ES细胞提供了新药的药理、毒理及药物代谢等细胞水平的研究手段。
既减少了药物实验所需的动物数量,又便于找到有效和持久的治疗方法。
无论采取自体或异体移植来修复缺损组织和器官,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种子细胞的来源不足。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使外源性DNA 与胚胎干细胞中的相应部分重组, 或靶向破坏等位基因造成基因纯合失效来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 具有基因转移效率高、易于操作的优点。
新药在临床使用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实验, 这些实验都依靠动物来完成。
但是动物模型实验不可能完全反映药物对人体细胞的作用。
胚胎干细胞或许能模拟体内细胞或组织对被检测药物的反应, 从而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药物筛选模型。
大量动物研究显示,胚胎来源的干细胞在神经缺损和慢性去神经支配的模型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再生和修复作用。
2.2 iPSs 的应用随着iPSs 相关研究的发展,人们更关注的是其临床应用的潜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iPSs 不仅可用于细胞移植,器官再生,特别是细胞损伤、坏死严重的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还可以构建疾病模型,以便于研究疾病形成的机制、发生发展及转归,筛选新的药物,以及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Jaenisch 小组[64]建立了鼠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症模型,接着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诱导为iPS 细胞,并使其定向分化为造血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发现iPSs 来源的造血前体细胞能够成功治疗镰状红细胞贫血;Takayama 研究小组[65]首次成功用人类iPSs 培养出血小板,虽然用iPSs 培养血小板的效率很低,但是生成的血小板的大小、形状和功能都与内源性血小板类似,据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从技术上来说,用iPSs 培育人类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是可能的,而且iPSs 培养出来的血小板在未来几年内极有可能开始临床试验。
另有研究小组用从iPSs 诱导来的内皮前体细胞和内皮细胞成功地治疗了血友病A[66]。
这些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治疗奠定了基础。
Wernig 小组[67]通过研究不仅发现将鼠iPSs 分化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胎鼠脑中,细胞可以迁移并分化为谷氨酰胺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等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
而且将鼠iPSs 诱导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进帕金森病(PD)疾病模型体内,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和改善其行为。
后来该小组又将移除外源基因的人iPSs 成功诱导成多巴胺神经元[44]。
Dimos 小组[68]也从一位82 岁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女性患者体细胞中制备了疾病特异的iPSs,并可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运动神经元。
该成果说明iPSs 对复杂疾病治疗的可能性,为帕金森氏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Park 等[38]从患有遗传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诱导得到了疾病特异性iPSs,这些遗传病包括与腺苷脱氨酶缺乏相关的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症、Shwachman- Bodian-Diamond 综合征、Ⅲ型高雪症、杜显/贝克肌肉萎缩症、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1 型糖尿病、21 三体综合征、Lesch-Nyhan 综合征基因携带者。
患者体细胞重编程为疾病特异性的细胞能避免普通干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也将解决目前细胞移植的来源限制问题。
Ebert 等[69]从一脊髓性肌萎缩(SMA)小孩患者身上取下皮肤成纤维细胞,借助慢病毒载体将Oct4,Sox2,Nanog 和Lin28 导入细胞得到iPSs。
该iPSs 来源的疾病特异性运动神经元表现出与正常运动神经元不同的基因型变化,为脊髓损伤(SCI)、SMA 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指明一种新的治疗方向。
2.3 成体干细胞的应用2.3.1 HSC的应用造血干细胞(HSC)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成体内的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外周血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