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模型建构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模型建构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建构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科学探究能力。在建构过程中,学生需将 原型进行简化,将模型和原型的主要特征 联系起来。如在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学 生要联想出相关的知识及概念,并将其通 过某种内在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从中心出 发,向多个方向发散,或将某些知识及概 念的部分、属性进行综合,这就需要思维 的灵活性和系统性。模型建构教学改变了 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提升了思维品质, 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 自主建模型中,体验了模型建构在学习中 的意义,利用模型建构建立了良好的知识 体系。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用模型建构的 方法去研究问题,提高了他们建模和运模 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物学素养和 科学探究能力。
物的手段,生物模型方法是利用模型方法 寻找变量关系,借助模型获取客体认识方 法。模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手段,学 生将模型方法内化为认知图式能获得认 知水平跃进。高中生应在学习中运用类 比,归纳等建模思维方法构建不同模型, 解决生物学问题中运用模型方法。
二、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意义 1.适应新课标要求。 当今世界生物学科技飞速发展,生命 科技地位日益提升,对生命科学人才需求 日益精品。中学生物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 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科学发展的要求,如 何帮助学生培养生物科学思维,就成为了 中学生物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随着《高中 生物课程标准》发布,新课标首次将生物 模型教学作为课程目标,目前生物学模型 教学成为中学生生物教学热点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模型科学方法 在生物学科研中的应用,新课标内容中规 定不同板块需要学生掌握的模型内容。建 模活动是科学家思维的核心要素。新课标 对生物模型要求体现出生物模型科研方 法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模型教 学中最初将模型方法作为工具引入课堂 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发展,教育者 关注学习者对模型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与模型构建紧密联系,目前模型 教学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开展。 2.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模型具有悠久 的历史,如常见的挂图等为模型,各种实 物很早在生物课堂出现沿用至今,但学生 对模型使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传统教学 模型使用处于初级阶段。通过调查发现课 堂教学中学生亲自参与模型使用中,会激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育和演化的科学,是我们了解自然界中丰富多样生命现象的基础。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学习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本文将浅谈关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的意义、原则与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模型建构的意义1.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

生物学知识繁多复杂,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模型建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理解生物现象,并将其抽象为模型。

这种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3.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模型建构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现有的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

通过模型建构,学生可以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二、模型建构的原则1.符合生物学知识体系。

模型建构应基于科学原理,并与生物学知识体系相一致。

模型的构建应遵循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确保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是正确和全面的。

2.简单易懂。

模型应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结构和步骤。

学生通常是通过模型来对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模型的设计应尽可能提供清晰简单的表达,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体现层次关系。

模型建构的过程应体现生物体的层次关系。

生物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多个层次组成,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层次逐步呈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三、模型建构的方法1.绘制图示法。

通过绘制生物体的示意图或结构图,来描述和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图示法可以简化复杂的生物结构,突出关键部位,方便学生理解。

2.搭建模型法。

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搭建生物体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观察和理解生物现象。

数学模型的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最新教育资料

数学模型的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最新教育资料

数学模型的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用到模型构建来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表达形式,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数学模型既可以定性描述也可以定量描述,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建构一些数学模型取得一定的效果,实例如下:实例1:新课程标准教科书《遗传与进化》模块,遗传规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学生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理解很难的,因为教科书是按照孟德尔和摩尔根研究过程来编排这段知识,那时的科学技术以及数学方法都比现在落伍很多,当时的科学家花了很多时间才弄清楚其中的规律性,现在大凡的学习者理解就很困难了。

利用高中数学方法构建模型,就能有用地突破这个难点。

建构数学模型: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是一个事件;控制生物另外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是另一事件。

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控制的两对性状就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

相对性状中例外的表现是互斥事件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表现为圆粒性状就不可能是皱粒,反过来也一样。

假设一性状的遗传为事件A,其出现的概率为m,则其相对性状则记为■其概率为1-m,因为他们是互斥事件。

另一性状的遗传为事件B,其出现的概率为n,则其相对性状记为■其概率为1-n。

那么两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就是P(A,B)=P(A)×P(B)=mn。

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例说明。

豌豆的遗传性状中,种子籽粒的颜色是种性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他们是互斥事件,若记黄色为事件A则绿色为■。

种子籽粒形状是种性状,有圆粒和皱粒两种,他们也是互斥事件,若记圆粒为事件B,则皱粒为■。

籽粒的颜色与性状是两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

在杂交试验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再自交,后代F2出现四种性状组合: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性状分离比为9∶3∶3∶1。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生物学模型,提高学生对生物概念、原理和过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模型的定义与分类、模型建构的方法与步骤、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等。

通过本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模型建构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实际生物学习过程中运用模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对象本教学任务针对的是高中学生,特别是对生物学科有一定兴趣和基础的学生。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案例,以及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模型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掌握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假设提出、模型构建、模型验证等。

(3)运用模型分析生物现象,解释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运用数学和逻辑思维,将生物学问题抽象为模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模型,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通过模型建构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他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包容合作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数学模型的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数学模型的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数学模型的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摘要:建构数学模型辅助生物学教学,对生物学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大量采用数学函数曲线以及各种数学表格、数学术语对生物学有关现象原理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

在教学中应用数学模型可以训练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模型;生物教学;实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用到模型构建来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表达形式,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数学模型既可以定性描述也可以定量描述,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建构一些数学模型取得一定的效果,实例如下:实例1:新课程标准教科书《遗传与进化》模块,遗传规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学生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理解很难的,因为教科书是按照孟德尔和摩尔根研究过程来编排这段知识,那时的科学技术以及数学方法都比现在落后很多,当时的科学家花了很多时间才弄清楚其中的规律性,现在一般的学习者理解就很困难了。

利用高中数学方法构建模型,就能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

建构数学模型: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是一个事件;控制生物另外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是另一事件。

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控制的两对性状就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

相对性状中不同的表现是互斥事件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表现为圆粒性状就不可能是皱粒,反过来也一样。

假设一性状的遗传为事件a,其出现的概率为m,则其相对性状则记为■其概率为1-m,因为他们是互斥事件。

另一性状的遗传为事件b,其出现的概率为n,则其相对性状记为■其概率为1-n。

那么两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就是p(a,b)=p(a)×p(b)=mn。

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例说明。

豌豆的遗传性状中,种子籽粒的颜色是种性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他们是互斥事件,若记黄色为事件a则绿色为■。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现代科学研究中,模型的建构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生物学教学中,模型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我们理解生命现象和探索自然世界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浅谈关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模型的使用方法和案例。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概括。

在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如层叠玻片模型或立体拼图模型)、数学模型(如方程或图表)或者概念模型(如流程图或概念图)。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

通过观察、实验、整合信息和推理等方法,学生可以利用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生物现象。

在教学中,模型的建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描述和绘图来构建模型。

例如,在遗传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基因表达过程绘制成图表或图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和遗传变异。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计算机模型或模拟软件。

这些工具可以模拟出生物系统的运作,并让学生进行交互式的实验和观察。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建模型,加深对相关生物概念的理解。

模型的应用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首先,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生物学中的一些概念,如细胞结构、基因传递、物种进化等,往往非常抽象和复杂。

而模型的使用可以将这些概念转化成更直观和易于理解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应用。

其次,模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证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模型的使用,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提出假设和推理,进行实验和验证。

这种实证推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此外,模型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生物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

通过模型的建构和应用,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分享信息和协作解决问题。

同时,模型还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操作,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探讨
模型建构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模型建构的概念
模型建构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解释,构造出能够系统地反应和描述事物的图形、
表格、方程等表达形式。

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科学现象。

1.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科学现象的一种直接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在高中
生物教学中,实验法可以用来验证各种生物模型,如营养循环模型、遗传模型等,以此帮
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中的各种现象。

2.对比法
对比法是一种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对比,来构建模型或解释现象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比
已有的生物学研究成果,构建出更完整的生物学模型。

3.统计法
统计法是研究科学现象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生物学现象的规律性,进而构建出生物学模型。

4.数学建模
1.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通过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的各种现象,
如细胞分裂、遗传规律、进化等。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模型建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科学挑战。

3.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模型建构,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发现和解决生
物学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摘要】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构成。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既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阐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获得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升,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所运用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模型构建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快速提升。

但是在进行模型构建教学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模型构建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型构建;教学策略模型构建属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意义。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通过模型建构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轻松的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上,模型构建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效率、能力。

在此种环境下的生物课堂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有计划地构建“物理模型”,提高模型构建课堂效率生物课堂教学中使用物理模型,能让学生更近距离、更生动地学习知识,对学生细致化、全面化、直观化、可感化地理解相关内容十分有效。

所谓“物理模型”,是教师构建一种情境,简化描述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以实物和图形进行展示,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物理模型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早已屡见不鲜。

但对于生物教师而言,需要认真设计,量化探究哪些内容适合构建物理模型,怎么构建物理模型,怎样安排基于“物理模型构建”的生物课堂。

如讲解“细胞的分裂”等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构建立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物理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难以直接呈现给学生,因此需要使用模型建构和应用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探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模型建构和应用,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模型建构模型建构是指通过构建一些物理、化学或数学模型,来描述或解释生物学中的某些现象。

这些模型可以是图表、图像、三维模型等多种形式,可以通过手绘或计算机制作。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弥补了许多生物学现象无法直接观察的缺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和原理,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以DNA的双螺旋结构为例,这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构需要学生掌握许多物理和化学知识,而直接描述这个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直观。

利用溶液中DNA的螺旋结构模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拿两条麻花汆到一起后再拉长,结成的"图案"来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亲身体验感会更好的进一步加深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印象与记忆。

二、模型应用建好模型后,就可以将其用于课程的教学中,直观呈现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下列举几个例子具体说明模型应用。

1. 模拟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在此过程中光能如何转化为化学能,并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通过利用纸片和麦片等材料组成模拟叶片,学生可以观察光照和黑暗环境下麦片的变化,并通过实验得到麦片的变化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2. 模拟器官结构人体生物学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

通过模拟器官的结构,比如利用制作3D打印器官模型等方式,可以直观呈现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身体各器官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3. 模拟生态系统生态学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其核心理念是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依存。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以研究生命现象为主要内容,其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模型的建构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首先,模型的建构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模型是对实际事物的简化和抽象表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纸板、瓶子、线圈等材料建立模型,模拟生物现象。

例如,在教授细胞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纸板来构建一个细胞模型,并在模型中标示出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

这样的模型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其次,模型的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实验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物学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建构模型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一个模拟的食物链模型,并通过加入环境因素的变化来观察不同层级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样的模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链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模型还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建构模型,然后提出一个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了在课堂中的直接应用外,模型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虚拟实验。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成本。

例如,在教学遗传学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来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和突变的机制。

虚拟实验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和观察到实验中的微观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然而,虽然模型建构及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模型、 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 I
但在教学上的应用 比真实事物更易于领会 。从经验之塔 :
生物模型的形式有很多,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有
1 . 概念模型
仿造的事物, 都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 三种: J 概念模型、 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 可以看出,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 I () 1定义: 概念模型是对生物学中某个问题或事物进
象。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 逐步上升到抽象, 有效 f 行描述。 概念模型包括: 中心概念、 内涵、 外延。 在新课程
的学 习之路就应该先充满具体经验。 目前我们教育教学 生物教材 中, 概念模 型通常以概念图的形式出现 , 表达概
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 I 没 念之问的相互关系, 体现知识的网络构架。 通过概念模型 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学生对这些法则和概念的理 I 的建构, 有利于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解只能是抽象的, 不具体的。 因此 , 要充分理解概念、 定理 f () 2建构的一般步骤 : ①理清概念之间关系; ②画出 等, 最好从做的经验开始 。模型构建是做的经验 , 通过模 】 初步关系图并建立连接 ; 明概念之 间关 系; ③标 ④修改和 型构建, 我们再去理解概念、 定理等就容易多了。 l 完善。 () 3新课程教材涉及内容 :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涉 二、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模型建构教学研究的原因 l
学之 中 ,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理 论依 据
构建模型 的思想在教育领域 的运用并不陌生 。在皮亚杰和早期 布鲁纳 的思想 中已经有 了建构 的思 想 , 相对而言 , 但 他们 的认知学 习观主要在 于解释如何使 客观 的知识结 构通过个 体与之交 换作用 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美 国视听教育家戴尔 14 9 6年写 了一本书叫《 视 听教学法》 其 中提 出了“ , 经验之塔” 的理论 , 经验 是怎样得来 的做 对 了描述 , 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 、 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 。各种经 验, 大致可根据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 抽象 、 观察 和做 的经验 )十个 、史料 的不 同评 价角 度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怎样 的启示? 这即 ”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李颖《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有三个知识目标,首个知识目标指出:“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模型建构已经成为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构模型,体验建构模型中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并获得或巩固有关生物学概念.必修一教材对模型的定义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建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以下是笔者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具体实例谈谈三种模型方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物理模型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物理模型就是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现出对象的特征.它可以模拟真实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直观。

1、实物物理模型必修教材安排了很多有关实物物理模型建构方面的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模型建构的方法和基本原则,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后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具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在学生建构好模型后,在班级中开展模型展示和评比,各小组代表向其他同学汇报本小组制作模型的科学性、美观性和创造性。

其他同学可以对模型的不足之处提出质疑,然后拿出自己的模型进行说明,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的合作与共享。

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其主要目的不是揭示dna分子的结构,而是通过制作模型再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dna分子的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并体验实物物理模型形象直观的特点。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对生物现象和生物体的研究。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通过模型建构及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一、模型建构的意义1.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生物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例如生物分子、细胞器官等。

通过模型的建构,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往往是复杂而庞大的,例如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等。

通过模型的建构,可以将这些复杂过程简化为易于理解的模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过程的本质和机制。

3. 帮助学生学习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模型的建构,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模型建构的方法1. 图表模型图表模型是将生物现象和概念通过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流程图、生态金字塔等。

通过图表模型,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生物现象的过程和关系,并更好地理解。

2. 实物模型实物模型是将生物体或生物器官的形态和结构通过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模型植物细胞、模型动物器官等。

通过实物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生物体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虚拟模型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模型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虚拟模型通过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将生物现象和概念以三维的形式呈现出来,如虚拟细胞、虚拟遗传实验等。

通过虚拟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现象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模型应用的例子1. 细胞模型的应用细胞是生物学中的基本单位,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建构细胞模型,将细胞的各个器官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出来,让学生亲自参与建模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加深对细胞学概念的理解。

2. 遗传模型的应用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_省略_量流动_第一课时_的教学案例分析_成培平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_省略_量流动_第一课时_的教学案例分析_成培平

摘要叙述了将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分层推进,并不断引导学生借助建模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分析。

利用模型建立分层突破难点,既激发了学生生物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建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关键词生态系统建模分析能量流动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分析成培平(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1100)1教学分析1.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教科书第五章第二节教学内容,该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该节对第一节和第三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为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学习建构模型的方法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激动,并系统分析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及其特点,为第二节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和应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1.2学情分析经过前两章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对于模型建构的生物科学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且学生在第1节已经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师在学生进行能量流动模型建构时只需要创设情境,适当引导即可。

而高中生对能量流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难度较大,所以在学生自主完成模型建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完成对能量流动的系统分析。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建构相关模型;系统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解决实践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系统分析法在能量流动探究中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尝试建构模型,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其特点。

4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采用了分层设问、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模型建构等多种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完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及其特点的模型建构和能量流动过程的系统分析;借助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活动实现分层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例析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例析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我 评 价 。除 个 别 学 生 外 , 都 可 以 在 课 堂 中 完 成 了制 备 方 案 的设
计 , 成 了 本节 课 的 教 学 目标 。 达 以下 是 选 自学 生 的设 计 流 程 图 学 生 在 自评 中给 自己 画上

个 开 心 的 笑 脸 , 为 自 己也 能 像 科 学 家 一 样 设 计 方 案 … … 因
和 进 化 》 第 3章 第 2节 “ N 分 子 的 结 构 ” 由 D A双 螺 旋 结 中 D A , N
生 物 学 习 中 的 模 型 建 构 是 指 利 用 模 型 方 法 , 寻 找 变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 建 生 物 模 型 , 后 依 据 模 型 进 行 推 导 、 算 , 出预 构 然 计 作
么 , 人 觉 得 在 探 究 活 动 中, 生应 该 有 学 习 的 过 程性 资料 或 结 本 学
果 呈 现 , 了过 程 材 料 、 有相 应 的 模 型 、 释 方 案 和 结 果 , 师 有 或 解 教 对 其 进 行 评 价 , 生 能 够 从 中 获 得 成 功 的情 感 体 验 , 持足 够 的 学 保 探 究 热 情 , 生 强 大 的 内在 动 力 , 利 于 学 习 效率 的提 高 。 产 有 在 本 课 例 中 , 计 学 生 活 动 : 看 科 学 家 的单 克 隆抗 体 的制 设 观 备 过 程 , 正 实 验 设 计 ( 自 己设 计 的流 程 图 上 补 充 )并 进 行 自 修 在 ,
例析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泉 州市培 元 中学 江 宜博
∥蓝 通高中 生物课程标准》的知识目 标指出:获得生物学 “
\ \日 基本事实、 概念、 原理、 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在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模型建构是指通过建立生物学相关的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和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模型建构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模型建构的定义和特点模型建构是指根据特定的对象或系统,运用某种规则和原理,利用具体的材料或图像,构建出可以模拟这一对象或系统运行过程的一种物理或数学模型。

模型建构的特点是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用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图形化和形象化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二、模型建构的种类模型建构的种类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

物理模型是指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来模拟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用塑料、泡沫、纸板等材料制作的细胞模型、基因工程模型等。

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生物学的规律和原理。

利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生物种群的增长模型、基因频率的演化模型等。

计算机模型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技术来模拟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来展示细胞内的生物反应过程、基因突变的影响等。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应用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涉及到许多生物体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通过模型建构,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利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模型将细胞器、DNA等结构以三维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模型建构的过程需要学生动手动脑,这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学生参与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体验。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本文着重探讨了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应用、步骤、案例分析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现有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模型建构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有望进一步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积极倡导和引导学生参与模型建构,以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模型建构,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模型建构- 重要性- 应用- 步骤- 案例分析- 学生思维能力- 未来发展- 教学质量- 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是指通过建立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生物现象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像或模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模型建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参与模型建构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生物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验精神。

模型建构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步骤、案例分析,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希望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2. 正文2.1 模型建构的重要性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模型建构,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生物学知识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规 律 的 探 究 过 程 , 而逐 步将 所 学 新 知 识 构 建 成 完 从
戴 尔 的 经 验 之 塔
2t { 59 0’ 圈
课 堂内外 ・ 师版{ 教 理他垒教研
整 的 知识 体 系 . 使得 整 个 学 习过 程 更 加高 效 。
解 各 基 本 原 件 之 问 的 关 系 ; 4) 照 相 互 关 系 连 接 ( 按
的 原 理 或 方 法 介 绍 了有 关 生 物 学 知 识 . 概 念 图 、 如

概 率 计 算 等 等 , 至 在生 物新 课 程 教 材 中有 一 个 专 甚
门的 知 识 链 接 就是 模 型 建 构 。中学 生 物 学 中 的基 本 概 念 、 律 相 当 多 . 多 生 物 学 术 语 概 念 所 反 映 的 规 许
合 中学 生 的认 知 实 际 。通 过 动 手操 作 , 生 不但 可 学
以 获 得 做 的 经 验 . 且 还 可 以将 之 总 结 运 用 , 升 而 上 到 抽 象 的理 论 , 推 广 运 用 , 而 使 我 们 的 教 学 上 并 从
升 到一 个 新 的 台 阶 。因 此 , 充 分 地 利用 模 型 资 源 , 应
研 究 的 内容 之 一 。
【 关

பைடு நூலகம்
词 】 模 型建 构 ; 课 程 ; 用 新 运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 8 92 1 )10 5- 2 0 7- 9 (0 10- 0 9 0 - 4 -
【 图分 类 号 】 G 3.1 中 63 9


理论依据
做 的
经 验
参与活动( 戏 、 演) 演 表 设 计 的经 验 ( 理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有三个知识目标,首个知识目标指出:“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模型建构已经成为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构模型,体验建构模型中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并获得或巩固有关生物学概念。

必修一教材对模型的定义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建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以下是笔者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具体实例谈谈三种模型方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
的应用。

一、物理模型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模型就是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现出对象的特征,它可以模拟真实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直观。

1、实物物理模型
必修教材安排了很多有关实物物理模型建构方面的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
绍模型建构的方法和基本原则,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后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具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在学生建构好模型后,在班级中开展模型展示和评比,各小组代表向其他同学汇报本小组制作模型的科学性、美观性和创造性。

其他同学可以对模型的不足之处提出质疑,然后拿出自己的模型进行说明,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的合作与共享。

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其主要目的不是揭示dna分子的结构,而是通过制作模型再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dna分子的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并体验实物物理模型形象直观的特点。

2、图画物理模型
实物物理模型对材料用具、具体制作有一定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有局限性。

但是以图画形式构建物理模型就非常普遍。

如真核细胞结构图、物质跨膜运输过程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图、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等。

通过构建图画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和分析图形的能力,使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图形理解抽象的生物学结构和过程。

二、概念模型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模型是对生物学中某个问题或事物进行描述,概念模型包括:中心概念、内涵、内延。

在高中新课程生物教材中,概念模型通常以概念图、流程图的形式出现,表达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知识的网络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尤其是
能量流动的过程。

如果仅仅由教师讲述,学生局限在识记水平上,很难真正理解。

笔者尝试通过建立能量流动过程概念模型来突破难点。

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引导学生理解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在纸片上画出一条食物链,并在食物链上添加相关概念,构建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很广泛,比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分泌蛋白的形成、内环境的成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特异性免疫等都可以用简明扼要的概念模型归纳。

通过概念模型,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数学模型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新课程教材中很多内容涉及到数学模型的构建。

比如:蛋白质合成时有关水分子、氨基酸分子等数目的计算,dna分子结构中碱基数量及比例计算,遗传规律的比例计算,遗传疾病概率计算、基因频率计算、种群密度调查、能量流动传递效率计算,坐标曲线的建立等。

下面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为例谈谈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不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配对的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分子。

另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规律是教学的重点。

在学习有丝分裂时,笔者引导
学生按照有丝分裂的五个过程构建表格式数学模型,然后转换成坐标曲线。

最后让学生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曲线绘在一张坐标图上,学生通过比较,很快掌握了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的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的学习时,笔者用了同样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也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中揭示出本质和规律。

由于模型建构是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概念,学生对模型建构原理的理解和具体操作过程都感到陌生,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不断向学生渗透模型建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