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尼姑形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分析
摘要:在“三言二拍”中,尼姑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塑造的尼姑形象是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义尼、淫尼和恶尼三类,这三类尼姑形象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文化思潮,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的道德观。
关键字:三言二拍;尼姑;分析
“三言二拍”是晚明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描写了社会人情世态,体现了百姓的悲欢离合。
在明清小说中,尼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小说中大量出现。
“三言二拍”在大量描写商人、书生、官员等传统人物形象之外,对尼姑也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善尼、恶尼形象。
一、尼姑的分布
与“三言二拍”的其他人物相比较,尼姑的人数相对较少,其200 篇作品中,出现尼姑角色的篇目主要有《警世通言》的第11 卷、第29 卷,《初刻拍案惊奇》的第6 卷、19 卷、27 卷等12 篇,尼姑形象近20个。
其中描写比较具体细致的有:《喻世明言》第四回闲云庵的王尼姑,第二十三回乾明寺的老尼、大慈庵的尼师;《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回浩家香火院的老尼惠寂;《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回静乐院的慧澄、观音庵的赵尼姑;第三十四回杭州翠浮庵的尼姑;《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回月波庵的妙通师父。
二、尼姑的类型
通过分析,这些尼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义尼、淫尼和恶尼。
1、义尼
主要有《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中妙果寺的住持净悟;《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的院主;《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的匿名老尼姑,这些仁义的女修士总是在故事的女主人公处于危难之际及时出现,拯救并收留后者。
在这类尼姑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尼姑,如《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中月波庵的妙通师父和《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老尼惠寂的,她们的出现是为才子佳人牵线作筏,让旷男怨女之间的恩爱纠葛最终以喜剧收场。
2、淫尼
这类尼姑一般都年轻貌美,她们虽身在庙庵,心中却有着对俗世情爱的渴求,并且她们的这种强烈愿望体现在了对情欲的放纵上面,最终成为害人害己的淫尼。
比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巷》中苏州功德庵的尼姑们,《许蔡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中的尼姑真静,《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非空庵中的静真、空照等。
她们毫不掩饰地用自己的欲望打破庵院的空寂与安宁,代之以情色与纷乱。
她们的结局通常是在故事作者的指责声接受“设计恣淫,伤人性
命,依律拟斩”的严刑惩处。
3、恶尼
恶尼的代表人物有《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的尼姑王守长,《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的尼姑慧澄、赵尼姑等。
这类尼姑的恶行主要是以伺机投毒来谋财害命,设计陷害良家妇女等。
当然,这类恶人的命运沉浮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延伸走向“邪不胜正”和“作茧自缚”的俗套中来。
比如在《许蔡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中,陕西商人王爵用钱财向尼姑真静买春,而被真静伙同情夫无尘(和尚)杀死。
最终,和尚问成死罪,而尼姑被判逐出庵舍,卖为民妇。
总体而言,“三言二拍”中的尼姑以反面形象为主,多是对淫尼、恶尼的批判和谴责。
这体现了晚明时期百姓对尼姑的不良印象,反映了当时尼姑纵欲、醉心物质生活的现实。
三、尼姑形象的社会意义
1、反映了尼姑的社会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违反道德要求的批判。
“三言二拍”表现了晚明时期的社会情况,其对尼姑批判多于肯定的描写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尼姑的看法。
在《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作者厉声斥责了走街串巷、覆雨翻云、胡作非为的“三姑六婆”,而尼姑则被定位为“其间一种最狠的”,其中的原因在于“他借着佛天为由,庵院为囤,可以引得内眷来烧香,可以引得子弟来游耍。
见男人问讯称呼,礼数毫不异僧家,接对无妨。
到内室念佛看经,体格终须是妇女,交搭更便。
从来马泊六、撮合山,十桩事到有九桩是尼姑做成、尼庵私会的。
”
在小说中也多次描写到尼姑为了情欲,让和尚假扮尼姑与她们在庵中厮混的情景,体现了对这些淫乱的僧尼违背道德的谴责。
2、体现了“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观。
“三言二拍”中,这种思想主要是从淫尼、恶尼的悲惨结局表现出来。
如《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赵尼姑主动为恶少卜良出坏主意,诱骗巫娘子,污了她清白。
巫娘子不甘受辱,在丈夫贾秀才的帮助下杀了赵尼姑。
又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巷》中,功德庵中众多淫尼最后被揭穿真面目,杖责三十,拆了庵基,假扮尼姑的和尚也受刑身死。
翠浮庵淫乱,众尼耽于情欲,害死了多个年轻男子,庵主最终死于狱中。
小说中也明白表明这种因果报应的观念“正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综上所述,“三言二拍”中通过对众多尼姑的描写,反映了晚明社会尼姑中风气败坏的现象,表达了对女性纵于情欲的批判,体现了“善恶有报”的社会观念。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喻世明言.长沙岳麓书社.1992
[2] 凌濛初.初刻、二刻拍案惊奇.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3]刘向群.“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分析.合肥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