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徐虹 肾脏遗传性疾病
2024年中国专家共识:肾脏病的防治新策略
![2024年中国专家共识:肾脏病的防治新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810e34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6.png)
2024年中国专家共识:肾脏病的防治新策略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肾脏病的防治水平,推动我国肾脏病事业的发展,中国专家共识组织了一批在肾脏病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的专家,共同探讨和研究肾脏病的防治新策略。
本共识综合了近年来肾脏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临床实践,旨在为我国肾脏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肾脏病的流行状况与危害流行状况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已超过10%,而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肾脏病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危害肾脏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终末期肾病(ESRD)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新策略与研究方向早诊早治提高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是降低肾脏病并发症和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
新的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有望提高肾脏病的早期发现率。
综合管理针对肾脏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实施综合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多方面的干预,以达到控制病情、减缓病程进展的目的。
创新治疗发展新型治疗手段,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为肾脏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同时,积极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慢病管理加强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肾脏病的防治能力。
政策支持与公众教育加大对肾脏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公众对肾脏病的认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肾脏病的发病率。
实施与推广为确保本共识的实施和推广,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肾脏病的诊疗水平。
2. 开展肾脏病防治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3.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肾脏病研究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4.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公众教育和健康宣传。
遗传性肾脏疾病
![遗传性肾脏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c1c9d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7.png)
诊 断
诊断Alport综合征家系:直系家庭成员需符合4条标准(并非同一人必须具备所有4条标准 Alport综合征家系中家庭成员受累:符合相应遗传类型,且符合2条 无家族史患者:至少应符合4条
治 疗
无特异性治疗: 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蛋白尿 ESRD: 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谢 谢
感谢观看
8
促红素产生增加 ESRD病人
9
肾脏并发症
并发症 发生率
1
高血压 >80% ESRD
2
血尿/出血 50%
3
急、慢性疼痛 60%
1.多囊肝
无症状时不需治疗 症状明显时: 肝囊肿穿刺硬化 腹腔镜下 开放手术囊肿去顶减压术 肝部分切除术 肝移植术
肾外症状的处理
2.颅内动脉瘤
年龄18-35岁 有颅内动脉瘤家族史
磁共振血管造影
(-)
(+)
5年后重复
≤6mm颅内动脉瘤
2年后复查
>6mm颅内动脉瘤
治疗
血管造影
肾外症状的处理
囊肿去顶减压术禁忌症
心肺并发症严重不能承受手术 巨大肾囊肿,导致脏器解剖位置改变或空间小影响操作 急性腹膜炎 囊肿并发症时间过长,可能局部粘连 肾盂周围囊肿及肾盂旁囊肿 有上尿路手术史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大 术中失血少 术后止痛药用药量少 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1-2周可正常工作 创口小,且可同时做双侧肾手术 腹腔手术史造成腹膜粘连者同样适用
一般治疗 控制并发症 肾外症状的处理 肾脏替代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茶、巧克力 多饮水(1-2升/天) 适当运动,避免剧烈的活动和腹部受创 尽量避免尿路介入性检查及治疗
基因组时代临床医生如何做到精准诊断遗传性肾脏病
![基因组时代临床医生如何做到精准诊断遗传性肾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52ef5b318762caaedc33d41a.png)
基因组时代临床医生如何做到精准诊断遗传性肾脏病摘要虽然临床医生通过诊断性实验室(遗传检测机构或实验室)所提供的新的遗传学技术如二代测序及染色体芯片等极大地提高了对遗传性肾脏病的诊断,然而,要做到精准诊断此类疾病,首先需要临床医生能识别出可能的此类疾病患者,然后在熟知各种遗传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患者表型选择恰当的分子诊断技术手段和合适的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获得的遗传检测报告需结合患者的表型、可能的遗传模式以及共识指南等进行临床解读,与此同时发挥研究性实验室功能,通过应病而设的技术方法解决诊断性实验室无法解决的特殊问题,最终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精准诊治意见。
遗传性肾脏病广义上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所导致的肾脏疾病;狭义上则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所致、按一定方式垂直传递、后代中常常表现出一定发病比例的肾脏疾病。
此类疾病按照遗传病的分类可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线粒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按照累及肾脏部位分为肾小球病、肾小管病、肾小管间质病、肾血管病、肾脏尿路畸形、肾囊肿和肾脏肿瘤。
自遗传学进入肾脏病领域的近40年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带动并促进了对遗传和肾脏疾病关系的认识,且实现了对遗传性肾脏病的分子诊断。
研究显示,遗传性肾脏病是成人慢性肾脏病最严重阶段终末期肾病五大常见原因之一,约占25岁前起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20%,占儿童肾移植患者的30%,可见遗传性肾脏病并不罕见。
然而,此类疾病种类繁多,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常不特异,甚至直至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才被发现,因此早期、及时确切的诊断此类疾病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新的遗传学技术如二代测序和基因芯片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医生对遗传性肾脏病的诊断,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哪些肾脏病需要分子诊断,如何选择合适的遗传检测方案,如何基于临床对诊断性实验室出具的遗传检测报告进行解读等。
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做到精准诊断遗传性肾脏病的关键一步,需要临床医生在提高对遗传性肾脏病识别力的基础上,掌握并及时更新遗传学知识,且与专业的实验检测专家、生物信息学家、遗传学家合作,充分发挥研究性实验室作用,进而为每一位患病个体及所在家庭的精准诊断、客观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指南更新(完整版)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指南更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89d34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c.png)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指南更新(完整版)肾脏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排斥反应、移植肾死亡和原发疾病复发相关。
随着科技的发展,排斥反应、移植肾死亡的发生风险越来越低,但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原发病可能在接受肾移植后发生复发,引起血清肌酐升高、蛋白尿和血尿等临床表现,以及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移植肾组织学损伤,严重影响移植肾远期预后。
2024年8月23日,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在2019版指南的基础上,发布了最新(2024版)的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肾移植受者,特别是肾病复发的患者。
本文共整理了31条建议,以飨读者。
一、AAV相关建议推荐意见1:移植肾血管炎(AAV)肾损害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AAV尚处于活动期未达完全缓解、肾脏移植时临床完全缓解时间<1 年、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受者等(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2:AAV完全缓解1年以上再行肾脏移植,移植后定期监测并评估AAV活动状态(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3:移植肾AAV肾损害复发的治疗原则同非移植人群,根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激素)冲击、环磷酰胺、抗CD20单克隆抗体、血浆置换等治疗(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二、抗GBM病相关建议推荐意见4:建议高度重视移植肾抗GBM肾炎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移植前血清抗GBM抗体阳性、移植后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5:尚未明确移植术前预处理措施可以减少抗GBM肾炎复发,建议肾脏移植前抗GBM抗体转阴12个月(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6:移植肾抗GBM肾炎复发需借鉴自体肾抗GBM肾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血浆置换、环磷酰胺、激素冲击等(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7:移植肾抗GBM肾炎复发时移植肾预后极差,尚未明确肾移植受者抗GBM肾炎复发预后的影响因素(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iga肾病是什么?如何治疗?
![iga肾病是什么?如何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d3d65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5.png)
iga肾病是什么?如何治疗?发布时间:2022-10-31T07:20:31.7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2期作者:施晨[导读]iga肾病是什么?如何治疗?施晨(四川省攀枝花攀钢集团总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IgA肾病,在临床发生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也占据较大比例。
当前,由于肾活检在临床中尚没有形成普及,我国IgA肾病的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大约40%。
过去,普遍认为IgA肾病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后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现已明确IgA肾病属于进展性疾病,IgA肾病患者中每十年约有20%会演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时至今日,IgA肾病也是我国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排名第一的原发病。
所以,对于IgA肾病患者来说,需要尽快的进行诊断和正确治疗,最大程度延缓患者肾功能减弱,降低发生尿毒症的风险。
然而目前,还有许多人并不了解IgA肾病,对于IgA肾病还存在着较多疑惑。
下面将为大家解读IgA肾病是什么?该如何治疗?1.什么是IgA肾病?IgA肾病也是一种肾小球肾病,主要指的是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的物质以血清IgA免疫复合物为主。
IgA肾病常常导致肾小球源性血尿,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导致IgA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均有可能引发IgA肾病。
2.IgA肾病有什么症状IgA肾病通常在中青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男性的发病率也往往高于女性。
IgA肾病发病后临床症状较多,其中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以及高血压均是比较普遍的症状。
具体有以下几种,第一是肉眼可见的血尿,IgA肾病患者中大约40%至50%存在一过性或者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同时往往伴随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感冒后就会引起复发。
第二种是蛋白尿,IgA肾病患者除了常见的血尿症状外,蛋白尿也是另一种常见的症状,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发生大量蛋白尿,或者出现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移植中的热点问题
![儿童肾移植中的热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f8fb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6.png)
儿童肾移植中的热点问题
徐虹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年(卷),期】2007(9)2
【总页数】2页(P99-100)
【关键词】肾移植手术;儿童;新型免疫抑制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长期存活率;梗阻性尿路疾病;溶血尿毒综合征;免疫抑制药物
【作者】徐虹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肾脏病和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9.2
【相关文献】
1.儿童脂肪性肝病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J], 娄国强;施军平
2.儿童心肌损伤及心肌炎诊治中的几个临床热点问题 [J], 张乾忠;祝华
3.儿童哮喘诊治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J], 赵德育
4.儿童供肾移植在儿童和成人受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孟宽;丰贵文
5.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供肾在儿童肾移植中的应用48例 [J], 赵闻雨;张雷;朱有华;祝藩原;沈茜;徐虹;曾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ent病1型5例病例系列报告并文献复习
![Dent病1型5例病例系列报告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14fef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d.png)
Dent病1型5例病例系列报告并文献复习张娅;方晓燕;徐虹;沈茜【摘要】目的报告5例Dent病1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分析5例Dent病1型患儿病史、实验室检查,对先证者进行Dent病相关基因CLCN5、OCRL外显子及附近调控区域的直接测序,验证先证者父母有无相应位点突变,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报告的Dent病1型,归纳临床表型与突变类型.结果 5例患儿实验室检查发现24h尿蛋白定量33.0~68.9 mg·kg-1,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和尿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升高,均伴有高钙尿症,其中镜下血尿1例、肾钙质沉着2例,行CLCN5、OCRL基因测序各发现了1个CLCN5突变,分别为R637X、Y479X、G530V、W103fsX104和R707X,其中Y479X、G530V和W103fsX104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系统文献检索260篇Dent病相关文献,逐篇筛选,共有72篇Dent 病1型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进入本文分析,均为病例报道或病例系列报道,欧美人群422例,亚洲人群176例.欧美与亚洲国家Dent病1型临床表型低分子量蛋白尿表现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钙尿症、肾钙质沉着、肾积石、佝偻病和肾功能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临床表型没有突出显现突变类型(错义、无义、移码、剪切和缺失突变)的优势.结论临床提示Dent病1型可能的患儿可通过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剂治疗.CLCN5突变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型与CLCN5突变类型没有显现较好的关联性.【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6(011)005【总页数】6页(P382-387)【关键词】儿童;低分子量蛋白尿;Dent病1型;CLCN5基因突变;慢性肾脏病【作者】张娅;方晓燕;徐虹;沈茜【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上海市肾脏发育和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上海市肾脏发育和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上海市肾脏发育和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上海市肾脏发育和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上海,201102【正文语种】中文蛋白尿是儿童肾脏疾病就诊的常见原因,随着对蛋白尿认识的深入,发现儿童期起病的蛋白尿除了常见的肾小球病变外,肾小管性蛋白尿也并不少见,所以对于首诊为蛋白尿的患儿,要了解尿蛋白的来源。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生长问题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生长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d2d61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d.png)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生长问题
刘海梅;徐虹
【期刊名称】《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1)001
【摘要】随着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CRI)诊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肾替代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挽救肾功能衰竭患儿的生命.但CRI,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儿,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身材矮小.如何改善生长,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CRI早期即可出现生长问题.CRI患儿生长发育落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外其自身基因决定的最终身高,主要的因素有:蛋白热卡的不适当摄入、贫血、肾性骨病、生长激素抵抗、肾小管功能障碍和药物毒性等.因此应针对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早期给予适当及时的干预,尤其是提供足够的热卡,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应注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早期试用生长激素治疗.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刘海梅;徐虹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内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内科,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5
【相关文献】
1.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长问题 [J], 陈述枚
2.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患儿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的影响 [J], 干冬梅;石小军
3.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生长发育障碍患儿生长激素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的意义 [J], 楚海峰;郭君;宋晓波;胡亮;张永法
4.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长发育问题 [J], 李堂
5.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情况与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J], 黄昕昕;刘麒彦;花梅娟;徐健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afd37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7.png)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摘要肾细胞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世界范围内男女患者发病比例约为1.5∶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60~70岁为高发年龄段,发病中位年龄约为64岁。
目前肾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吸烟、肥胖、高血压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均为肾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尽管随着体检筛查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肾癌患者在早期就被发现并接受治疗,然而仍然有约30%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就已是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肾癌。
传统化疗药物对晚期肾癌基本无效,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前晚期肾癌以抗血管和免疫治疗为主。
一线治疗目前多依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预后风险等临床特征进行分层治疗,有抗血管治疗、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双免等多个治疗方案供选择,而后线治疗多根据一线治疗方案组成、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药物选择。
近年来研究显示,肾癌的分子分型以及转移特征等也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晚期肾癌的治疗存在诸多争议。
共识以晚期肾癌管理中尚存争议的临床问题为导向,经多学科临床专家讨论投票后,达成10个临床问题的专家共识。
同时,专家推荐国内临床及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更多大型临床试验,为临床决策及最佳获益人群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肾肿瘤;肾透明细胞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专家共识肾癌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2022年我国肾癌新发病例约为77 410例,死亡病例约为46 345例。
按组织学分型统计,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所有肾脏恶性肿瘤的90%,其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
局部早期RCC可通过手术治疗,但局部进展性肾癌及转移性肾癌因肿瘤进展、扩散及转移,无法手术根除,且传统放化疗效果差,常预后不佳,极大程度威胁患者生存。
近年来,从细胞因子、白介素-2和干扰素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到mTOR 抑制剂等,晚期RCC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衰竭的若干临床问题
![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衰竭的若干临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d1ca4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9.png)
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衰竭的若干临床问题
沈青;徐虹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9(015)014
【摘要】急性肾衰竭是危重疾病常见并发症,约占危重病监护病房(ICU)疾病的25%,常常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部分.多脏器功能衰竭居高不下的病死率,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急性肾衰竭与多脏器功能衰竭之间关系的问题,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衰竭的诊疗策略以及ICU的合理模式和发展方向.
【总页数】5页(P2124-2128)
【作者】沈青;徐虹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上海201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5
【相关文献】
1.日间血液滤过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J], 韩月菊;黄乙穹;戴连途;王景新;张尤光;李素兰
2.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在不同年龄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J], 吴华;毛永辉;汤天清;裕东洁;贺承松;徐中武
3.严重电击伤合并长时间肾功能衰竭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救治成功一例 [J], 高建川;孟爱华;孙晓红;沈祖尧
4.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45例临床分析 [J], 王彩丽;邓利荣;李增艳
5.血液滤过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J], 晁彦公;李黎明;边伟帅;王兰;焦庆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248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CD248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298fd2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2.png)
CD248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卢欣节尤燕舞来源:《右江医学》2024年第02期[专家介绍]尤燕舞,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学科带头人。
曾在美国洛杉矶Cedars Sinai医学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疾病基因、免疫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现任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广西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会常务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篇;先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系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139”计划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人选,获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广西十佳青年医师”荣誉称号。
【摘要】肾纤维化是许多肾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因此,延缓肾纤维化过程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
CD248是一种Ⅰ型跨膜糖蛋白,在肾纤维化中表达上调,通过敲除CD248可抑制肾纤维化,这表明CD248在肾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该文将对CD248在肾脏疾病中的相关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CD248;肾纤维化;表达;肾脏疾病中图分类号: R692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3-1383.2024.02.001Research progress of CD248 in renal diseasesLU Xinjie1, YOU Yanwu2【Abstract】 Renal fibrosis is the final outcome of many renal diseases, so delaying the process of renal fibros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renal diseases. CD248 is a type I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which is up-regulated in renal fibrosis. The knockdown of CD248 can inhibit renal fibrosis, suggesting that CD248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enal fibrosis.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relevant roles of CD248 in renal diseases.【Keywords】CD248; renal fibrosis; expression; renal disease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中、高等收入国家,CKD已成为全球日益重要的健康问题[1]。
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造影剂肾病1例
![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造影剂肾病1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ddc7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f.png)
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造影剂肾病1例发布时间:2021-07-22T14:45:09.6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作者:柴璐胡宏张耀全余堂宏吴娱[导读] IgG4相关性疾病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的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主要为肾小管病变。
柴璐胡宏张耀全余堂宏吴娱(江苏省江阴市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摘要:IgG4相关性疾病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的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主要为肾小管病变。
其起病症状表现复杂,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和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而造影剂肾病也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之一。
而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造影剂肾病极为少见,本文特报告如下。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IgG4相关性肾病;造影剂肾病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一RD)是一组临床系统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血清IgG4升高,并伴有全身多器官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所致的炎性纤维化,常有器官的肿大及多发性肿块,极易误诊[1]。
该疾病累及范围广,以肾脏,腺体,腹膜后,胰腺,主动脉等最为常见。
IgG4相关性肾病(IgG4一related kidney disease,IgG4一RKD)绝大部分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病变,一部分表现为小球病变,病理类型多为膜性肾病。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定义为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即接受造影剂注射后48-72h患者血肌酐绝对值较基础值升高≥0.5 mg/dL(44.2 μmol/L)或相对升高≥25%,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原因[2]。
相比较2012年KDIGO指南的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3],造影剂肾病强调造影剂造成肾功能损伤的时效性。
而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造影剂肾病极为少见,肾功能损伤原因更加难以鉴别。
近期,我科收住1例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造影剂肾病,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中下腹疼痛2月,加重半月”入院。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63c6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8.png)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28T06:47:15.8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吴梦娟[导读] IgA肾病(IgAN)作为常见肾病,病情进展风险高。
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人们发现在自然病程中,并不是所有的IgAN患者预后都很好。
如果不干预不治疗任其发展,超过三分之一IgAN患者将进入肾衰竭,甚至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安全。
吴梦娟丹阳市中医院 212300摘要:IgA肾病(IgAN)作为常见肾病,病情进展风险高。
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人们发现在自然病程中,并不是所有的IgAN患者预后都很好。
如果不干预不治疗任其发展,超过三分之一IgAN患者将进入肾衰竭,甚至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安全。
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结果,阐述了IgAN的发病机制。
其次,总结了IgAN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IgA?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前言:IgAN是由于免疫球蛋白A在患者肾小球系膜沉积引发疾病,作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我国检出率可达到33%以上,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占据45%以上。
有研究指出,患者GFR以每年1~3ml/min速度降低,病情持续恶化。
有20%的患者在10年内会恶化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针对IgAN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IgAN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免疫学。
IgAN发病首要机制为IgA1糖基化,IgA1糖基化由于缺少半乳糖分子,造成只有单糖侧链。
造成GalNAc暴露,被IgA1以及IgG抗体识别合成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沉积,加重患者肾功能损伤。
此外IgA1过度分泌以及清除异常也导致IgAN发病[1]。
(2)遗传学。
遗传因素是影响IgAN发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IgA1表现出遗传性状,IgAN患者半乳糖缺乏IgA1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在IgAN患者一级亲人中,有30~40%亲属存在IgA1水平上高,但大部分亲属未出现临床症状。
igg4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igg4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825eeacbe23482fb5da4cf6.png)
讲座与综述IgG4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祝旭颖①㊀倪兆慧①ә∗㊀本课题为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No.81770666㊁81570604)ꎻ上海市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建设项目(No.ZY(2018-2020)-FWTX-1001)①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㊀(上海㊀200127)ә㊀通讯作者㊀㊀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diseaseꎬIgG4-RD)是一类新近认识的纤维化炎症性疾病ꎬ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ꎬ包括肿块性病变㊁席纹状纤维化㊁闭塞性静脉炎㊁IgG4+浆细胞浸润ꎬ常伴有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1]ꎮIgG4-RD可以累及全身ꎬ包括胰腺㊁胆管㊁肺㊁泪腺㊁唾液腺㊁肾脏㊁淋巴结㊁甲状腺等[2]ꎮ肾脏损害是IgG-RD最常见的病变之一ꎬ统称为IgG4相关性肾脏疾病(IgG4-relatedkidneydiseaseꎬIgG4-RKD)ꎮIgG4-RKD可以累及肾小球㊁小管间质ꎬ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3]㊁膜性肾病[4]ꎮ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IgG4-RD尤其是肾脏疾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ꎮ㊀㊀1㊀流行病学IgG-RD常见于中老年男性ꎬ研究显示ꎬ大多数病例的男女比例为1.6:1~4:1ꎬ诊断时的年龄为50~70岁[5ꎬ6]ꎮ日本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ꎬ每10万人中IgG4-RD的发病率为0.28~1.08[2]ꎮ另一项来自日本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ꎬ男女发病比例为1:0.77ꎬ平均发病年龄为58.8岁ꎮ该研究指出ꎬ只有10%的IgG4-RD病例在40岁之前发病[7]ꎮ约31~62%的患者表现为多灶性或全身性受累的疾病特征ꎬ在男性中胰腺受累更为常见ꎬ而女性以泪腺和唾液腺更为常见[5ꎬ6]ꎮ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在118例诊断明确的IgG4-RD患者中ꎬ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多器官受累ꎬ仅4.2%的患者仅表现为单一器官病变ꎬ其中肾脏累及占24.6%[8]ꎮ㊀㊀2㊀发病机制目前ꎬIgG4-R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ꎮ遗传易感因素㊁细菌介导的免疫反应及自身免疫抗原可能与IgG4-RD的发病有关ꎮKawa等[9]发现在日本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清型DRB1∗0405和DQB1∗0401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ꎬAIP)的易感性有关ꎮAkitake等[10]提出Toll样受体配体的刺激可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gG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ꎬ可能提高了各种细菌通过固有免疫诱导IgG4的产生ꎮ自身免疫被广泛认为与IgG4-RD发病有关ꎬ但目前尚不确定IgG4-RD的自身抗原ꎮ近期一项研究发现ꎬ膜联蛋白A11是一种潜在的自身抗原ꎬ可能参与了AIP的发病[11]ꎮT细胞与B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IgG4-RD发病的分子机制ꎮ研究显示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分泌的细胞因子IL-21和IL-4在促进IgG4生成中发挥作用[12]ꎮTreg细胞产生的IL-10和TGF-β也可诱导IgG4的生成和组织纤维化的发生[13ꎬ14]ꎮ然而IgG4没有固定补体或交联抗体的能力ꎬ无法有效地激活补体系统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ꎮ因此ꎬIgG4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尚不确定ꎮ研究显示ꎬIgG4的Fab片段能与IgG的Fc片段直接结合ꎬ使得IgG4与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管基底膜促进疾病的发生[14]ꎮ总而言之ꎬIgG4-RD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ꎬIgG4-RKD的致病机制更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ꎮ㊀㊀3㊀临床表现IgG4-RD通常为亚急性起病ꎬ表现为肿瘤样肿块或一个或多个器官肿大[5ꎬ15]ꎮ在唾液腺或眼眶等浅表部位ꎬ可表现为临床可见的肿块ꎬ其他的器官肿大常需借助影响学检查发现ꎮIgG4-RD患者常合并过敏性疾病ꎬ如湿疹㊁哮喘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16]ꎮ部分患者可出现疲劳㊁体重减轻等症状ꎬ但发热很少见[6]ꎮ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是支持IgG4-RD诊断的最常见实验室指标ꎬ高于正常值6~8倍的血清IgG4水平强烈提示IgG4-RD[17]ꎬ但血清IgG4正常不能排除IgG4-RDꎮWallac等[5]报道近50%的活检证实并且疾病活动的IgG4-RD患者其血清IgG4浓度处于正常范围ꎮ因此ꎬ血清IgG4水平对于该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ꎮ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㊁高丙种球蛋白血症㊁血清IgE水平升高和低补体血症在IgG4-RD中相对常见ꎬ但并非该疾病所特有[6ꎬ18]ꎮ㊀㊀4㊀病理特征组织活检病理诊断是IgG4-RD诊断的金标准ꎬ也是指导IgG4-RD治疗的关键ꎮIgG4+淋巴浆细胞浸润㊁席纹状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是IgG4-RD的三大病理特征[19]ꎮ由于不同患者以及不同器官间IgG4+浆细胞浸润的程度不同ꎬ因此ꎬ对于IgG4+浆细胞浸润的数量的要求不同ꎮ一般认为ꎬ在内脏器官的活检标本中ꎬ每高倍镜(high-powerfieldsꎬHPF)下至少需要10个IgG4+浆细胞浸润ꎬ同时伴有席纹状纤维化和/或闭塞性静脉炎[19]ꎮ对于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需要更高要求的IgG4+浆细胞浸润数量ꎬ推荐胰腺:>50个/HPFꎻ唾液和泪腺:>100个/HPFꎬ肺:>20个/HPF[19]ꎮ此外ꎬIgG4+/IgG+浆细胞比率通常要求大于40%[19]ꎮ仅发现IgG4+浆细胞增多或IgG4+/IgG+浆细胞比率增大并不能诊断IgG4-RDꎬ需结合IgG4-RD的其他组织学和临床特征来明确诊断ꎮ闭塞性静脉炎是IgG4-RD的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ꎬ但在IgG4-RKD中非常少见[19]ꎮ4.1㊀IgG4相关性肾脏疾病4.1.1㊀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㊀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ꎬTIN)是IgG4-RKD最常见的疾病类型ꎬ中老年男性患者多见ꎬ常表现为不伴蛋白尿或血尿的肾功能损伤ꎬ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ꎬ但大量蛋白尿罕见ꎬ出现大量蛋白尿通常提示合并肾小球病变[3ꎬ20]ꎮRaissian等[20]报道约75%的IgG4-TIN患者是因急性或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肾活检而发现ꎬ另外约25%的患者是由于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ꎮ血清IgG4水平升高与补体水平下降是IgG4-TIN患者常见的血清学特点ꎬ据报道ꎬ约80%IgG4-TIN患者表现为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ꎬ约60%的患者存在低补体血症[20]ꎮ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IgE水平升高[3]ꎮ此外ꎬ患者常伴有抗核抗体的弱阳性ꎬ但抗ds-DNA㊁抗Sm㊁抗SSA或SSB等疾病特异性抗体均为阴性[3]ꎮ双侧肾脏多发的低密度病灶是IgG4-TIN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ꎬ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双侧弥漫性的肾脏肿大[3ꎬ20]ꎮ伴IgG4+浆细胞浸润的纤维化是IgG4-TIN的组织病理学特点ꎬ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21]ꎮ席纹状纤维化是IgG4-TIN最具特异性的病理特征ꎬ在药物相关性或干燥综合征引起的TIN中罕见ꎮ闭塞性静脉炎在IgG4-RD其他累及器官中较为常见ꎬ而在IgG4-TIN中罕见[3ꎬ21]ꎮ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肾小管基底膜的沉积是IgG4-TIN的另一组织病理学特征ꎮRaissian等[20]研究报道超过80%的患者在肾小管基底膜中有IgG或C3沉积ꎬ并且沉积物仅限于伴有炎症浸润的肾实质ꎮ除了IgG4外ꎬ也可见到IgG1㊁IgG3或C1Q沉积ꎮ在电镜下可发现肾小管基底膜电子致密物的沉积ꎮ4.1.2㊀IgG4-RD继发性膜性肾病㊀膜性肾病(membra ̄nousglomerulonephritisꎬMGN)是IgG4-RKD最常见的肾小球损害ꎬ常见于老年男性ꎬ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ꎬ部分患者血肌酐水平升高ꎬ提示可能伴有TINꎬ在诊断时常伴有IgG4-RD的肾外临床表现[4]ꎮ血清IgG4水平几乎在所有报道的病例中均显著升高[4]ꎮ免疫荧光染色可见上皮下IgG4和C3等呈膜样沉积ꎬ电子显微镜下可发现上皮下电子致密物的沉积[4]ꎮ特发性与继发性MGN的鉴别是诊断的关键ꎮ伴有IgG4-RD的肾外表现㊁合并IgG4-TIN以及血清IgG4水平升高有助于IgG4-RD继发性MGN的诊断[4]ꎮ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是支持特发性MGN的指标ꎬ但约30%特发性MGN患者PLA2R抗体阴性ꎬ并且目前已有PLA2R抗体阳性的IgG4-RD继发性MGN的病例报道[22]ꎬPLA2R抗体与IgG4-RD继发性MGN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ꎮ4.2㊀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㊀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 ̄itonealfibrosisꎬRPF)是一类以腹膜后软组织炎症性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ꎬ可包绕输尿管及其周围软组织ꎬ主要表现为背部㊁腹部及两侧肋部疼痛ꎬ纤维化导致的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功能损伤是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23ꎬ24]ꎮ既往由于缺乏对IgG4-RPF的认识ꎬ常将IgG4-RPF归类为特发性RPFꎮ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23例既往诊断为特发性RPF的患者中ꎬ57%的患者具有典型的IgG4-RD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腹膜外的临床表现[25]ꎮ有研究报道显示与特发性RPF患者比较ꎬIgG4-RPF患者疼痛发生率更高ꎬ血清IgE水平及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多ꎬ血清IgE可能是鉴别IgG4-RPF和特发性RPF的有效血清学指标[26]ꎮ4.3㊀其他器官累及㊀IgG4-RKD常伴有其他器官的累及ꎬ最常见的肾外累及为胰腺ꎮAIP共有两种类型ꎬ1型AIP即IgG4相关性胰腺炎ꎬ常表现为胰腺肿块样肿大和(或)梗阻性黄疸ꎬ具有典型的IgG4-RD组织病理学特征ꎬ而2型AIP是一类与IgG4-RD完全无关的疾病[27ꎬ28]ꎮ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是IgG4相关性胆道系统病变ꎬ表现为梗阻性黄疸㊁肝功能异常ꎬ影像学表现为胆管狭窄㊁增厚或肿块[29ꎬ30]ꎮ唾液腺和泪腺持续或反复出现无痛的单侧或双侧肿胀ꎬ伴有面部外观变化ꎬ是IgG4-RD的典型外观表现[31]ꎮIgG4相关性唾液腺炎或泪腺炎最常累及下颌下腺ꎬ腮腺累及少见ꎬ口干㊁眼干的症状较轻ꎬ且抗SSA或SSB自身抗体常为阴性[32ꎬ33]ꎮ约25%~50%IgG4-RD患者表现出淋巴结病变[5]ꎬ受累的淋巴结常为无痛性ꎬ直径约为1~3cmꎬ纤维化少见ꎬ因此ꎬ很难通过淋巴结活检来诊断IgG4-RD[31]ꎮ肺和胸膜的病变是老年男性IgG4-RD常见的累及部位ꎬ患者可能出现咳嗽等症状ꎬ或在肺外IgG4-RD的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34]ꎮ总之ꎬIgG4-RD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ꎬ可侵犯全身40多个部位ꎬ包括甲状腺㊁皮肤㊁宫颈㊁乳腺㊁主动脉㊁硬脑膜等[35]ꎮ㊀㊀5㊀诊断标准5.1㊀IgG4-RD诊断标准㊀2011年Umehara等[36]提出了IgG4-RD的诊断标准:(1)器官肿大或功能受损ꎻ(2)血清IgG4浓度>135mg/dlꎻ(3)组织病理学发现IgG4+浆细胞浸润>10个/HPFꎬ且IgG4+/IgG+浆细胞比率>40%ꎮ满足以上3个标准即可明确诊断为IgG4-RDꎮ仅有器官累及或功能受损且不符合血清学和组织学标准则不考虑IgG4-RDꎮ2015年Khosroshahi等[37]发表了一篇关于IgG4-RD诊治的国际共识ꎬ强调了IgG4-RD的准确评估需基于完整的临床病史㊁体格检查㊁实验室检查和恰当的影像学检查ꎬ并强烈建议通过组织活检明确诊断ꎬ以排除恶性肿瘤和其他与IgG4-RD相似的疾病ꎮ5.2㊀IgG4-RKD诊断标准㊀目前ꎬ关于IgG4-RKD的诊断标准分别为2010年梅奥医学中心提出的关于IgG4-TIN的诊断标准[20](见表1)ꎬ以及2011年日本专家Kawano等[38]提出的关于IgG4-RKD的诊断标准(见表2)ꎬ两套诊断标准均建立在血清学㊁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的基础上ꎬ同时需排除血管炎㊁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和感染等疾病ꎮ表1㊀梅奥医学中心提出的关于IgG4-TIN的诊断标准[20]类别诊断标准组织学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浆细胞最集中区域IgG4+浆细胞>10个/HPFa免疫荧光㊁免疫组化和(或)电镜下肾小管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b影像学肾皮质周围低密度的小结节ꎬ圆形或楔形损害ꎬ或弥漫性斑片状损害ꎬ肾脏弥漫性显著增大血清学血清IgG4或总IgG水平升高其他器官累及包括AIP㊁硬化性胆管炎㊁任何器官的炎性肿块㊁唾液腺炎㊁炎性主动脉瘤㊁肺部受累㊁腹膜后纤维化㊀注:诊断IgG4-TIN需满足IgG4+浆细胞增多的富含浆细胞浸润的TIN的组织病理学特征ꎬ以及以上 影像学 ㊁ 血清学 ㊁ 其他器官累及 中的至少一条ꎮa:强制性标准ꎻb:支持标准ꎬ出现在80%以上患者㊀㊀6㊀治疗由于目前尚缺乏关于IgG4-RD免疫抑制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ꎬIgG4-RD患者的治疗主要基于临床经验和专家共识ꎮIgG4-RKD的治疗主要参考IgG4-RDꎮ仔细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㊁器官受累情况以及复发风险是为每个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ꎮ表2㊀Kawano等[38]提出的关于IgG4-RKD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出现肾脏损害ꎬ表现为伴血清IgG水平升高㊁低补体血症或血清IgE水平升高的尿液分析异常㊁尿液标志物异常或肾功能下降2.肾脏影像学异常表现:a.增强CT显示多发的低密度灶ꎻb.肾脏弥漫性肿大ꎻc.低血供的肾脏孤立性占位ꎻd.不伴肾盂皮质不规则病变的肾盂壁肥厚性损伤3.血清IgG4水平升高(IgG4ȡ135mg/dl)4.肾脏组织学异常:a.致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ꎬ且IgG4+浆细胞>10个/HPFꎬ和(或)IgG4+/IgG+浆细胞比率>40%ꎻb.围绕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巢的特征性纤维化5.肾外的组织学异常:肾外器官组织致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ꎬ且IgG4+浆细胞>10个/HPFꎬ和(或)IgG4+/IgG+浆细胞比率>40%明确的诊断:1+3+4(aꎬb)2+3+4(aꎬb)2+3+51+3+4(a)+5很可能的诊断:1+4(aꎬb)2+4(aꎬb)2+53+4(aꎬb)㊀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应排除以下疾病:Wegner肉芽肿㊁Churg-Strauss综合征㊁髓外浆细胞瘤ꎻ影像学上应排除以下疾病:恶性淋巴瘤㊁泌尿系恶性肿瘤㊁肾梗死和肾盂肾炎ꎻ少数情况下需排除Wegener肉芽肿㊁结节病和转移性肿瘤6.1㊀糖皮质激素㊀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公认的诱导活动性IgG4患者缓解的一线治疗药物ꎬ常以口服泼尼松0.6mg kg-1 d-1为起始剂量ꎬ维持2~4周ꎬ并在3~6个月内逐渐减量[37]ꎮ由于大部分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年内复发ꎬ日本的一项共识建议维持激素的治疗时间在3年内[39]ꎮ6.2㊀免疫抑制剂㊀研究显示ꎬ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少期间或之后ꎬ高达46%的IgG4-RD患者出现复发[40]ꎮ因此ꎬ对于糖皮质激素难治或复发或难以耐受激素不良反应的患者ꎬ可加用免疫抑制剂ꎮ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㊁硫唑嘌呤㊁霉酚酸酯等ꎮ有研究发现ꎬ相比单用糖皮质激素ꎬ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50~100mg/d)治疗同样可以有效诱导疾病缓解ꎬ并显著减少疾病的复发[41]ꎮ最近的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显示ꎬ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ꎬ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1~1.5g/d)可有效诱导IgG4-RD疾病缓解ꎬ并显著降低复发率[42]ꎮ一项回顾性研究报道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61.1%患者获得缓解[43]ꎮ6.3㊀生物制剂㊀利妥昔单抗(rituximabꎬRTX)是一种单克隆抗CD20抗体ꎬ是IgG4-RD患者最常用的B细胞耗竭剂ꎬ也是目前治疗IgG4-RD最常用的生物制剂ꎮ在一项前瞻性开放性试验中ꎬ即使没有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ꎬRTX使得97%的患者在6个月时获得疾病缓解[44]ꎮHart等[45]研究报道对于免疫制剂抵抗及激素无法耐受的患者ꎬRTX可使得83%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ꎬ并且在维持治疗期间不再复发ꎮ因此ꎬRTX被认为是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IgG4-RD的有效治疗药物ꎮ6.4㊀中药治疗㊀已有研究报道在糖皮质激素治疗IgG4-TIN的基础上ꎬ加用中药黑地黄丸加减治疗ꎬ可显著改善肾功能ꎬ使得病情明显缓解[46]ꎮ另外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ꎬHPA)轴ꎬ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ꎬ研究发现淫羊藿黄酮可以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再生抵消长期使用激素对HPA轴的抑制ꎬ从而能减少激素使用的副作用ꎬ并且不影响激素的治疗效果[47]ꎮ因此ꎬ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成为IgG4-RD有效的治疗方案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KamisawaTꎬZenYꎬPillaiSꎬetal.IgG4-relateddisease.TheLancetꎬ2015ꎬ385(9976):1460-1471.2.UmeharaHꎬOkazakiKꎬMasakiYꎬetal.AnovelclinicalentityꎬIgG4-relateddisease(IgG4RD):generalconceptanddetails.ModRheumatolꎬ2012ꎬ22(1):1-14.3.SaekiTꎬNishiSꎬImaiNꎬetal.Clinico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atientswithIgG4-re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KidneyIntꎬ2010ꎬ78(10):1016-1023.4.AlexanderMPꎬLarsenCPꎬGibsonIWꎬetal.Membranousglomer ̄ulonephritisisamanifestationofIgG4-relateddisease.KidneyIntꎬ2013ꎬ83(3):455-462.5.WallaceZSꎬDeshpandeVꎬMattooHꎬetal.IgG4-RelatedDis ̄ease:ClinicalandLaboratoryFeaturesinOneHundredTwenty-FivePatients.ArthritisRheumatolꎬ2015ꎬ67(9):2466-2475.6.Martinez-ValleFꎬFernandez-CodinaAꎬPinal-FernandezIꎬetal.IgG4-relateddisease:Evidencefromsixrecentcohorts.AutoimmunRevꎬ2017ꎬ16(2):168-172.7.UchidaKꎬMasamuneAꎬShimosegawaTꎬetal.PrevalenceofIgG4-RelatedDiseaseinJapanBasedonNationwideSurveyin2009.IntJRheumatolꎬ2012ꎬ2012:358371.8.LinWꎬLuSꎬChenHꎬet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immuno ̄globulinG4-relateddisease:aprospectivestudyof118Chinesepatients.Rheumatology(Oxford)ꎬ2015ꎬ54(11):1982-1990.9.KawaSꎬOtaMꎬYoshizawaKꎬetal.HLADRB10405-DQB10401haplotypeisassociatedwithautoimmunepancreatitisintheJapanesepopulation.Gastroenterologyꎬ2002ꎬ122(5):1264-1269.10.AkitakeRꎬWatanabeTꎬZaimaCꎬetal.PossibleinvolvementofThelpertype2responsestoToll-likereceptorligandsinIgG4-relatedsclerosingdisease.Gutꎬ2010ꎬ59(4):542-545.11.HubersLMꎬVosHꎬSchuurmanARꎬetal.AnnexinA11istarge ̄tedbyIgG4andIgG1autoantibodiesinIgG4-relateddisease.Gutꎬ2018ꎬ67(4):728-735.12.AkiyamaMꎬYasuokaHꎬYamaokaKꎬetal.EnhancedIgG4pro ̄ductionbyfollicularhelper2Tcellsandtheinvolvementoffollicularhelper1TcellsinthepathogenesisofIgG4-relateddisease.ArthritisResTherꎬ2016ꎬ18:167.13.KawamuraEꎬHisanoSꎬNakashimaHꎬetal.Immunohistologicalanalysisforimmunologicalresponseandmechanismofintersti ̄tialfibrosisinIgG4-relatedkidneydisease.ModRheumatolꎬ2015ꎬ25(4):571-578.14.YamamotoMꎬTakahashiHꎬShinomuraY.Mechanismsandas ̄sessmentofIgG4-relateddisease:lessonsfortherheumatolo ̄gist.NatRevRheumatolꎬ2014ꎬ10(3):148-159.15.ZenYꎬNakanumaY.IgG4-relateddisease:across-sectionalstudyof114cases.AmJSurgPatholꎬ2010ꎬ34(12):1812-1819.16.DellaTorreEꎬMattooHꎬMahajanVSꎬetal.Prevalenceofato ̄pyꎬeosinophiliaꎬandIgEelevationinIgG4-relateddisease.Al ̄lergyꎬ2014ꎬ69(2):269-272.17.KhosroshahiAꎬCherykLAꎬCarruthersMNꎬetal.BriefReport:spuriouslylowserumIgG4concentrationscausedbytheprozonephenomenoninpatientswithIgG4-relateddisease.ArthritisRheumatolꎬ2014ꎬ66(1):213-217.18.StoneJHꎬBrito-ZeronPꎬBoschXꎬetal.DiagnosticApproachtotheComplexityofIgG4-RelatedDisease.MayoClinProcꎬ2015ꎬ90(7):927-939.19.DeshpandeVꎬZenYꎬChanJKꎬetal.ConsensusstatementonthepathologyofIgG4-relateddisease.ModPatholꎬ2012ꎬ25(9):1181-192.20.RaissianYꎬNasrSHꎬLarsenCPꎬetal.DiagnosisofIgG4-re ̄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JAmSocNephrolꎬ2011ꎬ22(7):1343-1352.21.YoshitaKꎬKawanoMꎬMizushimaIꎬetal.Light-microscopiccharacteristicsofIgG4-re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dis ̄tinctionfromnon-IgG4-re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NephrolDialTransplantꎬ2012ꎬ27(7):2755-2761.22.MuhsinSAꎬMasiaRꎬSmithRNꎬetal.PhospholipaseA2recep ̄tor-associatedmembranousnephropathyinapatientwithIgG4-relateddisease:Acasereport.Medicine(Baltimore)ꎬ2019ꎬ98(20):e15616.23.VaglioAꎬSalvaraniCꎬBuzioC.Retroperitonealfibrosis.Lancetꎬ2006ꎬ367(9506):241-251.24.ChoiYKꎬYangJHꎬAhnSYꎬetal.RetroperitonealfibrosisintheeraofimmunoglobulinG4-relateddisease.KidneyResClinPractꎬ2019ꎬ38(1):42-48.25.KhosroshahiAꎬCarruthersMNꎬStoneJHꎬetal.RethinkingOr ̄mond'sdisease:"idiopathic"retroperitonealfibrosisintheeraofIgG4-relateddisease.Medicine(Baltimore)ꎬ2013ꎬ92(2):82-91.26.LiaoSꎬZhangXꎬZhuFꎬetal.ComparisonoftwosubsetsofChi ̄nesepatientswithretroperitonealfibrosisintermsofIgG4im ̄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Rheumatology(Oxford)ꎬ2018ꎬ11:2242-2249.27.ZhangLꎬChariSꎬSmyrkTCꎬetal.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type1andtype2:aninternationalconsensusstudyonhistopatho ̄logicdiagnosticcriteria.Pancreasꎬ2011ꎬ40(8):1172-1179.28.DeshpandeVꎬGuptaRꎬSainaniNꎬetal.Subclassificationofau ̄toimmunepancreatitis:ahistologicclassificationwithclinicalsignificance.AmJSurgPatholꎬ2011ꎬ35(1):26-35.29.DeshpandeVꎬSainaniNIꎬChungRTꎬetal.IgG4-associatedcholangitis:acomparativehistologicalandimmunophenotypicstudywith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onliverbiopsymateri ̄al.ModPatholꎬ2009ꎬ22(10):1287-1295.30.GhazaleAꎬChariSTꎬZhangLꎬetal.ImmunoglobulinG4-asso ̄ciatedcholangitis:clinicalprofileandresponsetotherapy.Gas ̄troenterologyꎬ2008ꎬ134(3):706-715.31.MahajanVSꎬMattooHꎬDeshpandeVꎬetal.IgG4-relateddis ̄ease.AnnuRevPatholꎬ2014ꎬ9:315-347.32.MasakiYꎬDongLꎬKuroseNꎬetal.ProposalforanewclinicalentityꎬIgG4-positivemultiorganlymphoproliferativesyndrome:analysisof64casesofIgG4-relateddisorders.AnnRheumDisꎬ2009ꎬ68(8):1310-1315.33.TakahashiHꎬYamamotoMꎬTabeyaTꎬetal.Theimmunobiology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IgG4relateddiseases.JAutoim ̄munꎬ2012ꎬ39(1-2):93-96.34.ZenYꎬInoueDꎬKitaoAꎬetal.IgG4-relatedlungandpleuraldisease: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21cases.AmJSurgPatholꎬ2009ꎬ33(12):1886-1893.35.Brito-ZeronPꎬRamos-CasalsMꎬBoschXꎬetal.TheclinicalspectrumofIgG4-relateddisease.AutoimmunRevꎬ2014ꎬ13(12):1203-1210.36.UmeharaHꎬOkazakiKꎬMasakiYꎬetal.Comprehensivediag ̄nosticcriteriaforIgG4-relateddisease(IgG4-RD)ꎬ2011.ModRheumatolꎬ2012ꎬ22(1):21-30.37.KhosroshahiAꎬWallaceZSꎬCroweJLꎬetal.InternationalCon ̄sensusGuidanceStatementontheManagementandTreatmentofIgG4-RelatedDisease.ArthritisRheumatolꎬ2015ꎬ67(7):1688-1699.38.KawanoMꎬSaekiTꎬNakashimaHꎬetal.ProposalfordiagnosticcriteriaforIgG4-relatedkidneydisease.ClinExpNephrolꎬ2011ꎬ15(5):615-626.39.KamisawaTꎬOkazakiKꎬKawaSꎬetal.AmendmentoftheJapa ̄neseConsensusGuidelinesforAutoimmunePancreatitisꎬ2013Ⅲ.Treatmentandprognosisofautoimmunepancreatitis.JGas ̄troenterolꎬ2014ꎬ49(6):961-970.40.CampochiaroCꎬRamirezGAꎬBozzoloEPꎬetal.IgG4-relateddiseaseinItaly:clinicalfeaturesandoutcomesofalargecohortofpatients.ScandJRheumatolꎬ2016ꎬ45(2):135-145.41.YunyunFꎬYuCꎬPanpanZꎬetal.EfficacyofCyclophosphamidetreatmentforimmunoglobulinG4-relateddiseasewithadditionofglucocorticoids.SciRepꎬ2017ꎬ7(1):6195.42.YunyunFꎬYuPꎬPanpanZꎬetal.EfficacyandsafetyoflowdoseMycophenolatemofetiltreatmentforimmunoglobulinG4-relateddisease:arandomizedclinicaltrial.Rheumatology(Ox ̄ford)ꎬ2019ꎬ58(1):52-60.43.WangYꎬLiKꎬGaoDꎬetal.CombinationtherapyofleflunomideandglucocorticoidsforthemaintenanceofremissioninpatientswithIgG4-relateddisease:aretrospectivestudyandliteraturereview.InternMedJꎬ2017ꎬ47(6):680-689.44.CarruthersMNꎬTopazianMDꎬKhosroshahiAꎬetal.RituximabforIgG4-relateddisease:aprospectiveꎬopen-labeltrial.AnnRheumDisꎬ2015ꎬ74(6):1171-1177.45.HartPAꎬTopazianMDꎬWitzigTEꎬetal.Treatmentofrelapsingautoimmunepancreatitiswithimmunomodulatorsandrituximab:theMayoClinicexperience.Gutꎬ2013ꎬ62(11):1607-1615.46.孙尚波.黑地黄丸治疗IgG4相关性间质性肾炎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ꎬ2017ꎬ18(2):160-161.47.HuangJꎬLiJꎬZhengSꎬetal.Epimediumflavonoidscounteractthesideeffectsofglucocorticoidson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axis.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ꎬ2013ꎬ2013:938425.(收稿:2019-06-01㊀修回:2019-08-22)。
1例妊娠晚期胎儿双肾回声增强产前诊断及家系遗传学分析
![1例妊娠晚期胎儿双肾回声增强产前诊断及家系遗传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8af00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4f.png)
1例妊娠晚期胎儿双肾回声增强产前诊断及家系遗传学分析张鑫悦;谢潇潇;汪淑娟;游艳琴;汪龙霞;徐虹;周红辉;卢彦平【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儿肾回声增强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方法孕妇33岁,2017年10月因"胎儿双肾回声增强"转诊我院产前诊断中心,行脐带血穿刺血生化检验、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等。
明确病因后,调查其家系4名成员,抽外周血行相应检测。
结果脐血生化检验结果为肌酐104.5μmol/L(53~106μmol/L),尿素8.93 mmol/L(3.51~6.68mmol/L);CMA检测提示17q12(34,822,465-36,350,028)×1,缺失1.5 Mb片段,内含HNF1-β(189907)、PIGW(610275)等17个OMIM基因,与17q12微缺失综合征相关。
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N。
家系成员外周血CMA结果提示:孕妇17q12×1,缺失1.5 Mb片段,16p13.11×1,缺失800 Kb片段;丈夫和孕妇父母检测未见异常。
胎儿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PKHD1基因存在c.6794A〉 T 与c.5601-8C〉 T的复合杂合突变。
家系验证c.6794A〉 T为错义突变,遗传于丈夫;c.5601-8C〉 T为非典型的剪接区变异,遗传于孕妇。
结论对孕晚期发现的肾回声增强病例,脐血生化检验用以评估胎儿肾功能情况,17q12微缺失综合征是病因之一。
筛查病因可行CMA及WES检测并进行家系分析,综合分析异常结果,给予患者全面充分的遗传咨询。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5页(P899-902)【关键词】肾回声增强;17q12微缺失综合征;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作者】张鑫悦;谢潇潇;汪淑娟;游艳琴;汪龙霞;徐虹;周红辉;卢彦平【作者单位】[1]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100853;;[1]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100853;;[1]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100853;;[1]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北京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北京100853;;[1]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100853;;[1]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5胎儿肾回声增强是指妊娠17周后肾实质的回声大于肝和脾的回声,目前为一项胎儿超声检查软指标。
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c29f27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6.png)
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徐虹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2005(023)004
【摘要】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又称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vndrome,SRNS),其定义根据我国儿科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标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仍阳性者。
当临床表现为SRNS,需及时行肾活检了解病理改变。
【总页数】3页(P202-204)
【作者】徐虹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系,上
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64例——附单用西药治疗62例对照 [J], 魏小萌;秦晓晨
2.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与他克莫司应用于婴幼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分析 [J], 张欣
3.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采用疏肝益气养阴法辅助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 [J],
付文涛
4.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治疗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 [J], 苏白鸽;张宏文;刘晓宇;肖慧捷;姚勇
5.环磷酰胺治疗对激素耐药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影响分析 [J], 刘付兴;郑庆锋;蔡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尿与薄基底膜肾病
![血尿与薄基底膜肾病](https://img.taocdn.com/s3/m/c17e3e5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0.png)
血尿与薄基底膜肾病徐虹【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01(019)005【摘要】@@ 1966年,McConville首次报道了一组表现持续血尿而无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的患儿,经详细的泌尿系统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尿培养等均无异常发现,其中大部分患儿进行了肾活检,在光镜下除个别病例显示系膜细胞轻度增生外无其他异常发现,而家系调查发现大部分患儿有明确的血尿家族史,故称为“良性家族性血尿”.1973年,Rogers报道了一个4代34例成员的家系,其中8例有持续血尿而无肾功能不全及眼、耳异常,这些病例的肾活检光镜及免疫荧光无异常,而电镜示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变薄.这一研究首次揭示了良性家族性血尿的病理特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薄基底膜肾病(TBMN)除有血尿外,还可表现蛋白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不全,有些TBMN并无血尿家族史,而且GBM变薄还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所以目前多主张用“TBMN”替代“良性家族性血尿”的命名.现就TBMN综述如下.【总页数】3页(P264-265,273)【作者】徐虹【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相关文献】1.以孤立性血尿为表现的薄基底膜肾病54例分析 [J], 朱光华;何威逊;罗运九;方明俊2.薄基底膜肾病与儿童单纯性血尿(附1例报告) [J], 张铮;朱松杰3.小儿肾病综合征并薄基底膜肾病二例护理 [J], 毕杰; 金丽萍4.小儿肾病综合征并薄基底膜肾病二例护理 [J], 毕杰; 金丽萍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管间质性肾病并薄基底膜肾病1例并文献复习 [J], 张改华;饶向荣;李深;占永立;路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某医院602例肾活检结果的病理分析
![浙江省某医院602例肾活检结果的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b67a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4.png)
浙江省某医院602例肾活检结果的病理分析蒋文泽;钱恩惠;鲁科达【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24(62)9【摘要】目的探究浙江省中医院肾脏疾病病理谱的分布特点。
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行肾活检的602例患者的病理资料。
结果①602例患者中,男319例,女283例,男女比例为1.13∶1。
年龄9~78岁,平均(44.44±15.22)岁。
各病理类型的男女比例与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②原发性肾小球病(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PGD)471例,继发性肾小球病(secondary glomerular disease,SGD)117例,肾小管间质肾炎5例,遗传性肾病9例。
③PGD中最常见的为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242例),其次为膜性肾病(110例)。
④SGD中最常见的为糖尿病肾病(42例),其次为狼疮性肾炎(22例)。
结论PGD是最常见的肾活检病理类型,其中以IgA肾病和膜性肾病最常见。
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SGD,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总页数】5页(P17-21)【作者】蒋文泽;钱恩惠;鲁科达【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病风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相关文献】1.儿童肾活检病理分析与临床意义探讨(附1 100例肾活检资料)2.基层医院肾活检30例临床与病理关系分析3.探讨新型自动负压式肾活检枪和病理邮寄盒在高原藏族儿童肾活检中的应用价值4.基层医院开展肾活检11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5.某三甲儿童医院385例肾活检病理特点及并发症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提纲
•儿童耐药肾病综合征相关基因 •CAKUT先天肾脏尿路发育畸形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
• 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
– NS的描述可以追溯到15世纪; – 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 儿童年发病率1~3/10万人口,患病率16/ 10万人口; – 决定预后的因素是对激素治疗的反应 – SRNS预后不良
7
N(%)
CAKUT, mainly cause in CKD II-V 264
髓质囊性病变 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轻微病变 -硬化性肾炎 -IgA肾病 -未肾穿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遗传性肾病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Alport综合征 其他综合征** 其他# 不明原因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资料
, 9.76% 늼 ꇐ ꆲ, 43.90% 죏 ꊷ ꎳ , 46.34%
儿科医院CRF病因分析 1990年1月至2003年3月
孙利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03 刘海梅等 实用儿科杂志 2 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Lancet, 2003, 362(9384):629-639.
NS的分类
• 病因分类 –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PNS) –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SNS) • 否有家族史分类 – 散发性肾病综合征(Sporadic NS) – 家族性肾病综合征(Familial NS) • 有无肾外表现分类 – 单纯型肾病综合征(Isolated NS) 发病年龄分类 先天性肾病(0~3个月) 婴儿型NS(4个月~12个月) 儿童早发型(13个月~5岁) 儿童迟发型(5岁~13岁) 青少年型(14岁~18岁) 成人型(>18岁) 激素治疗反应分类 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
尿路畸形 CAKUT
遗传性肾病
尿路畸形 其他 未知
肾小球肾炎 缺血性肾病
遗传性肾病 HUS
建立儿童CKD/ESRD一体化防治策略
改善/延缓 病因分析 早期发现
评估/机制 干预/治疗
确立并优化儿童CKD主要病因 的早期诊疗策略 探讨胎儿期宫内生长迟缓 (IUGR)致CKD机制 蛋白尿机制研究
肾脏替代治疗
关注儿童CKD
CKD是儿童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意大利儿童CKD(GFR<75ml/min·1.73m2)的发病率为12.1/100万, 患病率为74.7/100万 西班牙0-17岁儿童中CKD2-5期8.7/100万,患病率为71.1/100万 2008年美国约2600万人患CKD,其中20岁以下患者占2%,和1990 年相比,增长了32% 国内住院的泌尿系统疾病患儿中CKD(GFR<50ml/min·1.73m2)所 占比例为0.72%-1.75%,呈逐渐上升,年平均增长13.67%
Acta Paediatr, 2013 Jun 16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1, 6(5):1139-1148.
儿童SRNS致病基因临床检测的难题
• SRNS致病基因的多样性(约20多个基因) • SRNS人群的异质性(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等) • SRNS基因检测技术的复杂性 • SRNS基因检测的实用性(时间、成本及效益)
• 1994年,NPHS1 被定位于19q12-q13.1; • 1998年,其被认为是先天性NS芬兰型致病基因; • NPHS1编码蛋白nephrin; • Nephrin 是肾小球滤过屏障重要的结构构成和信 号传导分子之一; • NPHS1的发现开创了SRNS基因分子研究时代;
Am J Hum Genet, 1994, 54(3):757-764. Mol Cell,1998, 1(2): 575-582.
*不同年龄K值不同
分期** 1 2 3 4 5
GFR[ml/(min·1.73m2)] 描述 ≥90 肾损害*伴或不伴GFR的下降 60~89 肾损害*伴GFR轻度的下降 GFR中度降低 30~59 3a:45~59; 3b:30~44 15~29 GFR严重下降 <15 肾衰竭
KDIGO.Kidney Int Suppl,2013
Unknown 不明
4.8% 22.0% 25.0% 30.0%
14.3% 4.0% 4.2% 4.0%
7.1% 4.0% 9.7% 2.0%
16.7% 10.0% 19.4% 32.0%
8
儿童CKD/ESRD发病率 与病因分布特点
成人ESRD病因
糖尿病 高血压 肾小球肾 炎 囊性肾脏 病 ESRD 病因 儿童CKD
Pediatr Nephrol, 2012 Sep 29.
遗传性NS?
• 定义:由足细胞及基底膜相关固有分子基因突变 引起的一类NS。 • 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小 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耐药(SRNS范畴) 快速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3 ~ 8年) ESRD患者移植肾原发病复发率低(8%VS 38%)
SRNS致病基因研究的意义
• 明确SRNS病因诊断 • 提供个体化治疗:是否选择免疫抑制剂,ESRD 患者优先选择肾移植 • 遗传咨询(家庭成员或患者)
目前临床观点认为:在儿童SRNS患者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和终 末期肾移植之前应将遗传性NS患者筛选出,其目的是为SRNS患 者提供个体化治疗,避免盲目治疗。
欧洲
土耳其
常见致病基因在不同人群SRNS发病情况
• G Gubler MC ubler MC
Gubler MC. Nat Rev Nephrol, 2011,7(8):430-434.
家族性和散发性SRNS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1, 6(5):1139-1148.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1,6(5):1139-1148 Eur J Pediatr, 2012,171(8):1151-1160
肾小球滤过屏障
Löwik MM.Eur J Pediatr, 2009,168(9):1291–1304
SRNS基因分子研究时代—NPHS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研究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NS)
• 2010 ~2013收集到CNS 6例
检测的基因NPHS1, NPHS2, PLCE1, WT1, LAMB2, LMXIB 和COQ2
Patient 5 和 patient 6 家系分析
复合杂合突变
婴儿型NS(4 ~ 12月)
检测基因:NPHS1、NPHS2、WT1 和PLCE1
• 10岁,女孩 • 因高血压脑病转入我院 • 完善检查后诊断为:右肾 发育不良,CKD3期 • 其妹妹B超提示右肾较左肾 明显缩小 • 父母及其余一姐(育龄) 一妹一弟肾脏超声正常
基因突变
点突变
同义突变 无义突变 错义突变 移码突变 启动子突变 剪切突变 大片段突变 缺失 插入 重排 STR,CNV
蛋白质改变
遗传密码改变 蛋白质肽链片 段缺失 mRNA剪切错误 影响RNA修饰 影响与反式作 用因子结合, 表达异常
疾病
− 生殖细胞突变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线粒体病
− 体细胞突变
肿瘤
SRNS CAKUT 儿童CKDESRD主要原因
家族性和散发性SRNS的 致病基因
CAKUT相关基因
Different ages for CKD patients
CAKUT and GN 各初诊年龄段 CAKUT 和肾小球疾病分布 GN
各年龄段不同病因比
CAKUT
0-3岁 n=42 3-6岁 n=50 6-10岁 n=83 >10岁 n=100 57.1% 60.0% 41.7% 32.0%
GN Congenital GN 其他 Others 肾小球疾病 遗传性肾病
散发性儿童肾病综合征(>1岁)
耐 药 NS
初 发 耐 药 30 例 WT1突变3例 NPHS2突变2例 NPHS1突变2例 迟 发 耐 药 18 例 频 复 发 20 例 激 素 依 耐 18 例
敏 感 NS
初 发 肾 病 32 例 非 频 复 发 30 例
7例发病年 龄均<4岁
The etiology of ESRD in children
肾发育/尿路异常 Renal malformation 肾小球疾病 glomerular disorders 缺血性肾病 血管炎 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肾肿瘤 代谢性疾病 其他 46.8 % 22.5 % 6.9 % 2.6 % 1.5 % 0.7 % 1.5 % 11.5 %
SRNS致病基因
肾病综合征 • NPHS1:nephrin • NPHS2:podocin • NPHS3:PLCE1 • NPHS4:WT1 • NPHS5:LAMB2 • NPHS6:PTPRO • NPHS7:DGKE • NPHS8:ARHGDIA
D‘Agati, V D, et al. N Engl J Med, 2011,365(25):2398-2411 Clin J Am Soc Nephrol,2013, 8(4):637-648.
FSGS FSGS1:ACTN4 FSGS2:TRPC6 FSGS3:CD2AP FSGS4:APOL1 FSGS5:INF2
其他 COQ2 COQ6 ITGB4 CD151 SMARCAL1
FSGS6:MYO1E SCARB2
PDSS2 LMX1B ZMPSTE24
(NAPRTCS)
儿童CKD/ESRD发病率 与病因分布特点
美国 -- 2004年儿童发病率较1992年增加22% (USRDS 2006) 我国 -- 尿毒症占泌尿系统疾病构成比2002年较1990年增长 4.3倍(中华儿科杂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