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生物十大误区

合集下载

关于微生物菌剂的这些错误观点

关于微生物菌剂的这些错误观点

关于微生物菌剂的这些错误观点任何正在做农业的人都知道土壤是一切的基础,生活来源。

土壤在作物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物的原因不好,因为作物不好,因为土壤不好。

近年来,由于我们的农业长期依赖于肥料的长期,它导致土壤中的大量有益的微生物植物群被破坏,这么多人现在解决目前的土壤生态质量,这是使用土壤中高质量的微生物细菌。

那么,在使用微生物剂以消毒土壤后,你能担心吗?微生物细菌真的培养了各种作物吗?首先,可以微生物剂可以灭菌吗?微生物细菌不起作用以消毒土壤。

它只是利用我们的人工选择卓越的微生物群落来抓住原来的微生物细菌的营养和空间在以前的土壤中,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是不完全杀死其他细菌。

例如,一些抗生素微生物在土壤中,它们可以分泌抗生素,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这可以预防和降低致病微生物对土壤中的作物。

其次,微生物细菌真的是种类种植的各种作物吗?对于各种作物植物,微生物剂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活化土壤矿物质营养,并提供相应的生物刺激的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植物的生长和生产,患有疾病的抗病,所以不可能。

但它从未被作物培养。

1,微生物细菌功能条件微生物是生物体,只有生物微生物可以进行生理代谢,并且可以进行一系列功能。

因此,微生物细菌应该有效,还有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尺寸,土壤透气性,包括有机物类型,有数量,这些都是微生物的所有步骤,以及微生物的所有步骤,和微生物该作用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寿命系统调整微生物调整。

我们必须符合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环境。

这种存活环境很好,微生物剂可以快速增殖,产生足够的数量以发挥功效。

2,微生物细菌不能取代传统肥料微膜剂主要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而不是提供矿物质,因此微生物剂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肥料,而是用肥料,有机肥等进入土壤。

最后,我将提醒您,不要将微生物细菌用给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含硫肥料(如硫酸钾等)。

由于这些药物,肥料,很容易杀死微膜剂中的微生物。

生物易错点

生物易错点

生物易错点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1、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2、病毒能独立生活。

2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24、精子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受精。

25、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26、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28、DNA能通过核孔。

29、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30、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31、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中不含胰岛素基因。

32、血红蛋白位于内环境中、血浆蛋白位于细胞内。

34、酶都是蛋白质。

33、只有复制过程才有碱基互补配对,转录和翻译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35、中午叶片气孔关闭是由于光照强度太强的原因。

36、减数分裂也有细胞周期。

37、原核生物能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0、有丝分裂能发生基因重组或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微生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生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生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型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些则可能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以下是一些关于微生物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污染问题,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食品腐败和食品中毒。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采取适当的储存和加工措施,以及使用抗菌剂和防腐剂等技术手段。

2. 医院感染问题,医院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场所,医院感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3.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微生物的抗药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解决方法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发新型抗生素、加强监管和管理,以及推广正确的抗生素使用知识。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解决方法
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以及推广有机农业等做法。

5. 水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水体保护、改善水质、加强污水处理和消毒,以及推广健康饮水知识。

总的来说,解决微生物问题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管理监管、推广科学知识和改善环境等多种途径,才能有效应对微生物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

使用徽生物农药误区等2则

使用徽生物农药误区等2则

农家之友2012.03在当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微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微生物活体的使用效果,在其施用时要注意使用误区。

误区一:施用时温度过低。

有些农户在施用微生物活体农药时,不注意环境因素,不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条件下施用,甚至在冬天和早春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施用,故没有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这是因为生物农药施用时都要求较高的温度。

试验表明,在25℃~30℃之间,喷施后的微生物活体农药防治效果要比在10℃~15℃之间的高出1到2倍。

误区二:在干燥的天气下施用。

如晴天上午10点钟到下午4点钟前等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施用,农户反映效果不佳。

这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不够。

如白僵菌,作为真菌杀虫剂,制剂主要含白僵活孢子,施用后通过直接接触虫体,或在用物上被害虫吃入消化道,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在虫体内繁殖,产生白僵菌素等,导致害虫缓慢死亡。

死亡虫体上的菌丝和分生孢子,通过接触或借助于气流又传播至其它健康虫体上侵染,从而造成流行,引起大量个体死亡。

落入土壤的白僵菌还能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再侵染虫体,继续起杀虫作用,后效明显。

因此,最好选择阴天、雨后或早晨等湿度大时施用。

误区三:不避太阳光。

没有避开高温、强太阳光的中午施用,引起药效下降。

微生物活体农药,最怕强太阳光照射。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而且紫外线的辐射对伴孢晶体还能产生变形降效作用,因此要选择在下午4点钟以后或者阴天使用,效果会大大发挥。

误区四:使用后遭大雨冲刷。

芽孢最怕大暴雨冲刷,因为暴雨会将喷施的菌液冲刷掉。

如果喷施后5小时~6小时遇到小雨,不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可提高防效作用,因为小雨对芽孢发芽大为有利,害虫一旦食后会加速其死亡。

所以要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施用时间。

误区五:与杀菌剂混用。

如块状耳霉菌,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药效是通过块状耳霉菌的活孢子作用来实现的。

施用后活孢子侵染蚜虫并致死,可持续传染,引起群体大量死亡。

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

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

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欢迎大家发言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欢迎大家发言请大家来讨论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给大家以参考,互相学习。

有助于少犯错误,节省时间欢迎多多发言大家不要把微生物试验的范围想得太窄了,一切用到微生物的试验都可以说是微生物试验,例如:微生物的培养、转化、基因克隆、基金敲除、上发酵罐....都可以拿出来讨论阿我先说说吧我们实验室很多人习惯把要刷的平板、研钵、吸管等先放在水池里,等一段时间再刷但是水池里面会有人倒少量的有机溶剂(稀释后),洗电泳槽的水也倒在水池里。

我觉得这样的话会污染平板、研钵....,如果洗不干净的话会影响微生物的培养。

建议大家不要把要洗的东西放在水池里呵呵容易造成污染我在微生物试验犯的错误比较多,比如刚开始进实验室时候,无菌观念不强,结果污染过N次;后来污染解决了,本人比较懒,不做平行和梯度,结果浪费了时间,数据也不能用.现在好多了,我的体会是做试验别怕麻烦.呵呵是啊很多小细节大家不注意的话会引起大问题还有个很多人容易忽视问题就是——设计实验的时候不做对照,等实验做完了,虽然结果很好,就是用不了,特郁闷。

很喜欢这个讨论..期待中..一定要按照正规的步骤来,不能自行省略。

例如做菌种复苏的时候,有选择性培养基的最好用选择性培养基,这样培养出来的大概就可以确定是目的菌了。

我以前用BHI(据说是很万能的培养基)复苏的菌种,结果到了后来才发现不是我需要的,而都是杂菌,耽误了很长的时间。

培养后,还要进行生化鉴定,革兰染色及PCR鉴定物种。

选择性培养基在经过了四十八小时的培养后,抗性降低,再培养出的可能就全是杂菌了。

呵呵大家喜欢就都参加进来,前事之见后事之师Absolutely!做微生物实验需要的是100%的细心,一点小小的粗心造成的结果就会很严重的,可能几天的功夫都白费了!我提一个关于倒平板的小细节吧:怎样倒平板才能尽量少的产生冷凝水?1.要等熔化的固体培养基温度大概被手背温度高一点(即不烫手背)的时候才开始倒。

高中生物复习时要注意的十个误区!

高中生物复习时要注意的十个误区!

高中生物复习时要注意的十个误区!误区一误以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是无丝分裂。

其实,变形虫分裂过程中有核膜解体、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等过程,是典型的有丝分裂。

误区二误以为在生物体内全部的反响都需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

其实,在生物体内有些反响是不需要酶的,比如“水的光解”,只要光和叶绿素分子,没有酶的参加。

误区三误以为试管婴儿是从试管中培养出的婴儿。

其实,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即在体外的必定培养液中让精子与卵联合为受精卵,受精卵进行分裂,发育成一个多细胞胚,再将这个胚移植到母体培养,最后发育为成熟的胎儿。

误区四误以为动物都拥有线粒体。

其实,蛔虫、绦虫等体内寄生虫不含线粒体,因为它们长久适应寄生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缺少游离氧气的环境中,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误区五误以为腺体都是内胚层发育而来。

其实,汗腺、皮脂腺、乳腺、气味腺、垂体等腺体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肾上腺、精巢、卵巢等腺体却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误区六误以为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

其实,原核细胞内有核糖体,不过无其余细胞器的显然分化而已。

误区七误以为人体的体液只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其实,第1页/共2页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汗液和尿液等都是体液。

误区八误以为酶都是蛋白质。

其实,最近几年来的研究成就表示,酶能够分为三大类:①绝大部分酶是由蛋白质构成的;②有些酶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③有些酶是由核酸构成的。

因此说其实不是全部的酶都是蛋白质。

误区九误以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好充任生产者。

其实,已发现自然界中大概有500 个种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当它们捕虫时则以狰狞的花费者相貌出现。

误区十误以为“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

其实,多倍体应是“由合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一般小麦是六倍体,由其花粉经离体培养法获取的新植株,体细胞内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不是合子发育而来的,因此不是三倍体,而是单倍体。

微生物菌肥使用的误区

微生物菌肥使用的误区

微生物菌肥使用的误区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大量破坏,及瓜果蔬菜被检测化肥农药的大量残留,微生物菌肥越来越多的走进广大种植户的视线。

金宝贝微生物菌肥能够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环境,通过调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来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肥料。

微生物菌肥优点多多,但是很多种植户对于微生物菌肥的施用也存在着误区,导致微生物菌肥不能充分的发挥效用,或是效用减半。

误区一:微生物菌肥与杀菌剂混用微生物菌肥中含有大量的活菌成分,将微生物菌肥与杀菌剂混合使用或是长期存放,极易影响菌肥内菌的活性降低,甚至会造成部分活菌死亡,从而使菌肥的效用减低。

误区二:微生物菌肥用量不足使用微生物菌肥,能够调节土壤养肥,改良土壤环境,从而使作物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但是前提是要用足量。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接收的外来有益菌要形成优势菌群,需要经历来自环境的考验和土壤原有微生物的竞争。

为了促进有益菌的繁殖,需要人为创造有利于有益菌生长的条件,如改良酸化土壤,调整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物理肥力;增加微生物菌的数量等。

所以种植户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中的使用量施用,不要因小失大。

误区三:微生物菌肥使用方法微生物菌肥属于固体菌剂,使用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来拌种、蘸根、混播、混施等,不同的使用方式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应避免在土壤表层撒施、高温强光下喷雾,做底肥、沟施、穴施、灌根使用时采取局部用肥的方法会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与未腐熟的畜禽粪混合使用时,腐熟过程中的高温对菌剂活性和数量会产生影响,建议将畜禽粪腐熟后再混用。

为更好的发挥微生物肥料效果,避免单一方式的使用,建议根据菌种的特性将以上方法组合使用。

微生物肥料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菌种繁殖的基础上的,繁殖需要时间,为了更好的发挥肥料效力,应避免在作物已经出现脱肥或需肥高峰期使用,应将用肥提前到种植前或需肥高峰期来临前10-15天。

据有关人士调查,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所以很多种植户也在往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方向发展,微生物菌肥年产量也在逐年增高,以期满足广大新老客户的需求,也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熟悉微生物菌肥的具体特征,根据其特征来正确使用,以期保证肥效稳定,低效益高产出。

生物易错知识点

生物易错知识点

生物易错知识点以下是 6 条生物易错知识点:1. 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呀!就像我们人体内的益生菌,那可是对我们有大好处呢!很多人一听到细菌就觉得是有害的,这可真是个大误区。

好比你觉得一个人穿得怪就觉得他是坏人一样,不能这么片面嘛!例子:酸奶里的乳酸菌就是一种有益菌,能帮助我们消化呢。

2. 哎呀呀,动物的行为可不都是本能哦!动物们也会学习和适应的呀。

别以为它们只会按照天性来行动,有些动物可聪明了呢!就好像小狗经过训练能学会很多技能,这可不是本能就能做到的哟!例子:猴子会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是不是很神奇呀!3. 嘿,植物可不是只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么简单呢!它们也有很多其他的生理过程容易被忽略。

是不是觉得植物就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啊?错啦!就像我们人有好多事情要忙一样,植物也有它们的“任务”呢!例子:有些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产生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应对呢。

4. 哇塞,细胞的结构那么复杂,可不要记错啦!可不能把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搞混呀。

这就像把车子的发动机和轮子的作用弄错一样,那车子还怎么正常行驶呀!例子:细胞核就像是细胞的“司令部”,指挥着细胞的各种活动呢。

5. 听好啦,生物的进化可不是直线前进的哟!不是从简单到复杂就一帆风顺啦。

这就好像我们爬山,哪有那么笔直的路呀,总是弯弯曲曲的嘛!例子:有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特征呢。

6. 注意哦,生态系统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的呀!我们不能随便破坏环境哦,不然会有大麻烦的。

这就跟搭积木一样,随便抽掉一块可能整个就垮掉啦!例子:过度捕猎就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灭绝,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呢。

总之,生物世界丰富多彩,这些易错知识点可得牢记呀!。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易错考点专项解析—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易错考点专项解析—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易错考点专项解析—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易错陷阱1: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的过程才称为发酵【分析】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易错陷阱2:单细胞蛋白就是一种蛋白质【分析】单细胞蛋白是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

易错陷阱3:微生物能在该培养条件生长就会出现抑菌圈【分析】透明圈是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某种物质被分解后,培养基所呈现出的透明部分。

通过计算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可以确定菌体的分解能力强弱。

抑菌圈是菌体产生的某种物质抑制了培养基中原涂布菌株的生长,而在菌落周围形成的不长菌的区域,通过计算抑菌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可以辨明抑菌能力的强弱。

易错陷阱4:显微镜直接计数就是稀释涂布平板计数【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间接计数法或活菌计数法。

【易错点提醒一】发酵≠无氧呼吸【例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都是异养生物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制作果酒、果醋过程中所需温度较高的是果醋的制作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答案】D【解析】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毛霉等都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因而属于异养生物,A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制作泡菜的乳酸菌、制作腐乳的毛霉中,其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其他两种是需氧型微生物,B正确;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是18℃~30℃、制作果醋的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泡菜的适宜温度是18℃~20℃、制作腐乳的适宜温度是15℃~18℃,由此可见,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C正确;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D错误。

关于“明星产品”益生菌,这十大常见认知误区要注意

关于“明星产品”益生菌,这十大常见认知误区要注意

关于“明星产品”益生菌,这十大常见认知误区要注意大家虽然对益生菌概念有所了解,但了解程度不足,部分认识存在误区。

今天就相关认识误区做出详细解读,好医友帮助消费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关科学知识。

误区1:益生菌=乳酸菌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量时,可对人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调节免疫等作用。

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并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微生物分类名称。

益生菌不等于乳酸菌。

益生菌包含很多菌株,大多数益生菌属于乳酸菌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

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有一些乳酸菌甚至可能对人体有害。

只有健康功效经过科学验证过的、特定的乳酸菌菌株才可以称为益生菌。

此外,益生菌也不都是乳酸菌,某些具有健康功效的酵母菌和芽孢杆菌也可以是益生菌,比如鲍氏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等。

误区2:益生元=益生菌益生元不是益生菌。

益生元是指可被肠道微生物选择性利用,并产生一定健康功能的一类物质。

常见的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菊粉、低聚半乳糖、母乳低聚糖等。

虽然益生元不能被人体消化,但它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通常情况下,益生菌和益生元合理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比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与双歧杆菌搭配,可以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和发挥作用。

误区3:死菌也算益生菌死菌的代谢产物和细胞成分可能有一定健康益处,比如多糖、短链脂肪酸等物质都是对健康有益的。

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的效果优于相应的死菌。

不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应当是活菌,死菌不属于益生菌。

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注意标签标示,如果标注了“杀菌型”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等字样,则产品不含有活菌,不属于益生菌产品。

误区4:益生菌有害健康益生菌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上市销售,经过批准的益生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也无证据表明长期食用益生菌有不良反应。

【高中生物】“走进细胞”和“细胞中的重要大分子”中的十个易错点

【高中生物】“走进细胞”和“细胞中的重要大分子”中的十个易错点

【高中生物】“走进细胞”和“细胞中的重要大分子”中的十个易错点易错点1.凡是带有“藻”字的生物都是植物。

更正:蓝藻(蔷薇科、鱼腥藻、小球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生物,而绿藻和红藻属于真核生物。

易错点2.凡是带有“菌”字的生物都是细菌。

更正:① 细菌:就名称而言,在“细菌”之前有“杆状”、“球状”、“螺旋状”和“弧形”的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② 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③ 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和大型真菌(蘑菇、真菌、银耳、猴头菌、灵芝等)。

易错点3.病毒不仅是生物,而且属于生物系统?更正:因为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虽然病毒不具有生物活性,单独存在时不能独立代谢,但它们可以以增殖的方式繁殖,因此病毒属于生命。

易错点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更正:线粒体的缺失不能作为有氧呼吸不能进行的原因,因为有许多原核生物。

虽然它们没有线粒体,但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和醋酸杆菌。

同样,没有叶绿体也不能作为生物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因为许多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和光合细菌。

易错点5.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因为它在细胞中的含量最多。

更正:碳是最基本的元素,不是因为它在细胞中的含量最高。

相反,占细胞最新鲜重量的元素是氧,但由于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其能够通过化学键形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即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各种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生命可以说是建立在碳的基础上的。

因此,碳是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不是因为它的含量,而是因为它的重要性。

易错点6.认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

更正: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它们都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也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

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其生理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备课素材:微生物培养和应用常见知识盲点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修1

备课素材:微生物培养和应用常见知识盲点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培养和应用常见知识盲点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三有些内容是学生和教师感觉比较迷茫的。

学生对填空题的错误率尤其高,关键可能和动手做实验有关,即使做了实验也不一定掌握很全面。

关键是教材内容不显影或是过于简略。

学生在学完后尚有一些知识盲点。

常见知识盲点1.常用的灭菌方法-与消毒和杀菌的区别学生在回答灭菌的时候有时会混淆生活中的习惯用法,如酒精应该是消毒,泡菜制作时加白酒也是杀灭杂菌,相当于消毒。

在微生物学中,灭菌是有严格要求的。

如下所示的就是常用的灭菌方法: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要无菌操作的,如果在无菌条件下需要酶也是属于过滤灭菌,过滤灭菌的玻璃砂漏斗有不同的规格,不能通过细菌的是G6玻璃砂漏斗。

另外,尿素培养基并不是说都是过滤灭菌,只有尿素才是过滤灭菌,其他的成分都是需要高压蒸汽灭菌。

对无菌室、超净台和实验服可采用紫外线灭菌法(也有说法该方法是消毒法)。

2.划线分离法需要注意的问题(1)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后,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冷却的办法可以让接种环轻轻轻触碰培养基,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另外,接种也可以用接种针。

(3)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表述的规范用语)。

3.计数时的误差原因分析计数时有时会产生误差,原因是在涂布分离法中,可能会发生多个微生物形成一个菌落的情况,因此涂布分离法统计的大肠杆菌数目会比实际值偏小。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菌落只能是活菌才能生长,死亡的菌无法统计。

如果在显微镜下计数,死亡的菌也是计数在内的。

4.酚红和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化学试剂,教材中的酚红和酚酞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详见文章后的链接,有时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回答酸碱指示剂。

医学微生物学常见问题解读

医学微生物学常见问题解读

医学微生物学常见问题解读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读医学微生物学中常见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无法肉眼可见。

微生物可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域、空气等环境中,并且在人类身体的不同部位也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存在。

2.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微生物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引发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肺炎、肠道感染等;另一方面,一些细菌则对人体有益,如某些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身体健康。

3.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膀胱炎等。

然而,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如感冒、流感等。

过度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使得抗生素在治疗菌感染时失去功效。

4. 为什么病毒感染无法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专门针对细菌的药物,而病毒和细菌是两种不同的生物。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过程和细胞结构,因此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通常包括对症治疗、增强免疫力和病毒抑制剂的使用。

5. 什么是免疫力?免疫力是指机体对抵御各种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人体拥有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免疫力。

先天免疫是指个体天生具备的免疫能力,如皮肤、黏膜和天然杀菌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曾经感染疾病或接种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该免疫力可识别和抵御具体的病原体。

6. 如何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

包括饮食均衡、三餐规律、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一种提高获得性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7. 为什么要进行手卫生?手卫生是指正确洗手的过程,可以有效预防微生物感染的传播。

微生物农药使用常见误区

微生物农药使用常见误区

微生物农药使用常见误区微生物农药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因为有着环保健康,投入低、回报高的特点,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支持。

微生物农药正常情况下是利大于弊的,使用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不过在使用微生物农药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很多误区。

那么具体有什么误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微生物农药的常见误区吧!1、温度过低我们在施用微生物农药的时候,要注意周围的温度环境因素。

很多人在使用时,都会没有在温暖的晴天进行,反而在一些春冬季低温环境时施用。

从而导致微生物农药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为微生物的活动对温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并且根据专业数据调查显示,微生物农药在喷洒后,温度控制在28度左右,其效果要远远高出10-15的喷洒效果。

2、过于干燥在施入度的干燥环境下施用也是微生物农药施用的一个常见误区。

很多人都会发现,在晴天的10点到16点的这个时间段中,喷洒微生物农药的效果不是非常好。

这主要还是湿度过低所导致的,因为很多微生物农药,都需要在湿度大的环境下才能够发挥出药效。

例如常见的白僵菌,需要在适宜的湿度下能够萌发孢子对害虫造成防治效果。

因此在施用微生物农药时,应在湿度较大的时候进行。

3、不避光在施用微生物农药的时候,没有光照强度,在强光的环境下施用也时会影响微生物农药的药效的。

因为微生物农药中的微生物,是最怕紫外线的。

紫外线对卫生会造成致命性的作用,而且紫外线还能够导致微生物的伴孢晶体变形,从而降低药效。

因此我们要注意避开强光时间段,保证微生物农药的药效。

4、施用后下雨微生物在施用手受到大雨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没有效果了。

微生物的芽孢对大雨的承受能力是非常差的,雨水会将菌液冲施。

不过如果在喷洒后5小时内,如果遇到小雨的话,那么反而还能够提高防效作用。

因为小雨基本上是没有冲刷力的,还能够促使芽孢尽快发芽。

因此我们在施用时要注意了解好天气预报,保证喷洒后不会有大雨。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易错题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易错题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易错点1误认为所有微生物培养基中均需加入“生长因子”点拨碳源、氮源、水分、无机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五大营养成分,但大多数培养基中都含碳源、氮源、水分、无机盐四类物质,可能不需额外添加“生长因子(如维生素)”,这是因为许多微生物可自行合成这些生长因子,而对那些合成能力有限或不能合成生长因子的微生物(如乳酸菌),则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诸如维生素等生长因子。

易错点2混淆两种“对照组”与“重复组”点拨(1)两种对照组作用比较①判断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污染”,需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进行培养。

②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接种后培养,观察两种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2)重复组的设置及作用为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每一稀释度下宜设置3个平板作重复组,选择菌落数均在30~300且数目相差不大的三个平板,用“平均值”代入计数公式予以计算菌落数。

易错点3混淆消毒与灭菌点拨对于活体宜消毒不可说成灭菌,而对于培养基、接种工具、培养皿等必须灭菌。

易错点4不明确每次划线操作中“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或误认为划线结束后“不必灼烧接种环”点拨平板划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不同阶段灼烧接种环的目的不同①第一次操作: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微生物。

②每次划线之前: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③划线结束后: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易错点5不知道菌落计数比实际值“偏高”还是“偏低”点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菌落的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

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而显微计数法中由于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故所得数值可能“偏高”。

[规范答题]甲醛是一种来源广泛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强烈的致癌和致畸作用,利用微生物降解甲醛来治理甲醛污染,具有高效、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小学生物作业的常见误区

小学生物作业的常见误区

小学生物作业的常见误区在小学生的生物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产生偏差。

了解这些误区并加以纠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下面从几个常见的误区进行探讨,帮助小学生更有效地完成生物作业。

首先,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混淆不同生物的特征。

许多小学生在描述动物或植物时,往往会把不同生物的特征混在一起。

例如,在描述昆虫时,他们可能会提到鸟类的特征,如羽毛或喙。

这种误解源于对生物特征的模糊认识和不准确的分类。

因此,了解每种生物的独特特征,并能够将它们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是完成生物作业的基础。

其次,忽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常见误区。

生物学不仅仅是关于生物体本身的知识,还涉及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

小学生有时只关注单一生物的特征,而忽略了它们如何适应和影响环境。

例如,植物的根系如何帮助它们吸收水分和养分,或动物如何通过行为适应季节变化。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另一个误区是对科学术语的误解。

生物学中充满了各种术语,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

学生有时可能会对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产生混淆。

比如,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混为一谈,可能会导致对植物如何获取能量的理解出现偏差。

掌握科学术语的准确含义,并能够正确使用,是完成生物作业的重要步骤。

此外,缺乏实验观察和实际操作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误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仅仅通过课本知识很难全面理解生物现象。

许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能忽视了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进行实际的观察或实验操作。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生物的特征或生物学现象。

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是提高生物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一个误区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源。

虽然互联网为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参差不齐。

一些学生可能在网络上查找生物学信息时,遇到虚假或不准确的资料,从而对生物学知识产生误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微生物十大误区
微生物菌肥的十大误区(必须看)
新型肥料2015-06-26 16:36:46 阅读(0) 评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随着农户种植模式转变、施肥用药习惯的转变,农作物生产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为了应对新问题,用户将注意力转向了微生物肥料产品。

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接种剂(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菌肥)、生物有机肥(菌肥)三类。

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肥料在提高土壤生物肥力、防控根部病害、提高产品品质作用显著,但是也有用户反映效果不稳定,同一批次的品种在
不同作物、不同时期、不同用量的情况下效果差异很大。

经过调查发现,引起效果不稳定有产品本身的问题,也有储运和用户使用的问题。

因用户不正确使用造成微生物肥料效果降低的现象十分常见,农户使用这类肥料中存在诸多误区,主要体现在观念和使用方法上。

第一部分:7个观念误区
误区1:靠见效速度评价产品好坏,认为见效快的就是好菌剂或菌肥。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除了会分解土壤中难溶及被固定的元素,增加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物质,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外,还能产生植物生长刺激素和拮抗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可减轻作物病虫害
的发生,肥料效果的发挥与微生物菌群繁殖速度、菌群数量关系紧密,菌群生长存在周期,这一点是与化学肥料和植物调节剂的最大区别,这也就出现了微生物肥料速效性不如化学肥料与植物调节剂的现象。

见效慢并无意味着菌剂及菌肥是无效果的,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作物长势明显改善的品种也未必是好的菌肥或菌剂,其中也不乏一些添加了植物调节剂的品种。

误区2:种类混乱,分不清使用的是菌剂还是菌肥。

农用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益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制成的活菌制剂,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应用
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微生物菌肥包含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目的微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殖后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的活菌制品;生物有机肥是指目的微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殖后与主要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活菌制品。

菌剂、菌肥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中营养物质及有机物料的含量,使用中需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对路产品。

误区3:认为一种产品中菌的种类越多、菌种数量越大越好。

复合菌剂的使用效果会受到不同菌种生长习性的影响,盲目的复合,极易造成菌种间的拮抗,影响效果发挥。

菌衡量标准为“有效活菌数(CFU)”,单位为“亿/g或亿/ml”,数量不能代表全部,不但要看菌数量,还要看有效活菌的数量,使用后起作用的只有活菌,有益活菌数量越大效果会表现越好。

影响产品使用效果的因素除了菌的种类及数量外,菌的纯度至关重要,当产品中霉菌杂菌数及杂菌率超标时也会影响应用,国家标准规定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杂菌率分别为:液体≤10.0%,粉剂≤20.0%,颗粒≤30.0%;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杂菌率标准为:液体≤15.0%,粉剂≤30.0%,颗粒≤30.0%:市场上少数不合格产
品中会含有致病菌,本意是用有益菌修复土壤,使用了不合格品种,反而会引起致病菌繁殖,导致病害发生。

误区4:一个季节使用一次就可以,一次使用作用可持续多年。

部分微生物菌种施入土壤后会大量繁殖,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成为优势菌群,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如化肥的超量使用、杀菌剂的使用、焖棚、高温等,都会导致有益菌死亡,从而影响有益菌群在土壤微生物系统中的地位,要继续保持有益菌群的地位,就需要在作物的生长期多次使用微生物肥料来补充有益菌。

误区5:不注重菌的种类,认为一种菌可以解决多种问题。

少数用户在选购微生物肥料时只注重是不是含菌,而不关注菌的种类,缺乏对症用菌的意识,使用了不对症的菌品种,产品效果难以发挥,难以达到用户目的。

现阶段在农业部获得登记的微生物品种有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

不同品种具有的功能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会体现在六个方面: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功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复土壤功能。

要结合需求、菌种特点、菌种功能选用对症的产品。

误区6:超过保质期使用就没有效果。

农用微生物菌剂国家标准规定,“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及“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液体制品保质期为3个月,粉剂及颗粒制品为6个月。

超过保质期并不意味着产品没有效果,要区别对待。

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一些特例,如荧光假单胞菌剂制品(液体),超过保质期使用非但没有减效,作用较之前更突出,有待进一步研究。

误区7:微生物肥料可以替代化肥
土壤肥力由生物肥力、化学肥力、物理肥力三部分组成,使用微生物肥料后能提高土壤的生物肥力,可以间接促进化学肥力和物理肥力的提高。

使用微生物肥料不能完全替代化肥,但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部分化肥的投入。

第二部分:3个使用方法误区
误区1:习惯与化学农药混用,降低活性。

微生物肥料中含有活菌成分,将微生物肥料与杀细菌药剂混合使用且长时间放置,极易影响菌的活性降低并造成部分菌死亡。

误区2:重视使用,轻视使用量,用量不足,效果打折扣。

使用微生物肥料产品能取得好的效果,前提是要用足量。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接种的外来有益菌要形成优势菌群,需要经历来自环境的考验和土壤原有微生物的竞争,为了促进有益菌的繁殖需要人为创造有利于有益菌生长的条件,如改良酸化土壤,调整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物理肥力;增加微生物菌的数量等。

误区3:使用方法亟待改进,使用时期掌握不当,错过最佳用肥期
微生物肥料使用方式灵活多样,液体菌剂可以用来拌种、浸种、喷施、蘸根、灌根;固体菌剂可以用来拌种、蘸根、混播、混施,不同的使用方式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应避免在土壤表层撒施、高温强光下喷雾,做底肥、沟施、穴施、灌根使用时采取局部用肥的方法会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与未腐熟的畜禽粪混合使用时,腐熟过程中的高温对菌剂活性和数量会产生影响,建议将畜禽粪腐熟后再混用。

为更好的发挥微生物肥料效果,避免单一方式的使用,建议根据菌种的特性将以上方法组合使用。

微生物肥料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菌繁殖的基础上的,繁殖需要时间,为了更好的发挥肥料效力,应避免在作物已经出现脱肥或需肥高峰期使用,应将用肥提前到种植前或需肥高峰期来临前10-15天。

随着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应用量在逐年增长,熟悉微生物肥料的特性,通过正确使用保证稳定的肥效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