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本文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论文,作者通过比较人类和山的关系,提出了“像山那样思考”的观点,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2. 重点词汇和短语ecosystem(生态系统)conservation(保护)sustnability(可持续性)interdependence(相互依赖)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和讨论。
3.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据,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像山那样思考》2. 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学生作业和练习模板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
2.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并展示他们的环保建议或行动。
七、案例研究1. 让学生研究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或珊瑚礁,了解其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威胁。
2. 学生将进行研究和分析,向班级报告他们的发现。
八、批判性思维1. 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人类是否总是能够正确地做出对环境有益的决策?九、应用练习1. 让学生设计一个校园环保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预期的结果。
2. 学生将提交他们的计划,并进行口头报告,解释他们的想法和策略。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概念。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3)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3)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培养同理心,理解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感受。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解释关键概念。
4.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分析其意义和启示。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
三、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文章、研究报告等。
4. 讨论工具: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的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评价文章观点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时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解释关键概念。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5篇]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5篇]第一篇:《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1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很多理性的思考。
教学本文,应该透过狼的嗥叫,听到利奥波德的大声疾呼,从而震撼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思考有山一样的厚重感。
因此我在设计此文教学时,着重考虑了两个目标:一是知识目标,一是情感目标。
作为一篇阅读文章,学生应该学会文本研习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应该达到“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联系语境理解文中语句、归纳主旨”这一知识目标。
同时,又要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和主旨的概括,来理解作者在文中体现的生态伦理观念,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相关的生态破坏或保护生态的事例来实现情感目标――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为此,我设计了以文言导入,以文言作结语。
以两千年前庄子和惠子智辩的对话导入,引出“像鱼那样思考”,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像山那样思考”这一诗意的表述的内涵。
并以《淮南子》中一寓言作结,目的是强调观念的改变才是保护生态的关键。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以主旨的归纳为重点,以筛选关键语句、理解关键语词作铺垫,同时让学生联想有关“狼”的成语熟语,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积累又可与文中的“狼”形成比照来彰显主旨。
并以类似仿写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简练地概括主旨。
当然,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
比如,作为一篇理性色彩较浓的文章,在学生没有预习的前提下,这么多的内容(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无法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整堂课的内容含量过大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体悟涵泳。
《像山那样思考》的主要内容
《像山那样思考》的主要内容
《像山那样思考》("Pilgrim at Tinker Creek")是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的作品,于1974年出版。
这本书是一部自然写作的经典之作,赢得了普利策奖。
以下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概述:
1.自然观察与反思:这本书是迪拉德在弗吉尼亚州的
汀克溪(Tinker Creek)附近居住时的观察日记。
她详细记录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从昆虫的世界到
星空的广阔,从溪流的流动到四季的变换。
2.生命的奇迹与残酷:迪拉德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
残酷。
她描述了许多生命的奇迹,如一只蛾的变化
过程,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的无情一面,如食物链
中的生存斗争。
3.哲学与神学的思考:书中融入了迪拉德对生命、宇
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她探讨了存在的意义、
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类与自然的联系。
4.深刻的自省:迪拉德不仅是在观察自然,更是在通
过自然进行自我探索。
她反思了人的生活方式,对
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5.文学风格:《像山那样思考》被赞誉为其语言的美和
深刻的洞察力。
迪拉德的写作风格被认为是既诗意
又哲学性的,能够将读者带入一种深深的自然和存
在的反思之中。
总的来说,《像山那样思考》是一部深刻探索自然、生命和人类存在的作品,通过迪拉德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内省,展现了自然世界的复杂性和美妙。
像山那样思考原文_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原文_像山那样思考》摘要:《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收录则随笔,5)面对那座座无狼出没山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97年6月5日瑞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6月5日定世界环境日、导语近30年美国从唤醒人们环境识角上说有显然是首当其冲因它表达了种几乎是不朽关人和土地生态及其伦理观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薄薄99年出版册子这页数不多辞也简单、朴素然哲学随笔是奥尔多生观察、历和思考结晶其蕴含了作者土地伦理思想精髓通他人和土地关系描述那些从到威斯康星沙乡、不熟悉所描写地方者到了越越多乐接受他新思想者这美国版销售量已超了00万册他土地伦理概念成几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基础《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收录则随笔很多《沙乡年鉴》者觉得这让他们印象深刻、忘不了就是那只垂死老狼它也是令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幡然醒悟、毕生难忘只狼什么这只狼能有如魔力让这么多人难以忘怀?非常有幸我们今天要学《像山那样思考》这说正是这只狼二、教学程[投影打出课题]起把课节)请看课0页插图试想漆黑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树林叶子沙沙声突然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山崖传向另山崖回荡山谷这声狼嗥对不生物分别有着怎样义?看看是如何描述?明确对鹿(它是死亡警告);对松林(它是半夜里雪地上混战和流血预言)场撕杀即将上演;对郊狼(它是即将临拾遗允诺)是彻底地清扫战场绝不浪费;对牧牛人是银行里赤坏兆头;对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挑战)打狼作者进而指出浅层希望和恐惧还有更深刻、只有这座山能听懂含义因山长久地存着从而能客观地听取这声狼嗥)这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情感?明确排比增强气势作者将种深刻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语言表述出引起者关与思考(伦理是处理人与人相关系所应遵循道理和准则)3)快速浏览课作者得到这认识(山能够听懂狼嗥深层含义)由?明确只狼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垂死绿光给我启示;众多狼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作者原认没有狼地方就味着猎人天堂当人们州接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狼天堂出现了么?出现了什么情况?明确破坏草原很难恢复牧牛人猎杀牧场上狼是取代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工作5)面对那座座无狼出没山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他想到了什么?明确正是因鹿群对狼极恐惧生活着;山就要对它鹿极恐惧生活牧牛人猎杀牧场上狼也不是事;太多安全似乎产生仅仅是长远危险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9)讲述狼被猎杀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留下生态恶这些平实记叙人们渐渐能够识到狼嗥叫声所饱含生态价值和生命义狼消失味着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角味着我们代失了种可贵生存验人类对动物捕杀已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无可挽回退化私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明进步却留下了伤痕累累地球利奥波德悲悯和忧虑让者看到了颗高贵而敏感心灵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声疾呼了我们位学把节下(让学生朗体会首尾呼应、深入浅出写作技巧体会显明诗美和思辨色彩这候学生能够体会到这声狼嗥带给他们灵魂震撼)[投影打出课结构]6)如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危害?除了所讲到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投影打出问题]当天空不再是蔚蓝看不到朵朵洁白云朵;当海不再澎湃见不到鱼儿畅游碧水;当鸟不再歌唱听不到婉动听鸣叫;当春天永不再鲜花不再绽放娇艳笑脸当蔚蓝色星球地球我们人类母亲再无力承担她儿女们伤害迎接我们又将会是什么呢?请跟随我们静静地看看、想想[投影打出环境污染图片]灰色工业明模糊了国和地区生存界区农业明代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和躲避现实成统桃花已不复存就环境污染而言这是跨国界问题任何国也不了样任何国出现环境恶化也将通蝴蝶效应传递给其它国以及全球[投影打出寓言 ]《淮南子》有寓言说就是这道理枭逢鸠鸠曰子将安?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声只要不污染更鸣问题尽早都会出现污染移、扩散现象从古代回到今天现实人类利益共体特征更突出臭氧层受损形成机理已十分清楚它是人类合成化学品排放不国对氟里昂和哈龙总量和人排放量是不但对全球影响是相[投影打出全球0%死亡归咎环境因素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康奈尔学科学年发表项研究报直说他们发现世界上死亡人数0%是因污染和其他环境因素致病造成人类地球上活动正毁灭己他们年0月《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说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气温上升将进步加剧疾病蔓延并将导致产生新病种他们预测将有数以万计人离开寻食物因而成环境难民;越越多人将生活拥挤城市生态系统这种环境十分有利旧病死灰复和新疾病发生;人类还将受到营养不良以及空前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威胁7)地球生态系统对人类贡献到底有多?[投影打出生态系统价值构成表了取得全球性数据美国、阿根廷和荷兰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然》杂志387期(997)发表题世界生态系统和然价值综合了用各种不评估方法进行上研究报告成得出结论全球国民生产总值8万亿美元而生态系统价值低值也333万亿美元是前者近倍?尽管对这估价学术界有不看法但重要是人类认识到了然或者生态系统虽然免费但也存着价值并以种量化方式表现了出确认然环境价值给狂妄人类灌了盆清醒汤它使人类认识到财富创造程永远有然环境部分贡献8)结什么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 [投影打出问题]明确像山那样思考是带有祈使、召味短语思是说处理人与然关系应把己看成然组成部分人类是然生态链组成部分我们万物关系和山万物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然和谐相处较高境界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然关系处理方式良建议是这种建议诗表达方式作者真正用让人们识到由人类直把己看成高切然主宰已导致了严重生态危机人类对动物捕杀已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无可挽回退化私而又人类是付出生态环境恶化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明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己然关系9)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然怎样处理人和然关系?[投影打出问题]考虑这问题我们看段材[投影打出孩子们《代》人与然和谐明确我们方面要承认人是万物灵长是宇宙精华但生存系统人类又是依靠然环境或者生态系统支持人类也构成这生命支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另方面又必须正视这样基事实没有良然环境人类就会失生存、创造财富可能即使还可以苟延残喘恶劣环境生存下但已远远偏离了人类追境界也远远偏离了万物灵长宇宙精华理应达到生存和发展境界既然然环境亦有价值而且所贡献价值比人类还要那么人类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它存格和应有权利呢?如承认了人类就得善待然选择条与然相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投影打出厚德物国杰出哲学张岱年先生曾从传统化角将华民族精神概括刚健强、厚德物语义应是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物厚德物讲就是要有地道宽厚、尊重然品格和人生价值观念要能包容天地万事情操可持续发展我们共道路避免学生忽略和贬低人然界审美系告诉他们人和然有丰富关方式人们应该享受然融入然保护然拓展练习段材005年世界环境日拟主题并简述理由97年6月5日瑞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6月5日定世界环境日年0月7届合国会通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认识和态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环境向往和追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006 地球庭007 各国人民合起创造更加美世界008 我们地球、居住地、009 了地球上生命00 了地球上生命拯救我们海洋0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0 环境千年行动起吧03 世万物生命0 让地球充满生机05 水二十亿人民所系06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07 主题。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30页)
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索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 索〞是怎样的思索?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 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互相 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或许才 干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索,会有怎样的危害?
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罗列出哪 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 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 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 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 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 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课前讲话: 话题:
保护环境 时间:
五分钟 上台人数:
三人
《像山那样思索》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熟悉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我们的忧患意识,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涵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我们究竟是以经 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合计一下在人类看 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范文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要内容介绍:本文是美国著名环境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所著《沙乡年记》中的一篇,提出了“像山那样思考”的观念,主张人类应该从大自然中学习,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2. 重点词汇和短语解析:学生需要掌握并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平衡”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画或自然风光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词汇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课堂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了解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布置与文章相关的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观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分析、评价和提出观点等。
五、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学等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这些案例,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专家、企业家、农民等,就某一环保问题进行模拟对话,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像山那样思考》赏析
《像山那样思考》赏析
像山那样思考(摘选自《沙乡年鉴》)
【赏析】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收录的一则随笔。
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
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
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接下来的一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
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四至九段在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
下的生态恶果。
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
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
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
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
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的表达方式。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课件(26页)
作品简介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自然和哲学随笔, 选自美国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 《沙乡年鉴》。这是一本描述土地和 人的关系的书。它是作者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作者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 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 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景象。深刻提出了 一系列土地环境的保护问题。《沙乡年鉴》被称为土地伦 理学的开山之作, 被誉为“绿色圣经”。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二、将诗意、激情与哲理融为一体。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述。文章文笔简洁洗练, 从中既 能体会到哲人的深刻, 又能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象。这一切, 构成了 文章鲜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科学的事实和诗的描述合拍合辙, 让读 者首先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 然后开始评论和思考。最后, 回归于 心灵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
写作背景
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 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 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 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 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些做法严 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像山那样思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3段): 描写深山中的一声狼嗥,以及鹿、松林、牧牛人以及 猎人对这一声狼嗥的反应,启发读者思考这一声狼嗥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4-9段): 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群被消灭所产生的生态 恶果。作者描写了三幅场景。 第三部分 (第10段): 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强调,以破坏生态平衡换取物质文 明的进步,可以产生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但它遭遇的将是长远的危险。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5篇
像山那样思考5篇第一篇: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
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重点字词:(一)嗥叫(háo)驯服(xǜn)蔑视(miâ)迸发(bâng)湍急(tuān)艾蒿(ài hāo)疲惫(bâi)饿殍(piǎo)蜿蜒(wān yán)毛骨悚然(sǒng)(二)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阙。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衷”也做“中”。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文章结构:1)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A狼的嗥叫,引起下文。
B狼的嗥叫的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3.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发表时间和文章的背景。
2. 主要观点:文章主张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即以长远和宏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关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 论据和论证:分析文章中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如比喻、举例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背景、主要观点和论据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与文章观点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观点和论据。
3. 讲解和讨论: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与文章观点之间的联系。
5. 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和综合分析问题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文章中的观点与其他作者的观点,如《自然不可知论》等,探讨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
2. 相关话题讨论:组织学生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的实际应用,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
七、实践环节1.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完成一个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小项目,如调研、宣传活动等。
八、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视频资料: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环境保护组织网站、可持续发展相关报道等。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像山那样思考》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像山那样思考目录编辑本段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
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编辑本段文章解析原文: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
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指入不敷出);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
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因为在所有有狼的地区都能感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深夜里一匹驮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的砰砰声,云杉下道路的阴影。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说课稿和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
我主要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学理念我将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训练的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训练中进行巩固性学习二、说教材《像山那样思考》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的“湖山沉思”版块,该板块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本文是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本课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三、说学情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而且刚刚学过梭罗的《神的一滴》,对本版块的教学已有一定的认识,解读文本的难度不会太大,本次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赏析散文的过程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四、说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学生能够体味赏析文中富有诗意和思辨色彩的语言,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通过分组讨论,进行文本研习,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赏析文中富有诗意思辨的语言来体味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六、说教法、学法教法:品读赏析法,通过品读文中富有诗意思辨的语句,读出文意,理解文章意蕴学法: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七、说教学过程综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文本研习,重点突破,拓展延伸五个环节1、情境导入我的设想在播放舒缓的的音乐的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环境恶化的相关图片,如沙尘暴、地震、洪水等,然后让同学们谈谈感想,以此来导入新课《像山那样思考》的学习我认为如此导入可以让学生对现在的自然环境状况有一个直观深切认识,为学习像山那样思考埋下情感铺垫,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2、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朗读结束后,学生交流朗读后的感受,自主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只有山能够“山”能够地听狼的嗥叫?二是作者希望我们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山究竟是如何思考的?朗读是课堂对话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初最真实的阅读体验,学生交流感受,自主发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文本研习我将带领学生一起研习文本,学生分成诺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人一味的捕杀狼,当狼减少消失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狼的消失对山对我们人类又意味着什么,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讨论完后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阐述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点评和质疑教师只需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够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起到的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且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后可以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4、感悟赏析课文中有很多富有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的的语句,非常值得学生去品味咀嚼鉴赏,因此在本环节我将安排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他们所喜欢欣赏的语句,并加以解读赏析,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如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等语句我如此设计主要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富有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的散文,学习这样的散文,鉴赏品味语言,感悟散文的思想内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还可以对课文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5、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发言,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个人的自己又应该做些什么,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我设计的意图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写作能力,而且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珍爱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八、说板书设计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捕杀狼(减少)鹿(增加)反作用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植被(减少)《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美]奥尔多·利奥波德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二、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 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 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 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 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明确:人类将不再有未来!
8、狼嗥中究竟拥有着怎样的内涵?
明确: ①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②呼唤人与万物之间 平等相处、和谐共处。 ③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 9、为什么狼的嗥叫只有大山能明白? 明确:由于人类不善于思考,缺少客观思考。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我们人类要像山那样思考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 涵,处理好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维 持生态平衡。 2、你能举出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事例吗?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 (缘由)
明确: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 骄傲的嗥叫”。
六、课文研读
1、文章开篇就是对狼嗥的特写,此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 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狼嗥既是狼痛苦的哀嚎,更是他用 来反抗的号角。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声名狼藉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杯盘狼藉 与狼共舞
像山那样思考
(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
一、题解
文中的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怎样的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警示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自身与万 物之间的关系。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12张PPT语文课件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脆弱的地球
像山那样思考:
深刻地、客观地、长久地 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9.努力吧,为了以后能以完美的姿态出现在当初否定你的人面前。 79.通向梦想的路上的确有一道高墙,但它只阻挡不够热爱的人。 11.要别人相信自己,不是靠信誓旦旦,而是靠行动。 26.世界上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老师。因此,我们要在人生的逆境中学会坚强,拼搏,向上的精神,不要 向困难低头!
拓展阅读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人还在继续铺路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近代环保之父 ”
检查字音
嗥叫(háo) 蔑视(miè) 湍急(tuān) 疲惫(bèi) 蜿蜒(wān yán) (sǒng)
驯服(xùn) 迸发(bèng) 艾蒿(ài hāo) 饿殍(piǎo) 毛骨悚然
文本研习
(一)学习1—3段
思考: 这一声狼嗥
有什么样的特点 ?
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 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文本研习
学习第7—9自然段 问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范文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保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像山那样思考》2. 分析文章主题思想3. 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4. 案例分享: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启示5. 行动计划:提出个人和集体的环保举措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山与人类的关系。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像山那样思考》,理解文章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主题思想,概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4. 案例分享:介绍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5.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提出个人和集体的环保举措,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计划制定过程中的表现。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行动计划:评估学生提出的环保举措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像山那样思考》2. 图片:山的风景图片3. 案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4. 工作计划表:用于记录学生的环保举措六、教学准备1. 教材:《像山那样思考》相关文本。
2. 辅助材料:山景图片、环保案例视频、讨论问题清单。
3. 教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白板、马克笔。
4.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准备针对文章主题的思考问题。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刻理解,学生能够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方案。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抽象的生态思考转向具体的环保实践。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环保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
4. 行动导向法:鼓励学生制定个人和集体的环保行动计划。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课文(一)狼的秘密闻狼色变。
狼真的可怕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瑞典一位生物学家曾孤身深入狼窟,多年与狼为伍,在意大利对近百只狼进行了观察、试验和研究。
他常常同狼一起嚎叫,并逐步懂得了狼的语言,揭开了狼群社会的秘密。
狼的最大特点是成群结队。
狼惯于嗅探,确定邻居的情况,知道相互之间该如何相处。
狼的嗅觉极其灵敏,不易受骗。
它喜欢集体行动。
一旦发现可猎取的动物,它们便成群出击。
在大风呼啸的雪原上,三五十只饿狼呼啸而过,那是任何动物都难以匹敌的。
有人曾亲眼看到几百公斤重的大熊被狼群追得走投无路,乱扑乱叫,最后群狼一拥而上,把它扯成碎片。
在分食猎物时,狼各自贪婪地吞食,从不为争食而撕打。
在狼群中,只有一对狼享有最高的地位,它们就是狼群的首领。
处于最高地位的公狼整天忙于维持狼群的安宁,平息争端,让好斗者受约束。
而处于皇后地位的母狼,却是主宰狼群一切事务的总管。
王位,是经过“竞选”斗争而得来的。
它们常为争夺首领地位而血战一场。
狼的幼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出窝嬉戏了,并很快地学会了狼的语言。
狼会扮鬼脸,高声嚎叫。
狼的嚎叫声调有高低之分,构成了不同的联络信号,以此与正在进行捕猎的同伴保持联系。
远离的狼也用嚎叫来告诉同伴,自己在哪里。
狼还往往利用嚎叫显示集体的威力。
它们常常聚在一起,像举行歌咏晚会一般地嚎叫不停。
(二)“狼图腾”的兴起自2004年出版界推出一本名为《狼图腾》的书以来,以狼为核心符号、图腾、宗旨的企业文化甚至社会文化充斥国内大小企业、各大媒体,形形色色的人为狼辩护、讴歌。
两年以来,以华为公司任正非、中华英才网张建国为代表的企业界,人力资源界,以余世维、姜汝祥为代表的咨询培训界,以《狼性法则》、《狼阵》、《狼魂》、《狼道》等书为代表作的书商群体们,相互呼应,掀起了“狼文化”的大潮。
二、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初步感知文本(一)测读课文(二)字词检测嗥叫()驯服()蔑视( )迸发( ) 湍急( ) 艾蒿( )疲惫( ) 饿殍( ) 蜿蜒( )毛骨悚然( )(三)思考问题: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明确】: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
2、听到这野狼的嚎叫,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害怕、恐怖)3、谈谈你对狼的认知。
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豺狼成性豺狼当道豺狼虎豹狼子野心声名狼藉鬼哭狼嚎虎狼之势虎穴狼巢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狈不堪如狼似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烟四起问: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
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
狼,成了“邪恶的化身”。
4、其实,狼是这样一种动物:卧薪尝胆、自知之明………(课件)狼亦如此,人何以堪?5、这一声狼嗥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有何深意?“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蔑视”【明确】骄傲——骄傲自己懂得自然规律,是生态中的重要一员,是不可或缺的。
不驯服、对抗性的、蔑视——反对猎杀动物,掠夺自然。
悲鸣——对自己生命权利被剥夺的悲鸣,对人类无知的悲鸣。
这声嗥叫惊心动魄,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同时也像是对人类的警醒。
6、齐读第一段,用心去理解狼的这声嗥叫。
7、面对这声嚎叫,其他的事物有什么反应?【明确】对于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对于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一场撕杀即将上演;对于郊狼,(它是即将来临的拾遗的允诺)是彻底地清扫战场,绝不浪费;对牧牛人,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对于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打狼。
鹿:死亡的警告松林:混战和流血郊狼:残羹与剩饭牧牛人:银行的赤字猎人:抵制的挑战8、这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排比。
增强文章气势。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伦理,本是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四、研习文本(一)“我”对狼是什么态度?1、阅读4、5、6段,找出作者对狼的最初看法是怎样的?为什么?请结合关键句来回答。
【明确】觉得狼是有害的,欲除之而后快,而且成功的杀死了一只原因(文中关键句):1.“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2.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注意第一句中用的是“我们”,这表明这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的认识,而非个别人的看法,对这样的一种心理,文中有生动的描述:“在一秒中之内,……”“……手痒痒”,找出读一读,加深感受并借鉴这种形象化的写法。
]2、后来作者还是这样认为吗?原因是什么?他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如果具体点,是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明确】: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我”的启示;文中关键句:“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原因:见到狼的嬉戏及垂死的眼神。
读读写狼的嬉戏及垂死的眼神的文字。
“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对狼产生了怜悯之心3、至此,作者对狼观点发生了变化【明确】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4、提问思考: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么?出现了什么情况?【明确】: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
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
牧牛人猎杀牧场上的狼是取代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
我们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
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狼(死亡)鹿(多)草(光)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走了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都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打击,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二)作者对狼的看法不断在更新,面对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所作者提出要怎样去思考呢?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
1、想一想:面对狼这声嚎叫,山是怎样思考的?【明确】:A.正是因为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牧牛人猎杀牧场上的狼也不是好事;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相对于大山的思考,我们人类的眼光太短浅了,人们为了谋得眼前的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靠破坏自然来获取自己的“幸福”。
岂不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破坏生态平衡无疑让世界变成荒原。
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2、此节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我们来细细体味一下。
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还如“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提问:如何理解?)这是梭罗的名言,作者对此也是完全赞同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
应该说荒原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
狼的嗥叫呼吁人们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即人类只是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万物之上的权力,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和谐相处。
这也是山所理解的,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可是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但狼的嗥叫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这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与第一段首尾呼应!3、所以,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思考什么呢?【明确】客观地、从长远出发去思考我们面对的世界,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4、体味语言。
想想这些哲理性句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①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嚎叫。
【山的存在很久远,所以能从长远的利益看待问题。
它能兼顾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看清狼是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
】②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表达了作者对万物之间生存关系的思考,万物都是平等的,狼和鹿享有同等地位。
】③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思考。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形象地描写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恶果,人类的未来就像河水冲刷土地一样慢慢消失。
】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意指荒野无人涉足,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5、探讨狼嗥的内涵: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它的叫声想告诉我们什么?)A、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B、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C、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6、明确并齐读: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7、补充句子:像山那样思考我们像山那样深刻地、客观地、长久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8、小结:在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
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
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找一位同学来朗读文章的最后一节。
五、拓展思考想一想:如果人类不能像山那样思考,这世界会怎样?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