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xx春光xx
一、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联系与区别
产业集聚是指众多同类产业的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中与聚合。
而产业集群是指众多按专业化分工的同类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及其在价值链上相关的支撑企业、机构,以较完善的组织方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柔性集聚。
可见,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企业的柔性集聚,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更高级阶段。
所谓柔性(flexible),是相对于福特式的刚性(大批量、标准化)而言的,是指能适应市场变化而灵活改变的一种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一般认为柔性集聚有三个重要特征(Malecki,1997;盖文启、朱华晟,2001):
一是企业内部生产与管理方式的柔性。
表现为以适应不同顾客定做要求的高度灵活性;对新的技术和观念的快速吸纳;对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快速反应;零仓储和超额的生产能力;柔性价格和商业谈判的关系;智力和体力工作活动的一体化。
二是企业之间的关联柔性。
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之间的生产协作关系由福特时代的纯市场关系,转变成后福特时代的客商积极参与供应商的产品创新设计。
企业之间关系的柔性化,使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整体,推动了集体学习的进程,降低了学习成本,促进了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发生。
三是劳动力的供给柔性和劳动力的使用机制柔性。
劳动力的供给柔性使得集群内企业可以随时高效率地获取专业性雇员和专门化的自由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使用机制的柔性化,使得集群内劳动力能够高度流动,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渠道增多,增加了企业的创新速率与机率,也有利于企业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灵活反应。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区别,还具体表现为它们两者在集聚过程、内在关系、产业链、创新网络、集聚动力、知识传递、根植性、发展层次等方面的不同。
二、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是特色产业集群
(一)工业园区概念
工业园区,在日本和韩国称为工业团地,香港称为工业村。
工业园区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布局结构,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地理集中的建设方式。
工业园区一般都是政府主导的结果,是依靠政府推动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加快工业发展的新型组织。
工业园区(开发区)作为我国政策工具的历史始于1980年代初中央提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和十五个沿海开放城市的重大决策,1990年代我国逐渐形成了开发工业园区的高潮,其初衷大多是吸引外资(余军华、夏振坤,2007)。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各级地方政府出于吸引外资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需求,在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园区建设迅速成为政府行为下以城市化、工业化为特征的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方式。
工业园区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至今没有一致的定义。
有的学者认为,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行政的、市场的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聚集发展区或者产业集群区(蔡宁、杨闩柱,2003)。
也有学者认为,工业园区是指根据地方工业发展水平,为发展国家(区域)经济,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集中配臵基础设施并制定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或引导工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该地域集聚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程玉鸿、阎小培、林耿,2003)。
然而,不管怎么定义,学者们一般认为工业园区是一种产业集聚或者集群。
(二)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区别
第一,工业园区并不一定具有产业集群的企业关联性。
工业园区的一般特征是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的集中。
但是,企业在地理位臵上的集中和公共物品的共享并不一定产生集群效应,只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在一定地理位臵上的柔性聚集才能产生集群效应。
第二,工业园区并不一定是基于产业链的分工。
产业关联性以及源于共同利益的分工合作是形成相互依存和相互信任的最基本条件,产业集群主要表现
为集群内企业依据产业链的分工及因长期合作所建立的信任基础,形成了非正式的合作契约,这是工业园区不一定具有的。
第三,工业园区并不一定形成企业协同演化机制。
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是企业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结构和外在互动关系,这种集聚生长而成的群落会产生独个企业功能简单叠加所不具有的演化机制,形成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能产生明显的外规模经济效应,而大多数只是企业“扎堆”而构成的工业园区,并不形成企业协同演化机制。
第四,工业园区一般都是政府主导的结果。
工业园区是依靠政府推动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加快工业发展的新型组织,其初始的主导力量往往是政府,而产业集群的发展虽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也确有一些产业集群是政府直接主导的结果,但更多的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成长起来的,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
(三)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构建产业集群
1.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集群性工业园区
纵观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一些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专业化特征明显、产业链分工发达的园区,入驻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产业联系,形成了产业集群形态,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园区、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工业园区等,莫不如此(刘友金,2004)。
世界上这些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集群性工业园区,它们成功的经验就在于把园区打造成了高效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这些工业园区内,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形成了内部的协同效应和自强化机制,能够极大地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样的工业园区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自身优势,主要表现为:
(1)市场竞争优势。
在园区内,中小企业“扎堆抱团”,使企业在外部经济、集体效率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作用下,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2)区域品牌共享优势。
基于人文历史或者专业化市场等因素而形成的区域品牌是园区内企业可以共享的无形资源。
(3)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
信息搜寻成本低和经济变量的集聚构成了园区特有的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
(4)要素集聚优势。
特色工业园区可促进企业的集约化进程,形成专业信息、专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聚集。
(5)“弹性专精”优势。
在特色工业园区内,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灵敏,能够迅速将市场需求信息或者新技术转化成产品或服务并推向市场,具有“弹性专精”优势(蔡宁、杨闩柱,2003)。
2.工业园区应当实行产业集群导向发展建立工业园区的主要目的是引进资金与技术,集约生产要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发展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
显然,工业园区发展有赖于企业集群的形成。
但仅仅是企业在地理位臵上的集中,还只是产业集聚,未必能形成产业集群,只有产业的柔性聚集才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
因此,基于产业集群平台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是工业园区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园区应当实行产业集群导向发展。
这就要求,工业园区一方面应是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的生长点(对于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另一方面又是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引导手段(对于初具集群雏形的地区)。
三、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思路
(一)依托现有产业集群或者萌芽中的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有外生的,但更多是内生的。
工业园区建设要优先选择现有的或具有形成产业集群雏形的区域,要充分考虑具有支撑产业的优势地区。
单纯靠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一批所谓高新技术企业或者龙头企业难以达到发展工业园区之目的。
况且,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靠优惠政策所构建的优势将会减弱,工业园区的竞争优势更多地建构在具有独特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之上。
在这种背景下,依托现有产业集群或者萌芽中的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工业园区,从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或者提升已有产业集群竞争力,才能更有效、更快速地发展区域经济。
(二)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发展特色工业园区一个地区特有的经济、技术、资源、社会、文化基础决定了该地区的竞争优势。
在产业链上基于优势
环节形成企业集聚是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的较好模式。
例如,从台湾新竹工业园区的产业构成上看,虽然它与美国硅谷是类似的产业集群,但是两者之间在产业层次和产业链分工上有较好的互补性。
美国硅谷的产值主要来自于性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而新竹工业园区则集中于科技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此外,促进新竹工业园区发展的风险投资的渠道、技术创新激励措施也与美国硅谷不同。
从自身优势出发,合理定位,嵌入全球产业链而不单纯模仿硅谷模式,是新竹工业园区成功的经验,也值得其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者借鉴(蔡宁、杨闩柱,2003)。
(三)建立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建立园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制定配套政策,鼓励与支持中小企业按“专、精、特、新”进行供应链配套,优化生产配套环境;二是对于园区内已有的企业,要努力引导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三是对新建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结网来安排项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引导企业入园;四是用优惠政策引导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服务体系;五是针对产业配套弱的现状,引导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主辅分离、生产环节分解或鼓励其母体公司内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分离出来以产权为纽带创办公司,从而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
通过新公司衍生促进产业内部分工和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
(四)推进制度创新发展特色工业园区
制度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源泉。
工业园区实质上是一种网络经济组织形式,经济行为是植根于网络与制度之中的,制度创新的经济功能在于它能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效用内部化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经济增长。
发展工业园区、支撑产业集群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此外,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组织创新,鼓励大企业集团之间形成战略联盟,使它们由竞争关系走向竞争合作关系,避免出现龙头企业主导产品“同构化”“低度化”“大而全”的现象,从而发挥产、的局面以及龙头企业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五)培育区内集群文化发展特色工业园区
一是从培养创新文化入手,培育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二是从培养合作文化入手,培育合作精神,营造合作氛围;三是从培养诚信文化入手,建立诚信社会文化机制。
培育区内集群文化还要注重制度完善、理念内化、典范引导和载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