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本单元电路(难点和基础)

合集下载

模拟电路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路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 F
2 F
) 2
5.MOS 电流源
在 MOS 模拟集成电路中,电流源的形式与 BJT 电流源相似。
MOS 镜像电流源:
Ir
IO
T1
T2
图 简单镜像电流源 MOS 镜像电流源的电路和原理、等效电路、电流与输出电阻
ro1 vgs
gm2vgs
ro 2
Ir Io Io Ir ro1gm2 ro1 ro2
(3)甲乙类工作状态:它是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的一种工作状态,即发射结 处于正向运用的时间超过半个周期,但小于一个周期,即导通角大于 小于 。甲 乙类工作状态又称为 AB 类工作状态。
(4)丙类工作状态:发射结处于正向运用的时间小于半个周期,集电极电流 流通的时间还不到半个周期,即导通角小于 90º。丙类工作状态又称为 C 类工作 状态。
IB
VBB
RB
I BQ
Q
O
VBEQ
交流分析:
VCC IC RL
ICQ 1 arctan RB
VBB VBE
O
iB
Q
iB ib
I BQ
VCC iC RC
o o VBEQ t
VBB VIN VBB
vBE vbe
vBE VBB VIN o
v
t
O
O
Q IB IBQ
VCEQ
arctan 1 RL
VCC
VDD
八、推挽输出级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器根据功放管导通时间的长短(或集电极电流流通时间的长短或导 通角大小),分为以下 4 个工组状态:
(1)甲类工作状态:在整个周期内晶体管的发射结都处于正向运用,集电极 电流始终是流通的,即导通角等于 180º。甲类工作状态又称为 A 类工作状态。

(整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章节重难点(大专)

(整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章节重难点(大专)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RLC串联电路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以及RLC串联电路中功率的计算;掌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关系;掌握提高功率功率因数的方法。
重点:
RLC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难点:
RLC串联电路中的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与方法):
1、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1、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类型和起动方法;
3、通过习题,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作业:4-15 4-16
章节名称:第五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节半导体二极管第二节半导体三极管
第二节场效应晶体管第四节特殊晶体管简介
第五节晶闸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2、RLC串联电路的分析;
3、感性负载与电容器的并联。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作业:2-20 2-21 2-24 2-25
章节名称:2.6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对称三相正弦量2、三相电源的联结
3、三相负载的联结4、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对称三相正弦量的概念,掌握三相电源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接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能够计算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
重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难点:
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与方法):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安排,进行本章内容的讲授;
2、针对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详细讲解;
3、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教案(2021新版)

第二单元电路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简析】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对电的原有认识。

接着让学生们提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然后,通过调查家中的用电器来认识不同的电源和电都能为我们做什么,初步建立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的概念。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寻找静电的生活体验中开始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带电,这虽然是浅层次的认知,但是建立了静电与生活用电的联系,对电的本质有了了解,这种“点到为止”的认识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学生对电的前期认识,第二部分探索家庭用电器中供电的种类及安全用电,第三部分研讨如果没有电,我们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对电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基本的用电安全,但对于不同用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通电后的电器如何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生在过去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

2.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它能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3.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

[科学探究目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增强对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3.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

[难点]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教学准备】[教师]一张“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和一张“家用电器记录”班级记录表,关于电源(电厂、电池)和安全用电的 PPT。

数字电路习题-第二章

数字电路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 逻辑门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是组成各种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读者了解集成逻辑门的基本结构,理解各种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逻辑门的外部特性及主要参数,掌握不同逻辑门之间的接口电路,以便于正确使用逻辑门电路。

第一节 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一、基本知识(一) TTL 与非门 1.结构特点TTL 与非门电路结构,由输入极、中间极和输出级三部分组成。

输入级采用多发射极晶体管,实现对输入信号的与的逻辑功能。

输出级采用推拉式输出结构(也称图腾柱结构),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

2.TTL 与非门的电路特性及主要参数 (1)电压传输特性与非门电压传输特性是指TTL 与非门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关系曲线,即U O=f (U I )。

(2)输入特性当输入端为低电平U IL 时,与非门对信号源呈现灌电流负载,1ILbe1CC IL R U U U I −−−=称为输入低电平电流,通常I IL =-1~1.4mA 。

当输入端为高电平U IH 时,与非门对信号源呈现拉电流负载,通常I IH ≤50μA 称为输入高电平电流。

(3)输入负载特性实际应用中,往往遇到在与非门输入端与地或信号源之间接入电阻的情况。

若U i ≤U OFF ,则电阻的接入相当于该输入端输入低电平,此时的电阻称为关门电阻,记为R OFF 。

若U i ≥U ON ,则电阻的接入相当于该输入端输入高电平,此时的电阻称为开门电阻,记为R ON 。

通常R OFF ≤0.7K Ω,R ON ≥2K Ω。

(4)输出特性反映与非门带载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扇出系数N O 是指在灌电流(输出低电平)状态下驱动同类门的个数IL OLmax O /I I N =其中OLmax I 为最大允许灌电流,I IL 是一个负载门灌入本级的电流(≈1.4mA )。

N O 越大,说明门的负载能力越强。

(5)传输延迟时间传输延迟时间表明与非门开关速度的重要参数。

基本电路理论重难点

基本电路理论重难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支路电流法。
2、 等效与等效网络的概念。
3、 几种常用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并联、混联;等效电阻的求取;独立点
源的串并联,分裂与转移;含源支路的等效变换;含受控源网络的等效变换;
Y-D 等效变换。
4、 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对节点方程和网孔方程的正确理
解。
5、 视察法列节点方程和网孔方程。
路附加电源的方向。
四、进度、学时与习题
主要内容

线性非时变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8、5.9
线性非时变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5.13、5.16、5.26
戴维南定理在一阶电路中的应用
5.20、5.25
线性电路的非时变特性
5.27
阶跃响应
5.31、5.32
8、 网络的互易性质以及它的适用范围。
三、学习中易产生的问题
1、 等效概念中的自反性不易理解。
2、 利用等电位法求等效电阻时不易寻找等电位点。
3、 计算含有虚支路的电路时,不能正确处理虚支路。
4、 戴维南和诺顿电路等效变换时电源的参考方向弄错。
5、 对独立电源的转移不易掌握。
6、 对含受控源网络进行化简时,易把控制支路变换掉,未保留控制支路而
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及教学进度 基本电路理论教学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和进度(72 学时)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一、基本要求 1、 建立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集总参数电路的概念。 2、 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能正确和熟练地应用 KCL 和 KVL 列写电路方程。 3、 初步建立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图、连通图和子图的概念,树、回路与 割集的拓扑概念,关联矩阵,基本回路,基本割集的概念,选取树和独立回路 的方法。 4、 了解特勒根定理以及它和 KCL、KVL 的关系。 5、 熟练掌握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压源、电流源及其 基本波形(直流、正弦、阶跃、冲激、斜波等)。 6、 熟练掌握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定义、分类、基本性质及其电压电 流关系。 7、 掌握双口元件(受控电源、耦合电感器、回转器、理想变压器和理想运 算放大器)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8、 掌握线性和非线性、非时变和时变的概念,等效的概念,端口的概念。 9、 了解电功率与电能量的计算,有源与无源的概念。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一、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电路的定义、组成、分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的基本原理。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基础知识。

4. 教学资源:教材、PPT、实验器材。

二、第二章:电路图的绘制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电路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正确表示电路元件和连接关系。

2. 教学内容: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电路元件的表示方法、电路连接关系的表示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4. 教学资源:教材、PPT、练习册、绘图工具。

三、第三章: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量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搭建简单电路,掌握电路测量方法,能够分析电路故障。

2. 教学内容: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电路测量方法、电路故障分析。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量方法。

4. 教学资源:教材、PPT、实验器材、测量工具。

四、第四章:电路的优化与节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优化与节能的意义,学会分析电路的优缺点,提出节能措施。

2. 教学内容:电路优化与节能的意义、电路优缺点的分析方法、节能措施的提出。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的优化与节能方法。

4. 教学资源:教材、PPT、案例分析、讨论素材。

五、第五章: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实践操作。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资源:教材、PPT、实践案例、操作工具。

六、第六章:欧姆定律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计算。

数字电路各章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

数字电路各章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

一、各章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这里所的难点内容中的难点,不包括非重点内容中的难点。

)第一章逻辑代数基础逻辑代数是本书中分析和和设计数字逻辑电路时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所以把它安排在第一章。

本章重点内容有:1、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2、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3、逻辑函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4、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5、约束项、任意项、无关项的概念以及无关项在化简逻辑函数中的应用。

“最小项”和“任何一个逻辑函数式都可以化为最小项之和形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中经常用到。

而“最大项”用得很少,不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里没有太难掌握的内容。

稍微难理解一点的是约束项、任意项、无关项这几个概念。

建议讲授过程中多举几个例子,这样可加深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门电路虽然这章讨论的只是门电路铁外特性,但无论集成电路内部电路多么复杂,只要它们和这一章所讲的门电路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电路结构,则这里对输入、输出特性的分析对它们也同样适同。

因此,这一章是全书对电路进行分析的基础。

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包括双极型和MOS型)开关装态下的等效电路和外特性;2、TTL电路的外特性及其应用;3、CMOS电路的外特性及应用。

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外特性,需要了解TTL电路和CMOS电路的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结构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内部的电路结构不是重点内容。

鉴于CMOS电路在数字集成电路中所占的比重已远远超过了TTL电路,建议在讲授时适当加大C MOS电路的比重,并相应压缩TTL电路的内容。

其他类型的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属于扩展知识面的内容。

第2.8节两种集成电路的接口问题可以作为学生自学时的阅读材料。

TTL电路的外特性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

尤其是输入端采用多发射极三极管结构时,对输入特性的全面分析比较复杂。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只要弄清输入为高/低时输入电流的实际方向和数值的近似计算就可以了。

电路基础之难点解析介绍课件

电路基础之难点解析介绍课件

B
电路分析中的复杂电路和网络电路设计难点
01 电路设计原则:满足功 能需求,兼顾性能和成 本
02 电路设计方法:选择合 适的电路模型,进行仿 真和优化
03 电路设计工具:熟练使 用电路设计软件,如 Protel、Altium Designer等
04 电路设计经验:积累实 际项目经验,提高设计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01
实例分析:通 过实际电路案 例分析,加深 对电路的理解
总结与回顾: 总结电路基础 学习的要点, 回顾所学内容
03
05
02
04
难点解析:针 对电路学习中 的难点进行详 细解析
习题练习: 提供习题练 习,帮助巩 固所学知识
06
拓展阅读:推 荐相关书籍和 资料,拓展电 路知识
课件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演讲人
电路基本原理
欧姆定律:描述电 流、电压和电阻之
间的关系
诺顿定理:描述线性 电路中电流、电压和
电阻之间的关系
基尔霍夫定律:描 述电路中电流和电
压的守恒关系
戴维南定理:描述线 性电路中电压、电流
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路分析方法:包 括节点电压法、网
孔电流法等
电路元件:包括电阻、 电容、电感等,以及
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提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采用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电路,让学生亲身体验电 路的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件实践案例
案例六:电路 应用实例 6

物理初中七年级第二章电路原理解析

物理初中七年级第二章电路原理解析

物理初中七年级第二章电路原理解析物理初中七年级第二章:电路原理解析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的闭合路径。

电路原理是研究电流在电路中的传播和作用规律的基础,对于理解电路运行和研发电子设备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析电路原理,并按照作文的格式进行展示。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组成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的一整套物理系统。

电源提供了电流的能量,导线负责将电流传输至电器元件。

电器元件可以分为两类: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

被动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它们不具备放大信号的功能,而主动元件则是指能够放大、控制电流的器件,如二极管和晶体管等。

二、电流的流动与电路的闭合电流的流动需要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只有这样电流才能顺利从电源流经各个电器元件,完成能量的传输。

电流的方向通常由正极指向负极,这是因为电流实际上是电子在电路中的移动方向。

当闭合电路被打开时,电流将无法流动。

三、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元件依次连接在同一条导线上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每个元件时都会受到阻碍,因此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的电流之和。

而在并联电路中,多个电器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同一导线相连。

在并联电路中,各个电器元件所受的电压相同,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之和。

四、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压(V)是指电流通过元件时的电势差,也就是能量的传递方式。

电流(I)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线的数量,其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描述,即V=IR,其中R代表电阻。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五、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直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始终保持不变的,电流大小也是恒定的。

而交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通常以正弦波形式显示。

为了保证交流电路正常运行,需要使用到电源变压器、整流器等特殊元件,以将交流电转换为适用于各种电器设备的直流电。

六、电路中的功率与能量消耗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其中P=IV,即功率等于电流和电压的乘积。

电路每章知识点总结

电路每章知识点总结

电路每章知识点总结1.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子器件(如电压源、电流源、电阻、电容、电感等)连接在一起,在其中电子流动的路径。

电路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2 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电路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

电阻是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电容是电压与电荷之间的关系,电感是电流对电压的延迟响应。

1.3 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电路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指在交汇节点处,每一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零;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指在闭合回路内,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欧姆定律是指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关系。

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直流电路的基本特点直流电路是指电流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路。

在直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固定的。

2.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法和支路电流分析法。

节点分析法是一种用来分析电路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用到的量有节点电压、支路电流和等效电阻等概念。

支路电流分析法是指在电路分析中,将电路看做由一系列电流的支路构成的。

2.3 直流电路中的电压源和电流源直流电路中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是用来提供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的器件。

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路的基本特点交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在一定时间内均不是固定的电路。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3.2 交流电路中的频率与周期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个周期内的变化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周期是指波形图中一个完整的波形图的时间间隔。

3.3 交流电路中的交流电压与交流电流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是指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第四章:电路分析方法4.1 等效电路分析法等效电路分析法是讲把一个复杂的电路分析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分析其特性表现。

4.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非线性电路是指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的电路,其分析方法与线性电路不同。

4.3 交叉耦合电路的分析方法交叉耦合电路是指电路中不同元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其分析方法需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电路基础电子教案》课件

《电路基础电子教案》课件

《电路基础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路的定义与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组成的电流路径。

解释电路的组成:电源(提供电能)、导线(传输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1.2 电路的种类直流电路: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

交流电路: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路。

1.3 电路的状态通路:电流能够顺畅流动的状态。

开路:电流无法流动的状态,即断路。

短路:电流在不经用电器直接从电源的正极回到负极的状态。

第二章:电路元件2.1 电阻定义: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

单位:欧姆(Ω)。

种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热敏电阻等。

2.2 电容定义:储存电荷的元件。

单位:法拉(F)。

种类:固定电容、可变电容、电感电容等。

2.3 电感定义:阻碍电流变化并产生电磁场的元件。

单位:亨利(H)。

种类:固定电感、可变电感、线圈电感等。

第三章:电压与电流3.1 电压定义:电势差的称呼,表示单位正电荷从低电位移动到高电位所需的能量。

单位:伏特(V)。

种类: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等。

3.2 电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单位:安培(A)。

种类: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等。

3.3 欧姆定律内容: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即I = U/R。

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

第四章:电路分析方法4.1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内容: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零。

应用: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4.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内容: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应用: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4.3 串并联电路分析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第五章:简单电路实例分析5.1 照明电路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分析:开关控制灯泡的通断,电流流动路径。

5.2 串联电路实例组成:电阻、灯泡等依次连接。

分析:电流通过每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5.3 并联电路实例组成:电阻、灯泡等并联连接。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单元《电路》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单元《电路》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单元《电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单元《电路》的内容包括电路的定义、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用电器的工作原理等。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探索。

但是,他们对电路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操作来实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的操作和解释,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定义、组成和连接方式,学会使用电路实验器材,探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路的定义、组成和连接方式,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2.难点:电路的连接方式,用电器的工作原理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电路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路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电路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定义和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路的定义、组成和连接方式,让学生对电路有直观的认识。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连接电路,观察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掌握电路的连接方式。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电路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掌握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电路知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电路知识。

[整理]02第二章 放大电路基础

[整理]02第二章 放大电路基础

第二章放大电路基础一、基本要求:1、认识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知道其特点及应用;2、知道放大电路基本工作原理,认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组成并会分析;知道静态工作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及意义;3、会测试和调整静态工作点,知道静态工作点与波形失真的关系4、认识多级放大电路,认识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二、重难点:1、重点: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组成、分析及特性;2、难点:放大电路原理,放大电路技术指标的理解。

三、例题:例2.1电路如题2.1(a)图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V BEQ=0.7V。

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 L =∞和R L =3kΩ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 (有效值)。

解:空载时:I BQ =20μA ,I CQ =2mA ,V CEQ =6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6-0.3=5.7V ,有效值约为4.03V 。

带载时:I BQ =20μA ,I CQ =2mA ,V CEQ =3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2.7V ,有效值约为1.91V 。

v o+V BB v CE /V题2. 1图(a) (b)v CE /V解题2. 1图v CES例2.2在由NPN 型管组成的共射电路中,由于电路参数不同,在信号源电压为正弦波时,测得输出波形如题2.2图(a )、(b )、(c )所示,试说明电路分别产生了什么失真,如何消除?解:(a)饱和失真,增大R b ,减小R c 。

(b)截止失真,减小R b 。

(c)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应增大V CC 。

例2.3若由PNP 型管组成的共射电路中,输出电压波形如题2.2图(a )、(b )、(c )所示,则分别产生了什么失真?题2.2图解:(a )截止失真;(b )饱和失真;(c )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

例2.4电路如题2.4图(a)所示, 已知β=50,r be =1kΩ;V CC =12V ,R b1=20kΩ, R b2=10kΩ, R c =3kΩ, R e =2kΩ, R s =1kΩ,R L =3kΩ,(1)计算Q 点;(2)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3)计算电路的电压增益A v =v o /v i 和源电压增益A vs =v o /v s ;输入电阻R i 、输出电阻R o 。

《电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电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电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本章重点1. 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2. 熟练掌握和应用电阻元件、独立电源(电压源和电流源)和受控电源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和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和计算电路。

本章难点1. 正确认识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联系和差别以及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正确判断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2. 正确理解独立电源与受控电源的联系和差别。

3. 掌握和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和计算电路。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本章重点1. 深刻理解等效变换的概念和熟练运用等效变换的方法化简电路。

2. 熟练判别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并能运用电阻网络等效变换的方法化简电路。

3. 应用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方法来化简电路。

4. 理解输入电阻和等效电阻的关系,熟练掌握求解输入电阻的方法。

本章难点1. 正确认识等效变换的条件和等效变换的目的。

2. 判别电路中电阻的串并联关系是进行电阻网络等效变换的难点。

3. 受控电压源、电阻的串联组合和受控电流源、电阻(电导)的并联组合之间的等效变换是电源等效变换中的难点。

4. 求解含受控源的一端口电阻网络输入电阻。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本章重点1. 采用一般分析法求解电路,必须确定一个具有个n个结点和b条支路的电路的KVL和KCL独立方程的数目。

2. 根据网孔电流法的步骤简便正确地列写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

3. 根据结点电压法的步骤简便、正确地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本章难点1. .列写含无伴独立电流源和无伴受控电流源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

2. 列写含无伴独立电压源和无伴受控电压源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第四章电路定理本章重点1. 掌握叠加定理并能熟练运用叠加定理求解线性电路。

2. 掌握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并能熟练运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简化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 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及最大功率的计算。

本章难点1. 应用叠加定理分析求解线性电路。

第二章汽车电路基础知识

第二章汽车电路基础知识
1.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 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断路(开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 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
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 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图1-1 电路的组成
1.电源(供能元件) 为电路提供能量的设备和器件。它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
成电能。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汽车上的 电源有两个,一个是发电机,另一个是蓄电池。发动机不启动 时由蓄电池供电,发动机启动后轻负荷下由发电机供电,大负 荷下由蓄电池和发电机联合供电。
2.负载(耗能元件) 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的总称。其作用是把电能转
作,如开关、熔断器、继电器等。汽车上不同参数的保险丝、熔 断器、灯光开关、雨刮开关、车窗开关、中控锁开关、点火开关、 巡航开关、防盗继电器、启动继电器、油泵继电器、雨刮继电器 等,这些都属于控制和保护装置。
二、电路的作用 实际电路种类繁多,但就其功能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
面。 1.进行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典型的例子是电力系统
中的输电电路,如图1-2所示。发电厂的发电机组将其他形式的 能量 (热能、水能、风能、原子能等)转换成电能,通过变压
器、输电线等输送给用户,那里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如负载 是电动机)、光能(如负载是灯泡)、热能(如负载是电炉 等),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利用。
图1-2 电力系统输电电路图
2.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典型的例子有电话、收音机、电 视机等,如图1-3所示。接收天线把载有语言、音乐、图像信息 的电磁波接收后,通过电路把输入信号(又称激励)变换或处 理为人们所需要的输出信号(又称响应),送到扬声器或显像 管,再还原为语言、音乐或图像。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简易电路》优质课说课稿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简易电路》优质课说课稿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简易电路》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易电路》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以及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电路的各种元件,如电源、导线、开关和灯泡等,并学会用这些元件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断路,以及如何用电池和灯泡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和影子、力和运动等基础知识,对科学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经验和兴趣。

但学生对电路的概念和组成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有一定的好奇,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采用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理解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3.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以及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3.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电路的各种现象。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电路的规律。

5.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以及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6.作业:布置一道有关电路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以及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可以设计如下:•形成:电荷的移动•方向:从正极到负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参与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基本单元电路(难点和基础)

基本单元电路(难点和基础)

(a)直流通路
(b)交流通路
图2.3.1 图2.2.2(b)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二)交流通路及其画法 交流通路:输入信号作用下交流信号流经的通路。用于研究动态参数。
画法原则:(1)电容值大的电容(如耦合电容)视为短路;(2)无内阻的直流 电源(如 VCC)视为短路。
【例2-1】求解下图所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表达式?
的正弦波形。在 ib 信号推动下,由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得到 ic 波形,并且
在管子的c-e两端获得电压 uce波形
(a)输入回路
(b)输出回路
图2.3.3 动态分析
u 从图2.3.3(a)可知,Q点愈高,Q点附近的曲线愈陡,因而在相同的 i
i 作用下所产生的 b 的幅值愈大,也就意味 Au 将愈大。可见,Q点的位置影响
(2)从输入回路入手,采用估算法求出 I BQ并确定其对应的输出特性曲线,
该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静态工作点 Q
图2.3.2 图解Q点
(二)动态分析
如图2.2.2(b)所示放大电路,当 ui 0 时,进行动态分析。
1、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
在求电压放大倍数
Au
Uo Ui
时,首先给定ui ,然后按下面步骤求解:
直流电源能量的利用率称为效率 ,设电源消耗的功率为 PV 则效率 等于最 大输出功率Pom 与PV 之比 ,即 Pom
PV
2. 2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以NPN管接成最常用的共射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及 工作原理。
一、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如图2.2.1所示为基本的共射放大电路,它由NPN型硅管及若干电阻组成,其中晶 体管是起放大作用的核心元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0 输出电阻 r0 就是负载开路时从放大电路输出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内阻。
定义
r0
U0 RL I0 US 0
RL 时, 0 U
r0 越小,负载电阻变化
的变化越小,称为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越强。
图2.1.2 两个放大电路相连接的示意图
4
(四)通频带(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
10
图2.2.3 没有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二)动态分析
1.当 ui 0时,基极电流是在原来直流分量 的基础上叠加一个正弦交流电流 I BQ 因而 ib 基极电流 iB I BQ ib ,见图2.2.4(b) 中实线所画波形。 2.根据晶体管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 作用,集电极电流会在直流分量 I CQ的基础 上产生一个正弦交流电流 ic 而且 ic ib ,集电极总电流 i C ICQ ib 3.管压降是在直流分量 UCEQ 的基础上叠加一 个与 ic 变化方向相反交变电压 uce管压降总 量 uCE UCEQ uce ,如图2.2.4(c)中实 线所画的波形。 4.将管压降中的直流分量UCEQ 去掉,得一个 与输入电压 u i 相位相反且放大了的交流电 压 uo ,如图2.2.4(d)所示
P om P V
6
2. 2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以NPN管接成最常用的共射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及 工作原理。 一、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如图2.2.1所示为基本的共射放大电路,它由NPN型硅管及若干电阻组成, 其中晶体管是起放大作用的核心元件。
图2.2.1 基本的共射放大电路
图2.2.4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的波形分析
11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只有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
点,使交流信号驮载在直流分量之上,以保证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
期内始终工作在放大状态,输出电压波形才不会非线性失真。
三、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为了实现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放大电路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项原则: 并做为输出的能源; (二)输入回路应使交流信号电压能加到管子上,使产生交流电流 ib (三)输出回路应使输出电流ic 尽可能多地流到负载上,减少其他分流; (四)在没有外加信号时使放大管有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称之为合理地设置 静态工作点。
7
当 ui 0 时,称放大电路处于静态。 当 ui 0 时,称放大电路处于动态。
图2.2.1所示电路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以发射极为公 共端,故称之为共射放大电路,并称公共端为“地”。
8
常见的两种共射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如图2.2.2(a)所示)和阻容耦合共射放大 电路(如图2.2.2(b)所示)
(二)利用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求解主要的动态参数( Au
ri ro

【2-3】放大电路如图2.3.8所示,设 VCC 12V , Rb 472k, RC 4k , RL 6k ,
60, rbb' 100, UBE 0.2V
【例2-2】电路如图2.3.7所示,设电源电压 VCC 12V,晶体管参数 U BE 0.7V ,
50, UCES 1V , ICEO 0, RC 6k, Rb 377k, RL 3k
求: (1)估算静态工作点Q。 (2)求不失真输出幅度 U om (3)当输入信号Ui 幅值足 够大时,首先会出现何种 性质的失真?并画出用示 波器接于电路输出端时所 观察到的失真波形。 (4)为使输出端获得 R 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b 应取多少? 图2.3.7 例2-2的图
(一)必须根据所使用放大管的类型提供直流电源,以便使放大管处于放大状态,
12
2. 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本章重点内容)
一、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一般情况下,在放大电路中,直流量(静态电流与电压)和交流信号(动态 电流与电压)总是共存的。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常把它们分开考虑,分成直 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a)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b)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9
图2.2.2 常见的两种共射放大电路
二、工作原理
(一)静态工作点 当 ui 0时,晶体管的基极电流 I B、集电极电流 IC 、b-e间电压 U BE、管压 降U CE 称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Q ,常将这四个物理量记作 I BQ I CQU BEQ UCEQ
第二章 基本单元电路(难点和基础)
2.1 放大概念和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一、什么是放大
(一)概念: 将微弱的电信号通过放大电路(也称放大器)放大到具 有足够大的功率去推动负载,这就是放大。
(二)放大的本质: 能量的控制和转换;即在输入信号作用下,通过放大电路将 直流电源的能量转换成负载所获得的能量,使负载从电源获 得的能量大于信号源所提供的能量。 注意:只有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放大才有意义。
u
(a)波形失真分析 (b)失真波形 图2.3.4 波形失真分析
18
应当指出,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均属于非线性失真,而且是比较极端情况。实际 上,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即使晶体管始终工作在放大区域,也会因为输入特性 和输出特性的非线性是输出波形产生失真,只不过当输入信号幅值较小时,这种失真 非常小,可忽略不计而已。
I0
Ii
都是有效值
(二)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
效值
Ui
是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定义为输入电压有 U 和输入电流有效值 I 之比,即ri i Ii
ri
i
源内阻上的电压越小,信号电压损失越小。
ri 越大,表明放大电路所得到的输入电压 Ui 越接近信号源电压U s ;即信号
3
(三)输出电阻
U 由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可知, BE 的变化范围很小,可以近似地认为硅管的 U BEQ =(0.6~0.8)V,通常估算时取0.7V;锗管的 U BEQ =(0.6~0.8)V,通常估算 时取0.2V;作为已知量,只需估算出 I BQ I CQ 及 UCEQ ,那么静态工作点就确定了。
应当指出:Q点不 仅影响电路是否会 产生失真,而且影 响着放大电路几乎 所有的动态参数, 这些将在后面几节 中详细加以说明。
15
图2.3.2 图解Q点
(二)动态分析
如图2.2.2(b)所示放大电路,当
ui 0
时,进行动态分析。
1、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 U Au o 时,首先给定 u ,然后按下面步骤求解: 在求电压放大倍数 i Ui (1)有输入回路确定 ib 波形
(2)由输出回路确定 ic 及
uce
的波形
首先,在Q点基础上作交流负载线(反映交流电压、电流的一条直线)。 交流负载线具备两个特点: ①它必过Q点; ②它的斜率为
3、图解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 U om
方法如下: 1.确定Q点,方法同前;
2.画出交流负载线,方法同前;
3.确定 U om
如图2.3.5所示,其中 CEQ UCES U 称最大不饱和失真输出幅度; ' 称最大不截止失真输出幅度。 ICQ RL 则
' U om min U CEQ U CES , I CQ RL
交流通路:输入信号作用下交流信号流经的通路。用于研究动态参数。 画法原则:(1)电容值大的电容(如耦合电容)视为短路; (2)无内阻的直流电源(如 VCC)视为短路。 【例2-1】求解下图所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表达式?
14
二、图解法(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上用作图的方法来分析放大电路的
工作状态或求解参数。) (一)静态分析 在三极管的输出回路中,静态工作点既(1)在 I B I BQ 的那条输出特性 U 曲线上,又应(2) 满足外电路的回路方程: CE VCC IC RC 具体的图解步骤如下: (1)在输出特性坐标系中,画出UCE VCC IC RC 所确定的直线(直流负载线) (2)从输入回路入手,采用估算法求出 I BQ 并确定其对应的输出特性曲线, 该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静态工作点Q
ce
(a)输入回路 图2.3.3 动态分析
(b)输出回路
17
从图2.3.3(a)可知,Q点愈高,Q点附近的曲线愈陡,因而在相同的 u i 作用下所 产生的 ib 的幅值愈大,也就意味 Au 将愈大。可见,Q点的位置影响着放大电路的电压 放大能力。 2、图解分析波形失真与Q点的关系 ' (1)当Q点过高(如图2.3.4(a)所示靠近饱和区的Q )时, 输出电压 uo 波形产 生底部失真,即下削波,这种失真又称饱和失真。如图2.3.4(b)所示。 ' (2)当Q点过低(如图2.3.4(a)所示靠近截止区的 Q )时,输出电压 o 波形产 生顶部失真,即上削波,这种失真又称截止失真,如图2.3.4(b)所示。
图2.1.3所示为某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数值与信号频率的关系曲线, 称为幅频特性曲线,图中 AuM 为中频放大倍数的数值。 在信号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明显下降,使放大倍 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 AuM 的 f L 频率称为下限截止频率 在信号频率上升到一定程度 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也将减小, 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 AuM 的频率称 f H 为上限截止频率
1 RC / / RL
1 根据上述特征,只要过Q点做一条斜率 为的直线就是交 RC / / RL 流负载线。
16
其次,交流负载线画出后,以 I BQ 为平衡位置,找出相应的 iB 并描述出 i b 的正弦波形。在 ib 信号推动下,由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得到 ic 波形,并且 在管子的c-e两端获得电压 u 波形
(一)直流通路及其画法
直流通路:在直流电源作用下直流电流流经的通路,也就是静态电流流经的 通路。用于研究静态工作点。 画法原则:(1)电容视为“开路”;(2)电感线圈视为短路(即忽略线圈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