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长期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长期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bb145b61c77da26924c5b0b4.png)
长期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目的:调查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住院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长期住院患者336例,用症状自评量表、K10问卷、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336例患者SCL-90、K10、SAS和SDS评分分别为1.60、18.12、42.16和46.77分,不同科室、不同住院时间的患者SCL-90、K10、SAS和SDS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SCL-90、K10和SDS评分高于男性患者(P﹤0.05)。
结论:长期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在住院患者中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标签:长期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干预大部分患者就诊前都存在较大的情绪波动,对即将面临的诊断或治疗存在焦虑、恐惧或抑郁等心理[1],而住院期间会因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导致患者心理和情绪波动,除了影响自身疾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其他心理问题[2]。
本研究通过调查我院部分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在住院患者中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天数超过15天的患者350名,收回完整资料336份,回收率96.0%,其中男性199例,女性137例。
年龄17-75岁,平均(42.2±5.8)岁。
患者来源于我院住院部12个临床科室,将其分为如下3类:外科113例,内科124例,其他科室(含肿瘤科)99例。
住院时间:≤30天164例,30-60天95例,>60天77例。
1.2 调查工具参照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共含5部分内容:(1)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
(2)症状自评量表[3] (SCL-90)。
由90个项目组成,分别评定总分和10个因子分,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计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3)Kessler 10问卷[4] (K10)。
包含10个问题,内容为在过去4周内经历的焦虑和压力水平等非特异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症状的频率,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计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22ad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d.png)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摘要】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及社会支持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在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后发现,多因素综合干预效果显著。
结论表明,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干预措施、治疗效果评估、病情复发预防策略、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干预、多因素综合干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病情复发预防、心理健康综合干预。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占据医院住院患者的很大比例。
这类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发引起重视。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疾病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较高。
而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时,往往更加注重疾病本身的治疗,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还不够全面。
对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揭示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预防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康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评估治疗效果并制定病情复发预防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为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健康。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情绪问题的调查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情绪问题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831c063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b.png)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情绪问题的调查惠玲利;赵红梅;安凤莲;常文利;马少玲;张鹏辽;慕鹏莺;宋海英;牛向红;高鹏举【摘要】To investige the emotional problem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of general hospital. Method:One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sixteen inpatients in 14 departments of 5 general hospitals in Yulin city were assessed by the general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In this group 70. 9±(862 cases)had emotional problems,including 273 cases(22. 5± )had anxiety, 433 cases(35. 6± )had depression,and 156 cases(12. 8± )had anxiety combined depression. The incidenc of anxiety or depression among different gender,culture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The anxiety incidence in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 ﹤ 0. 05). The incidence of emotional problems in surgery,internal medicine and obstetrics′s in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otolaryn-gology(all P ﹤0. 05).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thoracic surgery’s(56. 5± );anxiety in endocrinology′s inpatients was the highest(29. 9± ),and anxiety combined depression in haematology′s inpatients was the highest(21. 3± ). 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emotional problems in inpatients of general hospital are high. The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ld are more prone to anxiety;and patients treated in surgical department are more prone to depression.%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情绪问题。
常见的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常见的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8f0d8f3998fcc22bcd10dee.png)
常见的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护理除了正常的照顾生活和医疗护理以外,也要能够观察分析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并给予其正确的心理引导,增强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更好的配合医护治疗,尽早的恢复健康。
笔者下文主要以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粗略浅谈。
【关键词】住院患者心理;心理问题;心理分析;对策引言:常见的住院患者心理表现在开始适应心理阶段,苦闷,悲伤,恐惧不安,和住院以后对高明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寄托医生妙手回春,使自己身体早日康复。
住院病人有各种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一般情况生理需要比较表面,比如,吃住,医疗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但是心理需要一些较为内涵,容易被忽视,不用心观察,很难发现。
住院患者其心理需要通常要比生理需要重要的多,因此,护士要学会善于观察患者心理活动,了解患者心理问题,掌握心理护理的技巧尤为重要。
主要有以下常见情况:1 刚入住院的心理适应期刚住院的患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无论是病房、治疗室、医护人员及病友,面对这一切,患者会感到不安,如适应不良,会产生恐惧、失眠、甚至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还可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如: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意接受别人照顾,对工作,家庭,子女心理上放不下。
我们要做的是在第一次接触患者时要表现出诚恳,友好,主动耐心与患者进行心理交谈,认真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和希望,及时了解满足病人的需要。
在交谈过程,掌握技术,根据病人的知识层次,工作等选择适当的交谈内容,指导病人暂时放下其他的工作及时住院接受治疗的必要性,帮助病人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及角色的转化。
同时多为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知识、住院环境等。
多巡视病人,及时观察病情,提供患者需要的具体服务,,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如何应付这些压力反应。
医务人员要尽早抽时间看望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给予安慰、鼓励,进而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以促进健康。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e4b5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f.png)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血管系统组织结构、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该类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发病年龄层次越来越低,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
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直接或间接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在心血管内科病人的诊疗过程中,心理因素对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病人的认知和情绪,导致病情恶化。
然而,目前国内针对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价值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的研究还不足,在临床中难以对病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治疗服务,与人性化医疗服务理念相背离。
因此,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案,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现状,分析病人在诊疗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境,探讨心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治疗合作性,促进康复进程,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践干预等方法,以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通过实践干预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
调查问卷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诊疗的态度、治疗期间的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同时,本研究可为针对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促进病人康复和健康。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c33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2.png)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对于这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往往被忽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我们对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
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例。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他们的基本信息和心理健康状况。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有关基本信息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为中年男性,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上为主,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
这些基本信息为我们后续的心理健康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接着,我们对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结果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部分患者担心自己的病情严重,甚至对生命安全存在担心;有些患者对未来的康复情况感到迷茫和焦虑;还有一些患者因为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变化而产生抑郁情绪。
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针对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发现,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们的生活状态、疾病情况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一方面,随着疾病的加重和治疗过程的不确定性,患者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治疗效果的不明确和康复过程的漫长也让患者感到沮丧和失望。
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部分患者因为家庭、社会的不理解和支持而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医院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干预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
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也是关键,医院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62d74d7ce2f0066f533223b.png)
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摘要】针对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较为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采取积极对策,即通过一系列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建温馨的护理服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教育,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提高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住院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住院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患者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在住院期间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
针对其心理反应等问题采取积极的对策通过一系列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工作,其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以提高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住院患者早日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 患者的基本需要患者入院后,首先的需要是健康的需要。
这又分为身体的需要和社会心理需要。
身体的需要包括:需要新鲜的空气,充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富含营养的食物、水,生理排泄,保持正常的体温。
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需要安静及必要的活动,需要舒适无痛苦和良好的感观刺激。
社会心理需要包括:一定的自主权,明确的环境认识,卫生、教育,与各方面的交流,人道主义(承认、接受、尊重)地位,温暖的关怀等。
其次是生存环境的需要,包括安全可靠,经济收支合理,出行舒适方便等。
2 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2.1 恐惧和焦虑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产生焦虑,不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质,易产生期待性焦虑,而在接受治疗时,面临各种治疗(手术、注射等)以及各种检查,患者容易产生较强的心理负担,调查发现55%的患者对治疗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从心理护理的角度看,属于自我躯体完整性丧失而产生这类心理上的损失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
另外,住院费用过高也是导致焦虑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2.2 对环境的不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无论是病房、治疗室、医护人员及病友,对新入院的患者都是陌生的,面对这一切,患者会感到不安,如适应不良,会产生恐惧、失眠、甚至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某部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某部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00c76b4abe1e650e52ea99ca.png)
2 结 果
与 独 生 子女 比较 . < .5 。 O0 P
21 调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L 9 测评结果与 巾国常模及军人常模 比较 . C一0 调查组各 子分 、 阳性项 目数及 总均分均显著高于 巾国常模 及军人常模 ( 00 。 1。 .l表 )
大致 有 丽 个 , 是 缘 于 疾病 , 一 是 缘 于 医 疗 活 动 , 医 疗 环 一 另 如 境 、 手段 和 医疗知 识 ( 医师对 疾 病可 能 后果 的 解释 )。 治疗 如 口
针对患者 的心理特点 和现代社会 的发展趋势 , 建议从 以
下两 方面提高患者 的心理健 康水平 :① 引导医护 人员确立
自上 海惠诚咨询有 限公 司《 心理 测试 软件 综合系统 50版》 . , 按 15级 分 。 ~ F 测试前 , 由军 医向受试 者讲解测试的 日的、 意
义 及 问 卷 的填 写方 式 和注 意 事 项 。当 场 收 回 问 卷 及答 题 卡 。
运用《 扫描试卷及数据转换 系统 》将答题 卡扫 描后进行数据 , 转移 ,并将全部数据输入 S S . P S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 1 3
1 对 象 和 方 法
11 对象 笔者所 在部 队 20 —4 2 0 — 男性住院患者 . 020~06 0 4 12 , 龄 l~ 3岁 , 均 (07  ̄ .2 岁 。其 巾 , 生子 女 8例 年 72 平 2. 2 ) 8 2 独
18例 , 独 生 子 女 7 0 非 4例 。 1 方 法 及 数 据处 理 . 2 症状 自评 量 表 (C 一 0 及 答 题 卡 取 S L9 )
与巾国常模 比较 , < .l 与军人常模 比较 ,1 0O OO ; P 9 .l <
住院精神病患者行MECT治疗的心理状况调查212例
![住院精神病患者行MECT治疗的心理状况调查212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04842fbcd126fff7050b9d.png)
损 伤大脑 4 3例 ( 2 0 . 3 %) 、 担心 费用 1 7例
人 员 进 行 心 理 干 预 技 能 的 培 训 必 须 在 专
演; 组织 心理 干 预模 拟预 演 等 。培训 结
业人 士的指导下 进行 。此外 心理 干预 是
束 后对 学员 进 行考 核 , 不 单 考核 理 论知 识还需 测试其针对 实例 进行 危机干 预 的 能力 。通过 系统 化 的 专业 培 训 , 培训 一 定数 量 的心 理 干预 专 业人 员 , 储 备社 区 心理 干 预人 员 力量 , 更 好 地应 对 将来 可 能发生 的突发公共 事件对 护理 工作 的要
例( 5 . 2 %) , 见表 1 。
精神病患 者进 行 ME C T治 疗 时心 理 问题是多种 多样 的 , 其 中 以恐惧 害 怕 5 7
例( 2 6 . 9 %) 、 紧 张焦虑 1 0 4例 ( 4 9 . 1 %) 、
患者让其家属做好安慰工作 , 使其安心接 受 治 疗。 ④ 护 士 应 在 患 者 每 次 进 行
求。
参考文献
1 程奇 . 国外灾难心理危 机干预研 究综述. 福 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 姜林辉 , 李婉玲 . 预 防性心 理干 预
人员进 行心理干 预技能 的培训 必 须在专 业 人 士的指导下 进行 。此 外 心理 干预是
2 0 1 0年 9月 ~ 2 0 1 1 年 9月 收 治 精 神
病患者 2 1 2例 , 行 M E C T治疗 , 其 中男 1 2 8 例, 女8 4例 , 年龄 1 6~ 7 0岁。对 此期 间 进行 ME C T治疗 的住院患者列入统计 。
结 果
ICU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
![ICU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24c6f10066f5335b8121df.png)
ICU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ICU收治的是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同时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差,易遭受获得性感染,因为ICU具有较完善的医疗设施、监护技术等,可及时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可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所以ICU不允许家属陪护,甚至连探视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这些可造成患者因环境陌生,气氛紧张,及缺少亲人陪伴等造成焦虑与烦躁,从而影响病情的恢复[1],为了解ICU患者的心理需求情况,以便于今后护理人员有的放矢地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护理,我们对175位ICU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12月-2011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175例患者,其中男性103例,女72例,年龄25-77岁,调查对象选择入ICU24小时以上,清醒患者。
1.2 调查方法3 护理3.1 及时告知病情,反馈信息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对象主要是全麻术后以及内、外科重症患者,尤以全麻术后患者为主。
在外科全麻术后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术后清醒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询问手术是否成功,从本次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95%的患者关心疾病预后情况,由此可见对于患者而言获得疾病预后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
一些研究已证实,手术可引起患者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2],为此作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心理进行积极干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
针对这种情况,ICU护士应在患者清醒后立即向患者传递手术成功完成的信息,并在随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介绍疾病预后转归情况,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建立患者治愈的信心,保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
3.2 多与患者沟通,利用社会支持力量由于限制患者家属探视,此外ICU患者多为重症患者,限制了病友间的交流,加以环境的陌生都使得患者产生孤独、无助感。
本次调查中85%的患者表示了在消除孤独感方面的心理需求。
为此,ICU护士应在工作中多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良好的生活护理,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语言,动作等表现,启发患者交谈,了解其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及对治疗的要求,帮助其认识环境,减轻心理负担,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和忧虑;疏导患者合理发泄情绪。
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472baf011ca300a7c39039.png)
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le)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他主张人体是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疾病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因素决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需要立体的综合措施。
心理治疗和人性化的关爱是提升医院医疗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患精神疾病的人有增多的趋势。
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密切,大量的资料证明:心理因素可以致病。
社会心理对患者影响的调节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就是社会支持,而家属正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着和社会支持来源。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
因此,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良好的心理沟通不仅能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笔者在徐州市中医院15个病区中,每个病区随机发放10份,共计150份问卷调查表,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67%,排除当日住院的患者,就有关患者在住院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45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67例,年龄22-90岁,平均57.2岁,住院天数:1-74天,平均9天;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文化7例,大专19例,中专10例,高中26例,初中46例,小学及以下37例;医疗付费方式:医保64例,居民医保12例,农保35例,自费34例,住院期间最关心的问题:疾病预后98例,占67.58%,医疗费用49例,占33.79 %;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如下:1.1恐惧心理79例,占54.48%。
有38例因对疾病缺乏认识,16例是没有心理准备,13例是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还有8例因为环境陌生产生而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67例,占46.21 %。
因(打针、输液)引起的疼痛所致7例,自身疾病疼痛49 例,手术所致10例。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的开题报告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e6e4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1.png)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多。
在医院住院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常常出现,因为这些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各种疗法和治疗,面临着未知的疾病和治疗过程,同时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
因此,对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对于了解这些患者的情况,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探讨与其相关的因素,以便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如下:1. 调查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2. 探讨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以及其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3.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治疗方法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包括小儿、成人和老年患者。
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
(2)患者疾病情况:包括患病类型、住院时间、治疗方法等信息。
(3)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并通过访谈等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特点等情况。
(4)与患者相关的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经济情况、社会支持等因素。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具体流程如下:(1)问卷调查:使用标准化的焦虑抑郁量表对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收集其个人信息、疾病信息等相关数据。
(2)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符合标准化问卷调查结果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的背景以及住院期间的经历和心理感受等情况。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1. 研究意义通过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调查,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干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e1b586d27284b73f2425047.png)
者遵守 医嘱 , 达到康 复的 目的。医患关 系对治疗起着重 者 的信念 、 思 想、 态度、 情 感等 心理
活动能使其体 内的生 理 、 生 化过 程朝 一定 方 向发展 。了解 和
调查 , 并提 出针对性 的干预对策。结果 : 不 同住 院经历患者对 医院满意度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结论 : 在日 后 的护理工作 中要以多
沟通 、 有效沟通的方式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度 , 增强 医护人员的信心 , 提 高安全 度。 [ 关键词 】 住院患者 ; 心理状 况 ; 干预 医患关系 日益 紧张仍 是 目前社 会大众 关 注 的热 门话题 。 患者 对 医院信任度差 , 没有 安全感 , 对 医疗水 平有 质疑 感 , 较 多患者仍 然有看病难 、 看 病贵等感受 。走进 医院社会 地位 、 个 人价 值得到体现 , 多数人 对 医院有强 烈 的抵触 情绪 。因此 为
1 0 0例 , 其 中男 4 O例 , 女6 0例 , 年龄 2 0~8 3岁 , 平均 ( 7 3±
4 . 6 ) 岁 。2 0 1 2年 1 0月 一 2 0 1 3年 3月 自制调查表 对 1 0 0例 患 者进行 了咨询 , 主要针 对骨科 患者初 次住 院后 对 医 院的 了解 及感 受 5 O例 , 有 过住 院经 历 的患者 对 目前 医疗 环境 的看法 5 O例 。两组调查资料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具
了缓解 患者心理上 的抵抗 , 让患者 了解 医院 的温馨之处 , 增 加 员对住 院患者心 理护理评 价 , 另外 , 准 时发药 、 护理技术熟 练
这 些工具 性行 为可为患者能够接受 良好 的心理护理奠定 了基
长期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长期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2fc7b7c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d.png)
长期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在医疗领域,长期住院是指患者需要超过30天的住院治疗。
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面临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长期住院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医疗人员积极开展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背景长期住院患者是指需要住院治疗超过30天的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疾病治疗,身体和心理上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在长期住院期间,患者的身心状态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他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比如,住院期间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甚至会出现自杀的想法。
因此,对长期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问卷部分主要包括了一些常用的问卷,如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以评估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访谈部分则针对一些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果问卷结果显示,长期住院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访谈结果表明,长期住院患者对治疗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和不信任感。
同时,通过访谈还了解到,患者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渴望和医疗人员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讨论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面临身心上的双重挑战。
而且,长期住院性质的治疗通常会使患者心理疲劳,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在心理问题上的负担。
因此,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同时,医疗人员也应该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显示,长期住院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医疗人员积极开展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b3510dfad6195f312ba653.png)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症状 其他
因子摇
摇 摇 注: 与国内常模比较, 孕 约 园援 园员
员援 猿苑 员援 远圆 员援 远缘 员援 缘园 员援 猿怨 员援 源远 员援 圆猿 员援 源猿 员援 圆怨 员援 猿怨
依 园援 源愿 依 园援 缘愿 依 园援 远员 依 园援 缘怨 依 园援 源猿 依 园援 缘缘 依 园援 源员 依 园援 缘苑 依 园援 源圆 依 园援 猿愿
因子摇
与国内常模比较 ( 分, 曾 依 泽)
员援 苑员 员援 猿愿 员援 猿圆 员援 源园 员援 缘源 员援 猿怨 员援 猿怨 员援 圆愿 员援 猿猿 员援 缘远 女性 ( 灶 越 员远 ) 依 园援 远圆 △ 依 园援 源园 △ 依 园援 猿圆 依 园援 缘员 依 园援 远圆 依 园援 源怨 依 园援 缘源 依 园援 源圆 依 园援 猿猿 依 园援 远园
缘 月, 我们对 猿怨 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 杂悦蕴 原 怨园 量表进行 调查分析, 以探讨其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治疗提供临床支 持依据。现报告如下。 员摇 对工具之一 。圆园员园 年 怨 月 耀 圆园员员 年
员援 员摇 调查对象 摇 本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猿怨 例, 男 圆猿 例、 女 员远 例, 年龄 员怨 耀 苑圆 ( 源远援 园 依 员圆援 愿 ) 岁。职业: 工人 员员 例, 农民 远 例, 公务员 缘 例, 退休 缘 例, 商人 源 例, 教师 源 例, 科技人员 圆
摇 摇 注: 与国内常模比较, 孕 约 园援 园员
愿 例。疾病类型: 脑卒中 员缘 例, 非脑卒中 圆源 例。
例, 其他 圆 例。文化程度: 大学 员圆 例, 中学 员源 例, 小学及文盲
表 圆摇 脑卒中、 非脑卒中患者 杂悦蕴 原 怨园 各因子分值 曾 依 泽) 与国内常模比较 ( 分,
2024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研究
![2024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d8825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31.png)
2024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研究引言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常常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了解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现状焦虑与抑郁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往往使病人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甚至可能产生生命危险。
同时,长期的病痛折磨和治疗过程的艰辛也可能导致病人出现抑郁情绪。
认知障碍部分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障碍。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病人对医嘱的理解和执行,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睡眠障碍由于疼痛和不适,许多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差。
长期的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病人的身体恢复,还可能加重他们的心理问题。
情绪不稳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病人情绪不稳定,易于激动或暴躁。
这种情绪状态不仅影响病人的社交和家庭关系,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
护理对策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这有助于增强病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问题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例如,对于焦虑和恐惧的病人,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对于抑郁的病人,可以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
加强认知训练通过认知训练,帮助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等认知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记忆游戏、阅读训练等方式,逐步提高病人的认知功能。
改善睡眠环境优化病人的睡眠环境,如调整病房温度、光线和声音等,使其更加舒适和安静。
同时,鼓励病人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在睡前进行刺激性的活动。
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培训为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提供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和人际冲突。
50例新入院患者的焦虑调查及分析总结
![50例新入院患者的焦虑调查及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8cd87f1ed9ad51f01df2d1.png)
50例新入院患者的焦虑调查及分析总结作者:刘海芳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2期摘要:目的了解新入院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原因,以便能采取因人适宜的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访谈法,问卷调查采用的是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新入院患者50例,了解焦虑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结果 64%新入院患者存在焦虑的情绪发生。
结论新入院患者存在焦虑的情绪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经济、家庭、工作、疾病等有关。
护理人员正在护理新入院的患者时,应注意以上的几个方面进行早期的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或者达到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关键词:新入院患者;焦虑的情绪;心理的状态;调查分析焦虑是正常人在对未来事件无法预测结局时产生的一种情绪,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反应,是患者感到威胁,对自我健康和客观情况做出严重的估计,而产生忧虑与不安。
新入院的患者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抑服情绪障碍。
本文主要探讨新入院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发生程度,确定对新入院患者的心理康复对策。
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3年9月在消化内分泌科新入院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0~88岁,平均年龄58岁。
职业:学生2例,在职职工15例,农民10例,退休20例,其他3例。
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学10例,中学16例,高中12例,大学6例,费用来源:医保的30例,合作医疗的12例,自费的8例。
第一次住院26例,大于第一次住院24例。
1.2方法1.2.1问卷调查通过对新入院的50例患者应用SAS调查他们的心理状态。
(患者必须神志清楚,可以配合并且同意做问卷)。
2 结果对新入院患者50例焦虑调查看有64%的新入院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见表1。
表1 50例新入院患者SAS测评的情况3 讨论3.1新入院患者产生焦虑原因分析对新入院患者焦虑调查见表1,有64%的新入院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8100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b.png)
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健康问题。
尤其是在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其心理压力程度、焦虑与抑郁情况,以及对治疗和康复的态度和信心等方面的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3.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无性别和年龄限制,取样范围包括各年龄层次、不同病情等级以及治疗阶段的患者。
4. 调查结果分析根据对所得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心理压力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都普遍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面临着疾病的不确定性、治疗过程的痛苦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2)焦虑与抑郁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况。
这种情况在疾病初诊或者治疗阶段更为突出,而随着治疗的进行,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得到一定缓解。
(3)对治疗和康复的态度和信心大部分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对治疗和康复都持有乐观的态度和信心。
尤其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和鼓励下,患者们更加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5. 结语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特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关注和护理。
患者的良好心理状态对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医护人员有责任为其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希望本次调查能够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9ed3624da8956bec0975e33f.png)
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摘要】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方法选取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患者328例,采取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近1/3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其中焦虑症状发生率345%,抑郁症状发生率329%,共病11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焦虑症状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无相关性,抑郁症状与年龄显著正相关。
结论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高,识别率低,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关键词】综合医院内科焦虑抑郁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心理疾患已成为世界第四疾患,预计2020年我国的心理疾患将成为社会负担最重的一大疾病[1],焦虑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与躯体疾病常互为因果,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2],本研究针对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常见躯体不适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10~20119,本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328例,男180例,女148例,平均年龄(516±183)岁,调查对象入组条件:①年龄>18周岁②意识清楚③愿意填写筛查量表。
12方法先由受过相关培训的内科医生使用统一指导语,在患者无压力的情况下,根据真实情况对每位患者进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定,然后交由精神科医生再进行精神检查,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作出诊断分类。
HADS是自评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即焦虑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各有7个条目,每条分0、1、2、3、4级计分,≥8分为筛查阳性。
患者在经过培训的医师指导下独立评定,文化程度较低而不能独立完成填表者,则由医师逐条说明题意,征得意见后填写。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80软件包,根据数据分布特点和研究目的,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相关分析等。
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6047d76c175f0e7dd137b1.png)
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研究【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所接诊的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深入了解,找出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并且就如何调整其心理健康提出相应的策略。
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向患者发放SCL90沃艾森克人格问卷,使患者如实填写,以确保所得到资料的准确性,收回问卷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与运算,重点对回归性曲线的相关性展开研究。
结果:经调查发现,神经内科所接诊的住院患者,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其他患者人群。
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中,主治医生的诊疗方式、陪护家属的态度与日常护理、患者的性格和思考方式等都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偏执、严重焦虑、抑郁心理、极度恐慌等。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抑郁;沃艾森克人格问卷;预后恢复在现阶段,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神经系统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主治科室神经内科所接诊的主要是老年患者群体,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相对较高,在治疗的恢复期中,往往会产生并发症,病情反复,不得不多次住院,对病患的生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
如今,医疗事业的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更加科学化,对患者的治疗不再仅仅限于对其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开始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
因为神经内科所接诊的患者比较特殊,所以在治疗与护理中,必须格外注意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制定,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1对象和方法1.1调查的对象在此次研究中,抽取了某院神经内科近一年内来接诊的150例病患,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沃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调查。
这些患者在年龄上,主要分布在17-79岁;在性别上,男女比例大概为1:1.2。
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这些患者的精神状态都是非常正常的,从来没有摄取过相关的药物。
1.2调查的方法此次调查中的一个重点,便是对形成患者心理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所以在研究中,进行了合理问卷的选择,在调查中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别是患者的内外向情况,神经质、精神质以及患者人格的隐藏性来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总之,系统的心理干预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改善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促进病人的康复,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秀丽
徐州市中医院(江苏徐州221003)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1-96-02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le)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社会、心理
医学模式,他主张人体是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疾病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因
素决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需要立体的综合措施。
心理治疗和人性化的关爱是提升医院医
疗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生活压
力越来越大,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患精神疾病的人有增多的趋势。
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密切,
大量的资料证明:心理因素可以致病。
社会心理对患者影响的调节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就是
社会支持,而家属正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着和社会支持来源。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
因此,对患者
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良好的心理沟通不仅能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
紧张恐惧心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笔者在徐州市中医院15个病区中,每个病区随机发放10份,共计150份问卷调查表,
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67%,排除当日住院的患者,就有关患者在住院诊疗过程中产
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45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67例,年龄22-90岁,平均57.2岁,住院天数:1-74天,
平均9天;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文化7例,大专19例,中专10例,高中26例,初中
46例,小学及以下37例;医疗付费方式:医保64例,居民医保12例,农保35例,自费
34例,住院期间最关心的问题:疾病预后98例,占67.58%,医疗费用49例,占33.79 %;
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如下:
1.1恐惧心理79例,占54.48%。
有38例因对疾病缺乏认识,16例是没有心理准备,13例是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还有8例因为环境陌生产生而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67例,占46.21 %。
因(打针、输液)引起的疼痛所致7例,自身疾病
疼痛49 例,手术所致10例。
1.3抑郁88例,占60.69 %,因医疗费用过高有28例,家庭负担过重16例,疾病本身折
磨37例,疗效不明显7例。
1.4悲伤易哭56例,占38.62 %,.其中担心预后27例,经济状况原因15例,医疗保障不遂心4例,家人关心不够5例,治疗效果不明显7例。
1.5 自卑2例,占1.34 %。
1.6急躁易怒8例,占5.52 %;
以上患者117例,能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由此看来,80.69 %住院患者是乐意配合,上述数据表明,医务工作者,在为广大患者医治躯体疾病的同时,一定注重心理指导,做好健康指导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全民全面健康。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作用是由感受开始,由感受到形成激情和情绪,再有强烈的情绪发展为意向过程,最终是发动意志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心理干预是以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心理干预的实施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目的。
围绕这一目标,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该从一下几方面关爱患者:
2.1恐惧的心理干预
认真讲解疾病发生及发展趋势,在遵守告知原则的基础上,让患者对所患疾有一定的认识,治疗过程及医疗费用也应及时告知,使其有心理准备,配合治疗;针对初次住院的患者,接待病人是应做到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住院时,认真讲解住院须知,主动告知病区布局,尽可能带领患者或家属巡视一遍住院环境,使其尽快熟悉环境,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环境及人际关系,消除恐惧心理。
2.2焦虑的心理疏导;
由于疾病或手术带来种种不适,病人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因此,医务人员应在繁忙的工作中及时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倾听病人的主诉,让患者感到我们在认真地倾听,关心他们,及时解决病人的身体不适,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顾虑,
配合治疗;同时争取家庭成员及亲友的配合,鼓励病人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心理压力,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体现其生命价值。
2.3抑郁的心理调节:
88例抑郁患者中,37例因疾病本身产生,占40.05%。
因此,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与态度,解除顾虑,同时,注意讲话艺术,避免病人误解。
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快康复。
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用药,保持情绪舒畅,纠正不合理饮食,积极地体育锻炼,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防止复发,可运用典型事例,使病人体验到治疗又有新的方法,鼓励他们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主动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寻找原因,对特殊病人应含蓄地告知病情,精神上多安抚,生活上多体贴,帮助病人减轻或消除负性情绪的同时,调动病人自身的力量和良好的情绪改善症状,以达到最佳康复。
2.4自卑的心理干预:
自卑由疾病造成,害怕时间长拖累家庭而产生自卑心理。
在为病人诊疗护理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并感染患者,注意肢体语言的应用,激发病人对生命的希望,增强抗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从紧张自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对家属进行有关方面的疾病知识宣教,使其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获得家属的帮助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进行心理干预时注意以下几点:对待病人的提问要仔细解释,主动热情,不得吞吞吐吐,尤其是经常住院的患者,对待此类病人,工作人员更应该主动热情给予解答,生活上多关照,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患者由于听力障碍,容易产生理解,讲话时要使他们听懂,直到满意为止;对待久病的老年患者,准确评估他们的心理需求,对其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要说明原因,以免损伤自尊心,帮助老人调整好心理状态,以适应角色的转化,调动其自身潜能,对不良方式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提出,也可通过赞扬、肯定等强化积极行为;疑心较大的患者善于使用积极暗示,帮助患者用理智克服不良情绪,保持稳定情绪。
总之,系统的心理干预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改善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促进病人的康复,有着深远的影响。
心理干预机制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作为一名临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在此方面进行宣传和研究,让心理干预更好地应用临床,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