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总之,系统的心理干预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改善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促进病人的康复,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秀丽

徐州市中医院(江苏徐州221003)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1-96-02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le)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社会、心理

医学模式,他主张人体是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疾病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因

素决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需要立体的综合措施。心理治疗和人性化的关爱是提升医院医

疗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生活压

力越来越大,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患精神疾病的人有增多的趋势。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密切,

大量的资料证明:心理因素可以致病。社会心理对患者影响的调节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就是

社会支持,而家属正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着和社会支持来源。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因此,对患者

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良好的心理沟通不仅能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

紧张恐惧心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笔者在徐州市中医院15个病区中,每个病区随机发放10份,共计150份问卷调查表,

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67%,排除当日住院的患者,就有关患者在住院诊疗过程中产

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45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67例,年龄22-90岁,平均57.2岁,住院天数:1-74天,

平均9天;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文化7例,大专19例,中专10例,高中26例,初中

46例,小学及以下37例;医疗付费方式:医保64例,居民医保12例,农保35例,自费

34例,住院期间最关心的问题:疾病预后98例,占67.58%,医疗费用49例,占33.79 %;

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如下:

1.1恐惧心理79例,占54.48%。有38例因对疾病缺乏认识,16例是没有心理准备,13例是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还有8例因为环境陌生产生而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67例,占46.21 %。因(打针、输液)引起的疼痛所致7例,自身疾病

疼痛49 例,手术所致10例。

1.3抑郁88例,占60.69 %,因医疗费用过高有28例,家庭负担过重16例,疾病本身折

磨37例,疗效不明显7例。

1.4悲伤易哭56例,占38.62 %,.其中担心预后27例,经济状况原因15例,医疗保障不遂心4例,家人关心不够5例,治疗效果不明显7例。

1.5 自卑2例,占1.34 %。

1.6急躁易怒8例,占5.52 %;

以上患者117例,能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由此看来,80.69 %住院患者是乐意配合,上述数据表明,医务工作者,在为广大患者医治躯体疾病的同时,一定注重心理指导,做好健康指导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全民全面健康。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作用是由感受开始,由感受到形成激情和情绪,再有强烈的情绪发展为意向过程,最终是发动意志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心理干预是以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心理干预的实施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目的。围绕这一目标,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该从一下几方面关爱患者:

2.1恐惧的心理干预

认真讲解疾病发生及发展趋势,在遵守告知原则的基础上,让患者对所患疾有一定的认识,治疗过程及医疗费用也应及时告知,使其有心理准备,配合治疗;针对初次住院的患者,接待病人是应做到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住院时,认真讲解住院须知,主动告知病区布局,尽可能带领患者或家属巡视一遍住院环境,使其尽快熟悉环境,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环境及人际关系,消除恐惧心理。

2.2焦虑的心理疏导;

由于疾病或手术带来种种不适,病人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应在繁忙的工作中及时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倾听病人的主诉,让患者感到我们在认真地倾听,关心他们,及时解决病人的身体不适,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顾虑,

配合治疗;同时争取家庭成员及亲友的配合,鼓励病人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心理压力,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体现其生命价值。

2.3抑郁的心理调节:

88例抑郁患者中,37例因疾病本身产生,占40.05%。因此,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与态度,解除顾虑,同时,注意讲话艺术,避免病人误解。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快康复。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用药,保持情绪舒畅,纠正不合理饮食,积极地体育锻炼,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防止复发,可运用典型事例,使病人体验到治疗又有新的方法,鼓励他们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主动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寻找原因,对特殊病人应含蓄地告知病情,精神上多安抚,生活上多体贴,帮助病人减轻或消除负性情绪的同时,调动病人自身的力量和良好的情绪改善症状,以达到最佳康复。

2.4自卑的心理干预:

自卑由疾病造成,害怕时间长拖累家庭而产生自卑心理。在为病人诊疗护理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并感染患者,注意肢体语言的应用,激发病人对生命的希望,增强抗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从紧张自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对家属进行有关方面的疾病知识宣教,使其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获得家属的帮助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进行心理干预时注意以下几点:对待病人的提问要仔细解释,主动热情,不得吞吞吐吐,尤其是经常住院的患者,对待此类病人,工作人员更应该主动热情给予解答,生活上多关照,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患者由于听力障碍,容易产生理解,讲话时要使他们听懂,直到满意为止;对待久病的老年患者,准确评估他们的心理需求,对其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要说明原因,以免损伤自尊心,帮助老人调整好心理状态,以适应角色的转化,调动其自身潜能,对不良方式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提出,也可通过赞扬、肯定等强化积极行为;疑心较大的患者善于使用积极暗示,帮助患者用理智克服不良情绪,保持稳定情绪。

总之,系统的心理干预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改善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促进病人的康复,有着深远的影响。心理干预机制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作为一名临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在此方面进行宣传和研究,让心理干预更好地应用临床,造福广大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