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社交的潜规则_第三篇 往上走还是往下走——身价的规划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残守缺】一些出生于小康之家的人,安逸生活和传统思想,限制了他们的进取精神,向上难以形成突破,向下又放不下架子,所以他们大多数成了靠学问和技术吃饭的工薪族。

【开放】圈子与圈子之间,是在不停地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动,在努力,圈子就不可能圈住你的身份。

【整合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学有所长,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优势经营成胜势。

【成功区域】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只能是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像。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不要停滞】有4种尺度可以用来测量人,那便是金钱、醇酒、女人以及对于时间的态度,这4种尺度标准有其共同之处—们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却不可以沉迷于其中。

第9章标杆效应:找到自己的定位

【社会名称】对自己的名字没有经营权,认真经营好自己的头衔才是正理。在某种意义上,职务名称甚至比自己的本名更值得重视。

【保持激情】具体到每个人来说,有时候过于遵从规则的安排,就会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怎么看自己】如果一个人只以基本的生活保障为理想,满足了这个愿望,他会以为这已是阶梯的尽头,完全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历练】当你把眼前的工作当成一种培训的时候,心情立刻会敞亮起来,学习和生计,就可以由此统一。

【抱残守缺】一些出生于小康之家的人,安逸生活和传统思想,限制了他们的进取精神,向上难以形成突破,向下又放不下架子,所以他们大多数成了靠学问和技术吃饭的工薪族。

俗话说,“人有名儿,树有影儿”,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有了什么功过,惹了什么是非的时候,人家都要指着名字说话。就是一种商品,一提名称,它的功能品质,也会马上反映在人们的脑海里。所以对于名号这回事儿,千万不能马虎了。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但是“狗不理”深圳分店刚开张时,却遭到了冷遇,人们一见“狗不理”三字,都觉得不吉利,没有谁乐意到狗都不理的店中宴请宾朋,于是这家老字号面对新顾客,毫不犹豫地摘掉了“狗不理”的名牌,换上“喜相逢”三字,终于打开了市场,致使顾客盈门。

百年老字号,还得要顺应环境形势做出调整,我们在给公司店铺起名时,当然更要了解民俗乡土,不要犯忌讳,“在哪个山上唱哪个歌”,才能顾客盈门、财源滚滚。

对商家来说,顾客就是上帝,而店名却是给上帝们的第一印象,有人缘才会有财源。说到底,名字还是叫给别人听的,不是只躲在一旁自我欣赏就可以。

国学大师章太炎学问极高,精于文字学,常常讥讽常人不识字。他与汤国梨小姐结婚后,生有三女,长女取名为章(四个X)■(音丽),次女章(四个又)叕(音辍),三女章(四个工)■(音展)。女儿们年纪很大了却无人提亲。后来才知道,因章氏把女儿的名字取得平常人读不出,所以无人敢来提亲出丑。

此事可能有些夸张,但在现代社会却有类似的例子。

张先生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在一个外商独资企业中做事。同办公室有位同事,年龄、学历等各种条件与张君相仿,只是这位同事在办公室里只用“约翰”这个英文称谓,张先生对此不以为然。

两个条件相似的年轻人在同一处工作,自然会有竞争。时间长了,张先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干劲绝对不比约翰差,可是外国老板却对约翰更赏识。常常是他们两人同在办公室时,老板打电话把约翰叫去商量事情。而且有一次晋升机会,老板也给了约翰。张先生感到苦恼,但又不知是什么原因。

不久张先生被派去做一件有难度的工作,他充分发挥才干,事情办得利落漂亮。外国老板非常高兴,夸赞他说:“你比约翰要强。”接着又问他:“你能否起个英文名字呢?你的中国名字我叫起来实在太费力了。”至此,张先生才明白,原来自己先前与约翰待遇的差别,是由名字引起的。

对这事不必提到民族气节的高度,称呼方便而已。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事业纵横东西,为他效力的洋人大都也有一个很东方化的名字,比如英国人麦理思和马世民,都是李氏王国里的高层精英。

当然,如果你坚持自己是个人物,名字生僻些、个性些也无妨。

但如今人大已通过了一项议案,以后,谁再以生僻字为名,电脑上打不出的,你就是没身份的黑人。

名字的另一种分化,是土气与大方的对比。当年父母给我们取名字的时候,有他们本身的局限性。或者由于见识不高,用了“富、贵、发、财”、“满仓、满囤”等俗字;或者由于钟爱过度,用了“留根、锁柱”等只能在自己家里叫的爱称,以至于当我们长大成人,立足社会之后,西装革履地在人前一站,介绍到自己姓字名谁的时候,底气总有些不足。

名字之中,蕴含着一个人出身环境的烙印。大作家贾平凹和刘恒,因本名“贾平娃”和“刘冠军”,土得掉渣,对不起读者,只好重新改了意义深远的笔名。就这样,还被同行叶兆言一番调侃。没办法,这事儿比不得,谁让人家是叶至诚的儿子叶圣陶的孙子呢?随便拟两个字,都是书香气息。

很有一部分人趁着上大学、找工作之际换个新名,开始自己另一个阶段的人生。不过这一招不是随便就能用的,一来如今户籍都登记造册,计算机联网管理,变起来不那么容易;二则名字也如商品的品牌,辛苦经营了这许多年,也算有些口碑基础了,换了,过去的成绩好像就不那么牢靠了。再说老上司、老朋友见面,你已经不是那个人了,这有多尴尬。

对自己的名字没有经营权,认真好经营自己的头衔才是正理。在某种意义上,职务名称甚至比自己的本名更值得重视。当王富贵变成王博士、王院长、王局或者王总的时候,就不必再自己那不甚响亮的名号操心了。

一位女士这样形容她的丈夫:

我的丈夫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成天东游西逛,肚子饿了才去打一阵临时工。但他却有着奢华的嗜好——汽车、潜水呼吸器和我,因此他下定决心要找一份稳当的工作。最后,他选择了一个管理培训班,转眼之间,他简直判若两人,整个人真是脱胎换骨。以前,要是你问他他是谁的话,他会说:“噢,我叫杰克,我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我喜欢这东西,我讨厌那东西。”而现在你问他,他就说:“我是初级经理。”一句不多,一句不少。

职务是男人在社会上的一张脸,它不仅关系这个人是否能由此获取财富,维护正常的生活,更是他认识自己的手段。如果说一个人的姓名基本上是固定的、封闭的,那么他的职位却是开放的、多变的,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一个更响亮、更尊贵的称呼。

在任何社会中,人都会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由很多因素组成:家庭出身、职业、财富、成就、地位等等,以这个身份为基础,社会形成了各个阶层和相应的游戏规则。

2002年暑假,大陆的某外国语学校和香港、澳门的有关方面合办了一个夏令营。这次夏令营活动地点在香港。营会指导员也是由香港方面的人出任。

夏令营活动开始那天,组织者就给了全体营员一个新奇的概念:三餐吃饭要分成三个等级,上等人只有很少数,中等人占全体营员的三分之一,其余多数人是下等人。上等人吃饭是在豪华漂亮的餐厅,那里有高档的设施和美味的菜肴,用刀叉吃西餐。在那里用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显得彬彬有礼,男生像绅士,女生像淑女,言谈举止无不透出良好的修养和不俗的品位。中等人呢,却要拿着托盘自己排队去打饭,属于快餐性质。没有汤喝,只能喝瓶装水,更不要说饭后甜品了。饭后还需要他们清洗自己的托盘餐具。下等人就更惨了点,大家开始吃饭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要先侍候上等人,另一部分在餐厅里当服务员,随时把脏了的桌椅抹干净,以保持餐厅的卫生。还有一部分人是给就餐者表演节目,上等人点了什么歌他们就得唱什么歌。

那么三等人是怎样产生的呢?营会组织者先把全体营员分成了9个小组,第一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抽签。笔筒中有一根上等签,两根中等签,其余全是下等签。抽到上等签和中等签的小组,第一天就自然成了上等人和中等人。但是以后就要凭借每个小组当天的表现来决定第二天的身份待遇了。每天晚上大家都要开大会讨论决定第二天的三类人。想当上等人的小组必须拿出当天他们的成绩和表现作为有力的证据,说明自己配得上当上等人。

营会指导员解释说:第一天凭抽签决定,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出身都是由不得自己的。但是第一身份远远不是你的终生身份,以后的路还很长,就靠你自己走了。你得凭你自己的能力打天下,改变或者优化你的身份。这时你的社会地位、你的角色改变就是自己基本能够把握的事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