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https://img.taocdn.com/s3/m/6276a9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2.png)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量和制造的物质、精神财宝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力量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学问与设施。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欢迎阅读与保藏。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1楚文化是古代诸侯国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楚国先民汲取了华夏先民所制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殊是姬周文明为基础向前进展。
楚文化有“六大支柱”和“五种精神”,揭示楚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楚文化“六大支柱”1、炉火纯青的青铜冶铸;2、绚丽精致的丝织刺绣;3、巧夺天工的木竹漆器;4、义理精深的老庄哲学;5、惊采绝艳的屈骚文学;6、恢诡谲怪的美术乐舞。
楚文化“五种精神”1、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2、追新逐奇的开拓进取精神;3、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精神;4、崇武卫疆的强军爱国精神;5、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2在祖国漫漫的长河中,荆楚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加上一个“荆”字,时间就延长了。
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长,可延长至2000多年。
在荆楚中,楚文化讨论是重点,由于荆楚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
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进展起来的。
它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在周代各国地域文化中,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支。
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老庄及屈骚。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制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
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闻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绘画、雕塑超凡脱俗,楚乐“八音”是指金、木、土、石、丝、竹、革、匏。
30屈原《楚辞·橘颂》
![30屈原《楚辞·橘颂》](https://img.taocdn.com/s3/m/f58f3a7783c4bb4cf7ecd163.png)
愿岁并谢(1),与长友兮(2)。淑离不淫(3),梗其有理兮(4)。
橘的外貌和特性: 1.秉受天地之气而生,志向专一,不愿迁徙;(高贵、忠诚) 2.枝叶纷繁茂盛;(外在之美) 3.果实圆润饱满;(内在之美) 4.枝干坚硬挺拔;(不随流俗) 5.品性特立独行。(卓尔不凡) 描写不局限于对橘作客观写照,而是始终倾注了自己 的深厚感情,橘的特征与人的品格融为一体。
形式特点: 和屈原的其他作品相比,《橘颂》在形式上以四言为主, 句法变化少,这也能说明《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 作者在诗歌上的创造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橘颂》 整齐的句法,有一种诗的力度,与诗中赞颂的橘的品性 十分吻合。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 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 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 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橘颂》赏析
《橘颂》朗读
创作背景
1. 诗人早期之作; 2.作于楚怀王时代,是屈原初遭谗言时的作品。 3.是屈原流放时的作品。
(1)写作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 (2)从作品内容看,诗中表明“嗟尔幼志”“年岁虽少”视为作者 早期之作比较妥当。
2.谈谈《橘颂》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橘颂》看似咏物,实是托物言志。橘树的专一执著本性,寄托了诗 人忠君爱国的情怀;橘树繁盛美好的状态,寄托了诗人内外皆美的修 为;橘树出类拔萃的志向,寄托了诗人不与俗同流合污的理想。诗篇 明以咏橘,实乃写人,人橘合一,不分彼此,从而以鲜明的橘树形象 突出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楚文化考古(文字版)
![楚文化考古(文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d5d669a98271fe910ef9e4.png)
楚文化考古的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 第一个阶段是1933~1949年,计历 年。 ~ 年 计历16年 • 第二个阶段是1949—1972年,计历 年 第二个阶段是 年 计历23年 有余。 有余。 • 第三个阶段是 第三个阶段是1973年以后。 年以后。 年以后
楚文化考古的第一个阶段
• 1942年 , 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战国中期帛书 年 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战国中期帛书1 件。 • 在这第一个阶段里,楚文物出土纯属盗掘,楚 在这第一个阶段里,楚文物出土纯属盗掘, 文化考古只是对那些非科学出土的楚文物做器 类鉴别、文字考释等工作。 类鉴别、文字考释等工作。其间除了李家孤堆 大墓的出土文物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发现: 大墓的出土文物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发现: •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战国中期的人 年 物龙凤帛画1件 长沙子弹库出土楚帛书。 物龙凤帛画 件;长沙子弹库出土楚帛书。
江陵马山一号墓的发掘
• 1982年,在江陵发掘了马山1号楚墓,出 年 在江陵发掘了马山 号楚墓 号楚墓, 土战国中期丝织和丝绣的衣物35件 土战国中期丝织和丝绣的衣物 件,多 数保存完好。 数保存完好。
荆门包山二号墓的发掘
• 1987年,在荆门发掘了包山楚墓9座。主墓为 年 在荆门发掘了包山楚墓 座 主墓为2 号墓, 号墓,墓主为左尹邵 ,死于楚怀王后期或中 世纪末或3世纪初 期(前4世纪末或 世纪初)。 世纪末或 世纪初)。 • 在一件出土漆奁上,有宽 .4厘米、长87.4 在一件出土漆奁上,有宽5. 厘米 厘米、 . 厘米的工笔漆画《聘礼行迎图》 画艺精绝。 厘米的工笔漆画《聘礼行迎图》,画艺精绝。 • 竹简 竹简282枚有字约 枚有字约15000个,除卜筵祭祷记录和 枚有字约 个 遣策外,还有司法文书。 遣策外,还有司法文书。 • 其他如折叠床、三凤双联杯、角雕等,也是前 其他如折叠床、三凤双联杯、角雕等, 所未见的。 所未见的。
楚文化
![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c7080a476c66137ef06192b.png)
楚文化
1.特征
一种是努力工作和自我完善的进取精神。
二是追求新奇事物的创新精神,即开拓进取,不断探索。
第三是折衷主义的开放精神,即将北方和南方融为一体,并包括所有河流。
第四是崇尚军队,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
2.概念分析
楚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南部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汉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国的祖先最初居住在黄河流域(河南省新郑)的中原。
迁往南方后,他们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因素带入楚国,并在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冀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了楚文化。
目前,湖北大部分地区和豫西南地区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
河南东南,江苏,浙江和安徽北部是晚楚文化的中心。
春秋中期以后,湖南和江西成为楚文化的重镇。
贵州云南,云南和广东等地的某些地区也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3.地位
楚文化继承了商周的许多文化特征,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作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别具一格,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楚的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的成熟都是在当时独特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其根源的追寻必须与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明有关。
4.楚文化装饰纹样的视觉特征
楚文化的纹饰里,最重要的要算是凤纹了。
因为楚国尊凤贬龙贱虎,所以在很多物件里都会凤踩虎或者啄龙的图样。
同样在各种装饰里,凤的重复排列图样也很多。
然后在楚文化的装饰中多以曲线造型或者制纹,这也是楚国很多物体器型与中原文化的不同。
什么是楚文化
![什么是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9762868561252d380eb6ea7.png)
一、什么是楚文化?楚文化的性质和渊源。
楚文化为东周时期中国南方的一支高度发达且风格独特的区域文化。
楚文明的主源应是中原文明楚文化,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楚国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的成熟是在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追根溯源不能不与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明有关。
所谓“文明”,它包含多种含义,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指文化的总和,即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具有特定性的文化,有时也指某一延续时间长、传播地域广且又有若干分支的总体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明等同于文化;二是指一个氏族制度已然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当一个先进文化达到了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运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有某些进步,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经发展到足以解决一个复杂社会的秩序、安全和效能等方面的某些问题时,才表明它已进入了文明时期。
楚文化最重要的便是编钟。
楚族源于中原,与中原华夏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
楚文明的主源应是中原文明。
从地理位置而言,楚的先民长期与华夏先民居住、交往,楚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
从统属而言,楚于西周初年被周成王所封,自然而然接受的是姬周文明的统治。
而且实物资料也表明,西周时期,楚文明的个性特征尚不明确,它还保留着相当大的中原文明特点,到春秋以后才逐渐形成既别于中原姬周文明又别于其它区域性文明的有自身特点的成熟的独特文化。
二、楚文化的发展阶段楚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按楚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可把楚文化划分为滥觞期、勃兴期、鼎盛期和转变期4个阶段。
楚人建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是楚文化的滥觞期。
在这一时期,楚国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在兼采华夏文化和蛮夷文化之长的基础上,开始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
楚国历史文化
![楚国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9a595f076a20029bd642d43.png)
何以为‘荆楚’ ?
湖北属荆楚大地为世人所熟知,但多数人是知其然而不知 其所以然。一般人都知道“楚”,至于何以与“荆”联称“荆 楚”,均认为“楚”之称“荆”,乃源于避秦始皇父亲庄襄王 嬴楚之讳改称而得名(见《正义》:“秦讳楚,改曰荆”)。 而事实上荆国为楚国前身,据《通志· 氏族略》云:“楚国旧号 荆,此未号楚之前受氏也。”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 荆山一带(今湖北保康,南漳境),国号荆。“荆”本是一种 灌木的名称,也叫做“楚”,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 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荆: “楚木也,从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此外唐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 亦得二名。”宋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 木之别名也。”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族、楚 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
约前11 西周初 世纪末
楚国历史——发展
公元前 春秋战 770年 国时代 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平 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为楚地之王, 继续了熊渠的开篇拓土历程,公元前706年,楚 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 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 全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 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
荆楚文化的八大系列
7、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 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 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 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 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 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8、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 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 功不可没。以辛亥武昌首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 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 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 武汉保卫战、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 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 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荆楚文化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 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中部崛起,吾楚有责
![中部崛起,吾楚有责](https://img.taocdn.com/s3/m/9e6c57640b1c59eef8c7b44c.png)
③、高新技术发展区 三步曲:科技成果走出书斋—企业创 新成果丰硕—高新区产业扎堆 如凯迪电力、华工科技、烽火通讯、 广济药业 初步形成以武汉为龙头,以东湖、襄 樊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十一个省级高新 区为主要依托的沿江(长江、汉江)高 新技术产业带。 要把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与金 融改革结合起来。
中部崛起 吾楚有责
郭小平
东方风来,中部逢春。 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 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 院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 起的战略决策。
胡锦涛同志指出:湖 北应该加快发展,走在前 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做出更大贡献,成为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 支点。
一是认为“中部崛起”是迟来的春 天。
二是认为中央给中部地区“干货少, 水货多”。 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 崛起本身是一个强调内在动力的概念。 “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靠我们自 己”。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既有赖于中央 的优惠政策和财力支持,更要有一种自 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力量和艰苦创 业的实干作风。
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①、“撑” —基地、有形支撑和 无形支撑三大要素 基地:粮食基地和能源基地; 有形支撑:包括“一主两副”三大 城市支点,交通、信息、金融和贸易四 大基地平台和汽车、钢铁、化工、建材、 轻纺、能源、高科技七大支柱产业。 无形支撑:指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
②、“磁力” —散发力和吸引力 香港、湖北周 东风—日产汽车公司合作 华创会—吸引海外侨胞创办400多 家高新企业 落地签证权 国际人口论坛 澳门西湾大桥建设 “省外即外”
③、软实力—打造新平台 2006年3月25日,12家省属企业 并入民企浙江宝业集团。 4月19日,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 议上增加10个扩权县。 从“削费减税”到“机构瘦身” 从“国退民进”到“简政放权”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武汉 · 中国光谷
楚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精神塑造的关系探析
![楚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精神塑造的关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d31c10bb4cf7ec4bfed0b0.png)
楚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精神塑造的关系探析大学精神的缺失需要批判地继承和弘扬楚文化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研究楚文化的基本内容,探讨大学精神的核心要义,把楚文化融入到大学精神之中,对大学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楚文化;内容;大学精神塑造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而非在中国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必须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楚文化,楚国八百年历史,楚文化精彩绝伦,是中华文化中的南支,影响深远。
一、楚文化的基本内容楚人的科学、哲学、教育、历史、语言、文学、艺术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都是独辟蹊径、自成体系的。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屈原精神楚文化中爱国主义的代表是屈原,屈原的爱国思想由始至终,自幼年就立志效力楚国,为楚国发展贡献其毕生智慧,尽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仍不改其志。
《橘颂》赞言:橘树“生南国兮”“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这样拳拳的爱国之情,印在屈原的所有创作之中。
屈原身上所体现出的深厚爱国之情在楚国励精图治、威震诸侯与遭谗被流放,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精神构成楚文化中爱国主义的核心,成为楚文化最鲜明的写照,屈原的名字已成为一面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战旗,感召着无数仁人志士。
(二)以“屈宋辞赋”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屈宋辞赋文学与艺术价值俱佳,是楚文化的支柱,以辉煌灿烂、壮丽惊奇举世瞩目,其中屈骚文学更是以“惊其文采,竞相仿效”独步海内外。
楚文化的繁荣,以“屈宋辞赋”为代表,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以“屈宋辞赋”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为以理想为魂,突出人、神互拟,人即神,神即人。
屈原在《离骚》中描绘出游,“如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屈原可以令太阳神羲和为之驾车,令凤凰飞腾,与神无异,也可以说神化为人。
这样的世界令人心驰神往,这个世界又如此亲切可人,因为,神已然是人。
屈原所描绘的世界既让人感到神秘又让人心向往之,是理想之境,也是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人性的褒扬,是人更好精神追求的体现。
1.认识楚文化
![1.认识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726290d79563c1ec5da71a0.png)
学生学背《九歌》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
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 楚币。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
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超凡脱俗,举世公认。
楚文化的分布
楚文化的构成
在上古三苗文化的基础上,
1.了解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长,可延伸至 2000多年。 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 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
华夏 当地 楚文化 蛮夷文化 文化
认识屈原及代表作《九歌》,感受楚歌特色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 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 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 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 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楚文化的基本特征
![楚文化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1f803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9.png)
楚文化的基本特征楚文化内容广泛,笼统谈其特征是难以揭示楚文化的博大内涵的。
每一种文化都有很多展示的层面,第一层是这种文化高度概括出的精神要义--我们称之为民族精神;第二层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行为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民族心理;第三层是这种文化的物质产品方面-我们称之为物化文化,包括作为物态形式的哲学、文学作品。
楚文化在这三方面都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
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事例、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
积极进取就是不满足于既得和既知,勇于向未知领域渗透,向未得领域开拓。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
楚人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
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
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
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
楚国建国后,就民族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纲领:"抚有蛮夷,……以属华夏",表现了开放融合的思想,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都要进步。
在发展过程中,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正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融合中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生机。
革新鼎故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
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
早在建国初期,楚人就发明了"楚式鬲",还得扬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而兼之,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井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在楚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
熊渠封儿子为王、熊通自称武王均属离经叛道、惊世骇俗之举,别人不敢做,楚人做了;问周鼎大小轻重,各路诸侯想都不敢想,楚庄王不仅想了,而且做了。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https://img.taocdn.com/s3/m/b0cf2ccfa1c7aa00b52acbb4.png)
光明日报/2004年/04月/20日/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王生铁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加上一个“荆”字,时间就延长了。
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长,可延伸至2000多年。
在荆楚文化研究中,楚文化研究是重点,因为荆楚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
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在周代各国地域文化中,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支。
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
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超凡脱俗,楚乐“八音”是指金、木、土、石、丝、竹、革、匏。
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
在政体创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荆门设立县制,将其列为一级行政区划,改变了贵族分封制度,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赋税改革。
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楚人都有独特的贡献。
总之,在采矿、冶炼、丝绸、漆器等方面,楚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果,而老庄哲学、屈骚宋赋也成为显学。
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方文化竞相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
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
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
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而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
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
楚文化的精神
![楚文化的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2ae687d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a.png)
楚文化的精神第一篇:楚文化的精神楚文化的精神体现为,“筚路蓝缕”的开拓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
[5] •开拓进取:不满足于已得和已知,努力开拓未知领域。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
楚人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
开放融合:楚人建国后,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表现了开放融合的思想,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
在发展过程中,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革新鼎故: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建国初期,楚人发明了“楚式鬲”,后来还吸取扬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水平,井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至死不屈:楚人经过的历程既不服周、也不服秦。
楚受封于周,理应为服务,在楚立足既稳后,楚人就开始“包茅之不贡”,就敢于使“昭王南征而不服”,到后来还有夺周鼎之意,使得周王室无可奈何。
秦国强盛后,楚敢与之争斗,以致于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
•••[编辑] 民族心理层面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浪漫主义,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现实主义形成强烈对比。
尚赤,建筑服饰器物均以赤为贵;尚东,生之坐向、死之墓向均以东为荣;楚人尚左。
楚文化偏重于情感,而不是礼法,在念祖、忠君、爱国上楚文化比中原文化表现得要更为强烈[6]。
比如楚国的都城丹阳、郢迁移多次但名字不变,就是为了缅怀祖先。
第二篇:屈原与楚文化屈原与楚文化(根据讲座整理)主题:2015年纪念屈原迎端午交流会主办: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永州夜校时间:6月15日晚上地点:冷水滩区圆梦书城主持人:东冬(永州市曲艺家协会)朗诵人:屈慧君(永州电视台播音员)讲座人:南蛮(诗人)致屈原你的眉头皱得太深了深得像楚国泥泞里沉重的车辙你的颧骨突得太高了高得像楚国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把你从国家机器上拆下来我们看到的不是沾满油污的零配件而是锃亮的《天问》和《离骚》《九歌》和《哀郢》有人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你斩钉截铁地为政府避谣——我们楚国的女孩子天生爱好苗条她们没有饿死她们变成了彩虹与云霞变成了芷兰与香草——看为了顾全大局你也讲违心的话这个时候你的心特别绞痛你不是跳水运动员你纵身一跳历史却为你打了满分你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块跳水金牌后来的跳水运动员跳的是技巧是美你不是你跳的是悲壮你跳的是太阳入海的动作两千多年后又一个端午节即将来临在中国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个节日要吃粽子划龙船他们长大后教科书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首先,感谢屈原后裔(五百年前是一家)、永州电视台播音员屈慧君老师怀着对先祖屈原的崇敬之情,深情地朗诵我的诗歌《致屈原》。
漫谈楚文化的精髓
![漫谈楚文化的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92c323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a.png)
漫谈楚文化的精髓楚文化璀璨夺目,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致于楚史专家借用“恢宏诡异,惊采绝艳”来慨括楚文化。
但令人遗憾的是,楚国的历史和文化至今仍被等闲视之。
有见于此,季羡林认为“中国古史应当重写”,缘由就在于“楚文化或者南方文化至少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
诚如斯言!尽管学术界对“楚”的意义有种种解释,但这种解释可能更形象生动——楚字上部是“林”,下部等同于足字,两字相合就是“丛林中一只跋涉的脚”。
笔者引申为:与其说是“丛林中一只跋涉的脚”,倒不如说是中国古史上“留下的一个脚印”更确切些。
因此,随着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开工,楚文化将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那么,我们对楚文化有多少了解呢?从出土文物来看,最早的青铜器、铁器、金银币、丝织品、漆器、木雕、竹编、毛笔、竹简、帛书、帛画、竹筷、木床、编钟等物质文明,都是楚人创造的:再从精神文明来看,巫的怪想,道的妙理(老、庄哲学),骚的绮思(庄、骚文学)以及“荆楚八音”,都起源于楚地。
因此楚文化,不仅不比同时代周文化逊色,而且可以与时代大致相当的希腊文化竞辉。
下面,就楚文化特色求证于方家。
一.楚文化三大支柱:1.丝织刺绣楚国丝织品种齐全,几乎包括了先秦丝织品的全部品种,有:纱、彀、罗、绢、纨、缟、绨、组、缣、绮、绵、绦等。
其中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共出土各类衣物35件,其中有刺绣的衣物有21件。
这些衣物由8个品种的丝织物制成,另在四件竹笥中装有12个品种的452片丝织物碎片。
这座楚墓出土的丝织品品种之多,工艺之精,保存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
江陵马山一号墓因此被称为“丝绸宝库”.2.青铜冶炼青铜器是楚国青铜冶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的风俗好尚、意识形态、工艺水平、文化进程”均“蕴蓄于其中”。
楚国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铜乐器-----钟。
青铜钟分为甬钟、钮钟、鎛钟三种,按一定的先后次序组合起来,称为编钟。
其次是青铜礼器有鼎、簋、敦、盏、壶、缶等。
再次是武器。
有剑、戈、戟、矛等。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c78727fa26925c52cc5bfcf.png)
区域文化特征表现 区域文化特征表现 特征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 叫采茶调, 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 省黄梅县。 省黄梅县。黄梅县的紫 云山和龙平山从前都是 产茶的地方, 产茶的地方,每年谷雨 后,成群结队的青年男 边采茶边编唱民歌, 女,边采茶边编唱民歌, 而成了有名的歌乡, 而成了有名的歌乡,而 这些民歌总称黄梅调。 这些民歌总称黄梅调。
荆楚人杰地灵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通长55.7、宽4.6厘米 、 通长 厘米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 号楚墓出土 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 年湖北江陵望山 剑身中脊起棱,满饰黑色菱形花纹。 剑身中脊起棱,满饰黑色菱形花纹。 正面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 正面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 自作用剑” 王勾践,自作用剑 王勾践,自作用剑”。剑格两面铸有几何 形图案花纹,正面花纹内嵌蓝色琉璃, 形图案花纹,正面花纹内嵌蓝色琉璃,背 面花纹内嵌绿松石。柄圆茎无箍, 面花纹内嵌绿松石。柄圆茎无箍,剑首外 翻卷成圆箍形,内有11道同心圆圈 道同心圆圈。 翻卷成圆箍形,内有 道同心圆圈。剑刃 薄且锋利,毫无锈蚀,至今仍寒光袭人。 薄且锋利,毫无锈蚀,至今仍寒光袭人。 经过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 经过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 硫等。花纹处含硫高, 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为 硫化铜可防锈。此剑铸造精良,形态优美, 硫化铜可防锈。此剑铸造精良,形态优美, 实属稀有珍品。 年曾选送日本展出, 实属稀有珍品。1978年曾选送日本展出, 年曾选送日本展出 博得广大观众的赞誉。 博得广大观众的赞誉。
范围及核心区
范围: 范围:整 个江汉流 域 核心区: 核心区: 以湖北全 境和湖南 北部为中 心
环境背景和 环境背景和原因 背景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一)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一)](https://img.taocdn.com/s3/m/adda5850f46527d3240ce059.png)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一)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加上一个“荆”字,时间就延长了。
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长,可延伸至2000多年。
在荆楚文化研究中,楚文化研究是重点,因为荆楚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
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在周代各国地域文化中,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支。
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
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超凡脱俗,楚乐“八音”是指金、木、土、石、丝、竹、革、匏。
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
在政体创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荆门设立县制,将其列为一级行政区划,改变了贵族分封制度,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赋税改革。
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楚人都有独特的贡献。
总之,在采矿、冶炼、丝绸、漆器等方面,楚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果,而老庄哲学、屈骚宋赋也成为显学。
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方文化竞相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
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
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
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而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
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
在国家政体建设、货币制度方面,楚国则比古希腊更为完善。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本)》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本)》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e455c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e.png)
《地域文化(本)》形考大作业一、作业主题:寻访荆楚文化,讲述荆楚故事,弘扬凤凰精神二、作业内容:学生结合所在地的荆楚文化资源,参考“四、作业选题指南”(包括但不限于其范围)、“五、作业选题参考目录”(包括但不限于其范围),任选某一方面的一个荆楚文化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实地探访等环节,完成形考作业。
三、作业要求:1、作业形式:文字+图片+视频。
①文字不少于1200字,游记、作文、小论文、解说词、调查报告,皆可;②图片不少于5张,其中有学生本人实地出镜照片不少于2张;③视频不少于2分钟,其中学生本人讲述不少于1分钟。
2、作业提交途径:将上述作业(文本、图片、视频)打包成压缩文件夹,压缩文件夹以“地域文化(本)+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命名后,在“一网一平台”《地域文化(本)》课程网页“形考作业”栏答题框内录入文字、以附件形式上传压缩文件夹、完成在线提交。
3、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学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
四、作业选题指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荆楚历史文化探究2、荆楚历史文物探寻3、荆楚历史人物事迹探访4、荆楚文学艺术作品赏析5、荆楚民俗文化探寻6、荆楚名山大川寻访7、荆楚名胜古迹寻访8、荆楚民间故事讲述五、《地域文化(本)》课程形考作业选题参考目录(一)总论篇1.为什么说湖北是楚文化的中心?2.为什么说东周文化的精华大半集中在楚文化中?3.楚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4.荆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5.楚文化的六大支柱是什么?6.楚文化的五种精神是什么?7.楚文化兴起的地理环境是什么?8.楚文化的民族环境是什么?9.楚文化考古有哪些重大发现?10.凤与楚文化的关系是什么?11.为什么说湖北是远古人类之乡?12.湖北境内的旧石器文化主要有哪些?13.湖北境内的新石器文化主要有哪些?14.为什么说湖北是三国文化之乡?(二)人物篇15.为什么炎帝神农氏被尊崇为中华民族始祖?16.“三年不鸣,﹣鸣惊人”指的是哪一位楚王?17.“百步穿杨”的来历与楚国什么人有关?18.被称为中国古代戏剧鼻祖的是指谁?19.成语“高山流水”说的是什么人的什么故事?20.东汉开国帝刘秀是湖北什么地方的人?21.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孟浩然是湖北什么地方人?代表作品有什么?22.文学流派“公安派”和“竟陵派”的代表作家是谁?23.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的是谁?24.张之洞主政湖北期间,主要做了哪些事?25.是谁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26.辛亥武昌起义三烈土是指哪三人?27.在中共一大代表中,湖北籍就有5人,是人数最多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