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特殊句式
注音版文言文《劝学》翻译及知识点
quàn xuépiān劝学篇【荀子】Jūn zǐ yuē xué bù kě yǐ yǐqīng qǔ zhī yú lán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ér qīng yúlán bīng shuǐwéi zhīér hán yúshuǐmù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zhízhōng shéng róu yǐ wéi lún qí qǔ zhōng guīsuīyǒu gǎo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pù bù fù tǐng zhě róu shǐ zhī rán yěgùmùshòu shéng 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zézhíjīn jiùlìzélì jūn zǐ bó xuéér rì cān xǐng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hū jǐzézhīmíngér xíng wú guò yǐ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wú cháng zhōng rìér sī yǐbù rú xū yú zhī suǒ xu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yě wú cháng qíér wàng yǐbùrúdēng gāo zhībójiàn yě也。
《劝学》文言知识补充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荀子《劝学 》)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 “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墨子《公输》)
⑶ 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⑷ 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 师说》)
⑸被 ①君幸于赵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司马迁《屈原列传》) ⑹ 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陈寿《隆中对》) ②燕王欲结于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⑺ 比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译为“比”,有 时可译为“胜过”。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⑷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Hale Waihona Puke ⑸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韩愈《祭十二郎文》)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三、动词,到……去
①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
• 用作代词 • 用作语气词
第一人称:自己、自己的 人称代词 代词
第三人称:他、她、它(们) 那,那些(远指) 指示代词
其中的 表揣测、推测语气:大概、恐怕、也许、可能 表感叹:多么
其
语气词
表反问:难道 表命令:千万……,一定……(祈使句) 表商量:还是……样,还是……吧
《劝学》文言整理
《劝学》文言整理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二、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
4.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以为”。
5.……而绝江河。
古义:长江与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6.故不积跬步。
古义:“步”,等同于今天的两步;今义:步子。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托”,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
8.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与“真”相反。
9.蟹六跪而二鳌。
古义:脚或腿;今义:两膝着地。
三、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对,向。
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2.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衬字,凑音节。
3.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因果:而神明自得表承接:锲而不舍4.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5.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了6.一骐骥一跃:数词,一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7.利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四、词类活用1.使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劝学、师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必修上第10课】
必修上第10课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一、《劝学》/荀子【精品习题及答案】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⑭【知】同“智”,见识。
⑮【跂】踮起脚后跟。
⑯【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⑰【疾】劲疾。
⑱【彰】清楚。
⑲【假】借助。
⑳【舆马】车马。
这里指车子。
㉑【利足】善于奔走。
㉒【致】到达。
㉓【能水】善于游水。
指游泳。
㉔【绝】横渡。
㉕【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同“性”,天性。
㉖【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㉗【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㉘【神明】非凡的智慧。
㉙【圣心】圣人的关怀。
㉚【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㉛【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㉜【骐骥】骏马。
㉝【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
驾,一天的行程。
㉞【功在不舍】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全,停止、止息。
㉟【锲】刻。
㊱【镂】雕刻。
㊲【埃土】泥土,尘土。
语文高一劝学知识点总结
语⽂⾼⼀劝学知识点总结《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学家荀⼦创作的⼀篇论说⽂,是《荀⼦》⼀书的⾸篇。
这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法等⽅⾯,全⾯⽽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的教育思想。
下⾯⼩编给⼤家分享⼀些语⽂⾼⼀劝学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语⽂⾼⼀劝学知识总结⼀、古今异义:1.蚓⽆⽖⽛之利古义:⽖⼦和⽛齿;今义:帮凶、⾛狗。
2.⾦就砺则利古义:⾦属制品,此代指⾦属制的⼑剑等; 今义:黄⾦。
3.君⼦博学⽽⽇参省乎⼰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 “煣”,以⽕烘⽊,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 “⼜”。
暴通曝,晒⼲。
3.则知明⽽⾏⽆过矣知通 “智”,智慧。
4.君⼦⽣⾮异也⽣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1、君⼦博学⽽⽇参省乎⼰:⽇,名词作状语,每天。
2、⾮利⾜也,⽽致千⾥:利,形容词使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能⽔也,⽽绝江河:⽔,名词作动词,游泳,游⽔。
4、上⾷埃⼟:上,⽅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较,可译为“⽐”。
3、寒【于⽔】:于,介词,表⽐较,可译为“⽐”。
4、君⼦博学⽽⽇参省【乎⼰】: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定语后置句:1、蚓⽆⽖⽛之(利),筋⾻之(强):“利”是“⽖⽛”的定语;“强”是“筋⾻”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以⾄千⾥/⽆以成江海:⽆以,表⽰“没有⽤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博学⽽⽇参省乎⼰——古义:⼴泛地学习。
有关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点
有关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点《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一、正音和文学常识槁暴( gǎo ) 輮以为轮( róu ) 须臾( yú ) 跂而望(qì)舆马( yú ) 锲而不舍( qiè ) 骐骥(qíjì ) 靛青(diàn)跬步( kuǐ ) 金石可镂( lòu ) 驽马( nú ) 木直中绳( zhòng )二、文学常识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时期人,名况,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认识顺应自然,主张“性恶论”。
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门人的创作。
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这篇文章里,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从中选取了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持的_态度。
文章紧扣“学不可以已” 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
三、疏通文意君子(有学问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符合)绳,輮(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以为(把(木材)做成)轮,其曲(弯曲)中(符合)规;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曝晒),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句式:判断句)。
故木受(经…划过)绳则(就)直,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锋利),君子博学而(表递进)日(每天,名作状)参省(对照反省)乎(对)己,则(就)知(通“智”,智慧)明而(表递进 )行无过(过错)矣。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
二、通假字。
1.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 博学。
-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 参。
- 古义:验,检查。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加入。
3. 疾。
- 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如“声非加疾也”。
- 今义:疾病;快。
4. 假。
- 古义:凭借,借助。
如“假舆马者”。
-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如“金就砺则利”。
- 今义:金子,黄金。
6. 爪牙。
- 古义: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如“蚓无爪牙之利”。
-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
2. 名词用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快。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
- 登高而招:“高”,高处。
4. 形容词用作动词。
-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
- 积善成德:“善”,善行。
五、一词多义。
1. 绝。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以为妙绝(极了)-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2.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3. 假。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4. 望。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望也(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六、特殊句式。
《劝学》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必修上册】
《劝学》荀子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通假字,“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②知.明而行无过:通假字,“知”通“智”,智慧③君子生.非异也:通假字,“生”通“性”,资质、禀赋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假字,“有”通“又”;“暴”通“曝”,晒⑤君子博学..:古今异义,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⑥日参.省乎己:古今异义,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
⑦声非加疾.也:古今异义,古义:强。
今义:疾病,快。
⑧假.舆马者:古今异义,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
⑨金.就砺则利。
:古今异义,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金银。
⑩蚓无爪牙..之利:古今异义,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⑪用.心一也用:古今异义,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⑫蟹六跪.而二螯:古今异义,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今异义,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⑱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⑳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假如、如果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梳理解读
《劝学》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梳理1、一词多义:①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佛印绝类弥勒(极,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②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强大,健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有多)奈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强迫)③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④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乃悟前狼假寐(假装)⑤备圣心备焉(具备)有备无患(准备)关怀备至(详备,完全到位)2、通假字輮使之然也(輮通煣)虽有槁暴(有通又)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特殊用法:①名词活用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②名词作状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③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④形容词作动词加舆马者,非利足也(走的快)⑤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使…弯曲)4、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5、重点难点字词:①輮:用火熨木使弯曲②参:验,检查;省,省察③疾:强④假:借助,利用⑤绝:横渡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古今异义(古/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参加、加入)2、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3、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4、用心一也(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5、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6、虽有槁暴(即使/虽然)7、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8、劝学(勉励/规劝、劝戒)9、而绝江河(渡/断绝)10、輮以为轮(把…做成/认为)。
劝学中的特殊句式
劝学中的特殊句式《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特殊句式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判断句】1、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并使之然也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例装句】1、状语后置:青,不拘蓝,而青于蓝2、状语后置:君子生非异也,仁义AcO物也3、定语后置句:蚓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弱【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写作特点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用的比喻把抽象化的道理说道得明白、具体内容、生动,深入浅出,并使读者容易接受。
比喻的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反复复表明问题,特别强调作者的观点。
比如:览胜而一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恰好相反的情况非政府在一起,构成独特的对照,使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比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华,内容各存有侧重于,句式也多变化,读者不无板滞之美感。
有的比喻,单说道比喻而把道理暗含其中,使读者思索。
例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有的先设立比喻,再带出道理,例如“览胜而一招,臂非加宽也,而见者离”,“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立比喻,带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带出“积善成德,而神明倚,圣心对备矣”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并作进一步论证。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
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
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劝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⑤君子博学..:⑥日参.省乎己:⑦声非加疾.也:⑧假.舆马者:⑨金.就砺则利。
:⑩蚓无爪牙..之利:⑪用.心一也用:⑫蟹六跪.而二螯: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⑱其曲.中规: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⑳故木受绳则直.: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③以为妙绝《口技》: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④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④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用心一也:③用心躁也: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考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因此,“劝”在本文是“ 劝勉”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劝勉学习。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三、解释加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劝学13、蟹六跪而二螯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登高之博见也5、非利足也6、非能水也7、积善成德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用心一也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古今异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下饮黄泉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类型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輮以为轮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七、固定词语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八、一词多义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汉大兴兵伐匈奴(3)大楚兴,陈胜王2、疾(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君有疾在腠理(3)疾恶如仇(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之(1)青,取之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5)不如须臾之所学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陈胜者,阳城人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劝学》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翻译习题
《劝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了本文的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习题)、翻译、理解性默写,后附有答案。
【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⑤君子博学..:⑥日参.省乎己:⑦声非加疾.也:⑧假.舆马者:⑨金.就砺则利。
:⑩蚓无爪牙..之利:⑪用.心一也用:⑫蟹六跪.而二螯: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⑱其曲.中规: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⑳故木受绳则直.: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③以为妙绝《口技》: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④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④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用心一也:③用心躁也: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2篇)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周三的早读班里读起了荀子的《劝学》,听着圣人谆谆的教诲,头脑中回想着我的学生生活,一份亲切与温暖荡漾在心头。
课余,我借了何老师的语文书,重温了这不到四百字的短文。
《劝学》是高中语文课的名篇,对于我也曾烂熟于心。
然而高中时代的我,从没有被这篇小小的短文打动过。
那个时侯,我喜欢大声地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也喜欢一遍接一遍地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劝学》原文、翻译、通假、一词多义、重要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劝学》原文、翻译、通假、一词多义、重要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晒干,(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也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思想境界。
《劝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部编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通假字,“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②知.明而行无过:通假字,“知”通“智”,智慧③君子生.非异也:通假字,“生”通“性”,资质、禀赋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假字,“有”通“又”;“暴”通“曝”,晒⑤君子博学..:古今异义,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⑥日参.省乎己:古今异义,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
⑦声非加疾.也:古今异义,古义:强。
今义:疾病,快。
⑧假.舆马者:古今异义,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
⑨金.就砺则利。
:古今异义,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金银。
⑩蚓无爪牙..之利:古今异义,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⑪用.心一也用:古今异义,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⑫蟹六跪.而二螯:古今异义,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今异义,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⑱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⑳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假如、如果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笔记整理
荀子劝学笔记整理《劝学》是古代著名荀子对青年人的劝告,在当今仍很受用,今天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劝学的笔记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学习此篇课文。
荀子劝学笔记整理(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4)一词多义于:寒于水(比)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引进作用)取之于蓝(从)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而见者远(表转折)锲而舍之(顺承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者: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不复挺者(……的原因)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圣心备焉(语气词)(5)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中的被动句
劝学中的被动句
1. “哎呀,你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不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超越嘛!就像你开始啥也不懂,学了之后不就厉害了嘛!”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这多像那些不主动学习的人呀,只能被动等待机会,最后啥也没有,难道你也想这样?”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是在说只有被动坚持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嘛!就像挖宝藏,不一直挖怎么能挖到呢?”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它不就是被动地专注于学习嘛,咱们也得学学呀,不然怎么进步呢?”
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就好比我们学习不能被动等待灵光一闪,而要持续努力呀,你说对不对?”
6.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不是告诉我们要被动积累知识嘛,一点点积累,最后多厉害呀!”
7.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被动地一点点去学去积累,怎么能走得远呢,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8.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就好像我们要被动借助学习工具呀,这样才能学得更好呀!”
9. “‘学不可以已’,这简单几个字,不就是说我们得一直被动学习
嘛,不学习可不行啊!”
10.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不就是说我们要被动接受教导和磨炼才能成长嘛,可别偷懒哦!”
我的观点结论:劝学中的这些被动句都在提醒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劝学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例装句】
1、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状语后置: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写作特点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
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
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
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而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
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
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
在说理文中,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这是《劝学》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
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不过一般大都是用来辅助景物描写。
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来说明事理。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他不但用了一些并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
这就表明,“积”与
“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
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
一个人长期耕田(“积耨耕”),就会成为农夫,长期砍砍削削(“积削”),就会成为工匠;长期贩卖货物(“积反货”),就会成为商贾;长期学习礼义(“积礼义”),就会成为君子;圣人也只不过是“人之所积”。
这就好像越人安越,夏(中原)人安夏那样,习惯成自然而已。
了解了荀子这一思想观点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懂得,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力气,选择那么多比喻,不惮烦地对读者进行谆谆教导。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
忽视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会被众多的比喻弄得眼花缭乱,而理不清文字的脉络。
试以第一段为例。
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
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
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
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
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
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再以前面提到过的“积”字一段为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
对一个人来说,“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紧承这一论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四组比喻,它们阐述了前后相承的两层意思。
前面三组论述了“积”字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从正面说明,不“积”就将一事无成;“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则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前一组对比,偏重主观条件的分析,后一组对比,偏重客观情况的分析。
三组比喻的结合使用,把道理讲得十分清楚。
后面部分的另一组,以“蚯蚓”和“螃蟹”的对比为喻,指出“用心专一”是“积”的关键,将论述进一步引向深入。
至此,有关“积”字的基本内容已经谈清,于是作者紧扣“用心专一”进行小结。
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劝学》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
但作者又注意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