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 白色鸟教案
《白色鸟》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色鸟》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96014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a.png)
《白色鸟》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色鸟》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白色鸟》是一本让人既感动又悲伤的小说,也是一本很适合用来作为中学生阅读的小说。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教师要对于这本小说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便于更好的对于学生进行指导和铺垫。
因此,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白色鸟》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水平,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小说《白色鸟》的背景和主题。
2、小说人物分析以及人物心理分析。
3、小说中的事件分析以及事件的教育意义。
4、如何进行独立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5、学生对于本书的感想和理解。
教学方法1、直接讲解和辅助讲解的方法。
2、利用将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和讨论的方法。
3、通过学生阅读后写读后感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小说。
4、使用互动游戏的方式进行学生思考和参与互动。
三、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小说《白色鸟》的背景及主题。
在课堂上,我将介绍小说《白色鸟》的背景和主题。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本书的兴趣和阅读热情,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人物分析和心理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直接讲解和辅助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将结合小说中的人物及其心理特点,讲解人物所处的情景与环境以及在这种情景与环境下的反应、行为和想法。
通过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3、事件分析和教育意义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组内独立阅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将把班级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阅读小说中一段特定的事件,然后组内讨论后进行汇报,讨论该事件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同时阅读也能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白色鸟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白色鸟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bbf5c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f.png)
白色鸟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用诗化含蓄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十年骚乱的残暴、荒谬,摧残了少年一切美好的生活的社会现实。
《白色鸟》是一篇散文化小说,即不以塑造人物、编织故事为重,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白色鸟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白色鸟》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小说当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了解那十年给人民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冲击,形成对的正确认识。
3.体会小说当中对童年生活的描写,培养学生酷爱生活、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小说所描写的优美的生活场景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轻松的氛围中所反应出来的深入的社会主题。
[教学时数] 总计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正确知道课文主题。
1、小说当中的白净的少年是哪儿的人?它从小随着谁长大的?它和外婆的关系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内容中看出来的?白净的少年来自城里;他从小是随着外婆长大的;外婆非常爱好他。
这从文中“‘城里人没得用’”、“白净的少年也就极爱好外婆炒的喷喷香的马齿苋干菜”、“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XXX又暖和”、“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2、引导学生知道“却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
”的原因。
外婆的生活遭到了不明因素的冲击,不然的话,哪一个城里人会愿意专门从城里到乡下来住呢?3、仔细浏览第43自然段,看看外婆的举动有何反常,这种反常预示着什么,在此处你能感觉到吗?平时,“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但是今天,有一个好大的声音隔了田塍喊外婆,外婆就叫来了他的朋友“一起去玩,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而且“随便”地玩,“‘没断黑不要回来’”……这种反常,预示着今天下午在外婆的身上要产生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外婆还不愿意让白净的少年知道。
4、那么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呢?引导浏览课文“忽然传来了锣声……今天下午开斗争会”几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白色鸟》教案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白色鸟》教案长春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9cd15db9d528ea80c779b5.png)
白色鸟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小说写了文革动荡年代的一个夏天,两个少年浑然不知社会风暴将至,游嬉玩耍。
他们在河边,扯霸王草,打水漂,讲知识,赛游泳,捉蛇窥鸟。
那“盈满清脆如葡萄的笑音”;那射石子溅起的“小小一朵洁白水花”;那“输了是狗变的”的话语;那“很羞涩很动人”的“缺了门牙的笑”……无不描绘出少年的无忧无虑。
“白皙的少年”和“黝黑的少年”几乎游离于那个时代之外,对现实的残酷一点也不知晓,他们的世界就是那个河滩,是“晴朗”而“寂寞”的,充满了“野花的芳香”;像河滩上的卵石一样洁净;像白色鸟一样“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当煞风景的开斗争会的锣声惊飞了白色的水鸟,一切戛然而止,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本文与传统意义的小说不同,不重故事情节,不设置悬念,其情节的推进也不依赖于因果的链环,而是诉诸感官屏幕的自然流动。
小说抓住两个主要情节“扯霸王草”和“划水”,描写得如生活般的平实,没有跌宕起伏,淡化得“如一湾清溪,蜿蜒逶逦于芳草碧野之间,从容自在,随愿婉转”,“以意象、情趣为骨肉,以电影蒙太奇手法作为衔接、组合、伸展画面的折叶。
一白一黑两少年的对话、活动与自然景物的描写互为表里,忽而是景,忽而是人,美景以对人的呼唤而推至中心,人以自然的景观而洋溢着活泼饱满、天真纯洁的人性、人情。
”营造出一种诗意般的氛围和意境,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清淡意蕴。
如“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花的芳香”;“间或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寥里,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津津地舔着天空舔着岸”;芦苇“汪汪的绿着,无涯的绿着,恰如了少年的梦想”;水鸟“雪白雪白的”,“在绿生生的水草边”,梳理着羽毛,“美丽。
安详。
而且自由自在”;“四野好静。
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赤条条的少年”,“伏在草里头觑”鸟,“天蓝蓝地贴着光脊的背”。
这些优美的画面,营构了全文的诗情画意,表达了少年天真烂漫的纯真和如梦如幻的感觉。
白色鸟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白色鸟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6cf95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b.png)
《白色鸟》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课文《白色鸟》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1.3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培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色。
1.3课文主题的把握。
2.教学难点:2.1课文细节的理解。
2.2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鸟类的认识。
2.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好奇心,导入课文《白色鸟》。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停顿等。
三、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3.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细节,理解课文主题。
2.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各段大意。
三、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2.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课外阅读。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鸟类的短文。
五、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白色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267a3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9.png)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白色鸟》的内容,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与价值:1.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课文《白色鸟》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白色鸟》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等价值观,进行情感升华。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向家长分享《白色鸟》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10. 家校沟通:教师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课文《白色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3. 学生对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等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白色鸟》教案
![《白色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35e3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0.png)
《白色鸟》教案《白色鸟》教案1一、主题和题目含义小说通过描写两位天真纯朴的少年在河边尽情的嬉戏以及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和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歌颂了美丽、纯真的自然与人生,批判了残酷的阶级斗争,揭示了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题目“白色鸟”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手法的体现。
白色象征着纯洁和美好,也象征了宁静、和平与自由,小说中白色鸟这一形象已不仅是自然界中美好的物象,更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社会与人生的象征,描写白鸟戏水的美丽画面,暗示着作者对安详、自由、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作者借白色在传达着自己的理想。
二、事件和场景的描写这篇小说情节的发展脉落并不十分突出鲜明,而是着力表达一种感觉、氛围。
事件场景有:少年河边挖马齿苋、扯霸王草、弹弓射水面、智力测验、划水比赛、捉蛇偷觑水鸟。
事件场景的描写,把人们带入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之中,反衬了十年动乱给原本平静、详和、幸福的生活带来的动荡、不安与痛苦。
三、穿插写“外婆”的作用文中外婆莫名其妙地从城里打起包袱来到乡下,外婆叮嘱白皙少年与黝黑少年玩到天黑回家,不让白皙少年睡午觉等。
外婆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写外婆,间接地揭示十年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天奈。
四、象征手法的运用课文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象征。
那片河滩象征童年,那股野花芳香象征童年,那片“汪汪的”、“无涯的”的绿芦苇林象征童年,那轮“陡然一片辉煌”夏日的太阳象征童年。
这些象征中,最核心的一处便是以“白色鸟”来象征两个少年,象征了两个少年的美好,自由自在的童年。
教学设计示例一、整体感知导入课文、介绍作者。
二、通读概括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大意。
概括少年的生活,可用哪两个词形容?小说写了哪些事件和场景来表现少年的生活的?提示:宁静、美好。
事件、场景:①在沙堤旁扯霸王草。
②采写齿苋。
③在沙堤旁歇憩(扔石子,白皙少年教黝黑少年地理知识)。
④划水(划到河堤的对岸)。
⑤在河对岸抓蛇。
⑥共同观看两只白色小鸟在水草边美丽、安详、自由自在。
独具匠心的《白色鸟》教案设计
![独具匠心的《白色鸟》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1ef7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9.png)
独具匠心的《白色鸟》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特点同样需要进行适当的衡量和调整。
本文将结合《白色鸟》教材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主要目标是通过《白色鸟》的阅读,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充满奇异幻想的世界,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主要涵盖的内容是:学习汉字和词语的构造及其来源、通过阐释文化背景、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解读、对问题的思考和剖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阅读活动:1.故事情节的阐述:学生们分组阐述《白色鸟》的主线故事情节,通过阅读,让学生们在完成阐述任务时能够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
2.词语练习:设计合适的词语默写练习,让学生熟记课本中重要的生词和熟词,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意思。
3.主题讨论:教师提出一个与本文相关的主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阐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想象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语文活动:1.汉字学习:结合教材中涉及的汉字和词语,进行适当的汉字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价值。
2.阅读理解:设计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小题目和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3.文学素养: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后让学生辩论故事背景、人物事件等内容,这种辩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美术活动:1.绘画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教材中的精美插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还原故事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对本文的情感共鸣和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以上是本文对独具匠心的《白色鸟》教案设计的阐述。
《白色鸟》教学设计
![《白色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4e0d1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b.png)
《白色鸟》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白色鸟》,使学生能够:1.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背后的主题和意义;2.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白色鸟》的基本介绍;2.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分析;3.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与技巧;4.学生的个人感悟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意见,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朗读法:通过学生朗读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音表达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色鸟》基本介绍1.通过教师简要介绍《白色鸟》的作者、背景和出版年代,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首段。
第二课时:主题和意义分析1.教师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然后向全班汇报。
第三课时: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与技巧1.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与技巧,如对比分析、细节观察等;2.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练习,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鉴赏方法和技巧。
第四课时:学生个人感悟与评价1.学生独立阅读《白色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个人感悟和评价;2.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评价内容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鉴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个人感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白色鸟》文学作品;2.展示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3.学生个人感悟和评价的笔记本。
七、教学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以下延伸活动:1.邀请作家或文学专家进行作品讲座,深入探讨《白色鸟》的主题和意义;2.组织文学作品的研讨会,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交流;3.设计有趣的文学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9a5a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2.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白色鸟》教学设计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白色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白色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白色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白色鸟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完善。
(2)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白色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鸟类,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鸟类的生活场景。
(2)各组展示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选最佳表演奖。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色鸟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其他鸟类的信息,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步骤(续)6. 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绘制一幅关于白色鸟的简笔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家庭阅读,选择一本关于自然生态的书籍,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42f01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b.png)
《白色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白色鸟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白色鸟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命尊重和珍惜的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追求美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白色鸟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白色鸟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欣赏等方式,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白色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白色鸟的认识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白色鸟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c898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4.png)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背景及作者生平和创作意图。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解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小说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学生阅读小说,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
第二章:小说情节分析2.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分析小说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探讨小说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解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学生阅读小说,关注冲突和解决方式。
小组讨论分析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
第三章:小说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塑造方式。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发展和成长。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塑造方式。
解析小说中的人物发展和成长。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学生阅读小说,关注人物形象和塑造方式。
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发展和成长。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
第四章:小说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解析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学生阅读小说,关注象征和隐喻手法。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
第五章:小说艺术特色分析5.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七上《白色鸟》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七上《白色鸟》](https://img.taocdn.com/s3/m/4ca0169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8.png)
第11课白色鸟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
2.理解小说表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写法。
教学重点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写法。
教学难点小说表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白色鸟》,作者何立伟。
小说以十年动乱为背景,描写两位少年在河边尽情嬉戏的情形。
如果你是乡下的孩子,这篇小说的情节对你来说应该十分熟悉;如果你是城镇的孩子,你一定也会对这种充满野趣的生活感兴趣。
二、赏析课文1.速读全文。
想一想,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是谁?小说描写了两个少年。
白皙的是城里的孩子,黝黑的是乡下的孩子。
2.小说开头引用外国民歌,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首外国民歌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缅怀,并引起读者对夏天快乐生活的共鸣以及对文章的兴趣。
3.小说写两个主人公出场有什么特点?如电影的远镜头慢慢拉近,人物慢慢放大,接着写足印:“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芳香,还盈满了笑音。
妙在从足迹写出景物,写出快乐的气氛。
最后写出两个少年的肖像,写出城里少年和农村少年的不同的肖像特征。
4.两个少年在河滩上玩了些什么?扯霸王草、采马齿苋、射弹弓、考试、游泳、捉水蛇、看水鸟。
5.哪个活动最好玩,写得最详细,为什么?看水鸟写得最详细,因为水鸟很美:“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
美丽。
安详。
而且自由自在。
”“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影子。
而且交喙,而且相互摩擦着长长的颈子。
便同这天同这水,同这汪汪一片静静的绿,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
”“那美丽和平自由的生命,实在整个地征服了他,便连气也不敢大声地喘了。
”“却不敢动,不敢稍稍对这画图有破坏。
”6.这些事件和场景表现少年怎样的生活?宁静、美好、自由、欢快的生活。
7.在少年的活动中怎样穿插写外婆?这样写起什么作用?交代了城里少年来乡下的原因,他是外婆带大的。
暑期到乡下来玩。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1cbb4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d.png)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白色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环境,关爱生灵,保护生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以及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白色鸟》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和鸟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和鸟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和鸟类保护的短文。
2. 推荐一本关于自然景观和生态保护的书籍,简要介绍书籍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悟。
3. 进行一次自然景观观察活动,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自己的观察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和鸟类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白色鸟》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白色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2a001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7d.png)
《白色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
2、学习小说独特的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法。
一、导入:(课前播放《童年》)有位哲人说:“散文是心情的镜子, 小说是时代的镜子,它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反映时代特征为创作目的,过渡到问题一。
”二、1、初读感知:这篇小说,你初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就像文章的题目一样,白色在生活中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给人一种纯美的感受。
教师过渡:小说家汪曾祺评价何立伟的小说做法有类于唐人绝句,不重写人物、写故事,而重写意境、写印象,使小说与诗歌变得难分难舍,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2、品读课文,感受诗境: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寻找哪些语句表达了小说“诗化"的语言风格,大声朗读,并做批注。
(学习方法:朗读时学会批注,可以从阅读感受、语言修辞、意境创造等角度赏析。
)展示:可以独立展示,也可以小组合作展示。
典例讲解:便条:亲爱的,我吃了你留在冰箱里的草莓,感觉真甜。
问:你得到的信息,或者说你的感觉是什么?便条改编为诗歌:亲爱的我吃了你留在冰箱里的梅子感觉真甜吃的不单单是梅子,而是一份感情,一份情意。
何立伟的这篇小说很多语段都可以变成诗歌,我们不妨来当一把诗人,试着把这三段变成诗歌体会一下,表情朗读一下:改换诗歌举例:长长河滩上有小小的两个黑点慢慢晃动,放大迤通了两行深深浅浅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野花的芳香盈满清脆如葡萄的声音诗化语言的表达:大量叠词、拟声词易于意境的创造,给人一种画面感。
诗化的语言为小说刻画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创造了优美、安详、自由的诗的意境。
3、细读课文,问题探究:(合作解决)犹如白色鸟的纯洁,刻画了一黑一白两个少年的悠闲和自在,这是小说开展的明线,但是聪明的你一定感觉到了,在这明朗、清逸的画面中始终有一种不和谐的因素再影响着这份美丽,也是老师在学前调查中收集到的问题最多的两个:(1)写两个少年的故事,中间为什么几次提起外婆的事?结尾的锣声代表着什么?52人提问。
《白色鸟》教案
![《白色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9dab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e.png)
《白色鸟》教案1. 教案简介本教案为针对中学高年级学生的一堂语文课教案,以《白色鸟》为文本, 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目标•理解和分析《白色鸟》这篇文本的主题,情节和意义;•学习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隐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
3. 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白色鸟》的主题和意义;•学习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隐喻等4. 教学准备•课本《白色鸟》;•网络连接;•课堂笔记。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到的内容,并与本课进行关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白色鸟》这个标题之前的理解和猜想。
步骤二:文本导读(10分钟)•将《白色鸟》这篇文章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行阅读。
•学生阅读完文本后,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文本分析(20分钟)•分析文本的主题、情节以及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并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步骤四:提问与讨论(15分钟)•提问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发现文本中内在的意义和寓意。
步骤五:写作训练(25分钟)•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以《白色鸟》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情节的组织。
步骤六:作品分享(10分钟)•邀请若干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6.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写作训练的作文,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问题。
7. 参考资源•《白色鸟》课文•《白色鸟》写作指导•《白色鸟》讨论问题以上为《白色鸟》教案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文本分析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以及写作表达能力。
白色鸟教案
![白色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4b3aed1f34693daef3e3b.png)
《白色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词;2、理解“白色鸟”的含义;3、理解穿插写“外婆“的作用;4、小说通过哪些事情和场景来表现少年欢快的生活。
能力目标:1、理解小说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式;2、初步能欣赏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美。
情意目标:通过本文明写少年宁静、美好的生活,暗写十年动乱的残酷、荒谬,更加热爱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我们的读书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小说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2、难点:“包色鸟”的含义三、教学模式:朗读、探究、讨论、归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结合介绍时代背景)我们经常听父母亲说:你们这一代的人是幸福的,是生活在蜜罐之中的他们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因为你们的父母辈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时,正生活在新中国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即“十年动乱”。
(要求:学生谈谈对“文革”的印象,然后出示有关“文革”的三幅照片,以加强感性认识。
最后由老师加以归纳)“文革”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少有的浩劫。
在那个动乱的年月,人妖不分黑白颠倒,一代人的信仰被欺骗、被利用,大批的知识分子受迫害,科学被践踏,现代政治迷信充斥了整个精神领域,国家经济濒于崩溃边缘。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白色鸟》正是以此为背景。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迤逦..歇憩.眼瞳.葳蕤..疖.子田塍.踅.到倏.忽匆遽.2、注释:迤俪歪歪趔裂歇憩倏忽3整体感知课文①小说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涉及哪三个主要人物?(夏季、河边沙滩、黑白两少年和外婆)②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小说的主要内容③小说的高潮在哪里?(锣响了,白色鸟飞了。
言有尽而意无穷)(三)、教授新课:A、细读课文、细部探究:1、小说开篇为什么引用外国名歌?2、小说写了哪些事情和场景来表现少年人的欢快生活?3、小说是怎样穿插写“外婆”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B、品读课文、相互讨论(以小组为单位)1、你怎样理解“外婆”这一形象?(她是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却遭受“政治风暴”的袭击,她好似少年心中的圣母,她从容不迫、笑对命运,是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的缩影。
《白色鸟》教案设计
![《白色鸟》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3b2c1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0.png)
《白色鸟》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环节,设计的针对小说《白色鸟》的教学计划。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白色鸟》的作者、背景,初步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并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评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意义和内涵,发展学生的主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课前导入:通过展示小说《白色鸟》的封面和简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与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张X,了解他的文学背景和创作动机。
–小说情节和主题分析:带领学生逐章浏览小说内容,引导思考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文学鉴赏与批评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个人观点和见解。
–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根据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或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自主阅读的兴趣。
2.教学步骤–步骤一:课前导入•展示《白色鸟》封面和简介,让学生感受小说的神秘和吸引力。
•发问引导学生猜测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步骤二:作者与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张X的文学背景和作品风格。
•分享作者创作《白色鸟》的初衷和背景故事。
–步骤三:小说情节和主题分析•阅读小说的前言和各个章节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分段式朗读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
–步骤四:文学鉴赏与批评性思维培养•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小说中的某一段文字或对话进行分析和解读。
•指导学生从角色塑造、情节发展、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dd00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e.png)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重点介绍课程主题和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1.3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自然环境图片或视频。
准备课程导入的讲解材料。
1.5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介绍课程主题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中的鸟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为学生奠定学习基础。
第二章:白色鸟的观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观察鸟类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鸟类特征的能力。
2.2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鸟类的基本方法。
描述和分析鸟类特征。
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鸟类特征的能力。
2.4 教学准备准备鸟类观察的实地环境或图片。
准备观察鸟类的基本工具(如望远镜、指南针等)。
2.5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鸟类观察,提供实地环境或图片。
教授观察鸟类的基本方法,如使用望远镜、指南针等工具。
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鸟类的特征,如体型、羽毛、飞行方式等。
总结观察结果,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技巧。
第三章:白色鸟的分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培养学生对鸟类分类的兴趣和能力。
3.2 教学重点了解鸟类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对鸟类分类感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分类能力。
3.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鸟类分类的兴趣和能力。
3.4 教学准备准备鸟类分类的资料或图片。
准备分类工具(如分类卡片、图鉴等)。
3.5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分类,展示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授分类的方法和技巧,提供分类工具如分类卡片、图鉴等。
引导学生对白色鸟进行分类,观察其特征并归类。
总结分类结果,强调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四章:白色鸟的生态习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色鸟的生态习性,包括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行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色鸟知识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词;2、理解“白色鸟”的含义;3、理解穿插写“外婆“的作用;4、小说通过哪些事情和场景来表现少年欢快的生活。
能力目标:1、理解小说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式;2、初步能欣赏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美。
3通过对人物的形象分析,学习作者从言行、举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情感目标:通过本文明写少年宁静、美好的生活,暗写十年动乱的残酷、荒谬,更加热爱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我们的读书生活。
教学重难点小说所描写的优美的生活场景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轻松的氛围中所反映出来的深刻的社会主题。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夏天到了,农村的孩子,有了广阔的天地,可以任意的驰骋,他们游水、嬉戏、挖野菜、看水鸟,而城里的孩子只能在电脑里,在游乐场寻找所谓的乐趣,身心得不到真正的放松,今天就让我们看看作家何立伟笔下的农村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何立伟(1954~),湖南长沙人。
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做过教员,现在长沙市文联工作。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
作品有《石匠下的歌》《小城无故事》等。
《白色鸟》曾获1984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部分作品曾结集为《小城无故事》等。
长篇小说有《你在哪里》,《像那八九点钟的太阳》。
何立伟先后获文学奖励十余种。
何立伟是多才多艺之人,有过十多年的画漫画的经历,著有《何立伟漫画与戏语》、《失眠的星光》、《情文情画》等漫画集。
二、诵读文章1、教师范读2、学生有感情朗读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化的小说,小说有三个要素,本文侧重的是小说的哪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环境)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谁?白皙的少年是哪儿的人?黝黑的少年?概括少年的生活,可用哪两个词形容?小说写了哪些事件和场景来表现少年的生活的?提示:宁静、美好。
事件、场景:①在沙堤旁扯霸王草。
②采马齿苋。
③在沙堤旁歇憩(扔石子,白皙少年教黝黑少年地理知识)。
④划水(划到河堤的对岸)。
⑤在河对岸抓蛇。
⑥共同观看两只白色小鸟在水草边美丽、安详、自由自在。
第二课时研读探究:一.探究文本1、小说开头引用外国民歌《夏天的回忆》有什么作用?讨论后明确:引出这个对夏天的故事的回忆;渲染一种感觉,氛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有喜悦,也有悲哀。
2、小说的两个主人公的出场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像电影的远镜头慢慢拉近,把任务慢慢放大,接着写脚印:“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咧咧的”“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芳香,还盈满了笑音”妙在从足迹写出了景物,写出快乐的气氛;最后写出两个少年的肖像,城里少年和农村孩子的不同的肖像。
3、阅读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文中对纯美自然的描写及由此营造出来的诗情画意的氛围。
小说中乡村的自然风光,干净、朴实。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对大自然风光的描写,体会环境的美,描写环境的句子有:(1)设若七月的太阳并非如此热辣……云和风,统不知蜇到哪个角弯里去了。
(2)然而长长沙滩上,不久即有了小小两个黑点;又慢慢晃动慢慢放大。
……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花的芳香。
(3)而那河水,似乎有了伤痛,就很匆速地流。
粼粼闪闪。
……卵石好洁净。
(4)并且这边的岸,景致又不同。
是泱泱的一片水草咧。
……恰如了少年的梦想。
(5)雪白雪白的两只小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显眼耀目的羽毛。
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6)四野好静。
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
软泥上有硬壳的甲虫在爬动,闪闪地亮。
水草的绿与水鸟的白,叫人感动。
(7)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的影子。
……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
(8)惊飞了那两只小鸟,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然地远逝了。
(9)天好空阔。
夏日的太阳陡然一片辉煌。
作者笔下为我们描绘了炎热的夏日,空旷苍凉的沙滩,雪白的水鸟和绿生生的水草,绿色的岸和淡青的山,热辣的太阳和清凉的河水……一白一黑的少年恣意任情游乐其间,一切是那么平和安静,与白色鸟“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来描绘自然环境,用平实没有具体而完整的故事来写,为小说展现了白皙少年和黝黑少年的世界:是“晴朗”而“寂寞”的,充满了“野花的芳香”;像河滩上的卵石一样洁净;像白色鸟一样“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二、理解文章主题:1、白皙少年从小跟着谁长大的?他和外婆的关系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内容中看出来的白皙的少年来自城里;他从小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外婆非常喜欢他。
这从文中“‘城里人没得用’”、“白皙的少年也就极喜欢外婆炒的喷喷香的马齿苋干菜”、“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2、引导学生理解“却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
”的原因。
外婆的生活受到了不明因素的冲击,不然的话,哪一个城里人会愿意专门从城里到乡下来住呢?3、仔细阅读第43自然段,看看外婆的举动有何反常,这种反常预示着什么,在此处你能感觉到吗?平时,“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但是今天,有一个好大的声音隔了田塍喊外婆,外婆就叫来了他的朋友“一起去玩,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而且“随便”地玩,“‘没断黑不要回来’”……这种反常,预示着今天下午在外婆的身上要发生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外婆还不愿意让白皙的少年知道。
4、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呢?引导阅读课文“忽然传来了锣声……今天下午开斗争会”几段。
得出结论:今天下午的斗争会的斗争对象,就是外婆。
外婆不愿让自己心爱外孙看到这种难堪的场面,不愿让自己心爱的外孙的生活受到冲击,所以专门叫来了黝黑了少年陪外孙“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没断黑不要回来’”。
因此,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我们就清楚了。
外婆之所以从城里到乡下来住,也就是在躲避这场政治风暴的袭击。
可是宁静的乡村也没能使她逃过这场荒谬的政治狂热给她带来的灾难。
5、帮助学生理解这篇小说表达主题的独特方式。
这篇小说通过两少年在河边尽情的嬉戏,对美丽的大自然、天真纯朴的少年、自由快乐的小鸟等如诗如画的描写,反映了十年“文革”给人的正常生活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和它的荒谬。
三、分析明暗线索现实是残酷无情的,那锣声、那喊声打破了孩子美好的一切,文中暗写了十年动乱的残酷、荒谬,这一信息是怎样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其中穿插了“外婆”的一段情节。
从外婆打起包袱到乡下和打发两个少年去玩,“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等片言只语,以及“斗争会”的锣声几处传达出来。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们(外婆她们的)世界之间的反差如此强烈地体现出来,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哀,看到人类的悲哀。
作者将残酷的现实掩藏于两个孩子幸福玩乐之中,这样处理“文革”这一重大的历史背景,更加突出了它的悲剧性。
四、分析象征手法文章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象征。
那片河滩象征童年,那股野花芳香象征童年,那片“汪汪的”、“无涯的”的绿芦苇林象征童年,那轮“陡然一片辉煌”夏日的太阳象征童年。
这些象征中,最核心的一处便是以“白色鸟”来象征两个少年,象征人的童年,象征童年的心。
五、请同学们谈谈以“白色鸟”为题的含义。
“白色鸟”象征了两个少年的美好,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现实是残酷无情的,那锣声、那喊声便是现实与成人世界的象征,它们“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也打破了两个纯洁少年的童年梦幻,他们的童年似乎随那白色鸟一道“悠悠然远逝了”,等待他们的是现实,是成年人的社会,他们在一年年地长大,一年年地远离童年。
六、总结、扩展作者用诗化含蓄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十年动乱的残酷、荒谬,摧毁了少年一切美好的生活的社会现实。
《白色鸟》是一篇散文化小说,即不以塑造人物、编织故事为重,而刻意营造氛围,描摹意趣,讲究含蓄自然。
附:一.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
关于象征手法以及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即所谓“托义于物”。
象征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而且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象征的手法常常着眼于全文的构思,多体现在一篇或一段之中。
象征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
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
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
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
三.关于小说的风格《白色鸟》写了什么?一白一黑两个顽童在夏日的一个生活片段,挖野菜、划水、捉蛇、看水鸟,如此而已。
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没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不汲汲于人物性格的鲜明刻画。
人物还是有的,却无名无姓,他们皮肤的颜色就是其各自的代号。
这是小说?是的,是一种非情节化的小说。
何立伟有他的独特追求与审美发现。
小说家汪曾祺先生将何立伟与已故现代作家废名目为同路,认为他们的小说作法有类于唐人绝句。
“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
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
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
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文艺研究》 1984年第4期)所谓“诗化小说”,毕竟还是小说。
称其“诗化”是指从整体构思、立意谋篇到具体的语言使用安排上借鉴、采用了一些诗的技巧手法,产生了诗意的审美效应。
《白色鸟》的别具一格、新颖巧妙处就在于,它反映了一种诗歌向散文、小说渗透、交融的可贵探索。
它摒弃了传统小说追求故事性、戏剧性、个性化等情节模式,而向重感觉、重情调氛围的情绪—心理模式迈进。
其笔墨意趣不在于告诉人们作者所感知体认的生活现实、客观图景是什么,而旨在显示作者感官是怎样映现他所捕捉的现实图景的,它展露了一种新颖的审美发现与感情体验。
(吴常强《〈白色鸟〉》赏析摘自《名作欣赏》 198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