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指挥与激励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第六第四章指挥与激励2讲课文档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第六第四章指挥与激励2讲课文档
即有效地领导是领导者自身、被领导者与领导过程所处的环 境的函数。
主要成果。
第二十一页,共64页。
主要成果
⑴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坦南鲍姆与施密特于1958年提
出的。他们认为,领导者的力量、被领导者的力量和
环境的力量共同决定领导行为的有效性。⑵菲德勒模
式。他认为,对领导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领导者 的职位与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工作任务结构的明确程 度、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⑸逐级授权与越级授权。这是就授权双方的关系而言的。来自 顶头上司的授权就属于逐级授权,而来自更高层次的领导者的 授权就是越级授权。
第二十八页,共64页。
4.授权步骤
简单授权没有必要划分步骤,而较为规范的授权 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⑴下达任务。 ⑵授予权力。 ⑶监控与考核。在授权过程中,即下级运用权力
第二十三页,共64页。
满提 足高 需绩 要效
当代对领导方式研究的新成果
领袖魅力型领导。 是一种靠领导者个人魅力团结带领组织成员去实
现目标的领导方式。
变革型领导。 这是一种敢于突破传统,坚持创新,善于鼓动
的领导方式。 后英雄时代领导。
后英雄时代领导是指通过不断拓展组织成员的能 力,树立群体成员的英雄意识,使有效领导渗透于 整个组织的一种领导方式。
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要以适当的方式与手段,进 行必要的监督与控制,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与 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十九页,共64页。
单元二 指挥能力
初露锋芒 知识研修 技能训练
学生讲坛
知识测试
第三十页,共64页。
初露锋芒 管理情景
周末收到一个重要客户的电话 某公司的总经理蒋明浩,在周末收到一个重要客户的电话。客户
第二十四页,共64页。

管理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一、速测题(填空题)第1章管理概述1.1.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1.1.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

1.1.3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⑴管理目标;⑵管理主体;⑶ 管理对象;⑷管理媒介;⑸管理环境。

1.1.4高层管理者以决策为主要职能。

1.1.5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决策的执行者。

1.1.6基层管理者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

1.1.7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1.1.8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三个子机制。

1.1.9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1.10组织的外部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1.1.11中基层管理者的十大管理实务:⑴确定目标;⑵制定计划;⑶建立机构;⑷配备人员;⑸指挥;⑹激励;⑺沟通;⑻协调;⑼监控;⑩评估。

1.1.12管理核心技能的“1+3”模式是指以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为统领“1”),包括人际技能、行政技能、技术技能等三大领域技能(“3”)的管理者核心技能体系。

1.1.1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

1.1.1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组织管理为重点,着重研究企业的整个活动。

1.1.15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1.1.16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学说,是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包括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个方面。

1.1.17卢桑斯的权变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1.1.18非理性主义倾向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倡导一种以人为核心、带有感情色彩、注重灵活创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

1.1.19“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五项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目标、开展团队学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

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

【最新版】MBA《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管理学原理》是高等教育中经济与管理类诸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本质特征、管理思想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并且,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二章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第三章管理与环境第四章决策原理与方法第五章计划原理与方法第六章组织与组织设计第七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组织人员配备第九章领导与领导理论第十章激励原理与方法第十一章沟通原理与方法第十二章控制工作原理与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概述一、为什么需要管理(一)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1.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

2.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管理。

3.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

(二)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管理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

小到家庭、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管理,并且管理对其绩效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三)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关系复杂,协作紧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组织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工作各环节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

(四)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1.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2.管理是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宝贵资源。

3.管理的关键作用已通过大量组织的事例所证明。

二、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本质特征例1:某公司为了扭转销售不力的局面,提升销售能手张先生出任销售部经理。

到了年末,销售部业绩虽然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张经理一人完成的订单占部门完成任务总量的53%。

在如何评价张经理工作方面,上级部门意见不一致。

管理学_高教版_周三多主编_第二版__第11章习题

管理学_高教版_周三多主编_第二版__第11章习题

第十一章领导一、填充题1.领导的作用包括、和。

2.领导是指、、和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3.领导的核心在。

4.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两类:和。

5.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可以把领导风格分为和。

6. 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可以把领导者分为两类:和。

7.战略的基本特征是行动的、和。

8.战略性领导行为系之拥有、、并,以创造所必需的战略变革能力。

9.布莱克和穆顿在提出管理方格式,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和。

10.按照权变理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的、、的函数。

11.权变理论中的领导者特征主要指的是领导者的、和。

12.费德勒模型认为在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下,采用 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中等的环境下,采用 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13.在权变理论中,低LPC型领导比较重视的完成,高LPC型领导比较重视。

14.李克特及其同事(1974)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和。

15.密执安大学领导行为方式研究的结论是,与高的群体生产率和高满意率相关,而则与低的群体生产率和低满意度相关。

1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弗莱西()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则把发现的十种类型的领导方式分为两个维度,即和。

17.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论时,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和进行评估。

18.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和。

19.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景变量作为领导行为—结果关系的中间变量,即和。

20.根据赫塞和布兰查德对成熟度的定义,可以把成熟度分为和。

21.领导的权力通常就是指,在组织中就是指。

22.领导权力的五种来源有、、、、。

23.管理方格论中,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类型是。

评价是询问领导者对的评价。

25.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保罗·赫塞补充了一个因素,表示领导行为在确定是任务绩效还是维持行为更重要之前应当考虑的因素,即。

2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高任务—高关系与的成熟度相匹配。

管理学基础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注意:红色字为必背部分,黑字或绿字为次重点部分有些得背,有些得理解,由于管理学基础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是以前有学过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记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4,一、管理的两重性•一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由人类活动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2、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项特殊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以上特点,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特殊职能活动,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一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管理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实现科学管理•二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三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P9,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管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P15,管理的必要性•1、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2、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4、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P21,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基础上,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人的观点.P2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他认为,光凭经验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他主张:•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有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和思想上进行彻底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管理和劳动分离,前者称为计划职能,后者称为执行职能.•这些今天看似平常的东西,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泰罗的评价•推广过程中的阻力:•A、资本家•认为提高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分离出来,增加了非生产人员开支;•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方法,影响资本家权威.•B、工人•工会认为,科学管理对劳工是威胁,把工作执行与工作计划分开,损害了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分工过细,工人的工作,易被他人取代;•计件工资制,失去了工人在谈判中的整体性.•我们今天对泰罗及其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2、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发展;•3、分离管理职能及执行职能,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发展,有了实践基础;•4、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企业员工的情感需求及精神需求,掩盖了对工人剥削的实质.P27,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主要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等也作过贡献,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亨利·法约尔1841-1925的研究与泰罗的不同在于:•泰勒的研究是从工厂管理的一端——“车床前的工人”开始实施,从中归纳出科学的一般结论,重点关注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而法约尔则是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职能:•1、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2、经营职能:即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职能:即硬实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4、安全职能:即保证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5、会计职能:限成本统计;•6、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法约尔的贡献,在于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以及管理的原则诸多方面,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P3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于个人有强制性.•非正式组织: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本质上不同,正式组织以效率和成本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纽带,要求成员遵守人群关系中形成的非正式、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一般说来,感情在工人中,比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1959年,赫茨伯格出版工作与激励一书,提出激励的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前者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后者以工作为中心,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是否有成就感为中心.•P34,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归纳有六种:1、工作上的成就感;2、受到重视;3、提升;4、工作本身的性质;5、个人发展的可能性;6、责任P34,X、Y、Z理论•1X理论和Y理论•1957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1906-1964 首次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并于1960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人的方面,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X-Y理论是两种相对的人性假设,围绕“人的本性”,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人到底是创造价值的机器,还是可以根据需要削减的成本2超Y理论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在麦格雷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提出了超Y理•超Y理论的内容:•1、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2、工作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3、管理理论的是否有效,取决于管理的对象、环境和管理者自身的条件.•3Z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了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二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3、实行个人负责制;•4、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5、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6、对职工进行长期而全面的考察;•7、控制机制要含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第三章管理者P52,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合理性•一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基本标准重要•1、稳定性2、高效性3、自成适应性•二合理组织管理者群体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1、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2、注意团结P57,为什么管理创新是必要的•没有创新,企业就缺乏活力,走向没落.•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如下特征已越来越明显:重要•1、科技创新日益重要;•2、信息和通信技术处于中心地位;•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4、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推动力的先决条件.•以上四个特征,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力已不是创造更多价值的关键,关键在于知识生产力,即生产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术,以及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它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二竞争的特征和竞争的焦点已经变化•1、人力资源;•2、全球化策略;•3、知识产权;•4、信息技术.•三坚持创新,才能缩短差距•P63,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一创新能力二决策能力三组织能力四指挥和控制能力五协调和激励能力第四章管理方法P66,管理方法的概念管理方法,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的总和,是管理活动主体作用于管理活动客体的途径.P68,法律和法律方法的实质•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2、法律方法,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具体的法规和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它与具体的各种法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律方法的实质: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其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统一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方法要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动和促进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国家的强大和发展.P69,法律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作用: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P78,权变管理法•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美国学者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概括权变管理理论.•总之,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2把一个组织看做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P80,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它可以使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这种管理方法在美国广泛应用,特别适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因而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法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解决集权与分权的矛盾;•4、注重成果,通过目标及其评价体系的制定,对员工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目标管理的局限:•1、目标难以确定;2、目标一般是短期的;3、不灵活.•第五章管理环境分析P89,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一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P90,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重要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目的:一是弄清行业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和行业特征;二是研究行业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三是弄清竟争对手的实力及其发展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企业经营环境主要包括:1行业结构,即行业的力量结构.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在研究行业力量结构后需作出如下决策:是否留在或新进入某一行业;留在或进入某一行业后,在该行业中的定位;制定竞争策略.2行业因素,主要包括行业概况和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分析,主要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行业销售增长率、行业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3行业特征.评价行业特征,主要是评价行业的竞争特征、需求特征、技术特征、增长特征、赢利特征,使企业对所在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P92,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是企业拥有的各种管理资源,由三大要素组成,即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1企业资源要素:资源泛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人、财、物、技术以及企业通过长期努力,创造的商标、商誉等.企业在其资源分析中,一是要对企业现有资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二是要对未来发展中应增加的资源进行预测,并重点预测稀缺资源.2企业管理要素: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及企业文化等要素.通过计划和组织将企业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控制资源的运用,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整体.3企业能力要素: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竞争性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企业依靠这些能力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内部条件的好坏,直接表现为能力高低.P112,市场结构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每家厂商都认为它们的行为,对市场价格不产生任何影响.•垄断市场:市场上不存在竞争,只有一个厂商,它供给整个市场,这是最极端的一种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有几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意识到其销售量取决于他们索取的价格以及所采取的广告之类的策略.它又包含两种特殊情况即寡头和垄断竞争.P113,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管理行为•一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几乎未在现实世界出现过,但它为其他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比较的理想模型.完全竞争市场基于如下7点假设:•同质产品;完全信息;价格接受;无交易成本;无外部性;自由进出;产品完全可分.•在这样一个市场中,厂商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一是如何使利润最大化;•二是在什么时候需要扩大生产或停产.•二垄断市场•如果某个厂家是某种没有近似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供给者,它就是垄断卖主即垄断者.垄断者决定价格,而不必惧怕对手压价.垄断者使其利润最大化.它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并能把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之上,从而获得更高利润.其行为主要有:•利润最大化;随时间调整的垄断行为;建立与保持垄断.•三寡头市场•任何市场中的厂商,都有协调生产与定价活动的动机,通过限制市场产出与抬高市场价格,增加集体利润和个体利润.由同意公开协调活动的厂商结成的联盟叫卡特尔.包括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卡特尔实际上构成垄断,成员厂商分享垄断利润.•卡特尔的组建,有三个主要因素:•1提高行业价格的能力.2较低预期的严厉惩罚.3较低的组织成本.•卡特尔协议的执行:卡特尔要成功地维持下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欺骗容易被觉察.2或者没有欺骗动机.3有效地防止欺骗的方法.四垄断竞争市场在许多市场中,厂商从事的是垄断竞争.在这样的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企业,它们进入市场不受限制,生产具有一定差别、互为相近替代品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由于产品存在差异性,厂商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其垄断力的大小与产品差别程度正相关,由于产品具有替代性,厂商不得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与其他厂商展开激烈竞争,但没有一个厂商能控制整个市场.马克斯·韦伯则认为,贪得无厌,绝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无可抑制的拜金欲,在当时,甚或如今,在市民的资本主义圈外,较之资本主义特有领域内,来得更微弱.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精神’之区别,并不在这点上.”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P32,页面中间部分第六章组织工作基础P125,全部第二节内容.•特别是P127,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表明了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模式.组织结构是组织的“框架”,是管理工作得以进行的载体.P127,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可以参考教材P128,图6-3,较为直观.•特点:•⑴按组织职能,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加强专业管理,实行统一指挥.•⑵该结构把组织管理结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⑶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优点:每组主管都有相应的职能结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统一指挥和落实责任的要求.缺点:下级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限制;部门间相互沟通较少,不能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目标不统一,易产生矛盾;难于从组织内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整个系统的适应性较差,因循守旧,对新情况不能及时反应.这种组织结构适应于中小规模的组织,对规模较大,决策时需要考虑因素复杂的组织则不太适用.P131-136,整个第三节都重要.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产生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个人有强制性.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人们之间产生共同的感情,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非正式组织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影响很大,是组织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式组织是组织设计的结果,非正式组织是伴随正式组织的运行而产生的.正式组织的维系,依赖的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的维系,主要依赖接受与欢迎、鼓励与排斥等情感因素.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者”,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如单位内的同乡、同学、球友、棋友、牌友等形成的小圈子.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的某些心理需要.•2、有助于成员间产生和强化合作精神.•3、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工作状况的重视,有助于正式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4、被外部环境认同的需要,常常使非正式组织自觉或自发地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从而使正式组织的运行更加有效.•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一旦与正式组织目标相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保持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惰性.•三、积极发展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其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努力使其与正式组织相吻合.•2、通过建立和宣传科学的组织文化影响非正式组织行为规范的形成,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与运行P139,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任何组织,都需要解决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大小的问题,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一工作内容:•1、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3、计划的完善程度;4、非管理事物的多少.•二工作能力.•三工作条件•1、助手的配备情况;2、信息手段的完善情况;3、工作地点的相似性.•四工作环境.P142,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为此,组织设计者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⑴职务设计与分析.⑵部门划分.⑶结构的形成.P144,组织设计的四个依据•一组织战略•不同的战略所需要的业务是不一样的,因而需要的管理职务也就不一样;战略重点的转变,会引起组织工作重点的变化,各部门与职务组织中的重要程度也因此发生改变,由此,要求各管理职务及各部门之间应作出相应调整.•二组织环境重点•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1、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2、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3、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外部环境是否稳定,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也不一样.•三技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最明显的可能是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四组织规模与组织所处发挥阶段•组织的规模往往与组织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组织在发展初期,往往规模较小,组织的内容也较为简单,随着组织的发展,其规模会不断扩大,活动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组织的结构因此需要作出相应调整.P157,职权的类型•职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力.同职权共存的是职责,职责是某项职位应该完成的某项任务的责任.•一直接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二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权力.•三职能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P164,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则是指决策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一定程度的分散.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集权,也不存在绝对的分权,只可能是双方情状的此消彼长.P164,组织中的集权倾向•一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1、组织的历史;2、领导的个性;3、政策统一性与行政效率.•二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上述种种弊端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对组织造成致命的危害.同时由于集权是一种较为方便的行为,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应重点研究的是:非集权化或权力的分散第八章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P17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第二,年龄结构;第三,人口迁移.•2、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第二,营养因素;第三,教育因素.•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制度、政策、组织和科学的教育形式,对人力资源进行培养、训练、配置和利用,使人力资源与其他必要的资源保持最佳比例,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和创造性,使各尽所能,人尽其才,达到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P180,管理人员的来源•1、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优点:•1被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组织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局限性:•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人员的最大局限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2、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优点:•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2年南开大学917管理综合(管理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6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977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企业与管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二篇计划与决策第三章经营条件研究第四章经营决策理论第五章经营决策实务第六章经营计划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第八章人员配备第九章组织力量的整合第四篇领导与激励第十章领导第十一章激励第五篇信息与控制第十二章管理信息第十三章管理控制第六篇管理的创新职能第十四章管理创新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企业与管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二篇计划与决策第三章经营条件研究第四章经营决策理论第五章经营决策实务第六章经营计划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第八章人员配备第九章组织力量的整合第四篇领导与激励第十章领导第十一章激励第五篇信息与控制第十二章管理信息第十三章管理控制第六篇管理的创新职能第十四章管理创新第四部分模拟试题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本书精选了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的考研真题,并对部分真题提供了详细的答案及详解。

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详解由高分考生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书参考大量资料对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四章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浙大况志华)

第四章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浙大况志华)

(二)理论的运用
公平理论对报酬分配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1、按时间付酬时,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职工的生 产效率水平,将高于收入公平的员工。
2、按产量付酬时,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员工比那 些收入公平的员工而言,产品生产数量增加不多, 而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
3、按时间付酬时,对于收入低于应得报酬的员工 而言,将降低他们生产的数量或质量。
4、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社会上的人们都希望自己有稳定、 牢固的地位,希望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这就是所谓的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以及自尊、自重。 前者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如人们对名誉、威 望、赏识、地位、认可、权力等的需求;后者是 指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如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 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等。

杜拉克提出,让每个职工根据组织总目 标的要求,自己制定个人目标,并努力 实现其个人目标,就能使总目标的实现 更有把握,每个职工因此也就为组织做 出了自己的贡献。
生理需要
成长需要(G) 关系需要 (R) 生存需要(E)
需要层次论与ERG理论对比图

概而言之,三类需要间的关系包括如下三 点:
①某种需要受到的满足越少,则其越为人 所渴求,对人的激励作用越大;
②较低需要越能获得较多的满足,个体就 对较高需要越渴求;
③较高需要一旦反复受挫,人们就会转而 寻求较低需要的满足。
5、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促使人的 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一趋势就是希 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 己能力相称的事情。
也就是说,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的事, 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说明:对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1章管理的挑战第2章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4章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第5章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第6章战略管理第7章有效的决策第8章组织工作的基础第9章组织变革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管理与领导第12章激励第13章沟通第14章控制第15章创新第16章新世纪的管理第二部分章节题库说明:严格按照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每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含名校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1章管理的挑战第2章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4章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第5章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第6章战略管理第7章有效的决策第8章组织工作的基础第9章组织变革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管理与领导第12章激励第13章沟通第14章控制第15章创新第16章新世纪的管理第三部分模拟试题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书包括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的课后习题,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详解。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严格按照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按照题型分类,精选重点院校考研真题,所有试题均有详尽答案。

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第4章 激励的理论与应用

第4章 激励的理论与应用



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去满足职工的需要; 人的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为此要根据不 同人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才能 取得效果。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局限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个人的价值、利益为 出发点,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展开的,强调个人 需要,没有考虑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一级的需要之后,才 能进入下一个层次的需要,这样由低到高,逐 级递升。这种观点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倾向 ,实际上低水平需要未满足时,高级水平的需 要也是可以发展的。
激励理论及应用
走进管理 学习目标 单元小结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 仍没有捉到。 牧羊狗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 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说:“你 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 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 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于是,猎人又买 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 到几根骨头, 捉不到的就没有骨头吃。这一招果然有用 ,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看着别人 有骨头吃,自已没得吃。
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为组织工作的动 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特定行为的过程。 简言之,激励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的过程
能力 未 满 足 的 需 要 心 理 紧 张 行 为 动 机 行 为 努 力 行 为 结 果 达 到 目 标 需紧 要张 满消 足除 新 的 需 要
未 达 到 目 的
没有不满意 没有满意

激励因素



改善,能够激励职工 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 生产率。如果处理不 好,也能引起职工不 满,但影响不大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奥尔德弗的
ERG理论还表明了: 1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
需要起作用;2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
话;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求会变得更加强

另外;ERG理论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受挫——回归
的思想 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未能得
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减少自 己以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使等式两边趋于 相等;第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的 收入或者让其今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小;使 等式两边趋于相等 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 对象;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生存需要与我们基本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 理和安全需要
第二类需要是需要;即指我们对于保持重要的关系的要求 这种 社会和地位的需要的满足是在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达成的;它 们与马斯洛的社交需要和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外在部分是相对应 的
最后;奥尔德弗把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它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 内在愿望;包括马斯洛的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 层次中所包含的特征
当任何一种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成为
主导需要 个体顺着需要层次的阶梯前进
马斯洛把5种需要分为高层次的和低层次的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lowerorder
needs; 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
要higherorder needs
区分这两个层次需要的前提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从内 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从外部使人得到满 足例如;通过报酬 工会合同 任职期得到满足

公共管理学第4章

公共管理学第4章
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是公共部门在社会事务管理 过程中所发挥的具体的、特定的作用,反映了公共 部门活动的个性方面。其中,尤其是以国家强制力 为后盾的政府组织,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里,它 们在公共组织中占据着决定性主导地位,也承担了 更为重要的任务性职能。
SUN YAT-SE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
倪星教授 公共管理学
第二节 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4.2.2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其变迁 2.国家干预主义
得市场无法依靠自身来实现正常运行,同时使得社会日益出现 贫富分化,劳资矛盾也不断激化。由此,早期资本主义政府所 奉行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及“守夜人”职能模式已经不能适应 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福利主义”与“凯恩斯 主义”等国家干预主义取代自由放任主义成为主流社会管理理 论。相应地,西方各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 整。
倪星教授 公共管理学
第一节 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4.1.3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 1.经济职能
就当代各国政府而言,经济职能是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确保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发展,即经济建设与发展。一般来说,公共组织所承担的经 济职能可以划分为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两大类。
(1)宏观调控职能。所谓宏观调控,主要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总量管理, 包括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各种重大的国民经济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 给的平衡、适当调整社会产业与区域结构、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和良好 的经济投资环境,加强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等等。 (2)微观管理职能。在这里,公共组织微观经济管理主要指作为市场主体存在 的各类公共组织,如公共企业、公司等单个经济主体所从事的与公共产品与 服务的生产和经营有关的管理活动,在微观市场上参与买卖来确保公共产品 的有效生产与供应。这样,这些组织,主要是各种公共企业也就具有了与私 营企业相类似的商品生产与经营管理职能。这正是所谓的公共组织微观经济 管理职能。

第四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编领导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的人性假设是( A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2、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认为,领导是( C )A指导能力 B激励能力 C影响力 D个人魅力3、领导的实质是一种( C )关系。

A指导 B追随 C协调 D激励4、美国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A“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 B“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C、“关心人”和“关系生产”5、领导工作中的沟通主要是指( C )。

A机与物的沟通 B人与物的沟通 C人与人的沟通 D人与机的沟通6、神入是指( A )来考虑问题的能力。

A从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关系的角度 B从组织全局与个人关系的角度C从上级与下级相互协调的角度 D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出发7.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

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8.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 C)。

A、组织目标B、行为结果C、领导者D、被领导者9.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C )。

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 )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B、行为理论阶段C、效用领导阶段D、权变理论阶段11.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

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D)。

A、不为法B、糊涂法C、缓冲法D、转移法12.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C )。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B、管理系统理论C、管理方格理论D、情境领导理论13.利克特和阿吉里斯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D)。

管理学原理 领导

管理学原理  领导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 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 而自发地把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奉献给组织,从而确 保组织达成既定的目标。
结果。 区别: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
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命令行为。而领导既可以建 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 可能建立在个人影响权、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 础上。 一个人可能既是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是好的领导者; 可能只是有成效的管理者,但不是好的领导者; 可能只是好的领导者,但不是有成效的管理者。
文化水平及修养:广告制作科的员工全是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平时工作认真,干 劲大,但较散漫;仓库管理科的员工文 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素质较差。
工作性质:广告制作是创造性工作,工作 具有独立性,好坏的伸缩性也较大,难 于定量考核工作量;仓库管理科是程序 化工作,内容固定,且必须严格规章制 度执行,工作量可以定量考核。
(2)民主型领导——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 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 (3)放任型领导——放任式的领导者极少行使职权,
而留给下属很大的自由度,让其自行处理事情。他们撒 手不管,听凭下属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和决定实现目标的 手段,很少或基本上不参与下属的活动,只是偶尔与他 们有些联系,且常处于被动地位。
关 心3
2
低,最后一格代表关 低 1 1.1
9.1
心程度最高。
0 12345678 9
低 对任务的关心

管理方格图
9.1型方式(任务型)只注重任务的完成,不 重视人的因素。这种领导是一种专权式的领导。
1.9型方式(乡村俱乐部型)即特别关心职工, 持此方式的领导者认为,只要职工精神愉快, 生产自然会好。
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 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他前 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 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 效实现。

管理学第四篇-领导-激励-沟通

管理学第四篇-领导-激励-沟通
从权力的构成看,与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有 关
领领导导者与管理不同点: 管理者
剖析
执行落实
开发
维护维持
价值观、鼓舞
控制和结果
长期视角
短期视角
询问“做什么”和“为什 询问“怎么做”和“何时
么”
做”
挑战现状 做正确的事
接受现状 正确地做事
8
(二)领导的作用
激励作用 指挥作用 协调作用 凝聚作用
(三)领导权力的来源
39
领导者行为
环境的权变因素 下属权变因素
结果
绩效 满意
费德勒模式
Fred Fielder, 1967
Least-Preferred Coworker Theory, 最不受 欢迎之同僚理论—LPC理论
Field Contingency Model 费德勒权变模式
尽可能回想所有曾经共事过的同事/伙伴, 来描述你最不喜欢共事的同事。
按照1-8分就1-16组问题给出适当的得分。
8级是最友好的,1级是最不友好的,中间 是过渡等级。
计算你的LPC分数
1. 愉 快 —— 8 7 6 5 4 3 2 1 —— 不愉快 2. 友 善 —— 8 7 6 5 4 3 2 1 —— 不友善 3. 排 斥 —— 8 7 6 5 4 3 2 1 —— 接 纳 4. 有 益的 —— 8 7 6 5 4 3 2 1 —— 令人沮丧 5. 不热心 —— 8 7 6 5 4 3 2 1 —— 热 心 6. 紧 张 —— 8 7 6 5 4 3 2 1 —— 轻 松 7. 疏 远 —— 8 7 6 5 4 3 2 1 —— 亲 密 8. 冷 漠 —— 8 7 6 5 4 3 2 1 —— 热 心 9. 合 作 —— 8 7 6 5 4 3 2 1 —— 不合作 10. 助 人 —— 8 7 6 5 4 3 2 1 —— 敌 意 11. 无 聊 —— 8 7 6 5 4 3 2 1 —— 有 趣 12. 好 争 —— 8 7 6 5 4 3 2 1 —— 和 谐 13. 自 信 —— 8 7 6 5 4 3 2 1 —— 犹 豫 14. 高 效 —— 8 7 6 5 4 3 2 1 —— 无 效 15. 抑 郁 —— 8 7 6 5 4 3 2 1 —— 欢 欣 16. 开 放 —— 8 7 6 5 4 3 2 1 —— 防 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五、指挥效率管理
提高办事效率 抓大事 ;排顺序 ;按程序;讲方法 提高指挥手段效率 指示;规范 提高时间效率 要有计划地工作,合理安排时间。 排除干扰,推掉琐事,集中时间做该做之事。 善于运用时间运筹技巧。 实施“分析-改进时间”计划。
8
管理学 基础
但是,令他十分震惊的是,整顿不但没能奏效,而且,遭到部下 的强烈抵制。他对干部们提出严格管理的要求,对下级的违纪行 为一定要严加惩处,但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尽管三令五申,所制 定的规章制度无法严格执行,工作秩序仍然混乱;奖金发放办法 拉开档次,明明是富有激励性的好办法,可是却遭到几乎所有人 的反对…… 一次,他刚到车间就碰到一名迟到者。想到近日屡禁不止的迟到 现象,加之该名员工迟到了近二十分钟,他怒不可遏。当众怒斥 这名员工:‚公司已三令五申,你怎么还总迟到?难道是诚心与 公司对着干?‛该名员工觉得很没面子,竟然当众与他‚顶牛‛ :‚我从未迟到过,今天是有点特殊事,你凭什么说我‘总迟到 ’?‛杨经理的确不知道这名员工以前是否迟到过,竟一时被他 顶得哑口无言,在众多员工面前很是尴尬。但是,他着实被这名 员工气坏了,当场宣布,扣除该员工当月奖金。被他扣了奖金的 员工更是怒不可遏,居然追到他办公室和他‚理论‛,杨经理已 被弄得狼狈不堪。

要建立必要的权力制衡体制。
(1)要进行必要的权力分解。 (2)要处理好权力运用过程中的利益关联因素。 (3)要通过法律、制度体系来保证权力制衡。
17
科学地使用权力
管理学 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运用权力要同民主管理相结合,要同思想工作相 结合,要同管理者身教相结合。 正确处理相关人员的职权关系。 (1)坚持统一指挥原则。 (2)严格进行职权界定,使职权范围明晰化。 (3)加强授权。 (4)相互尊重职权。
21
小案例
东头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三人。这 个煤矿设备先进,制度健全,怎么会发生这 样严重的事故?据已有10年经验的专职安全 检查员反映:“昨天我到井下做例行检查. 发现瓦斯浓度超标,就要求井下作业工人立 即停止生产,撤回地面。 但班长老王不同意。他说没有矿长命令不能停 工.否则会被撤职。”他只好回到井上去找 矿长,可矿长去局里开会,电话也打不通。 等找到他时,事故已发生。事故调查组调查 核实后认定,矿长没有赋予安全检查员必要 的职能职权,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管理学 基础
管理情景 一场突发的火灾 一天深夜,杨经理巡查到地处厂区外边的一个仓库时,突然间发 现仓库起火。当时情况万分紧急: 他发现已有4名该仓库的仓管人员被火烧伤——这些伤员都躺在 地上,由于伤势严重,他们自己已经不能移动了。伤员们需要尽 快转移到安全地点,而每名伤员至少需要有两人用6分钟护送; 此外,仓库的消火栓至少要由2人用4分钟启动,如果不能及时启 动,9分钟后,即使是消防车赶到,仓库火势也将无法控制;还 有,仓库一角存放着一种易燃易爆原材料,必须尽快由3个人关 闭消防隔离系统,否则,在9分钟之内该原材料将会燃烧和爆炸 ,其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在现场的人员(不包括伤分钟。在这种万 分紧急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并使此次火灾引起的 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杨经理必须当机立断,果断指挥。
领导者素质与行为
权力
被管理者的服从
11
组织授权分析
影响组织授权的主要因素有: ⑴管理体制。 ⑵职位。 ⑶组织授予的实际决定能力

管理学 基础
12
老师讲故事
公元11世纪,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和教皇 格列哥利七世展开了争夺主教续任权的斗 争。皇帝自认为拥有绝对的权利,断然宣 布废黜教皇;教皇则针锋相对地宣布开除 皇帝的教籍。双方较量的胜负,最终取决 于臣民服从与拥护谁。由于很多臣民都站 在教皇一边,服从于教皇,亨利四世却少 有臣民的支持,面临失去皇位的危险,不 得不冒着风雪严寒到教皇的城堡外赤足披 毡,等候了三日,才得到教皇的赦免。
管理学 基础
13
被管理者服从与追随心理分析
⑴对正统观念的认同。 ⑵对利益的追逐。 ⑶基于恐惧心理。 正统 ⑷理性信从。 观念 ⑸感情因素。 ⑹自我实现。
管理学 基础
追逐 利益
恐惧 心理
理性 信从
情感 因素
自我 实现
服从与 追随
图4-2被管理者的服从与追随心理
14
管理者权力构成分析
组织性权 力 法 奖 强 资 定 赏 制 源 权 权 权 权 个人性权 力 专 表 亲 人 统 长 率 和 格 御 权 权 权 权 权
3
杨经理心得
管理学 基础
1.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部署工作,配置资源; 2.以命令、指示、辅导、指导等方式指挥下级完 成工作任务; 3.以各种方式实施有效激励,不断地调动员工积 极性; 4.及时处理各种管理矛盾与冲突,与上级、平级 和下级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关系与工作; 5.大量地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形成和谐的人际 与群体关系; 6.加强团队管理,建设高水平、现代型团队。

18
酌情适度地运用奖惩
重视奖惩效应。 奖惩分开。 酌情适度,恩威并重。

管理学 基础
⑴要根据管理目标、实际情景、奖惩事件、奖惩对象的实 际,酌情适度地进行奖惩。 (2)要针对奖惩对象及其他人敏感的需要或心理选择奖惩形 式,增强奖惩的震动作用,以放大奖惩效应。 ⑶要以事实为根据,令奖惩对象和其他人员心服口服。否 则,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⑷管理者在运用权力进行奖惩时,必须突破“平均主义” 、“老好人”等传统观念,加大奖惩的力度。
管理学 基础
22
授权的原则
⑴依目标需要授权原则。 ⑵适度授权原则。 ⑶职、责、权、利相当原则。 ⑷职责绝对性原则。 ⑸有效监控原则。
管理学 基础
23
授权类型
管理学 基础
⑴口头授权与书面授权。这是就授权的传达形式而言。一般书面 授权比口头授权更正规、更规范。 ⑵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这是就授权主体而言。可以由管理者个 人决定将其所拥有的一部分权力授予下级,也可以由领导班子 集体研究,将该层次拥有的一部分权力授予其下级。 ⑶随机授权与计划授权。这是就授权的时机而言的。有时是按照 预定的计划安排将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而有时是由于某些特殊 需要而临时将权力授予下级。 ⑷长期授权与短期授权。这是就授权的期限而言的。有时为完成 特定任务需要而进行短期授权,完成任务即结束授权。而那些 为完成长期任务需要而进行的授权就要较长时期地将权力授予 下级。 ⑸逐级授权与越级授权。这是就授权双方的关系而言的。来自顶 头上司的授权就属于逐级授权,而来自更高层次的领导者的授 权就是越级授权。
6
单元一 指挥

管理学 基础
情景与分析
一、权力及其来源机制
二、权力的运用艺术 三、指挥及其有效性 四、指挥艺术 五、指挥效率管理 技能训练
7
情景与分析

管理学 基础
管理情景 一次严峻的挑战
分公司的重组、调整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杨经理将自己的工作重 点转向经常化管理,即所谓的领导职能。在调研中高仁峰发现, 前一段主要关注规划和机构问题,日常管理有所忽视。包括自己 在内的管理者们缺乏领导素质,指挥不力,管理混乱,人心涣散, 绩效低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杨经理不动声色,在暗中做了许多调查,弄清情 况,并针对本单位实际搞出一整套整顿措施与方案。于是,他大 刀阔斧地搞起整顿与改革。整顿劳动纪律,批评处罚违纪者,改 革奖金发放办法,对营销业绩明显不好的还扣了部分工资。他想, 这些是各单位改革的成熟举措,而且力度又大,一定会迅速奏效。 …….
28
四、指挥艺术
口头指挥 内容表达要清晰、准确。 用语简洁有力,详略得当。 讲究语言艺术。 书面指挥 加强针对性。 增强规范性。 提高写作质量。 会议指挥 会议类型 会议要领
管理学 基础
29
会议要领
管理学 基础
(1)控制会议的议题与规模、次数。 (2)必须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主要包括:会 议议题、程序、参加人员、相关材料与信 息、时间、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其中最重 要的是对议题本身的准备。 (3)科学地掌握会议。通常按照“导入——研 讨——总结”的逻辑过程。 (4)狠抓会议内容的落实与反馈。
24
授权步骤

管理学 基础
简单授权没有必要划分步骤,而较为规范 的授权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⑴下达任务。 ⑵授予权力。 ⑶监控与考核。在授权过程中,即下级运用 权力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要以适当的方式 与手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控制,以保证 权力的正确运用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25
三、指挥及其有效性
情景与分析
管理学基础
第四章 指挥与激励
1
主要内容
管理职责与实务 学习目标

管理学 基础
单元一
指挥 单元二激励
2
管理职责与实务

管理学 基础
制订了计划,健全了组织,杨经理将工作重心转向经常 性管理。 杨经理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勤奋工作,扎扎实实,事 必躬亲,特别是脏活累活抢着干,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工作的进展还是很不理想,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有 时还不能令行禁止,工作忙乱无序,绩效低下。这使他 又一次地陷入苦恼之中。正好公司组织中层干部参加领 导科学讲座,才使他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基层管理者, 最经常性、最重要的管理职能就是领导职能。 他懂得了什么是权威,什么是指挥,什么是激励,什么 是沟通,管理者不能当“光杆司令”、“劳动模范”, 而必须带领大家干,明白了“管理是通过别人把工作干 好“的道理。他认真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管理工作实际, 归纳出一个中基层管理者必须履行如下领导职责。
4
学习目标 知识点: 1.掌握权力形成机制与运用要领; 2.掌握指挥的形式与要领; 3.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4.掌握沟通的原则与演讲的要领; 5.掌握人际交往与合作的原理与艺术; 6.掌握团队特征与建设要领。

管理学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