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试验室流程SOP
血液SOP文件
血液实验室作业指导书省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省市第二医院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PT-FIB)测定1. 实验原理本实验可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
原理:确定量的抗凝血浆(50微升)样本经一定时间加温后,将组织凝血活酶、钙离子加入其中,激活外源凝血途径,产生纤维蛋白血凝块,通过660nm光照射血浆,测定其凝固过程中90o散射光变化,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原时间,再通过参数计算得出凝血酶原活动度与INR值。
在检测PT的同时,血浆浊度的变化与血浆中FIB的含量成正相关,通过测定凝固终点和起始点光散射强度的差值,再根据试验前已经做出的由不同已知FIB浓度与相应的光散射差值关系的标准曲线即可推测出FIB 的浓度。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全血贮存在4~10oC不超过2小时,最好1小时(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此血浆在室温22~24oC下可存放2小时,在2~4oC可存放4小时,在-20oC可存放2周,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在-70oC可存放6个月。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血浆的容器置37oC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以免凝血因子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不准确。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每个试剂均购自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公司。
1)PT-FIB测定试剂盒(代号P/N: 84688210)兔脑促凝血激酶10mL X8瓶2)定标血浆 Calibration Plasma(代号P/N:20003700)3)参比液 Reference Emulsion(代号P/N:9756900)4)因子稀释液 Factor diluent(代号P/N: 9757600)5)正常质控血浆 Normal control plasma(代号P/N:20003110)6)低水平质控血浆Abnormal control plasma level I/Low(代号P/N: 20003210)7)高水平质控血浆Abnormal control plasma level II/High(代号P/N: 20003310)注:促凝血酶原激酶当用不同的促凝血酶原激酶,或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手工、半自动、全自动)做PT测试时,其秒数结果将会有较显著的差异。
血液病试验室流程SOP
血液病房实验室工作流程SOP文件一、样本采集1.1 医生开具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申请单,患者持单到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查。
1.2 实验室人员核对申请单的有关项目是否齐全、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ID、床号、检查项目以及申请单上是否具明相关检验结果。
1.3 实验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操作:1.3.1 患者准备患者侧卧位、屈髋位,取髂骨后棘,消毒准备。
1.3.2 器材准备骨穿包、消毒设备、麻醉药品、玻片7张、推片、采血针以及消毒纱布等1.3.3 消毒备皮骨髓穿刺吸取0.2ml髓液涂片5张以上,要求有髓小粒、油滴如有活检取骨组织1cm左右,红白相间有红随、骨质,固定于Bouin固定液或甲醛液中。
1. 3.4 采指血涂片2张以上与髓片对照。
1. 3.5 交待医嘱于患者:伤口3天不要沾水,以防感染。
二、标本编号2.1 样本采集后涂片后,在病房制片室进行编号,登记本、申请单、标本袋、标本四者上编号一致。
2.2 新患者登记本上编新号,老患者编以前号以及第几次做此检查。
2.3 标本袋上应标明姓名、床号以及日期,以便以后复查检验。
2.4 骨髓组织活检编号同骨髓细胞形态学涂片。
三、标本制备3.1 骨髓细胞形态学涂片制备3.1.1 两张髓片、一张血片进行瑞氏染色10min,染色时间视髓片厚薄情况、实验室温度,可以适当延长或者缩短。
3.1.2 对于临床诊断贫血、MDS、临床申请单开具、血常规的血红蛋白减少较多的样本进行铁染色3.2 骨髓组织活检标本制备3.2.1 固定:取出的骨髓活组织块在Bouin固定液中30~60min,如组织块较大,或CGL/CML等增生极度活跃之标本,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但不宜 > 3 h 。
3.2.2 脱水:以浓度为60%、70%、80%、95%、100%、100%乙醇先后浸泡,每瓶15min,不时摇荡进行脱水(末次乙醇处理后,组织块吸水纸吸干)。
3.2.3 包埋:Hemapun865普通塑料包埋,H865甲液2 ml模具中1~2h,然后4~6滴乙液20 min。
临床血液学检测(SOP)
临床血液学检测(SOP)保证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仪器范围】血细胞分析仪。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
【校准方法】(一)校准环境、仪器和试剂要求室温:20~25℃。
湿度:<80%。
试剂:所用稀释剂、溶血剂和清洁剂都为仪器配套产品。
校准品:为仪器配套产品,并在使用效期内,同时无变质或污染仪器:(1)校准前仪器内部各通道及测试室均经清洁剂处理30分钟。
(2)仪器的背景计数、重复性及携带污染率均符合要求,否则需请维修人员检修。
(二)操作步骤1.从冰箱中取出校准物,放置室温15分钟,勿摇动。
2.在测定校准物前,先测定两份正常人新鲜血液。
3.将校准物瓶口朝上置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8次。
4.颠倒小瓶,使瓶口朝下置于掌心,来回搓动8次。
5.重复3和4步骤8次(计2分钟左右)。
6.瓶底朝上,确认瓶底无沉积物,说明已充分混匀。
7.用软纸拭净瓶口,轻轻打开瓶塞。
8.将两瓶校准物混合在一起,充分混匀后再分装于两个瓶内。
9.取一瓶校准物在仪器上连续测定11次。
10.由仪器自动校准。
(三)计算与核对标准1.计算出各项结果的均值和精密度,均值应比日常检测报告多保留一位小数点。
2.检查精密度是否达到使用说明书上所示的精密度,如达到,继续下一步;否则,停止校准,与维修人员联系。
3.计算出各项参数均值与定值之差的绝对值和相差的百分数,与校准标准(表1—1)进行比较。
4.结果小于第一列数值,则不需校准;结果大于第二列数值,需请维修人员处理;结果在第一列与第二列数值之间,需校准仪器。
5.如有自动校准功能,可按说明书进行。
如没有此项功能,则用定值除以均值,再乘以原校正系数即为新校正系数,输入仪器即完成校正。
【1.按上述方法混匀第2管校准物后再在仪器上重复测定11次,按同样的方法计算,将结果再次与校准标准核对,如合格,校准完毕,仪器方可使用。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手册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手册第一章:概述1. 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科实验室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手册旨在为血液科实验室的操作人员提供准确、规范的操作指引,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高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室设备概述:血液科实验室通常配备了一系列仪器设备,如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血型鉴定仪等。
操作人员应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安全操作:在进行实验室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时刻注意安全。
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遵循实验室安全规程等。
第二章:血液标本采集1. 采血点选择:选择合适的采血点对于获取准确的血液标本至关重要。
在常见的采血点中,比如肘部静脉、手背静脉等,操作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点。
2. 采血方法:采血时,操作人员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针头规格、采血器等,并掌握正确的采血技术,以避免出现血栓形成、血液溢出等问题。
3. 血液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标本分装、保存等。
操作人员应标注标本的相关信息,并按照实验要求妥善保存。
第三章:血液细胞分析1. 血细胞计数:进行血细胞计数时,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的要求,准确调整相关参数,并根据标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
同时,注意消毒仪器和容器以避免交叉感染。
2. 血细胞分类:对于不同种类的血细胞,操作人员需根据其形态和染色特点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计数。
熟练掌握相关技巧,提高分类准确性。
3.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操作人员应注意准备良好的血液涂片,熟悉各种染色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以正确鉴定异常细胞及相关病理变化。
第四章:血凝分析1. 凝血酶时间测定:在进行凝血酶时间测定时,操作人员应准确选择适当的试剂和稀释液,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凝血因子测定:对于凝血因子的测定,操作人员需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调配好标准品和控制品,并合理安排各步骤的执行顺序,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误差。
血库输血科ABO血型鉴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1.批批检的抗—A(B型血)、抗—B(A型血)及抗—A十B(O型血)分型血清。
2.批批检的5%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3.离心机,显微镜。
[标本收集与处理]
1,受检者血清;
2,枸缘酸钠抗凝血或未稍取血,受检者血液制成5%红细胞盐水悬液使用,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3)立即以1000r/min离心3 min。
(4)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内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内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5)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XXXXXXXX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6,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7,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8,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自身抗—I,常引起干扰。
9,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解决办法如发现ABO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先要重复作试验1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和解释试验结果,就可解决明显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月必须进一步研究。
5,如果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细胞及血清试验至少在室温和4℃放置30min,用显微镜检查核实。
6,如疑为A抗原或B抗原减弱,则可将受检红细胞与抗—A或抗—B血清作吸收及放散试验以及受检者唾液作A、B、H血型物质测定。后者只对80%HAB分泌型的人有用。
XXXXXXXX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SOP-07-09
3,标本出现中度溶血者,为不合格标本,不能用于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3] 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但也须在油镜下观察得以证实。
5.油镜检查:[1] 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数,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
[2] 各阶段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略)[3] 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质量和数量的变化,观察的要点:1] 粒细胞系统:观察胞体的大小、胞核的形态以及胞浆是否有空泡和变性、中毒性颗粒、Auer小体、吞噬物等。
2] 红细胞系统:观察幼红细胞有无巨幼样变,胞核有无固缩、碎裂、胞浆内有无嗜碱性点彩、H0well-Jolly小体、Cabot环等,并应同时观察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结构等有无异常。
3] 巨核系统:除作分类计数外,应注意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大小、形态、及聚集性、颗粒变化等。
4]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5] 是否出现其它异常细胞和血液寄生虫等。
6.结果计算:[1] 计算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分别占有核细胞的百分率。
[2] 计算粒红比例,将各阶段粒细胞百分率的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的总和作比较,计算粒红比值(G/E)。
7.血象分析:分析骨髓象必须分析血象,因为两者可以互相对照,以增加诊断的正确性。
8.细胞化学染色:用以协助鉴别诊断,常用的染色方法:过氧化物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糖原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和氟化钠抑制试验、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
9.填写检验报告单[1] 取材、涂片、染色等情况:采用“良好”、“尚可”、“不佳”三级评价标准。
1] 取材良好的指标:骨髓液和涂片上均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有造血的幼稚细胞的巨核细胞,有骨髓特有的细胞,粒细胞的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大于血片中的比值。
2] 涂片良好的指标:片膜厚薄适当、均匀,有头、体、尾三部分;尾部成弧形,上下缘整齐;面积约1.5cmX3cm;镜下见各类有核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互不重叠,也不分散,也不皱缩。
血液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SOP_09-1 血液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血液寄生虫检验。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1 原理: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膜涂片或厚涂片经溶血后,运用复合染料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内容物等,以鉴别、判断血液中的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2 试剂:由台湾贝索公司提供。
2.1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2.2 碱性亚甲兰染液:2.3 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3 方法:3.1 红细胞检查:正常红细胞呈圆形,中央略凹陷,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 6~9μm。
3.1.1 大小异常红细胞: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一,凡直径>10μm者称大红细;>15μm者称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直径<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3.1.2 形态异常红细胞:3.1.2.1 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通常<6μm,厚度增加,通常>2.6μm,因而红细胞呈小圆球形,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红细胞多,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病等)。
3.1.2.2 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有时可呈畸形。
正常人血液中也可见到,但最多不超过15%。
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其他各类贫血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3.1.2.3 靶形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有少许血红蛋白,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白连接,边缘部染色深,故呈靶状。
主要见于: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一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黄疸等。
3.1.2.4 镰形红细胞:细胞狭长似镰刀,也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样,主要见于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
血液SOP文件
血液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编制:审核:批准: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PT-FIB)测定1. 实验原理本实验可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
原理:确定量的抗凝血浆(50微升)样本经一定时间加温后,将组织凝血活酶、钙离子加入其中,激活外源凝血途径,产生纤维蛋白血凝块,通过660nm光照射血浆,测定其凝固过程中90o散射光变化,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原时间,再通过参数计算得出凝血酶原活动度及INR值。
在检测PT的同时,血浆浊度的变化与血浆中FIB的含量成正相关,通过测定凝固终点和起始点光散射强度的差值,再根据试验前已经做出的由不同已知FIB浓度与相应的光散射差值关系的标准曲线即可推测出FIB的浓度。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全血贮存在4~10oC不超过2小时,最好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此血浆在室温22~24oC下可存放2小时,在2~4oC可存放4小时,在-20oC可存放2周,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在-70oC可存放6个月。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血浆的容器置37oC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以免凝血因子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不准确。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每个试剂均购自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公司。
1)PT-FIB测定试剂盒(代号P/N: 84688210)兔脑促凝血激酶10mL X8瓶2)定标血浆Calibration Plasma(代号P/N:20003700)3)参比液Reference Emulsion(代号P/N:9756900)4)因子稀释液Factor diluent(代号P/N: 9757600)5)正常质控血浆Normal control plasma(代号P/N:20003110)6)低水平质控血浆Abnormal control plasma level I/Low(代号P/N: 20003210)7)高水平质控血浆Abnormal control plasma level II/High(代号P/N: 20003310)注:促凝血酶原激酶当用不同的促凝血酶原激酶,或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手工、半自动、全自动)做PT测试时,其秒数结果将会有较显著的差异。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血液学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血液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流程,可以监测和评估实验室的分析系统的性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指标。
二、质量控制流程1. 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准备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与实际患者样本相似的特征,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样品应具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且能够覆盖实验室的分析范围。
样品的准备应按照像关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质量控制样品应在每一个工作日的开始、结束和中间时段进行测试,以覆盖实验室的日常运行情况。
测试时应按照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结果应记录并进行分析。
3.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是评估实验室分析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常见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方法包括Levey-Jennings图、Westgard规则等。
分析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4. 异常结果的处理当质量控制结果超出预定范围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应检查仪器和试剂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应检查操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是否正确。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应及时报告质量管理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 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和管理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和管理是质量控制流程的重要组成部份。
所有的质量控制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进行记录,并按照像关规定进行保存。
记录应包括样品的标识信息、测试结果、分析日期和时间等。
质量控制记录应按照一定的时限保存,并定期进行审查和归档。
6. 质量控制结果的报告和评估质量控制结果的报告和评估是质量控制流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定期的质量控制结果报告,可以评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血液学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实验室血液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流程,包括质控样品的选择、设定目标范围、质控样品的测试、数据分析和纠正措施等。
二、质控样品的选择1. 根据临床实验室的需要,选择与常见血液学检测项目相对应的质控样品。
2. 质控样品应具有与临床样本相似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设定目标范围1. 根据临床实验室的要求和相关指南,设定每个血液学检测项目的目标范围。
2. 目标范围应根据临床意义、生理变异、方法学特性和仪器性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四、质控样品的测试1. 在每次检测过程中,将质控样品与临床样本一同进行测试。
2. 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使用相同的方法和仪器对质控样品进行测试。
3. 保证质控样品的测试频率和数量足够,以反映实验室的整体性能。
五、数据分析1. 收集质控样品的测试结果数据,并记录在质控记录表中。
2. 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
3. 根据目标范围和统计指标,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状况。
六、纠正措施1. 当质控数据超出目标范围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2. 首先检查实验操作是否符合标准程序,排除人为误差的可能。
3. 检查仪器的性能和校准状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如有必要,重新校准仪器或更换试剂,并重新测试质控样品。
5.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及时与仪器供应商或相关专家联系,寻求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七、质量控制文件的管理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质控记录表、标准操作程序和纠正措施记录等。
2. 定期审查和更新质量控制文件,确保其与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符。
八、培训和交流1.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实验人员对质量控制流程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2. 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九、总结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是确保临床实验室血液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一、引言血液科实验室是医院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部门之一,对于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来支持诊断和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并遵守操作规范以及重视安全事项是至关重要的。
二、实验室操作规范在血液科实验室操作时,以下规范应被遵守:1.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专用的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2. 所有仪器、试剂和标本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操作要求和实验室流程。
3. 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遵循正确的试剂加入顺序和溶液制备方法。
4. 定期维护和校准实验室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5. 定期清理和消毒实验室试验台和仪器设备,保持操作环境整洁干净。
6. 严格遵循标本管理流程,包括正确的标本采集、标识、储存和处理等步骤。
7. 定期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更新实验室操作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三、安全注意事项为了确保血液科实验室的安全性,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和相关职业病筛查,并及时报告和处理任何健康问题。
2. 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和体液标本,必要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并妥善处理感染风险物品。
3. 注意防止试剂和标本的交叉污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清洗。
4. 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和吸烟,以防止食品、饮料和烟灰对实验结果产生污染。
5. 各类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6. 对于有毒、易爆、易燃和腐蚀性试剂,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储存、使用和处理,严禁乱倒、乱丢。
7. 实验室应配置适当的消防设施和紧急救援装备,且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火灾和紧急救援演练。
四、结论血液科实验室是医院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支持部门,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保证准确的检测结果和实验室的安全非常重要。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新的操作指南和安全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以提供高质量的实验室服务,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背景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是医学实验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确保了实验室所产生的血液学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流程是指一系列的操作和措施,旨在监测和评估实验室的分析过程,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流程的目标1. 确保实验室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监测实验室的分析过程,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3. 提供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控制数据,以评估实验室的性能;4. 改进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流程步骤1. 确定质量控制样品:根据实验室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样品。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与临床样品相似的特性,且能够涵盖实验室所测试的范围。
2. 制备质量控制样品: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制备质量控制样品。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确保每个批次的样品具有相似的特性。
3. 设定质量控制规格: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和分析方法的性能,设定质量控制规格。
质量控制规格应包括目标值、允许偏差范围和警戒值。
目标值是实验室希望达到的结果,允许偏差范围是实验室所能接受的结果偏差范围,警戒值是超出允许偏差范围的临界点。
4. 运行质量控制样品:在每次实验运行前、中、后,运行质量控制样品。
根据实验室的要求,确定运行的频率和样品的数量。
运行质量控制样品的目的是评估实验室的分析过程,并检测潜在的问题。
5. 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将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结果与质量控制规格进行比较,计算结果的偏差和变异系数。
根据结果,评估实验室的性能,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6. 纠正措施:如果质量控制结果超出允许偏差范围或达到警戒值,实验室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重新校准仪器、更换试剂、培训操作人员等。
7. 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记录每次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结果和分析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实验室还应定期生成质量控制报告,汇总质量控制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血液检查实验室操作流程
血液检查实验室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血液检查实验室操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准备在血液检查前,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空腹或饮食准备。
血液学检验SOP文件的
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编写
具体书写请参照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227-2002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 要求》有关章节。
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编写
SOP没有统一格式, 但一般都包括: –目的* –职责* –适用范围* –术语/定义 –所需材料(包括相关的受控文件) * –流程* –附录 –参考 注: * 最基本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程序文件
B
质量手册
A
ISO 15189 质量管理体系
C
检验项目 作业指导书
证实文件
E
D
设备操作 作业指导书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构成
第一层次:整个实 验室及领导使用 第二层次:实验
室各部门使用
质量 手册
纲领文件
程序性文件 作业指导书 (标准操作规程)
第三层次:具体工作
人员使用更详细文件
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编写
检验项目SOP 1)目的与适用的实验方法; 2)实验原理和/或检验目的(概述):可包括临 床应用和/或实用性; 3)使用的标本种类和收集方法、病人准备要求、 标本容器要求、拒收标本的规定、标本处理方 法、标本储存规定等; 4)使用的试剂、校准品、控制品以及其它所需物 品。所有材料都必须写明厂商名、产品名、包 装量、配制要求、使用和储存要求等;
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编写
检测仪器SOP文件 1、主要依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或SOP编写 2、要适合实验室实际情况 3、繁简适度 4、内容必须包括: a)仪器使用目的及范围; b)校准程序; c)常规标准操作程序; d)质控程序; e)仪器维护保养程序等; f) 其他。
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编写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背景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是医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误差,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流程。
二、质量控制流程1. 设定质量控制标准在血液学实验室中,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是来自于国家或者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参考值,也可以是实验室内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各项血液指标的参考范围,以及实验室内部设定的质量控制目标。
2. 选择适当的质控品质控品是用于评估实验室仪器和方法准确性的标准样本。
在血液学质量控制中,应选择与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相对应的质控品。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性好、成本适中、与实际样本相似的特点。
常见的质控品包括商业质控品和内部质控品。
3. 制定质控计划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应包括质控品的频率、浓度、使用方法等信息。
普通来说,质控品的浓度应覆盖实验室常见的正常范围和疾病范围,以评估实验室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准确性。
4. 进行质控测试按照质控计划,定期进行质控测试。
质控测试应摹拟实际样本的处理过程,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仪器操作等。
通过与质控品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质控测试的频率应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进行调整,普通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质控测试。
5. 分析质控结果对质控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评估质控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如果质控结果超出了事先设定的质量控制目标,应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
6. 记录和报告对质控测试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记录应包括质控品的批号、浓度、测试日期、测试结果等信息。
报告应包括质控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以及针对质控结果的纠正措施。
记录和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追溯和监控实验室的质量操纵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一、背景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和措施,确保临床实验室的血液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本采集、仪器校准、质控品使用和结果分析等环节,旨在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二、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详解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血液学质量控制的第一步,正确的样本采集能够保证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当的采集管和抗凝剂,避免对血液学参数产生影响。
- 采集前应向患者解释采集过程,并确保患者配合。
- 采集前应检查采集器具的洁净度和完整性,避免污染或破损。
- 采集后应及时进行标本标签标识,确保样本的追踪和识别。
2. 仪器校准仪器校准是血液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仪器校准可以消除仪器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校准的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准备校准品和校准曲线。
- 将校准品按照要求加入仪器中,进行校准。
- 校准后应进行质控样本的检测,以验证校准效果。
3. 质控品使用质控品是血液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检测质控品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系统和操作流程是否稳定。
质控品的使用步骤如下:- 根据实验室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质控品。
- 每次使用质控品前,应摇匀并根据要求进行稀释。
- 将质控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 记录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并与质控标准值进行比较和分析。
4.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是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步,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检测准确性。
结果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 对每次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样本标识、检测数值和日期等信息。
- 将检测结果与质控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和变异系数等质控指标。
- 根据质控指标的分析结果,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的意义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的实施对于临床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和患者的诊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规范
血液科实验室操作规范血液科实验室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一系列操作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血液科实验室的操作规范,以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行。
1. 试验前的准备在进行任何试验之前,实验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试剂的过期日期、储存条件和完整性,校验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度,确保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完备,以及检查实验室环境的干净和整洁程度。
2. 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血液样本的采集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环节,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操作者应正确佩戴实验手套,准确选择采集工具,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采集的样本质量可靠。
采集后,应及时进行标本的处理和储存,避免样本受到污染和变质。
3. 试验操作在进行血液相关的试验操作时,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方法和操作规范进行。
操作者应熟悉试验步骤、样本要求、试剂浓度和试剂使用方法等相关信息,并正确使用和操作仪器设备。
同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4. 数据录入和结果分析试验操作完成后,实验室人员应及时将实验数据录入系统中,并进行正确的结果分析。
在录入数据时,要注意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录入错误。
在结果分析时,要结合临床病情和相关参数进行综合判断,给出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5. 结果报告和质量控制试验结果的报告是实验室工作的最终目的,应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试验名称、样本信息、结果数值、参考范围、临床意义等。
在报告过程中,实验室人员应注意核对和验证,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室还应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废弃物处理在实验室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正确的处理。
实验室人员应将废弃物分类,遵循环保原则,将具有污染性的废弃物进行专门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总结:血液科实验室操作规范是保证实验室工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房实验室工作流程SOP文件
一、样本采集
1.1 医生开具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申请单,患者持单到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查。
1.2 实验室人员核对申请单的有关项目是否齐全、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ID、
床号、检查项目以及申请单上是否具明相关检验结果。
1.3 实验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操作:
1.3.1 患者准备
患者侧卧位、屈髋位,取髂骨后棘,消毒准备。
1.3.2 器材准备
骨穿包、消毒设备、麻醉药品、玻片7张、推片、采血针以及消毒纱布等
1.3.3 消毒备皮骨髓穿刺吸取0.2ml髓液涂片5张以上,要求有髓小粒、油滴
如有活检取骨组织1cm左右,红白相间有红随、骨质,固定于Bouin固定液或甲醛
液中。
1. 3.4 采指血涂片2张以上与髓片对照。
1. 3.5 交待医嘱于患者:伤口3天不要沾水,以防感染。
二、标本编号
2.1 样本采集后涂片后,在病房制片室进行编号,登记本、申请单、标本袋、标本
四者上编号一致。
2.2 新患者登记本上编新号,老患者编以前号以及第几次做此检查。
2.3 标本袋上应标明姓名、床号以及日期,以便以后复查检验。
2.4 骨髓组织活检编号同骨髓细胞形态学涂片。
三、标本制备
3.1 骨髓细胞形态学涂片制备
3.1.1 两张髓片、一张血片进行瑞氏染色10min,染色时间视髓片厚薄情况、实
验室温度,可以适当延长或者缩短。
3.1.2 对于临床诊断贫血、MDS、临床申请单开具、血常规的血红蛋白减少较多的
样本进行铁染色
3.2 骨髓组织活检标本制备
3.2.1 固定:取出的骨髓活组织块在Bouin固定液中30~60min,如组织块较大,
或CGL/CML等增生极度活跃之标本,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但不宜 > 3 h 。
3.2.2 脱水:以浓度为60%、70%、80%、95%、100%、100%乙醇先后浸泡,
每瓶15min,不时摇荡进行脱水(末次乙醇处理后,组织块吸水纸吸干)。
3.2.3 包埋:Hemapun865普通塑料包埋,H865甲液2 ml模具中1~2h,然后4~6
滴乙液20 min。
3.2.4 切片:普通轮转式切片机切片5~8张,2um厚可供HGF、MGG、HE染色,
5um厚者可作Gomori、Masson和铁染色,一般切片5um ,一张玻片3张切片。
3.2.5 染色:常规做HGF染色,对于怀疑MF加做Gomori网硬蛋白纤维染色、Masson
胶原纤维三色染色。
附注:各种染色原理、步骤见相关操作SOP文件
四、标本检验
4.1 骨髓细胞形态学标本检验
4.1.1 BP片显微镜油镜×100计数100个有核细胞,观察WBC多少、无核RBC形
态、PLT是否易见以及其他情况。
4.1.2 BM片显微镜×10下,观察涂片、染色情况、骨髓增生分级并分类、计数巨
核细胞。
4.1.3 BM片显微镜油镜×100在厚薄均匀,染色良好部位分类计数有核细胞200
个,对于增生极度活跃标本应计数500个。
4.1.4 对于形态学上鉴别较难的疾病加以其他辅助染色、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
4.1.4.1 红系异常增生: PAS 贫血:铁染色
WBC升高: NAP AL诊断:POX
4.1.4.2 AL进行免疫分型B-ALL、T-ALL
4.1.4.3 在形态学上较难辨认的M0、M1、M7与M5与L1/L2加作NAE-NaF
4.2 骨髓活检组织病理检验
4.2.1 骨髓增生程度、造血细胞比例、粒红细胞与巨核细胞形态与定位情况
4.2.2 骨小梁、脂肪细胞、血管系统、蛋白纤维情况
五、检验结果报告
5.1 骨髓细胞形态学报告
5.1.1 原始检验报告单上数据输入电脑,核对姓名、性别、床号、ID以及临床诊
断等
5.1.2 显微镜图像采集,找些典型、异常、真实表现BM情况的图像
5.1.3 BM、BP中观察,判断骨髓情况,就形态、比例、有无畸形、异常表现进行
描述。
5.1.4 附上辅助染色结果,
5.1.5 整体考虑,结合其他检验结果,立足BM客观、科学给出诊断
5.2 骨髓组织活检病理报告
5.2.1 骨髓组织活检结果报告同骨髓细胞形态学报告。
5.3 报告打印由实验室主管技师、审核员签字后生效。
5.4 病房报告投放到医生办公室指定地点,门诊报告实验室管理,患者本人或家属
自取。
六、检验资料、标本保存
6.1 检验资料按照日期顺序建档保存
6.2 检验标本脱油保存,白血病未作处理的标本保留,其余的未处理的标本丢弃,
保存同检验资料一同建档,以备复查。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