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专题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共35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苏教版必修2
3、二战爆发, 征兵入伍,历时 6年,后被俘入 战俘营;
ppt课件
4、“废墟文 学”
5、1972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6、1985年去 世,举国哀悼。
ppt课件
开端(开头—§15); 盟军攻入德国,“我”负了伤,被送入战地 医院——一所学校的美术教室,等待救治; 发展(§16—§45);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到了读书八年的母 校,也想弄清楚自己的伤势如何; 高潮、结局(§46—§53): “我”终于知道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也 辨认出原来手术室就是从前读书的教室。
探讨小说标题的作用 (1)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 (2)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 (3)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 (4)从而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ppt课件
拓展讨论: 由“学校环境的描写”可以感受
到德国文化的深厚,这样一个国家为 什么会成为反人类文化战争的策源地?
阅读筱敏《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 理想》,并收集资料,探究钻研。
ppt课件
(2)看到自己失去双臂和右腿, “我”为什么“猛地仰面躺了下来, 不能支撑自己”?
残酷的现实、惨不忍睹的场面,让 人无法接受,客观上揭示了战争的 罪恶和对人的摧残。
ppt课件
谈谈小说的艺术特点 (1)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 (2)用内心独白和回忆展示情节 (3)叙述不动声色,语言冷峻 (4)出色的环境描写烘托主题 伯尔小说创作既遵循批判现实主义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德)伯尔
ppt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 解人物在战争中的遭遇,认识战 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 的毁灭作用。 2.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 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
展与环境的关系。
ppt课件

苏教版语文必修2课件: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苏教版语文必修2课件: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1)中央领导在讲话中强调,要________(树立/竖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
凝眸. ( )
粗犷.( ) 诅咒.( )
甲胄.( )
惊骇.( ) 襁.褓.( )( ) 憎.恶( )
恺.撒( ) 倒坍. ( )
瞳.孔( )
【答案】 chuō shì qiè è hè móu ɡuǎnɡ
qiǎnɡ bǎo zēnɡ kǎi tān tón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zhòu
zhòu hài
(4)zhā zhá z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语境辨析法
(5)饥肠辘辘的小姑娘刚要伸手去抓锅炮.( )肉,门外响起了枪炮.( ) 声,她立刻像遭到炮.( )烙似的把手缩了回去。
(6)瘦削.( )的母亲认真地为我削.( )着苹果。 【答案】 (5)bāo pào páo (6)xuē xiāo
上一页
爱因斯坦希望和平的花园绽放五彩缤纷的花朵,他希望和平的小溪永远流 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从呼喊的深渊中,从一切憎恨的深渊中,我要向您高歌,神圣的和平。
——罗曼·罗兰 2.在和平主义的温床上培植香菌,那是不需要什么肥料的,一夜之间它们 就可以突然茁长起来。
——罗曼·罗兰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捉摸·琢磨 两个词语都是动词,都有“思考”的意思。 “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 “琢磨”指雕刻和打磨玉石,后来引申为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也指反 复思索、考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报道称,这两个目标令人难以________(捉摸/琢磨),安倍政府高度依赖 经济增长和税收的方式有可能事与愿违。 (2)戴时贤潜心________(捉摸/琢磨)年画制作技法,不仅向伯父请教“堆金 沥粉”工艺,还遍访业内名师,使“堆金沥粉”工艺得以传承。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就像古多.克诺普教授所说:“希特勒时 代的孩子们是政权不可缺少的支持,假如 没有希特勒青年团坚持不懈的全方位的投 入,德国经济和社会早就崩溃了。青年们 通过他们的投入对战争延长起了决定性作 用。900万廉价劳动大军填补了在前线服役 男子留下的空缺。”“1921年至1925年出 生的人当中,三分之一还多的人惨死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或者死在国内的 战场上。”
----《读书·人不是为了被管辖而存在》
他的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 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辞
文艺的良心
怎么成为圣贤?如何做得英豪?大忠大奸怎样划 分?丰功伟绩如何创建?什么叫气贯长虹?什么叫名 垂青史?什么叫中流砥柱?什么叫平反昭雪?„„这 些堂皇而激烈的命题,竟然普及于社会、渗透于历史, 而事实上这些命题出现的概率究竟有多大,而且又有 多少真实性呢?与之相反,有关一个普通人的存在状 态,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物件,有关人类周围的植 物和动物,有关世俗风习、人间情怀,虽然天天遇到, 人人遇到,处处遇到,却一直被中国主流文化搁弃着、 冷落着。 ----余秋雨
这个想象的世界是怎么来的?
统一的学校布置 批量生产的阵亡纪念碑 “多哥”上恶作剧结果
• 在希特勒眼里,“群众是守旧和懒惰的,他们 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思考”。既然如此,人 民群众的观念和想法,是需要被灌输、被引导、 被宣传、被塑造,才能正确的加以表达。希特 勒与他所谓的纳粹精英们有意识地用各种手段 把人民的思想穿上由统治者和少数知识精英 “缝制好的制服”,转变到希特勒认为是正确 的方面去。而一旦人民的思想穿上了制服,也 就丧失了思考的权力与能力,成为了《国际歌》 中所说的囚禁在“思想牢笼”中“饥寒交迫的 奴隶”。

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课件(46张PPT)

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课件(46张PPT)

3、我一直在思考着什 么问题?(情节)
请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小结
“我”是一名 德国士兵 ,因 战争 受了伤,但 “我到底受的什么伤?到最 “我”始终想知道”
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失去
了双臂和右腿。
“我”又是一名 中学生 ,“我”对“我”所在的
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 这里是“我” “我”所写的铭文 由 得以确认: 三个月前学美 术绘画的母校。
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是一个心胸坦荡的民族! 这每一届政府都不厌其烦的向 全世界真诚道歉!他们本国的法庭和警察帮着别的 国家的人逮捕和审判本国的战犯!他们对每个受到 他们伤害过的人都给予真诚的道歉和补偿! 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教育自己民族的后代: “我们日尔曼民族曾经侵略过别的国家,我们曾经 对别的国家和民族造成过伤害。我们每个德国人都 要对过去的行为负责。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不 让历史重演。
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苏军的坦克部队在柏林的蒂尔花园区遭遇到 400多希特勒青年团队员的阻击。苏军元帅朱可夫试图用不流血的 办法解除这些孩子的武装,但没有成功,因为这些孩子们向一切试 图靠近他们的敌人猛烈开火。最后,苏军的坦克群开火了…战后, 朱可夫在说到此事时语气沉重:“谁会把孩子推向必死无疑的境地? 只有疯子才这样做!”
复仇

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作者把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 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 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 的母校,被放在自己曾经接受过军国主 义教育的美术教室,反复出现的对学校 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 争对文明、对艺术的摧残。同时,对我 最终醒悟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消息一: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2019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专题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共35张PPT)

2019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专题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共35张PPT)

(2)多音字
哄抢( )
包扎( )
哄 哄骗( 起哄(
) )
扎 挣扎( 扎针(
) )

瘦削( 削皮(
) )

角落 ( 角色(
) )

挑剔 ( 挑衅(
) )

燎原 ( 火烧火燎(
) )
答案: (2)hōnɡ hǒnɡ hònɡ zā zhá zhā xuē xiāo jiǎo jué tiāo tiǎo liáo liǎo
合作学习
二、文本研读 1.课文始终在描写学校的环境,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干的 地方,可传播人类文明的地方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美术教室成了 “停尸间”,战争给人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哀伤。
多用于否定说法。“琢磨”指思索,考虑。
【例句】①货币是一个难以
的概念,一个故事,一种期望,它
很难管理,只有在用以交换产品和服务的那一刻才具有真正的价
值。
②那些唱词,已经无法查找原创者,不知经过了多少代民间艺人

,所以完全符合民俗,句句动情,声声入耳。
答案:(2) ①捉摸 ②琢磨
课堂探究
一、整体把握
答案:搪/塘/唐/糖 喧/暄/宣/渲 跚/栅/姗姗/珊珊 骇/骸/劾/赅 愕/颚/鳄/萼 憎/赠/增/曾
3.词语辨析
(1)径自·径直
【辨析】都是副词,都含有“直接”的意思。“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强调“自己”。“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或
者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导入阅读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 访问期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 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膝下 跪,并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 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510万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 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 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 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是一个心胸坦荡的民族!

2019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苏教版必修2

2019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苏教版必修2
优质课件
伯尔,1917年出 生于德国科隆市 一个普通的木匠 家庭,是家中的 第八个孩子,自 幼家境贫寒,渡 过了艰难的童年 和青年时期。
优质课件
二战期间,他应 征入伍,在俘虏 营中渡过了六年, 后被保释。1972 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代表作品有 《火车正点》、 《丧失了名誉的 卡塔琳娜· 波罗 姆》。
优质课件
3、看到自己失去双臂和右腿, “我”为什么“猛地仰面躺了下来, 不能支撑自己”? 惨不忍睹的场面 四肢仅存一肢 、 残酷的现实 青春不再潇洒英雄梦完结 , 年轻的学生再也恶:
摧垮人类
优质课件
惨痛的教训 他是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的一个代 表,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他幼稚、 无知,他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他糊里 糊涂上了战场,又糊里糊涂受了重伤回 来,他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 命的价值,只是那句话让他去的,他狠 狠地被欺骗了。充当了战争的炮灰。
优质课件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里希· 伯尔 战争既是谋杀,也是自杀!
优质课件
我们的祈祷: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 3500 万 ; 各 种 损 失 折 合 当 时 美 元 计 算 数 额 高 达 1000亿以上。 据外国学者统计,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 世界上共发生战争 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损 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 150 公 里,厚1O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腰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7年里,世界接连爆发 了470余起局部战争,至少有1000万人死于兵火, 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平 均要过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
优质课件
海因里希· 伯尔走了,和他一起 离开的还有德国文学。他是崇尚和 支持自由的,常让一些人感到不舒 服。他是爱好争论的,由此激起人 们的反响,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他的 敬爱。我们将怀念他勇敢、热诚、 清醒和总是敦促的声音。 他把德国人的灵魂从俾斯麦 和希特勒的阴影里解救出来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苏教版必修2 (2)

高中语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苏教版必修2 (2)
编辑ppt
②我原以为为了那句话,我的名字 可以刻到“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 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的纪 念碑上,如此青史留名,没想到 “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 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 成批生产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 中心点都可以领到……”
编辑ppt
③我原以为听到的炮声是多么的惬 意、粗犷、高雅,“是图画书里打 仗的模样”,没想到那是“熊熊大 火”、“红光和黑烟交织”,它吞 噬了我的双臂和右腿,让我欲生不 能,欲死不能。花季的年龄,却过 早地凋零了……
编辑ppt
3、看到自己失去双臂和右腿, “我”为什么“猛地仰面躺了下来, 不能支撑自己”?
惨不忍睹的场面四肢仅存一肢、 残酷的现实青春不再潇洒英雄梦完结, 年轻的学生再也不能对战争满不在 乎,等待他的是残酷的现实。客观 上揭示了战争的罪恶:
摧垮人类 编辑ppt
惨痛的教训 他是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的一个代 表,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他幼稚、 无知,他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他糊里 糊涂上了战场,又糊里糊涂受了重伤回 来,他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 命的价值,只是那句话让他去的,他狠 狠地被欺骗了。充当了战争的炮灰。
编辑ppt
复述小结
“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 伤,但“我”始终想知道“我到底受 的什么伤?”到最终伤口的包扎被解 开,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失去了双臂 和右腿。
“我”又是一名中学生,“我” 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 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由“我”所 写的铭文得以确认:这里是“我”三 个月前学美术绘画编的辑ppt母校。
编辑ppt
2、为什么要反复写炮声,写我听炮声的感受?
残酷的侵略战争在主人公眼里具有神圣 的意义,于是炮声在主人公听来是多么 悦耳、多么惬意。这样写从侧面反映了 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之深。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共36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共36页
6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35 苏教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35 苏教版
பைடு நூலகம்
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
他始终想知道自己到底受了什么伤,究竟是不是
在自己的母校里。
开端(开头—§15); 盟军攻入德国,“我”负了伤,被送入战地医 院——一所学校的美术教室,等待救治; 发展(§16—§45);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到了读书八年的母校, 也想弄清楚自己的伤势如何; 高潮、结局(§46—§5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里希·伯尔
学习目标:
1、 了解情节,明确小说的主旨。 2 、探究造成主人公不幸命运的原因。 3、认识战争的毁灭性。
海因里希· 伯尔
(Heinrich Boll,&nbsp 1917-1985)
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一个雕刻家家庭,二战爆 发,征兵入伍,历时6年,后被俘入战俘营。 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人物:
同样是遭遇了战争的不幸,索科洛夫是悲伤的,他知 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去打仗,而《流浪人》 中的“我”受了欺骗并不清楚自己离开学校去参加战斗的 原因,显得比较麻木 。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 西斯卖命。这中间有年龄阅历方面的因素,也有外来教育 的影响。 索科洛夫失去了家庭, 《流浪人》中的“我”失去了 四肢中的三肢,心灵所遭受的伤痛是一样。 相比较而言,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不同,索科洛夫要 比《流浪人》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我”终于知道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也辨认 出原来手术室就是从前读书的教室。
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 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 处在半昏迷状态。|给人造成的悬念 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 在自己的母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共35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共35张PPT)


《挑tiǎo刺的少年》
• 《挑tiǎo刺的少年》塑造的是一个少年坐 下 挑tiǎo出脚刺的细节,早先被称作“忠 诚的男孩”,具有英雄主义色彩。 古罗马传说中的“忠诚的牧羊少年”,担当 起送信者的重任,虽然脚上有刺,但还是 以最快的速度将一封重要的信件传给罗马 元老院,圆满完成使命后才安顿下来,才 将脚掌上那根折磨了他一路的刺挑tiǎo了 出来。 《挑tiǎo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班 之间”,是为了灌输坚韧勇敢的军人品格
• 教室里的人种脸谱 • “北部的船长”、“西部的莫泽尔河流域 的女人”、“东部的格林斯人”、“南部 山地人”。 • 这些都是典型的日耳曼民族人种。 • 联想:文革的美术画室里,少有外国人的形 象。让学生们自认为:我们是地球的中心。 • (课下看毕飞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
• 教室里还有古罗马帝国雄才大略的 君主或政治家的画像,如:恺撒、 西塞罗、马可·奥勒留…… • • 没有文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的 画像……
• 德国学校特别推崇自己民族的强权人物, 主要是如下三位:
腓特烈一世(绰号“红胡子”) • 腓特烈一世(1657年—1713年),普 鲁士的第一位国王。他在位期间,为 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打下基础:多次 平定德意志内乱,五次进攻意大利, 还发起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 欧洲民间传说恶魔长着红胡子,又因 他杀人多而形容之为“红胡子”。
• 车外有人喊道:“把死人抬到这里来: 你们那里有死人吗?”——“该死 的,”司机大声地回答道,“你们已 经解除灯火管制了吗?” • “整个城市烧成一片火海,灯火管制 还有什么用!……到底有没有死人?” • “不知道。” • “把死人抬到这里来!……其他人抬 上楼,抬到美术教室去!” …… 我还没有死 我是属于“其他人”里面的

高中苏教版语文(浙江专用)必修二课件:第二专题 第6课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共55张PPT)

高中苏教版语文(浙江专用)必修二课件:第二专题  第6课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共55张PPT)
第6课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一)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 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生于科隆。二战 爆发,伯尔被征入法西斯军队服役,1945 年被俘,同年 12 月 生平 获释,返回科隆。1947 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 年成为职 经历 业作家。他对复兴德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伯尔一 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斗争,在他身上体现了正气和德意 志精神,正因为这一点,他被称为“德国的良心”。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色彩斑斓: 颜色灿烂多彩。 (2)威风凛凛: 形容威严的气概、声势令人生畏。凛凛,严
肃而令人敬畏的样子。
(3)心血来潮: 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4)无济于事: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5)无计可施: 想不出任何计策或办法来对付。指一点办法
也没。
(6)赫然在目: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扎 针 zh ā . zh á (4)扎挣扎 . 包扎 . zā
(二)写准字形 tán ɡ 搪 瓷 (1) tán ɡ 塘 堰 斑l án 斓 (2) án 澜 波l cu ì 啐 一口 cu ì 淬 火 荟cu ì 萃 (4) 精cu ì 粹 鞠躬尽cu ì 瘁 憔cu ì 悴
惊h ài 骇 弹h ã 劾 (3) 尸h ái 骸 言简意ɡāi 赅
蹒sh ān 跚 sh ān sh ān 姗 姗 来迟 (5) sh ān 珊 瑚 zh à 栅 栏
chu ō 戳 进 ù 戮 (6)杀l 绸m óu 缪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搪 瓷( tán ɡ ) . (4)甲胄 (zh òu ) . (7)吞噬 ( sh ì ) . (10)憎 恶( zēn ɡ) . (13)油腻 ( nì ) . (2)凝眸 ( m óu ) . (5)肃穆 (m ù) . (8)倒坍 ( tān ) . (11)襁褓 (qi ǎn ɡ b ǎo ) .. (14)喃 喃 ( n án ) . (3)庙柱中楣 ( m ãi) . (6)颠簸 ( bǒ ) . (9)粗犷 ( ɡu ǎn ɡ ) . (12)赫 然( h â )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2专题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2专题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研读课文
理清思路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自主探究
有人认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 “我”是一个受欺骗为纳粹打仗却始终没有觉悟的伤 兵;也有人认为,“我”虽然受欺骗为纳粹卖命但最终 有所觉悟。“我”在文中到底有没有觉悟?试联系课文 内容加以分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合作探究
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什么仅仅一句 话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呢?用它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提示】(1)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无知,容 易被鼓动,缺乏自主性,不知道生命的价值。(2)通过 这句话的真正含意与当时的情形的对比,讽刺了法西斯 的残忍,利用学生的无知让他们充当炮灰。(3)巧设悬 念,让读者去找出谜底。
【提示】“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 处于半昏迷状态。给人造成的悬念是“我”到底受了 什么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 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 兵医院?本该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怎么会成为伤兵进了 “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 的教室?“我”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这些悬念推动 情节的展开,读者也在团团疑惑中不断追问探索。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观点二:“我”有所觉悟。文中有一段文字写 道:“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 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 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因为战争 本身荒诞无稽、毫无意义,所以阵亡将士的献身并没 有价值可言。按同种格式批量生产,随便都可以领到 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失去了它应有的存在的意义,它并 不能使死者不被忘却;“并无特色”“毫不引人注 目”,生者也并不可能不忘却他们。它们的存在只能 表明生命的毫无价值,牺牲的毫无意义。主人公漠然 的语气之中隐含着对战争痛定思痛的反思和批判。

苏教版必修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苏教版必修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故事的战争背景
到处是伤兵 城市在燃烧 不时重炮轰鸣
写作特点
1、以第一人称写成,均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和 叙述。 2、不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重在表现主人公的心 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3、内心独白、回忆和联想是作者采用的主要艺术 手法。 4、讽刺是另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 首先体现在标题中,奠定了批判和反思的基调。 其次对炮声和阵亡将士纪念碑一段讽刺色彩尤为鲜 明。 残酷的炮声竟然被写得如此美好,是反语,“确实
课堂讨论
(7)结尾“牛奶”的含义是什么? 认出门房比尔格勒对表现小说主题 有什么意义? “牛奶”成为和平与学校的代名词。 由悲惨的现实发出呼唤和平的声音, 突出小说的主题。
深度挖掘
肉体的创痛 心灵的震痛 流浪人,你若到斯 巴…… 好战的思想 受伤的根源
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 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 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 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探讨小说标题的作用 (1)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
(2)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
(3)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 (4)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谈谈小说的艺术特点
(1)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
(2)用内心独白和回忆展示情节 (3)叙述不动声色,语言冷峻
(4)出色的环境描写烘托主题
伯尔小说创作既遵循批判现实主义的传 统,又借鉴了现代派的手法
结尾深刻有力地揭示了主题,使读者在震惊 之余不禁对主人公的遭遇进行深思并做出 自己的评判。
希特勒的法西斯思想
金牌27页 附录材料
小说的标题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 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抵抗强大的波斯军队, 最后全部牺牲.希腊人为纪念这些战士在温 泉关立纪念碑,碑上的铭文是: 流浪人,你若到故乡,请报告斯巴达公 民,我们在此地阵亡,以至忠于他们的命令。

苏教必修二课件:第二专题《流浪人_你若到斯巴》(共52张PPT)

苏教必修二课件:第二专题《流浪人_你若到斯巴》(共52张PPT)

叫喊(20)
画香蕉(13)
胳 膊 、 腿 不 能 动 ( 39 、 40 )门上的十字架(46)
医生注视、低语(41)
失去双臂和右腿!
我的手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开端(1-15):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被抬进美术教室。 发展(16-45)怀疑伤兵医院就是母校改建的。 高潮结局(46-53)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11)泡
pào pāo
灯泡 泡桐
(12)挑
tiāo tiǎo
挑剔 挑衅
(13)燎
liáo liǎo
燎原 火燎
(14)扎
zhá挣扎 zā 包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辨形组词
bǐnɡ 禀 赋
(1) lǐn


波lán 澜 (3)斑lán 斓
出类拔cuì 萃 (5)鞠躬尽cuì 瘁
cuì 啐 一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预习作业
1.识记字音
(1)戳.进( chuō ) (4)愕.然( è ) (7)粗犷.( ɡuǎnɡ) (10)倒坍.( tān )
(2)吞噬.( shì) (5)赫.然( hè ) (8)甲胄.(zhòu )
(3)惬.意( qiè ) (6)凝眸.( móu) (9)憎.恶(zēnɡ )
清秀和俊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题解: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这个典故你 知道吗?作者在这里引用有什么作用呢?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是铭文的起 句,我在美术课上按老师的要求用六种字体将 这段铭文写在黑板上。铭文典故原指斯巴达战 士为, 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而本文的 “我”则充当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 成为残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句】①赢得胜利的林丹大失风度,在经过媒体混合采访区时没有停留,
尽管记者招呼声不断,但他置若罔闻
离去。
②美国空军一架F-16战机在起飞道上跑了一会,速度越来越快,却一直没
有离开地面。最后,竟然
栽入了停机坪。
答案:(1) ①径自 ②径直
(2)捉摸·琢磨
【辨析】都是动词,都有“思考”的意思。“捉摸”指猜测,预料,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中庸》) 【译文】(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 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 力气学好它。 【领悟】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 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2)多音字
哄抢( )
包扎( )
哄 哄骗( 起哄(
) )
扎 挣扎( 扎针(
) )

瘦削( 削皮(
) )

角落 ( 角色(
) )

挑剔 ( 挑衅(
) )

燎原 ( 火烧火燎(
) )
答案: (2)hōnɡ hǒnɡ hònɡ zā zhá zhā xuē xiāo jiǎo jué tiāo tiǎo liáo liǎo
这是一个从不逃避历史,勇敢承担责任的民族! 他们曾经犯过错误。 但是今天,他们的每一届政府都不厌其烦地向全世界真诚道歉!他们本国 的法庭和警察帮着别的国家的人逮捕和审判本国的战犯!他们对每个受 到他们伤害过的人都给予真诚的道歉和补偿! 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教育自己民族的后代:“我们日尔曼民族曾经侵略过 别的国家,我们曾经对别的国家和民族造成过伤害。我们每个德国人都 要对过去的行为负责。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不让历史重演。
多用于否定说法。“琢磨”指思索,考虑。
【例句】①货币是一个难以
的概念,一个故事,一种期望,它
很难管理,只有在用以交换产品和服务的那一刻才具有真正的价
值。
②那些唱词,已经无法查找原创者,不知经过了多少代民间艺人

,所以完全符合民俗,句句动情,声声入耳。
答案:(2) ①捉摸 ②琢磨
课堂探究
一、整体把握
3.文学常识 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意识流” 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 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 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
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2.据音写字
táng 瓷
池táng
táng

táng 块
xuān 闹 寒xuān xuān 泄 xuàn 染
蹒shān
zhà 栏
shānshān (
可爱
惊hài 尸hái 弹hé 言简意gāi
è 然 下è è 鱼 花è
zēng 恨 zèng 送 zēng 加 céng 经
2.背景解读 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 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向德军发动进攻。1945年初,苏军 从东面,美、英、法军队从西面攻入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即 将结束。德军困兽犹斗,做垂死挣扎,甚至向青少年灌输军国 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为法西斯效力卖命。文中的“我”即 是1945年初在德军投降前被征入伍的,但是,三个月后“我” 就身负重伤,成了希特勒的殉葬品。
戳.进( ) 赫.然( ) 粗犷.( ) 恺.撒( ) 啐.掉( )
吞噬.( ) 凝眸.( ) 甲胄.( ) 瞳.孔( ) 褪色.( )
惬.意( ) 坍.塌( ) 斑斓.( ) 憎.恶( ) 手帕.( )
答案: (1)chuō shì qiè hè móu tān ɡuǎnɡ zhòu lán kǎi tónɡ zēnɡ cuì sè pà
导入阅读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 访问期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 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膝下 跪,并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 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510万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 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 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 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是一个心胸坦荡的民族!
课前预习
文本助读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自主学习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1947年 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主 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短篇小 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等。 他的小说曾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奖。1970至1974年伯尔先后担任联 邦德国和国际笔会主席。1972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搪/塘/唐/糖 喧/暄/宣/渲 跚/栅/姗姗/珊珊 骇/骸/劾/赅 愕/颚/鳄/萼 憎/赠/增/曾
3.词语辨析
(1)径自·径直
【辨析】都是副词,都含有“直接”的意思。“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强调“自己”。“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或
者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文本总结 课后悦读
书香晨读
国学讲堂
开卷有益
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译文】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领悟】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 键是要去“做”,若能时时处处事事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 不也就成为尧舜了吗?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 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
合作学习
二、文本研读 1.课文始终在描写学校的环境,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干的 地方,可传播人类文明的地方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美术教室成了 “停尸间”,战争给人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哀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