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全解精选课件PPT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全解精选课件PPT

2021/3/2
17
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
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
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
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
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
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
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
战争毁灭生命也毁灭了人类文明
战地医院 伤 兵 外科手术室 停尸房 救护员 被截肢
艺术学校 十七岁的学生 美术教室 学校的门房 看门人(比尔格勒) 绘画的手
2021/3/2
20
比较阅读
《一个人的遭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2021/3/2
21
一、主题比较:
作品的主题都是反战。
这篇小说和《一个人的遭
2021/3/2
10
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 者的兴趣,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 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更能引发人的 深入思考,产生心灵的震撼,更好地揭示 主题。这种写法在小说中最为常见。
本文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 的捉弄,遭遇的悲惨,使读者产生强烈的 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 昭示。
2021/3/2
11
二 讨论探究:
1、我是怎样走向战场的?是主动去的, 还是被逼的?为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来?
是主动去的,从“我”的战争感受可以看 出来:
一、 对炮火的赞美,认为战争是美好的
二、想成为烈士,在纪念碑上留名,对烈士 充满向往
三、 2021/3/2 对城市火光、浓烟充满敬慕
12
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句作 品进行大量的、反复的描写?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市赛获奖-完整版课件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市赛获奖-完整版课件

2. 排比强化了对地点的确认,暗示 危害,
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如何写? 手法
内容
了教育的专制性。
隐含着
3.口语化的语言再现曾经的学习场
作者对 战后重
景。强化奴役统治,让服从意识深 塑心灵
表达了什么情感? 多角度:人物、对立面人物、
作者 入学生的大脑里 ,教育欺骗性。 的期待 与忧虑。
1.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对 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
……
…西不…会在眼前情显节呢发”设展。置的悬“念延迟”
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心理 。 2.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引人入
⑦十字架的棕色痕迹
“连门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数”。
胜的魅力,更能引发人的深入思考, 产生心灵的震撼。
肯定:三个月前被迫用六种字体写下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笔迹还依旧赫然。“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美术教师责骂自己的情
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如何写 ?表达了什么情感?
1.用细节描写和比喻的修 辞细致形象生动描写炮声。
2. 反复强调炮声的“高雅”
3.想象如果纪念碑落成, 自己的名字将被刻上去。
4.对战争的歌颂,为国捐 躯精神,说明受军国主义 教育毒害之深及作者深深 的担忧。
P45 49自然段
……身材高大而苍老的消防队员站在 木板前,他向我微笑着,疲倦而忧伤 地微笑着,那张长满胡子茬的肮脏的 脸,像是睡着了似的……我现在想起 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 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 得太大了……
③重新回味一遍 的熟悉环境
④阵亡将士纪念 碑 ⑤美术教室
否定
“也许这一切都是幻觉”,“人发高烧 时什么东西不会在眼前显现呢”。
“这一切都不是证据”“在香蕉上写上 ‘多戈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 “也可能我在发烧。”…… 在腓特烈大帝中学的楼梯间里,老弗里

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课件(46张PPT)

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课件(46张PPT)

3、我一直在思考着什 么问题?(情节)
请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小结
“我”是一名 德国士兵 ,因 战争 受了伤,但 “我到底受的什么伤?到最 “我”始终想知道”
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失去
了双臂和右腿。
“我”又是一名 中学生 ,“我”对“我”所在的
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 这里是“我” “我”所写的铭文 由 得以确认: 三个月前学美 术绘画的母校。
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是一个心胸坦荡的民族! 这每一届政府都不厌其烦的向 全世界真诚道歉!他们本国的法庭和警察帮着别的 国家的人逮捕和审判本国的战犯!他们对每个受到 他们伤害过的人都给予真诚的道歉和补偿! 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教育自己民族的后代: “我们日尔曼民族曾经侵略过别的国家,我们曾经 对别的国家和民族造成过伤害。我们每个德国人都 要对过去的行为负责。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不 让历史重演。
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苏军的坦克部队在柏林的蒂尔花园区遭遇到 400多希特勒青年团队员的阻击。苏军元帅朱可夫试图用不流血的 办法解除这些孩子的武装,但没有成功,因为这些孩子们向一切试 图靠近他们的敌人猛烈开火。最后,苏军的坦克群开火了…战后, 朱可夫在说到此事时语气沉重:“谁会把孩子推向必死无疑的境地? 只有疯子才这样做!”
复仇

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作者把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 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 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 的母校,被放在自己曾经接受过军国主 义教育的美术教室,反复出现的对学校 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 争对文明、对艺术的摧残。同时,对我 最终醒悟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消息一: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35 课件下载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35 课件下载

题解: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这个典故 你知道吗?作者在这里引用有什么作用呢?
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 士扼守温泉关,奋战阵亡,希腊人在此立碑 纪念,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请报 告那里的公民们,我们阵亡此地,至死犹恪 守他们的命令。”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是铭文的起句, 伤兵在美术课上按老师的要求用六种字体将这 段铭文写在黑板上。铭文典故原指斯巴达战士 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而本文的伤兵 则充当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成为残 废人。
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 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浪 人,你若到斯巴…… 》中的“我”根本还没有 长大,就被赶到战场上,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 也摧毁了他的青春。
二、人物:
同样是遭遇了战争的不幸,索科洛夫是悲伤的,他知 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去打仗,而《流浪人》 中的“我”受了欺骗并不清楚自己离开学校去参加战斗的 原因,显得比较麻木 。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 西斯卖命。这中间有年龄阅历方面的因素,也有外来教育 的影响。
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 去,清算历史,被称为“德国的良心”,1985年 去世,联邦总统亲自抬棺为他送行。
1947年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 家。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探索 战争给德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作品基调灰暗、 抑郁,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是士兵。主要作品有中长篇 小说《列车正点到达》、《亚当,你到过那里?》和 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成名作 《列车正点到达》已成为联邦德国“战后文学” (即 “废墟文学”)的代表作。五六十年代,伯尔创作进 入一个新阶段,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广阔,技 巧也更娴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声没吭》、 《无主之家》、《九点半钟的台球》、《小丑之见》 等。这些作品主要写西德战后“经济奇迹”中的小人 物的种种遭遇,其中《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 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

【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精品课件32

【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精品课件32
影响? 作者为什么以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题? 英雄梦,把主人公由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麻木的军人。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 铭文原指斯巴达战士为 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而本文的伤兵则充当纳粹 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成为残废人。 小说已此为题,揭示了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教育是使许多 青年成为战争炮灰的根源。奠定了整篇小说的批判和反 思基调。
研习情节
请复述故事情节,填充下面的空格:(投影) 时间: 。 地点: 。 场景: 。 情节:“我”是一名十七岁的 ,受了 伤,但 “我”始终想知道“ ? ?” 最终 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 。伤口的包扎 被解开,“我”才意识到: 。此时的 “我” “惊骇万状”、“失声呼叫”。
明确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但“我”始 终想知道“我在哪里?我到底受的什么伤?” 最终由 “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 这里是“我”三个月前学 美术绘画的母校。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意识到: “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此时的“惊骇万状”、“失 声呼叫”。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海因里希·伯尔
教学目标 1.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 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 2.引发对战争的思考,激发珍爱和平、热爱祖 国、励志图强的情感。 3.认识环境描写对于作者表现主题的作用。 4.分析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复杂的个性。
导入新课
“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 师。 “英雄梦”加上日益增长的纳粹狂热使这只部队的求战情 绪极为高涨。其作战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 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提起那场战争,我们心中总有 永远抹不去的伤痛甚至是仇恨,因为我们是受害方。今天我们 来试着看看施害方,他们在战争中有怎样的精神世界,面临的 是什么境况。如果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对这场战 争就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共23张PPT)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共23张PPT)

2、为什么要反复写炮声,写我听炮声的感受?
残酷的侵略战争在主人公眼里具有神圣 的意义,于是炮声在主人公听来是多么 悦耳、多么惬意。这样写从侧面反映了 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之深。
他这“英勇无比”的 行动,他这一“壮举”有 没有得到同胞、国家的认 可?
①我原以为受重伤后,可以得到及时 的治疗,哪怕是得到别人的安慰;没 想到我多次因疼痛难当而叫喊,却无 人理会,面对的而是别人的“冷漠、 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 死城博物馆”“我失声呼叫,医生和 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 耸了耸肩膀”……
己到底受了什么伤 。
复述小结
“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 但“我”始终想知道“我到底受的什 么伤?”到最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 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 腿。
“我”又是一名中学生,“我” 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 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由“我”所 写的铭文得以确认:这里是“我”三 个月前学美术绘画的母校。
文本研读——人物形象:
“我”是在什么样的状态 下回到母校的?(在文中找出 描写其状态的句子或段落)
我是在受重伤的情况 下被抬进医院的。
(一) 讨论
1、我是怎样走向战场的?是主动去的,还是 被逼的?为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是主动去的,从“我”的战争感受可以看出来:
一、P47 对炮火的赞美,认为战争是美好的 二、P47 想成为烈士,在纪念碑上留名,对 烈士充满向往 三、P43---P46 对城市火光、浓烟充满敬慕
一、整体感知:
根据小说的三要素,
时间:盟军已经

入德国,
确定:
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1、故事发生在一 个什么样的背景下?
场景:火光冲天、 炮声不绝

【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精品课件17

【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精品课件17

标题含义
伤兵在美术课时曾按美术老师的要求用六种 字体将这段铭文写到黑板上。 斯巴达战士抛洒热血是为了保卫祖国, 而伤兵则充当了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 最终变成了残废人。 小说的标题令人深思,暗含着对纳粹德国军 国主义教育的嘲讽和抨击。
文明与野蛮 二、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作者为 什么要 把“我” 安排在 自己的 母校? 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 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 到处充满着血腥味。学校和伤兵 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 “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 母校,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 艺术布置的描写,使人感觉到战 争与文明发生了强烈的冲撞,战 争是对文明的摧残。
3、我一直在思考着什 么问题?(情节)
复述故事情节(从学生和士兵两个角度):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对“我” 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内心斗争和确 认,最终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这 里是“我”三个月前学美术绘画的母校。 “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但 “我”始终想知道“我到底受的什么伤?” 到最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终于意识 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
2、看到自己失去双臂和右腿, “我”为什么“猛地仰面躺了下来, 不能支撑自己”? 惨不忍睹的场面 四肢仅存一肢 、 残酷的现实 青春不再,潇洒英雄梦完 结 ,年轻的学生再也不能对战争满 不在乎,等待他的是残酷的现实。 客观上揭示了战争的罪恶:
摧垮人类
探究释疑
“我” 有 没有明 白自己 的遭遇?
那黑板上的手迹、 那彻底的疼痛让 “我”顿悟
那周围人的冷漠
阵亡将士纪念碑毫无特色, 按同一种格式成批生产, 随便可以领到。 “牛奶”、画画都已成 为了梦想,炸弹炸毁的 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体, 更是一个人的未来和一 个人的心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复仇 忠诚 战争 征服、独裁 征服、独裁 种族 殖民 禁锢基督教博爱平等思想
6/2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7/23
复仇、战争、征服、独裁、 忠诚、种族、殖民
8/23
谁造成了“我”对战争想法?
• 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学校环境布置 和课堂教学之中,逐步地扭曲了人们思想。
9/23
结尾我为何喃喃地说“牛奶”?
22/23
• 《钢琴家》年。一样是一部改编自真人事迹电 影。片子讲诉是二战期间,波兰沦陷,一位犹 太籍钢琴家最终逃过纳粹党魔爪而重获新生故 事。在求生过程中,钢琴家四处躲避,忍受着 饥饿与严寒,地毯式搜查和无处不在惊慌与危 险。
23/23
21/23
• 《漂亮人生》1997年。 电影讲述了一个落入集中营犹太人父亲保全儿 子故事,父亲保护不但仅是儿子生命,而且一 直以一个善意谎言为孩子掩盖丑恶战争和残酷 真相。他一次次在绝望之中去给予孩子希望, 让他相信他们所遭遇一切苦难只是一场“游 戏”。电影中,父亲赴死之时最终鬼脸,是影 史上最温暖残酷镜头。
14/23
• 挑刺少年:早先被称作“忠诚男孩”,忠诚 牧羊少年担当起了送信者重担。他将消息送 到罗马元老院后,才安置下来,将脚掌上那 根折磨了他一路刺挑出。以后罗马元老院为 了表彰他忠心,命人制作了这尊铜雕。
• 《挑刺少年》则告诉学生,德国公民必须忠 诚,国家和元首利益远重于个人利益。
15/23
• 雅典娜:一出生便体态婀娜、披坚执锐。虽 是智慧女神,不过参加很多战争。最著名 是特洛伊之战。所以雅典娜也被称为战争 女神。
• 你以为我思想觉醒了吗?
10/23
战争不但有害于人民, 也有害于战争发动者及其追随者! 做一个热爱和平、珍惜和平人吧!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剖析PPT课件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剖析PPT课件
第22页/共38页
美狄亚弑子
伊阿宋回国后,美狄亚用计杀死了篡夺 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伊阿宋取回王位但也 开始忌惮美狄亚的法术和残酷。后来伊阿宋 移情别恋,美狄亚由爱生恨,将自己亲生的 两名稚子杀害,同时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 了伊阿宋的新欢,逃离伊阿宋的身边,伊阿 宋也抑郁而亡。
据说美狄亚逃到了雅典,受忒修斯的父 亲埃勾斯的保护。忒修斯前来认父时,美狄 亚担心他对自己不利,从中阻挠,但被忒修 斯识破。美狄亚又被逐出雅典,她逃到故乡 科尔喀斯。那时候他父亲埃厄忒斯的王位已 被他的弟弟篡夺,美狄亚跟父亲取得了谅解, 用魔法帮助父亲重新登上了王位。
第14页/共38页
四 讨论探究:
1、“我”是怎样走向战场的?是主动去的,还 是被逼的?为什么?作者借人物塑造表达对战 争怎样的看法?
是主动去的,从“我”的战争感受可以看出 来:
一、P43 对炮火的赞美,认为战争是美好的。
二、P43 想成为烈士,在纪念碑上留名,对 烈士充满向往。
第15页/共38页
2、他自我牺牲的“壮举”有没有得到认可?
4、第36段“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 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有何 含义?
德国的侵略战争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 实也将自己国家引入了深渊。
第17页/共38页
5、(第52段)看到自己失去双臂和右腿, “我”为什么“猛地仰面躺了下来,不能支撑 自己”?
惨不忍睹的场面(四肢仅存一肢)、 残 酷的现实(青春不再潇洒英雄梦完结),年 轻的学生再也不能对战争满不在乎,等待他 的是残酷的现实。残酷的现实摧垮了他,客 观上揭示了战争的罪恶。
③我原以为听到的炮声是多么的惬意、粗犷、高雅,“是 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没想到战争吞噬了我的双臂和右 腿,让我欲生不能,欲死不能。(35,5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1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16
----筱敏《这一代和那一 代的理想》
政府要我们为了自由和理想去战斗, 而战争却使我永远失去了自由。而且至 今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一种什么样的理 想和自由去战斗。每年我除了与那些悲 惨的战友们泪流满面地团聚外,似乎痛 苦与孤独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一个失去双腿的士兵的控诉
“流浪人,你若 到斯巴……”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过道上的布置
发烧、疼
宙斯的丑脸
打针、热乎乎
画香蕉
叫喊
门上的十字架
胳膊、腿不能动
黑板上的铭文 医生注视、低语
三个月前离开的 母校
失去双臂和右腿!
为什么要设计伤兵回母校 的情节?
荒谬的现实和讽刺的意味
学校 ----------------- 战地医院
-------------------------
“牛奶”的含义是什么?对表现小 说主题有什么意义?
“牛奶”成为和平与学校的代名 词。由悲惨的现实发出呼唤和平的
声音,突出小说的主题。
反思: “我”的遭遇根源在哪里?
希特勒
“军国主义的教育目标 用希特勒的话说:全世界要 在这一代的青年面前都骇的 倒退,我要的是具有强烈主 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 残忍的青年,在他们的身上 不允许有软弱,也不允许有 温和。我要从他们的目光中 看到骄傲的神色和野兽般的 狂野。”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1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14
• 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的“我”?(结合时 代背景、“我”的年龄、经历、47页第2段 心理活动对战争的认识50页第1段以及细 节——啐掉烟头、发狂叫喊等来理解)
• 曾经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学校,现在变 成弥漫着血腥与死亡气息的医院,前 后形成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
• 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 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 破坏。
• 战争使“我”失去了双臂,失去了右腿! 多么可悲,多么残酷!一个8年级的少年, 在战争中残疾了!然而更可悲的是我还做 着英雄梦!我竟不知道为什么而打仗?所 以,我困惑我狂喊!我不知道自己进行的 是侵略战争,战争不仅摧残了身体,更毒 害了人的心灵!战争不仅使遭受侵略的人 民深受其害,侵略国的人民同样经受着身 心的摧残!
和平鸽
• 为庆祝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曾多次为会 议作画。他所描绘的衔着橄榄枝的 鸽子形象很快成为和平的象征,出 现在世界各地,被人们称为“和平 鸽”,毕加索本人则被称为“和平 鸽之父”。
• 请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你对战争与和 平的看法。
结语:
• 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是人们永远的向往和 追求。
• 阿拉法特曾有一句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 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 手中落下。
•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 务(海塞)
作业:
• 通过报纸、电视等收集有关战 争与和平的材料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潮、结局
“我”终于知道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也 辨认出原来手术室就是从前读书的教室。
他的心里一直想搞 清楚两个什么问题?
到什么时候才发现两个问题的答案? 还发现了什么?作者这样安排情节, 是要表现什么?
第一大发现——发现这个临时伤兵医院就是 他的母校 (对比与反差1)
传播文化的艺术学校——充满血腥的伤兵医 院;昔日学习的教室——救护自己的手术室。
对毁灭一切的罪恶战争作诗一般的 理解和欣赏,听到盟军攻城的炮声,居 然想到要青史留名。
人物天真幼稚单纯的思想性格,深刻 地揭示希特勒法西斯对当时的德国青少 年灌输的是什么思想。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 作者在 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呢?
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 温泉关,奋战阵亡,希腊人在此立碑纪念,铭文 “流浪人,你若到家乡,请报告斯巴达公民们, 我们阵亡此地,至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里希·伯尔
螺口
颤动
凝眸
远眺
斑斓
甲胄
肃穆
喧闹
掠过啐掉窗帷Fra bibliotek吞噬诅咒
憎恶
蹒跚
襁褓
愕然
油腻
目光炯炯 惟妙惟肖
百无聊赖 无济于事
搪瓷 闪烁
石膏 中楣
绚丽 瘦削
颠簸

疲惫 困倦
惬意 粗犷
瞳孔 步履
肮脏 震撼
古色古香
情不自禁
烟熏火燎 禁不住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 生于德国科隆市。自称最喜欢短篇 小说这一形式。小说创作遵循批判 现实主义传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德国战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现象,同时也采用 了一些西方现代派手法。擅长运用回忆、内心独 白、象征、怪诞的联想等手法。在叙述故事情节 时,时空概念颠倒跳跃,而塑造人物形象时则大 量采用内心独白。1972年,伯尔 “凭借他对时代 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 国文学作出了贡献”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环境描写
为什么小说对学校走廊上布置 的艺术作品反复描述?
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学校
学生
战地 医院
伤兵
反复 突出这种反差 描写 让人感受到战争 环境 对文明的摧残,
表现法西斯穷兵 黩武的本质。
根源: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
格拉斯写道,他被纳粹的宣传所吸引,参加党卫军根本 没有“不好的感觉”,他以为,正如“弗伦茨贝格”师的来 ——16世纪时为“自由和解放”而战的德国英雄约尔格·冯· 伦茨贝格一样,他也相信自己在为“自由和解放”贡献青春
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
者的兴趣,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 切、引人入胜的魅力,更能引发人的深入思考, 产生心灵的震撼,更好地揭示主题。这种写法 在小说中最为常见。
本文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 的捉弄,遭遇的悲惨,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 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自由和解放。就这样, 尽是借口!”格拉斯写道。
他这“英勇无比”的 行动,他这一“壮举”有 没有得到同胞、国家的认 可?
①我原以为受重伤后,可以得到及时 的治疗,哪怕是得到别人的安慰;没 想到我多次因疼痛难当而叫喊,却无 人理会,面对的而是别人的“冷漠、 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 死城博物馆”“我失声呼叫,医生和 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 耸了耸肩膀”……
7段、8段:希腊重甲胄武士,大选侯帝, 希特勒,老弗里茨像(身着开蓝色的军 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闪闪)。
推崇武力征伐的“战争狂人” “帝国英 雄”, 暗示纳粹德国推行的军国主义教育。
第35段,“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 多出色的炮队啊!……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 的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
整体感知
• 1、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 (环境)
• 2、主人公是谁(人物) • 3、我一直在思考着什么问题?(情节)
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 (环境)
•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 地点:战地医院; •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人物
“我”是谁?当时的身体状况和 精神状况如何?
人物形象分析:
1. 我是怎样走向战场的?是主动去的,还是被逼 的?为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是主动去的,从“我”的战争感受可以看出来: 一、P47 对炮火的赞美,认为战争是美好的 二、P47 想成为烈士,在纪念碑上留名,对烈士
充满向往 三、P44---P46 对城市火光、浓烟充满敬慕
讨论 我为什么主动走向战场?
[“我”是一名德国战士,三个月 前还是一个文科中学八年级的学生。此 时已受了重伤,发着高烧,身上打了麻 药;神智不清,处于半清醒半昏迷状 态。]
------以重伤员的心理和视角来写
复述故事情节
开端
盟军攻入德国,“我”负了伤,被送入战地 医院——一所学校的美术教室,等待救治;
发展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到了读书八年的母 校,也想弄清楚自己的伤势如何;
说明战争改变了人物的身份,改变了地方的 性质。揭示战争对和平的扼杀,对文明的摧 残。
第二大发现——发现自己失去了双臂和一条

(对比与反差2)
拿画笔的学生——失去双臂和一条腿的重伤 兵。
揭示了法西斯战争的罪恶。
第三大发现——手术室里的老消防队员,原 来就是母校里的门房,是他很要好的忘年交 比尔格勒。(对比与反差3) 年老而善良的学校门房——战争中的消防队 员,只不过学校变成了医院。荒诞的反差揭 示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和法西斯战 争的残酷。
②我原以为为了那句话,我的名字 可以刻到“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 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的纪 念碑上,如此青史留名,没想到 “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 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 成批生产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 中心点都可以领到……”
③我原以为听到的炮声是多么的惬 意、粗犷、高雅,“是图画书里打 仗的模样”,没想到那是“熊熊大 火”、“红光和黑烟交织”,它吞 噬了我的双臂和右腿,让我欲生不 能,欲死不能。花季的年龄,却过 早地凋零了……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是铭文的起句,伤兵 在美术课上按老师的要求用六种字体将这段铭文写在黑板 上。铭文典故原指斯巴达战士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 迹,而本文的伤兵则充当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 成为残废人。
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 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