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康复期)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 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中风康复期就是要治疗半身不遂、口舌 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症状。

中风病病之本在脑,标在脏腑经络,气血逆乱为患。中风急性期虽经短暂的急救治疗,病情多由重转轻,转危为安,但残余之邪未净,脑气未复,脏气未平,经络未和,气血虽顺未畅,滞而未达,上下气化,神机不能流贯,因此中风病康复期的核心仍在脑。痰瘀未净,通过经络、气血津液必下注于肾,则肾伤,肾伤则肝损,肝损则脾胃受抑。由于残瘀未除,痰浊未清,毒邪未净,造成脑髓为毒邪所伤,形成神机失主、元神失用,神经失统。“脑为元神之府,觉元之根,精神智府”,神机者为元神之枢;神经者,为用经之权,元神之用。脑髓受伤,精质体受害,造成脑髓功能障碍,致脑髓之气不能与脏腑经络之气相贯通,病生在肝络不通,元神不能统于肝之神曰魂,魂主知觉,主升,必然引进肝气肝血不能输达于筋脉、肌腠,肌群失氧而拘挛、僵硬。所以言者,肝主筋,肝主腠理。魂失神统,则相火不藏,君火受扰,则哭笑无常;“肝为语,肝气内闭,与脑元神不接,则言语蹇涩,甚则失语;若脾经受阻,元神不能统于脾之神曰意,意失神随窍络失用,舌下廉泉开,脾意不随,必见唇缓见流涎,吞咽困难;脾病必影响于胃,脾与胃一表一里,一升一降,脾不升胃不降则胃气逆,或纳呆,并引进大肠传导失职,津血亏而生便秘。元神不能操制肾志之神,则真气失统,真精失化,阴欲静而阳系之,则生呵欠;肾司二便,肾气伤则二便失司而生便尿失禁;“心气通于脑”,心络不通,与脑之元神上下失调,血脉、神气不宁,神不能守舍,则出现心悸或心动悸、或痛、或卧而不寐,甚则胡言乱语。也有脑髓伤甚,神机欲息而未停,元神伤极动而无功,窍络不通,神明阻闭,而生神志不清,十二经脉,十五经络失养,筋脉拘急而生手足强直。总之,中风康复期的病机有瘀血病毒未除而为患。气不顺则逆为风、为热,血不顺则为瘀。瘀不散则生痰,痰瘀与热结、风耗互相为患,则脑髓病变日深不除,故其后遗病象多端而不愈。从病性而言,属虚症范畴。

一、中风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治则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减:黄芪25g,当归15g,赤芍10g,地龙15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5g,风痰相生,蒙闭心窍,证见神志障碍,语言蹇涩不利者,加菖蒲10g,远志10g,天麻5g,半夏15g;风痰阻络,肝脾不和,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肌肤不仁,甚至半身不遂者,加白附子10g、二活各10g;肝肾亏虚,头晕耳鸣、失眼健忘者,加地黄15g,枸杞10g,益智仁15g;面白体倦,纳少、加重黄芪60g,白术15g,茯苓15g。临床研究证明,中风康复期有瘀血病毒未除而为患,日久为虚。补阳还五汤诸药配伍,具有益气扶正、活血通络的作用。经随证加减,对中风康复期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2、.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是治疗中风康复期的重要一环,其治则是病在左取之于右,病在右取之于左,病在上取之于下是取穴总则。采取不同的手法,随证用之。

3、社区与家庭康复治疗,中风康复期患者经过医院集中治疗后,社区与家庭康复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此时,家属如能做到护理恰当,就可以消除

或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可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3.1 心理疏导这是家庭康复措施中的重要环节。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3.2 按摩患肢按摩疗法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患肢应处于功能位置,勿使肢体关节扭转、弯曲、防止关节挛缩。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并用滑石粉涂于按摩的皮肤。对痉挛性瘫痪手法要轻,使其放松,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软瘫患者手法宜深而重,以刺激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按摩的时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摩法:用手的掌部或指腹在患部顺着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地轻轻抚摩,可以帮助静脉淋巴回流。(2)探擦法: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指腹在皮肤上摩擦,方向不定,用力较大而均匀,动作连贯,使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营养改善。(3)揉捏法:用手指或手掌作相对的不断的用力旋转进行,使肌肉韧带营养得到改善。3.3被动运动主要作用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轻肌肉痉挛。主要操作肢体各关节方向的被动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二、中风病并发症的治疗

1、言语謇涩,饮水反呛,给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或(并)用针刺治疗,取廉泉、金津、玉液三穴。

2、呃逆,三化汤加减或二陈汤加减。

3、癃闭,利尿膏(冰片)外敷神阙穴。

4、肢体浮肿或手足挛缩,将中药饮片伸筋草、桑枝、川芎、红花、松节、柳枝等药物入布袋中,置盆内煮沸后。将患肢放于盆上熏蒸15分钟,药液温度下降后浸泡患肢;肘、膝、肩关节可用药袋热敷。

5、发热,患者出现发热,多为热毒所致。可用清热解毒药水煎口服或鼻饲;或静脉注射给药,如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三、康复治疗

1、肢体训练,在急性期患侧不能自主运动时,应把病人的肢体置于功能位,定时翻身,清洁皮肤,适当地进行按摩,并帮助病人被动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加肌力,。对神智清醒,尤其是患肢可以活动的患者,加强自主运动训练。病人可以站立后,需进入正规OT、PT室,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施行康复治疗。

2、语言训练,待病人神智清醒后,先教病人发“啊”、“喔”等元音,而后逐渐成词,最后成句。

3、唇角流涎的训练,每日坚持做鼓腮、叩齿等动作,并自我或他人按摩患侧。

四、辅助治疗

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可能会出现肌肉肿胀及疼痛,可以用微波消炎止痛,中频电疗缓解疲劳。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临床上面神经麻痹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的组织无菌性炎症导致面神经管内的内压增高,从而使面神经损害。中枢型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第7对脑神经的面神经核内的神经元损害而导致的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是支配面部运动的,三叉神经是支配面部感觉的。引起中枢型面神经麻痹的原因可分为脑部疾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影响面神经核而导致中枢型面神经麻痹;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面神经核慢性缺血,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发生中枢型面神经麻痹。

一、病因

1、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血管机能不全。

2、面部受寒。平时不要对着吹空调,吹冷风等,要注意保暖。

3、病毒感染。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在发病前可能有感染病史,比如说感冒等等。

4、一些疾病造成的感染性病变,这类疾病多是侵害耳部,面部脑部的。常见的有脑膜炎,猩红热等引起的病变。

5、外伤和中毒。会引发面神经麻痹的围上主要有颅底骨折,面部脑部的外伤等,中毒有几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酒精中毒。

6、代谢障碍和肿瘤。代谢障碍源于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疾病。会导致面神经麻痹的肿瘤有听神经瘤,颅底肿瘤,基底动脉瘤等等。

二、治疗

1.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发病3天内,患侧乳突部位凉敷治疗,凉敷10分钟休息5分钟,间断治疗4-6小时;3天后患侧乳突部位热敷或水热敷治疗40分钟;如用定向药透治疗可治疗90分钟。根据临床的治疗效果急性面神经麻痹7天可治好。针灸治疗:针刺从地仓进针,扎向颊车;再从颊车进针,扎向地仓;从四白进针,扎向地仓。上述方法治疗3天后,如面神经麻痹症状无明显好转者,从颈4-6扎皮下针与面部三针进行脉冲治疗。有眼部病变的患者针刺头维和印堂穴位。

2.中枢型面神经麻痹

颈椎定向药透治疗,每日2次,同时颈部和面部的四白穴、地仓穴、颊车穴脉冲治疗,刺激第5对脑神经即三叉神经;静脉给予丹参、川穹嗪、血栓通等扩血管药物和胞磷胆碱钠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0天。10天后如果临床症状无明显效果,颈部隔日强化治疗,每日2次时配合静脉输液,每日1次时配合脉冲治疗10天。20天后如果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好转,治疗方案改为每日常规治疗,隔日针刺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