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被动句类型解析
文言文被动句的标志和例句
文言文被动句的标志和例句“文言文被动句的例句全解析:让古人的表达不再神秘!”嗨,亲爱的朋友!文言文里的被动句,乍一听是不是感觉有点高深莫测?别担心,今天咱们就通过一堆例句,让它变得亲切可爱起来!基础例句:打好理解的地基1.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国家有险峻的地势而且人民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所利用。
)2.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卒大多被他所用。
)3.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了。
)4. 山峦为晴雪所洗。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所洗刷。
)5.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只剩下“敌船”被火烧毁。
)场景例句:拓展使用场合生活场景1. 其物常为小儿所取。
(他的东西常常被小孩子拿走。
)2. 家中珍玩多为友所借。
(家里的珍贵玩物很多被朋友借走。
)职场场景1. 此计为上司所否。
(这个计谋被上司否定了。
)2. 功绩常为他人所冒。
(功绩常常被别人冒领。
)正式场合1. 江山社稷为贼寇所扰。
(江山社稷被贼寇侵扰。
)2. 邦国之安为外患所危。
(国家的安定被外部的祸患威胁。
)互动与练习试试填空题,把被动句补充完整:1. 财物______盗所窃。
2. 名位______奸人所谋。
答案:1. 为 2. 为结束语与鼓励瞧瞧,搞懂了文言文的被动句,是不是感觉自己又厉害了几分?以后读古文,碰到被动句再也不发怵啦!继续加油,探索更多文言文的奇妙之处!。
初中文言文被动句式举例
初中文言文被动句式举例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中文言文中那些有趣的被动句式。
一、“于”字式
这是一种常见的被动句式,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比如“受制于人”,“于”字后面的“人”就是施加“制”这个动作的主动者。
二、“为”字式
“为”字在被动句中可表被动,像“为天下笑”,就是“被天下人嘲笑”的意思。
三、“为……所”式
这是个比较典型的被动句式哦。
例如“为秦所灭”,就是“被秦国消灭”啦。
四、“见”字式
“见”有时也能表被动,像“见笑于大方之家”,就是“被有见识的人笑话”。
五、“被”字式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啦,“被”直接表示被动。
比如“忠而被谤”,意思是“忠诚却被诽谤”。
怎么样,初中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多积累多琢磨,咱们就能轻松搞定文言文啦!。
文言文被动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子
文言文被动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子古代汉语文言文被动句是汉语文言文中一种重要的句式类型,它以“受”字开头,表明句子主语承受动作的被动状态,其结构通常为“受+施+傅+枢”。
古代汉语文言文被动句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受(视)施固定结构,二是傅(字)衍拓结构,三是枢(词)共旨结构,四是受(施)循环结构,五是受(释)统一解析结构。
一、受(视)施固定结构受(视)施固定结构是汉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被动句式,它以“受”字开头,然后再紧接着一个由动词、形容词或名词组成的施字,然后再加一个“傅”字,最后接一个“枢”字,其结构为“受+施+傅+枢”,如:“受书文言”、“受辞赋”、“受法度”。
例如:《论语》中有“受命于文远”一句,可以解释为“受(视)命施(乃),傅(请)于文远”。
二、傅(字)衍拓结构傅(字)衍拓结构是古代汉语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它的特点是把施字的动作性成分抽取出来,重新衍拓及组合成傅,形成“受+施+傅+枢”的语句,它在表示形式上能体现出动作的转换或变换。
例如:《淮南子·地理志》中有“受环阔”一句,凡受环阔这四字,第三字“阔”就是由“廓”(表示开阔)衍拓而来的,所以可以解释为“受(视)环施(廓),傅(阔)于阔”。
三、枢(词)共旨结构枢(词)共旨结构是文言文中一种有趣而特殊的句式,它在词句结构上特别做到施和枢结合,能够把句子的主题表达得更为准确、浓缩。
它的结构为“受+施+傅+枢”,其中“枢”是由施字的共旨词所替代的,在文言文中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能够准确表达出句子的主旨。
四、受(施)循环结构受(施)循环结构是汉语文言文中一种很有意思的结构,它和其他汉语文言文被动句结构不同,其构成结构是“受+施+傅+受……”,其中多个受施结合在一起形成循环,可以表示动作一直(循环)重复的意思。
例如:《论语·述而》中有“受道夫复受道”一句,此句可以解释为“受(视)道施(得),傅(由)于夫,受(识)道施(得)”,即一直(循环)重复“受道”。
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2、用“……见……”的形式表示: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被 动 句
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如: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如:
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用“为……”的形式表示;如: ①止,将为三军获。 ②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③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文言句式中的被动句
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在文言文翻译的考察中,文言文特殊 句式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能够清楚的 辨别特殊句式,就能够把它们翻译好, 翻译得流畅。特殊句式分五大类:判断 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 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动句。
高考链接: ①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 信。 (2010年山东卷)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⑤戍卒叫,函谷举。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 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 人所杀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 被逮 D、受制于人
A
A
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
一直不被听从信任。卷) 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 被 仇人抓住。
被 动 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 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 “被”。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用“……于……。”表示; 如:①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④而君幸于赵王。
6、用“为……所……”的形式表示;如: 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②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解之被动句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解之被动句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
的形式表被动。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
表被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暴见于王。
(《孟子.梁惠王下》)
②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用为,为......所.....。
表被动。
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
③用被表被动。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解读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解读文言文句式——被动句含义: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被动句一、被动句的定义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二、被动句的常见句式1.“于”字句。
典型例句:(1)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见”字句或“见……于……”句。
典型例句:(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 “为”字句或“为……所……”句。
典型例句:(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恐为操所先。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6)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受”字句或“受……于……”句。
典型例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被”字句。
典型例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典型例句:(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课堂练习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成归,闻妻言,如被风雪。
B. 恐为操所先。
C. 吾属今为之虏矣!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受制于人。
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选出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古汉语被动句的六种形式
古汉语被动句的六种形式古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古汉语成为了现代汉语的基础。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型,本文将会介绍古汉语被动句的六种形式。
一、「为」字被动句「为」字被动句是古代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被动句形式。
其结构为「主语 + 为 +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也可以缩略为「主语 + 为 + 动词的补语」。
例如:「我为敌人所困」、「她为寂寞所伤」、「他为爱所累」等等。
在这种句型中,「为」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字,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二、「受」字被动句「受」字被动句与「为」字被动句的结构类似,也是「主语 + 受 +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
例如:「我受敌人所困」、「她受寂寞所伤」、「他受爱所累」等等。
在这种句型中,「受」字表达承受动作的主体。
三、「被」字被动句「被」字被动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被动句形式。
它的结构为「主语 + 被 + 动词的补语」。
例如:「我被雨淋湿了」、「她被老板批评了」、「他被室友骗了」等等。
与现代汉语中相同,「被」字被动句也是古汉语中最简单直接的被动句。
四、「为所动」被动句「为所动」被动句是较为复杂的一种被动句形式。
它的结构为「主语 + 为所动+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意思是「被所动的原因而导致的动作」。
例如:「我为生计所动,远赴他乡」、「她为爱所动,背叛了家人」、「他为名利所动,不择手段」等等。
五、「受所害」被动句「受所害」被动句的结构为「主语 + 受所害 +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意思是「受到某种伤害的被动句」。
例如:「我受风寒所害,感冒了」、「她受情感波动所害,产生了心理问题」、「他受损伤所害,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等等。
六、「有」字被动句「有」字被动句的结构为「主语 + 有 +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被动存在。
例如:「我有困难需要解决」、「她有病需要治疗」、「他有债务需要还清」等等。
总结:古汉语中被动句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为」「受」「被」三种形式。
文言文常用句式:被动句的格式
文言文常用句式:被动句的格式
范文1: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非常常见,掌握其格式和用法十分必要。
被动句是形式主语是被动词的句式,主语承受动作,强调的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常见的被动句格式如下:主语+被+动词过去分词+其他成分。
例如,“寒风袭来,村舍已被雪覆盖。
”在这个句子中,“寒风”是主语,“被”是连动助词,“雪覆盖”是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以看到“村舍”是承受动作的对象,这就是被动句的特点。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以及其特点,在写作重点方面,文章用了大量的实例,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
此外,文章的用词比较通俗易懂,语言流畅自然,对初学者的帮助较大。
范文2: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句式常见的一种,需要掌握其格式和特点。
在被动句中,主语承受动作,动作的执行者不明确,强调句子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被动句的格式如下:主语+被+动词过去分词+其他成分。
例如,“战场上的士兵,常常会被敌人围剿。
”在这个句子中,
“士兵”是主语,“被”是连动助词,“围剿”是动词的过去分词,
说明“敌人”才是动作的执行者。
这就是被动句的特点。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同样讲述了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和特点,但在写作重点方面,作者更加深入地探讨了被动句的用法。
此外,文章还涉及了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这个概念。
用词上,作者没有使用太高深的词汇,但也没有简单化,比较适合初学者。
被动句的基本句式文言文
被动句的基本句式文言文被动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其基本结构为“被”字加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如“被射杀”、“被捕获”等。
被动句的使用可以使文言文更加严谨、准确、生动,也能够表达出一些特殊的语言意义。
一、被动句的基本结构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被”字加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如“被射杀”、“被捕获”等。
其中,“被”字是表示被动的助词,它的作用是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行为的执行者。
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则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
被动句的基本结构如下:被+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其他成分例如:被射杀的士兵被捕获的罪犯被打败的军队被称为文学大师的作家被选为班长的学生二、被动句的语法作用1、表示被动被动句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被动,即动作的承受者。
在被动句中,主语不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被射杀的士兵这句话中,“被射杀的士兵”是主语,但它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也就是被射杀的对象。
2、强调动作的结果被动句还可以强调动作的结果。
在被动句中,动作的结果通常放在句首,从而突出强调。
例如:被称为文学大师的作家这句话中,“被称为文学大师”是动作的结果,它放在句首,强调了这个作家的文学成就。
3、表达客观事实被动句还可以用来表达客观事实,即某种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与否。
例如:这个城市被战争摧毁了。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客观事实,即这个城市经历了战争的摧毁。
三、被动句的使用技巧1、注意主语的选择在使用被动句时,要注意主语的选择。
被动句的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动作的对象。
因此,在选择主语时,要根据句意确定。
例如:这个城市被战争摧毁了。
这句话中,“这个城市”是主语,它是动作的承受者,也就是被战争摧毁的对象。
2、注意动词的时态在使用被动句时,要注意动词的时态。
被动句的动词通常是过去分词形式,但时态要根据句子的时态和语态来确定。
例如:这个城市正在被战争摧毁。
这句话中,“正在被战争摧毁”是一个进行时,因此动词的时态为现在分词形式。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 → 古文中的被动语态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 古文中的被动语态总述被动语态在古代文言文中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与现代中文相比,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更加普遍且灵活。
本文将介绍古文中被动语态的特点以及常见的语法结构。
特点古文中的被动语态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或强调动作自身。
它可以通过改变动词形式或增加辅助助词来实现。
语法结构1. "被"字结构古文中常使用"被"字结构来表达被动语态。
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 被 + 动作 + (其他补充成分)"。
例如:"吾被人所指责",表示"我被人责备"。
2. "受"字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受"字相似,古文中也有以"受"字来表达被动的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强调被动者受到的情感或影响。
例如:"受人爱戴",表示"受到人们的爱戴"。
3. 动词形式的转换古文中还可以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例如,将动词的主动形式改为使役或被使役形式,如"使我行"、"为妇人所笑"等。
此类结构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示例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文中被动语态的示例:1. "虽穷,被之以无惧"译为:"尽管贫穷,却无所畏惧"2. "被强者之屈"译为:"屈于强者之手"3. "吾被人所陷害"译为:"我被人陷害"总结古文中的被动语态是一种常见且灵活的表达方式。
通过使用"被"字结构、"受"字结构以及改变动词形式,可以达到清晰表达被动意义的目的。
在翻译古文时,理解和正确运用被动语态的特点和语法结构非常重要。
文言文被动句式例析
文言文被动句式例析作者:李露萍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09期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构成“谓语+于……”的形式。
“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1)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在动词前用“见”、“见…于……”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要注意的是,上述四句都是被动句,有被动标志词“见”或“见……于”,“见”后都接动词。
但并不是所有“见”后接动词都表示被动。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容易相混,如:(1)冀君实或见恕也。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充当动词的宾语(动宾倒装),实际上起一个代词的作用,“见恕”意为“饶恕我”;“见背”意为“背弃我”。
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原谅我。
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在古代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应承前省略了,变成“……为所……”的形式。
如:(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吾属今为之虏矣。
文言文被动句
5、无标志被动(动词本身表示 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 有任何标志,翻译时要根据上下 文来判别补出被动词。 例: 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源自 小结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或“受……于……”表 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用“为” “为……所……”(“为”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 表被动。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无标志被动(动词本身表被动)。
答案 (1)被授予大理右评事一职,迁任右寺正。 (2)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赃罪,被诬陷而(交给司法官吏审讯)治罪。事 情真相大白后,被恢复原职。
②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 《赤壁之战》)
1、用介词“于”或“受……于……”表被 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②为仲卿母所遣 。
(《孔雀东南飞》)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1.(2019·长治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①囚 四川,平反百余人,擢②四川副使。岁凶③,请官银十万两为籴④费。以按嘉定同 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知识点助记】 ①录:审查。②擢:拔官,提升官职。③凶:闹饥荒的,歉收的。④籴:买 进(粮食)。 翻译画线的句子。(10 分) (1)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被动句
文言文被动句的五种形式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我们先来讲解一下文言文被动句的五种形式。
一、用“于”来表示被动关系例一: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告子下》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例二: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翻译: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
例三: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赵国强,燕国弱,而您被赵王宠幸。
例四: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翻译: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二、用“见”或“见…于…”来表示被动关系例一: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我们白白地被欺骗。
— 1 —例二: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翻译: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例三: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秦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三、用“为”“为所”“为…所”来表示被动例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翻译: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被他差遣。
例二: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翻译:自己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例三: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翻译: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例四: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翻译: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例五: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满井游记》翻译: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被擦过一样。
四、用“被”来表示被动关系例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翻译: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2 —例二: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文言文被动句及翻译
吾王被执于楚。
翻译:我的王被楚人俘虏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用作被动语态,表示主语“吾王”受到了“楚人”的“执”(执,动词,意为俘虏)。
二、例句二:
吾友被酒所困。
翻译:我的朋友被酒困住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同样表示被动,主语“吾友”受到了“酒”的“困”(困,动词,意为困扰)。
三、例句三:
城破,百姓被杀。
翻译:城池被攻破,百姓被杀。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百姓”受到了“杀”(杀,动词,意为杀害)。
四、例句四:
吾家之宝剑被吾弟借去。
翻译:我家中的宝剑被我弟弟借走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吾家之宝剑”受到了“借去”(借去,动词短语,意为借走)。
五、例句五:
书生被友嘲笑。
翻译:书生被朋友嘲笑。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书生”受到了“嘲笑”(嘲笑,动词,意为嘲笑)。
我见吾师被囚禁。
翻译:我看到我的老师被囚禁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吾师”受到了“囚禁”(囚禁,动词,意为囚禁)。
七、例句七:
我国被列强侵略。
翻译:我国被列强侵略。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我国”受到了“侵略”(侵略,动词,意为侵略)。
通过以上七例文言文被动句的列举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被动句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表达被动的动作、遭受的灾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这些被动句不仅展现了古汉语的丰富性,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语言表达的追求和智慧。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被动句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概念。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常见被动句类型及例句。
1. “于”字表被动。
- 分析:“困于心”,即“被内心所困扰”,“于”在这里引出动作的施事者“心”,表示被动关系。
2. “为”字表被动。
- 分析:“为用”就是“被(他)所用”,“为”在这里表示被动。
3. “为……所……”表被动。
- 分析:“为火所焚”意思是“被火焚烧”,“为……所……”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表示被动的句式。
4. 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意念被动)
- 分析:这里的“感”是“被……感动”的意思,句子中没有明显的被动标志词,但根据语义可以判断是被动句,主语“帝”是“感(被感动)”这个动作的承受者。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
1.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啊,就像是一个人被无形的力量推着走!比如说“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里的“为”不就表示被动嘛,“被贤能之人所用”,是不是很神奇呀!
2. 哎呀呀,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可有意思啦!像“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就是说“我常常被大方之家嘲笑”呀,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会被人调侃一样嘛!
3. 嘿,你知道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吗?就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这是“被天下人嘲笑”呢,多形象呀!
4.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那简直就是语言中的小秘密呀!例如“不拘于时”,不就是“不被当时的风气所拘束”嘛,多有趣!
5. 哇塞,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啊,好比一个人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某种境地!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就是“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是不是很有感觉!
6. 嘿哟,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就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里的“为”就是“被士卒所用”呀,你说妙不妙!
7.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真的很特别呢!比如“受制于人”,不就是“被人控制”嘛,这在生活中也常见呀!
8. 哇哦,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呀,就如同“洎牧以谗诛”,是“等到
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呀,真让人感叹!
9.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是不是很神奇呀!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不就是“被天下人嘲笑”嘛!
10. 哎呀呀,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那可是很有魅力的呢!比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就是说“风流的事物总是被风雨吹打而去”呀,是不是很有味道!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是非常独特且有趣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呀!。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
怀帝阍而不见。《滕王阁序》
( 思念皇宫而不被朝见)
而刘夙婴(于)疾病。《陈情表》
判断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 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 ……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 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亚父者,范增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既然使自己的心志被形体来驱使)
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苏武传》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3.用“见”“见……于……”表被动
• 如: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被侵犯了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而刘氏早就被疾病缠绕。)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 2.用“为”“为……所……”或 “……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皇帝也死在人家手上,被天下人耻笑)
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 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 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 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 不被时俗约束,来向我学习。)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刘夙婴(于)疾病。《陈情表》
如: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4、“者”“也”都不用,即 “……,……”式。译成现代汉语 时,只须在主谓之间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被动句类型解析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例如:
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屈原列传》)
⑵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
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⑷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例如:
⑸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⑺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⑻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3、用“见”或“见……于……”(“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例如:
⑼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⑽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⑾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⑿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4、用“被”表被动。
“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
例如:
⒀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
⒁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
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⒃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例如:
⒄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被兵势所逼)耳。
”《资治通鉴》)
⒅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