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 被动句

合集下载

(四)古代汉语被动句

(四)古代汉语被动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 总之,“被”字作谓语动词的状语,它是一个助动词。“被”字的 作用是被动句的标志。“被’字原是动词“遭受、蒙受”的意思。 如“被侵”——遭受侵犯;“被辱”——遭受污辱;“被攻”—— 遭受攻击。这里的动词性都还很强,还可以把它分析成谓语动词, 可以不看成被动句。例⑶“被谤”由于与“见疑”对举,“被”字 的被动意义就明显一些。例⑷中“被”字的意思虚化得多,更应看 成表被动的助动词。
古代汉语被动句
四、为字句 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常见被动句,是用介词“为”引
进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放在动词的前面,使 主语的被动性质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 ⑴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这种用“为”字的被动句,同现代汉语的“被”字 句在结构形式上和作用上相同, 即:受事主语+介宾结构作状语+谓语,介宾结构的 作用就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不过,古代汉语的 “为”字句是用“为”字作介词,而现代汉语的 “被”字句是用“被”字作介词。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 主语“父母宗族”,谓语是“戮没”,“为”实 际上是放在动词“戮没”的前面,行为的主动者 没有出现。“皆为戮没”是说“皆为秦王戮没”。 这里的“为”字就不能看成介词了,而应该看成 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为”字直接用在动词的前 面,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我们不能认为是省略 了,而应该看作是“为”字表被动的另一种形式。 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为”是介词,不引进行为主 动者的“为”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不应该认为是 省略了。
公子列传》 ▪ ⑶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 这种句子用“为”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用“所”帮 助表示被动。被动的意味比单用“为”字表现得更加明 显。在先秦古籍中已有少数此例。
▪ ⑷楚虽削弱,为秦所轻。《战国策·秦策》 ▪ ⑴敝邑为大国所患。《吕氏春秋·审应览》 ▪ 注意:“为……所”式,正如“为”字句,有时动作行

被动句式文言文

被动句式文言文

被动句式文言文
1. 吾被雨所淋,哎呀,就像那落汤鸡一般。

例子:吾出门未带伞,竟被那突如其来的雨所淋,岂不悲哉!
2. 彼被众人所围,恰似那众星捧月呀。

例子:他在舞台上表现出色,瞬间被众人所围,真是这般景象。

3. 其被困难所阻,这不是如同爬山遇荆棘嘛。

例子:他想要实现梦想,却被重重困难所阻,好无奈啊。

4. 吾被谣言所困,真好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例子:我啥也没做,就被那无端的谣言所困,冤不冤呐!
5. 她被赞美所包围,犹如那盛开的花朵受蜜蜂环绕。

例子:她表演精彩,自然而然就被赞美所包围啦。

6. 此屋被岁月所侵蚀,仿若那垂垂老矣之人。

例子:那间老房子,长久无人打理,就被岁月所侵蚀了呀。

7. 吾被工作所累,简直像那不堪重负的老牛。

例子:最近工作太多,我都被工作所累,太苦啦!
8. 他被荣誉所激励,不就像那骏马被鞭策而奋蹄嘛。

例子:获得荣誉后,他被荣誉所激励,更加努力了呢。

9. 其被病魔所缠,恰似那在黑暗中挣扎之人。

例子:他一直身体不好,如今又被病魔所缠,可怜哟。

10. 吾被爱情所醉,犹如那沉浸在蜜罐中的人。

例子:遇到真爱后,我就被爱情所醉啦,哈哈。

我的观点结论:被动句式文言文在表达上有其独特魅力,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各种情境和感受,让人更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味。

文言文被动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子

文言文被动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子

文言文被动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子古代汉语文言文被动句是汉语文言文中一种重要的句式类型,它以“受”字开头,表明句子主语承受动作的被动状态,其结构通常为“受+施+傅+枢”。

古代汉语文言文被动句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受(视)施固定结构,二是傅(字)衍拓结构,三是枢(词)共旨结构,四是受(施)循环结构,五是受(释)统一解析结构。

一、受(视)施固定结构受(视)施固定结构是汉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被动句式,它以“受”字开头,然后再紧接着一个由动词、形容词或名词组成的施字,然后再加一个“傅”字,最后接一个“枢”字,其结构为“受+施+傅+枢”,如:“受书文言”、“受辞赋”、“受法度”。

例如:《论语》中有“受命于文远”一句,可以解释为“受(视)命施(乃),傅(请)于文远”。

二、傅(字)衍拓结构傅(字)衍拓结构是古代汉语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它的特点是把施字的动作性成分抽取出来,重新衍拓及组合成傅,形成“受+施+傅+枢”的语句,它在表示形式上能体现出动作的转换或变换。

例如:《淮南子·地理志》中有“受环阔”一句,凡受环阔这四字,第三字“阔”就是由“廓”(表示开阔)衍拓而来的,所以可以解释为“受(视)环施(廓),傅(阔)于阔”。

三、枢(词)共旨结构枢(词)共旨结构是文言文中一种有趣而特殊的句式,它在词句结构上特别做到施和枢结合,能够把句子的主题表达得更为准确、浓缩。

它的结构为“受+施+傅+枢”,其中“枢”是由施字的共旨词所替代的,在文言文中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能够准确表达出句子的主旨。

四、受(施)循环结构受(施)循环结构是汉语文言文中一种很有意思的结构,它和其他汉语文言文被动句结构不同,其构成结构是“受+施+傅+受……”,其中多个受施结合在一起形成循环,可以表示动作一直(循环)重复的意思。

例如:《论语·述而》中有“受道夫复受道”一句,此句可以解释为“受(视)道施(得),傅(由)于夫,受(识)道施(得)”,即一直(循环)重复“受道”。

被动句文言文

被动句文言文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于”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告子下》可译为“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可译为“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可译为“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可译为“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二、用“见”或“见……于……”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可译为“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可译为“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三、用“为”或“为所”或“为……所……”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可译为“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被他差遣。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可译为“自己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可译为“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可译为“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满井游记》可译为“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被擦过一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用“被”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可译为“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可译为“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被动句文言文

被动句文言文

被动句文言文
昔有贤者,名曰孔明,字仲达,号卧龙。

其人博学多才,智谋超群,
乃蜀汉丞相也。

孔明辅佐刘备,共图大业,屡建奇功。

然天不假年,
刘备早逝,孔明遂辅佐其子刘禅,继续推行其治国方略。

孔明之才,为世人所称颂。

其所著《出师表》,言辞恳切,情真意切,表达了其忠贞不渝之志。

表中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
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孔明治蜀,以法治国,严明法纪,使民安居乐业。

其时,蜀中无盗贼
之患,百姓乐业,国库充盈。

孔明又提倡农桑,兴修水利,使蜀地五
谷丰登,人民富足。

其治国之道,为后世所效仿。

孔明之智,亦为世人所称道。

其用兵如神,屡出奇计,使敌军望风而逃。

如赤壁之战,孔明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
立之局。

又如空城计,孔明以虚张声势,使司马懿疑惧,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保全了蜀汉的疆土。

然而,孔明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未能改变天命。

其北伐中原,虽屡
战屡胜,终因粮草不继,兵力不足,未能一统天下。

孔明临终之时,
仍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其忠诚之心,感人至深。

孔明之事迹,流传千古,其忠贞、智慧、仁爱,为世人所敬仰。

其一生,虽未能实现其宏图大志,但其精神,却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明之名,将永载史册,为后世所铭记。

文言文被动句例句翻译

文言文被动句例句翻译

一、例句一:《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公曰:“孤不德,不能事君,而君以客礼待之。

”翻译:君曰:“孤不德,不能事君,而君以客礼待孤。

”解析:此句中,“君以客礼待之”为被动句式,主语为“君”,宾语为“客礼”,动词为“待”。

翻译时,将宾语“客礼”提到主语“君”之前,形成“君以客礼待孤”。

二、例句二:《史记·项羽本纪》原文:项王谓海青曰:“吾闻之,天下有才子,莫如吾子。

”翻译:项王谓海青曰:“吾闻之,天下有才子,莫如吾子。

”解析:此句中,“吾闻之”为被动句式,主语为“吾”,宾语为“闻”,动词为“之”。

翻译时,将宾语“之”提到主语“吾”之前,形成“吾闻之”。

三、例句三:《三国演义》原文:刘备闻曹操起兵,欲取荆州,大惊,遂率军至荆州。

翻译:刘备闻曹操起兵,欲取荆州,大惊,遂率军至荆州。

解析:此句中,“刘备闻曹操起兵”为被动句式,主语为“刘备”,宾语为“曹操起兵”,动词为“闻”。

翻译时,将宾语“曹操起兵”提到主语“刘备”之前,形成“刘备闻曹操起兵”。

四、例句四:《孟子·离娄上》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翻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解析:此句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为被动句式,主语为“孔子”,宾语为“东山”、“泰山”,动词为“登”。

翻译时,将宾语“东山”、“泰山”提到主语“孔子”之前,形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五、例句五:《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翻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解析:此句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被动句式,主语为“雎鸠”,宾语为“河之洲”,动词为“在”。

翻译时,将宾语“河之洲”提到主语“雎鸠”之前,形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总之,文言文被动句式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韵味,通过对主语和宾语的转换,使得句子结构更加丰富。

在翻译过程中,需注意将宾语提到主语之前,以保持句子的原意。

文言文被动句

文言文被动句
(1)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 (2)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典型例句
• • • • • • •
(一)、用“于”“受……于……”表被动 这是文言中最常见的被动句形式。例如: 1、不拘于时,学于余。(第一个“于”)(《师说》)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
• (三)、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为”引出动作主动者)
•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也?(《过秦论》) • 2、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5、武父子亡功德,皆、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任,被任 用。) •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夷灭,被 杀完。) • 8、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 被举荐。) • 9、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婴,被……缠绕。 ) • 10、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许,被 允许。)
• (四)、用“被”表被动
•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
• 无标志的被动句,即通过句中动词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 动,有人称为意念上的被动。这类被动句要根据语境,揣 摸从上下文意做出判定。例如: • 1、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被攻占。) • 2、洎牧以谗诛。(《六国论》诛,被杀。) •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 ,被举荐。) • 4、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诛,被杀 。) •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苏武传》留,被扣留。)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笔记区】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以借用其他的介词的方式来表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用介词“于”“受……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二章》)2.用“为”表被动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3.用“为……所”表被动例:①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③为.乡里所.患。

(《周处》)④余时为.桃花所.恋。

(《西湖二》)⑤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4.用“见”“见……于……”表被动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仅是这些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例:①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题区】一、选择题1. 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A.徒见欺B.府吏见叮咛C.百姓之不见保D.而自令见放为答案:1.题干和A、C、D是被动句,B项“见”表示“对自己”。

“不役于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求人可使报秦者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答案:C A介后B定后C被D省3.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行道之人弗受D.而君幸于赵王答案:C ABD被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D.不拘于时答案:D D被ABC介后5.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寄蜉蝣于天地答案:A BCD介后6.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B.贤能为之用C.帝感其诚D.欲信大义于天下参考答案:D“感”都是被动用法,“被……感动”;“为”是“被”的意思。

文言被动句

文言被动句

文言被动句【概念点】被动句【定义】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类型】(1)文言被动句(2)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实例】(1)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2)花瓶叫.她给打碎了一个。

(3)他让.小梁叫走了。

(4)车子被.骑走了。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译文:皇帝自己死在了人家手上,被天下人嘲笑。

]【概念点】文言被动句【定义】古汉语的被动句式一般不用“被”字表示,而用下列方式表达,译时一律改为“被”字句。

【类型】(1)有标志文言被动句(2)无标志文言被动句【概念点】有标志文言被动句(四字两式:“于”、“见”、“为”、“被”;“见……于”、“为……所”)【标志】1.“于”: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

【关键特征】关键在于看介词“于”引进的宾语是否是动作的主动者,如果是主动者便可将句子定为被动句,反之则不是被动句。

【实例】(1)郤克伤于.矢。

(《左传·成公二年》[译文:郤克被箭射伤。

](2)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盐铁论·险固》[译文:所以有准备就能控制别人,无准备就被人控制。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分,职分。

)[译文:楚怀王因为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忠臣,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上》)[译文:劳心者治理别人,劳力者被别人治理。

]【辨析】“于”字是一个功能很广泛的介词,除了表被动,还可以表时间、处所、对象、比较。

表被动时,动词后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

(1)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南辱于楚.。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等到寡人在位,在东方被齐国打败,大儿子也战死了……在南方又被楚国侮辱。

(2)赵氏求救于齐.。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规律四: 用介词“被” 表被动, 与今相同。
练习四:
1、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翻译:打扮起来又常常被善歌貌美的歌伎嫉妒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朝中的大臣 没有 不 害怕 您的全国的老百姓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没有 不 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
大王您被蒙蔽 很深啦!”
规律五: 没有语言标志,动词 从意念上表被动。
高考专题复习 特殊 句 式 之被动句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的几种被动句的特征; 2、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被动句式;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
蔺相如 对我 说
赵国 强大 燕国
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弱小 而且 您 被 赵王 宠幸 所以 燕王
想 跟 您 结交
规律一: 用介词“于”表示被动 和“受……于……”表被动。
形式: ……于……
……受……于……
练习1: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吗?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 制于人
翻译:我不能拿着整个的吴这个地方,以及十万的 大军,还被人制约着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
我 实在 害怕被大王欺骗 大王 而辜负 赵国
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自己却死于他人之手,成为被天下耻笑 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2、为仲卿母所遣 翻译: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翻译: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
总以为 没有 过错
何言复来还!
终身侍奉婆婆
(我) 到底还是 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

解读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解读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解读文言文句式——被动句含义: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类型解析

文言文中被动句类型解析

文言文中被动句类型解析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例如: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屈原列传》)⑵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⑷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例如:⑸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⑺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⑻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3、用“见”或“见……于……”(“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例如:⑼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⑽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⑾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⑿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4、用“被”表被动。

“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

例如:⒀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⒁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⒃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例如:⒄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被兵势所逼)耳。

”《资治通鉴》)⒅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被动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被动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被动句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被动句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说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说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现代汉语一般用被引进主动者,但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用于为为所见被字表被动句。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来推断。

一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A、靠于引进主动者。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B、在动词前加见,表被动。

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就可以除掉了。

《鸿门宴》2、渐见愁煎迫。

译:渐渐被顾念母亲从此孤独无靠的忧愁煎熬压迫。

《孔雀东南飞》C、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荆轲刺秦王》2、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鸿门宴》D、用为所或为所连用结构,表被动。

1、为仲卿母所遣。

译: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

《孔雀东南飞》2、吾属今为之所虏矣。

译:我们这些人都会被他俘虏。

《鸿门宴》3、若属皆且为所虏!译:你们这些人都将被被他所俘虏!《鸿门宴》E、用被表被动。

1、今日被驱遣。

译:今日被休弃。

《孔雀东南飞》2、仍更被驱遣。

译:想不到还要被驱遣。

《孔雀东南飞》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译: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荆轲刺秦王》二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

1、妇女无所幸。

译:妇女没有被宠幸。

《鸿门宴》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完整版)文言文被动句

(完整版)文言文被动句

文言文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动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又可以根据有无专门表示被动的形式标志分成两类:用一定的虚词作为标志的被动句和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1。

用介词“于”表示被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的句意,构成“谓语+于+宾语”式。

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2。

介词“为"(wéi)表示被动用“为"字表示的被动句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动词性谓语前加“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为"字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也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即在后面带上宾语——名词或代词,用在动词前面。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为"带上了宾语“之”.“幸勿为过。

"《报任安书》“为”没带宾语,直接用在动词“过”的前面。

这种用“为”表示的被动句,其语法作用和现代汉语的“被”的用法一样,“为”的意义就是“被”。

二是用“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后,再在动词前面加“所”字,组成“为……所……”的形式.这种被动的句式,在文言文中最常见.例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但是,在文言文中,“为”后面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项羽本记》此句中,“为”的后面省掉了宾语“之”。

3.用“见"表示被动“见”是个及物动词,用作被动句时,是有条件的.“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比较这两个例子不难发现,当“见"带了宾语时,只是一般的陈述句,不表示被动:“见藐小微物”即看见微小的事物;只有“见”字后面是动词时,也就是“见+谓语"的格式时,才可能是被动句,而且“见”和动词之间没有其他词语:“见放"即被流放.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以把“见"和“于”连用,引进动作行为的施者,构成“见+谓语+于”的格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文言文被动句的例子

文言文被动句的例子

文言文被动句的例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哇塞,这句话就是说不被当时的风气所拘束,向我学习呢。

就好比现在有个很有个性的同学,不随大流,还跟你一起探讨学习,多棒呀!“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哎呀,这说的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困住了嘛。

就像玩游戏的时候,你本来很厉害,结果被对手给困住了,那感觉肯定不好受呀。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嘿,这是说我会被大方之家嘲笑呢。

就好像你做了一件傻事,被那些很厉害的人笑话,多尴尬呀。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哇哦,这是说臣子真的怕被大王欺骗从而对不起赵国呀。

就像你答应了别人一件事,又怕做不到被人家埋怨。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说》)哇,这就是说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被当时的风气所拘束,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的风尚。

就像有个同学不跟风,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多让人佩服呀。

“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哎呀,这是说你被赵王宠幸呢。

就像在学校里,被老师表扬一样,那得多开心呀。

“使不辱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哇,这是说出使不被诸侯侮辱呢。

就像代表班级去参加比赛,肯定不想给班级丢脸呀。

“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嘿,这是说被天下人嘲笑,为啥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被大家笑话,得多郁闷呀。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哇,这是说风流人物总是被雨打风吹去。

就像那些曾经很厉害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被人遗忘了,多让人感慨呀。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哎呀,这说的是人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嘲笑,为啥呢?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势就不同了。

就像一个人如果不善良,最后肯定会倒霉呀。

文言文被动句真是很有味道呢,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表达被动态的巧妙方式,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古代的语言和文化。

为所被动句文言文

为所被动句文言文

为所被动句文言文
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汉语都存在被动现象。

现代汉语,想表达被动语态,一个“被”字走天下,简单又轻松。

可是古汉语会有“见”、“为所”、“于”乃至无标志的被动表达形式。

一、“为所”结构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这句话意思是: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劫”在这里是“胁迫”的意思)。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这句话意思是: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

3.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观察到,“为所”结构有两种基本形式:
①为……所……语法结构是:主语+为+施动者+所+动词
②为所……语法结构是:主语+为所+动词
虽然现代汉语习惯性用被字句表达被动,但“为所”结构依旧存在,比如“王老师为情所困”就是用“为所”结构表达被动。

文言文被动句及翻译

文言文被动句及翻译

吾王被执于楚。

翻译:我的王被楚人俘虏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用作被动语态,表示主语“吾王”受到了“楚人”的“执”(执,动词,意为俘虏)。

二、例句二:
吾友被酒所困。

翻译:我的朋友被酒困住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同样表示被动,主语“吾友”受到了“酒”的“困”(困,动词,意为困扰)。

三、例句三:
城破,百姓被杀。

翻译:城池被攻破,百姓被杀。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百姓”受到了“杀”(杀,动词,意为杀害)。

四、例句四:
吾家之宝剑被吾弟借去。

翻译:我家中的宝剑被我弟弟借走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吾家之宝剑”受到了“借去”(借去,动词短语,意为借走)。

五、例句五:
书生被友嘲笑。

翻译:书生被朋友嘲笑。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书生”受到了“嘲笑”(嘲笑,动词,意为嘲笑)。

我见吾师被囚禁。

翻译:我看到我的老师被囚禁了。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吾师”受到了“囚禁”(囚禁,动词,意为囚禁)。

七、例句七:
我国被列强侵略。

翻译:我国被列强侵略。

解析:此句中,“被”字表示被动,主语“我国”受到了“侵略”(侵略,动词,意为侵略)。

通过以上七例文言文被动句的列举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被动句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表达被动的动作、遭受的灾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这些被动句不仅展现了古汉语的丰富性,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语言表达的追求和智慧。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
(纤细的歌声凝住不动,白云的飘动也被阻止了)
怀帝阍而不见。《滕王阁序》
( 思念皇宫而不被朝见)
而刘夙婴(于)疾病。《陈情表》
判断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 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 ……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 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亚父者,范增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既然使自己的心志被形体来驱使)
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苏武传》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3.用“见”“见……于……”表被动
• 如: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被侵犯了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而刘氏早就被疾病缠绕。)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 2.用“为”“为……所……”或 “……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皇帝也死在人家手上,被天下人耻笑)
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 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 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 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 不被时俗约束,来向我学习。)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刘夙婴(于)疾病。《陈情表》
如: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4、“者”“也”都不用,即 “……,……”式。译成现代汉语 时,只须在主谓之间加“是”。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特殊句式被动句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特殊句式被动句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整理ppt
4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整理ppt
5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行将为人所并
整理ppt
9
3、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2、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 奸吏诬陷,逮捕 送到廷尉。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 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整理ppt
6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 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 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整理ppt
11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整理ppt
7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整理ppt
8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句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邻里所容)
1.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

”的形式表被动。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用“见”、“于”,“见......于......。

”表被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暴见于王。

”(《孟子.梁惠王下》)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

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

(《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