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课件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文言文阅读 第11篇 小石潭记课件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文言文阅读 第11篇 小石潭记课件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12/12/2021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 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 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 岚①;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 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袁中道《游青溪记》(节选)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2/12/2021
三、(2018预测)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2011孝感,2010 海南,2009贺州)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向上弯 曲,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016新疆兵团, 2013镇江,2009崇左)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 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示例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实写鱼,虚 写水。鱼在水中游动好像“无所依”,且一眼可大致看清鱼 的数量,侧面烘托出潭水之清。 示例二:“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写鱼在水中停留、嬉戏的场景,一静一动,自由自 在,活泼可爱。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侧面烘托出水之清。 示例三:“似与游者相乐”,正因为水清,人、鱼之间好像 没有一点遮挡,才会情趣相通,人、鱼相乐,这是作者的独 特感受,可谓神来之笔!

2020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导学课件

2020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导学课件

10 小石潭记♦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又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和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柳宗元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有《柳河东集》传世。

♦背景介绍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他生活艰难,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忧惧之情。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遣内心的忧愁,写成流传千古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便是其中一篇。

♦文体知识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在描写中又包含着独特的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柳宗元的组记《永州八记》,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中的一块丰碑,标志着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主题解说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和心有不平的痛苦感情。

♦结构图瞬笈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小石潭全貌物"潭水:清洌侧面描写游鱼:空游无依抒发在寂婁处.JS 1小石潭记特写镜头 小漳源流M 齐册不 折差 曲 身势I I 形彖比喘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咸心>、记录同游者♦疑难探究(1)师: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生: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年级第8篇《小石潭记》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年级第8篇《小石潭记》课件

第17篇 小石潭记
2.一词多义
(1)从
从.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 者 动词,跟随
介词,自,由
(2)清
水尤清. 冽 以其境过清.
清澈 凄清
(3)可
潭中鱼可. 百许头 大约 不可. 久居 可以,能够
第17篇 小石潭记
(4)游 皆若空游. 无所依 游动 同游. 者 游玩
(5)乐
心乐. 之 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嬉戏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我)坐在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
居,乃记之而去。
第17篇 小石潭记
4.重点实词 (1)隔篁.竹. (2)水尤.清冽. 尤: 格外 (3)卷.石底以出 (4)为坻. (5)为屿. (6)为嵁. (7)青树翠.蔓.
篁竹: 竹林
冽: 凉 卷: 翻卷 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翠蔓: 翠绿的藤蔓
第17篇 小石潭记
(8)潭中鱼可百许.头
(6)差 参差. 披拂 犬牙差. 互
长短不一 交错
第17篇 小石潭记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本义:方位名词,西边,与“东”相对 句中意思: 向西
第17篇 小石潭记
②下.见小潭 本义:方位名词,与“上”相对 句中意思: 向下
③斗.折蛇.行 斗 本义:北斗星 句中意思: 像北斗星一样 蛇 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句中意思: 像蛇一样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
—潭中气氛;整体特点:幽静。
写作方法: 移步换景、定点特写、形象比喻、寓情
于景等。
感受: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
26
课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柳__河_东__全_集_》,作者是_柳_宗__元_,字_子_厚___, __河_东__人,_唐__ 代著名_文__学_家,世称_柳__河_东__ 。 他被贬 为永州司马时,寄情山水,写了《_永__州_八_记__》,本文是其中 的一篇。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23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 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24
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 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 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 凄苦的心情。
.
25
内容: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赏析课文: 概括段意:
第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 第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 受。 第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
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10/16/2024
.
4
• 写作背景介绍:
•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
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到永州后,
母亲病故,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
诽谤和攻击。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
郁闷。因此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
感觉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游历永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

文章结构与段落大意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游记的写法,按照游览的顺 序,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为线索展 开描述。
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 二段描绘了潭中景物,第三段介绍了 小潭的源流,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 石潭周围气氛的感受。
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优美、精炼、生动,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 于小石潭的美景之中。
CHAPTER 04
《小石潭记》的实践应用
《小石潭记》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知识教学
通过《小石潭记》的学习,学生 可以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
汇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教学
通过对《小石潭记》的深入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趣。
文化背景教学
结合《小石潭记》的创作背景,介 绍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增 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CHAPTER
03
《小石潭记》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评论家认为《小石潭记》是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其艺 术成就和文学价值极高。
批判与争议
部分评论家认为柳宗元的写作风 格过于雕琢,过于追求形式美, 有时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小石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作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之一, 《小石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 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 宝。
02
柳宗元一生坎坷,曾参与永贞革 新,后被贬至永州、柳州等地, 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 苦,风格朴素自然,思想深邃。
《小石潭记》的文学地位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被誉为其山水游记的巅峰之作。

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课件PPT 10 小石潭记

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课件PPT 10 小石潭记
蛇:名詞做狀語,像蛇一樣。
其岸勢犬牙差互( 名詞做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淒神寒骨(
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淒涼。 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冷。

心樂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倒裝句:
全石以為底(賓語前置,應為“以全石為底”)
卷石底以出(主語後置,應為“石底卷以出”)
省略句: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清 水尤清冽( 形容詞,清澈 ) 以其境過清( 形容詞,淒清 )
環 如鳴珮環( 名詞,玉飾 ) 四面竹樹環合( 動詞,環繞 )
全石以為底( 介詞,把 ) 以 卷石底以出( 連詞,而 )
以其境過清( 介詞,因為 )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詞做狀語,向西 ) 日光下澈( 名詞做狀語,向下 ) 皆若空遊無所依( 名詞做狀語,在空中 ) 鬥折蛇行( 鬥:名詞做狀語,像北斗星一樣。)
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 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狀元成才路、岩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木,翠綠狀元的成才路 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 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表示約數。
名詞作狀語,向下。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大約。
什麼依靠也沒有。
分佈,這裏
環境清幽 孤寂淒苦
同遊之人:補充交代
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內容。 本文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淒
清的氣氛,抒發了作者遭貶後的悲涼淒苦之情。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
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 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狀元成才路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 潭的經過,充滿了狀元懸成才路 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 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解释文中斜体的字词二、给下面的斜体字注音篁〖〗竹佩〖〗环清冽〖〗坻〖〗屿〖〗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龚〖〗古三、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字,河东人,所以世称“”。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2.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派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3.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忧伤凄苦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清, 不可久居,乃
停留 于是
记之而去。离开
代词,代当 顺承连词,然后 时的情景
坐在小石潭上, 四面被竹子和树木 围绕着,寂静寥落, 空无一人,不觉心 神凄凉,寒气透骨, 令人感到悲哀。因 为这里的环境太凄 清,不可以久留, 就题字离去。
同游者:吴武
陵,龚古,余弟宗
玄。隶而从者,崔
跟随的人
氏二小生:曰恕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左右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好象
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向下 照射 映在、落在 呆呆地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忽然 向远处 游走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轻快敏捷 好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 百来条,好像都在空 中游动,周围什么也 没有似的。阳光直照 到水底,石上有鱼的 影子,静止不动;又 忽然向远处游走,往 来很快,好像和游人 一同欢乐。
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游鱼:不动 远逝 动静结合
互斗 ,折
蛇 行 ,
不 以 凄寂 坐
可 其 神寥 潭
久 境 寒无 上
居 过 骨人 ,
, 清 ,, 四
乃,悄 面
记 怆竹
之 幽树
而 邃环
去 。合


恕玄同 己。游 ,隶者 曰而: 奉从吴 壹者武 。,陵
崔, 氏龚 二古 小, 生余 :弟 曰宗
巩固生字的读音:
篁竹(huáng) 清洌(liè )卷(juǎn )石底 为坻( chí)为嵁 (kān )佁然( yǐ ) 参差(cēn cī)披拂 俶(chù )而远逝 悄( qiǎo )怆(Chuàng )幽邃( suì) 翕(xī )忽
潭西南而

上课实用 钴鉧潭西小丘记ppt课件

上课实用 钴鉧潭西小丘记ppt课件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
全,都
名作动,枕着石头,以地为席
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
清澈
接触,谋和
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
周,遍,满
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古今异义 爱好山水 或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官宁1参.势静文与力,章王、使最叔革他后文除有一集政足句团治够“政积的书治弊时于革为间石新主与,。要自所永目然以贞的相贺元的晤兹年改,丘(革与之8。0自遭5主我也)张对。九加话”月强。作,中
央多于《高者2革陵(.集天是永峰受为新)今权,,性州到什失司属, 最他 的八赏么败 马 广反 后进 构记识“, 。 西对 因入 建》之贺贬 元 )俱了 。和前藩”邵 和 刺文最其的镇?州十史珍佳他小割刺年,等写篇丘据史(政人作什是,,绩8发1状,怎反十卓5动态华样对)一著政,夏的宦春月。变中文际官回加十,国学遇专京贬四幽文又?权师永年禁化一,,州十唐史次持又( 一顺拥凝续出今 月宗有聚时为湖 逝,了出间柳南 于拥了1州零 任0立0
3. 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 感情。
精品ppt
3
一读课文,正音、断句。
钴鉧 (gŭ mŭ) 浚 ( jùn ) 熊罴 ( pí ) 清 泠 ( líng ) 嵚然 ( qīn )
湍 ( tuān )
偃蹇 ( yăn jiăn )
刈 ( yì)
噫 ( yī )
精品ppt 雩阝 ( hù )
4
第一段文言知识: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
同“循”沿着。 名作动 行走

《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

《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
10 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第1 课时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 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人,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有 《小石潭记》《江雪》《黔 之驴》《捕蛇者说》等。
柳 宗 元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合称“唐 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 称“韩柳”。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 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 一个叫奉壹。
一词多义
知识梳理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以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清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2.文章第1段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试分析其经过。
内容:发现小石潭 。 经过:
小丘 西行 篁竹 闻
伐竹取道
水声
小潭
3.第1段描绘了哪两幅小石潭图景?
①石潭全景图——潭水清冽,潭石奇特; ②潭边景物图——绿树缠绕,动静多变。
4.试分析文章第2段。
潭水 潭中景物
游鱼
清澈
定点特写 由景生情
作者内心的愉悦
背景资料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 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期间,他常常探 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 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以简洁清隽的 语言,刻画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寄托了作者对时政和个人 遭际的愤懑不平之感,是唐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本文是其 中的一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020河北中考语文大一轮课件:第12篇 小石潭记

2020河北中考语文大一轮课件:第12篇   小石潭记

第12篇 小石潭记
实词释义 虚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拓展帮 虚词通关 课外迁移
1.作者用了哪些精准的动词来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有什么作用? 【答案】 “隔”“闻”“伐”“取”“见”。作用: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 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小石潭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作者因小石潭环境凄清,心情由乐转忧,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忧乐观? 【答案】 示例1:我认为这种忧乐观不可取。生活中,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不 管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该以最开阔的心胸、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笑对生活。 示例2:我认同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再加上周围凄清环境的触发, 难免会悲从中来,我们应该给予理解。 3.通读全文,概括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情感变化:“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即由 “乐”变为“悲”。原因分析: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 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只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 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青树翠蔓 7.潭中鱼可百许头 8.皆若空游无所依
西: 伐: 篁竹: 尤: 冽: 坻: 嵁: 翠蔓: 许: 依:
知识帮 原文呈现 实词释义 虚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拓展帮 虚词通关 课外迁移
第12篇 小石潭记
二、重点实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3.隔篁竹 4.水尤清冽
5.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知识帮 原文呈现 实词释义 虚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拓展帮 虚词通关 课外迁移
第12篇 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以全石为底。主谓倒装句:石底卷以出。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小石潭记PPT-优秀课件

小石潭记PPT-优秀课件

抒 发
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游鱼: 动静结合
在 寂 寞 环


溪身: 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岸势: 参差不齐
凉 凄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的 情

记录同游者
问题研究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 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 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 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 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 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 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 苦心情。
大约 光景
在空中
凭借 状语, 直透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
向下
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
影布 石上,佁然 不俶动尔;
远翕逝,忽往
来 散布 呆呆。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鱼的影子 呆呆地一动 映在石头上,不动;
似 与游者相乐 。
又忽然向远处 游去,往来很快.
好像 动词,逗乐,娱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 , 水鸣
声,如
竹林 听到
从小土丘向西走
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
佩环,心乐之 伐。取 竹 下 道, 见尤小清潭洌,

砍。伐 开辟 名词作状
代词,指水声
语,在下面
特别, 格外
清凉
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 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 (我的)心情高兴起来。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俶__尔_远__逝_________。 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教学课件

《小石潭记》教学课件
小石潭记
“怎么可能是真的!”冯泰怒视薛戈,“你怎么编出来的这种无稽之谈跑到这来胡说?” “胡说?冯老师,要是有证人还算胡说吗?” 像变魔术一样,涛子从走廊上闪了进来。 “就是他!雨亭姐,他就是被冯老师花钱买通冒充嫖客的那个人……涛子,雨亭姐就在这,把真相告诉她!” 涛子看了看周雨亭,又把目光投向冯泰,过了片刻,他非常惊讶地冲冯泰说:“冯老师……是你?” “涛子?你怎么在这?”冯泰一脸震惊。 “对不起冯老师……”涛子尴尬不堪,好像偷东西被抓住了手的人,转脸对薛戈说:“薛戈,太不巧了,我不知道你说的人是他。这是音乐学院的冯老师,我认识他,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过我,我不能诬陷他。” 薛戈惊呆了!看着他的朋友……这转折太突然了,完全没有铺垫,令他在一瞬间陷入休眠!周雨亭问他:“薛戈,到底是怎么回事?” 薛戈无从表达,脑子变成了一团糨糊,像个没有思维的傻瓜站在那。涛子趁机拽起他胳膊,急吼吼地说:“快走吧薛戈!换了谁都行,但我不能陷害冯老师,要知道你说的是他我不会来的,他对我有恩,走……”涛子满脸愧疚,无地自容,害臊地看了眼冯泰,拉起薛戈就走。 “等等!”冯泰有恃无恐,“涛子,你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冯老师,他是我在网上认识的朋友,昨天他跟我说,他喜欢的女孩要去和别人登记,他让我来帮他撒个谎,把你们给……搅黄,但我不知道他说的人是你。对不起,你就当我们没来过……”涛子一边说着一边把薛戈拽出了门。直到到了走廊上,薛戈才终于大喊出声:“不!这不是真的!你听我……”可还没喊出几个字,就被涛子奋力捂上嘴,连拖带拽地弄走了。 昨天晚上遭到拒绝之后,薛戈又给涛子打了电话。涛子觉得这小子肯定是疯了,像打鸡血一样正义昭彰!就是要去揭发冯泰,完全不计任何后果。无奈之下,涛子只能先答应了他,然后就赶去和冯泰见了面。 原来通风报信的人就是薛戈——这可让冯泰格外惊讶!随即,他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那疯狂的小东西这次真的要孤注一掷了,他要毁的可不仅仅是自己和周雨亭的爱情,而是一切的一切!冯泰当即用三千块钱买通了涛子。这正是涛子想要的,今天出门之前他刚用手机查了一下,新款已经到账了。 薛戈的出现着实让周雨亭紧张了好一阵,也怀疑了好一阵,但就像是薛戈知道的——就算磨破了嘴,也抵不过冯泰的几句巧舌如簧。甚至,冯泰还当着周雨亭的面又给涛子打了个电话,声色俱厉地质问了一番。其实,在不算频繁的交往中,周雨亭确实能隐约感觉到薛戈对她的好感。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薛戈带着她去他妈妈学校的时候,在那之后男孩曾经频繁地给她发过短信,也曾试图约她出来……当然,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但是今天,男孩的好感在冯泰口中被栩栩如生地放大了,就像经过一声巨响,一把玉米粒居然变成了一大盆爆米花。冯泰历数了薛戈对他的多次“冷漠”和“敌意”,并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夺走了他暗恋的女孩。于是薛戈今天的搅局就有了十足的动机,于是“闹剧”就被定性为了男孩荷尔蒙的冲动。最后,冯泰还没忘了“大度地”提醒周雨亭:“算了,这事就到此为止吧,也别跟你哥说了。” 鑫豪酒楼的小宴会厅在三楼,紧着点儿摆,可以容纳七桌客人,来参加订婚宴的人刚好坐满了这七桌。作为一个订婚宴而非正式的婚礼,这个规模无疑是让人激动的,所有人都来参加了,除了薛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共53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共53张)
一词多义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文艺论文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把握住核心概念等要素,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观点。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个人的情感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说服力,又使文章显得典雅。
(参范考文答六案) 干:[部1人5民]齐心翠度难蔓关:翠绿的藤蔓。
德国人民能够以华沙之跪来修复东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你们却一味地想复活军国主义!请不要再做出伤害亚洲人民感情的事吧!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很多成语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要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褒词贬用,贬
词褒用。例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句中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 坏事,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处心积虑。 3.备考事项 参考答案: 我喜欢独居,但也喜欢老朋友来玩,我会用最真诚的心和她们交谈,和他们并肩坐在河边,听风语,看夕阳,陶醉那迷人的和谐……
10.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26]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 以,因为。 其,那。 清,凄清,冷清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 了。 居,待、停留。 乃,于是……就。 之,代当时的情景。 去,离开 。
通过描写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触情生情,含蓄的表达出了作者本人遭 到贬谪之后的内心惆怅和寂寥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 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ppt课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而:表修饰,不译。斗和蛇:都是名词作状语, 表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 样。明灭:或现或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 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 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一、整体感知
ppt课件
1、概括各段内容 (1)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 潭的概貌。 (2)写潭水、游鱼。 (3)写潭水的来源。 (4)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5)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ppt课件
问题思考: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绘景物:发现小 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寥:空虚,寂静。凄神寒骨:凄和寒在这里是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神凄使骨寒。悄怆:寂静得 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邃:深。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 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 幽深极了。
ppt课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 去。
以:连词,表示原因,因为。清:凄清。 居:留、停留。乃:副词,就。 之: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景物。而:连词,表顺 承,不译。去:离开。
2.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凄清 。 3. 小石潭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原文回 答)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
ppt课件
二、品析课文
ppt课件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 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 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ppt课件
第一段
移步换景
ppt课件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 位。 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gǔ mǔ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 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这 些作品,展现了一幅幅山水胜景。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 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 闷心情,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樵、小 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ppt课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 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ppt课件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ppt课件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其:指示代词,那。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 牙齿那样。可:能。其:它的,指溪水的。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 道溪水的源头。
ppt课件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 (suì)。
抒 发
(动词准确)

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
可,副词,大约。 许:表示约数。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所依:依靠的东西。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ppt课件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 (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 相乐。
下: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 佁然:愣住的样子。俶尔:忽然。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 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 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 的心情?
ppt课件
第三四五段
溪身:斗折蛇行
写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岸势: 犬牙差互
写潭中气氛
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感受:孤寂凄凉
最后一段:记录同游者 ppt课件
发现小潭:隔-- 闻-- 伐-- 取-- 见 移步换景

发闻
现 小

石 潭

水(声) 清脆
石 怪、奇 幽
树青

闻声 ppt课件
见形
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 各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用的是 什么写法?
ppt课件
第二段
潭水 潭中景物 衬
游鱼
清澄 侧面描写

活泼

心情
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
ppt课件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 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石潭记
柳宗元
ppt课件
1
关于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ppt课件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 东,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 柳”。
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 这番景致离开了。
ppt课件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 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 壹。
隶:随从。从:跟随。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 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ppt课件
ppt课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西: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 西。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 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 心里很喜欢它。
ppt课件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一词多义:
为 全石以为底 作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知其源 能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像北斗星那样 斗折蛇行 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意动用法 心乐之
以……为乐(感到快乐)
1
ppt课件
下: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向 下,往下。 清洌:清澈。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 别清澈透明。
ppt课件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全石以为底” 即“以全石为底”,介词 “以”的宾语“全石”放到前面,表示强 调。以: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