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3《美苏争霸》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4-3 美苏争霸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程标准:美苏争霸的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50~60年代美苏的争霸战略;赫鲁晓夫访美;U—2飞机事件;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美国陷入越战泥潭;苏联战略武器的迅速发展;美国的战略收缩;苏联的扩张;美苏限制和裁减核武器协议;中欧裁军会议和欧洲安全会议;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理解: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有优势地位和60~70年代的美苏争霸态势为苏攻美守。
3、运用:美苏争霸既有尖锐对抗又有相对缓和,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美苏争霸前两个阶段争霸态势,探究美苏在争霸中角色不同的原因,尤其是美苏争霸第二阶段美守苏攻的原因,从中探究出美苏与中国的关系演变。
2、情景再现:教师收集一些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古巴导弹危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中认识到核讹诈和核威胁对世界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争霸中矛盾最为尖锐激化的事件,曾将世界拖到核战边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2、苏联的对外扩张是霸权主义表现,大大影响其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现象。
3、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霸权主义政策对和平的威胁和破坏,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对峙中最为紧张、激烈的表现──古巴导弹危机。
难点:美苏对抗与缓和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叙述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后,双方争霸对峙的情况。
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始终表现为紧张与缓和并存的情况,但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历史选修3人教新课标4.3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知识网络一、美苏争霸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量,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
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⑵内容: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B.苏联入侵阿富汗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2)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
(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
美国立即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
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空、陆三军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
核战争笼罩世界。
在美国强硬态度面前,苏联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作出不进攻古巴的保证。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一、美苏对峙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背景:(1)美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实行“软化”政策;1961年约翰·肯尼迪实行“和平战略”。
(2)苏联: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美苏对峙大事:(1)1959年的戴维营会谈,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此后,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2)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美苏之间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戴维营精神”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3)“柏林墙”的修建: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4.3《美苏争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下两张照片 分别是1961年 及2000年柏林 一个路口的情
况对比
古巴導彈危機
蘇聯在古巴的導彈裝置圖
蘇聯核潛艇
古巴導彈危機
卡斯特羅與克魯曉夫
甘迺迪
如果你能作出不會攻擊古巴,而且解除封鎖的保證,則設在 古巴的導彈發射場地問題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問題了我和 你都不應該再拉緊由你打上戰事死結的那根繩索的兩頭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7、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体现了
A、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 B
)
B、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歧
D、东西德国的正式分裂
8、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态势是
3 、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是:
A,美苏关系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4.美国之所以决定同中国建交是出于(A )
A.调整对外战略政策的需要
B.美本结束对越战争,从越南撤军
C.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阶段
50中-60 初
基本知态势识结对构外表战格 对 华 政 策
略
缓和-紧张
苏联希望同美 国平起平坐,
美强苏弱 共同主宰世界
美国孤立反对中国 苏联推行霸权政 策,造成中苏关系 恶化
苏联在欧洲“缓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
60中-70末 苏攻美守
和”,在亚非扩 张 美国“尼克松主 义”在亚太战略
1. 尼克松认为,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不能 受苏联国内政策的影响,其根据是什么?
历史选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第三节美苏争霸课件解读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了解七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对话 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2、知识与能力 : 识记:戴维营精神;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尼克 松改变对外政策;苏联的积极进攻战略;限制 喝裁减核武器协议;“和平演变”。 理解: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 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 示。
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 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造成中苏关系恶化
美
60年代中70年代末
美
世界的基本策略
美
苏联处于 攻势,美国 转攻为守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 苏联在欧洲搞“缓和” 系正常化;苏联进 战略,积极在亚非扩 一步对中国进行军 张。美国从战略进攻 事威胁,以致酿成 转为战略防御 (原因) 边境武装冲突
苏
80 年代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氢弹爆炸成功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签定奥地利和约
缓和
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事件
Russia America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苏 苏联 军费开支扩大 攻 势 经济增长缓慢 美 美国 陷入越战泥潭 守 欧洲 势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国家 50年代后期—60年 60年代中期—70年
代初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 义,对新中国的发 展壮大感到恐惧 代末 关系正常化 原因:处于守势,对 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 整
80年代 与中国关系 时好时坏 原因:仍没 有放弃霸权 主义政策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4-3 美苏争霸
• 【特别提醒】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对外政 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 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 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这 时的苏联推行新的外交政策与美争霸,在社会 主义阵营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中苏关系破 裂。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
• (3)加强了西欧、日本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 事务中的作用,世界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美苏在“缓和”外交中,都极力与其他国家进 行交流与合作,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争取更 多的国际支持。虽然这样的交流是有限的,但 有利于改善对抗中的紧张关系。
• 【特别提醒】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 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对抗,又 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 夺霸权的需要。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 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利益均沾”,也是为 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 [探究问题]
• (1)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 的是什么事件?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 (2)根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 “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这说 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 要的行动?
•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
苏联采取“ ”外交,在争夺的同时,希
望缓用和
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 ②苏联政府: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西方国家 推行“________”战略,加强与它们的交往。
2021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教师用书教案人教版选修3.doc
第3课美苏争霸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1.重点:美苏对峙中最为紧张、激烈的表现——古巴导弹危机。
2.难点:美苏对抗与缓和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一、美苏对峙1.背景(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1)戴维营会谈: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形成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和民主德国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秘密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苏联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美苏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深度点拨] 美苏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
二战以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于是苏联开始着手调整其外交政策,开始加紧与美国的争夺,形成美苏争霸的局面。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原因(1)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尼克松调整政策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随着实力的增强,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③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以出兵阿富汗为标志,霸权主义发展到顶峰。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美苏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缓和”推向高潮。
3.缓和下的较量(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
堂 双
基
也表现出苏联一方在竞争对峙中缺乏信心、不得不采取强制
达 标
课 前
性措施以稳固统治的现实。西方国家对苏联一方的做法虽然
自
主 十分恼怒,但最终选择了沉默,面对既成事实,并未因此激 课
导
时
学 化矛盾。所以,柏林墙的修建是双方军事对抗后相互妥协的
作 业
产物。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选修3
课
堂
互
教
动
学 方
学
作
业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选修3
课
堂
互
教 学
●教法案例
动 探
方
究
案 设
1.“美苏对峙”一目,教师首先分析美苏双方争霸局
计
面形成的重要条件——两国对外政策的确定。在讲述对峙过
当 堂
双
程中的典型事件时,建议教师补充相关文字和图片材料,将 基 达
标
课 重要事件的产生背景交待清楚,以便使学生更易理清历史发
堂 双
基
③双方争夺中的缓和表现;④双方关系缓和中更加隐蔽的进
达 标
课
前 攻方式及表现。
自
主
课
导
时
学
作
业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选修3
课
堂
在讲述美国方面对外收缩战略及具体表现时,首先需要 互
教
动
学 方
分析清楚背景原因。这里建议教师补充一定的材料从经济和
探 究
案
设 计
军事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而这两方面恰恰是左右国家对外政
当 堂
双
域”、“向东柏林亲人挥手的西柏林人”、“登台眺望亲 基 达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知识网络一、美苏争霸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和科技力量,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
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2、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⑵内容: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B.苏联入侵阿富汗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
历史选修ⅲ人教新课标4.3美苏争霸[教案].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课程标准:美苏争霸的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50~60年代美苏的争霸战略;赫鲁晓夫访美;U—2飞机事件;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美国陷入越战泥潭;苏联战略武器的迅速发展;美国的战略收缩;苏联的扩张;美苏限制和裁减核武器协议;中欧裁军会议和欧洲安全会议;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理解: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有优势地位和60~70年代的美苏争霸态势为苏攻美守。
3、运用:美苏争霸既有尖锐对抗又有相对缓和,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美苏争霸前两个阶段争霸态势,探究美苏在争霸中角色不同的原因,尤其是美苏争霸第二阶段美守苏攻的原因,从中探究出美苏与中国的关系演变。
2、情景再现:教师收集一些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古巴导弹危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中认识到核讹诈和核威胁对世界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争霸中矛盾最为尖锐激化的事件,曾将世界拖到核战边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2、苏联的对外扩张是霸权主义表现,大大影响其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现象。
3、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霸权主义政策对和平的威胁和破坏,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对峙中最为紧张、激烈的表现──古巴导弹危机。
难点:美苏对抗与缓和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叙述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后,双方争霸对峙的情况。
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始终表现为紧张与缓和并存的情况,但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美苏争霸的后果的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美苏争霸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从而对学生进行反霸斗争的教育。
(3)通过三个阶段中美苏与中国关系的变化分析,让学生认识:一个国家内政外交与整个国际格局有互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及其原因是重点。
2、难点分析: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情景再现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课时及课型:新课,1课时五、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粉笔六、教学过程导入:设问,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重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忆并回答)讲授:一、争霸格局的成因苏联提出新的战略(电脑多媒体出示材料)(问题1)与斯大林时期相比,对外战略有何不同?(问题2)赫鲁晓夫敢于提出新战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小结:斯大林时期面对美国的霸权政策采取对抗形式,而赫鲁晓夫想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与美国的争霸(问题2)赫鲁晓夫敢于提出新战略的原因是什么?(电脑多媒体出示材料)小结: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运动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苏联从新的实力出发,提出了新的战略。
2、美国欲霸全球,但力量有限但是争霸格局的形成是双方面的,看美国这时处于怎样的境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3《美苏争霸》教学设计(共1课时)
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美苏争霸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选择美苏争霸时期的一个争议性问题,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报告中需包括问题背景、小组成员的观点及论据、最终共识。此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博物馆,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场感。
-开展课后阅读活动,推荐与美苏争霸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描绘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图片,如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对峙,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背后的故事吗?它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美苏争霸,就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深入分析美苏争霸时期的重要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美苏争霸背后的战略博弈。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 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柏林墙的建成封死了 192条街道,其中97条连接东西柏林,95条连接东西 德其他地区。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 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 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据统计,在那些年里大 约5000人试图越跑,其中3200人被抓获,100多人在 越墙时被打死,200多人受伤。
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谈中同德怀特·d·艾森豪 威尔就德国、柏林、裁军、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 了一系列讨论。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 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美同 是超级大国的事实。苏联此后大肆宣扬“戴维营 精神”,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 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但会后仅七个月,就发 生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的事件。苏联宣布取消 对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访苏的邀请,苏美关系趋 于紧张,两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思考与讨论
导入新课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 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 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 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1961年9月10日 苏联《真理报》)
赫 鲁 晓 夫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三课 美苏争霸
核心:“伙伴关系”用于调整与欧、日的 关系,通过与欧、日建立“伙伴关系”,维系 西方战略同盟,分担安全责任。
后盾:“实力”政策是维持美国世界第一 军事强国的地位,推行“现实威慑战略” 。
手段:“谈判”则是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和 美国与其他国际力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手段 。
2.苏联对外扩张战略
(1)原因:勃列日列夫上台后,大力发 展军事工业,着力提高综合国力,使苏联在战 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4.3《美苏争霸》教案(新人教选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三节美苏争霸(第3课时)【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美苏对峙1.戴维营精神2.柏林墙3.古巴导弹危机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主要表现2.“和平演变”重点:美苏对峙、从对峙走向缓和的主要表现难点: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导入新课】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从50年代后期起苏联领导人提出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美苏对峙1.戴维营精神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在对外战略上,基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
这一时期是美苏关系处于全面对抗的“冷战”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
1961年肯尼迪成为总统后采取对苏联的和平战略。
赫鲁晓夫认为,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为了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于是,赫鲁晓夫提出了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为了实现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苏联一方面增强国力,一方面希望通过互访改善美苏关系。
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离华盛顿100公里的美国总统别墅戴维营举行了三天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
人教版选修3 第4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42张)
29
从 1962 年 10 月 22 日到 12 月 14 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 来往的信件就有 25 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 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 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通道。两 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 轰炸机 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 诺不侵犯古巴等等”。
栏目导航
知识网络
24
[课堂小结] 答题术语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期,美苏 双方处于对峙局面,主要包括 U—2 飞 机事件、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2.U—2 飞机事件使“戴维营精神”转 瞬之间烟消云散,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 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栏目导航
25
3.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美苏 双方从对峙走向缓和,在美苏搞“缓 和”的同时,双方都没有放弃意识形态 的斗争。
栏目导航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 侵越战争 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 苏联 的综合国力提高。
9
栏目导航
10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 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 均势 外 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 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 联协调关系。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5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 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 对话谈判 “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 和平战略 ”。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 平起平坐 ,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 界的战略目标。
栏目导航
6
2.表现 (1) 戴 维 营 会 谈 : 1959 年 , 赫 鲁 晓 夫 访 美 , 形 成 所 谓 的 “__戴__维__营__精__神___”。 (2)U-2 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和民主德国沿西柏林四 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第4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清单一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美苏对峙1.背景(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1)戴维营会谈:形成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柏林问题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秘密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深化认知]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
二战以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于是苏联开始着手调整其外交政策,开始加紧与美国的争夺,形成美苏争霸的局面。
清单二美苏争霸的演变从对峙走向缓和1.原因(1)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尼克松调整政策: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③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以出兵阿富汗为标志,霸权主义发展到顶峰。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
3.缓和下的较量(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不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美苏在争霸过程中的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
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利益均沾”,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探究点一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史料探究]材料一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人教版选修3《美苏争霸》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四节美苏争霸(教学设计)设计教师:姚月婷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本节讲述了3个问题,分别是: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二)解析美苏争霸是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关系的重大事件。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是重点。
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
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本节的核心就是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整体性强,环环相扣,不可割裂,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对50至80年代的世界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
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
所以,六七十年代是美苏争霸的政治格局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更加复杂化了。
学生对美苏双方战略调整的原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既明争暗斗又妥协缓和的基本态势的实质不易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利用材料,积极思维,共同分析,解决难点问题。
二、目标与解析(一)目标1、理解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掌握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2、理解并掌握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3、理解并掌握80年代的美苏关系(二)解析1.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2)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
(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
美国立即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
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空、陆三军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
核战争笼罩世界。
在美国强硬态度面前,苏联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作出不进攻古巴的保证。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一、美苏对峙
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背景:
(1)美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实行“软化”政策;1961年约翰·肯尼迪实行“和平
战略”。
(2)苏联: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美苏对峙大事:
(1)1959年的戴维营会谈,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此后,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2)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美苏之间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戴维营精神”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3)“柏林墙”的修建: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4)1959年古巴导弹危机,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也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
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
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
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
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
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
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
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
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
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
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
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答案:(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削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背景:
(1)美国国力大量消耗。
(2)苏联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1969年1月,尼克松上台,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并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2)1963年和1968年先后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防止核扩散条约,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苏美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1973年和1975年,召开了由东西方国家共同参加的“中欧裁军会议”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在会议通过的文件中,各国均表示互相尊重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及平等独立,不干涉内政,加强经济、科技和环境领域的合作。
3.“缓和”下的角力:
(1)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也不能妨碍苏联对民族解放运动和进步、民主与民族独立力量的支持。
(2)美国:美国在与苏联搞“缓和”的同时,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以“尊重人权”为口号扩大影响,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通过东西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问题探究】读下图
杜鲁门尼克松
请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图中美国这两位总统推行的外交政策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答案:(1)不同点:前者美国对外政策是以进攻型的姿态在全球出击,谋求世界霸权;后者是防守型的局部收缩,以确保美国霸权地位。
(2)相同点:都体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价值观念和强权政治的特点。
【课堂小结】
50年代后期起,随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苏联的实力得到迅猛发展。
美苏争
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在五六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在双方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也达成了一些协议,带来了些许“缓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