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伤口换药术〖〗

合集下载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课件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课件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 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
患者因车祸导致骨折,伤口出现感染,经过多次换药后愈合。
案例二
患者因手术导致切口感染,经过及时处理和换药后恢复。
案例三
患者因慢性疾病导致皮肤溃疡,经过精心护理和换药后逐渐愈合。
术后并发症伤口
术后并发症伤口的识别
01
术后并发症伤口通常表现为术后出血、血肿、积液等症状,可
能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
处理原则
02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止血、清除血肿和积液等,保持伤
口引流通畅,定期换药。
注意事项
0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遵循医生指导,
按时回诊复查。
05 预防与护理
感染性伤口
感染性伤口的识别
感染性伤口通常表现为红肿、疼 痛、渗出物增多等症状,可能伴
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处理原则
及时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保持 伤口引流通畅,定期换药,同时 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刺激伤口,以免加重感 染;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遵 循医生指导,按时服药和回诊复
体位选择
根据伤口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以便充分暴露伤口,方便换药操作。
消毒皮肤
使用消毒剂对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 消毒,注意避免消毒剂进入伤口。
铺巾与保护
在换药前铺好无菌巾,保护周围皮 肤和衣物不受污染。
03 换药操作流程
敷料的拆除
准备工具
清洁周围皮肤
小心拆开敷料
丢弃敷料

消毒棉球、镊子、手套等。

伤口换药的操作方法

伤口换药的操作方法

伤口换药的操作方法
伤口换药的操作方法如下:
1. 保持卫生:在进行伤口换药之前,务必保持双手清洁,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2. 清洁伤口:用适当的清洁剂(如淡盐水或医用酒精)轻轻清洁伤口和周围的皮肤。

可用棉球或纱布蘸取清洁剂进行轻轻擦拭,避免用力擦拭以免伤口破裂。

3. 去除旧敷料:将旧的敷料小心地取下。

如敷料附着在伤口上,则可以使用适量的清洁剂将其软化,以方便取下。

4. 清洁伤口周围:用清洁剂轻轻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以去除污垢和细菌。

5. 涂抹药膏: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在伤口上涂抹适当的药膏,以促进伤口愈合。

确保药膏涂抹均匀,避免药膏进入伤口内。

6. 敷料:根据伤口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敷料。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气性敷料,覆盖伤口并贴紧周围的皮肤,确保不会松动。

7. 固定敷料:使用透气性胶布或绷带固定敷料,确保敷料牢固而不会滑动。

8. 清洁工具:清洁使用过的药具,并适当处理废弃物,以防止交叉感染。

9. 注意观察:在伤口换药后,仔细观察伤口是否有明显的红肿、渗液、发炎或感染的迹象。

如果有任何异常,及时就医。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操作方法应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导进行。

此外,在进行伤口换药之前,建议咨询医务人员的意见,以确保正确的操作。

膝关节切开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

膝关节切开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

膝关节切开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1. 引言膝关节切开伤口换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操作,在治疗膝关节手术后或有膝关节创伤的患者中被广泛使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膝关节切开伤口换药的技术操作步骤,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技术操作步骤膝关节切开伤口换药的技术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采取必要的无菌操作。

- 辅助工具和材料的准备,例如手套、消毒剂、敷料等。

2. 伤口清洁:-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无菌状态。

- 轻柔地使用无菌盐水或消毒剂冲洗伤口,去除污物和服贴物。

- 注意避免对伤口周围健康皮肤造成损伤。

3. 换药操作:- 戴上无菌手套,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敷料。

- 将合适的敷料覆盖在伤口上,确保完全覆盖并贴合好。

- 轻轻固定敷料,避免过紧或过松。

- 根据需要,对伤口周围进行固定,使用适当的各种辅助固定装置。

4. 操作结束:- 清理操作区域,处理好废弃物。

- 将相关操作记录完整、准确地记录。

3. 质量评价标准为了评价膝关节切开伤口换药的质量,可以考虑以下标准:- 伤口清洁度:伤口周围无渗液、无明显感染迹象。

- 敷料贴合度:敷料完全覆盖伤口,无脱落和松动。

- 固定稳定性:敷料和辅助固定装置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 患者舒适度:换药过程中患者感受到的疼痛和不适程度较轻。

这些评价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化和补充,以满足专业要求和实际操作需求。

4. 结论膝关节切开伤口换药技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于确保手术后伤口愈合和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可以提高换药操作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骨科换药的注意事项

骨科换药的注意事项

骨科换药的注意事项骨科换药是治疗骨科疾病或手术后的常见操作,正确的换药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下面将介绍一些骨科换药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进行换药并避免感染和伤口恶化。

首先,换药前要充分准备。

换药时要将必要的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包括所需的消毒液、无菌纱布、医用胶布、手套等。

确保换药过程中的一切物品都是干净的、无菌的,并放在一个整洁的工作台上,以避免引入细菌。

其次,换药前要洗手并戴上手套。

换药是一个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操作,因此,换药前务必彻底洗手,用流动的温水和肥皂洗手约20秒,将细菌洗净。

同时,戴上干净、无菌的手套,以保证换药过程的清洁。

然后,换药时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湿润。

使用消毒液轻轻清洗伤口周围的皮肤,将伤口处的血液和分泌物清洗干净。

清洗时要注意力度要轻,不要伤及伤口,以免引起伤口的二次损伤。

清洁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拭干伤口和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

接着,正确使用药品和器械。

根据医生的建议,将所需的药品和器械用正确的方式使用。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药品涂抹在无菌纱布上,然后将纱布贴在伤口上,并用医用胶布固定。

如果使用绷带,应注意绷带的紧度,既要确保固定伤口,又要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最后,换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

换药后,患者应该密切关注伤口的情况,特别是出现红肿、渗液、分泌物增多、发热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以防止感染和伤口恶化。

同时,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骨科换药是一个关键和复杂的操作,需要严格遵循换药的注意事项。

正确的换药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感染和伤口恶化。

因此,在进行骨科换药时,患者应细心、认真地进行操作,并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加快伤口的康复。

骨科换药术

骨科换药术

骨科换药术[换药器械及敷料]包括换药所需要的器械和敷料。

(一)常用换药器械持物钳、长镊、无齿和有齿镊、换药碗、弯盘、血管钳、手术剪、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二)换药常用敷料棉球、纱布、纱条、棉垫,其它尚应备有胶布、绷带、棉签、治疗单、松节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

[换药方法]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

换药者穿戴好衣、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

一般常规换药物品包括换药碗两个,一个盛放无菌纱布及油纱布条等干敷料,另一个盛放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或湿纱布等湿敷料;弯盘一个,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秽物。

换药镊两把(有齿、无齿各一把)。

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或宽胶布等。

(一)一般换药法1.去除敷料(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

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

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或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

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

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弯盘内,不得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2.创周皮肤处理去除敷料后,l%碘伏或用75%酒精棉球在创口周围由内向外消毒,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内。

[业务]创伤骨科换药技术

[业务]创伤骨科换药技术

[业务]创伤骨科换药技术创伤骨科换药技术首先要了解患者伤口部位、类型、大小、深浅、创面情况、有无音流物等,根据不同伤口类型,作好换药前准备工作。

如换药地点、材料准备等。

换药时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换药者如接触过创面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无菌器材。

遵守先无菌后有菌的换药原则。

无菌伤口由内向外消毒,有菌伤口由边缘向中心消毒。

换药时必须仔细观察伤口的变化,如红肿范围、渗出物的量和性质、创缘对合情况、有无皮缘坏死、创面肉芽情况。

观察引流是否通常,对有渗出的创面,必须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分泌物细菌培养。

有引流物时要核对引流物数目是否准确。

每换毕一个病人,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常用消毒液的应用性质适应症其他安尔碘溶液杀菌剂清洁伤口75%酒精溶液杀菌剂清洁伤口利凡诺尔溶液抑菌剂肉芽新鲜创面优锁溶液杀菌剂化脓创面3%双氧水溶液杀菌剂冲洗伤口0.1%新洁尔灭溶液抑菌剂创面清洁盐水生理盐水清洗剂冲洗伤口创面用药50%葡萄糖高渗液清除肉芽组织水肿糜蛋白酶水解化脓组织去腐生肌散去腐生肌上皮生长因子液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康复新喷剂促进肉芽生长基因肽喷剂促进肉芽生长10%外用盐水消除肉芽组织水肿创伤骨科换药技巧1无菌创口换药目的是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创伤反应程度,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清除创口积血,及时拔除引流物。

一般应在术后第二、四、七、十、十四日进行换药。

换药时用75%酒精棉球轻轻擦拭,皮肤清洁液不可擦入伤口,伤口用新洁尔灭或盐水棉球清洗。

对红肿、皮缘坏死、脂肪液化、引流不通畅等伤口,及时拆除部分缝线,减张引流。

记住骨科伤口渗出感染必将影响到骨骼,一但有问题,骨感染必将成为现实。

伤口用酒精纱条或其他纱条覆盖,外盖敷料不少于六层。

如渗出液浸透敷料应及时更换,术区适当加压包扎。

2感染伤口换药的主要目的是伤口充分引流,清除坏死组织,结合局部使用药物最终控制感染消灭创面。

根据创面情况选用纱条:创面新鲜、标签、分泌物稀薄可选用利凡奴尔纱条;对化脓性创面应选用优锁纱条,深部伤口换药选用橡皮条或凡士林纱条,干纱布填塞应疏松状,每日交换敷料。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
注:表皮必须完整
碘伏
读书报告
原理: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络合碘,碘伏干后,会形
成一种类似油性的薄膜,
优点: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 碘,无腐 蚀作
用,且毒性低,应用于粘膜、皮肤、小儿的换药等,消毒效果 较少过敏反应,不会发生皮肤烧伤, 注: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0.9%生理盐水
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用硼酸溶液湿覆去腐 直到肉芽新鲜. 使用生肌散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
换药次数
读书报告
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 药的次数; 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 并适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常见伤口的处理
读书报告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
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ZHOU)围可用碘伏常 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 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 创面的肉芽生长,
读书报告
健康肉芽
色鲜红颗粒细小接近分泌很少分布均匀易出血,可用 凡士林砂布2~3日交换敷料一次,如创面大尚需植皮,
读书报告
脂肪液化的切口
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 对策:广泛的敞开切口 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 ,培养+ 药敏以及加强换药, 一般换好时间长,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 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 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 布拉合,

简述外科换药术的操作方法

简述外科换药术的操作方法

简述外科换药术的操作方法
外科换药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过程,用于替换伤口上的敷料、药物等物质。

其主要操作方法如下:
1. 消毒:在手术前,需要先将手洗净,并使用消毒剂消毒手部和外科器具,以防止感染。

2. 解除敷料:将伤口上的旧敷料移除,可以用剪刀、手套或其他工具解除。

3. 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药物清洗伤口,以去除污垢和细菌等物质。

4. 接受新药物: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完全覆盖,以保护伤口和促进治疗。

可以使用不同的敷料类型,如胶布、纱布等。

5. 固定新药物:在伤口周围使用适当的adhesive 或其他固定剂来保持新药物的稳定。

6. 整理外科器具:将使用过的器具进行集中消毒或丢弃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总之,外科换药术需要进行仔细的操作,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伤口和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浅谈骨外科伤口换药术PPT课件

浅谈骨外科伤口换药术PPT课件
色淡红或苍白表面光滑晶亮,分泌多,不痛不易出 血边缘呈堤状隆起,不易愈合,应检查伤口内有无 异物、线头等应予以及时取除,剪去或刮除此水肿 肉芽,创面敷高渗盐水敷料,也可用1%碳酸液烧灼, 随即用酒精纱球(棉扦),生理盐水洗净。创面湿 敷,延长交换敷料的时间,注意改善全身营养状态, 加强支持疗法
超出伤口平面或凹凸不平,应予修平;分泌物少可 用油纱布覆盖,反之用盐水纱布。
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 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 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 芽,外敷橡皮膏。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 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感染或污染伤口
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 一般采用伤口内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 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 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感染伤口换药要每天一换。要求及时清除异物、坏死组织、脓液, 选择恰当引流物,确保引流通畅。 对化脓切口换药时,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 患者的疼痛而不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液渗出,这样 才有助于切口愈合。
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用硼酸溶液湿覆去 腐直到肉芽新鲜. 使用生肌散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
换药次数
读书报告
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 换药的次数; 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 卷,并适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外科换药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术操作流程
1、换药前准备
换药前应准备所需用具,包括棉球、无菌纱布、敷料、胶布、绷带、换药碗、弯盘、镊子、碘伏、生理盐水、无菌手套等。

让患者呈卧位或坐立位,体位以充分暴露创口为宜。

操作者应充分告知患者此次换药的目的,并确保无菌操作,全程戴好无菌手套。

2、除去敷料
首先操作者需用手取下创口最外层的绷带及敷料,撕去胶布时由外向里进行。

然后使用无菌镊子沿伤口长轴方向轻轻揭开内层敷料,若敷料与创面粘连,可使用生理盐水适当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取下。

取下的敷料应集中放在弯盘内,不可随意丢弃。

3、创面周围皮肤消毒
首先在换药碗中用碘伏浸泡若干棉球,其次用镊子夹取浸泡碘伏后的棉球,若含碘伏较多,可适当挤压棉球,以碘伏不会自然滴下为宜。

然后自伤口由内向外对创口周围皮肤进行擦拭消毒,擦拭应朝一个方向进行,且应避免碘伏流向创面。

一般消毒2~3次即可,后一次的消毒范围应比前一次小。

4、创面消毒
待周围皮肤消毒完毕后,操作者取新的碘伏棉球,自内向外轻轻擦去创面的分泌物,用力不宜过大,以免对创口造成刺激。

对于存在线头、腐肉等异物的创面,应使用镊子去除,然后,用碘伏棉球消毒创口
1~2次,取干棉球擦去残留的碘伏即可。

最后,选择合适的敷料对创面进行覆盖。

5、包扎固定
在敷料上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带将其周围固定,若创口较大或处于易活动的部位,应用绷带进行固定包扎。

6、换药后处理
换药结束后应将换下的敷料倒入污物桶内,换药过程中使用过的器械应放入清洁池中洗净,消毒后备用。

操作者除去无菌手套后应对手部进行清洁消毒,避免造成感染。

邓伟骨外科伤口换药术PPT教案

邓伟骨外科伤口换药术PPT教案
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
邓伟骨外科伤口换药术
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感染发生,用碘酒、 酒精清洁消毒伤口,更换无菌纱布,用胶 布固定。
第19页/共50页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
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 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 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 的肉芽生长。
第20页/共50页
读书报告
第35页/共50页
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 、无菌准备: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 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戴好口罩帽子, 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 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 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准备换药的物品。 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 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 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 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如果先夹酒精,残 存镊子的酒精夹碘酒棉球就稀释了碘酒,影响消毒效果)。
超出伤口平面或凹凸不平,应予修平;分泌物少可 用油纱布覆盖,反之用盐水纱布。
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 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 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 芽,外敷橡皮膏。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 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引言在骨外科手术中,伤口的换药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能够保持伤口的干净、干燥,并有效预防感染。

本文将介绍骨外科伤口换药术的步骤、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地进行手术后伤口的护理。

步骤1.准备工作:–观察伤口周围是否有肿胀、红肿、渗出物等异常情况,必要时进行照相记录。

–洗手,戴上无菌手套。

–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无菌纱布、无菌盘、无菌药膏、无菌生理盐水等。

2.伤口清洁:–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移除伤口上的血液、血块和其他污物。

–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确保皮肤的清洁。

–注意避免在清洁过程中引起伤口的撞击或摩擦。

3.细菌防护:–使用无菌纱布将伤口覆盖,防止细菌侵入伤口。

–切勿使用废旧纱布或棉球,以免引入更多的细菌。

4.药物涂布:–在无菌纱布上涂抹无菌药膏。

–将涂有药膏的纱布轻轻放置在伤口上方,确保药膏可以直接接触到伤口。

–注意药膏的数量要适中,过少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过多可能会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

5.固定伤口:–使用无菌纱布或胶布将涂有药膏的纱布固定在伤口处。

–注意固定不要过紧或过松,要确保伤口周围的环境稳定,并防止纱布松动、脱落或卡入伤口。

操作要点1.保持无菌:在进行伤口换药的过程中,保持无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无菌准备,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材料等。

2.温和清洁:在清洁伤口时要温和轻柔,避免对伤口产生过大的刺激。

使用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可以有效地去除伤口上的污物,同时避免对伤口的二次伤害。

3.注意伤口观察:在换药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有无红肿、渗出物、异味等异常。

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以作进一步处理。

4.药物选择得当:选择合适的药膏对伤口的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伤口的性质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并按指导使用。

5.固定适度:在固定伤口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课件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课件

操作步骤
详细介绍骨外科伤口换药术的操作步骤:
1. 消毒 2. 清创 3. 处理创面 4. 敷药
手术后注意事项
创口观察
定期观察手术后创口的情况,包括红肿、渗液和出 血等症状。
注意感染
避免感染,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合理使用抗生பைடு நூலகம்。
创面护理
正确进行创面护理,如保持清洁、覆盖干净敷料等。
注意并发症的处理
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或伤口裂 开。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PPT课 件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简介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是一种专门处理骨折、关节置换和脊柱手术等手术后创面的方法。本课件将为您介绍骨外科伤口 换药术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处理步骤。
骨外科伤口的处理
准备工作
确保患者、操作环境以及所需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充 分:
• 患者准备 • 操作环境准备 • 药品及器材准备
结语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对手术和术后的成功至关重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综 合性的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计划。
您可以通过合理的术后护理和密切的随访来控制手术后的风险,并及时采取 处理措施以促进康复。

骨科换药

骨科换药

换药程序-感染伤口
去除敷料 彻底清创:去除血凝块、脓液、液化坏死组织,包括
坏死的肌腱及血管组织不要姑息,争取在几次换药中, 界线一旦明显则果断切除。勉强留下,只会延缓肉芽 生长,甚至造成感染。 消毒 无菌敷料覆盖,根据渗出情况决定层厚
操作步骤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及帽子,携带已备齐 的物品到病人床旁或送病人到换药室;
肉芽创面
健康肉芽 色鲜红颗粒细小接近分泌很少分布均匀易出血。可 用凡士林砂布2~3日交换敷料一次,如创面大尚 需植皮。 色淡红或苍白表面光滑晶亮,分泌多,不痛不易出 血边缘呈堤状隆起,不易愈合,应检查伤口内有无 异物、线头等应予以及时取除,剪去或刮除此水肿 肉芽,创面敷高渗盐水敷料,也可用1%碳酸液烧 灼,随即用酒精纱球(棉扦),生理盐水洗净。创 面湿敷,延长交换敷料的时间,注意改善全身营养 状态,加强支持疗法 超出伤口平面或凹凸不平,应予修平;分泌物少可 用油纱布覆盖,反之用盐水纱布。 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 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 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 芽,外敷橡皮膏。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 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常用药物选择 –酒精
消毒原理: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
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有人以为,酒精浓度越高,消 毒效果越好,这是错误的。酒精消毒的作用是凝固细 菌体内的蛋白质,从而杀死细菌。但95%的酒精能将细 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 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 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 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 细菌。

骨外科伤口换药,有些方法你可能都没听过

骨外科伤口换药,有些方法你可能都没听过

骨外科伤口换药,有些方法你可能都没听过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

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基本原则:无菌原则1换药目的•观察伤口情况,作相应处理;•保持创面清洁,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引流通畅;•保持和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

总的目的:通过以上三点达到促进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的最终目的。

2换药指征•有异物或失去活力的组织需要清除者;•需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者;•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浸透者或被外来物污染者;•疑有或已经出现的伤口感染、出血、裂开者;常用敷料的选择酒精•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消毒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

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

由此可见,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75%。

(注:表皮必须完整)碘伏原理: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络合碘。

碘伏干后,会形成一种类似油性的薄膜。

优点: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

应用于粘膜、皮肤、小儿的换药等,消毒效果较少过敏反应,不会发生皮肤烧伤。

缺点:渗透性差。

出血多的伤口、创面过大效果差。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此时可应用酒精替代。

碘酊(即碘酒)制作:取碘化钾,加水20ml溶解后,加碘及乙醇,搅拌使溶解,再加水适量使成1000ml,即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伤口的处理
读书报告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
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 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 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 芽生长。
读书报告
健康肉芽 水肿肉芽
肉芽过长或色彩暗 红 陈旧性肉芽创面
读书报告
色鲜红颗粒细小接近分泌很少分布均匀易出血。可 用凡士林砂布2~3日交换敷料一次,如创面大尚需 植皮。
(注:表皮必须完整)
碘伏
读书报告
原理: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络合碘。碘伏干后,会形
成一种类似油性的薄膜。
优点: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 碘,无腐 蚀作
用,且毒性低。应用于粘膜、皮肤、小儿的换药等,消毒效 果较少过敏反应,不会发生皮肤烧伤。 注: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色淡红或苍白表面光滑晶亮,分泌多,不痛不易出 血边缘呈堤状隆起,不易愈合,应检查伤口内有无 异物、线头等应予以及时取除,剪去或刮除此水肿 肉芽,创面敷高渗盐水敷料,也可用1%碳酸液烧灼, 随即用酒精纱球(棉扦),生理盐水洗净。创面湿 敷,延长交换敷料的时间,注意改善全身营养状态, 加强支持疗法
超出伤口平面或凹凸不平,应予修平;分泌物少可 用油纱布覆盖,反之用盐水纱布。
0.9%生理盐水
读书报告
主要用于:创口的洗涤湿敷和冲洗。
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冲洗能够去 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湿敷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 锐的粘膜。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同时生理盐水纱布 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 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 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
皮肤黏膜的消毒,皮肤檫伤红汞最好,涂上后十几分钟就干燥 不用包扎。
读书报告
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0.5-2%醋酸: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0.05%洗必汰:创面、伤口冲洗。 利凡诺:收缩创口效果最好(直接湿覆)。 50%硫酸镁溶液:
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局部湿 热敷。 5%硼酸软膏:
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用硼酸溶液湿覆去 腐直到肉芽新鲜. 使用生肌散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
换药次数
读书报告
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 药的次数; 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 并适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脱水剂,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 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 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 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 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myszjpwd-myxr-xm
骨外科伤口换药术
解放军359医院 骨科
读书报告
基本原则:无菌原则
换药目的
读书报告
观察伤口情况,作相应处理; 保持创面清洁,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 脓液引流通畅; 保持和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 总的目的:
通过以上三点达到促进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 的最终目的。
换药指针
有异物或失去活力的组织需要清除者; 需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者; 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浸透者或被外来物污染者; 疑有或已经出现的伤口感染、出血、裂开者; 预防伤口感染。Biblioteka 用敷料选择读书报告酒精
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 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 温。
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 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 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 芽,外敷橡皮膏。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 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感染或污染伤口
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 一般采用伤口内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 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 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感染伤口换药要每天一换。要求及时清除异物、坏死组织、脓液, 选择恰当引流物,确保引流通畅。 对化脓切口换药时,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 者的疼痛而不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液渗出,这样才有 助于切口愈合。
读书报告
特殊敷料
读书报告
3%双氧水: 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料。
0.2-0.5%庆大霉素溶液: 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0.02%呋喃西林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2%红汞: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消毒原理:
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 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 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 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75﹪的酒精与细 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 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 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由此可 见,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过高或 过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75﹪。
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较好的,长期效果不 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高渗盐水
读书报告
主要用于:创面水肿较重时。
目的: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 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 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 用。
高渗葡萄糖
读书报告
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 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 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 疗效较为显著。
凡士林纱布(油纱)
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减 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 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 不畅,常加重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