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歌唱教学中学生音准感的培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淡歌唱教学中学生音准感的培养策略
【摘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其引导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歌唱练习之中,使学生充分把握音准感,保持积极的唱歌状态。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歌唱教学音准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5-02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进行独唱、齐唱或合唱。
但是音乐课堂中却能够听到学生五音不全,音准达不到要求。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思考,运用合理的方法改善这一状况,使学生建立起音准感。
1.做好发声准备,为学习的演唱练习做好铺垫。
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没有打开口腔就急于唱歌,往往只是简单的随便喊喊,就会导致疲劳不适,甚至使声带受到损伤,容易导致唱歌跑调。
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当在教学唱歌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一段实践的发声训练,帮助学生的口腔能够充分的打开,运用科学合理的歌唱呼吸等技巧,克服发音器官的先天不足,使学生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课堂中的歌唱训练。
通过这种方法缓解学生在演唱时的疲劳感,使学生的声音能够连贯柔和。
2.让学生学会倾听,找到音准。
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只是重视演唱,却对于音乐聆听能力没有进行到位的培养训
练。
但是实际上,要想演唱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具有倾听能力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准感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乐器进行辅助训练。
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改革课堂形式,一般教学中都使用钢琴作为教学器具,但这并不是固定的,还可以将别的一些乐器带进课堂,比如为了掌握声音的高低,可能钢琴没有竖笛的发声教学效果好,就能够通过竖笛的吹奏让学生掌握音量的高低。
在教学生唱歌时,要先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听听歌曲的范唱,在聆听的过程中要分段甚至要对个别句段反复聆听以加深对音量和旋律的记忆。
为了避免学生反复聆听产生枯燥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发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音准的训练中来,让学生在多次聆听音乐的有趣活动下,为唱准歌曲做好准备工作。
3.循序渐进建立音准感。
音准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感。
从每一个基本音符入手,学生初学不易掌握的几个音阶可以通过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只有使学生对于基本音符有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才能为音准感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心理状态等特点设计一些音乐游戏,用以帮助学生音阶音准的建立。
比如可以让学生使用唱名卡片模拟音阶的排列,要求迅速唱出卡片相应的音高,如果不正确教师在一旁指导做出调整。
通过这样的游戏性学习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调发音的记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起音准感。
4.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方法,进而把握音准。
学生音准感的建立应当加以适当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做出准确的发声。
首先要学会哼唱,这是解决音准的基本要件。
在音乐教学中,哼唱的练习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假声和混声,这样就对声区的统一有着较大的帮助。
在闭口与开口的哼唱练习中,使学生的声音逐渐变的圆润、集中,集中的声音在口腔中发出,进一步取得头腔的共鸣,这其中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先把声音的位置放在鼻咽处,用一种擤鼻涕的感觉哼唱,而笑肌提起,自然微笑,喉咙自然放松张开,喉结方在最低的位置,在横膈膜有力的支持下进行哼唱,这样全身尤其是肩膀和胸腔得到放松进行向下的叹唱。
在这种正确哼唱下,带入其他的音符,在此过程中注意共鸣的位置以及呼吸的支点,声音的方向和感觉要一致。
接着再进行小声的试唱歌曲,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哼唱的基础上,把声音慢慢的提起,采用小声歌唱的方式,使声音集中。
这样的小声歌唱,学生不容易感到紧张和疲劳。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声,自觉的建立起正确的音准感。
小声歌唱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大声喊叫的现象,并且能够使高音唱上去,对于声音的统一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小声歌唱对于吐字不清的现象有很大的改观。
同时,获取高音的最佳办法可以通过假声唱法实现。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够发出一些细而微弱的假声,但是由于音量和力度都很微小,声音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与唱歌发声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虽然如此,但是也不能忽视假声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假声的联系掌握和运用加以重视。
假声的唱法一般分为两种,意识从嘴前哼唱出来的细微声音,另外一种是从喉包中发出的小筒状声音。
在假声练习时,几步阶段可能声音很小很轻,但是不能因此就消极、被动,因为假声是建立在呼吸的基础之上的,这里要区别与无呼吸的有气无力的弱小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假声所达到的效果必定光彩夺目,并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把握音准感。
5.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
歌唱本身是有感情的,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富有情感的去演唱,同时使用一切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进行发声练习的热情。
音乐中有“情能带声”的说法,情绪对演唱有很大的作用,保持高昂的情绪对于演唱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情绪低落那么演唱也就无法吸引人。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唱歌时嘴巴张不开,表情僵硬,没有一点的唱歌状态,唱出来的歌曲也就跟朗读一样,毫无韵律和音调。
而有的时候教师又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只要发声了就可以,对于音准没有做出要求。
歌唱教学中学生音准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音准感对于音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准感。
参考文献:
[1] 洪枫. 浅谈中学歌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文学教育(中). 2010(05)
[2] 郭风丽. 浅析在歌唱教学中如何将“学会”转变为“会学”[j]. 教师. 2011(06)
[3] 潘向红. 初中歌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