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扬鞭自奋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待扬鞭自奋蹄

——“座右铭”与我的成长

赵寅芬

从教27年,我有着这个年龄段的人所特有的淳朴、谦和、坚忍和勤勉。岁月悠悠,当年的意气风发逐渐变成了理性、厚重,年轻时对事业的狂热也化作对学校教育的深深期许。时光飞逝中,岁月虽给自己刻下了些许沧桑的痕迹,但待人处事时的真善与热情,仍“本性难易”而始终不渝。

有人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而我似乎是在跨入中年门槛之后,才有了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强烈的“人生自觉”,这种“自觉”,是有生之年必须有所作为的责任感,是赋予平凡生命以应有价值的意义感,是渐有经验、能较好处理多种关系的理智感……所以,便感到了“人到中年万事忙”。当然,“万事忙”与“万事休”是有同条共贯之义的。这里的“万事忙”,其中自然有一些世事俗务的“忙”,而最大的“忙”却在于忙工作、忙学习、忙教育……为自我的成长、为担当的使命而忙。我的“人生自觉”来得有些晚,但既非“聊胜于无”,也好于那种“早慧”却于不久后便“大彻大悟”,以为人生不过偶尔而偃旗息鼓,最终无所作为的情形。这晚来的“自觉”中其实蕴藏着一种宝贵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静下心来思索回味,我感觉,这种力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成长过程中三个阶段的三个座右铭,是它们给了我求好向美、完善自我的动力——漫漫教坛路,一个“天道酬勤”带着我不断攀登;茫茫教海里,一个“宁静致远”带着我不断探索;悠悠岁月里,一个“终身成长”带着我不断赶路。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是我的第一个“座右铭”。

1985年夏天,我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理想,在家乡一所完全中学开始了教育教学寻梦的足迹。

初为人师,经验不足,但学校领导还是给了我极大的信任与鼓励——刚走上讲台,就带高二文科班的历史。说实话,当时的我,岂止诚惶诚恐!文科班男生只有12人,就有三四个时常在课堂上“捣乱”,以致自己都有怕上讲台的感觉,而且,刚刚燃起不久的从教热情,也在怕上讲台的感觉中迅速冷却下来。恰巧,邻县一重点中学30多名教师来我校考察、交流。随机听课,我们校长陪同10多名来访领导和教师,进了我上课的教室来听课。那天我讲的是“美国独立战争”,虽然事前不知道有人听课,但那天学生表现得出奇的好,可能是学生给了我力量,我激情满怀地讲述,与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有张有弛地对话,课堂气氛还比较好。上课时只想着尽力做好每个教学环节,所以也不怎么样紧张,下课以后却忐忑不安,又不敢直接去向校长求教。其实,校长是一位极其热情而负责、温和稍有严厉的平民校长。中午时分,校长来找我了,具体的话我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说:来访校长对你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水平高,潜质大;同时还给我指出了许多不足,鼓励我要勤奋、要继续努力。校长的鼓励与指点让我惊喜万分,不久前的灰心一扫而空,教育热情继续燃起。

也就是那一天,我写下了“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并将其贴在宿舍书桌前——要以此自勉自策。“天道酬勤”四个字很多人都熟悉,我以前也知道,而

对其所蕴含的意义和体会、理解,则是通过一节特殊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校长的鼓励性指点才真正领悟,现在想来,这对获得学士学位的人而言,已经太迟了。

好在写下“天道酬勤”这四个字后,我并非把它作为一个招人之眼的幌子,或者是一个不想兑现的诺言。我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那时学校教工宿舍经常停电,一些同龄的教师或去影剧院看电影,或聊天,或编织毛衣,我偶尔也加入其列,但更多时间则是秉烛夜读。烛下读书备课的时光是寂寞的,但一边耳听“咝咝”燃烧声,一边口里念念有词,用铁笔刻着讲义,真有一种“入定”的宁谧感、安详感,学习、备课的效率自然很高。

作为一个勤奋之人,不久我便收获了“天道之酬”。1986年初,学校就任命我为政史地教研组长,1987年被评为县“教坛新秀”。刚工作两年就得到如此重任和荣誉,我把重任和荣誉当动力,当学校对我的激励。事实上,这样的激励为我成长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心智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工作初期所激发的动力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我,鞭策着我,我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一点汗水,更多一分辛劳,才能消弭课堂教学出现问题时的尴尬,增强继续向前探索的力量。“学问是‘坐’出来的。”这是我的亲身体会,也可以说是“经验之谈”。正是因为有了很强的“坐功”,日后自己才有了做好工作、搞好历史教育教学(大家眼里的优秀)的资本,也才有了一点“走向卓越”的基础。我想,不管人情怎样变,世风如何转,教育的主流又向哪里走,我都以“勤”对之,以“坐”待之,因为,一些真正核心的价值是永远不会变的,它需要我们有恒久的持守,而勤奋、勤读正是最好的“持守姿态”。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是我的第二个“座右铭”。

我在家乡完全中学教了五年高中历史,为了解决两地问题,1990年调到了爱人工作所在地的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这所省一级重点中学有辉煌历史,蔡元培先生曾担任过校长,鲁迅先生曾担任过教务主任,能在这样的名校工作,我当然倍加珍惜。我耳濡目染了老教师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默默地立下信念:教坛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静作舟,一定要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点成绩来。

说实在的,那时的我也面临过数次重新抉择职业的机会。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卖茶叶蛋强于造原子弹”的非常时期,清贫的教师职业还远没有今日受人羡慕,教师队伍中不时掀起跳槽改行、弃教从商从政的热潮……在考虑调动时,我也曾犹豫过跳出教师圈,之后也有过几次,但记忆里浮现出的一幅幅与学生们一起忘情陶醉于课堂的画面,心的天平顷刻间倒向曾醉心过的老路。选择之前有几番踌躇,着地之后却不见半分不安。我依旧固守在狭小的讲台边,为自己能在学生中间发着萤火般的光和热而忙碌着、快乐着……

1999年,学校组织教研组长前往兰溪诸葛村学习、考察,作为历史专业毕业的我,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些了解,对三国时期这位谋臣也非常敬仰,在诸葛村走着看着想着,当怀着崇拜的心情重温《诫子书》时,蓦然想到“宁静致远”蕴含着多种境界和深远目标——宁静,是一种情调,与心念有关,与温暖同在,微弱的灯影下,一些馨香,在身心疲惫时升腾;一些快乐,在温言暖语中蔓延……

2000年,乔迁新居,我请本地一位颇有名望的书法家题写了“宁静致远”四个大字,并将其装裱起来,挂在新居客厅的醒目位置。那时,我和读小学的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