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

合集下载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节练习及专题测试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节练习及专题测试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班级姓名自主知识梳理1、北魏是(民族)建立的政权,建立者是,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和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起义。

3、471年,在及大臣的精心安排下,登上皇帝的宝座,即魏孝文帝。

课时同步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嘎仙洞遗址位于今天的A、新疆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甘肃省D、黑龙江省2、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A、代国B、魏国C、北魏D、前秦3、下列史实属于拓跋在位时期的是①对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③仿汉制设官④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迁都平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统治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凭借武力征服B、实行一些汉化措施C、开始实行编户D、重用儒生,兴办太学5、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宗主督护制导致A、国家赋税增加B、豪强地主隐瞒人口C、农民负担减轻D、社会矛盾缓和7、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8、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①社会矛盾的尖锐②冯太后的推动③农民起义不断④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学经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材料二(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的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

3.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3。

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必做题】一、选择题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心存戒心,矛盾复杂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2.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推行均田制5.“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6.下图表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为汉姓A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7.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8.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吴起变法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练习题七年级上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练习题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主要实行一些新的制度。

请回答1~5题。

1.北魏孝文帝为了整顿吏治,特制定了()A.均田制B.俸禄制C.三长制D.租调制2.北魏孝文帝实行棒禄制的时间是( )A.439年B.471年C.484年D.495年3.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恢复和发展经济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4.北魏均田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 )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民族融合的加强C.政府掌握大量可供分配的土地D.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5.北魏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 )A.均田制B.俸禄制C.三长制D.租调制冯太后病逝后,孝文帝亲政,改革进入新阶段。

请回答6~8题。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A.学习汉族先进制度B.减少变法阻力C.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7.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均田制的实行②俸禄制的实行③迁都洛阳④孝文帝亲政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①②C.⑤①③④②D.⑤③①④③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上地兼并问题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加强改革。

请回答9~10题。

9.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发生了变化,重点转向了( )A.制度革新B.移风易俗C.建设洛阳D.学习汉族文化10.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A.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阅读下列材料: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脾依良丁(良丁,谓良人);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复习巩固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复习巩固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复习巩固训练一、单选题1、北魏前期,鲜卑民众“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482年,孝文帝下诏:“虎狼猛暴,食肉残生,取捕之日,每多伤害;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

”这一诏书的内容体现出( )A.北魏猎捕野味风气盛行B.孝文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北魏经济结构有所变动D.孝文帝重视生活习俗改革2、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削弱贵族势力C.民族交流融合D.文化发展繁荣3、均田制是为兴富民之本,俸禄制是为肃明吏治,三长制是为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和加强赋役征发,礼制改革是为整肃朝仪和加强教化。

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A.基于解决现实问题B.汲取历史经验教训C.接受汉族礼仪规制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4、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5、“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秦修筑长城D.张骞通西域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边陲的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纷纷建立政权。

其中统治北方近百年的是( )A.东魏B.北齐C.北周D.北魏7、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

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8、下列关于北魏统一北方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结束了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的局面②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③削弱了北方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④为各民族的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北魏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民族矛盾尖锐D.汉族内部矛盾尖锐10、“迁都丧失了拓跋贵族集团的强有力支持,造成洛阳新贵与平城老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酿成日后北魏的政治危机。

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 含答 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 含答    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45分钟课堂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48分,材料题52分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 B.实行府兵制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2、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恢复和发展经济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3、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6、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A.贫苦农民 B.鲜卑贵族 C.汉族地主D.封建国家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起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作用的措施有①整顿史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④ D.④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0、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1、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2、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13、3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历史现象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的是()A. 北方统一的实现B. 民族矛盾的缓解C. 北方民族大融合D. 北方经济的繁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北方统一的前提下进行,故北方统一并非改革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及文化习俗层面,有利于民族融合,缓和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矛盾,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及发展,故BCD均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2.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表格反映的是孝文帝将鲜卑姓改成汉姓。

题干及表格也未提到与汉族地主相关的内容,故A排除;孝文帝将鲜卑姓改成汉姓加速鲜卑族的汉化,故B正确;将鲜卑姓改成汉姓并不意味着鲜卑人变为汉人,北魏政权内部,鲜卑人与汉人的区别仍在,故C错误;D项“消灭了”说法绝对,且材料未提及鲜卑陋习,故排除。

故选B。

3.如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①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②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③都市繁华,商业活跃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经过整个孝文帝改革,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农耕化的特点,他们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没有体现出都市的繁华和商业的繁荣,能够看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A. 打击守旧贵族B. 无偿分配农民土地C. 迁都实行汉化政策D. 没收寺院财产【答案】C【解析】”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迁都实行汉化政策故C正确ABD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不符排除2.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愿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材料反映了()A. 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B. 鲜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C. 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D.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答案】D【解析】仅通过材料不足以说明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和鲜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故A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根据材料“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愿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举措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且持续了较长时间这表明历史发展有着曲折性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故选D3.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A. 取缔了特权阶层B. 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C. 加快了社会流动D.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通过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故D项正确排除B 孝文帝并没有取缔特权阶层排除A 这一措施与社会流动无关排除C4.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愿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材料反映了()A. 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B. 鲜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C. 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D.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答案】D【解析】5.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 尊儒崇经B.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C. 模仿汉族制度D. 学说汉话【答案】B【解析】6.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孝文帝时首推均田制B. 地主原有土地大为减少C. 土地来源于国家所有的无主荒地D. 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均田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推行均田制主要是把国家所有的无主荒地分给农民来稳定社会秩序 C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是首先推行的制度 A项首推表述错误排除 B项同均田制无关排除均田制主要是把土地分给农民 D项错误故选C.7.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A. 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B. 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 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商鞅在变法中实行严格的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设立三长制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加强了地方管理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只涉及基层管理故B项排除加强基层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与土地兼并、地方传统文化无关故排除C、D两项8.2003年在洛阳出土的孝文帝之弟墓志铭开头对墓主介绍到“使持节侍中司徒公票骑大将军刺史广陵惠王元羽河南人” 它可以用以佐证孝文帝改革①迁洛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②死后不得归葬平城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未涉及语言的变革④错误 AD排除孝文帝的弟弟葬在洛阳说明的是鲜卑贵族死后不得归葬平城②符合题意从材料“元羽河南人”可知迁洛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和改鲜卑姓为汉姓因此①③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B排除故选C9.下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的目录(部分)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A. 思想解放B. 文化东传C. 推行汉化D. 政治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目录中的内容特别是“北魏文化转型””(改汉姓后)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的特点 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具有思想解放的特点 A项错误文化东传与材料内容及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 B项错误政治变革与课题《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研究内容不符 D项错误10.据《魏书·高祖纪》载“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此处的“高祖”指的是A. 刘邦B. 拓跋宏C. 李渊D. 赵匡胤【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故此处的“高祖”指的是拓跋宏故B正确刘邦是汉高祖李渊是唐高祖赵匡胤是宋太祖故ACD错误11.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材料说明A. 北方民族矛盾得到充分缓解B. 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C.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D. 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交融【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得出孝文帝通过一系列汉化的措施促进了其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而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也是民族交融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矛盾缓解排除A 材料强调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相互交融而不是只强调一个方面故排除B 材料不能反映少数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排除C.12.北魏孝文帝依照汉人李安世之议诏令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若全家都是老小残疾的 11岁以上及残废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此制度的实施A. 改变了地主土地私有制B.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C. 限制了官僚贵族的利益D. 完善了北魏的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推行的均田制在均田制之下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故B项正确均田制并改变土地私有制的实质排除A 均田制是把无人的荒地分给农民并不会影响官僚的利益排除C 材料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1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 颁布均田令B. 实行府兵制C. 汉化政策D. 整顿吏治【答案】A【解析】14.“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 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 从而开始‘垂足而坐’ ”这段论述充分说明()A. 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B. 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C. 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D. 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 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 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表明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故D正确A太过绝对排除BC理解片面排除15.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与汉人通婚这反映的是A.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B. 游牧生活的传统灭亡C. 孝文帝数典忘祖脱离实际D. 蕃汉分治成时代趋势【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与汉人通婚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故A正确“游牧生活的传统灭亡”“孝文帝数典忘祖”说法错误故B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蕃汉分治故D错误1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的均田制的性质是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C. 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D. 集体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17.北魏孝文帝曾被称为“民族融合的推手” 主要是因为他()A. 支持胡汉通婚B. 具备儒学修养C. 全面汉化政策D. 迁都中原洛阳【答案】C【解析】北魏孝文帝曾被称为“民族融合的推手” 主要是因为他实行全面汉化政策加强了民族大融合故C正确AD从属于C 故AD错误B与题意无关故B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答案】(1)措施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社会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家庭政策推动改革了原有的土地制度维护并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由此开始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的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解析】(1)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结合商鞅变法经济措施和移风易俗措施解答即可如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社会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家庭政策第二小问的推动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从政治、经济、阶级、军事等方面分析【答案】(2)认识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了拓跋英勇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和活力【解析】(2)本小问的认识实际上考查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9.(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巩固边疆统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19.(2)材料二中的“宏”是谁?请另举两例材料以外的措施【答案】(1)方式移民戍边、设置郡县(管理机构)战争和亲等方式【解析】(1)方式根据“发诸尝通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逾遣戍”“四十四县”“北逐戎狄”“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等信息得出移民戍边、设置郡县(管理机构)战争和亲等方式【答案】(2)拓跋宏或北魏孝文帝措施鲜卑贵族迁都洛阳籍贯改为洛阳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解析】(2)结合所学可知“宏”是拓跋宏或北魏孝文帝措施材料反映的是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结合所学可列举鲜卑贵族迁都洛阳籍贯改为洛阳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

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2.有一热播历史题材电视剧《锦绣未央》,剧中描述了男女主人公李未央与拓跋浚之间如胶似漆的情感故事,从拓跋浚的名字上我们能判断此剧应和哪一古代少数民族有关?A.匈奴B.柔然C.鲜卑D.东夷3.《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4.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

这有助于( )A.提升民族认同B.化解民族矛盾C.继承华夏传统D.促进民族融合5.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作者旨在强调()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当时北魏政府,虽则逐步汉化,而一般鲜卑人,则以建国已愈百年,而不免暮气渐重.孝文太子恂,既南来,深苦河,洛暑热,每追乐北方。

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

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

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1.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分封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C。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A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土地兼并的根源,B项错误;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目中的土地制度,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采。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9分)【答案】(1)原因: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孝文帝对汉文化敬佩和仰慕;与汉族的经济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6分)(2)影响: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人教版选修1).doc

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人教版选修1).doc

单元测评1.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的内容不包括(A.改穿汉族服装B.C.提倡与汉族通婚D.解析:答案:D2.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B.C.D.解析:答案:B3.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②农民负担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A.①②③④B.C.①②④D.解析:答案:D4.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改革措施是(①俸禄制②均田制③三长制A.①②③④B.C.①③D.解析:答案:D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A.均田制B.C.礼乐制度D.解析:答案:A6.北魏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这里的“调”指的是(A.田租B.C.丁税D.解析:答案:B7.北魏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姻(A.笼络汉族地主B.C.巩固北魏统治D.解析:孝文帝通过政治联姻,把汉族和鲜卑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答案:C8.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B.C.D.解析:答案:D9.北魏孝文帝的重儒措施(①促进了北魏文化教育的发展②进一步深化了北魏政治封建化的程度③使儒家思想失去了本来面目④对北魏社会政A.①②③B.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答案:C10.北魏时期,“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A.杭州B.C.无锡D.解析:答案:D11.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

……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试题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试题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试题1.“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使“州郡之民”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

政府把手中掌握的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赋税和徭役。

因此①正确。

②项是政治领域里的改革,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③项也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俸禄制度,整顿吏治;因此①②③都有利于改变材料中的情况。

④项是社会习俗领域里的变革,并不能直接改变材料中的现象。

【考点】孝文帝改革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

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2.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北魏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均田制②推行新的租调制③实行宗主督护制④设立三长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对小块土地的使用权,调动了其生产积极性;受田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谷物、纳绢或布作租调,并承担徭役和兵役;设立三长制以配合均田制的推行。

①推行均田制、②推行新的租调制、④设立三长制都是采取的措施;③实行宗主督护制是北魏要废除的制度。

故选B项【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点评:此题为组合性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

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

解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

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

高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统一北方B. 促进民族融合B. 增强中央集权D. 改善农业生产2. 孝文帝改革中,推行汉化政策的措施包括以下哪项?A. 强制鲜卑族人改姓汉姓B. 废除鲜卑族的传统服饰C. 推广鲜卑语作为官方语言D. 禁止鲜卑族人学习汉文化3. 孝文帝改革中,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推广铁器的使用B. 改善水利设施C. 强制农民种植特定作物D. 废除土地私有制二、填空题4. 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在________年,是北魏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5. 孝文帝改革期间,鲜卑族的姓氏被改为汉姓,例如“拓跋”改为“元”。

三、简答题6.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7. 论述孝文帝改革中推行汉化政策的利弊。

五、材料分析题8.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期间,实行均田制,使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来源。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期间,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参考答案:1. B2. A3. B4. 公元485年5. 元简答题:6.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论述题:7. 推行汉化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融合,提高国家的文化水平。

但同时也可能导致鲜卑族文化的丧失,引起部分鲜卑族人的不满。

材料分析题:8. 孝文帝改革通过实行均田制,保证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推行汉化政策,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为国家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社会矛盾尖锐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先进文化的吸引和社会矛盾尖锐故①②③④正确2.与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不同问题是()A. 反对派的阻挠B. 君主权力受到威胁C. 民族关系复杂D. 地方割据势力严重【答案】C【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鲜卑族入主中原、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矛盾都比较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面临的与商鞅变法不同的问题故C正确A是二者面临的相同问题 B、D均不是二者面临的问题均排除3.有学者认为北魏衰落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 使鲜卑族“消灭雄武之风”吕思勉则认为“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藉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争论表明()A. 研究历史的角度会影响历史结论B. 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本质C. 历史解释具有较大随意性D. 二者的认识悖离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吕思勉则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由于这两种观点所占角度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由此可知研究历史的视角不同影响了研究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历史解释应以客观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 C项“较大随意性”说法错误排除二者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D项“悖离历史事实”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4.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A. 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B. 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 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D. 南下并定都于洛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认为所处之地是用武之地不方便进行文治想要移风易俗是很困难的事情ABC选项均是孝文帝实行文治的内容与材料无直接逻辑关系故ABC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想要进行文治因而采取措施迁都洛阳故D正确故选D5.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 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设置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的“四夷馆”和“四夷里” 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因此材料中的政策是为了彰显北魏政权统治中原地区的华夏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故排除故选C6.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 ”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A. 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B. 推行均田制C. 迁都洛阳D. 推行新的租调制【答案】A【解析】7.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表格反映的是孝文帝将鲜卑姓改成汉姓题干及表格也未提到与汉族地主相关的内容故A排除孝文帝将鲜卑姓改成汉姓加速鲜卑族的汉化故B正确将鲜卑姓改成汉姓并不意味着鲜卑人变为汉人北魏政权内部鲜卑人与汉人的区别仍在故C错误D项“消灭了”说法绝对且材料未提及鲜卑陋习故排除故选B8.在展示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时一名高中生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是5世纪中国北部地区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下列各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割据混战局面②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趋势③中原先进文化对鲜卑贵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④社会矛盾激化影响北魏的统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①②为改革准备了条件③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在动力④迫使北魏当权者改变统治方式故选A9.北魏孝文帝整顿吏治的核心措施是()A. 政绩考核B. 严整贪官污吏C. 实行俸禄制D. 官吏任期流动【答案】C【解析】北魏孝文帝整顿吏治的核心措施是实行俸禄制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0.北魏孝文帝曾对当朝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总结“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项改革措施是()A. 实行井田制B. 设立三长制C. 推行租调制D. 实行均田制【答案】D【解析】从“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可知这项措施的实行的初衷便是想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均田制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下列南朝各时期形势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③②④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②D. ①④②③【答案】D【解析】南朝朝代的建立顺序为宋、齐、梁、陈结合选项1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知识可知它的汉化政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①正确改革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②正确均田制等政策也促进了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④正确改革与军事无关不涉及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③排除故选C13.孝文帝改革以前北魏在中原地区实行宗主督护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际上控制地方基层社会组织的是()A. 保甲制度B. 邻里党三长C. 豪强地主D. 地方军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主督护制度由豪强地主控制故C项正确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实行的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故A项错误三长制是孝文帝改革之后创新的措施故B项错误地方军阀是在汉代时期出现的故D项错误14.孝文帝迁都后有“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其中“塞下”应是()A. 洛阳B. 长安C. 平城D. 建康【答案】A【解析】“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指的是迁都洛阳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5.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从根本上来说()A. 汉族地主与拓跋部地主矛盾尖锐B. 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斗争激烈C. 拓跋部内部权力倾轧D. 游牧民族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从根本上来说是游牧民族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6.485年孝文帝颁布“罪己诏” 发生灾荒“百姓无辜横罹艰毒” “天之所谴在予一人” 诏书从用人、吏治、刑法、赈济、赋役、人口、生产等七个方面对现实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此举旨在()A. 巩固儒学地位B. 推进新政实施C. 务求人事周洽D. 标榜改革成效【答案】B【解析】孝文帝颁布“罪己诏” 从用人、吏治、刑法、赈济、赋役、人口、生产等方面进行反思实行新举措即进一步推行新政故选B项从用人等七个方面对现实政治进行反思与巩固儒学地位无关且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后才实行尊孔子等措施排除A项材料对多个方面进行反思不仅仅涉及到人事排除C项材料是反思现实政治的不足而不是标榜改革成效排除D项故选B1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巩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考虑统治者的根本目的时一般从维护其统治的方向考虑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正是巩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故D正确ABC项均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但并不是根本目的故ABC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18.(2)据材料二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答案】(1)迁都原因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为移风易俗创造条件新都有利于更好的统治中原旧都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阻力大旧都受柔然的威胁坚定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迁都原因有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为移风易俗创造条件新都有利于更好的统治中原旧都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阻力大旧都受柔然的威胁第二小问“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可知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答案】(2)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解析】(2)第一小问由“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可知是民族关系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有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门阀制度改革的特点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时期的门阀制度改革【答案】(1)实施的范围扩展至鲜卑贵族兼顾鲜卑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需要笼络魏晋旧门和汉族新贵强化皇室与鲜卑族、汉族高门的政治联姻【解析】(1)根据材料“在鲜卑贵族中建立姓族”可知实施的范围扩展至鲜卑贵族根据材料“历史最为久远的鲜卑八姓地位最高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纳入‘士流’ 勿充‘猥官’”可知兼顾鲜卑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需要笼络魏晋旧门和汉族新贵根据材料“孝文帝还规定诸王嫔妃必出自‘八族及清秀之门’ 此前所娶若非一流高门则降为妾媵另娶高门女子他为六位弟弟所聘娶的女子除一位来自鲜卑八姓外另外五位均来自汉族高门”可知强化皇室与鲜卑族、汉族高门的政治联姻【答案】(2)维护了鲜卑贵族的政治利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集团上层的内部矛盾促进了政权稳固有利于民族交融忽视了统治集团内部中下层的利益延续了魏晋以来门阀制度的弊端【解析】(2)对孝文帝时期门阀制度的改革的评价可从有利及不利方面分析20.(1)孝文帝针对“以华风变之”的改革措施有哪些?20.(2)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请你指出影响评价改革的因素【答案】(1)措施行汉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解析】(1)根据材料“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主要的移风易俗的措施有行汉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答案】(2)不同材料一对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改革是北魏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材料二对其持肯定态度认为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因素评价的角度和立场历史的时代变迁【解析】(2)根据材料一“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和材料二“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融合都作出了贡献”得出两位作者的评价由于立场和历史时代的因素导致两位作者的评价不一样。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 废分封行县制B. 废旧俗兴汉化C. 实行盐铁专营D. 奖励耕织作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对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表现在鲜卑族移风易俗、进行汉化活动故选B 废分封行县制、奖励耕织作战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故排除AD 实行盐铁专营是汉武帝的措施故排除C.2.北魏拓跋濬曾下诏“夫婚姻者人道之始是以夫妇之义三纲之首礼之重者莫过于斯”其子拓跋弘则“仁孝纯至礼敬师友” 执政后“郡国立学自此始也” 其孙拓跋宏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材料表明()A. 北魏统治者均推崇儒家思想B. 北魏汉化改革具有持续性C. 北魏改革基于解决现实问题D. 北魏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A项说法绝对故排除根据材料“北魏拓跋濬曾下诏……其子拓跋弘则……其孙拓跋宏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可知北魏的统治者持续不断地推行汉化改革故B项正确CD项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B3.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 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体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为隋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4.“(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A. 重视汉族文化B. 注重学以致用C. 锐意改革旧俗D. 潜心文学创作【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推崇说明孝文帝重视汉族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孝文帝注重学以致用、锐意改革旧俗、潜心文学创作故BCD三项错误5.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A. 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B. 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 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D. 南下并定都于洛阳【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无主荒地的分配、重文轻武的政策、引进南方优秀人才故ABC 三项错误材料阐述了迁都平城的不合理之处采取的措施是迁都洛阳故D项正确故选D6.北魏时期的杨衔之在《洛阳伽蓝记》里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伽蓝记》反映了()A. 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C. 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答案】D【解析】7.“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乃决定南迁洛阳作出此决定的是()A. 周平王B. 北魏孝文帝C. 宋高宗D. 清朝顺治帝【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平城”“洛阳”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这一历史事件所以作出此决定的是北魏孝文帝而非周平王、宋高宗、以及清朝顺治帝等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 A、C、D均不符合排除8.北魏孝文帝时期政府颁布法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皆从政府手中领取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领取露田20亩受田农民以一夫一妻为单位每年纳帛一匹、粟两石该举措()A.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 限制了政府收入增加C. 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 未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规定15岁以上男子皆从政府手中领取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领取露田20亩受田农民以一夫一妻为单位每年纳帛一匹、粟两石”并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或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使用保障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稳定但未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根据所学均田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故A项错误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9.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 封建化的过程B. 农耕化的过程C. 工业化的过程D. 汉化的过程【答案】B【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B正确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故A错误C项明显错误排除D项是从特点说的排除故选B10.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B. 促进民族融合C. 提高鲜卑族的地位D. 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答案】A【解析】材料“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故A正确题干是维护鲜卑贵族的地位不是提高鲜卑族的地位故C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11.魏晋至北朝前期北方边境地区及部分内地一度盛行领民酋长、地方护军、军镇、地方行台等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后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A. 民族交融的深化B. 政区设置的密集化C. 郡县制遭受挫折D. 世家大族力量瓦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魏晋至北朝前期北方地方行政制度由特殊制度回归郡县制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盛行特殊制度到回归郡县制反映了郡县制受到了北方民族政权的推崇是中原文化影响力扩大和民族交融的结果故答案为A项B项政区设置与郡县制回归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郡县制回归而不是遭受挫折排除D项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势力得到发展而不是大量瓦解排除故选A1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 加速向封建生产方式的转化C.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答案】B【解析】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孝文帝改革对内迁各民族的重要影响其中A项体现改革对生产技术的影响排除B项体现改革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属于经济基础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影响故B正确C项体现改革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排除D项体现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排除故选B1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 封建化的过程B. 农业化的过程C. 工业化的过程D. 汉化的过程【答案】A【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根据材料“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过程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关系的转化故A正确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是农业化的过程故B错误C项明显错误排除D项是从特点说的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孝文帝针对“以华风变之”的改革措施有哪些?14.(2)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请你指出影响评价改革的因素【答案】(1)措施行汉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解析】(1)根据材料“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主要的移风易俗的措施有行汉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答案】(2)不同材料一对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改革是北魏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材料二对其持肯定态度认为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因素评价的角度和立场历史的时代变迁【解析】(2)根据材料一“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和材料二“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融合都作出了贡献”得出两位作者的评价由于立场和历史时代的因素导致两位作者的评价不一样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改镇、戍成为州、郡、县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得出改镇、戍为州、郡、县由材料信息“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得出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由材料信息“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得出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答案】(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解析】(2)根据材料信息“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由材料信息“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由材料信息“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 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得出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由材料信息“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得出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16.(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说明16.(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答案】(1)取向公平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例说以下任举一例【解析】(1)从梭伦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强调的是一种“保护两方”的平衡思想要求公平正义不偏不倚能体现这一理念的一项改革措施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如解负令、四百人议事会和鼓励工商业等内容【答案】(2)矛盾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制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形式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解析】(2)商鞅变法发生的背景是在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经济体制和土地制度都需要重新定义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是民族问题鲜卑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是当时的重点这两个改革不同形式主要在于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但两者在作用上共同点都是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17.(1)材料中的“正音”指的是什么?17.(2)简要指出材料所述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17.(3)孝文帝颁布上述诏令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答案】(1)汉语【解析】(1)从材料“孝文引见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孝文帝改革中“正音”是指汉语【答案】(2)提倡说汉话规定三十岁以上的人不要求立即改说汉话三十岁以下的人必须立即改说汉话否则要降职罢官【解析】(2)从材料“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中可以分析出材料提倡说汉话规定三十岁以上的人不要求立即改说汉话三十岁以下的人必须立即改说汉话否则要降职罢官【答案】(3)消除民族间交往的障碍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主的北魏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孝文帝颁布上述诏令的目的是消除民族间交往的障碍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可以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等方面来分析得出。

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习题

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

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设立三长制B.迁都洛阳C.推行均田制D.实行租调制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实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1861年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A.均田制的推行B.民族融合的加深C.中央集权的加强D.社会风俗的变化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杀戮。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选择题1.据史书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

”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设立三长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解析:“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意思是说北魏的官吏巧取豪夺,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盛行。

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实行俸禄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答案:A2.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②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巩固了北魏政权④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前期改革作用的全面认识能力。

前期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方面,针对北魏社会矛盾,为解决社会问题而改革,但④得益于后期改革,故选C项。

答案:C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

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解析:均田制的推行,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体现出物质文明的进步,故B正确;其他三项错误。

答案:B4.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农业生产发展④政府的收入增加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5.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解析:北魏实行均田制,加强对天下田亩赋税的管理,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豪强地主隐瞒赋税,故A 项正确;吏治腐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B项错误;排斥汉族地主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拒绝移风易俗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同步练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同步练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同步练习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同步练习达标训练:1.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内迁”。

下列哪一个民族不属于此类? ( )A. 匈奴B. 鲜卑C. 羯D.吐蕃2.北魏孝文帝是 ( )A. 匈奴族人B. 鲜卑族人C. 羌族人D.汉族人3.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 匈奴B.氐C. 鲜卑D.羌4.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 )A.打击守旧贵族B.无偿分配农民土地C.迁都,实行汉化政策D.没收寺院财产5.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反对,迁都( )A.平城B.洛阳C.长安D.建康6.《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 )A. 匈奴语B.汉语C. 鲜卑语D.胡语7.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8. 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C.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9. 材料解析: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lsquo;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拓展训练:10. 中国历史上纪年的方法有多种。

如汉朝以前有甲子纪年、帝王名号纪年,汉武帝时始建年号,以后历代沿用年号纪年。

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以公元纪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 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 题

高二历史选修练习孝文帝改革1、1.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C.曾多次迁都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2、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

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

上述材料表明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3、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5、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6、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7、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首先进行的是A、推行均田制B、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制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8、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哪一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A、推行均田制B、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制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9、我国古代均田制的建立开始于A、西汉B、北魏C、隋朝D、唐朝10、《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题选择1.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梭伦改革B.管仲改革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2.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3.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

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主要原因是A.北魏推行均田制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C.三长制得以实施D.适宜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5.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设巧计迁都,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A.鲜卑贵族B.鲜卑平民C.汉族地主D.中原农民6.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

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7.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②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B.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C.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D.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9.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10.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了当时A.鲜卑与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11.下表中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变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12.“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
高二年级董志萍
课标要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导言: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景。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

然而,“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
1、历史条件(背景)
1)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加速发展,西晋与十六国时期那样剧烈的民族矛盾已渐渐随着民族融合而消除(北方民族学会农耕,走向农业定居生活,出现封建化趋势;汉人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经验,丰富了生产知识;在共同反对各族统治者的压迫中密切了联系)。

2)北魏内部的问题——北魏强大与统一北方是孝文帝改革的基础;由于阶级和民族矛盾的加深,北魏政权面临的问题。

如吏治败坏,赋税混乱,政府财政困难,北方草原的柔然对北魏的威胁很大,鲜卑贵族中保守势力还很强,皇权与旧贵族的矛盾加剧。

这些都表明,北魏仍用原有办法很难再统治下去了,必须实施改革;
3)北方战乱以及鲜卑族文化程度低:北方长期以来兵革不息,土地大量抛荒,这使均田制的推行既有必要又具可能;原是游牧民族,文化较低,社会发展落后,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以后,他们接受先进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与原有的落后国家制度产生矛盾。

于是,在一些有为、有志的统治者中产生了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的要求。

2、目的:面对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为加强对各族的统治,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进行汉化改革。

3、性质:把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为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4
5、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

6、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