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
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2.
有一热播历史题材电视剧《锦绣未央》,剧中描述了男女主人公李未央与拓跋浚之间如胶似漆的情感故事,从拓跋浚的名字上我们能判断此剧应和哪一古代少数民族有关?
A.匈奴
B.柔然
C.鲜卑
D.东夷
3.《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4.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
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
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融合
5.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当时北魏政府,虽则逐步汉化,而一般鲜卑人,则以建国已愈百年,而不免暮气渐重.孝文太子恂,既南来,深苦河,洛暑热,每追乐北方。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观意图是
A.消除鲜卑贵族对汉化的阻扰
B.有利于经略南方、统一中国
C.缓解平成粮食供应紧张的危机
D.促进鲜卑人生存方式的变革
7.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
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
A.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
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8.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9.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10.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民族的融合
1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2.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朝代更替迅速,每一朝代的统治者继承发展了两汉法制的成果亦各有所创新。立法的频繁不断,又促进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少数民族汉化和封建化的进程。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违令有罪者,依律定罪,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前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这些改变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时期法律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