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合集下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导学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 导学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1)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然性和深层次原因。

(2)正确评价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知识链接北魏(386 年 534 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北魏前期,政治制度较为落后,民族矛盾尖锐。

四、背景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鲜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需要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3、鲜卑族的统治面临危机北魏政权内部政治腐败,鲜卑贵族的特权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4、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冯太后和孝文帝具有远见卓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积极推动改革。

五、主要内容1、推行均田制国家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这一制度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设立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三长制的建立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3、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加强了对官吏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4、迁都洛阳494 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5、实行汉化政策(1)穿汉服、说汉语规定鲜卑族改穿汉服,使用汉语,禁止说鲜卑语。

(2)改汉姓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氏改姓元氏。

(3)与汉族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加强民族融合。

六、影响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均田制的推行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北魏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

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

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课改革迫在眉睫【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条件难点: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

【自学过关】1、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意义;1、意义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合作探究】1、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

分析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

(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1)阶级矛盾尖锐:1)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2)赋税制度上的混乱(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3)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沉重打击北魏的统治2、结合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前提)二是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三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四是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深受影响(推动力)五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改革迫在眉睫第二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前导学】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概念: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

鲜卑政权的封建化主要指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2。

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变化。

【学习难点】认识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预习学案【知识梳理】一.改革的历史背景:1.前提:鲜卑族兴起建立北魏,439年2.必要性:①与汉族的经济文化相比,②由于鲜卑贵族实行,再加上鲜卑贵族对各民族巧取豪夺,进一步。

2.可能性:①各民族杂剧相处,北方出现趋势。

②和的推动作用。

4.北魏改革的目的:缓和,促进,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一)经济上:实行制1.前提:政府掌握、支配了。

2.内容:3.性质:3.影响:①均田制的推行,②促进了鲜卑族的和各民族。

(二)政治上:1.废除,改行。

内容:设、、合称三长,直属,负责影响:使农户成为,改变了。

使地方政权,有利于。

2.整顿①原因:北魏前期,吏治非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非常严重,不仅。

②内容:制订了,规定官吏由国家筹集,三个月发放一次;按照决定地方官吏的任期。

③作用:使得到改善;减轻,农民可以,得到恢复和发展。

3.迁都。

①原因:A.为了接受,加强对B.平成气候恶劣,,洛阳地处黄河之南,农业发达。

C.平成地处偏僻,使得D.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也逐渐强大起来,对②意义:A.洛阳再次成为B.北魏洛阳城,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C.有利于胡汉。

(三)文化习俗:1.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措施:①②③④⑤废除鲜卑旧制。

3.作用:①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②得到了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支持。

③推动鲜卑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三.改革的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学习汉族先进制度文化,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改革。

四.改革的意义:1.经济文化:促进了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北方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2.政治: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过程。

3.民族:加速了各族人民。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2. 如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和意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朝代的改革,比较和分析其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学生是否掌握了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十、教学笔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拓展:1. 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2021年整理)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2021年整理)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推荐完整)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推荐完整)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专题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点击: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通史提示】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知识资料】鲜卑族:中国古代游牧民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

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

曾归附东汉。

匈奴西迁后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

公元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统领.东汉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2)理解迁都原因、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联系与作用、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实质(3)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材料分析、情景教学、对比分析、综合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改革策略和决心值得学习与借鉴,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教学工具:幻灯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用课件展示孝文帝的形象和北魏的图片,提问:北魏是哪个时期的国家?北魏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迁都洛阳:教师用课件展示“北魏的迁都图”,提问: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洛阳城图”,提问:迁都洛阳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均田制:教师用课件展示“均田制”的图片,提问:均田制的内容是什么?教师用课件展示“均田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均田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三长制:教师用课件展示“三长制”的图片,提问:三长制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三长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三长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租调制:教师用课件展示“租调制”的图片,提问:租调制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租调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租调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教师用课件展示“民族融合”的图片,提问:民族融合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教师用课件展示“制度创新”的图片,提问:制度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教师用课件展示“文化认同”的图片,提问:文化认同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魏孝文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北魏孝文帝,进而导入本课。

2. 教学新课: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

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如官制、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

让学生理解改革的内容。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如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

让学生认识改革的意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改革,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改革。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各个方面。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措施及影响。

3. 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提高分析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了解。

2. 针对改革的具体措施,如均田制、户调制等,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明白改革的具体操作和目的。

3. 通过历史文献或图片,展示改革期间的社会变迁,如土地分配、人口迁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改革的影响。

八、互动环节: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改革的理解,鼓励课堂上的思想交流。

3.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北魏孝文帝及其臣子,讨论改革的决策过程和实施困难。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改革案例,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

(2)提问:同学们知道北魏孝文帝吗?请大家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 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4. 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2)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措施的了解,以及对改革意义的感悟。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影响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1 政治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动荡各族群矛盾尖锐2.2 经济背景农业生产力低下商业发展受阻2.3 文化背景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1 政治改革推行均田制设立三公九卿制度3.2 经济改革改革税制发展农业生产3.3 文化改革提倡儒学教育推行汉化政策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4.1 政治意义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融合4.2 经济意义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4.3 文化意义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的意义及影响5.2 思考与启示学生探讨改革的成功与不足联系现实,思考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六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6.1 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6.2 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第七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策7.1 改革税制实行租庸调制,公平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7.2 发展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量设立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八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教育政策8.1 提倡儒学教育建立太学,培养士人推崇儒家经典,提高文化素养8.2 推行汉化政策鼓励汉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采用汉字,传承中华文明第九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1 政治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治稳定性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9.2 经济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实力第十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启示10.1 评价肯定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客观分析改革的不足和遗留问题10.2 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关注民生福祉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借鉴历史经验,推动现代社会改革与发展第十一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变革11.1 民族融合的加速改革中的民族政策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分析民族融合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1.2 社会阶层的变动改革对士族、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等社会阶层的影响探讨改革如何改变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力量对比第十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交融12.1 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的交融分析改革期间汉文化在北方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探讨北方民族文化在改革中的保护和发扬12.2 宗教与改革北魏孝文帝时期宗教政策的变化研究宗教与改革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十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遗产与传承13.1 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隋唐政治制度的启示分析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演变的深远影响13.2 改革对后世经济制度的影响研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的影响探讨改革对后世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第十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训与反思14.1 改革的局限性与挑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探讨改革在历史条件限制下的局限性14.2 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研究北魏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的政治手腕分析孝文帝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成功第十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与现代启示15.1 历史学者对改革的评价综述历代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改革认识的变迁15.2 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借鉴意义分析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改革对北方民族融合、社会阶层变动、文化交融的影响;改革对后世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及遗产与传承;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时代特点;(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组讨论,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2)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 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的认识;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后世相似改革的异同;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1 讲述北魏建立的过程和鲜卑族的兴起1.2 介绍北魏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1.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原因第二章: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述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如整顿官僚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2.2 介绍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措施,如均田制、废除井田制等2.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措施,如推广汉文化、提倡儒学等第三章:孝文帝改革的效果3.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如减少官僚腐败、提高政府效率等3.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3.3 介绍孝文帝改革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儒学复兴、文化繁荣等第四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后期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为北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与汉族融合的促进作用,如民族融合、统一中国等4.3 介绍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如何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改革家等第五章:孝文帝改革的局限性5.1 分析孝文帝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5.2 讲述孝文帝改革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如对保守势力的妥协等5.3 阐述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如何为后世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等第六章:孝文帝改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深化6.1 介绍孝文帝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改革,如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立地方郡县制等。

6.2 分析这些政治制度改革对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的作用。

6.3 探讨孝文帝政治制度改革对北魏以及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孝文帝改革中的法制建设7.1 阐述孝文帝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举措,如颁布《魏律》、推行法治等。

7.2 分析孝文帝法制建设对当时社会秩序、法律体系的影响。

7.3 讨论孝文帝法制建设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启示和影响。

第八章:孝文帝改革对文化教育的推动8.1 介绍孝文帝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如设立太学、推崇儒学、选拔贤能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共分为十个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一、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 时间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 孝文帝的个人背景:生平、性格、才能等。

二、改革的原因1. 政治原因:解决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原因: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

3. 文化原因: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 政治改革:实行“三长制”、设立州县制、选拔官员的改革。

2. 经济改革: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

3. 文化改革:推广汉文化、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儒家教育。

四、改革的效果1. 政治效果:提高了朝廷的统治力度、减少了权力斗争。

2. 经济效果: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业发展迅速。

3. 文化效果:促进了汉族和鲜卑族的融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五、改革的评价1. 积极方面:改变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 消极方面: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造成一定冲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六、改革的具体措施1. 政治改革措施:设立州县制,由中央派遣官员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长制”,设立三长(州长、县长、乡长),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2. 经济改革措施: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使农民有稳定的土地耕种;减轻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实行农田水利政策,提高农业生产力。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双基梳理】●北魏孝文帝改革(从公元471年开始)、背景:①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

北魏实行宗主督护制,阶级矛盾激化。

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矛盾加剧。

这些威胁到了北魏的统治。

[:学科网ZXX]②局部统一和统治者注重汉化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冯太后临朝听政,督促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学,深受汉文化影响。

2、内容:前期的改革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中期改革的重点是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后期的改革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3、目的: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4、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作用: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日益活跃。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福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

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堂巩固】(08年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章: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1 介绍北魏孝文帝的生平背景。

1.2 讲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的政治形势。

1.3 分析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原因。

第二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

2.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施3.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3.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如何克服困难,推动改革的实施。

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4.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王朝的长远影响。

第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5.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5.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并能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六章:政治体制改革6.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6.2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对北魏政治制度的影响。

6.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体制改革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第七章:军事制度改革7.1 讲解北魏孝文帝军事制度改革的内容。

7.2 分析军事制度改革对北魏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1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1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鲜卑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了方便历史老师讲解好这一课,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班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人教版七班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识记和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育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编演历史小剧,进一步认识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育学生表达、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小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评价孝文帝,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通过识读课文中的地图、插图,培育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育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

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难点:1、北朝的朝代更替情况。

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2.老师引入:在南朝统治南方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进展。

而此时北方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先把课文仔细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一)少数民族的内迁1、看地图册,明确东晋南朝时,北方、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看清楚内迁各族的位置和名称,在本子上写画五个少数民族的名字。

让学生猜猜: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的情况?老师稍着讲解,这时北方寒冷干潮。

2、东晋北朝时,哪个少数民族的影响最大,为什么?3、总结一下,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高三历史北魏教帝改革学案

高三历史北魏教帝改革学案

历史选修1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一、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基础知识梳理(一)改革背景(1)地主与国家矛盾:宗主督护制下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税役,社会矛盾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徭役征发必要性(2)地主与农民矛盾:“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农民负担沉重。

民族矛盾:掠民为奴破坏农耕经济(汉族先进生产方式)造成起义不断客观: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民族融合趋势;可能性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主观冯太后:积极推进统治者汉化进程;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文化十分仰慕。

1.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1)该段史料着重叙述孝文帝在哪方面取得的成就?答:(2)对孝文帝执政后的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答:2.“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制度起于此矣。

”从材料看,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原因有哪些?答:3结合课本说明.孝文帝迁都理由有哪些?目的是什么?理由有: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地理:⑤文化:目的: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要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威阳王禧传》材料中提出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有哪些?答:(二)改革进程及措施(1)前期(2)(3)(4)(1)迁都(495):(2)生活习俗汉族化:后期(3)国家政权封建化:(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生产方式农耕化: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使鲜卑的牧民转化为农民,扩大和巩固自耕农队伍,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编写者:张翠芳【学习目标】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2.难点: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大融合的关系。

前期的改革——特点:【学习过程】前期的改革——特点:后期的改革——特点:2、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辩论:你对孝文帝迁都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材料一:《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当时流行的歌谣: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材料二:(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

"材料三:神瑞二年(415),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冯太后、孝文帝)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

······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材料四:电影《花木兰》成为2010年开年热播片,剧中陈坤主演的“文泰”即为后来的孝文帝,他在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柔然未灭,何以为家!”从中你获取怎样的历史信息?材料五:“若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代司马光材料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

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

”要求:1、3、5组支持,2、4、6组反对,说明自己的立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归纳原因3、假如你是生活在5世纪末6世纪初(孝文帝改革时期)洛阳的一位商人,你会感受到或看到社会生活中的哪些变化呢?4、合作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5、现在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关于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争论从未休止过,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你如何评价?(注意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标准:①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②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提示:从事迹、地位、作用方面评价?知识巩固:一、选择题1、便于北魏接受汉族思想文化的措施有①均田制②迁都③尊儒崇经④恢复汉族礼乐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3、下列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实行府兵制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恢复和发展经济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7、孝文帝改革对汉族文明的影响不包括A .恢复和发展经济B汉人胡食 C .士族制度形成 D .汉人胡装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A.封建王室B.汉族地主C.鲜卑贵族D.广大农民9、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10、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11、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12、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取得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13、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1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起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作用的措施有①整顿史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④15、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7、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8、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9、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20、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2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A.均田制B.三长制C.礼乐制度D.九品官制2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一、选择题。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学案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学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第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1)北魏建立:368年,建立北魏政权的是。

(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2、严重的统治危机:A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在和方面与汉族比较落后。

B各民族生活在一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鲜卑贵族实行,再加上鲜卑贵族对各族人民巧取豪夺,进一步激化了。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为了,促进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改革。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前期:以冯太后改革为主1、均田制:前提: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内容:把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承担一定的影响: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有利于国家2、三长制:背景: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

这种制度有很多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借此逃避赋役。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的手中,魏孝文帝实行三长制。

内容: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合称“三长”。

三长直属,负责,是基层统治组织。

影响:农户成为国家编户,改变了的状况,使北魏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的巩固。

3、整顿吏治:背景:北魏的官吏固定任期六年并没有俸禄,导致严重,混乱,激化了社会矛盾。

内容:制度:国家筹集,三月发放一次,禁止民间征收和接受馈赠;同时将与严惩贪赃紧密地联系起来,规定了在“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的严厉惩治措施。

考核制度:年一考核,按决定官吏任期。

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加上赋役负担的减轻,使得农民安心生产,北方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但是俸禄制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的出现。

(二)后期:以魏孝文帝改革为主4、迁都洛阳:②作用:打击了,为改革深入铺平了道路;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对后世影响很大;保证了的深入,有利于的进一步融和。

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汉服:禁穿,改穿汉服。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精神。

2.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五、教学内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1)政治改革:整顿吏治,选拔贤能,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改革:均田制,废除井田制,实行租庸调制。

(3)文化改革:推广儒学,提倡佛教,融合各民族文化。

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影响:(1)政治:提高了政府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百姓生活。

(3)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了文化内涵。

4. 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评价:(1)积极方面: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

(2)消极方面:过于急功近利,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5. 课后作业: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改革背景: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3. 讲解改革内容: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内容。

4. 分析改革影响:分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5. 评价改革:引导学生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对比其他朝代的改革,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独特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

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解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与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动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1、阅读课本P32,说说北魏政权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什么时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课本P32最后一段,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
概括黄河流域统一的意义。

3、根据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经济、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活动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阅读P33“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
2、阅读P34 “冯太后与孝文帝”一目,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1 )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动其改革政策。

【活动3】结合活动1、2的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活动1】阅读P36 “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冯太后的改革。

1、冯太后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活动2】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

阅读P37—39,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原因: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政治: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 )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 )军事:北方柔然的威胁;(4 )地理位置:偏居塞上,难以经略中原。

2、过程:(1)时间:495年(2)策略:以南伐为名
(3 )作用: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3、从孝文帝设巧计迁都洛阳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1 )改革不但要顺应历史潮流,还要讲究斗争策略,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1、重点与目的:改革风俗习惯,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生活方式,接受汉文化。

2、措施:(1 )易服装。

(2 )讲汉话。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4 )通婚姻。

(5 )改籍贯。

3、作用
(1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2 )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
(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生活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基础。

四、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一一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合作探究高考链接
1 . (15分)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
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

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
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

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

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

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

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10分)
2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9分)
3.(20分)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
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
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
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8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
定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 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6分)
答案:1、(1)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
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

(2)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 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

2、(1)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3、(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

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
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