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两大定律的比较、应用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 必修2 第2课时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教案
第2课时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新课标核心素养1.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掌握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4.结合实践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生命观念——明确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科学思维——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解题训练,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掌握解题方法。
3.社会责任——通过育种和医学上的利用,积极运用遗传学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点(一)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材方面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②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使实验结果既可靠又易于统计分析;③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④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程序设计①采用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分析方法;②首创测交方法,用以验证提出的假说;③后代样本数量足够多,数学统计结果更可靠数学方法对杂交后代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归纳,即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较大的实验群体进行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探寻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开拓了遗传学研究的新途径逻辑方法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即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则可以认为假说成立,反之,则不成立自身素质孟德尔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科学非常热爱,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向传统挑战(1)1866年,孟德尔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成果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2)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
(3)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基因”,并且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3.新提出的几个相关概念(1)基因:就是孟德尔解释中的“遗传因子”,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
3. 能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教学内容:
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概述
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同源组合律
教学过程:
第一节: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1. 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讨论孟德尔是如何进行遗传实验的,以及他得出的遗传规律。
第二节: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概述
1.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同源组合律;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第三节:实验操作
1.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则;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规律。
第四节: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 学生总结遗传规律,思考如何运用遗传定律解释其他遗传现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遗传现象背后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孟德尔遗传规律——学案
第一节基因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课件1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知识解读及实例分析(全国通用)
3、摩尔根年代版本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 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互不干扰;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与减数分裂的减一后期联系(用图解再现如下)
F2基因型种 类及比例
F2表现型种类 及比例
基因的分 一对 离定律
一对等位 基因
两种21(1∶1)
三种31 (1∶2∶1)
两种21 (3∶1)
基因的自 两对或 两对或多对(n) 由组合定 多对(n) 等位基因
律
四种(2n) (1∶1)n
九种(3n) (1∶2∶1)n
四种(2n) (3∶1)n
F1测交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2n种,(1:1)n 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2n种,(1:1)n F1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数及组合形式数:2n种,2n种 F1测交子代中每种表现型及每种基因型的比例:1/2n,1/2n
点评:虽然C选项也是属于提出假设环节,但不是研究自由组合定律提出的。A选项是 发现问题环节,D选项是指演绎环节。
例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
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C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 1:2:1
孟德尔定律的课程设计
孟德尔定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孟德尔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遗传规律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定律中的基因分离、基因组合和基因表现等关键知识点。
3.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思考,提出并验证遗传假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生物学科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例分析为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生物遗传现象有一定了解,但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尚需加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本课程要求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孟德尔定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例子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孟德尔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回顾基因和染色体的基本知识,导入孟德尔定律的学习。
- 知识点:基因的概念、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2. 孟德尔定律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基因组合定律、基因表现定律。
- 教学要求: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强调定律的适用条件和作用。
3. 遗传概率的计算:- 知识点:概率的基本概念、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
-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遗传问题。
4. 遗传图谱的绘制:- 知识点:遗传图谱的概念、绘制方法。
- 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动手绘制遗传图谱,加深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
5. 实际例子的分析:- 知识点:运用孟德尔定律解释实际遗传现象。
- 教学要求:选取典型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孟德尔 分离定律(学案)
第一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秘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运用【单元整体概述】自然界中遗传现象俯拾皆是,亲子代之间通过生殖把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子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例如人类的体态、相貌、气质,植物的花色、抗性等等。
遗传的奥秘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充满艰难曲折,又精彩绝伦。
直到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遗传定律。
两大遗传定律是如何发现的?你能依据这些规律推测人类性状的遗传吗?【单元学习目标】1.构建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阐明两大定律的内容。
2.运用两大遗传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任务课时单元整体认知结合整合课程文本阅读教材及相关内容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明确分离定律假说-演绎的过程,并应用分离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问题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分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明确自由组合定律假说-演绎的过程,并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设计实验鉴定栗色公马的的基因型【课标要求】说明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学习目标】1.研读文本,结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用自己的话说出“假说-演绎法”的基本过程。
2.自主设计实验鉴定栗色公马的的基因型,并解释子代可能出现白马的原因。
3.分享交流从孟德尔成功的历程中得到的两点收获。
【学法指导】1.阅读整合课程文本P35第三单元“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的总体要求,研读P41“内容要求”、“重点引领”,明确第二章“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整体架构和重难点。
2.在研读整合课程文本的基础上,研读教材P2-P7勾画重点,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以及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过程。
2020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2课时孟德尔实验方法启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孟德尔实验方法启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学习目标] 1.熟记课本主要结论并能用来解决类似问题。
2.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分合思维”快速进行概率等相应计算。
3.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非常规概率的由来并运用。
知识点一孟德尔实验方法启示知识梳理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实验选材方面:选择□0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03多对相对性状。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02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04统计方法。
(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面:运用了□(4)实验的程序方面:提出问题―→实验―→分析―→□05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基因:就是□06遗传因子。
(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矮茎。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dd等。
(4)等位基因:控制□07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
1.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吗?提示:不一定。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吗?为什么?提示:只有D和d是等位基因,控制的是相对性状,D和D、d和d控制的是相同性状。
典题精析[例1] 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这个事实说明( )A.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B.表现型一定,基因型可以转化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解题分析F1是杂合子,但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型不一致,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D[例2]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解题分析测交是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所做的实验,A、C错误;假说内容是“性状是由细胞内的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由摩尔根等人发现的,B错误。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定律与伴性遗传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专题四遗传的基本定律与伴性遗传概念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1.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2.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3.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提示: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④表现型⑤隐性性状⑥显性基因⑦隐性基因⑧一对等位基因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⑪男多于女⑫杂交⑬测交⑭自交⑮产前诊断一、概念检测1.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人的身高与体重都是相对性状.(×)提示: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因此棉花的细绒与粗绒、长绒和短绒才是相对性状,而人体的身高、体重是两种不同的性状.2.杂种自交,后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提示: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3.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提示: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纯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因此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如Aa自交,子代基因型有AA、Aa和aa。
4.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提示: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豌豆高茎的基因型可以是DD,也可以是Dd。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1.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部分。
(×)提示:假说-演绎法的流程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测交实验属于验证假说的部分。
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提示: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基因型是YyRr,它可产生YR、Yr、yR、yr 4种类型的精子,且比例为1∶1∶1∶1,因此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高中生物教案孟德尔
高中生物教案孟德尔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发现。
2. 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3.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
2. 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
2. 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器材。
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基础知识,并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发现。
二、学习(15分钟)
1. 学生通过PPT课件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完整实验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践(2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分析结果并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四、总结(10分钟)
老师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五、拓展(5分钟)
老师展示其他遗传学相关实验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发展。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遗传问题,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决该问题并写出解决思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提高对遗传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第1章 孟德尔定律 学案(1) 浙科版必修2
第1章孟德尔定律一、课标内容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三、教学建议2.教法建议(1)第一节《分离定律》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二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三是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二是显性相对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史的发展线索来编写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有一定的难度,但从中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还可以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在当时的情况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去推论、去揭示本质,通过相关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总结、总结规律)。
通过广泛讨论,使学生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关于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来突破。
(2)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重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难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做好“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对学生理解掌握孟德尔定律有重要意义,它能帮助学生理解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雌雄配子受精时是随机结合的。
在学生已掌握的分离定律知识基础上,教师可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涉及到的二对性状分别拆开,一对一地进行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从数学角度分析并得出(9: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也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结果。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减数分裂,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要理解好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有相当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尽量直观地展示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行为,并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讨论,理解在当时遗传学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孟德尔假说的意义,同时也为下章学习减数分裂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
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专题四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学习目标】【考纲链接】1.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能根据所给信息,推断基因型,计算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比例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会分析9:3:3:1等的变式一、基础回顾1.假说-演绎法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时,提出的假说是:1F 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孟德尔又演绎推理了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上的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二、热身训练(2016•全国卷II .32题)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三、例题讲解自然界中果蝇翅的颜色有白色和灰色两种, A/a控制。
研究者用灰翅与白翅果蝇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均为灰翅。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上述F1随机交配得到F2,选出F2中的灰翅个体再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中白翅的比例为。
(2)研究人员发现基因B的产物能够抑制A基因表达。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引言: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是指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里高利·约翰·孟德尔于19世纪提出的遗传学基本原理,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两大定律分别是“同质性定律”和“分离定律”。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两大遗传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一、同质性定律同质性定律是孟德尔首先提出的遗传定律,其核心概念是“基因的两个表现形态相互分离,而后代只表现一种形态”。
换句话说,孟德尔发现在杂交实验中,父本的两个纯合子基因表现形态在杂交后会被分离,而后代只会表现其中一种形态。
为了证明这一定律,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研究对象。
他选取了7个具有明显不同表现形态的性状进行研究,如形状、颜色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授粉,将具有不同表现形态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结果发现第一代杂交后代(F1代)的性状均为一种表现形态,而第二代杂交后代(F2代)中,各种性状的表现比例出现了3:1的比例。
孟德尔解释了这种现象,他认为性状的表现是由控制性状的基因决定的,每个基因存在于一对等位基因中,而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在F1代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组合成了一对等位基因,由于父本和母本的基因表现形态不同,所以F1代只表现其中一种形态。
而在F2代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组合会重新组合,出现了两种表现形态,分别以3:1的比例表现。
二、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是孟德尔提出的第二个遗传定律,其核心概念是“同一表现形态的基因在后代中分离”。
也就是说,孟德尔发现在F2代中,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会分离传递给下一代,而不会相互影响。
为了证明这一定律,孟德尔继续进行了豌豆的杂交实验。
他选择了F2代中表现为黄色的豌豆进行自交,结果发现F3代中,黄色和绿色的豌豆以比例1:3出现,而且黄色豌豆再次进行自交,其后代中黄色和绿色的比例仍然是1:3。
孟德尔解释了这种现象,他认为在F2代中,黄色豌豆携带两个黄色基因(AA),而绿色豌豆携带两个绿色基因(aa)。
当黄色豌豆进行自交时,基因会分离并重新组合,出现了两种基因组合(Aa和aa),所以F3代中黄色和绿色的比例为1:3。
高中生物孟德尔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孟德尔定律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孟德尔定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孟德尔定律的三大原则
教学难点:遗传交叉的解释
教学准备:纸板、彩色画笔、孟德尔豌豆实验模型、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孟德尔和他的研究内容,引出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学习孟德尔定律(15分钟)
1.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以及分别对应的三个定律。
2. 老师在纸板上用彩色画笔绘制孟德尔的遗传图,解释分别代表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颜色。
三、学习遗传交叉(20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孟德尔豌豆实验中不符合传统遗传规律的现象。
2.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交叉是遗传的可能原因,解释交叉的发生机制。
四、拓展练习(10分钟)
老师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孟德尔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五、深化讨论(10分钟)
学生就孟德尔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了解基因变异的重要性。
六、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孟德尔定律对于遗传研究的重要性。
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整理笔记,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内容:
孟德尔定律
1. 单基因遗传
2. 分离定律
3.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交叉解释
下节课预告:基因突变的影响
期望效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孟德尔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释和理解遗传现象。
【教案】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孟德尔遗传定律 教学设计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一、教材的分析(专题分析)1.高考必考考点: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理论知识,在高考考纲中为每年必考的重点和热点,通常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试题难度中等和较难。
2.考察内容:基础知识点和题干信息审题方面进行考查,主要考察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3.高考要求:核心素养: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能利用两个定律分析遗传现象。
关键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生命观念:以不同的情境为载体考察学生对遗传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后对本专题的知识已有较全面的了解,具备了初步的应用能力。
但是还是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差,做题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和综合运用能力,规律混淆,有些知识点遗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能利用两个定律分析遗传现象。
2、关键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3、社会责任:加深对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科学方法的理解,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应利用两个定律分析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前自检,扎实基础1.基因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实质?(2)细胞学基础?(3)发生时期?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非等位基因一定都会自由组合吗?(3)发生时期?(二)专题导入,明确目标1、 (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
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 学历案
《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和步骤。
2、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核心概念,如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3、能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4、体会孟德尔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严谨,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2、难点(1)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遗传分析和计算。
三、知识链接1、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了解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四、学习过程(一)孟德尔的生平与科学研究背景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期间,他受到了良好的科学教育。
当时的科学界对于遗传现象的认识还非常模糊,主流观点认为遗传是混合式的,即亲代的特征在子代中会平均混合。
然而,孟德尔却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开始了对豌豆遗传现象的研究。
(二)孟德尔遗传试验材料的选择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具有许多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这就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等。
3、豌豆的花较大,便于进行人工杂交操作。
(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首先研究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高茎和矮茎。
他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全部都是高茎豌豆。
接着,他让 F1 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2)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并且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比例大约为 3:1。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又研究了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他将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 F1 全部都是黄色圆粒豌豆。
初中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初中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生平及其对遗传学的研究成果。
2.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过程。
3. 能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1.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外貌、体质等特征是从哪里来的?2. 学生回答: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
3.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这种遗传现象,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征。
那么,是谁首次对这种遗传现象进行了科学验证呢?二、新课导入(5分钟)1. 介绍孟德尔的生平及其对遗传学的研究。
2. 孟德尔是如何进行遗传实验的?他选择了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3. 学生回答: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豌豆杂交实验。
三、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15分钟)1. 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每个性状有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第一代都是圆粒豌豆;将第一代圆粒豌豆自交,得到的第二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的比例约为3:1。
3. 引导学生通过PPT课件直观地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与单眼皮、身高与矮小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这些遗传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过程。
2. 强调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遗传现象,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了遗传现象的本质。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及应用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及应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指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总结,提出了遗传学的两条重要定律:分离定律和配对定律。
这两条定律是现代遗传学发展的基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个体的子代中,互相独立的遗传因子在配子中分别分离,并且随机地组合。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孟德尔的第一组实验来解释。
他选择了两个性状均有显性和隐性形式的纯合个体进行杂交,例如花色为紫色和白色,籽粒为黄色和绿色。
繁殖下一代后,他发现第一代杂合个体的子代中,出现了纯合个体和杂合个体,而且纯合个体的性状都与其中一个亲本相同。
这表明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子代中是相互独立地传递和分离。
其次,配对定律是指每对遗传因子只能在配子中的一个参与配对,而不是同时参与配对。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孟德尔的第二组实验来解释。
他选择了两个性状均有显性和隐性形式的纯合个体进行杂交,例如花色为紫色和白色,籽粒为黄色和绿色。
繁殖下一代后,他发现第二代杂合个体的子代中,除了产生与亲本相同性状的个体外,还产生了新的性状组合。
这表明每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只能在配子中的一个参与配对,而不是同时配对,从而导致新的性状组合的产生。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现代遗传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理论基础。
基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遗传因子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揭示了奥秘的DNA结构和遗传密码的解读过程,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新篇章。
其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指导。
基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科学家们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的植物和动物,如高产、抗病的作物品种、高效的肉牛和奶牛品种等,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此外,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医学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遗传疾病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一大难题。
通过研究遗传定律,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规律,开展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研究,为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尔两大定律的比较、应用知识点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1.科学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选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补充: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了解)。
2.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
即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假说,并且设计了新的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知识点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①真核生物;②有性生殖过程中;③细胞核基因;④基因分离定律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
【典例1】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
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
(2)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典例2】1910年5月,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睛的雄蝇。
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
实验: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1)从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的结果判断,果蝇的颜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
请写出判断的最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3】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
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
请回答:(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知识点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验证方法1.杂合子自交法2.测交法3.花药离体培养法【典例4】果蝇的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D)对残翅(d)、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
现有甲、乙、丙、丁4种基因型的果蝇种群可供选择,据图回答问题。
(1)果蝇作为常用的遗传学材料,具有的特点(至少答两点)。
(2)若利用体色、翅形和眼形中的两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佳方案是选择上述作亲本。
【典例5】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品系①②③④隐性性状-残翅黑身紫红眼相应染色体Ⅱ、ⅢⅡⅡ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知识点3:两大遗传定律的综合应用【典例6】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
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株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
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杂交组合F1表现型交配组合F1表现型A:30对亲本红花×红花36红花∶1白花D: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B:30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白花E:紫茎自交全为紫茎C:30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F:绿茎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判断依据的是。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典例7】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
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
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写出遗传图解。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典例8】已知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红花、紫花和白花)受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相关控制基因)。
如果某种基因型中三种显性基因都存在时,则表现为红花,如果有两种显性基因则表现为紫色,其他基因型为白色。
如图是该植物体细胞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组成。
(1)选取多株这样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花色类型及其比例接近________。
(2)为了验证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老师要求用测交的方法进行,所要选取的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及性状表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
(3)如果图中的三对染色体丢失了任何一条都不影响活性。
已知该植物的一植株丢失了其中的一条,性状为紫色,请你预测该植株丢失的染色体可能是________。
【典例9】豚鼠毛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深度,豚鼠毛的颜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E_ff E_Ff E_FF或ee__豚鼠毛颜色黑色灰色白色某课题小组用一只基因型为EeFf的雄性灰毛豚鼠探究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并作出相应预测。
(1)实验假设: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以下三种类型。
(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统计其子代豚鼠毛的颜色和比例。
(3)可能的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结论:①若子代豚鼠表现为________,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一种类型;②若子代豚鼠表现为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二种类型;③若子代豚鼠表现为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三种类型。
(请在C图中标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典例10】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
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典例11】甲、乙两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在每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
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花瓣中含有哪种颜色的色素就表现为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
色素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甲种植物乙种植物(1)甲种植物中,基因型为bb bbDD的植株中,D基因________(能、不能)正常表达。
乙种植株中,E酶的形成离不开f酶的催化,则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中,E基因________(能、不能)正常表达。
(2)基因型为BbDd的甲种植物开________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EeFf的乙种植物开________色花,测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