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高考题型分类总结全国开放性试题小论文专题课件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小论文题)解题指导方法

历史干货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小论文题)解题指导方法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
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
(2---3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一、题型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2 、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注意:(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历史人物评价:(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第四辑高考论证式非选择题(开放式小论文题)解题方法探秘-二轮复习策略与解题方法课件(全国卷)

高考历史论证式非选择题考生反馈
第二招 剑法详解
考生应考调查
论证式非选择题高考考生反映:失分较大,得分率偏低。由于年年有创新,所以 基本的素养、灵活的应对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考生觉得此题还是有一 定难度的题。 在平时的备考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 (1)交白卷;由于此题考生觉得较难,一般放在最后一个做答。交白卷原因一是时间 不够了,没时间做答;二是不会做,畏惧。 (2)环节不全:字迹特别潦草,答题凌乱,论题、论证、总结提升三个部分不明确或 缺失总结提升部分。 (3)审题失误,不按要求作答:洋洋洒洒答了好多,没分。审题失误,未按限定词或 要求做答。有一次考试要求用中国近代史史实论述,结果却用世界上论证。 (4)基本功差:环节基本齐全,但得分不高,原因是基本的信息或、历史解释、论证 阐述、总结提升、语言组织等能力差;不会史论结合。
高考历史论证式非选择题常见误区
第二招 剑法详解
常见误区
误区一:材料无用 因为历史小论文是独立成题,有的学生就会把它与材料题区别对待,
认为该题中给出的材料没有作用,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材料,从而不能提 炼出正确的观点。 误区二:写的越长越好
虽然历史小论文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仍然有学生认为字数越多越好, 这样才能把观点论述得更加透彻。结果,叙述了过多与观点无关的文字, 主次颠倒,反而没有对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述。 误区三:语句通顺就行
真题设问语
例一:2020年新课标全国Ⅲ卷42题是这样设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考生可根据从“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论题然后再予以阐述。
例二: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1题
小论文常见类型及方法指导+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通用版)三轮冲刺复习

示例: 论题:蒸汽技术的应用促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 阐述: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规模应用蒸汽技术,促成交通 工具的革新和蒸汽时代的到来,随着生产方式的革新,工厂制出 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以强大国力为基础,开展殖 民扩张,推进自由贸易,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格局出现。由此可见,蒸汽技术的应用成为以英国为中心 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重要条件。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 利的信心。 结论: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 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2、观点提炼类
(1)不能抄问题中围绕的主题,问题中要求围绕的主题不能成为 你的论题,除非题目有固定要求(例如:以“**"为题目); (2)自拟论题可以先抓住材料的主题,在主题前面加原因,或在 主题后面加影响。(论题要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子); (例:主题是“对外开放”,可以在前面加原因,变成主题“国家 政策影响对外开放程度”,论述的重点可以就国家政策方面原 因展开论述。也可以在后面加上影响,变成主题“对外开放促 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论证过程要求至少二个以上例子证明; (4)最后小结。 小结不要简单重复论题,把所举的例子与论题相 结合成为最后小结。
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
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
(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
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答本题必须要明确评析三要素: 评论的观点或内容、深度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开放性试题将会 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题目设计也将更加灵 活多样,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02
CATALOGUE
开放性试题的类型与形式
论述题
总结词
论述题是开放性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进 行深入的论述和分析。
详细描述
论述题通常会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历史事件,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不仅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 考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好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03
关注热点问题和社会现实
开放性试题通常会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实,要求考生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检验考生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备考策略建议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培养思维能力
考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包括 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为解答 开放性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认识,对历史观 点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 解和看法。
05
CATALOGUE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 略
命题趋势分析
0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开放性试题往往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
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02
强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开放性试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考生具备良
分析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探究其对后世的 影响和意义。
详细描述
分析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探究其发展规律 和趋势。
专题 历史小论文【图表信息类(上)】题型与方法讲解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

【参考答案二】 列点: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对非成员国的援助③警务合作 论述: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和平统一。 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面对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的
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 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西欧两个大陆宿敌法德和解,为 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经济上,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促进了西欧和平发展。 1993年,欧洲联盟的建立,在经济上更加紧密联系,为欧洲和平统一奠定了 物质条件;外交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欧盟加大对东欧非成员国援助, 缩小经济差距,有利于欧盟东扩,增强欧洲人的认同感;内务合作上,欧盟 成员国内部推行警务合作,共同打击毒品交易、犯罪活动,有利于欧盟安全 意识的统一。
南郡 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
(今属湖北) 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
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全椒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
(今属安徽) 去。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 不其 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 (今属山东) 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
2020全国二卷
“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 “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
提炼类试题主要有关键词类、大事年表类、图片类、示意图类、文 字材料类等形式。【具体解题步骤】 一、审设问: 二、从图片的标注文字、布局、框架等方面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 题词:两次工业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 三、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开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工业革命,列 强自身实力增长,对外扩张,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战争的反思,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体系化的构建,也 使得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日益明显。 四、补充关键词,补充与主题切合的自己相对熟悉的主题词,注意 答题规范
专题11 历史小论文【修改、补充类】题型与方法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大题答题模板

2015·四川·高考真题
结合所学: 1.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美国政治文明建设特征; 2.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特征; 3.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 “史论结合”
见解:A.民主政治都呈现渐进性发展之特点; B.都注重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建设和人民层面基本权利的保障; C.都体现不断发展完善、适时创新; D.都结合了本国国情践行民主政治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完善 (即1982年宪法)、当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诸如工人、农民 人大代表名额比重扩大等)、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等。
提取信息:人民政协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 用,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 1.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
(2)整理和陈述: 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 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 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 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 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 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提取信息: 1.人与自然 2.文明与文明碰撞 结合所学:1.鸦片战争
2.一战 3.二战
参考答案
见解:赞成学者认为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存在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 两条线索的观点。 理由:19世纪全球人口剧增,人与自然的互动日趋活跃,煤炭和蒸汽动力 的运用使食物生产实现了工业化。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人们 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了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恶化,世界范围 内的饥荒、干旱、全球变暖、大肆毁林等问题层出不穷,20世纪90年代为 解决粮食问题,转基因作物也随之出现。 与此同时,人文进程也得到了发展,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也在日益加强,19世纪40-6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鸦片战争、19世纪 60年代至1910年的大规模移民、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6-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小论文专题(精品)(含知识点、技巧、全真试题)

小论文专练一、答题规范课程改革以来,新课标文综卷中常常出现一种以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展开评述的题目,我们姑且称之为开放性试题。
这种题型设计极大的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研究近几年真题并对之进行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训练,非常必要。
典型例题1(2010年全国卷40题第3问)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的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典型例题2(2011年全国卷41题)西方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已经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办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第一等(13-11分):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高考历史小论文答题规范 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以“信息革命与人类 文化共享”为主题,通过个人探究、 小组合 作和班级研讨等方式,了解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认 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 所起的作用,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人 类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以“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 的变化”为主题,寻找身边的衣、 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痕迹,以 及某些精神文化痕迹,锁定某一 历史现象, 通过个人查阅资料、小组专题研 讨以及全班展示等方式,从历史 学科的角度揭示这一历史现象的 成因,展现技术进步是如何催生 这一历史现象的,以史论结合的 方式谈一谈你的体会。
4.内容上:个别同学存在故事性的表述,如“某某的一天”,不符合题目要 求和历史学科特色;
5.卷面有较大问题,不整洁、不美观、涂改情况较普遍,还有些学生存在错 别字情况;(加强行文和书写规范,专业术语) 6.未答题或未写完的比例较其他试题要高(时间自己规划好时间和300字以内字数)
基础不扎实,不可能高分!
史料阅读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
一次产业技术革命, 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 创造了 人类生活新空间, 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 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 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 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
高分论文题目1:文化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高分论文题目2:文化在交流中互鉴,在交融中发展
复习策略一: 1.审读经典讲话及其标题;2.品读单元导语、单元题、框题目题等; 3.5节活动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家国情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Word版含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1.(2019年全国卷Ⅰ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
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
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
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比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的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019年全国卷Ⅱ 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5-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小论文真题(附答案)

近五年真题历史小论文41.【2015年全国卷I】(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年份1950 1995 2000 2008法定节假日天数节假日元旦 1 1 1 1春节 3 3 3 3劳动节 1 1 1 1国庆节 2 2 3 3星期日 1 1 1 1星期六-- 1 1 1清明节-- -- -- 1端午节-- -- -- 1中秋节-- -- -- 1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1.【2016年全国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1.【2016年全国卷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2019-2020届高考历史备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与“历史解释”素养-随心

开放性试题,是指以素质考查为目 的,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试题的情境、 设问、作答、评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开 放的试题。
——王有鹏《开放性试题的含 义、意义、功能及命题原则》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 解释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 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时,能够在尽可能
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 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开放性试题汇总
年份 2016
材料主题
设问
41.玄奘西行与鉴
提炼一个观点,并结
真东渡路线示意图,合中国古代的其他相关史
文字材料。(略) 实,加以论述。
提炼历史启示 并加以合理解释。
谢谢您的聆听
2018.8.16
基于“历史解释” 的考查目标
提炼观点并加 以合理解释。
2017 2018
42.钟表的演变 (略)
42.汉阳铁厂的建 立、投产过程。 (略)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 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 个论题,并就所拟定论题 进行简要阐述。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 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 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提出历史论题 并加以合理解释 。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2024/10/23
2024/10/23
考点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 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 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强 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制度
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上的科学化、多元化 教育、军事、外交……
思想
2024/10/23
反对: 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
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 生并壮大发展;
2.思想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已经出 现。(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 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尚书·禹贡》
九关内州(分山别海关是) 冀河南州(、黄徐河)州 兖淮南州(、淮青河)州 扬梁江岭陇南南右州州(((、、长五陇荆雍江岭山)))州州 和山南豫(州终。南太
华)
2、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划分规则不同。 说明:唐代的“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
理形势。
山川形便: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划分行政区域。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行政区划面积小
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衡
1.信息:汉代的州多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基本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考点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小论文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小论文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思想【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答案】略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图6——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7课 第(1)题
P340
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②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加速了崛起的进程, 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 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 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 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 化繁荣。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 特》。
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第57课 第(2)题
P341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中国
17 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外国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 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 达北美。
第57课 第(1)题
P340
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如果认同欧洲中心论,则可用“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 展”“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相关内容予以说明;如不认同则可用“四大 第57课 发明”“科举制”“中央集权”等内容的积极影响予以论证。至于论第(P314)0 题 证过程则可用:提取观点—说明态度—多角度史实论证—归纳评说四 个逻辑顺序予以解答。
第57课 第(1)题
P340
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③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 往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 术和造纸术,对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 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答案:示例: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 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 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
评论:①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对其后来的 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 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 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 想文化的基调。
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 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 3 万余名工人。
16世 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鞭法”改革。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
第57课 第(1)题
P340
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④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
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
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第57课
方法便笺
第57课 方法便笺
P341
方法便笺
第57课 方法便笺
P341
方法便笺
第57课 方法便笺
P341
方法便笺
第57课 方法便笺
P341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
14-15
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世纪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 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 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
第57课 第(1)题
P340
两组题讲透
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 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 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 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
第(1)题 P340
“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之中,重
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可以说
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 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第57课 第(1)题
P340
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设问实际上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两段材料中关于 西方崛起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两段材料 在西方崛起时间、发展阶段和崛起原因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与观 点,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史实依据,因此可以从很多角度提炼出不 同的观点,所以命题者也作出了相应的提示:“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全国开放性试题——小论文专题
普查讲 57 一张图学透 小论文专题
两组题讲透 第(1)题 第(2)题
目录
一张图学透
特点 命题方式
分类
一张图学透 小论文专题
两组题讲透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 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 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 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 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