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情况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屈服现象:外力不增加,试样仍然继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突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变形。
屈服过程:在上屈服点,吕德斯带形成;在下屈服点,吕德斯带扩展;当吕德斯带扫过整个试样时,屈服伸长结束。
屈服变形机制:位错运动与增殖的结果。
屈服强度: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
屈服判据:
屈雷斯加最大切应力理论: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当最大切应力达到或超过相同金属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时产生屈服。
米赛斯畸变能判据: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当比畸变能等于或超过相同金属材料在单向拉伸屈服时的比畸变能时,将产生屈服。
消除办法:
加入少量能夺取固溶体合金中溶质原子的物质,使之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元素;
通过预变形,使柯氏气团被破坏。
影响因素:
1.内因:
a)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不同,位错运动所受的阻力不同。
b)晶粒大小和亚结构:减小晶粒尺寸将使屈服强度提高。
c)溶质元素:固溶强化。
d)第二相
2.外因: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第二相强化(沉淀强化+弥散强化):通过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实现的强化。
强化效果:
在第二相体积比相同的情况下,第二相质点尺寸越小,强度越高,强化效果越好;
在第二相体积比相同的情况下,长形质点的强化效果比球形质点的强化效果好;
第二相数量越多,强化效果越好。
细晶强化:通过减小晶粒尺寸增加位错运动障碍的数目(阻力大),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的长度(应力小),从而使屈服强度提高的方法。
同时提高塑性及韧性的机理:
晶粒越细,变形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变形较均匀,且每个晶粒中塞积的位错少,因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机会较少,有可能在断裂之前承受较大的变形量,即表现出较高的塑性。细晶粒金属中,裂纹不易萌生(应力集中少),也不易传播(晶界曲折多),因而在断裂过程中吸收了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
固溶强化:在纯金属中加入溶质原子形成固溶合金,将显著提高屈服强度。
原因: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相互作用,使溶质原子扩散到位错周围,形成柯氏气团;柯氏气团钉扎位错,提高位错运动阻力。
强化效果: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好;溶质浓度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应变硬化(形变强化):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所需要的外力不断增大,表明金属材料有一种阻止继续塑性变形的能力。
原因: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不断增殖,运动受阻所致。
断裂韧度:临界或失稳状态下的应力场强度因子的大小。
塑性变形: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永久变形。
1.单晶体:滑移+孪生;
2.多晶体:各个晶粒塑性变形的综合结果。
特点: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不均匀性;相互协调性。
弹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或尺寸的变形。
物理实质: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特点:可逆性;单值性;全程性;变形量很小。
构件的刚度:构件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载荷。
物理意义:表示构件的弹性稳定性的参量,刚度越大,构件工作时越稳定。
在工程上,为了减轻重量,必须选择E较大的材料。
弹性极限:金属产生弹性变形而不产生塑性变形时所受的最大应力。它表示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极限抗力。
缩颈:韧性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的特殊现象。
原因:应变硬化与截面积减小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应变硬化引起的承载力增加不能补偿截面积减小引起的承载力减小时,就会产生缩颈。
缩颈判据1:当应变硬化速率等于该处的真应力时,发生缩颈。
缩颈判据2:当应变硬化指数等于最大真实均匀塑性应变量时,发生缩颈。
为什么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需要校正?
因为缩颈产生后,应力状态由单向应力变为三向应力,为了求得仍然是均匀轴向应力状态下的真实应力,以得到真正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为什么校正后的曲线应力下降?
因为三向应力状态下,材料塑性变形比较困难,所以必须提高轴向应力,使塑性变形继续发生。
静力韧度:金属材料光滑试样在静载荷作用下拉伸至断裂,单位体积材料所吸收的能量。韧度指能量,韧性指能力。
韧度:指金属材料拉伸断裂前单位体积材料所吸收的能量。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纯剪切断裂:
特征:在切应力作用下,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断裂。试样内部不产生孔洞,位错只能从试样表面放出。
微孔聚集型断裂:
1.通过微孔形核、长大聚合而导致材料分离的。
2. 宏观特征:杯锥状断口;微观特征:韧窝。
3. 微孔形核:位错运动到第二相与基体界面处,塞积产生应力集中,使第二相质点与基体
分离,形成微孔。
4. 长大与聚合:每个微型拉伸试样产生缩颈而断裂,相邻微孔聚合,形成微裂纹。然后在
裂纹尖端的三向拉应力区及应力集中区形成新的微孔,借助内缩颈与裂纹连通,如此扩展直到裂纹断裂。
5. 韧窝大小的影响因素:第二相质点的大小和密度;应变硬化指数;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
能力。
6. 韧窝形状的影响因素:正应力:等轴韧窝;切应力:拉长韧窝;撕裂应力:撕裂韧窝。
解理断裂: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解理面产生的穿晶断裂。
基本微观特征:河流花样,解理台阶,舌状花样。
解理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1. 甄纳-斯特罗位错塞积理论
a) 形成:一群刃型位错沿滑移面运动遇到晶界等障碍而形成位错塞积群,产生的应力
集中有可能达到断裂强度而在材料内部沿某一晶体学平面拉出一个裂口。
b) 长大扩展:塑性变形形成裂纹;裂纹在同一晶粒内初期长大;裂纹越过晶界向相邻
晶粒扩展。
晶粒尺寸小于临界值时,材料受力后先屈服,后断裂;
晶粒尺寸大于临界值时,材料受力后直接脆性断裂。
2. 柯垂尔位错反应理论
a) 位错反应必须满足柏氏矢量守恒性和能量降低性。
b) 原理:通过各相交滑移面上的位错滑移,相遇后发生反应形成新位错,新位错塞积
产生应力集中,使解理面开裂。
3. 相同点:都是由于位错运动受阻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形成初始裂纹的,即裂纹形成前都
有少量塑性变形;裂纹扩展力学条件相同。
4. 不同点:甄纳-斯特罗位错塞积理论的位错在晶界处受阻,裂纹产生于晶界;柯垂尔位
错反应理论的位错在晶内解理面处受阻,裂纹产生于晶内。
理论断裂强度(理想晶体解理):是指在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的两个原子面沿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是晶体在弹性状态下的最大结合力。
σm =(Eγs a 0
)12 其中γs 为表面能,E 为弹性模量,a 0为原子间的平衡距离。适用于脆性断裂。
格雷菲斯公式(裂纹物体的实际断裂强度):
σc =(2Eγs πa
)12
其中γs 为表面能,a 为裂纹的半长度,只适用于薄板。适用于有裂纹试样的脆性断裂。 断裂判据:外加应力大于σc 时裂纹扩展;裂纹半长度大于a c 时裂纹扩展。 位错塞积及位错反应理论(解理裂纹断裂应力):
σc =2Gγk y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