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合集下载

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加工硬化:试样发生均匀塑性变形,欲继续变形则必须不断增加载荷,这种随着随性变形的增大形变抗力不断增大的现象叫加工硬化。

2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塑性变形功的能力。

3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着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通过预先加载产生少来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参与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见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和孪生6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最大切应力最大正应力应力状态软性系数α越大,最大切应力分量越大,表示应力状态越软,材料越易产生塑性变形α越小,表示应力状态越硬,则材料越容易产生脆性断裂7缺口效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发生拜年话,产生所谓―缺口效应―①缺口引起应力集中,并改变了缺口应力状态,使得缺口试样或机件中所受的应力由原来的单向应力状态改变为两向或者三向应力状态。

②缺口使得材料的强度提高,塑性降低,增大材料产生脆断的倾向。

8缺口敏感度:有缺口强度的抗拉强度ζbm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ζb的比值. NSR=ζbn / ζs NSR越大缺口敏感度越小9冲击韧性:Ak除以冲击式样缺口底部截面积所得之商10冲击吸收功:式样变形和断裂所消耗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Ak表示,单位J11低温脆性:一些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或某些秘排立方晶格的金属,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种现象称为低温脆性12 脆性转变温度:当温度降低时,材料屈服强度急剧增加,而塑形和冲击吸收功急剧减小。

材料屈服强度急剧升高的温度,或断后延伸率,断后收缩率,冲击吸收功急剧减小的温度就是韧脆转变温度tk,tk是一个温度区间13疲劳贝纹线:以疲劳源为中心的近于平行的一簇同心圆.是疲劳源裂纹扩展时前沿的痕迹14疲劳条带:具有略显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花样,是疲劳断口最典型的微观特征15驻留滑移带:金属在循环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永久留或再现的循环滑移带称为驻留滑移带,具有持久驻留性.16应力场强度因子KI :表示应力场的强弱程度,对于某一确定的点的大小直接影响应力场的大小,KI 越大,则应力场各应力分量也越大17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18氢致延滞断裂:高强度钢或α+β钛合金中,含有适量的处于固溶状态的氢,在低于屈服强度的应力持续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期后在金属内部,特别是在三向拉应力区形成裂纹,裂纹的逐步扩展,最后突然发生脆性断裂,这种由于氢的作用而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称为氢致延滞断裂第一章2.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1)δ0.2 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材料,塑性变形硬化过程是连续的,产生0.2%残余伸长应力时刻的屈服强度。

材料的力学性能 概念 总结

材料的力学性能 概念 总结
显微努氏硬度:维氏硬度实验方法的发展。
第四章 切口试件在静载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六)
切口强度:用带切口的拉伸试件测定其断裂时的名义应力(净断面平均应力)。bn =
切口敏感度(NSR)
:切口强度对抗拉强度的比值。 NSR =
bn

bn

若 NSR≥1.0,表示材料对切口不敏感;
若 NSR<1.0,则材料对切口敏感。
微孔聚集断裂:通过微孔形核长大聚合而导致的断裂。常用金属材料一般均产生这类性质的断裂。
正断:断裂面垂直于外加应力。
切断:断裂面平行于外加应力。
断口:材料或构件受力断裂后的自然表面。
宏观断口:用肉眼或 20 倍以下的放大镜观察的断口,它反映了断口的全貌。
微观断口: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镜观察的断口。

晶体的理论断裂强度(σm):将晶体原子分离开所需的最大应力。σ = √
得的布氏硬度值为 150
2、洛氏硬度(HR)
o
HRA(120 金钢石圆锥压头、60kgf 负荷),应用范围:70~85;
HRB(直径 1.588mm 钢球压头、100kgf 负荷),应用范围:25~100;
o
HRC(120 金钢石圆锥压头、150kgf 负荷),应用范围:20~67;
标注方法:HRC28
第三章
材料的硬度(四)
金属的硬度:金属在表面上的不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者破裂的能力。
1、布氏硬度(HB) 一般在 HB450 以上就不能使用了
标注方法:硬度值 HBW(或 HBS)球的直径/载荷大小/保压时间(注:淬硬钢球(HBS),硬质合金球(HBW),保压时间 10~15s 不用记)
150HBW10/1000/30 表示压头直径为 10mm 的硬质合金球,在 1000kgf 试验力的作用下,保持 30s 时测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的总结。

一、新材料的涌现在2024年,新材料的研发持续推进,涌现了一批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新材料。

其中包括高性能金属材料、高强度复合材料、高韧性陶瓷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的力学性能远超传统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等特点,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二、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提升在金属材料领域,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合金配方和热处理工艺,成功提升了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新型高强度钢材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新型金属材料的塑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其更容易成形和加工,满足不同行业对材料的需求。

三、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展复合材料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扩展。

高强度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载荷能力,提升产品性能。

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子、光电、能源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优异的电、磁、光等特性,为新一代电子产品和能源装置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陶瓷材料的韧性提升传统陶瓷材料脆性大,容易破裂,限制了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使用。

在2024年,陶瓷材料的韧性得到了重大突破。

通过引入纤维增强、晶体设计等手段,成功提升了陶瓷材料的韧性。

新型韧性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和冲击,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仿生材料的发展仿生材料是以自然界生物体结构和性能为蓝本设计的新型材料。

在2024年,仿生材料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模仿昆虫翅膀、植物叶片等自然结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仿生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点,适用于飞行器、船舶、建筑等领域。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总结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和性能。

在材料力学性能的学习中,不仅需要了解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还需要掌握材料的破坏机制、变形行为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材料力学性能复习的总结。

1.材料的破坏机制和破坏形态材料的破坏机制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破坏的方式和过程。

常见的破坏机制有拉伸破坏、压缩破坏、剪切破坏等。

拉伸破坏时,材料会发生断裂;压缩破坏时,材料会出现压缩变形和压碎现象;剪切破坏时,材料会出现剪切变形和断裂等。

材料的破坏形态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形态变化。

常见的破坏形态有脆性断裂、塑性变形和疲劳破坏等。

脆性断裂是指材料在受静态或低应力下发生迅速断裂的性质;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而不发生断裂;疲劳破坏是指材料在反复受力下产生裂纹并最终导致断裂。

2.材料的变形行为和变形机制材料的变形行为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现象。

常见的变形行为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粘弹性变形等。

弹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可逆性变形。

材料在弹性变形时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

弹性变形的机制是原子之间的键能发生弹性形变,即在受力作用下原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但不改变原子间的相对位置。

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性变形。

材料在塑性变形时会发生晶格的滑移和位错的运动。

塑性变形的机制是原子间的键能发生塑性形变,即原子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粘弹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表现出介于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之间的性质。

材料在粘弹性变形时有一部分能量会被消耗掉,导致材料的不完全恢复。

粘弹性变形的机制是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间的键发生的弹性形变和分子间的长距离位移。

3.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拉伸试验是指将材料置于拉力下进行测试。

通过拉伸试验可以了解材料的弹性性能、破坏强度、延展性以及断裂形态等。

压缩试验是指将材料置于压力下进行测试。

通过压缩试验可以了解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在各类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屈服现象:外力不增加,试样仍然继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必然数值时突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变形。

屈服进程:在上屈服点,吕德斯带形成;在下屈服点,吕德斯带扩展;当吕德斯带扫过整个试样时,屈服伸长结束。

屈服变形机制:位错运动与增殖的结果。

屈服强度: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

屈服判据:屈雷斯加最大切应力理论: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当最大切应力达到或超过相同金属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时产生屈服。

米赛斯畸变能判据: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当比畸变能等于或超过相同金属材料在单向拉伸屈服时的比畸变能时,将产生屈服。

消除办法:加入少量能夺取固溶体合金中溶质原子的物质,使之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元素;通过预变形,使柯氏气团被破坏。

影响因素:1.内因:a)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不同,位错运动所受的阻力不同。

b)晶粒大小和亚结构:减小晶粒尺寸将使屈服强度提高。

c)溶质元素:固溶强化。

d)第二相2.外因: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第二相强化(沉淀强化+弥散强化):通过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实现的强化。

强化效果:在第二相体积比相同的情况下,第二相质点尺寸越小,强度越高,强化效果越好;在第二相体积比相同的情况下,长形质点的强化效果比球形质点的强化效果好;第二相数量越多,强化效果越好。

细晶强化:通过减小晶粒尺寸增加位错运动障碍的数量(阻力大),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的长度(应力小),从而使屈服强度提高的方式。

同时提高塑性及韧性的机理:晶粒越细,变形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变形较均匀,且每一个晶粒中塞积的位错少,因应力集中引发的开裂机缘较少,有可能在断裂之前经受较大的变形量,即表现出较高的塑性。

细晶粒金属中,裂纹不易萌生(应力集中少),也不易传播(晶界曲折多),因此在断裂进程中吸收了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

固溶强化:在纯金属中加入溶质原子形成固溶合金,将显著提高屈服强度。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范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范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范文____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摘要:本文对____年新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新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主要对新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热性等性能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材料;力学性能;强度;硬度;韧性;耐热性一、强度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是一个材料最基本的力学性能之一。

____年新材料的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新材料结构和组成的优化。

新材料采用了多种复合材料技术,在不同材料的复合过程中,不同材料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使得新材料的强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此外,新材料还采用了新的加工工艺,如纳米技术和超塑性成型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材料微观结构和缺陷,使新材料的强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硬度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界划痕和压痕的能力,表征了材料的抗磨性能。

____年新材料的硬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新材料的研发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硬化机制,如晶体缺陷的控制、固溶体弥散硬化和位错强化等。

通过合理地控制这些硬化机制,新材料的硬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新材料还采用了一些表面处理技术,如化学镀、电沉积和离子注入等,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相结构,来提高材料的硬度。

三、韧性韧性是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是反映材料抗拉伸、抗压和抗弯曲能力的重要指标。

____年新材料的韧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新材料采用了一些新的加工工艺,如冷变形和等离子注入等,通过调整材料的晶界和位错密度,使新材料的韧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新材料还采用了一些新的复合技术,如纳米复合和纤维复合等,通过增加材料内部的弥散相和增强相,来提高材料的韧性。

四、耐热性耐热性是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能保持稳定性和性能的能力。

____年新材料的耐热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材料采用了一些新的材料组成和结构设计,如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和增强材料等,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材料力学性能与应用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与应用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与应用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材料无处不在。

从建筑结构中的钢梁到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从电子产品中的芯片到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部件,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其应用的范围和效果。

而材料力学性能则是评估材料质量和适用性的关键指标。

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性能等。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通常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来表示。

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而抗拉强度则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例如,在建筑领域,高强度的钢材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使建筑物更加稳固可靠。

硬度反映了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

硬度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如用于制造刀具的高速钢,其硬度较高,能够在切削过程中保持锋利的刃口。

塑性是材料在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衡量。

具有良好塑性的材料,如铝合金,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成型,可以制造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

韧性则是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韧性好的材料在受到突然的冲击时不容易断裂。

例如,汽车的保险杠通常采用具有高韧性的材料,以在碰撞时吸收能量,保护乘客的安全。

疲劳性能对于那些承受周期性载荷的零件至关重要。

长期的反复加载可能导致材料在低于其抗拉强度的应力下发生疲劳断裂。

例如,飞机的机翼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受到气流的冲击,其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疲劳性能,以确保飞行安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这使得它们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应用。

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等,由于其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钢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常用于制造建筑结构和机械零部件;铝合金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常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

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点。

塑料在电子设备、日用品和包装行业中应用广泛;橡胶则因其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轮胎、密封件等。

材料的力学性能名词解释总结

材料的力学性能名词解释总结

屈服强度:表示金属对塑性变形的抗力
抗拉强度:试样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工程应力
断裂强度:指材料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与断裂横截面积的比值
断裂延性:拉伸断裂时的真塑性应变
段裂韧性: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
静力韧度:单位体积材料在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
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下吸收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持久强度:在给定的温度下和规定时间内,试样发生断裂的应力值蠕变极限:材料在高温长时间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抗力指标
疲劳极限:在给定的疲劳寿命下,试件所能承受的上限应力幅值
强度: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抵抗力
塑性:材料产生不可逆变形的能力
韧性: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解理断裂:材料在拉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遭到破坏,严格地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劈开而造成的
脆性断裂:断裂前不发生可测得塑性变形
冷脆转变温度:材料从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时的温度
形变(应变)强化:阻止材料继续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科适用!!!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科适用!!!

力。
6. 断后伸长率δ(A)(断后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ψ(Z):试样拉断后标距的 伸长量(缩颈出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标距(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都是塑性性能指标,也是安全性能指标,但不是力学性能指标)塑性:指 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7. 静力韧度:首先,韧性(可以简单理解成弹性+塑性)作为力学性能(韧度 为力学性能指标,分为静力韧度、冲击韧度和断裂韧度),指的是材料断裂前 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或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在静拉伸 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
在一定条件下(如低温),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的速率沿 一定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为密排面)产生脆性穿晶断裂。常见于 BCC 和 FCC。
由许多大致相当于晶粒大小的解理刻面集合而成,有解理台阶、河流花 样、舌状花样(类似于人舌)
包含三个阶段:塑性变形形成裂纹,裂纹在同一晶粒内初期长大,裂纹越 过晶界向相邻晶粒扩展
20. 为什么研究裂纹扩展的力学条件时,不用应力判据而用其他判据? 因为在材料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微裂纹,进而引起材料的低应力脆断,传统 的应力判据工作应力σ<许用应力[σ]不能解释这一现象,所以,我们将微裂 纹尺寸作为一个影响因子,得出由应力和裂纹尺寸共同决定的应力场强度 因子 KⅠ,和断裂韧度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到 K 判据。
弹性比功 ae(弹性比能、应变比能)用弹性区的面积来表征,表示吸收弹性 变形功的能力,是韧性指标。等于弹性极限σe(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最大应 力限度)除以刚度的二倍。
屈服强度(表征金属微量塑性变形抗力):有明显屈服平台的(称为不连续屈 服),用下屈服点对应的强度值来表示σs;没有屈服平台的(称为连续屈服), 用 0.2%残留变形的应力(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来表示σ0.2。塑性变形的方 式有滑移和孪生;屈服是在金属塑性变形开始阶段,外力不增加、甚至下降 的情况下,变形继续进行的现象。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三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三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摘要: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描述了材料在力学作用下的行为和性能。

2024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需求的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性能也将取得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对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材料力学性能;2024年;发展总结;应用展望一、引言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考察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行为。

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力学性能也将迎来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总结2024年,预计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力学性能发展和突破:1.高强度材料的研发随着科技进步和工程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高强度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2024年,预计会有许多新型的高强度材料得到开发和研究。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还具有其他良好的特性,如轻质、高温稳定性等。

这些高强度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对于航空航天、汽车和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多种材料组成的材料,它的力学性能往往比单一材料更优越。

2024年,预计会有许多新型的复合材料被研发和应用。

这些新型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并且可以具备一些其他功能,如导电性、光学性能等。

这些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一些工程问题,同时也为制造行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3.纳米材料的应用拓展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度结构的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力学性能。

2024年,预计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纳米材料不仅可以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和高韧性材料。

纳米材料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传统材料的性能,并带来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首先是强度。

强度是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扭强度和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状态下抵抗断裂的能力,抗压强度是材料在受压状态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抗扭强度是材料在扭转状态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抗剪强度是材料在受剪应力状态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强度越高,材料的承载能力越强。

其次是刚度。

刚度是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形变的能力。

刚度可以用杨氏模量来衡量,杨氏模量是材料在弹性阶段的应变应力比。

刚度越高,材料的刚性越好,在受力时形变较小,保持较好的形状稳定性。

再次是韧性。

韧性是材料在受力时能够吸收大量能量而不断延展的能力。

韧性可以用抗拉伸功和冲击韧性来衡量。

抗拉伸功是材料断裂前吸收的能量,冲击韧性是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能量吸收能力。

高韧性的材料能够在受力时吸收更多的能量,具有较好的抗震和耐久性能。

此外,还有硬度。

硬度是材料抵抗刮痕或压痕的能力,常用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

硬度越高,材料越难被刮伤或压痕,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最后是塑性。

塑性是材料在受力时变形能保留在材料内部的能力。

塑性可以用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来衡量,屈服强度是材料在破坏前的最大抗拗力,延伸率是材料在断裂前拉伸变形的百分比。

高塑性的材料能够在受力时发生大量变形而不破裂,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总结起来,材料力学性能是评价和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硬度和塑性等指标。

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很大,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实现最佳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学性能总结材料⼒学性能第⼀章⼆节.弹变1,。

弹性变形:材料在外⼒作⽤下产⽣变形,当外⼒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弹性模量: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3.弹性性能与特征是原⼦间结合⼒的宏观体现,本质上决定于晶体的电⼦结构,⽽不依赖于显微组织,因此,弹性模量是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

4.⽐例极限σp:应⼒与应变成直线关系的最⼤应⼒。

5.弹性极限σe: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性塑性变形的应⼒。

6.弹性⽐功:表⽰单位体积⾦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称弹性⽐应变能。

7.⼒学性能指标:反映材料某些⼒学⾏为发⽣能⼒或抗⼒的⼤⼩。

8.弹性变形特点:应⼒与应变成⽐例,产⽣变形,当外⼒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9.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

10.循环韧性:指在塑性区加载时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

11.循环韧性应⽤:减振、消振元件。

12.包申格效应:⾦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13.包申格应变:指在给定应⼒下,正向加载与反向加载两应⼒-应变曲线之间的应变差。

14.消除包申格效应:预先进⾏较⼤的塑性变形。

在第⼆次反向受⼒前先使⾦属材料于回复或再结晶温度下退⽕。

三节:塑性1.塑性:⾦属材料断裂前发⽣不可逆永久(塑性) 变形的能⼒.2.影响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㈠内在因素. 1. ⾦属本性及晶格类型.主滑移⾯位错密度⼤,屈服强度⼤。

2. 晶粒⼤⼩和亚结构.晶界对位错运动具有阻碍作⽤。

晶粒⼩可以产⽣细晶强化。

都会使强度增加。

3.溶质原⼦:溶质元素溶⼊⾦属晶格形成固溶体,产⽣固溶强化。

4,第⼆相. a.不可变形的第⼆相绕过机制.留下⼀个位错环对后续位错产⽣斥⼒, b.可以变形的第⼆相切过机制.由于,质点与基体间晶格错排及位错切过第⼆相质点产⽣新界⾯需要做功,使强度增加。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不同形式的载荷或应力下,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材料的特性,从而更加科学地选材和设计各种工程应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总结。

一、强度与韧性材料的强度是指其在受到载荷或应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强度高的材料在设计中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或应力。

常见的材料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压缩强度等。

但是,仅依靠强度指标来选材是不够的,因为材料的强度高并不代表它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例如,脆性材料的强度很高,但其韧性较差,容易发生断裂。

因此,韧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性能。

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载荷时能够吸收能量的能力,也称为能量吸收能力。

通常使用断裂韧性、冲击韧性等来描述材料的韧性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兼顾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以确保其不仅能够承受载荷,还能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

二、硬度和耐磨性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各种形式的本质上属于局部破坏的作用或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能力。

通常使用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等指标来描述材料的硬度。

硬度高的材料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够减少磨损和划痕的发生。

与硬度相似,耐磨性也是一个测量材料抗磨损能力的重要指标。

材料的耐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本身的硬度结构、尺寸、表面形貌和应力等。

在应用中,已经开发出多种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应对不同的工程需求。

三、热性能材料的热性能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热扩散等。

热膨胀系数是描述材料在热膨胀时的变形情况的指标。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而这种变形会限制材料的可靠性。

热导率是指材料在温度差异下传导热能的速率。

高热导率的材料有助于热能的传导和散热,减少过热和热膨胀的问题。

热扩散是指一个材料在受到热载荷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和释放热能的能力。

材料的热性能也同样需要在应用时进行考虑和选择。

四、协变效应协变效应是指材料在光滑的表面上受到应力或载荷时出现的变形现象。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样本(2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样本(2篇)

2024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样本2023年材料力学性能总结材料力学性能是衡量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材料工程学的深入研究,2023年的材料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将从力学性能指标的改进、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2023年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得到了革命性的进步。

在强度方面,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使得材料的强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还具有较好的抗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

例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使汽车的结构更加牢固,并大幅减轻了车身重量。

在刚度方面,新材料的出现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例如,蜂窝状材料的应用使得材料的刚度得到了大幅提高,这种材料既轻便又具有较高的刚度,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此外,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塑性,能够在承受外力时更好地抵抗变形和破损。

这些材料的出现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化,为人类创造了更多可能。

其次,2023年的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还得益于对于传统材料的改进研究。

对于金属材料来说,合金化是提高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调控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行为,从而使得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等得到提高。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的应用已经普及。

通过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钛合金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还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耐磨性能。

对于陶瓷材料来说,通过调控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粒尺寸,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

例如,纳米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可以应用于刀具等高强度和高耐磨性要求的领域。

另外,新材料的研究也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和二维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

这些材料的力学强度和刚度远高于传统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1.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值;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压缩力时的最大应力值。

强度高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抵抗破坏能力,适用于需要承受大力的场合。

2.韧性:韧性是材料在受力过程中能够吸收能量并发生大变形的能力。

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能够抵抗冲击或拉伸等动力载荷的作用,不易发生断裂或失效。

韧性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断裂韧性。

3.硬度:硬度是材料抵抗刮擦或压痕的能力。

硬度高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刮擦能力和耐磨损性能。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洛氏硬度和布氏硬度等。

4.延展性:延展性是指材料在受力时的塑性变形程度。

延展性高的材料能够在受力后产生大的形变而不发生断裂。

材料的延展性通常与其抗拉强度、韧性和冷加工性能有关。

5.抗疲劳性:抗疲劳性是指材料在重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疲劳断裂的能力。

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决定了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耐久性,具有抗疲劳性的材料能够在长期受力下保持稳定性能。

6.温度效应:材料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高温下,材料可能会发生软化或氧化等变化,降低其强度和韧性;而低温下,材料可能变脆,容易发生断裂。

温度效应的了解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重点性能指标外,材料力学性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材料的组织结构、制备工艺、应力条件等。

因此,在材料性能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力学性能名词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名词总结

名词解释第一章1.正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缩变化量,亦称线应变;2.切应变一般指的是两个直线段间夹角的改变量,以角度变小的变化量为正,变大为负,以弧度表示。

3.主平面:切应力等于零的平面。

把此时该面上的正应力称作主应力。

4.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发生在同一个平面内。

5.胡克定律:在材料的线弹性范围内,固体的单向拉伸变形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6.应力集中:应力在局部增大的现象,一般出现在物体形状急剧变化的地方,如缺口、孔洞、沟槽以及有刚性的约束处。

7.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最大局部应力与名义应力的比值;Kt=σmax σ8.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三个主应力可以按“最大切应力理论”计算最大切应力,按“相当最大正应力理论”计算最大正应力,而二者的比值表示他们的相对大小.第二章1.弹性模量E、比例极限Rp、弹性极限Re、上屈服强度Reh、下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各定义的点以及公式)2.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拉伸中当试样的塑形伸长率等于L0的某一百分率时所对应的应力值;3.应变硬化指数:。

4.形变强化:屈服后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被描述为形变强化(加工硬化)。

也就是随着应变的增加,材料的变形抗力增加5.静态韧性:在静载作用下,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称作静态韧性,静态韧性可能包含三部分能量,即弹性变形能、塑性变形能和断裂能(形成两个断裂表面的能)。

6.静态韧度:静态韧度是表征静态韧性的力学性能指标,7.断裂强度:拉伸断裂时的真应力称为断裂强度,记为σf ;也有称为断裂真应力,记为Sk8.断裂延性:拉伸断裂后的真应变称为断裂延性,记为εf ,或称断裂真应变。

9.弹性比功:材料吸收变形功而又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也就是在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材料所能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

第三章1.比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与密度的比值;2.比刚度:刚度与密度的比值;3.弹性不完善性:应变不止与应力有关,还与时间和加载速率有关。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总结

绪论弹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和恢复固有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的能力。

刚度: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强度:材料对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韧性:指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和断裂功的能力。

硬度:材料的软硬程度。

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寿命:指材料在外力的长期或重复作用下抵抗损伤和失效的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取决因素:内因——化学成分、组织结构、残余应力、表面和内部的缺陷等;外因——载荷的性质、应力状态、工作温度、环境介质等条件的变化。

第一章 材料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1.1 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退火低碳钢在拉伸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可分为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和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和断裂几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曲线的起始部分,图中的oa 段。

多数情况下呈直线形式,符合虎克定律。

屈服阶段:超出弹性变形范围之后,有的材料在塑性变形初期产生明显的塑性流动。

此时,在外力不增加或增加很小或略有降低的情况下,变形继续产生,拉伸图上出现平台或呈锯齿状,如图中的ab 段。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屈服后,欲继续变形,必须不断增加载荷,此阶段的变形是均匀的,直到曲线达到最高点,均匀变形结束,如图中的bc 段。

不均匀塑性变形阶段:从试样承受的最大应力点开始直到断裂点为止,如图中的cd 段。

在此阶段,随变形增大,载荷不断下降,产生大量不均匀变形,且集中在颈缩处,最后载荷达到断裂载荷时,试样断裂。

弹性模量E :应力—应变曲线与横轴夹角的大小表示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用弹性模量E退火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表示。

塑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a)弹性—弹塑性型:Oa为弹性变形阶段,在a点偏离直线关系,进入弹—塑性阶段,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称为屈服点,屈服点以后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在m点卸载,应力沿mn降至零,发生加工硬化。

(b)弹性-不均匀塑性-均匀塑性型:与前者不同在于出现了明显的屈服点aa′,有时呈屈服平台状,有时呈齿状。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1.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常用于评估材料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强度与材料内部结构关系紧密,常用措施是通过原子间结合力和晶粒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强度。

2.韧性:材料的韧性是指承受冲击负载时材料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

韧性与材料断裂韧度有关,断裂韧度越高,材料的韧性越好。

韧性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来实现,例如降低材料的晶界和相界的应力集中。

3.硬度: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划痕或压痕的能力。

硬度可以用于评价材料的耐磨性和抗划伤性能。

通常,硬度较高的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抗划伤能力。

硬度可以通过提高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强化材料的位错密度来改善。

4.塑性:材料的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发生可逆性的非弹性形变的能力。

塑性变形是材料在受力过程中重要的变形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变形能力。

材料的塑性与材料的熔点、晶粒尺寸和晶粒形态等因素有关。

5.疲劳寿命:材料的疲劳寿命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能够承受的应力循环次数。

疲劳寿命是材料设计和选择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机械和航空领域中。

疲劳寿命与材料中的微观缺陷、动态应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6.脆性:材料的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

脆性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紧急的破坏,通常不会发生明显的可逆塑性变形。

与韧性材料相比,脆性材料更容易发生断裂。

材料的脆性取决于材料中的缺陷结构和应力分布。

总的来说,材料力学性能是评价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

强度、韧性、硬度、塑性、疲劳寿命和脆性是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指标。

合理设计和选择材料可以改善材料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受力后就会产生变形,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时的行为。

描述材料变形行为的指标是应力σ和应变ε,σ是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ε是单位长度的变形。

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强度、延性和韧性。

其中,强度是使材料破坏的应力大小的度量;延性是材料在破坏前永久应变的数值;而韧性却是材料在破坏时所吸收的能量的数值。

1.弹性和刚度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其比值E=σ/ε(MN/m2)称为弹性模量。

E标志着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以表示材料的刚度。

E值主要取决于各种材料的本性,一些处理方法(如热处理、冷热加工、合金化等)对它影响很小。

零件提高刚度的方法是增加横截面积或改变截面形状。

金属的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2.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式,有多种强度指标,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

当材料承受拉力时,强度性能指标主要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1)屈服强度σs在图1-6(b)上,当曲线超过A点后,若卸去外加载荷,则试样会留下不能恢复的残余变形,这种不能随载荷去除而消失的残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当曲线达到A点时,曲线出现水平线段,表示外加载荷虽然没有增加,但试样的变形量仍自动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屈服时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记为σS。

有的塑性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发生,如图1-6(c)所示。

对于这种情况,用试样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作为该材料的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

机械零件在使用时,一般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大多数机械零件设计时选材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金属材料承载能力的重要机械性能指标。

材料的屈服强度越高,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零件所需的截面尺寸和自身重量就可以较小。

(2)抗拉强度σb材料发生屈服后,其应力与应变的变化如图1-1所示,到最高点应力达最大值σb。

在这以后,试样产生“缩颈”,迅速伸长,应力明显下降,最后断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与断裂得能力。

屈服现象:外力不增加,试样仍然继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突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变形。

屈服过程:在上屈服点,吕德斯带形成;在下屈服点,吕德斯带扩展;当吕德斯带扫过整个试样时,屈服伸长结束。

屈服变形机制:位错运动与增殖得结果。

屈服强度: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得最小应力。

屈服判据:屈雷斯加最大切应力理论: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当最大切应力达到或超过相同金属材料得拉伸屈服强度时产生屈服。

米赛斯畸变能判据: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当比畸变能等于或超过相同金属材料在单向拉伸屈服时得比畸变能时,将产生屈服。

消除办法:加入少量能夺取固溶体合金中溶质原子得物质,使之形成稳定化合物得元素;通过预变形,使柯氏气团被破坏。

影响因素:1.内因:a)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不同,位错运动所受得阻力不同。

b)晶粒大小与亚结构:减小晶粒尺寸将使屈服强度提高。

c)溶质元素:固溶强化。

d)第二相2.外因: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第二相强化(沉淀强化+弥散强化):通过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实现得强化。

强化效果:在第二相体积比相同得情况下,第二相质点尺寸越小,强度越高,强化效果越好;在第二相体积比相同得情况下,长形质点得强化效果比球形质点得强化效果好;第二相数量越多,强化效果越好。

细晶强化:通过减小晶粒尺寸增加位错运动障碍得数目(阻力大),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得长度(应力小),从而使屈服强度提高得方法。

同时提高塑性及韧性得机理:晶粒越细,变形分散在更多得晶粒内进行,变形较均匀,且每个晶粒中塞积得位错少,因应力集中引起得开裂机会较少,有可能在断裂之前承受较大得变形量,即表现出较高得塑性。

细晶粒金属中,裂纹不易萌生(应力集中少),也不易传播(晶界曲折多),因而在断裂过程中吸收了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得韧性。

固溶强化:在纯金属中加入溶质原子形成固溶合金,将显著提高屈服强度。

原因:溶质原子与位错得弹性相互作用,使溶质原子扩散到位错周围,形成柯氏气团;柯氏气团钉扎位错,提高位错运动阻力。

强化效果:间隙固溶体得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好;溶质浓度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应变硬化(形变强化):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所需要得外力不断增大,表明金属材料有一种阻止继续塑性变形得能力。

原因: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不断增殖,运动受阻所致。

断裂韧度:临界或失稳状态下得应力场强度因子得大小。

塑性变形:作用在物体上得外力取消后,物体得变形不完全恢复而产生得永久变形。

1.单晶体:滑移+孪生;2.多晶体:各个晶粒塑性变形得综合结果。

特点:各晶粒变形得不同时性;不均匀性;相互协调性。

弹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或尺寸得变形。

物理实质: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得反映。

特点:可逆性;单值性;全程性;变形量很小。

构件得刚度:构件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得载荷。

物理意义:表示构件得弹性稳定性得参量,刚度越大,构件工作时越稳定。

在工程上,为了减轻重量,必须选择E较大得材料。

弹性极限:金属产生弹性变形而不产生塑性变形时所受得最大应力。

它表示材料发生弹性变形得极限抗力。

缩颈:韧性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得特殊现象。

原因:应变硬化与截面积减小共同作用得结果。

当应变硬化引起得承载力增加不能补偿截面积减小引起得承载力减小时,就会产生缩颈。

缩颈判据1:当应变硬化速率等于该处得真应力时,发生缩颈。

缩颈判据2:当应变硬化指数等于最大真实均匀塑性应变量时,发生缩颈。

为什么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需要校正?因为缩颈产生后,应力状态由单向应力变为三向应力,为了求得仍然就是均匀轴向应力状态下得真实应力,以得到真正得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为什么校正后得曲线应力下降?因为三向应力状态下,材料塑性变形比较困难,所以必须提高轴向应力,使塑性变形继续发生。

静力韧度:金属材料光滑试样在静载荷作用下拉伸至断裂,单位体积材料所吸收得能量。

韧度指能量,韧性指能力。

韧度:指金属材料拉伸断裂前单位体积材料所吸收得能量。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与断裂功得能力。

纯剪切断裂:特征:在切应力作用下,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得断裂。

试样内部不产生孔洞,位错只能从试样表面放出。

微孔聚集型断裂:1.通过微孔形核、长大聚合而导致材料分离得。

2.宏观特征:杯锥状断口;微观特征:韧窝。

3.微孔形核:位错运动到第二相与基体界面处,塞积产生应力集中,使第二相质点与基体分离,形成微孔。

4.长大与聚合:每个微型拉伸试样产生缩颈而断裂,相邻微孔聚合,形成微裂纹。

然后在裂纹尖端得三向拉应力区及应力集中区形成新得微孔,借助内缩颈与裂纹连通,如此扩展直到裂纹断裂。

5.韧窝大小得影响因素:第二相质点得大小与密度;应变硬化指数;基体材料得塑性变形能力。

6.韧窝形状得影响因素:正应力:等轴韧窝;切应力:拉长韧窝;撕裂应力:撕裂韧窝。

解理断裂: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解理面产生得穿晶断裂。

基本微观特征:河流花样,解理台阶,舌状花样。

解理裂纹得形成与扩展:1. 甄纳-斯特罗位错塞积理论a) 形成:一群刃型位错沿滑移面运动遇到晶界等障碍而形成位错塞积群,产生得应力集中有可能达到断裂强度而在材料内部沿某一晶体学平面拉出一个裂口。

b) 长大扩展:塑性变形形成裂纹;裂纹在同一晶粒内初期长大;裂纹越过晶界向相邻晶粒扩展。

晶粒尺寸小于临界值时,材料受力后先屈服,后断裂;晶粒尺寸大于临界值时,材料受力后直接脆性断裂。

2. 柯垂尔位错反应理论a) 位错反应必须满足柏氏矢量守恒性与能量降低性。

b) 原理:通过各相交滑移面上得位错滑移,相遇后发生反应形成新位错,新位错塞积产生应力集中,使解理面开裂。

3. 相同点:都就是由于位错运动受阻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形成初始裂纹得,即裂纹形成前都有少量塑性变形;裂纹扩展力学条件相同。

4. 不同点:甄纳-斯特罗位错塞积理论得位错在晶界处受阻,裂纹产生于晶界;柯垂尔位错反应理论得位错在晶内解理面处受阻,裂纹产生于晶内。

理论断裂强度(理想晶体解理):就是指在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得两个原子面沿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得应力。

就是晶体在弹性状态下得最大结合力。

σm =(Eγs a 0)12 其中γs 为表面能,E 为弹性模量,a 0为原子间得平衡距离。

适用于脆性断裂。

格雷菲斯公式(裂纹物体得实际断裂强度):σc =(2Eγs )12 其中γs 为表面能,a 为裂纹得半长度,只适用于薄板。

适用于有裂纹试样得脆性断裂。

断裂判据:外加应力大于σc 时裂纹扩展;裂纹半长度大于a c 时裂纹扩展。

位错塞积及位错反应理论(解理裂纹断裂应力):σc =2Gγk y √d其中G为切变模量,k y 为钉扎常数,d为晶粒直径。

适用于塑性变形中得断裂及无裂纹得完整试样。

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得性能1. 名词解释a) 弹性比功: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得最大弹性变形功。

b) 弹性模量E: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得抗力,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弹性变形就越小。

影响因素:原子本性及晶格类型。

c) 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即应变落后于应力得现象。

d) 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得能力。

e) 包申格效应:材料经预先加载并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得现象。

f)塑性:金属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不可逆永久变形)得能力。

意义:i.延伸率与断面收缩率就是安全性能指标,一定得塑性可缓与应力集中,避免脆性断裂;ii.金属得塑变能力就是压力加工成型工艺得基础;iii.用纵横向延伸率之差也可评定钢材得质量。

g)断后伸长率δ:试样拉断后标距得伸长与原始标距得百分比。

h)断面收缩率ψ:试样拉断后缩颈横截面积得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得百分比。

对于在单一拉伸条件下工作得长形零件,用断后伸长率δ评定其塑性;对于非长形零件,用断面收缩率ψ评定其塑性。

i)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很小得变形即断裂破坏得能力。

j)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与断裂功得能力。

k)解理台阶:相互平行且位于不同高度得解理面连接形成得台阶。

l)河流花样:若干解理台阶汇合形成得花样。

m)解理刻面: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得解理面。

解理裂纹得扩展:晶界应力集中→一系列相互平行而位于不同高度得解理面相互连接形成解理台阶→若干解理台阶汇合形成河流状花样(支流汇合方向即为裂纹扩展方向)n)解理面: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晶体学平面发生解理断裂时得平面,一般就是低指数晶面或表面能最低得晶面。

o)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内发生得断裂;p)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发生得断裂;q)韧脆转变:在一定温度下,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得现象。

r)σ0.2:规定残余伸长率为0、2%时得应力,用以表示材料得屈服强度。

s)屈服点σs:屈服状态得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时得应力。

t)抗拉强度σb:韧性金属材料拉断过程中最大载荷所对应得应力。

u)应变硬化指数n:表示金属得应变硬化能力,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得能力。

(其值越大,曲线越陡,抵抗均匀塑性变形得能力就越强,并不代表其塑性差。

)2.金属得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就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得力学性能?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原子本性及晶格类型。

由于弹性变形就是原子间距在外力作用下可逆变化得结果,应力与应变关系实际上就是原子间作用力与原子间距得关系,所以弹性模量与原子间作用力与原子间距有关,导致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对弹性模量得影响较小,因此说它对结构不敏感。

3.今有45、40Cr、35CrMo钢与灰铸铁几种材料,您选择那种材料作为机床机身?为什么?机床床身需要良好得减震性能,即选择高循环韧性得材料。

而灰铸铁得循环韧性最高,消振性最好,因此选择灰铸铁。

4.试举出几种能显著强化金属而又不降低其塑性得方法。

a)细晶强化:通过减小晶粒尺寸增加位错运动障碍得数目(阻力大),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得长度(应力小),从而使屈服强度提高得方法。

由于细化晶粒后晶界面积增大,而晶界就是位错运动得障碍,因此可以提高屈服强度。

而且细晶可以使塑性变形分散到每个晶粒内进行,以此提高塑性与韧性。

b)应变硬化: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所需要得外力不断增大,因此可以通过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来强化金属得方法。

由于它只就是提高了金属抵抗均匀塑性变形得能力,并没有影响金属得塑性变形量,因此它可以在不影响塑性得情况下强化金属。

5.为何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塑性变形到一定程度时应力却开始下降?因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得应力与应变就是用试样原始截面积与原始标距长度来度量得,并不代表实际瞬时得应力与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