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昆虫部分-总复习

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昆虫部分-总复习

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昆虫部分-总复习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绪论预测(forecast)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一、农作物病虫测报发展历程简介二、预测的原理三、预测的类别1、按预测的内容(1)发生期预测(prediction of emergence period):(2)发生量预测(prediction of emergence size ):(3)迁飞性害虫预测(4)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5)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2、按预测的时间长短(1)短期预测(short-term prediction)(2)中期预测(medium-term prediction)(3)长期预测:3、按预测的空间范围迁出地预测迁入地预测4、按发报的种类(1)预报(forecast)(2)警报(alarm):近期将暴发面积在100hm2以上的病、虫预报。

(3)通报(report)(4)补充预报(supplementary forcast)四、预测的方法五、预测的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和分析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组建预测模型4、预测评价和检验修正发生期、发生量预测及其目的意义?第一篇农作物害虫测报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第一章昆虫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种群数量调节理论第一节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一、直接调查法取样单位二、拍打法三、诱捕法四、扫网法五、吸虫器法六、标记、回收估计法第二节种群密度的数量动态一、季节性波动1、斜坡型2、阶梯上升型3、马鞍型4、抛物线型二、年际间波动1、周期性波动2、非周期性波动3、种群密度趋于稳定第三节种群数量调节理论一、生物学派二、气候学派三、综合学派四、自动调节学派、五、自然调节的进化意义第二章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及抽样调查技术第一节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检测方法一、种群空间分布的类型1、空间分布型的概念2、空间分布型的类型二、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判别方法(一)频次分布法(二)种群聚集强度分析1、扩散系数C2、Taylor幂函数法则3、以平均拥挤度为指标4、Iwao(1968)的m*-m回归法5、扩散指标Iδ6、K值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六章昆虫生态及害虫预测预报

第六章昆虫生态及害虫预测预报

第一节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1. 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2). 高温的致死作用
多数昆虫在 39-45℃ 高温时将死亡,因虫和虫龄而异:
55-65℃
35℃
幼虫密度减 少 97% 以上
42℃
35℃
初孵幼虫全 部死亡
第一节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1. 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2). 高温的致死作用
因虫态 和湿度不同而异:
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发育所需时间 N 与温度 T 的 乘积,理论上对某一种昆虫常是一个常数 K (总积 温),这 个温度与发 育速度关系的法则 ,称为 有效积 温法则 。
K = N(T - C)
K 为有效积温,单位为日度; N 为发育历期,单位为 天; T 为环境温度; C 为发育起点温度。
第一节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湿度Leabharlann 光照土壤 风 小气候生物因子
作物
天敌
第一节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一 . 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昆虫是变 温动 物,生命活动 与外界温度高低有关。 影响:生长 发 育、存活、生殖、体型和行为 。
知识 回顾
温区划分:致死低温区( <-10℃) 、亚致死低温区 (-10~8℃) 、适温 区 (8~40℃) 、亚致死高温区 (40~45℃) 、致死高温区 (>45℃) 。
V = Vmax ( 1+e ) a-bT
N
V
T
甜菜夜蛾不同 虫态 发 育速率
与温度的关系
第一节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1. 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1). 有效积温法则———求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的方法 a. 室内恒温法
在室内设 置不同温度梯度,记 载 所饲 养昆虫各 虫态发育历期,然后利用上述公式计算 C 和 K

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

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

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森林昆虫学是研究森林中各种昆虫的分类、生态、行为和保护等方面的学科。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生物群体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森林昆虫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一、森林昆虫的分类森林中的昆虫种类繁多,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

常见的森林昆虫类群包括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等。

每个类群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态习性,了解这些特点对于研究森林昆虫的生态和行为非常重要。

二、森林昆虫的生态森林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参与了森林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例如,某些昆虫是植物的传粉者,它们通过采食植物花蜜或花粉,并在采食过程中将花粉传递到其他花朵上,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此外,一些昆虫还能够分解枯枝落叶,促进有机物质的循环,维持森林的健康。

三、森林昆虫的行为森林昆虫的行为包括觅食、繁殖、保护和迁徙等方面。

觅食是昆虫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不同的觅食方式和食物偏好。

一些昆虫以木材为食,它们可以造成森林中的木材病害。

繁殖是昆虫种群维持和扩张的重要过程,昆虫通过交配和产卵来繁衍后代。

保护行为是昆虫对外界威胁的应对方式,例如一些昆虫会分泌有毒物质来抵御天敌。

此外,一些昆虫还会进行迁徙,以适应季节变化或寻找更适宜的生境。

四、森林昆虫的保护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昆虫面临着生存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保护森林昆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森林砍伐和破坏。

其次,要加强对森林昆虫的监测和调查,了解其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昆虫保护区、推行可持续利用等方式来保护森林昆虫。

五、森林昆虫学的研究方法森林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室实验和模拟模型等。

野外观察是研究森林昆虫生态和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种群动态。

最新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最新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最新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用。

昆虫预测预报(1)

昆虫预测预报(1)

昆虫预测预报1、什么是种群数量动态?表征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要素(5个)答: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上数量变动的规律。

种群动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剖面,而种群的静态,如空间格局,某特定时刻的数量可以看成种群发生发展的横剖面。

一般把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称为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空间格局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称为种群的空间动态,数量和空间二者紧密相关。

种群的发生发展和灾变,实际上是数,时,空的配合和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在一定环境下种内,种间矛盾斗争,协同发展的结果①种群的初始数量:可用绝对数量或密度表示,前者指限定空间内的种群全部个体数量,后者指限定空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种群的个体数量,如越冬数量调查。

②种群的死亡率(d)或存活率(s):指一定时间或发育阶段内种群的死亡数量或存货数量与种群初始数量的比率,分别用d,s 表示,且d=1-s 死亡率按其死亡原因分为:生理死亡率和生态死亡率。

存活率按限定时间分为:累计存活率s 和逐期存活率Si 且s =πSi③种群的出生率和繁殖率: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数或繁殖数。

出生率分为生理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只能表达为0或正数。

④种群的增长率:指种群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变化。

对于一个连续增长的种群,△b趋于0的时候,种群的平均变动速率称种群瞬时增长率。

⑤迁移率:一般用M表示,指一定时间内迁入数量与迁出数量之差占种群总数的百分比。

当迁入大于迁出,M为正,迁入小于迁出,M为负,二者相等,M 为0.2、种群动态中数,时,空的生态学意义?答:种群的发生发展和灾变,实际上是数、时、空的配合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内、种间矛盾斗争、协同发展的结果。

空间:空间是种群赖以存在的具有实质结构的场所,并包括种群内、外生物、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与栖息、生境的概念是一致的。

时间:时间是物质的外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和空间的变化都在特定时间内发生,并反映出一定的时间特征;二是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变化都是在其时间上的顺序过程,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种群的时间形式反映于它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或不可逆性。

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昆虫生存环境条件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中,其中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合称为(A)A.非生物因素 B.自然因素 C.外部因素 D.有机因素2.昆虫的耐寒性与过冷却点的关系是( B )A.过冷却点越高,耐寒性越强 B.过冷却点越低,耐寒性越强C.过冷却点越低,耐寒性越弱 D.不相关3.土壤湿度除近表土层外,一般总是达到饱和状态,且大气湿度的变化对土壤湿度变化(B )A.影响较大 B.影响较小 C.正相关 D.负相关4.一些害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在生物防治中有重要意义,此类昆虫的食性是(B )。

A.植食性 B.肉食性 C.腐食性 D.杂食性5.许多昆虫卵的孵化、化蛹、羽化等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这与( C )变化有密切关系。

A.光照时间 B.光周期 C.光照强度 D.光波长6.某种昆虫在长于临界光周期的日照下,随日照时间的加长,滞育个体数逐渐减少至不发生滞育,该类型属( A )A.短日照滞育型 B.长日照滞育型 C.中间型 D.无光周期反应型7.环境因素中的食物和天敌常称为是影响昆虫数量变化的( A )。

A.生物因素 B.气候因素 C.人为因素 D.非生物因素8.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食物形成了一定的选择性,即(B )。

A.抗生性 B.食性 C.选择性 D.协同性9.昆虫临界致死高温范围是(C )A.30~45℃ B.40~45℃ C.45~60℃ D.50~60℃10.土壤的机械组成指(D )A.土壤肥力 B.土壤酸碱度 C.土壤含微生物程度 D.土壤颗粒结构11. 引起昆虫滞育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C )的活化或抑制调节作用。

A.光周期 B.体内激素 C.温周期 D.食物转化12. 土壤因素中影响东亚飞蝗发生的重要限制因素是土壤(A )A.含盐量 B.含水量 C.温度 D.湿度13. 对昆虫繁殖产生影响的温度主要作用于昆虫的哪个虫态( D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14. 一些害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在生物防治中有重要意义,此类昆虫属于( B )昆虫。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昆虫是一个庞大的物种群体,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系统中,昆虫在食物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能够转化和重分配生物质,并且对其他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

昆虫所担负的生态功能非常复杂,它们参与了有机质分解、病原体传播、授粉、防止生态平衡崩溃等多个方面。

例如,各种蚂蚁能够通过寻找并归集有机质来参与土壤的有机质分解。

而蜜蜂、蝴蝶和甲虫等昆虫则能够在授粉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某些昆虫或者昆虫种群还能够作为天敌和寄生虫对其他生物种群进行控制。

昆虫和其他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测和预警昆虫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昆虫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种群压力,并导致其他种群数量的下降。

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数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

因此,在掌握昆虫的数量和分布信息方面要十分重视。

预测和预警昆虫的数量和分布还可以为人们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为了预测、预报和控制昆虫数量,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生活历程。

例如,昆虫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态和生理条件需要是不同的,知道昆虫的生态和生理习性,可以为掌握昆虫数量和分布提供基础。

此外,昆虫的数量和分布可能与气候和环境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了解并预测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昆虫数量和分布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为此,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

例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昆虫空间分布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为不同的昆虫种群绘制具有空间分辨率的昆虫密度地图。

此外,还可以使用昆虫和它们的食物和栖息地盘点和监测技术,通过研究昆虫和它们的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来了解昆虫数量和分布的情况。

通过像这样的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进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总之,了解昆虫生态和生理习性、掌握昆虫数量和分布信息、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等工作将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并且对于农业、林业等方面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足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2、昆虫生态学:足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耍分支科学,足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现和规怵的科学。

3、物种:是拊n 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钩、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群个体,它们在生飱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祌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叫的M 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洛: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M 巾生物祌群构成的结构啦元,6、生态系统:足指在一定空叫内柄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典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包然选择、适莕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屮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 :生物系统.足衍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希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茌一定的时问和相对稳宛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外部分的结钩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蛍又反过來变为输入变虽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成儿种旌本物质的可利用蛍圾接近于所滿耍的临界扱小S 时,这种成这些旌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溢时.敁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蛍,此时体溢鉍升:当环境温度继绒下降到~定限度吋.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液性滞宵:滞宵并不出现在IA1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成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索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宵: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宵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刃习性受若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现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锁:讪终的输出变兒反过来对初始变兒的刺激成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成哀减的作用。

4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预测预报

4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预测预报
核心分布型:昆虫种群形成多个核心,个体由核心向四周扩散的空间 分布型。如蚜虫,一般用分行式或棋盘式取样。
嵌纹分布型:分布不均匀,多呈互见的分布。一般用“Z”字形或棋 盘式取样。
取样单位
面积 长度 植株或植株一部分 容积 重量 时间 器械
调查方法
详细调查:
食叶害虫:选样本树10~20株,全株或于树冠上、中、下及不同方位取样 枝或叶统计虫口,或振落假死性害虫、查单位时间树下虫粪等。
三、食 物 因 子
植食性:以活体植物为食。
肉食性:捕食其它昆虫或以其 组织为食。
粪食性:以动物粪便和厩肥为 食。
腐食性:取食已死亡或腐烂的 动物性或植物性物质。
昆虫食性:在自然 情况下的取食习性, 包括食物的种类、 性质、来源和获取 食物的方式等。
昆虫食性的专门化: 昆虫在长期演化过 程中,形成了对食 物条件的一定要求。
4昆虫与环境的关 系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学:研究昆虫与环境 相互关系的学科。
影响昆虫的生态因子
气象因子 土壤因子 食物因子 天敌因子 人类活动
有效温区(适宜 温区):昆虫的
生长和发育都要求 一定的温度范围, 这个范围称为该虫 某一虫期的有效温 区。
发育起点温度:
昆虫启动生长发育 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根据一年或数年中各月的温湿度组 合,可制成气候图
地中海实蝇在 巴勒斯坦的气 候图
适合的温湿度范围
不很适合的温湿度范 围
光的辐射热 光的波长:

光的强度:趋光性

光周期:
光的昼夜的 周期性变化,影 响昆虫的发育和 繁殖,也是诱导 昆虫进入滞育的 重要环境因子。
枝梢害虫:选样树5~10株调查,或在侧梢上取一定量的10㎝长的枝条查 虫量。

昆虫生态预测

昆虫生态预测

第一章系统:是许多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单元或成分的集合体,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整体。

昆虫的八大系统:生殖,排泄,肌肉,循环,神经,消化,呼吸,激素调节系统。

一.系统的属性: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界限和功能3.系统的有序性4.与环境的融合性系统的状态:特定时间或空间下系统的状况。

变量:随时间.空间而变动的系统的组成分。

状态变量:用来表征系统的状态。

变异的途径和数量是决定于与其他状态变量的关系,环境的输入或其本身的功能。

反馈现象:系统除受外界环境的输入影响外,还受系统本身的自我控制的影响。

也即一个系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影响其本身的动态或行为。

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

正反馈:则为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负反馈:最终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削弱或衰减作用。

负反馈的作用:对系统的动态起到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可使输出的产物达到衡定或一致的状态,对系统具有自控的性质,使系统保持相对平衡,或可消除外来干扰而使产物达到预定的目的。

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的情况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决定昆虫数量最大限制因子为:温度与湿度。

李比希氏最小因子定律:当一种或几种限制因子低于需要量的最低阈值时,作物的生长、繁殖或生产将被抑制,而作物的产量直接与这些限制因子的施入量成正比。

最高量定律:当某些因子的存在量高于生物所需要的最高量时,也同样可成为该生物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耐受性定律的特点:1.它不仅考虑到因子量的过少,而且也考虑到因子量的过多。

2.不仅考虑到外界因子的限制作用,也考虑到生物本身的耐受能力。

3.还考虑到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名词解释20分、填空10分、简答30分、问答20分、计算20分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3.个体生态学: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及生物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4.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则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划。

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6.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7.种群数量波动: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时间发展其种群数量围绕某一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

8.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年龄为顺序,系统记述种群的死亡,生殖及死亡原因的表格。

9.竞争: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由于利用相同的资源,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下降,即两种群彼此发生有害影响。

10.高斯假说:两个相似种的竞争结果极少能占领相似的生态位,而且每个种发展成为占有某些特别的食物,并具有不同于它的竞争者的生活方式。

11.生态位:物种栖息的最小单位生活小区,也称生态小生境。

12.拟寄生:侵入寄主后,当自己繁殖一代后,寄主随即死亡(少数外寄生昆虫或螨类列外),很类似于捕食现象。

13.功能反应:捕食作用与猎物密度有关又称为功能反应。

14.数值反应:猎物的数量对捕食者数量的影响,影响捕食者的发育速率,生殖力及有活等。

15.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强调生物种群间的相反作用。

16.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

17.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

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18.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

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讲义

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讲义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 样本=估计总体,我们希望样本愈能近似代表总体就愈 好。
❖但样本不应是随意选择的,而是随机从总体中抽样得来 的。
❖在调查时,对总体或样本性状,通常用平均数、标准差、 变异系数等来表示。
•我们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都是根据样本 计算的,与总体的情况不可能相等,所产生的差异称 “抽 样误差”,主要受取样方式、取样方法、取样数量和取样单 位4个方面因素影响:
取样点数可多些,样点可小些。
一般多采用棋盘式或隔行随机抽样调查,如玉米螟、甘蓝 夜蛾、稻秧田中三化螟幼虫、棉田中棉铃虫卵、幼虫的田间 分布。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3.嵌纹(负二项)分布型
非随机分布,聚集分布的1种。在田间呈疏密相间的极不 均匀,嵌纹状分布。
由于抽样时各个体在样点内出现的机率不同,故取样时样 点数适当多些,样点相应小些。
由于调查取样时各个在样点内出现的机率相同,取样时 样点数可少些,样点可适当大些。
一般采用对角式或棋盘式抽样调查。如玉米螟卵块、菜 粉蝶卵、水稻秧田中的三化螟成虫及卵、棉田中的盲蝽象的 分布。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2.核心(奈曼)分布型 田间分布呈许多放射状小集团或不均匀的状态,小集团的
分布是随机的,而昆虫的个体之间则是的分布却不是随机的, 比较浓集。
第七章 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知识目标:
1 理解农业昆虫调查的意义
2 了解农业昆虫调查的主要类型
3 掌握昆虫田间分布型和田间取样方法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调查目的和昆虫类型选择适宜的田 间取样方法。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昆虫学研究中所需的一切资料,都是直、 间接地取自生物环境。 ❖任何科学数据的取得,均须通过调查, 尤其在农业昆虫的实验研究中,调查工作 更重要。

6.第五章 昆虫生态学及预测预报

6.第五章 昆虫生态学及预测预报

(一)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
昆虫度过夏季的高温与冬季的低温是以停止生长发育的形式(停 昆虫度过夏季的高温与冬季的低温是以停止生长发育的形式( 育或滞育)越夏和越冬的。 育或滞育)越夏和越冬的。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栖息环境中的其它因素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 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正常季节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昆虫有很强 的致死作用。 的致死作用。
1.适温范围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据昆虫在温区内发育 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低温致死区、 亚低温致死区、 适温区、 I 低温致死区、II 亚低温致死区、III 适温区、IV 亚高温致 死区、 高温致死区。 死区、 V高温致死区。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温、最适温、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温、最适温、 低适温 高适温三个亚区。 高适温三个亚区。 三个亚区
会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 会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故实际上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 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所以人们对农业生态 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会——经济 经济 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建设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破坏作用。 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建设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破坏作用。
新、灌溉、施肥、中耕除草、施用农药等,害虫及其天敌的数量变 灌溉、施肥、中耕除草、施用农药等, 动幅度较大。 动幅度较大。
(4)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农田外的非栽培植物也直接 )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或间接地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联系。 或间接地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联系。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足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2、 昆虫生态学:足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耍分支科学,足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 环境相互作用机现和规怵的科学。

3、物种:是拊n 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钩、生活方式及 遗传上极为相似的-•群个体,它们在生飱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祌 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叫的M 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然界存在的 基本单位。

5、 群洛: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M 巾生物祌群构成的结构啦元,6、 生态系统:足指在一定空叫内柄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典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 协同进化:通过包然选择、适莕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 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屮称为协同进化。

8、 biosystem :生物系统.足衍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希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 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 生态平衡:茌一定的时问和相对稳宛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外部分的结钩与功能处于相 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 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蛍又反过來变为输入变虽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 为反馈现象11、 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成儿种旌本物质的可利用蛍圾接近于所滿耍的临 界扱小S 时,这种成这些旌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12、 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溢时.敁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蛍, 此时体溢鉍升:当环境温度继绒下降到~定限度吋.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 象。

13、 液性滞宵:滞宵并不出现在IA1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成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索而 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 专性滞宵: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宵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刃习性受若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现机制的控 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锁:讪终的输出变兒反过来对初始变兒的刺激成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成哀减的作 用。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1、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得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得总热量为一常数。

有效积温,就是作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得总与,即作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之差得总与。

2、食物链食物链就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得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得过程。

3、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得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得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就是一个无形得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得关系4、生态对策就是指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得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与发展得对策。

5、能量金字塔根据组成食物链得各个营养级得层次与能量传递得“十分之一定律”,把生态系统中得各个营养级得能量数值绘制成一个塔,塔基为生产者,往上为较少得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再往上为更少得次级消费者(一级食肉动物),再往上为更少得三级消费者(二级食肉动物),塔顶就是数量最少得顶级消费者。

6、捕食生物交互作用得1种,通常指捕食者以猎物为食得现象7、 r-对策者高生育能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及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得后代,一旦环境条件转好就会以其高增长率迅速恢复种群,使物种得以生存8、 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得稳定环境,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甚至可能灭绝、由于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K水平上,竞争较激烈,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崽少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9、功能反应指每个捕食者得捕食率随猎物密度变化得一种反应。

即捕食者对猎物得捕食效应。

10、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得同种生物得所有个体。

11、种群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得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得状态或布局12、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得一定得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得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得动态平衡状态。

13、生态位就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得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得功能关系与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用。

17、正反馈: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18、抵抗力: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使自身不致受到伤害的缓冲能力, 抵抗力越强则系统越不容易出现伤害或崩溃现象。

19、恢复力:当系统遭到外界干扰致使系统受损后迅速修复还原自己的能力, 恢复力越强则系统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越短。

20、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

21、环境:生物学所指的环境是以研究的生物对象为主体的,是指除了所研究的生物对象以外的所有一切。

22、积温: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总热量。

23、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大小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

24、天敌:引起昆虫死亡的生物。

25、迁飞:是指一种昆虫成群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

26、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发育中日常的或偶然的、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活动。

27、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28、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

29、混合种群:有时由于需要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群,称为混合种群。

30、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量比。

31、特定年龄生命表:是以种群年龄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并记载不同发育阶段或年龄区组中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成阶段的繁殖数量。

32、特定时间生命表: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后一时间的种群与前一时间的种群的比基本上为1),而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日等)的一种生命表。

33、年龄金字塔:一般来说,一个激烈扩张的种群,常有高比例的年轻个体;一个稳定的种群,有均匀的年龄分布结构;而一个衰退的种群,则有高比例的老年个体。

34、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

35、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一个样方中的平均他个体数,指的是平均在一个样方内每个个体的拥挤程度。

36、种群基数:是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是估测其下一代或后一时期种群数量变动的基础数据。

37、种群出生率:1-死亡率。

38、死亡率: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的生态死亡率,一般用一定时间内种群死亡个体数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39、生态对策:是种群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是种群的一种遗传学特性。

40、竞争:是指发生在同一营养阶层内两种昆虫种群因具有共同的食物、空间等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41、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段虫口在一个种群中的相对比例42、内禀增长率: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间增长速率。

43、栖境:对任何一种动物来说可以定义为整个生活期间活动所到达的地区。

44、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某些生物学、生态学乃至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互不相同的各类同种的个体群在总体中所占比例。

45、种群动态:是指任何一个种群在一定空间内适应环境的历史。

46、K值分析:通过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系列,就能看出在那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最大。

这一技术称为K值分析法。

47、K 选择:昆虫演化的一种理论,在相对稳定环境中生活的昆虫,通过自然选择,向着降低繁殖力(r)、母体对后代给予保护的方向发展,称为K选择。

48、优势种: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49、亚优势种:指个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50、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51、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52、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53、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54、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

关键种可以是顶极捕食者,也可以是那些去除后对群落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

55、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

56、生境: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物生活的地方,或称为栖息地。

57、小区:在生境内主要环境状况一致的。

所谓生活小区是指具有相似土壤和气候条件,栖息着一定动植物群体的场所。

生活小区是在生境内生物群落的居住单位。

58、生态位: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

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59、生态系统能流:指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的输入、转换、传导、消失的过程,它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

60、“1/10定律”,即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是10%。

61、生态系统物流: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

6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6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64、岛屿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距大陆越远,物种数越少。

65、Meta-种群(异质种群):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66、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67、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护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68、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包含的遗产物质,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69、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70、营养水平:指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暂时停留的位置,这些位置分别由不同种群占据。

71、原始演替:是开始于从未被生物占据过的区域,又叫初级演替,如在岩石、沙丘、冰川泥上的演替。

72、次生演替:是指在曾被生物占据过的或原来就有生物群落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73、生态金字塔:塔基一般较宽,属植物类生产者,相继的各层形成逐渐缩小的塔身和塔顶,分别为各类消费者,如此构成的图形。

74、生命表:是指将一定种群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死亡年龄(时间)等资料列成表,以便分析该种昆虫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引起数量变动的原因,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75、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76、密度制约:生态学中把种群的实际增长率随密度增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密度制约效应。

77、中期预测: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

78、存活率曲线: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种群中的同龄个体随时间移动而减少的现象,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称为存活率曲线。

79、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种能各得其所地共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80、长期预测:期限常在一个季度或一年以上,视害虫种类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

81、分层抽样:主要是通过先分组,然后再随机抽样。

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

82、拟态:在外形、姿态、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现象。

83、环境容量:是指在食物、天敌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种群可能达到最大的稳定的数量。

84、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椎体来表征。

85、害虫预测预报:是指植保工作人员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作物的物候、气象、天敌等),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以便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农民提供虫情苗情及天敌等情况报告。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2. 《昆虫学报》现在每年出版4期. (×)3. 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4. 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精品文档5. 温湿图多以温度为横坐标,以相对湿度或降雨量为纵坐标。

(√)6. 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7. 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8. 用有效积温可预测害虫发生期、地理分布和年世代数。

(√)9. 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系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r-氨基丁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