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宗教现象
树立正确宗教观心得500字
树立正确宗教观心得500字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如何正确地看待宗教,树立良好的宗教观,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在树立正确宗教观方面的一些心得和拓展。
我们要尊重不同的宗教和文化。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现象,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而不是盲目地否定或排斥。
只有在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宗教之间的和平与和谐。
我们要注重宗教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实际生活中,宗教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持、心理安慰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帮助。
我们应该注重宗教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更好地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理性看待宗教。
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但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宗教,不要盲从和迷信。
在信仰宗教时,应该注重内心的感受和体验,但也要遵循理性和科学的原则。
我们要积极学习和了解宗教。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哲理。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宗教,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和内涵。
通过学习宗教,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树立正确宗教观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尊重不同的宗教
和文化、注重宗教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理性看待宗教和学习宗教知识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才能够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宗教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案(初稿)
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抵制不良侵袭反邪教专题课程教案(初稿)生物系2014秋季学期授课班级:13秋季班、14春季班教师:黄*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有哪些1.若由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1.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指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
○2.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内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犹太教、中国之道教、儒教等。
○3.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2.依信仰对象之不同,可将宗教概分为四类:○1.多神教○2.一神教○3.泛神论(又称万有神教)○4.无神论(又称无神教)教师小结:一、宗教同宗二、宗教优点与缺点优点: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缺点:与优点相反如果一个宗教宣扬不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思想,那么宗教信仰者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教师课题引导:信仰宗教是人的精神寄托也属于爱好的一种。
我将从宗教的产生以及其在人类发展的几个阶段宗教的表现说明之前的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其后我将会通过宗教对美国的影响,进而引出中国失去宗教后的不好影响,从而建议中国应该需要宗教,需要宗教的信仰。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1.宗教的产生2.原始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3.阶级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二)宗教对美国的有利影响(三)中国失去宗教后呈现出病状1.近代宗教在中国的存在状况2.宗教的覆灭(四)恢复宗教信仰,走上幸福生活之路(五)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1.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2.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通过科学方法解读宗教现象
通过科学方法解读宗教现象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学思维似乎存在着一种对立。
然而,当我们运用科学方法去解读宗教现象时,或许能够揭示其中的一些内在规律和深层含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宗教现象的科学解读。
首先,让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宗教现象。
社会学家们研究了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发现宗教有助于塑造个体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社会行为。
宗教信仰能够提供人们寻求精神慰藉和安慰的渠道,使得人们在困难时刻能够获得力量和支持。
此外,宗教还有助于建立社区和群体的凝聚力,为人们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和意义框架。
通过这种科学的社会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其次,心理学角度的解读也非常有意义。
宗教信仰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发现,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类对于安全感、归属感和意义感的需求。
宗教仪式、祈祷和冥想等活动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焦虑、压力和情绪困扰,同时提升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
在逆境中,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寻求希望和信心的重要支撑。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宗教现象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此外,人类学的视角也能为我们提供深入的了解。
宗教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和变异,揭示了人们对于神秘和超自然的共同追求。
人类学家研究了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实践,发现宗教在不同社会中具有多样性,并且与环境、历史和社会结构息息相关。
通过了解不同宗教的传统、仪式和神话故事,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及其对于宗教的影响。
除了这些社会科学的解读,我们还可以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宗教经验。
研究发现,宗教经验中的宗教体验和生活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祷告、冥想等活动,人们能够进入一种超越日常感知的境界,感受到与自我和宇宙的和谐与连接。
科学家们提出了“宗教性体验”的概念,认为宗教体验与大脑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这些神经科学的基础,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宗教体验的起源和本质。
【精品】正确认识宗教现象
【精品】正确认识宗教现象宗教现象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人类信仰、崇拜、仪式等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宗教现象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长远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宗教现象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从古代世界到现代社会,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宗教现象的普遍性。
不同的宗教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都有着普遍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神秘、超自然、信仰、仪式等,也反映社会的文化和心理特点。
其次,宗教现象是多元化的。
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和独特性。
例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有明显的差异,而佛教和道教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信仰体系。
这说明宗教现象是多元化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
再者,宗教现象具有历史性。
宗教信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
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信仰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例如,古代宗教主要是自然崇拜,而现代宗教则更多地涉及人类社会生存的问题。
最后,宗教现象是动态的。
宗教信仰体系的发展和演化是千变万化的。
对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宗教信仰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甚至会产生新的信仰体系。
例如,新教的兴起就是基督教的一次大的改革运动,也体现了宗教现象的动态特点。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深入了解其普遍性、多元性、历史性和动态性,避免将其简单地归为一种文化现象。
同时,我们必须尊重各种宗教信仰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尽可能减少因宗教信仰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
这有助于我们建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文化体系,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文化和谐发展的目标。
正确认识宗教 反对宗教极端 ppt课件
火祆教
佛教
喀什莫尔佛塔
正确认识宗教和民族的关系
宗教观念积淀于民族心理和文化生活中,宗 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
宗教不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必然属性,宗教 更不是与生俱来、人一出生就信仰的。
•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绝 不允许把宗教的教义作为师生行为规范的 标准要求,也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任何人 借宗教之名干预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 产物,有它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西游记》中掌控风雨雷电的 “神”
天 气 预 报
人工降雨
“神”创造了人?
OR
人创造了“神”?
人是哪儿来的?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 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 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演化 的。
宗教与风俗习惯的区别
风俗习惯是指人类社会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社 会风尚、礼仪、习俗等。是在一定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 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 习俗和禁忌等。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 心理感情、道德准则和宗教观念等。
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 主义现代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 活动,不允许教职员工和学生从事任何形式 的宗教活动,这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社 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 标决定的,也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的必然要求。
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 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意见》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
人类的进化
“万能”的上帝犯难了……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我对宗教的认识提要: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正文: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
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
如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
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
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
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
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
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
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
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
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
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
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
广东XX大学xx学院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8级《形势与政策》课期末考查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授课教师:XXX所在学部:外语外贸专业班级:17英语6班学号:521726089896序号: 05姓名:XXX2019年5月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宗教与迷信的联系和区别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它们的思想基础,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宗教与迷信的产生具有心理上的同根性,都是人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对自然界的恐惧与敬畏心理,由此,产生了迷信与宗教:宗教和迷信的产生具有社会根源上的同源性。
并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最初的宗教与迷信都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承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是当时经济基础狭隘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
在构成要素上,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思想意识;在内在属性上,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它对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回答,属于形而上思想领域,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
我的家人的宗教行为奶奶信佛教,她认为佛可以保佑自己和子子孙孙平平安安。
一、宗教和迷信是什么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
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准则,以调整人类自身行为。
从宗教产生的根源来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
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宗教问题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宗教问题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宗教的产生有个人主观的虚幻感觉和神秘体验因素。
2、形成宗教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麻痹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二、认识到大学生肩负重要使命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要历史使命。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正确看待宗教1.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2.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前提下,也定不能忘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因子。
不能将封建迷信当作宗教信仰而产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
应学会以辨证的思维摒弃陋俗净化风气。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温馨健康的校园文化。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可相应地开设有关民族、宗教的选修课,将宗教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宗教观、人生观及对待学习宗教知识的积极态度。
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和认识宗教,正确辨析科学与宗教、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熟悉和掌握党的宗教政策。
掌握国家的宗教法律法规,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力量上来。
(二)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所共同创造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总和,它可以引导学生以及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
马克思 主义宗教 观由马克思 、 恩格斯 创立 , 由列宁使之 并 成 为一个体系 , 其产生有着特定 的历史 背景和社会历史 条件 。
它 主要 着眼于争 取社 会主义革命 的胜 利 , 从意识形 态 、 会政 社
对坚定其信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等等。这些理论和研究将宗
教置 于一个立体的现实 的社会之 中 , 从科学的角度来探究宗教
29 2 0年 月 0
神 州民 俗
总 0 第1 期 8
正确 并认 认识 真对待大 学生宗教信 仰现象
伦 玉敏
( 中南 民族 大 学民族 学与社会 学学院 , 北 武 汉 407 ) 湖 304
摘要: 近年 来随着社会转 型的加速和 国家宗教政 策的落
实, 信仰 宗教 的群众人数 呈上升趋势 , 一趋 势也 蔓延 到高校 , 这 信仰 宗教的大学生越 来越 多。面对这一现 象 , 高校工作者应该
策至今仍有着科学 的指导 意义 , 是不能将 它们绝对化 、 但 教条 化、 片面化。我党结合国情继承 、 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 丰
观 , 出了积极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的新观点 。我 提
一
次的认识 。借鉴这些理 论 , 教育者 可以用更开 阔的眼光去看待 宗教 , 确地 分析 和把握宗教对社会和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正
16 一 1
引导 信教大学生发挥积极 作用 , 减少 消极 因素 的影 响 , 避免其
陷入பைடு நூலகம்教狂热 。
调适来应对 。我 国现行 的教育功利性 十分突出 , 教育者应 该清
醒 的认 识 到 , 种状 况 是 和 我 国 工业 化 社 会 转 型 分 不 开 的 。 现 这 阶 段 我 国 急 需 要 大 量 的理 工 科 人 才 以满 足经 济发 展 的需 要 , 人 文 学科 在某 种 程 度 上 成 为 了边 缘 教 育 。 随着 社 会 转 型 的深 化 ,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郭权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引言)宗教不是先进文化,但是它也确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了解它的社会影响。
通过认识这种不先进的文化,来增强我们的鉴别力,清醒的认识什么是科学的文化、科学的信仰,来进一步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一提到宗教,很可能在同学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影视里的画面,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画面,由此便会引起无限的遐想。
有的人就认为,在深山密林之中,一座阴森神秘的古寺,弥漫着瘆人的气息,几盏青灯,一群和尚穿着袈裟,双手合十,面壁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
于是就认为这就是宗教,其实这只是宗教的一种。
此外,还有好多种。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宗教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我们中国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们曾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说:●有创始人、有崇拜的对象谓之“宗”,有一定的祭祀仪式谓之“教”。
这是一种机械的理解。
西方人怎么解释“宗教”这个词呢?他们说:●有相同信仰、相同信念的一批人聚集在那里,“自正”谓之“宗”,“化他”谓之“教”。
就是指信仰相同的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然后自己来找到信仰的证据来研究它,诵经来坚定他们的信念。
“化他谓之教”就是指用他们这种理论、这种观念、这种意识来影响社会上其他的人谓之“教”,△这就是宗教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宗教(二)宗教的起源那么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宗教了?●宗教起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叫自然崇拜,第二个叫祖先崇拜,第三个叫英雄崇拜。
是因为有了崇拜才有了宗教。
这里说到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刚从动物中解脱出来不久,没有文化,对自然、对社会没有本质性的了解,对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
比如说:打雷、下雨、刮风、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他们都认识不了。
正确看待宗教和宗教问题
对经济:
宗教文化对经济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西班牙 和摩洛哥两地宗教对牲畜的养殖产生重要影响。 以罗马天主教为主的西班牙,猪的养殖极为普遍, 但是在非洲这一边的伊斯兰教流行的摩洛哥,就 不以为然,由于伊斯兰教是禁食猪肉的。 罗马天 主教促进渔业的生产是由于天主教徒在周五禁食 肉类。在天主教的国家里由于教义对渔夫的崇拜, 大大促进了捕鱼业发展和鱼类的航业运输。相反, 在印度人们常常缺乏食物,但印度教的信奉者是 不吃鱼的,尽管其沿岸地区的鱼类极多,但并不 可以促进印度捕鱼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中世纪,科学倍受宗教的摧残, 科学家被送上火刑柱,他们的著作遭到查 封和禁止,使整个中世纪的科学几乎成为 一片空白。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 绝对的,科学与宗教也有相互渗透、相互 利用之处,佛教和中国的道教就包含了丰 富的医学、生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宗教对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 身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宗教作为人 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人类社 会长期发展中的产物,它和社会政治存在 必然的联系。尤其是阶级和国家出现后, 因追求阶级利益的需要,维持宗教自身存 在和发展,促使宗教和社会政治联在一起, 逐渐成为阶级统治的一部分。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地区冲突还是局部战 争中都可以看到宗教因素在发挥重要的作 用。
在中东,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逊尼派 掌权的伊拉克与什叶派掌权的伊朗展开了 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双方死伤惨重。两 伊战争的原因主要是两国长期存在的边界 纠纷,但在教派问题上的矛盾,也是战争 的原因之一。
美国因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发 动了“反恐战争”,出兵阿富汗,推 翻支持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 又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由, 对另一伊斯兰教国家——伊拉克发动 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
正确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
正确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及其在所处的社会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抑制其消极作用,尽可能的更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就成为我们研究宗教理论和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关键。
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宗教的长期性和群众性;二、党对宗教的积极作用的认识;三、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标签:宗教;积极作用;长期性;群众性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问题交织在一起。
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及其在所处的社会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抑制其消极作用,尽可能的更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就成为我们研究宗教理论和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关键。
一、宗教的长期性和群众性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党在深刻认识我国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宗教具有“五性”的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其中宗教的长期性和群众性是我们研究其社会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前提。
(一)宗教的长期性在我国宗教将长期存在。
由于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出现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并且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它可以与其所处的社会相适应,并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土壤,进而发展为一股精神和信仰的群体力量。
虽然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宗教产生的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这一社会根源已经消灭,但其还存在着其他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传统宗教作为思想文化传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很快发生变化。
因此,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会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进而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
(二)宗教的群众性宗教的群众性集中表现为信仰宗教的庞大人群是宗教的主体,从而使宗教成为一种社会力量。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提要: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正文: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如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另外,从这个时候起,出现了专职的巫师和祭司;祭司,是专门为神灵服务的,过去没有,是个新职业;专职的巫师和祭司也加入了“首领人物”集团,有些大首领本身就是最大的巫师,并常常亲自主持对神灵的祭祀;可见,此时的巫术意识和巫术、宗教意识和宗教是合并在一起了;那是一种真正的“全民信教”的社会;总之,宗教意识和宗教一开始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产物,并为这种不平等披上了神圣的外衣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经验知识的积累,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成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科学的思维形式,并构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科学思维形式反对“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而主张通过建立科学假说,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后又经过实践的验证,从而发现客观事物真实的而非想象的内在联系,并构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识体系;但是,科学思维形式又是对幻想思维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它并不排除想象力,而是要求有根据的、合乎认识发展规律的想象力,所以,科学思维形式是包含了幻想思维形式的合理内核的;科学思维形式的代表,就是最初出现的哲学;然而,在有了科学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宗教意识和宗教井没有随之混灭,而是长时期地存在了下来,一直到今天;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认识方面的原因,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由经验知识组合起来的;经验知识直接来自生活实践,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积累起来;经验知识有三个特点——客观性、直接性和表面性;就其客观性、直接性特点而言,它是建构一切知识体系的“原材料”;就其表面性特点而言,如果没有超越经验知识的更高级的思维形式的参与,它本身不可能“自动地”深入到事物内部,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我们前面提到的幻想思维形式和科学思维形式,都属于超越经验知识的高级思维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幻想思维形式仅凭想象力恫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构建的知识体系是抽象的、片面的、无条件的,并因此带有绝对性;科学思维形式虽然也包含着想象力,但它同时要求以事实为依据的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具体的、全面的、有条件的,并因此带有相对性;问题就出在这个相对性上;所以,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过其原因的经验事实,就始终是存在的;这就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方面的原因;然而,认识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充分根据;虽然在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过其原因的经验事实”,但这样的经验事实却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前途或结果:第一,如前所述,它可以仅仅用幻想思维形式去统帅,去发掘,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第二,它也可以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因果联系链条,继续组成巫术意识和巫术;第三,当然它也可以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宗教意识和宗教;可见,继续存在下去的是幻想思维形式,而并不一定就是宗教意识和宗教;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原因是在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即:只有在社会领域里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形成反映这种不平等的崇拜与被崇拜、祈求与被祈求的社会意识,这样的社会意识才会升华到天国,构成宗教意识,并因而组成宗教;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在宗教中,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世界变成一种只是在思想中的、想象中的本质,这个本质作为某种异物与人们对立着;”要把握宗教的本质,“只有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然而,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现成物质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不平等一直是存在的,反映这种不平等的社会意识也一直是存在的;因此,利用这种尘世的反映不平等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构建天国的宗教意识,组建宗教组织也就难以避免;处于统治者地位的等级或阶级,利用人民群众中的宗教意识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宗教组织,为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固然是宗教长期存在的主要社会根源;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等级和阶级,利用现成的宗教意识组织起来,打着宗教的旗帜进行反抗,也不乏其例,这才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根源;总之,人类认识发展的相对性、“有限”性,只不过是宗教意识和宗教借以说服人,以便占领思想阵地的遁词或借口,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原因是在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长期存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信仰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一咱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封建迷信活动是指算命、相面、测风水、跳大神和处于较低层次上的对神灵鬼怪的信仰; 宗教和封建迷信既有共性,又有所区别,决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两者的共性在于:第一,从起源上看,宗教与封建迷信教渊源于原始社会里人类对自然界、人类自身的错误认识;第二,从思想本质上看,两者都崇拜超自然力量,同属唯心主义, 形式上虽有高低之分,本质却相同,均是有神论;第三,两者都反对以实践来检验,而人人盲目崇拜,绝对服从;第四,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看,迷信和神学都有消极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我们不能据此便下结论:"宗教和封建迷信是一回事"、"一切封建迷信都是宗教";因为两者存在区别;其区别最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从社会作用上看,宗教是一种世界观,而封建迷信则是一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它来危害人或自觉地作为骗取钱财的一种手段;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不科学的,但它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漫长的时间,至今世界上还有约2/3的人信仰宗教;宗教世界观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支配着亿万教徒的精神世界,它要求人们虔诚地信仰上帝,并按照宗教教义、教规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宗教观并不直接危害人的生命财产;而信仰封建迷信的人,要求从鬼神那里求得世俗的现实利益,封建迷信职业者则以各种封建迷信方式作为骗取钱财的手段;这直接有害于人民的生命的财产;这两者是不同的,因此,我国对两者采取不同的政策;第二,从组织形式上看,宗教有完整的、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宗教教义,有其不同程度的宗教组织和团体,并规定有宗教制度和宗教仪式;而封建迷信是散漫的无组织的;这也是两者的区别所在.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麦克斯·缨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一、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及社会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一种选择,我国公民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力,而对大学生这一族群,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总体上是理性而客观的,但对于宗教的认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宗教是认可的。
他们表示自己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这与我们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让我们学会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包容,以及充分尊重他人信仰自由的权力。
通过调查也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少部分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个别同学认为宗教是迷信和愚昧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本身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宗教并非完全的迷信和伪科学,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对其精神内涵和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
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知,大部分是来自于身边有宗教信仰的同学,部分来自校内外的宗教人士,小部分来自于网络书刊等传播媒介,大部分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了解和获得宗教知识,这是导致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另外,除了家族性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对于宗教的主动认知的原因。
二、大学生参与宗教的原因促使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1、家庭背景影响家庭性的宗教信仰是大学生参与宗教信仰最主要的原因。
调查显示,在有宗教的信仰的学生族群中,大部分信仰佛教,部分信仰基督教,小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个别信仰其它宗教,数据表示,父母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参与宗教的比例远远大于父母没有宗教信仰的。
就社会中的宗教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就社会中的宗教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宗教的产生,是来源于人的欲望所带来的苦恼后果。
为了思考这些苦恼,才产生了思想;为了发扬思想或者解释疑惑,才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哲学概念;为了使这些原始的宗教、哲学概念成为指导生活的潜在意识,所以才有了仪式化程序化的宗教。
宗教的价值在于让一个人得到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判断、理解、以及实践的方式。
人的欲望,则是人的社会属性造就的。
也就是说,没有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参与,就不会有人的种种意识思维,而没有意识思维,也就不会有人的欲望的满足和不满足。
所以说宗教是社会行为的结果,自然是一种社会现象。
宗教的目的不是让人脱离社会活动、社会关系,而是说通过宗教义理所理解的、解释的方式去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关系。
所以,宗教宣传的解脱其实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而不是放弃自我的行为和社会责任。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第255页)。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社会必须的道德规范。
原始社会,道德规范是以宗教禁忌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就发展成为伦理道德。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安全和利益,对社会具有普遍规范作用的道德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公共道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道德既有阶级性和时代性,又有社会共同性和历史继承性。
宗教中包容了许多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对人类发展、社会存在、人际关系都极有价值的普遍的道德准则,例如宗教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帮助穷人、病人、残废人,照顾孤儿寡母,买卖公平,孝敬父母,诚恳待人等,这些严以律己、福利社会、利益人民、爱护生灵等道德规范,对人们有极大的道德教育和约束作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所提倡的道德规范,可以成为调整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成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补充。
许多信教群众和宗教组织在这些宗教道德的指导下,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作者:张蒙,吴一荻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6期摘要:“宗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意识形式的社会观念,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组织。
“青年”在我国有4亿之众,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最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而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其宗教信仰已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因此,调查和探究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针对其不同成因的基础上,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06-02“宗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意识形式的社会观念,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组织。
“青年”在我国有4亿之众,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最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而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其宗教信仰已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一方面关涉公民权利、个人自由、民族感情,一方面也关系到一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因此,调查和探究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针对其不同成因的基础上,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首要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的心态特点及根本原因的调查情况分析经过周密研究和精心部署,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本校大连外国语大学顺利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及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问卷共500份,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290人,比例为58%;无信仰的165人,比例为33%;信教学生45人,比例为9%。
当问及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时,选择“寻求精神慰藉和心理安慰”的占调查人数的52%;选择受“宗教书刊、宗教影视等宗教文化影响”的占调查人数的23%;选择受“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的影响”的占调查人数的12%;选择受“家庭等周边环境影响”的占调查人数6%的;选择“追求新鲜感与时尚感”的占调查人数的7%。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
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
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本质认识1。
1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1。
2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邪教大都打着宗教的旗号掩饰自己,但与宗教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
1.3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都是世界观、认知论、方法论,两者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起源的方法是唯物主义,而宗教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神或偶像创造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
二、党的宗教政策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象,是由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我对宗教的认识
2008年5月12日14时 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 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 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 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 和财产损失。
1976年7月28日凌晨 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 的地下传来类似打雷的 轰鸣声,大地突然剧烈 摇晃,地震爆发了。唐 山犹如狂风巨浪中的一 只小船,这次地震共造 成24.2万多人死亡。
1975年2月份中国海城,冬眠的蛇出洞,这反 常举动为成功预测地震起了重大作用。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1.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可燃汽源,打开逃生出口。 2.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重心 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 3.在没有坚固的家具可供藏身时, 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1.建筑物被破坏,地面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 2.造成人员、牲畜的伤亡。
地震真的太 可怕了!
真想知道地震
地震成因模拟
1.用力挤压毛巾,观察现象。 2. 拿一根竹片,慢慢用力弯 曲直到折断体会手上感觉。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 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 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每次地震,都造成 人员、财产的重大 损失,可以提前预 测么?
其实是有的……
张衡,中国东汉时期天文 学家、官员。张衡在太史令任 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 候风地动仪。成功测出陇西地 发生地震。
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 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 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树立正确宗教观心得500字
树立正确宗教观心得500字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力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正确地看待宗教,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 尊重不同宗教。
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
的信仰理念和神祇信仰。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宗教,而不是去批判或诋毁它们。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类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2. 理性思考。
宗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信仰,但这并不意味
着我们应该无条件地接受所有宗教教义。
我们需要理性思考,了解宗教的本质和内涵,而不是盲目相信。
3. 了解宗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
和演变都受到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宗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教义和信仰。
4. 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其发展和
创新都需要具备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宗教,而不是去限制它们的传播和发展。
5. 探索自己的宗教信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宗教都是一种个人
信仰。
我们需要探索自己的宗教信仰,了解自己的宗教理念和信仰体系,以此来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总结起来,树立正确宗教观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尊重不同宗教、理性思考、了解宗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探索自己的宗教信仰。
只有通过这样全面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真正地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更好地理解和引导自己的人生道
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邪教的定义 2、邪教的基本特征
(三)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
1、宗教现象将长期存在 2、宗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 3、防止宗教极端主义促进宗教间和谐共处
课间休息
正认识和 对待宗教
中共孝感市委党校 副教授 刘 建
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起源,特征和历史进程 二、世界主要宗教的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反对邪教,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
结束语
一、宗教的起源、 特征和历史进程
(一)宗教起源于人类理性思维的觉醒 (二)宗教的基本特征 (三)神灵观念和通神方式的演变
二、世界主要宗教的 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一)佛教 (二)基督教 (三)伊斯兰教 (四)宗教与政治的 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三、反对邪教,促进 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
(一)建设和谐社会是战胜邪教的基石 (二)邪教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三)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
(一)建设和谐社会是 战胜邪教的基石
1、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 广大民众的精神态势 2、把人民的事业搞好是 执政党的基石 3、用自信和包容的态度 对待我国的宗教问题
(二) 邪教的定义和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