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典型经验:以社会企业创新推动公共服务供给
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总结
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总结社会治理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动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围绕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政府领导,提高治理效能我们充分认识到政府的领导作用对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
因此,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加强了政府对社会治理创新的统筹和协调,建立了跨部门合作机制,推动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
同时,我们持续加大对社会治理创新的投入,提高了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水平,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发挥了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通过引入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我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例如老年人健康照护、儿童教育等方面。
这些举措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果。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治理智能化水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我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了政务信息公开和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
通过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模式,我们实现了政务服务的在线化、便捷化,提高了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新兴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为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促进社会共治,构建和谐社区社会共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鼓励居民自治和社区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通过加强居民参与意识的提高和社区文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推动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优秀的治理队伍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保障。
我们注重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素质。
同时,我们也加强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确保基层治理队伍的优秀和稳定,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基层治理典型经验
基层治理典型经验
基层治理典型经验是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已经被证实有效的、可以推广的做法或经验。
这些经验不仅在实践中被检验,而且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支持,可以为其他地方或领域的治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基层治理典型经验中,一些比较典型的做法包括:
1. 社区自治:在社区内建立自治组织,让民众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治意识。
2. 依法治理:在基层治理中,依法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和手段。
当地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3. 新型社会组织:除了传统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外,一些新型社会组织,如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等,都可以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4. 公共服务:在基层治理中,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方面,必须保证公共服务的公平、高效和便利性。
5.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治理。
总之,基层治理典型经验的核心是参与、依法治理和公共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基层社会。
- 1 -。
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
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各地区纷纷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和经验,取得了一系列亮点和成果。
本文将就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进行探讨。
一、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社区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
各地区积极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共治机制,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规范化。
通过居民参与、自治和共治,有效解决了一些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提高了社区的整体治理水平。
二、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效能互联网+社会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互联互通,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精细化管理。
例如,通过建立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办理各种证件和事务,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提供大数据支持,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和问题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
三、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形成多元治理格局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
各地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
例如,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和援助;设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
社会组织的参与不仅丰富了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资源。
四、加强法治建设,规范社会秩序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各地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通过法治建设,可以有效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五、注重社会风险防控,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注重风险防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
各地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应急响应能力。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1. 引言2023年,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节点,各地区纷纷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
本文将针对2023年的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评估和探讨,以期能够深入理解当下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 案例一:数字化社区治理在2023年,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化社区治理成为一种新模式。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社区管理能够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地进行。
在某地区,政府与科技公司合作建立了智能社区管理评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了解社区安全、环境等情况,并且可以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这种数字化社区治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增强了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
3. 案例二:跨部门协同治理2023年,跨部门协同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某城市为例,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交通、城管、规划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治理行动。
他们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方式,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这种跨部门协同治理模式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实现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和协同化。
4. 案例三:社区自治和共建共治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社区自治和共建共治机制的建立。
某个社区在2023年通过推行居民自治委员会、邻里共建共治等制度,让居民更多地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使得社区内部的公共事务更加民主化、透明化,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责任意识,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5. 总结和个人观点2023年的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反映了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现代化的趋势。
数字化社区治理、跨部门协同治理以及社区自治和共建共治,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形成的新模式,对于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社会管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个人认为,未来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元化、平等化、参与性的,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和创新这些典型案例,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法治化。
发展社会企业推进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
发展社会企业推进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作者:刘虹楠等来源:《社会治理》 2019年第8期刘虹楠等【摘要】社会企业作为社会治理的创新载体,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扩大社会服务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以来,在中央、省市大力倡导兴办社会企业的背景下,武侯区将培育发展社会企业作为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顶层设计、注重分类推进、强化孵化培育、推动融合发展,逐渐探索形成“武侯模式”,一批社会效益明显、商业模式清晰、核心竞争力强的社会企业在武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我国培育发展社会企业、助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思考启示。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企业武侯模式武侯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因境内武侯祠而得名,素有“三国故里”“蜀汉名城”的美誉,全区面积75.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8.53万,13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87个社区,是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区。
近年来,武侯区以培育发展社会企业来助力社会治理创新,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武侯模式”,为我国培育发展社会企业、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思考启示。
一、武侯区大力发展社会企业的政策引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推进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思路和要求。
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13号)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18〕11号)文件指出“积极引导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在市级层面,成都市将培育发展社会企业纳入了全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顶层设计,出台社区发展治理30条《关于深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实施意见》(成委发〔2017〕27号),要求“鼓励社区兴办服务居民的社会企业”,将培育发展社会企业作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增强社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模式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方合作、协同治理的格局。
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促进政府和社会的有效互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
2.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社会管理和风险预警,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确性和效能。
加强基层自治,在社区、村级等基层组织中增强自治能力,形成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的有机结合。
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2. 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
例如,推动电子政务、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3. 强化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机制,促进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格局。
三、构建和谐社会1. 加强社会矛盾调处: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社会矛盾的早期预警和处置,及时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
推动多元化的矛盾调处方式,注重通过对话、协商、调解等手段解决矛盾,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2. 建设平安社会: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一些代表性实践:
1. 广东省揭阳市“多部门联合办公”模式:该模式通过多部门联合办公,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提高政务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 江西省南昌市“智慧城市”建设:该项目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3. 北京市门头沟区“三旧改造”项目:该项目通过对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老旧商铺的综合改造,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促进了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
4. 山东省泰安市“阳光信访”平台:该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政府与民众的在线互动,提高了政务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民生安定。
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了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提高了市民出行质量。
以上是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一些代表性实践,这些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也展示了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果和前景。
- 1 -。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2023年,我国评选出了年度十佳创新社会治理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实践探索。
【案例一】案例一:“智慧社区”项目。
某市通过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社区居民信息采集、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一体化服务。
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了社区治理效能,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案例二】案例二:垃圾分类回收项目。
某区通过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点,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
项目采用积分兑换、现金奖励等方式,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案例三】案例三:乡村扶贫旅游项目。
某贫困山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
项目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打造特色景点,吸引游客前来游览。
【案例四】案例四:邻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
某社区推出邻里互助养老服务,鼓励邻里之间相互照顾老年人。
项目通过培训志愿者,建立互助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等关爱服务。
【案例五】案例五:“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
某市推出“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项目通过搭建在线诊疗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案例六】案例六: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项目。
某区通过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加强对学校食堂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
项目采用大数据分析,实现食品安全风险实时预警。
【案例七】案例七:绿色出行推广项目。
某市通过设立绿色出行示范区,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项目实施后,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案例八】案例八: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某区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专业化服务。
项目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案例九】案例九:就业创业扶持项目。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各地纷纷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在2023年,一批优秀的社会治理案例涌现出来,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
一、智能城市管理平台案例某市针对城市管理过程中信息不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研发了智能城市管理平台。
该平台整合了人脸识别、监控视频分析、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和集中管理。
通过该平台,城市管理部门可以迅速了解城市各区域的交通、环境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该案例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社区治理多元化案例针对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某市积极推行社区多元化治理模式。
他们成立了社区理事会,并邀请了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代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通过多元参与的方式,社区居民的利益得到更好地保障,社区的治理也更加民主、透明。
该案例在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感和社区治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移动社会治理案例某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行了移动社会治理。
借助手机APP,市民可以方便地办理居民证、交通罚款等事务,还可以通过APP中的投诉平台反映问题。
该案例在提升市民服务便利性和社会管理效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社会心理疏导案例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某市制定了社会心理疏导计划,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方式,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该案例在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垃圾分类案例某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并借助技术手段加强垃圾分类的监管。
他们采用垃圾桶智能感知系统,实时监测垃圾桶的填充情况,并提供垃圾分类的指导。
该案例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网络社会治理案例某地建立了网络社会治理机制,加强了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和维护。
2023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2023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一、智慧城市建设在2023年,某省会城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改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利用智能感知设备,实现智能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通过智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在线政务服务和社区管理等。
这一创新案例促进了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二、共享经济推动就业创业在2023年,某县结合共享经济发展趋势,推动就业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
通过建设共享办公空间,提供创业者低成本的办公环境和资源共享;打造共享充电桩网络,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建立共享农机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一创新案例激发了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
三、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在2023年,某市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通过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为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家政服务等;建立老年人关爱志愿者队伍,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
这一创新案例促进了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区治理的改善。
四、网络安全保障在2023年,某国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通过建设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攻击和恶意行为;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这一创新案例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在2023年,某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医生和患者的远程咨询和诊疗;推行互联网医院服务,提供在线挂号、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疗诊断和治疗。
这一创新案例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创新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创新在当今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已经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和贴近基层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不足。
例如,一些专注于环保的社会组织,能够针对特定地区的环境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和保护行动,为政府的环保政策提供有力的补充和支持。
那么,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创新呢?首先,社会组织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使命。
社会组织应当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和任务。
比如,教育类社会组织可以专注于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支持,包括捐赠图书、设立奖学金、开展支教活动等;医疗类社会组织可以致力于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救助、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
其次,社会组织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主导地位和资源优势,社会组织应积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通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合作项目等方式,将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与政府的资源和政策支持相结合,共同推动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创新。
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社会组织可以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协同工作,提供物资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提高救灾效率和质量。
再者,社会组织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这包括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和运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
只有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服务口碑,社会组织才能在公共服务供给中赢得信任和支持。
比如,一些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
此外,社会组织还应积极动员社会资源。
通过宣传推广、公益活动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广泛筹集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
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
我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和全国经济中心之一,上海在社会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
本文将通过介绍上海的一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从多个角度展示上海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一、社区治理模式创新1. 引入社区居民自治上海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不少社区设立了老年协会、文化艺术协会、环保协会等社团组织,让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来提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上海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
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网格的特点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二、政务服务优化1. 互联网+政务服务上海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的全球信息站办理,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办事流程。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办理各类政务手续,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
2. 多元化的政务服务渠道除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外,上海还开通了政务服务交流、政务服务大厅等多个渠道,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政务服务选择,满足不同裙体的需求。
三、案例展示1. 城市安全管理的创新实践上海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
在交通管理方面,上海加强了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得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上海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市民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在环境保护方面,上海与多家环保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实践成果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上海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市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政务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社区自治意识得到了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整合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整合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机制,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过程。
而公共服务则是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各种基本服务和公共设施。
如何有效整合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以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共同目标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而公共服务则是通过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整合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整合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可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公共资源,提升服务效能。
首先,整合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整合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整合可以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整合,可以消除服务的盲点和存在的问题,形成统一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从而提高服务的公平公正性和客观公正性。
再次,整合可以增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针对性。
通过整合,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民的需求。
三、实现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整合的路径实现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整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
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要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保障公共服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社会治理的规范和权威性。
再次,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方便人民的利用和参与。
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加强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市社会治理“样板项目”典型案例:创新构建“一核多元五型”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市社会治理“样板项目”典型案例:创新构建“一核多元五型”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作为城市社会治理的样板项目,该案例将创新构建“一核多元五型”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旨在实现社会治理的全面、多元发展。
下面是该项目的典型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该案例发生在一个典型的中等规模城市,这个城市面临着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难题,包括犯罪率上升、社会不和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市政府决定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二、一核多元五型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的构建1. 核心部门的建立该市成立了一个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核心团队,负责整体社会治理的协调、指导和决策。
这个核心团队由市政府、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的相关领导组成,确保社会治理能够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2. 多元参与的方式该市提倡多元参与,鼓励社区、企业、学校和居民等多方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通过开展座谈会、听证会、社区议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参与,确保社会治理的决策和执行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支持。
3. 五种社会治理模式该市采取五种社会治理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协商模式、维权模式、参与模式和教育模式。
该市城管部门采用协商模式,与市民共同制定城市管理的规则;公安部门采用维权模式,加强犯罪打击和侦查;社区居民居民委员会采用参与模式,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学校教育部门采用教育模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企业采取传统模式,负责为社区提供就业和资源。
三、效果评估通过创新构建“一核多元五型”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该市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犯罪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得到了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升。
四、经验总结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创新构建“一核多元五型”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对于解决城市社会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还需要各方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和协作。
同时,社会治理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和方式,实现社会治理工作的全面、多元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做法
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做法
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社会治理的主体不再仅仅是政府,还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
因此,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2. 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培育社区自治能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等方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3.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率成为可能。
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社会动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社会事务。
因此,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率。
4.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任务。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强治安巡逻、完善监控系统、加强社会面管控等方式,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5.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方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总之,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都是可行的做法。
同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社会企业与社区公共服务创新——以H社区为例
Vo 1 . 3 2。 Noபைடு நூலகம். 6
NO V. 20 16
社 会 企 业 与社 区公 共 服 务 创 新
— —
以 H 社 区为例
金 昱 彤
( 兰 州文 理学 院 社 会 管理 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要】 社 区服 务 是 城 市 社 区建 设 的 核 心 任 务 , 欠 发 达地 区城 市社 区 公 共 服 务 受 资 源 禀 赋 条 件 的 影 响 与
第3 2卷 第 6期
2 0 1 6年 1 1月
兰 州 文理 学 院 学报 ( 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La n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c i a l e n t er pr i s e s .
Ke y wo r ds : u nd e r d e ve l o pe d r e gi o ns; ur ba n c om m un i t y; c om m u ni t y s e r vi c e
社 区公共 服 务 是社 会 治 理 创 新 的 核 心任 务 , 社 区 因处 于 微观 个 人/ 家庭 与 宏 观 环境 的接 触 面 ( i n t e r f a c e ) 而与社 会 工 作推 动 中 国社 会 转 型 的诉
Ab s t r a c t : Co mmu n i t y s e r v i c e i s t h e c o r e o f u r b a n c o mm u n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i mi t e d b y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s h o r t — a g e o f p u b l i c s e r v i c e s i s a c o mmo n p r o b l e m i n u n d e r d e v e l o p e d r e g i o n s .Th i s a r t i c l e f o c u s e s o n H c o mmu n i t y i n La n z h o u, Ga n s u,e x p l o r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p a t h o f c o mmu n i t y s e r v i c e i n u n d e v e l o p e d r e g i o n s ,a n d d e e p l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f a c t o r s wh i c h r e s t r i c t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o mm u n i t y p u b l i c s e r v i c e i n u n d e r d e v e l o p e d a r e a s . M o r e o v e r ,t h i s a r t i c l e p u t s f o r wa r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o mmu n i t y p u b l i c s e r v i c e i n u n d e r d e v e 1 。 p e d r e g i o n s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O —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创新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创新在当今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组织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和贴近基层的特点,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例如,一些专注于教育领域的社会组织,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课外辅导、图书捐赠等服务,弥补公共教育资源在某些地区的不足;环保类社会组织能够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创新,首先体现在服务内容的创新上。
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往往侧重于基本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而社会组织能够拓展服务领域,关注到那些被忽视或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
比如,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关爱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为流动儿童提供融入城市的帮助等。
这些服务内容的创新,不仅丰富了公共服务的内涵,也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社会组织在服务方式上也实现了创新。
它们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搭建在线服务平台,社会组织可以实现服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公共服务。
同时,社会组织还注重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和参与,采用参与式的服务方式,让公众在服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再者,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它们能够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与志愿者组织携手,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和资源的倾斜。
这种资源整合的能力,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资源不足,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公共服务水平就像是一艘满载着希望与梦想的航船,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和策略。
首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它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政府服务。
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例如,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引入先进技术等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其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特色性。
它就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展现了各地区社会治理的特色和优势。
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各地区的发展需求和特色,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例如,通过挖掘地区文化、历史、资源等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地区社会治理水平。
再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它就像是一颗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田,为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权益,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例如,通过关注民生福祉、保障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然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并非一帆风顺。
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流失、服务效率低下等。
这些挑战,就像是一座座险峻的山峰,需要我们勇敢攀登,不断克服。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资源配置。
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只有确保资源配置合理,才能够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其次,我们需要留住人才。
这不仅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人才待遇,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经验做法:创新社区服务机制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经验做法: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城市的基础单位,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社区服务机制,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混合治理模式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其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
要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治理效率,首先需要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混合治理模式。
自治是指让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实现民主决策,法治是指依据法律规定,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德治是指通过教育和文化建设,建立起社区居民的良好行为规范。
这三种治理方式相辅相成,构成社区服务的基础。
二、完善社区服务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是社区服务的主体,其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直接关系到社区治理的质量。
要提升社区服务机构的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专业的社区服务团队;(2)完善社区服务机构的人员培训机制;(3)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的服务网络;(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社区服务机构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推行居民自治要让社区居民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的主体,需要推行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
具体做法包括:(1)建立社区民主自治组织,推行居民自治;(2)制定和完善居民自治相关条例和规章,为居民提供参与自治的多样化途径;(3)加强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其成为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四、建立信息化社区服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区服务平台已成为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这种平台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也可以帮助社区服务机构更好地管理和运营。
具体做法包括:(1)建立社区服务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等平台;(2)推行在线政务服务,包括在线咨询、在线申办等;(3)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
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混合治理模式、完善的社区服务机构、推行居民自治和建立信息化社区服务平台等,都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申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措施,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正的达成。
而公共服务则是指政府通过提供教育、医疗、老年保障、环保等一系列公共福利资源来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
首先,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紧密相连。
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公共服务上。
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是指导性的、支持性的和保障性的,它能够为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并引导居民遵守社会规范。
这不仅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还能提升社会整体素质和幸福感。
其次,社会治理需要注重公共服务的创新。
社会治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公共服务方面也不能停滞不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新的问题和需求不断涌现。
政府应当加强与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也需要强调参与和民主。
社会治理不能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责任。
公众参与能够增加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政府应当加强与社区、居民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听取他们对于公共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只有通过广泛的参与和民主的决策过程,才能达到真正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最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法律是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石,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政府应当加强法治意识,依法行事,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时,公众也要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的法治环境。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紧密联系。
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在有效的公共服务基础上,而公共服务的提供也依赖于科技创新、民主参与和法治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治理典型经验:以社会企业创新推动公共服务供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2.9万元,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并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特征。
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探索以社会企业创新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可以进一步高效配置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的责权关系,构筑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社会企业与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企业是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依靠提供产品或服务等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并取得可测量的社会成果的企业、合作社或社会组织。
社会企业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明确且优先的社会目标。
其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养老、环保、助残、文化、教育、医疗、社区服务、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公益特性显著的领域。
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同,社会企业将社会目标作为机构运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嵌入到组织的结构、治理和文化之中,而前者只是将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附带责任。
二是具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社会企业通过创新的方式在上述领域开发产品和市场,靠市场机制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更高的服务效率、更多元的成本分摊机制,从而更可持续地提供公共服务。
具有自我造血机制是社会企业区别于依赖捐助的慈善组织的显著特点。
三是具有保障社会目标优先的机制设计。
具体包括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内部治理机制、不同程度的资产锁定、利润分配限制等。
四是具有明确可测量的社会效果。
通过社会影响力评估等方式,社会企业能够阐明其项目或年度受益人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员工保障、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成果。
从国内外经验看,社会企业家精神和推动产生社会问题的社会系统的变革,将成为社会企业发展高级阶段的显著特征。
社会企业也因此成为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合作伙伴。
发展社会企业有利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量。
当前,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无法满足市民和城市发展需求。
比如,北京义务教育学位不足,养老、医疗床位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
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每万人拥有实体书店2.2家,低于上海(2.47家)。
在垃圾处理上,填埋处理比例仍高达37%,垃圾围城形势严峻。
社会企业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程度。
社会企业往往在政府公共服务的空白地带,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
仅以北京年经营收入(提供服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投资收入的总和)大于等于总收入50%的社会服务机构粗略估算,北京有超过3000家社会企业。
其中85%以上的机构聚焦于教育、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领域,约90%在民政部门注册。
发展社会企业有利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当前,不少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服务需求难以有效识别、服务定价标准模糊、服务效果缺乏评估,也滋生了财政负担沉重、服务不可持续、服务活力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究其根本是如何在公共服务领域有效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政府花了钱,群众却不满意。
社会企业不同于传统社会组织,它兼具社会目标和商业属性,像跨部门连接器,吸附政府、企业、社会甚至服务对象的资源达成社会目标。
它提供收费服务,重视成本效益管理,为雇员提供体面工作,从而在公共服务生产商的微观层面嵌入了市场基因,有利于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发展社会企业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品质。
首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上就是更加精准、更多体验、更有品质。
由政府提供的传统公共服务往往存在专业水平低、差异化服务少、管理粗放等问题。
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相比,社会企业高度关注服务对象的体验,能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一是社会目标使然。
社会企业为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而生,其服务对象的体验和行为改善是达成目标的标准。
二是商业原则使然。
社会企业需要自我造血,只有高度关注客户需求、不断迭代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同时,缴费客户也会更主动地表达真实需求。
发展社会企业有利于激发公共服务溢出效应。
社会企业的另一特征是民主治理,代表了经济民主化的重要趋势。
无论是由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理事会,还是由员工共同所有的合作社,社会企业都为不同利益群体民主协商提供了机会。
它帮助服务地区扩展人际交往和社会资本,使资源流动、邻里守望、协商共治在基层社区或群体中自然呈现。
社会企业发源地英国有这样一句话:“向一位优秀的私人承包商支付1英镑,如果幸运的话,你就得到1英镑的服务。
然而向一家社会企业支付1英镑,你会得到1英镑的服务、10便士的社会包容和10便士的环境保护以及当地社区内资源循环利用所创造的利润。
”可见,社会企业不仅直接生产公共服务,还利于产生更多社会价值。
政府扶持社会企业发展路径研究明确职责,促进社会企业发展。
社会企业的法人身份多种多样,有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慈善信托等,归属不同的行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管理。
单一部门管理,容易陷入部门局限,束缚社会企业多样貌、多领域、多跨界的发展特征。
建议由统筹社会建设的部门牵头扶持社会企业发展职能,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枢纽型社会组织,为优化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提供组织保证。
市委社会工委2018年启动了社会企业试点工作,迈出了扶持社会企业发展的实质性步伐,走在了全国前列。
建议研究出台《北京市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意见》,为扶持社会企业发展,凝聚改革创新共识提供保障。
开放市场,探索政府与社会企业合作新模式。
传统的公共服务资源,在原有行政管理体制下的运行效率并不尽如人意。
政府和社会组织或企业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运用着社会企业的方法与理念,盘活了低效的公共服务资源。
要不断总结各领域创新经验,加快落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开放更多公共服务市场,将更多社会企业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凭单购买承接主体范围。
要认真研究社会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PPP模式,在医疗、教育、养老、社区服务、公共文化等领域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适时推广。
精准扶持,提高社会企业发展效益。
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改善政府一刀切式的粗放管理模式,针对社会企业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类型的政策扶持。
要积极探索与不同行业协会合作,在条件相对成熟、公众需求迫切的领域扩大社会企业试点范围,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研究行业认定标准和扶持办法。
针对初创期社会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企业孵化园、补贴人员工资、设立种子基金等方式,给予小额资助或提供低偿办公场地。
针对发展期社会企业,可以加大人员培训、管理咨询、规范化建设等服务力度,适当增加购买服务的资金和项目。
针对成熟期社会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和表彰奖励,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社会企业或服务项目要给予重点扶持,打造服务品牌,推出金牌社会企业等荣誉称号,激发社会企业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强大能量。
多元合作,完善社会企业生态系统。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构筑有利于社会企业发展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在资金投入上,研究设立社会企业发展引导基金或与积极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基金会、社会影响力投资机构合作,引导社会企业开展政府难为、社会急需的社会服务项目。
借鉴深圳市福田区“打造社会影响力投资高地”的做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社会影响力投资,探索政府参与的公益创投模式、社会影响力债权模式等,增加社会企业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北京科研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社会企业试点实践和生态体系建设。
建立社会企业孵化园、社会创新中心等孵化器,使之发展成为社会企业聚集区。
推动成立北京社会企业联盟,发挥市场激励与社会监督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开展评估认定,倡导行业自律。
社会企业创新的北京实践乐龄——让每一位老人在家中享受乐龄年华。
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乐龄”)是一家致力于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民间公益机构。
乐龄以“三位一体”即以专业化养老服务为核心、以活跃老化为特色、以特殊贫困老人援助为补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运营。
针对社区内空巢、高龄以及失能的夹心层(住不起高端养老院又不够政府救助补贴的老年人群体)老人,乐龄以略高于服务成本定价的方式提供老人消费得起的短期照护,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陪伴、康复支持、保健咨询等上门服务。
截至2017年年底,乐龄与石景山区4个街道合作,运营1家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和9家社区养老驿站。
2017年,乐龄提供短期托管17837人次,提供老年餐桌服务34573人次,培育支持72支老年志愿者队伍,核心老年志愿者700余人,志愿服务受益规模达到11.8万人次。
超爱阅读——社区阅读解决方案提供商。
北京超爱阅读文化传播中心(下简称“超爱阅读”)是一家专门致力于阅读推广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
2015年年底,西城区广内街道与超爱阅读合力打造“甲骨文·悦读空间”,探索政社协作运营街道公共图书馆的新模式。
包括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公益+市场的运营机制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治理结构。
“甲骨文·悦读空间”除提供免费图书借阅服务外,还依据居民需求,打造社区读书会、社区公开课、社区故事会、社区生活会等多个品牌项目。
其开设的青少年阅读、英语、古筝等培训收费显著低于市场价格。
在治理结构上,由街道、区文化委、读者代表和超爱阅读共同组成广内街道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保证其公益方向。
截至2017年年底,“甲骨文·悦读空间”在未额外增加政府投入的前提下,更新图书2000余册,藏书量达到3万册;开展社区阅读推广及文化活动700余场,当选北京阅读季最北京书店评选第一名,显著提升了街道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准和覆盖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