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初中333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初中333教学模式
宝应县实验初中“333”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背景】
任何改革,首先都是缘于实践和发展的需要。宝应实验初中创办以来,创造了一流的业绩。与许多课改名校不同,宝应实验初中的课改,不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是源于对更高品质内涵的追求,源于品牌建设的需要。
(一)基于现实的隐忧
其一,部分教师教学质量观的窄化。
教学质量,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就是三个维度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尽管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但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使不少老师心中的教学质量观窄化为:分数=质量、质量=分数,他们的课堂上不乏机械的说教、刻板的灌输,理想课堂所应该有的“人文情怀、智慧光芒、成长气息”不见踪影,因而改革迫在眉睫。
其二,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变量不可控。
教学管理的最大难度在于,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变量众多,可控性差。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教师的个人因素,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强弱、经验积累的丰欠,以及备课的充分与仓促、现场的掌控与把握、练习的频率与难度,甚至情绪的饱满与低落、态度的严厉与温和,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建构课堂模式,则可以通过固化符合教学规律的流程设置及操作要求,对复杂的课堂变量进行适度控制,保证基本质量的稳定实现。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需要模式,显然,课堂教学仅有模式肯定不够,但没有模式肯定不行。
(二)基于师生发展的需要
其一,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阻碍着师生的发展。
不少教师的课堂仍然以“教”为中心,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有两个明显的不足:
一是因为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单一,差异性得不到充分尊重,潜能开发水平不高;二是自主能力欠缺,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动机的认识、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目标的树立)淡薄,自主学习行为能力(主动提问、主动进行课外学习、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佳,自主学习策略(主动预习、课堂积极思考、时间管理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主动求助能力)欠缺。同时,独霸讲台、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师受到的来自学生的挑战几乎为零,使教师习惯于重复老方法、老思路,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有效反思,客观上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二,师生双赢,才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
任何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应该坚持促进学生更主动、更全面、更和谐地发展这一原则;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教育者的主动、有效发展。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以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根本,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途径,以学生的全面、幸福成长为终极目标,能够更好地“成人”;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也能有效引导教
师超越旧有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而更好地“达己”。有了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彰显学校特色的需要
其一,彰显“轻负高效”质量追求,需要改革。宝应实验初中自创办之日起,就始终坚持走“轻负高效”的生态质量之路。我们一直坚持“基础教案制”、“作业纸改革”、“英才”“阳光”辅导等举措,并始终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优质生源、优质师资的不断稀释,质量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高耗低效的教学现象开始出现。寻找科学的质量提升之路,呼唤深层次的改革举措。
其二,突破发展“高原”瓶颈,呼唤改革。
宝应实验初中精致的管理、卓越的质量,已经在一定区域产生影响。十年积淀,既是继续前进的资本,也可能成为羁绊发展的定势。在新的
起点上来谋划未来,提升学校的质量内涵,需要改革做推力。
其三,回归改革的原点,使教育更逼近它的本质。
有人说,只有学的规律,没有教的规律。学,是教学的中心活动;教,必须有效服务于学,才有价值。以教的策略、方式变革,带动学的策略、行为变化,是回归教育教学原点的正确选择,能促进办学品位的真正提升。
基于以上的一些原因,在批判借鉴成功经验、深入分析校情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333”课堂模式。
【模式内涵】
“333”,是指立足“三全”,优化“三案”,建构“三环”。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系统。立足“三全”指向行动原则,追求“三优”指向教学
设计策略,建构“三环”指向课堂活动流程安排。其具体内容如下:
立足“三全”——全程学习(课前、课中、课后);全员参与(学生、教师);全息沟通(多种媒介信息的交流,立体对话途径的构建)。
“333”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改变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突出学习的自主性、整体性、交互性,构建立体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指导更加扎实高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模式支撑理论】
1、人本主义课程理念。人本主义课程致力于“情意发展”与“认知发展”的统一,学习是一种探究活动,重点应从教材转移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课程必须同学生的要求、兴趣、爱好相适应。立足“三全”,即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学习方法全优化“三案”——优化学案(我校为《学习指南》),明
晰学习路径;优化教案,提升导学效益;优化演案(教学课件),彰显支持功能。
建构“三环”——问疑(交流课前预习成果,呈现学习愤悱状态);探疑(紧扣核心问题,组织探究活动);释疑(尝试整合学习内容,领悟知识内涵,自主迁移拓展)。
程指导,构建立体对话途径;建构“三环”,以“疑”为中心,鼓励学生问疑、探疑、释疑,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以学习理论为依据的教学模式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研究者P.海曼(德国)认为,教学中的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教养”的过程应被看做严谨的相互联系中十分能动的互动过程,从所强调的独特性和一时的制约性来看,它们仍然遵循可确定的结构规律性,因此是可以操纵的。追求“三优”(优质的教案、学案、演案)及其有机的统一,即为了矫正当下教学案一体化带来的单调机械、千课一面的流弊,注重预设与生成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