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 ”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种是用来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 大于学术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括在内。
第三种则是指近代以来我国学者采用古今
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所作的研 究体系,即国学研究。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历史原因 国际背景 社会推动 学术力量 来自台湾香港的影响 深层原因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历史原因:
上世纪下半个世纪,随着高 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创造丰富物 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比以往 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为严重的世界 性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生存环境问 题。东西方都有不少学者反复提 倡“新人文主义”,以期摆脱人 类日益沦为机器、物欲奴隶的困 境,找回失落了的人性、自我。 而当他们倡导“人文主义”时, 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东方传 统文化。这当然也会引起东方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副院长叶君远教授认 为,在重视"国学"教 育的同时,也要防止 走极端。
比如少年儿童读经, 应当有所选择,把四 书五经统统背下来, 并不符合儿童生理和 心理发育特点,甚至 违背认知发展规律, 因此不宜提倡。
观点二:国学热是不值得提倡的
儒家文化从本质上说是 反民主和科学的,同现 代中国的基本需要极不 相合。比如,儒家的德 治主义、民本主义、圣 人崇拜、清官崇拜、替 天行道等基本思想都是 反民主的。尽管历代儒 家标榜自己限止君权, 反对暴政,但上述那些 理念却又是专制主义思 想基础,培植的是百姓 的奴隶人格而非自由人 格。
浅析“热”点话题
第十二小组成员(按学号排序): 何飞 马成明 郑名达 海贝 吴迪 龙松 黄一丁
汇报人:马成明
浅谈国学热
正视国学热——现象篇
北大硕士办 一耽学堂,传 授三字经自称 要复兴国学
图为一耽学堂 创办人祭孔
正视国学热——现象篇
“九雯学堂”师 生穿长袍上课
齐鲁晚报上一则私塾 漫画
正视国学热——现象篇
人们有太多的困惑和疑虑,也有太多的“结论”和 “答案”。在这股国学热中,有些问题和倾向需要引
起我们的警惕和注 意。
何谓国学
• 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 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 学术为国学。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分为 三类:一为义理为学,二为考据之学,三 为词章之学。
• 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 《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 了“国学”一名。
近 来 出 现 的 国 学 短 信
近些年,在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有一个突出的现 象就是国学热,或者说是传统文化热、儒学热,与之 相伴的还有读经热、祭祀热、私塾热等。改革开放二 十多 年来,过去旧的东西继续存在,现在新的东西还
没有完全成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多 元文化和价值观严重碰撞和对立,中国社会变成了一 个令人眼花 缭乱、让人有些看不懂、读不懂的万花筒,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
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 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 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 化之全体而言” 。
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 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 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 《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 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民间思想根源——来自台 湾、香港的影响与推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台湾、香 港的影响与推动,出现了儿童诵经
运动。 1998年以来,南怀瑾先生领导的 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著名儿童 教育专家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倡导的 儿童诵读经典的理念介绍进大陆
(右图为南怀瑾)
思维碰撞
观点一:如今国学热总体是好的,但有 一种复古倾向,值得警惕。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认为, 如何与时俱进 关系着"国学"的 未来。"如果传 统国学和现代 文化的创造结 合得不够,也 就谈不上以新 的观点去看待 未来。"
曾主编过《现代与传统 丛书》的中山大学哲学 系教授袁伟时认为,现 在将农业经济时代的蒙 学教材,例如《弟子 规》、《三字经》之类 用来教育孩子,会束缚 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 这些古代蒙学教材中所 推崇的理念不利于孩子 独立个性和怀疑精神的 培养。强迫孩子读经, 死记硬背,也是与现代 教育格格不入的。
• 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 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 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 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 高大,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
wk.baidu.com
三种国学的用法: 第一种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即西方
文化在近代输入以前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 史中所创造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文化意指学 术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 如民俗等。
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反思。
梁启超1920年发表《欧游心影 录》,成为传统文化潮流回归 的标志性著作。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国际背景:
目前在全球视野中,国家强调民族文化,国家与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断缩小,西方国家宣称的 “文化无国界”论,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意 识相对增强。如何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这是目前 中国正在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文化反思中,“国学” 的兴起有它的必然性。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社会根源:政府部门的推动
当今国学之兴,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政 府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产生 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价值观念急剧变化而带来的 种种社会问题,政府部门也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 重新认识与重新评价。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史无前例地以整整 一版的篇幅发表了 “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的长篇 报道,提倡国学,提出:“所谓‘有中国特色’,一个重 要含义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入地探讨中国传统文 化,对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中国人的自尊心、自信 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等等,都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把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尊称为 ‘国学’,并无不当”。仅 仅两天之后,8月18日的《人民日报》又在头版发表了 “久违了,‘国学’!”的短评,盛赞国学研究对社会主
第三种则是指近代以来我国学者采用古今
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所作的研 究体系,即国学研究。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历史原因 国际背景 社会推动 学术力量 来自台湾香港的影响 深层原因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历史原因:
上世纪下半个世纪,随着高 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创造丰富物 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比以往 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为严重的世界 性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生存环境问 题。东西方都有不少学者反复提 倡“新人文主义”,以期摆脱人 类日益沦为机器、物欲奴隶的困 境,找回失落了的人性、自我。 而当他们倡导“人文主义”时, 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东方传 统文化。这当然也会引起东方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副院长叶君远教授认 为,在重视"国学"教 育的同时,也要防止 走极端。
比如少年儿童读经, 应当有所选择,把四 书五经统统背下来, 并不符合儿童生理和 心理发育特点,甚至 违背认知发展规律, 因此不宜提倡。
观点二:国学热是不值得提倡的
儒家文化从本质上说是 反民主和科学的,同现 代中国的基本需要极不 相合。比如,儒家的德 治主义、民本主义、圣 人崇拜、清官崇拜、替 天行道等基本思想都是 反民主的。尽管历代儒 家标榜自己限止君权, 反对暴政,但上述那些 理念却又是专制主义思 想基础,培植的是百姓 的奴隶人格而非自由人 格。
浅析“热”点话题
第十二小组成员(按学号排序): 何飞 马成明 郑名达 海贝 吴迪 龙松 黄一丁
汇报人:马成明
浅谈国学热
正视国学热——现象篇
北大硕士办 一耽学堂,传 授三字经自称 要复兴国学
图为一耽学堂 创办人祭孔
正视国学热——现象篇
“九雯学堂”师 生穿长袍上课
齐鲁晚报上一则私塾 漫画
正视国学热——现象篇
人们有太多的困惑和疑虑,也有太多的“结论”和 “答案”。在这股国学热中,有些问题和倾向需要引
起我们的警惕和注 意。
何谓国学
• 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 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 学术为国学。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分为 三类:一为义理为学,二为考据之学,三 为词章之学。
• 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 《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 了“国学”一名。
近 来 出 现 的 国 学 短 信
近些年,在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有一个突出的现 象就是国学热,或者说是传统文化热、儒学热,与之 相伴的还有读经热、祭祀热、私塾热等。改革开放二 十多 年来,过去旧的东西继续存在,现在新的东西还
没有完全成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多 元文化和价值观严重碰撞和对立,中国社会变成了一 个令人眼花 缭乱、让人有些看不懂、读不懂的万花筒,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
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 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 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 化之全体而言” 。
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 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 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 《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 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民间思想根源——来自台 湾、香港的影响与推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台湾、香 港的影响与推动,出现了儿童诵经
运动。 1998年以来,南怀瑾先生领导的 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著名儿童 教育专家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倡导的 儿童诵读经典的理念介绍进大陆
(右图为南怀瑾)
思维碰撞
观点一:如今国学热总体是好的,但有 一种复古倾向,值得警惕。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认为, 如何与时俱进 关系着"国学"的 未来。"如果传 统国学和现代 文化的创造结 合得不够,也 就谈不上以新 的观点去看待 未来。"
曾主编过《现代与传统 丛书》的中山大学哲学 系教授袁伟时认为,现 在将农业经济时代的蒙 学教材,例如《弟子 规》、《三字经》之类 用来教育孩子,会束缚 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 这些古代蒙学教材中所 推崇的理念不利于孩子 独立个性和怀疑精神的 培养。强迫孩子读经, 死记硬背,也是与现代 教育格格不入的。
• 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 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 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 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 高大,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
wk.baidu.com
三种国学的用法: 第一种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即西方
文化在近代输入以前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 史中所创造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文化意指学 术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 如民俗等。
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反思。
梁启超1920年发表《欧游心影 录》,成为传统文化潮流回归 的标志性著作。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国际背景:
目前在全球视野中,国家强调民族文化,国家与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断缩小,西方国家宣称的 “文化无国界”论,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意 识相对增强。如何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这是目前 中国正在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文化反思中,“国学” 的兴起有它的必然性。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社会根源:政府部门的推动
当今国学之兴,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政 府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产生 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价值观念急剧变化而带来的 种种社会问题,政府部门也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 重新认识与重新评价。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史无前例地以整整 一版的篇幅发表了 “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的长篇 报道,提倡国学,提出:“所谓‘有中国特色’,一个重 要含义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入地探讨中国传统文 化,对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中国人的自尊心、自信 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等等,都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把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尊称为 ‘国学’,并无不当”。仅 仅两天之后,8月18日的《人民日报》又在头版发表了 “久违了,‘国学’!”的短评,盛赞国学研究对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