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12课 五四运动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5节五四爱国运动教案1 精品

第5节五四爱国运动[基点盘查]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①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②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
(3)结果: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4)影响:①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②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理解]1.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新”(1)新的开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新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4)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5)新的斗争方式:国共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进行北伐战争。
2.五四运动的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国主义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5)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运用五四运动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提示: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因而“‘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2)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 (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提示: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五四运动》名师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学情分析五四爱国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从五四爱国活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和教材图片等史料入手,通过概括图片史料的共同点,形成关于五四爱国精神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讲解、史料分析、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图表教学、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及教材插图《五四运动》绘画、“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图片,感悟五四运动精神;通过对口号的认识,分析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原因。
培养从材料、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结合第二子目教材插图,记住五四运动第二阶段运动中心、运动主力的变化及斗争胜利结果的表现。
(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意义,并探讨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重点、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市中国什么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她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她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 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 1919 年 5 月 4 日
地点 北京
主力 学生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歌曲、视频片段,展
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教学策略选 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择与设计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
法,通过设置程度不一的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
日等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体 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
4.教师讲述:五四运动的主力——前期以学生为 主,后期转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 ——主要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五 四运动的影响——工人阶级积极加入反帝爱国运动,使 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出现了新生力量。所以说,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地点 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主力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胜利表现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 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1.教师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从运动的性 质、主力、领导阶级和影响四个方面来阐述。 2.材料展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 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再次一 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 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教师提问: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 性质?为什么?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爱国运动;“第一次彻底地”,主要强调过去也 有类似的斗争,但都不彻底,例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既反对英、法、美、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五四运动》,涉及第一章第三节“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意义”。
详细内容包括:回顾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介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背景,阐述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以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回顾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2)介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背景,阐述五四运动的起因。
(3)讲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4)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强调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站在当时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奋斗。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分析有关五四运动的选择题、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五四运动相关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主要内容:(1)背景: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起因:民族危机加深、爱国情感激发(3)经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4)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族觉醒、民主自由观念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经过和意义。
(2)分析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知名人物及其思想。
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影响;2.新文化运动中知名人物及其思想。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2.如何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知名人物及其思想。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 部分,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影响;明确新文化运动中的知名人物及其思想。
重点解析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影响新文化运动起源于五四运动后,反对传统文化和儒家道统,倡导现代科学、民主主义、个人自由和人格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推崇现代思想和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接纳和吸收。
新文化运动在学术领域、文学领域、艺术领域和革命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中知名人物及其思想① 鲁迅:倡导以自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反映真实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他的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② 陈独秀:主张推崇科学、民主和君主立宪制度,反对传统的封建文化和古代文明。
他的代表作包括《我的驳斥》、《中国文化要义》等。
③ 胡适:主张注重科学和知识,推崇“实用主义”和“民主主义”,提倡自由思想和个人自由。
他的代表作包括《胡适文选》等。
练习驱动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都有哪些思想?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领域?3.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影响,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的知名人物及其思想,能够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深远影响,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
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康乾盛世”结束仅60多年,中国就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
造成此情况的相关因素是()A.清朝以天朝大国自居,对外完全隔绝B.乾隆后期鸦片大量走私进入中国C.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D.禁烟运动限制了中外贸易2.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不包括...()A.中国被迫打开国门B.清政府已变为列强的统治工具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4.太平天国运动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
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5.1859年,俄国使臣伊格纳切夫向清政府提出:“将此东方(乌苏里江以东)属于我国……如此中国东界,亦可平安。
”其侵略要求的实现是通过()A.中俄《瑗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6.“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魏源B.洪秀全C.倭仁D.郑观应7.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民主政治的实践。
下列各项中具有近代民主政治因素的是()①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②创办保国会③颁布《定国是诏》④百日维新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8.北京地区有众多的人类文明遗产,这些文明成就近代史上第一次遭受浩劫是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区别在于()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直接目的是()A.维护共和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防止个人独裁D.确保三权分立11.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民生主义付诸实行B.投资环境有所改善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民国政府倡导实业12.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 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现义象研四 究:专号19”19促,年进第5月了一,马次李较克大为思钊系主为统《义地新的介青传绍年播了》马主克编思“主马义克学思说主。
新文化运动前后关于“全盘西化”的言论
(三)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品味古诗词
《声声慢》 (宋)李清照
《绝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呼唤!呼唤!/
凄凄惨惨戚戚。
乞求!乞求!/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等待!等待!/
三杯两盏淡酒,
梦!梦!梦!/
怎敌他、晚来风急!
哭!哭!哭!/
雁过也,正伤心,
这首痛诗苦翻!痛译苦的! 好不好?
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我么的?心充满痛苦!/
——胡适
局限性: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青年杂志》创刊
小结: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
1915年
1919年
前期
后期
资产阶级思想 文化反对封建 旧文化的思想 解放运动
资产阶 级旧民 主主义 性质
无产阶级思想 文化反对封建 旧文化的思想 解放运动
无产阶 级新民 主主义 性质
谢谢!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内容
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 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 礼节,又偏有个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 干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 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死去了 。
——鲁迅《祝福》
一)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素”,“非独不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五四爱国运动

历史学科学案教案考点总结课时训练考前必备名师指导五四爱国运动本课大致以背景、经过、意义分为三目。
五四运动的远因是日本出兵山东,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近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阶级各自起了不同的作用。
在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中国社会各阶层、各阶级纷纷行动起来,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问题:1.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性质和意义。
2.分析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原因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同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2.经济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4.近因(1)日本加快侵华步伐,1915年提出“__二十一条__”,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直接原因(导火索):__巴黎和会__中国外交的失败。
思考1:“假如没有巴黎和会,中国就不会爆发五四运动”。
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提醒:不对。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只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过程1.时间:__1919__年5月4日。
地点:__北京__。
成员:__学生__。
2.口号:“__外争国权__,__内惩国贼__”、“__废除二十一条__”、“打倒卖国贼__曹汝霖__、__章宗祥__、__陆宗舆__”等。
3.发展:__工人阶级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也由__北京__转到__上海__。
4.高潮:上海的“__三罢__”斗争。
三、结果1.北京政府罢免__曹汝霖__、章宗祥、__陆宗舆__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__凡尔赛合约__》上签字。
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由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
四、五四精神1.一次伟大的__反帝爱国__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教材第五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详细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章节为第13课《五四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成果,认识到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成果和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以及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成果和历史意义。
(1)背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经过:巴黎和会、学生运动、工人阶级的参与。
(3)成果:爱国民主运动的兴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历史意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五四运动中的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的选择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内容:(1)背景(2)经过(3)成果(4)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2. 作业题目: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五四运动,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观看纪录片等,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统编版】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统编版】一、教学内容1. 引言: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2. 第一部分:五四运动的背景3. 第二部分:五四运动的过程4. 第三部分:五四运动的成果与历史意义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历史意义,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成果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 新课导入:(1)背景:介绍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为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条件。
(2)过程:讲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强调学生关注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成果与历史意义:阐述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情景。
(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在当今社会的传承。
4. 例题讲解:(1)题目: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历史意义。
(2)解答: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解答。
5. 随堂练习:(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基础知识的掌握。
(2)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引言: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2. 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爱国运动成果: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历史意义。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学生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映电影《我的1919》中中国外交团代表驳斥日本代表的片段欣赏。
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什么会议的场景,涉及到了中国的什么问题,师:影片中的这个人是谁,【教学过程】一、五四探源情境设计1: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
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材料展示:图片:瓜分狂潮、漫画《蝎子政策》、《军阀战争》问题探究:五四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学会用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 师生总结: 国际风云:列强: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国内忧患:军阀统治,政治黑暗;情境设计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参加协约国一方,……英、美、法等国许诺:战争胜利后,在国际上将对中国以大国相待,取消中德条约及战前中国给予法国的一切特权。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学生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映电影《我的1919》中中国外交团代表驳斥日本代表的片段欣赏。
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什么会议的场景,涉及到了中国的什么问题,师:影片中的这个人是谁,【教学过程】一、五四探源情境设计1: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
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材料展示:图片:瓜分狂潮、漫画《蝎子政策》、《军阀战争》问题探究:五四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学会用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 师生总结: 国际风云:列强: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国内忧患:军阀统治,政治黑暗;情境设计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参加协约国一方,……英、美、法等国许诺:战争胜利后,在国际上将对中国以大国相待,取消中德条约及战前中国给予法国的一切特权。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册,第13课五四运动。
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重点分析1919年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掌握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强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五四运动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五四运动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主要内容:(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族危机加深;爱国情感的激发。
(2)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全国各地响应。
(3)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的过程。
(3)谈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贡献,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北大附中高二历史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思考导学】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答案:北洋军阀政府实行黑暗的政治统治,国内军阀混战不断,导致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致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但五四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其胜利只能是“初步胜利”。
2.何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根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相同点是革命的任务和性质相同,二者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根本的不同点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充当领导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何谓“五四精神”?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答案:“五四精神”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学导引】一、背景1.国际背景(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尤其是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2.国内背景(1)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军阀混战,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1919年初,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北京四中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共18张PPT)

吉野号
清晏舫
问题三:你认为中国的近(现)代化 应向哪个方向发展?
结论:?
“……所以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 而是我们能够在各行各业,都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 他们清廉,我们的街道比他们干净,我们的桥也比他们的 结实,还有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 —李一杨(北京四中2013届毕业生)
义务兵制
3200公里 征用汽船112艘
无成熟的兵站体系 完善的兵站物流系 统 军中无明确的卫生 军中各级均设军医 医疗编制 部
情报收集
媒体宣传
无专门情报机构
发达的谍报网络
拒绝记者随军采访 允许外国武官观战 和国内外记者随军 采访
结论二:日本的近代化程度超过中国
中国的近代化仅由边陲的权力推动,而日本则以 中枢的权力推进。中国近代化仅从军事方面着手,而日本 则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全面地展开;中国近代化不知建 立法规制度,从根本处做起,而日本却反是。……是知中 日近代化的成败,国家的强弱,决非偶然。而两国政府领 袖人物的魄力、识见与领导才能,尤其是一个决定的关键。 -王家俭著《李鸿章与北洋舰队》
问题二:甲午战争中日成败原因何在?
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北洋舰队
军舰总数(艘) 总吨位(吨) 10 31366
日本联合舰队
12 40849
比较
-2 -9483
总马力(匹)
平均马力(匹) 平均航速(节) 总兵力(人) 火炮总数(门) 20cm以上口径炮(门) 速射炮(门)
46200
4620 15.5 2054 173 24 无
镇远舰
盖颐和园成,而甲午战争中 国之败势定矣!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2024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4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单选题1.(2024北京房山高三上期末)1920年五一劳动节,北京、上海等地举行纪念会。
《新青年》《星期评论》《晨报副刊》等进步报刊,刊发出纪念专号,发表纪念文章。
这一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仅从理论上懂得了劳工问题的重要,而且也开始重视和研究中国产业工人的实际状况,这反映出()A.中共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B.工人待遇得到改善C.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传播D.工农运动蓬勃发展2.(2024北京大兴高三上期末)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杂志在上海创办,内容设置“短言”“正文”“消息”栏目。
“短言”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设计。
“正文”刊载的“共产党”文献涉及俄国、美国、英国共产党,关注点在共产党的国际组织、纲领、责任等。
“消息”关注世界各国共产党的最新动态。
据此可知,《共产党》杂志()A.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B.有利于建党工作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C.促使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成立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新探索3.(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的决议案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4.(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未出席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签字仪式。
有学者对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态度进行研究。
以下理解合理的是()C.拒签促使学生运动爆发D.北洋政府推卸签约责任5.(2024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向民众分发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此宣言内容()①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①表明工人阶级已成为运动的主力军①有利于推动民众思想的觉醒①揭示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2024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1924年1月31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公布,孙中山在该宣言中强调:“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第13课 五四运动121

五四时期的 爱国纪念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为 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 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 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五四运动的扩大: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 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 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 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成为主流。李大钊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我
的
马 克 思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 一大批进步青年如毛泽东、
主 周恩来、邓中夏等接受了
义 马克思主义,通过他们的
观 活动,把马克思主义传授
到普通的工人中去,并组
成一个个早期共产党组织。
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组织
和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革命的催化剂,随后对西方 的兴趣仍在持续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却出现了 分歧。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 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条件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精神
中国政府和人民 庆祝一战胜利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四巨头
山东问题
1、1897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德 国强占胶州湾。 2、1898年,并划青岛为欧洲人居住 区。 3、1904年,山东成为德国势力范围。 4、1914年8月27日,日本借口对德宣 战,出兵胶州湾,11月,德国投降, 一切权利归属日本。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巴黎和会上中国拒绝签字
“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家纤微体面,曷胜愤慨!弱国交 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无外 交之可言。 不得已,……当时不往签字。”
——《秘笈录存》
罢免曹、陆、章电文
被释放的学生
五四运动的阶段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 识分子
运动规模、 由于自身局限性,未 波及100多个城市,工商学
群众基础 能广泛发动群众
联合,彻底反封建斗争
结果和影 响
取得反帝反封斗争初步胜利; 结束封建专制;没改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变半半社会性质,未 结合,为建党准备条件 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
• (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 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 (09广东卷)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 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 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 思想指的是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主力、群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工人阶级;
基
级、旧会党、军队等 工、农、民资、小资阶级
前途 结果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发展资本 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
相同点:
社会性质相同——半半社会 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
第12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 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三、抗日战争时期 四、解放战争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性质 地位
旧民主主义革命 20世纪第一次巨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时间
1919.5.4 ----6月初
1919. 6月初----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的结果
初步胜利 ——释放 、罢 免、拒签
全国规模
具有广泛 群众基础
山东问题(的解决过程):
8、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6月28日,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9、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中日就山东问题 在会外交涉。2月4日,《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 约及附件》签订。 10、至1923年1月1日,日本军队撤军、移交 胶州德国租借地、胶济铁路归还中国,山东主 权交涉结束。
6月初上海的 工人罢工
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时的传单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
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 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 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 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 个信条道:三、来自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性质)
2.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运 动的主旋律;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开始大力介绍马 克思主义:《庶民的胜利》《法俄革 命之比较》1918年
经济条件 阶级条件 思想条件
对内: 专制独裁混战割据; 对外: 投靠帝国主义和卖国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五 四 运 动 的 背 景 之 一
新文化运动发生
归国留学生,特别热 衷于引入改革,且队伍庞大。 1905年,美国共接收中国留学 生1200人,日本13000人,法 国2.8万。1915年为抗议“二 十一条”签订,旅日留学生大 量回国。著名的留学生代表有: 胡适、蒋梦麟(美国);郭沫 若、鲁迅(日本);陈独秀、 蔡元培(法),成为改革的精 神领袖,津津乐道于科学、民 主,促成青年的解放。
5、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中国代 表提出归还山东主权,遭三大国拒 绝。 4月30日,美英法三国会议决定: “德国前在胶州及山东所有各项权 利,一概放弃,交予日本,日本自 愿担任将山东半岛连同完全主权交 还中国的责任”,并写入《协约参 战各国对德和约》。
经济条件 阶级条件 思想条件
导火线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精神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 (09年高考山东卷)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 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 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 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 序是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
巴黎和会中 国外交失败
民族资 本主义 的发展
知识分子队伍扩大, 掀起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北洋军阀的统治, 列强加紧侵略中 国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1)口号 (2)阶段 (3)结果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五四运动北京街头 学生在演讲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主流,原因 是什么?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一战的影响;五四运动的促进;
影响: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 (07重庆)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 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
会”理解全面的是 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