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一文言文阅读7.《记承天寺夜游》(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12.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八上第11课)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12.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八上第11课)

角度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 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 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 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 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一、分析本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说说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答案】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 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 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 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文章仅 80 余字,却创造了 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一、(2015·河南备考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题。(共 10 分)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 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 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 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 时。
【答案】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 自我排遣的旷达。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27)《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以水喻月, 隐去了比喻的本体,不着一个月字。先写月色,“积水 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清;然后 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 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 推想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 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 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高手。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 感情? 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 的悲凉与自慰。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 者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 心境。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 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 的悲凉心境。
想到没有与我一同游乐的人。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中像充满水,澄澈透明,其中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3. 句子朗读节奏 (1)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 /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文意理解 (1)请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月色的千古名句的妙处。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全文中心】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
期间,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
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
1. 词语解释
(1)月色入户
户: 门
(2)欣然起行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

上一页 下一页
2中02考0年 语中 文考 古语 诗文古 阅诗 读文 复阅 习读 课复 件习 :课件 内 : 文课 言内 文 文 上言 记文 承 天寺8上夜 游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问题2: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 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感慨世人忙于 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评析:文章通过写月夜访友赏月,传达了作 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维导图
上一页 下一页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寻(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副词,只是)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副词,只)
上一页 下一页
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思念)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 文言文 上记承 天寺夜 游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 文言文 上记承 天寺夜 游
理解默写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 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于是我)高 兴地起身出行。 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答案:文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 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 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 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 好夜间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 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 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 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地点:承天寺 事件:寻伴夜游
天 寺
写景月竹光柏→影积→水藻空、明荇交横明净清幽、清丽
主旨: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 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境界, 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
夜 淡雅的月夜图

抒情“ “闲 月” 人” →→ 旷达 壮乐 志观 难的 酬人 的生 失态 意度 落寞、自嘲自解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盖: 大概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二、一词多义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到。
1.至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周到。
2.寻遂 未至 果, 承天寻.寺 病终 寻.张 (怀 《民 桃花源记》)
寻找。 随即,不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大概 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五、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附Word练习)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五、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附Word练习)
2020105初中语文考纲导航考情分析考点精讲高频考点课堂小结原文译注近10年安徽中考未考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脱下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动身行
语文
初 中 语 中文考
阅读
五、记承天寺夜游
授课教师:文小语
授课时间:2020/9/30
考纲导航 考情分析 考点精讲 高频考点 课堂小结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 1 )月色入.户 ( 2 )欣.然.起行.
( 3 )怀民亦未寝. ( 4 )相.与.步于中庭 ( 5 )庭下如积水空.明. ( 6 )水中藻、荇交.横.
入: 照进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行: 行走、走动 寝: 睡觉 相与: 共同,一起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 纵横交错
名师复习计划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全文以“ 月光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 夏夜月光( 月 下美景 ) 图,创设了一种 清冷静谧 的意境,表达了作者 旷达 的心境。 2.本文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纵横交错的水草, 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3.本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 句子,并说明理由。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说明只有张怀民可以同乐;“相与步于中庭”说明 两人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明两人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专项训练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二)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 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 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 旷幽绝,蕲①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 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 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③,阆风、 瑶台、广寒④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 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 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语段(一)中,“闲人”包含苏轼哪些感情?(2 分) ①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②人生的感慨惆怅和贬谪的悲凉。③闲 适自得的心境和豪放旷达的情怀。
3.细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 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统编教材课后题】
答案:“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 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仕途失意、郁郁不得 志的悲凉心境,也带有些许赏月的闲适。
二、主旨情感类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 的感情? 答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 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和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 抒发作者复杂微
吾两人者耳。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 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叙 ( 夜游 )之事 写 ( 月色 )之景 抒 ( 闲人 )之情
品“月色之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水——月色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静正
藻荇——竹柏影子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
动侧
奇特的想象,新“闲人之情”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 两人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
“乌台诗案”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两人 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张怀民;
志同道合的朋友。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民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命运相同 。
悟“闲人之情”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 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 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 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 平生为口忙”之句。《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 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⑤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⑦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
读通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
第12页/共18页
探究理解
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
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被贬之人。
第13页/共18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 外之意是什么?(即:①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②说说句中“闲”字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 点?)
第8页/共18页
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月____,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庭__下_如__积_水_ 空_ 明, ______水__中_藻__、__荇_交__横_,__盖__竹_柏__影_也______。
第9页/共18页
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何__夜__无_月__?__何__处__无_竹__柏__?__但__少_闲__人__如__吾__两_人__者__耳_ 。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第7页/共18页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 人物: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 闲 ” 字 是 本 文 的 文 眼 , 闲 人 是 本 文 的 点 睛 之 笔 。 “闲”人的言外之意是: •① 反 映 作 者 身 为 闲 官 的 现 实 ; •② 表 达 了 作 者 安 闲 自 适 的 心 境 ; •③ 慨 叹 世 人 忙 于 名 利 而 无 闲 顾 及 良 辰 美 景 。
第10页/共18页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叙 ——寻伴中月色

《记承天寺夜游》2020最新版.ppt

《记承天寺夜游》2020最新版.ppt
大概是
10、但少闲人
只是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简短语言概括。

记叙 ——寻伴夜游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从课文第一部分找出记 叙的六要素。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承天寺中庭 人物: 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 相与步天庭中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 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 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 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 的影子吧。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再读课文:探究理解,品味语言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月色很美
2. 作者怎样描写月色的美?(请用原 文回答)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描 绘月色的?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 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景: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
清澈透明
月色 ———积水空明
树影摇曳
竹柏 ———藻荇交横
比喻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亦真亦 幻的美妙境界。
体会情感
1、欣赏到如此优美的月色,作者发 出怎样的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领悟“闲”之意:
2、“闲人”,即清闲之人,作者为什 么说自己是闲人?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入夜即解衣欲睡。
3说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情感?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有答案)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有答案)

(6)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人耳
交横[F]:交错纵横 盖:表示推测 但:只是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只见)月光从门缝里照进来,(于是我就)高 兴地起身去散步。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 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似 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 感情? 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 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金题演练
(’15重庆A改编)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
1~4题。(15分)
1.解释下列标色词语。(4分)
(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 高兴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 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 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3)念无与为乐者 (


(4)水中藻荇交横 ( 交错纵横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 下列各项中标色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 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B. 欣然起行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 有龙则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何陋之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