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T影像组学对T1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发生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手术治疗中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
CT 是临床常用于术前评估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方法[2],通过CT 扫描图像可直接观察到淋巴结大小,但其得出的结论主要是经验性的主观判断,缺乏一定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度。
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及传统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有创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重复的无创方法。
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定量影像数据,重复量化肿瘤病灶的全面信息,将影像转化为数据,得到影像中的关键特征信息,从而对疾病进行分类、分级及对治疗疗效与预后进行评估、预测,这在临床精准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3];它能够建立肿瘤图像与淋巴结转移状态之间的关系,为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新的分析方法[4]。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利用影像组学方法预测结直肠癌[5]、肝癌[6]、鼻咽癌[7]、食管癌[8]的文献报道,但尚无利用影像组学方法预测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分析早期肺腺癌患者的增强CT 图像,利用影像组学法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探究CT 影像组学在早期肺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40例。
纳入标准: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诊断Prediction value of CT-based radiomics 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T1lung adenocarcinomaOUYANG Zhen 1,YU Lizhi 1,ZHANG Mei 1,KONG Lingmei 21Department of Radiology,Taian Municipal hospital,Taian 271600,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021,China摘要:目的分析CT 影像组学对T1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
【每日晨读】易错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瘤or转移?
【每日晨读】易错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瘤or转移?一病历资料二讨论部分小溪流:中纵隔、左肺门多发肿物,均匀强化,气管、支气管受压,考虑淋巴瘤可能平安是福:纵隔及肺内多发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部分淋巴结内可见坏死,环形强化,考虑淋巴结结核,鉴别淋巴结转移。
淋巴瘤不治疗坏死不常见淋巴结确实大的害怕左伯强巨野县北城医院:结核。
淋巴结坏死,周边强化曹志勇:纵隔及左肺门占位,周围组织受压移位,气管似有变窄明显不均匀强化,考虑恶性,淋巴瘤来源可能大云荼:纵膈及左肺门区肿物,呈环形强化,其内有坏死,左侧气管支气管受侵变窄。
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性大,不除外结节病?春秋:左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强化示不规则坏死,坏死边界不清,左主支气管管壁不规整!整体考虑恶性病变,转移可能性大!赵:左主支气管结核,伴纵隔淋巴结结核陈学君:左主支气管壁环周增厚,不除外恶性病变小微:纵隔多发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左肺门淋巴结肿大,颈部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瘤。
鉴别诊断转移瘤。
紫气东来:纵膈多个淋巴结肿大,坏死,左肺门大,综合考虑转移,鉴别,淋巴瘤,结核张玉:晨读:体表多发淋巴结肿大,纵膈淋巴结肿大伴融合,压迫气管,左主支气管狭窄,气管镜下可见狭窄,考虑淋巴瘤wkj:纵隔及左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不均匀强化,非环形,肺内多发小结节,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
气道受压明显。
考虑恶性,转移?淋巴瘤?RockJ-ason:老年男性,纵隔多发淋巴结,淋巴结强化特点是环形强化,左肺支气管增厚狭窄,结核虽然淋巴结强化有些像,但是有点太多了,综合考虑恶性,并且感觉周围肺血管有破坏,破坏力强,肺鳞癌可能性大张新:镜下表现考虑恶性多一些,鉴别结节病。
不支持结核:结核的病变有溃疡坏死和肉芽肿,都不像。
结节病也有这种表现。
B数:纵隔及左肺门多发淋巴结,可见坏死,部分融合,气管镜可见粘膜粗糙,隆起,考虑恶性。
wonderful: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 2、4组融合支气管镜下图像符合结节病支气管镜镜图像但确实外压厉害有一点恶性的感觉RockJ-ason:结节病一般中老年女性,淋巴结坏死少见,一般中度均匀强化平安是福:结节病属于非坏死性肉芽肿呀肺内病灶不符合肿瘤特点肺内还有间质性改变心灵鸡汤:左肺上叶条状斑片影,纵隔2 3 4 5 6 7 10 11组多发淋巴结肿大,增强后中央坏死区不强化,边缘见强化,邻近气管受压变窄,偏向恶性,左上肺腺癌并淋巴结转移可能,淋巴瘤?巨淋巴细胞增生?继发性结核?请各位老师指点小景:左肺舌段支气管狭窄,纵隔及左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坏死环形强化。
cT1N0M0肺腺癌肺段间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特点分析
cT1N0M0肺腺癌肺段间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特点分析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步上升趋势[1-2]。
自1995年起,肺叶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手术治疗方法[3]。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被发现,患者的亚肺叶切除,尤其是解剖性肺段切除具有比标准肺癌根治术更多的优点[4-5]。
日本学者的研究(JCOG0802/0804)发现对于肿瘤直径≤2 cm的周围型肺结节,肺段切除术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并不亚于肺叶切除术,甚至在一些方面(如切除范围更小、保留更多健康肺组织和肺功能)更优于肺叶切除术[6-7]。
然而对于该项研究的结论,许多学者在多个方面仍存在诸多质疑。
所以对于早期NSCLC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适合肺段切除的选择仍是热点。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是影响肺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在肺段切除术之前,必须确保肿瘤所在肺段以外的淋巴结没有转移。
但是,目前对于段内淋巴结(adjacent segmental lymph nodes,aLSN)和段外淋巴结(isolated segmental lymph nodes,iLSN)没有明确的定义。
此外,由于技术困难和副损伤,术中无法检测到iLSN。
因此,当iLSN发生转移的风险很高时,肺段切除术是不可行的[8]。
然而,在患有早期孤立肺腺癌的患者中,iLSN的转移风险较低,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对于最优的手术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患者的长期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阐明早期肺腺癌向节段间淋巴结(segmental lymph nodes,LSN)转移的规律,进而确定LSN转移的发生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病理亚型]的关系。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影像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收集 2 0 0 9年 1 月至2 0 1 1 年 1 1 月 1 0 7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 , 将C T检出淋 巴结 与手术病理 阳性淋 巴结 的大小 和数
量进行分析 , 计算 淋巴结 阳性转 移率 。结果
的淋 巴结 , 其转移率 为 7 2 . 6 % 。随着 C T检出淋巴结 数量 增加 , 淋 巴结长径增大 , 淋 巴结 阳性转移率升高 。结论 长径 的增大 , 淋巴结转 移率逐渐 升高 ; C T检 出淋 巴结 > 2个较 ≤2个转移率高 , 且长径较小时转 移率 就较高 。
・
9 2 2・
临床 肿 瘤 学 杂 志 2 0 1 3年 1 O月 第 1 8卷 第 1 O期
C h i n e s e C l i n i c a l O n c o l o  ̄, O c t .2 0 1 3 , V o 1 . 1 8 , N o . 1 0
肺 腺 癌 纵 隔淋 巴结 转移 C T影像 与病 理 诊 断 的一 致 性 研 究
v e r s i t y,Da l i a n 1 1 6 02 3,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c o n s i s t e n c y o f c h e s t C T p r e —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p a t h o l o g y p o s t — o p e r a t i o n o f m e —
1 1 6 0 2 3 辽 宁大连 大连 医科 大 学附属 第二 医院肿 瘤放 疗科 张 锋 ,石静 滨
肺癌分期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自己改写)
肺癌的症状与体征
咳嗽
持续咳嗽、咳痰,痰中 带血或咯血。
胸痛
胸部疼痛、胸闷、气短 等。
全身症状
发热、消瘦、乏力等。
体征
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组 织时可能出现相应体征
。
02
CATALOGUE
肺癌分期
TNM分期系统
T
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T0表示无原发肿瘤,T1至 T4表示肿瘤逐渐增大和扩 散。
比较疗效
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可以通过肺癌 的分期进行比较,为临床医生选择 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分期与治疗选择
早期肺癌
TNM分期中的T1至T2、N0、 M0期肺癌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中晚期肺癌
TNM分期中的T3至T4、N1至 N3、M0或M1期肺癌以化疗、 放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必要时可
CT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淋巴结大小
通常认为淋巴结短径大于1cm时,存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淋巴结形态
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淋巴结形态提示恶性可能。
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结构消失、密度不均提示恶性可能。
CT在肺癌治疗评估中的作用
疗效评估
通过CT检查,评估肿瘤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 果。
预后评估
根据CT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 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5
CATALOGUE
肺癌分期纵隔淋巴转移的CT表现
肺癌肿块的CT表现
1 2
肿块形态
肺癌肿块在CT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 则形,边缘可光滑或毛糙。
肿块密度
肺癌肿块的密度通常不均匀,可伴有钙化或坏死 。
cT_(1)N_(0)M_(0)肺腺癌肺段间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特点分析
cT_(1)N_(0)M_(0)肺腺癌肺段间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特点分析孙广浩;许顺【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新医学》【年(卷),期】2022(15)5【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肺段间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临床特点及肺段切除术的适应证。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cT_(1)N_(0)M_(0)肺腺癌患者200例,均接受标准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结廓清术。
对各组淋巴结进行取样,然后结合临床特征分析段外淋巴结(iLSN)的转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iLSN转移组与有iLSN转移组在肿瘤最大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癌胚抗原(CEA)、结节类型、病理亚型和N_(1)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为2.1~3.0 cm,SUV_(max)≥2.5,CEA>4.5 ng/ml,结节类型为非纯磨玻璃结节和N_(1)淋巴结转移是发生iLS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病理亚型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以贴壁生长方式为主的腺癌(LPA)则是iLSN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对于CEA≤4.5 ng/ml,SUV_(max)<2.5且肿瘤最大径不超过1 cm的纯磨玻璃结节,其冰冻病理证实为AIS/MIA/LPA的患者,行肺段切除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但当术中病理证实N_(1)淋巴结是阳性结果时,需加行肺叶切除术。
【总页数】5页(P377-381)【作者】孙广浩;许顺【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2.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3.PET-CT预测ⅠA期肺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4.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5.术前外周血NLR PLR对cT_(1-2)N_(0)M_(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腺癌的新分类及影像学特点(医疗医学)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杨新官
医学类
1
概述
肺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所有肺 癌的50% 肺腺癌不同的组织亚型在临床影像学 病理学和遗传学上有很大差异。
近年来,尽管对这一类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 得了明显进步,但仍需要对肺腺癌亚型有一普遍 接受的标准原来的分类,包括2004年WHO分类 既不能很好地反映肿瘤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影像 学的新进展,也不能满足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的 需要。
医学类
13
新分类病理特点
在使用全面组织学分型后,浸润型腺癌亚型主要分为 伏壁样生长(相当于以前绝大多数混合性腺癌伴非黏 液性BAC)、腺泡样、乳头状及实性型;新增了微小 乳头状这一新的组织亚型
其他较少的浸润性腺癌变异型包括浸润性黏液腺癌 (之前的黏液性BAC)、胶质样腺癌、胎儿型腺癌及 肠腺癌
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 病理诊断提出新要求和标准: 送检标本量和质量;诊断分型尽可能明确; 推荐采用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等
医学类
14
影像学在新分类中的价值
既往肺腺癌的分类一直以光镜为基础,往往 不能真正反映肺腺癌的组织发生及分化。
高分辨率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 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等技术的综合应 用无疑为影像学推断腺癌组织学分类提供了 一定条件。同时,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 开展也为研究早期肺癌的转归提供了影像学 基础。
9
肺腺癌手术标本的IASLC/ATS/ERS分类(2011年)
浸润前病变
非典型腺瘤性增生
原位腺癌(≤3cm原来的BAC)
非黏液性
黏液性
黏液/非黏液混合性
微浸润性腺癌(≤3cm贴壁状为主的肿瘤,浸润灶≤5mm)
肺腺癌的新分类及影像学特点
2023/11/2
1
概述
肺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所有肺 癌的50% 肺腺癌不同的组织亚型在临床影像学 病理学和遗传学上有很大差异。
近年来,尽管对这一类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 得了明显进步,但仍需要对肺腺癌亚型有一普遍 接受的标准原来的分类,包括2004年WHO分类 既不能很好地反映肿瘤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影像 学的新进展,也不能满足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的 需要。
效预测预后之前,建议同时记录整个肿瘤大
小及浸润范围
6
治疗上的需求
腺癌或NSCLC-NOS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状态,因其能预测EGFR-酪 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
腺癌是培美曲塞治疗有效、强有力的预测 因子;
潜在致命性大出血可发生于接受贝伐珠单 抗治疗的鳞癌患者。
2023/11/2
2023/11/2
15
影像学在新分类中的价值
MR成像在肺癌鉴别中的价值有限。
PET/CT主要用于浸润性肺癌的分期, 随访 及治疗反应的评估但其检测AIS的敏感性非 常低。
低剂量螺旋CT肺癌为研究早期肺癌的转归提 供了影像学基础。强调薄层CT在肺腺癌诊 断中的价值
2023/11/2
16
影像学在新分类中的价值
2023/11/2
33
微浸润性腺癌
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
(≤3cm贴壁状为主的肿瘤,浸润灶≤5mm)
非黏液性 黏液性 黏液/非黏液混合性
2023/11/2
34
微浸润性腺癌(MIA)
微浸润部分病灶判定标准: 1.组织形态为除沿着肺泡壁贴壁状生长外,还 可以有腺癌其他(腺泡状、乳头状、微乳头状 和/或实性生长)成分 2.肿瘤细胞浸润肌纤维细胞性间质内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贾丽娜;汤哲锋;高海燕【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6)015【摘要】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0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分析患者纵隔淋巴结的CT征象及影响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88例(87.1%),以4组(74.3%)、10组(71.9%)、7组(37.6%)最为常见;其次是5组(29.6%)、2组(26.7%)、6组(25.7%);余下几组则较为少见.其中NO、N1+N2、N1+N2+N3、N1 +N3发生率分别为13.9%,28.7%,33.7%,8.9%;N1、N2、N3、N2+N3发生率均低于5%,其中N2、N3跳跃性转移发生率分别为8.0%和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UICCT分期、原发灶位置、原发灶大小、UICCM分期、肺外转移与纵隔淋巴转移相关,其中吸烟、UICCM分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T分期是影响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是由肺内向肺外、多站、循站转移,而跳跃性转移相对少见.吸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M分期、UICCT分期均是影响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总页数】3页(P1693-1695)【作者】贾丽娜;汤哲锋;高海燕【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涿州 072750;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涿州 072750;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涿州 072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相关文献】1.肺腺癌EGFR突变与胸部CT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研究2.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4.根据HRCT影像学特征区分磨玻璃密度的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5.根据HRCT影像学特征区分磨玻璃密度的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析
(41:267—2∞.
叨M如KJ,s出删L calIiIl R4d.cD4屯D25叮∞cellB卯pP瑚8缸 咄imⅢune pmhol哪thI珊曲c外obDe_dq'endem m盹haIli暑mB叨.J I却
preope训ve 舡1d metastasis 0f media酊nal lymph nodeB f南m lu“g can。eL g讯叩i“g出ese characte五s石cs c曲ilnpmve
diagno_
sis 0fMLNM.
【Key words】Lung c如c蜗Medi∞bnal lymph node;Meta她is
万方数据
CHlNA MEDfCAL HERALD巾国医药导曩17
·论著·
2007年10月第4卷笨29期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肺癌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 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术前没有纵隔淋巴结的病理分期 情况下。光靠CT上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来判断有无转移不 是很准确。2002年1月.2007年1月期间.我们共手术治疗 肺癌86柳,为了提高对臃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认识。我 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尸!O.00),肿大与不肿大的纵隔
淋巴结其癌转移卒(MLNMR)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如.05)。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主要发生在第2、3、5和7组。病
程越长、原发病灶的T分级越高,则MINMR越大(P<O.05),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MLNMR依次增大(P<0.05),有毛
tion between耐aIed f如to碍肌d MI埘M.Remns:11Ie di&陀眦e 0f lyInphom咯aIy mte betWeen nol咖lali印anl卸d mali印粕t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肺腺癌的新分类及影像学特点ppt课件
与其他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01
肺癌
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小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02 03
胸膜间皮瘤
胸膜间皮瘤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X线或CT检查可见胸膜增 厚、结节等病变,而肺腺癌则表现为肺部肿块或结节,X线或CT检查可 见肺部占位性病变。
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石棉、砷) 等环境因素可增加肺腺癌的风险。
发病机制
肺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 如EGFR、KRAS、BRAF等。这些基因 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和增殖失控,最终 形成肿瘤。
02
肺腺癌的新分类
基于基因分型的分类
基因分型分类法是根据肺腺癌中基因突变的类型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肺腺癌的发生与特定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基于基因分型的分 类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将肺腺癌分为不同的亚型,如EGFR突变型、ALK融合型、ROS1融合型等。这些亚型 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对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肺腺癌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肺腺癌在肺癌中的比例逐 年上升,特别是在女性中 。
地域差异
亚洲和非洲的发病率较低 ,而北美和欧洲的发病率 较高。
危险因素
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 业暴露等是肺腺癌的主要 危险因素。
肺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环境因素
吸烟是肺腺癌的主要病因,约80%的 肺腺癌患者有吸烟史。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正位片和侧位片
有助于判断肿块的部位和大小,观察胸膜是否受累。
CT影像学特点
CT扫描
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肿块或结节,观 察其形态、大小、边缘及内部结构。
中央型肺鳞癌不同分型MSCT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7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1月 第20卷 第11期 总第157期【第一作者】任丽娜,女,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呼吸内科。
E-mail:***********************【通讯作者】任丽娜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NOV. 2022, Vol.20, No.11 Total No.157(收稿日期:2020-02-15)(校对编辑:何镇喜)±标准差(χ-±s )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0例中央型肺鳞癌患者经MSCT检查,Ⅰ型8例(13.33%),Ⅱ型39例(65.00%),Ⅲ型13例(21.67%)。
各型中央型肺鳞癌CT征象如下:(1)Ⅰ型中央型肺鳞癌 支气管腔内小结节,肿瘤最小径0.56cm,肿瘤最大径1.82cm,其中2例位于气管,3例位于主支气管壁,边缘清晰,3例位于叶支气管,2例伴有阻塞性肺炎。
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强化多均匀。
(2)Ⅱ型中央型肺鳞癌 肺门结节与肿块,肿瘤最小径2.14cm,肿瘤最大径9.53cm。
CT显示圆形患者女性 66岁,咳嗽1年余,加重伴活动气短2个月。
中央型肺鳞癌。
CT可见左肺上叶巨大软组织肿块。
肺窗显示边缘光整(图1)。
纵隔窗显示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点状钙化及液化。
病灶周围伴阻塞性炎症与不张(图2~图3)。
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周边强化,CT值增高30Hu以上(图4)。
或类圆形10例,不规则形29例,边界模糊16例,清晰23例,8例棘突征,23例伴有阻塞性肺炎。
5例可见偏心、不规则形空洞,11例边缘呈分叶状,其中2例可见气-液平面。
肺癌常见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
肺癌常见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一、肺癌患者的症状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疲乏、体重下降等,肺癌患者的症状肺癌患者的症状可能因肺癌的类型、大小、位置和阶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肺癌症状:咳嗽:长期的咳嗽,可能伴有咳痰或咳血,是最常见的肺癌症状。
呼吸困难:肺癌可能阻塞气管、支气管或压迫肺部组织,导致呼吸困难。
胸痛:肺癌可能压迫或侵犯胸壁或胸膜,导致胸痛或胸部不适。
疲劳:肺癌可能导致贫血和身体不适,使患者感到疲劳。
声音嘶哑:肺癌可能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体重下降:肺癌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身体消耗能量过快,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骨痛:肺癌可能转移到骨骼,导致骨痛。
头痛:肺癌可能转移到脑组织,导致头痛和神经系统症状。
肺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晚期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或有其他疑似肺癌的情况,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二、肺癌CT常见的直接影像学特征肺癌的 CT 影像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和评估肺癌的严重程度,以下是常见的 CT 影像特征:1、肿块:肺癌通常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或肿块状病变,大小不一。
这些肿块可以是实性或部分实性的,或者包含坏死、出血等组织成分。
2、边缘:肺癌的边缘通常比较不规则,具有毛刺状或分叶状。
3、密度:肺癌的密度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有时可见低密度区,这些可能代表坏死或囊性变。
4、位置:肺癌可发生与肺的相对周边区域,但也可以发生在段以上支气管周围的相对中央区域。
肿瘤位置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法和预后。
5、空洞:肺癌可能伴随空洞的形成,特别是在那些包含坏死组织的大肿瘤中。
肺癌空洞的存在可能表明肿瘤已经长期存在或已经进入晚期,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
6、坏死:在某些情况下,肺癌病变范围过大其中央由于缺血进而溶解坏死,CT表现为低密度坏死区,这些特征可能与肺癌的类型、阶段和治疗方案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CT 影像不能确定肿瘤是否为良性或恶性,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临床疑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EBUS-TBNA阴性患者的处理
临床疑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EBUS-TBNA阴性患者的处理留永健; 陈闽江; 孙雪峰; 邵池; 徐燕; 陈勇; 赵媛媛; 赵静; 王孟昭【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9(022)004【总页数】5页(P223-227)【关键词】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病理阴性; 肺肿瘤【作者】留永健; 陈闽江; 孙雪峰; 邵池; 徐燕; 陈勇; 赵媛媛; 赵静; 王孟昭【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支气管镜下超声影像的发展,该技术已经成为呼吸病学中一项重要的微创技术。
目前超声支气管镜(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EBUS)可分为凸面超声和小探头超声两种,分别于1990年和2004年进入临床使用[1,2]。
其中经超声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结合了超声及细针穿刺活检,是对于纵隔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诊断一项重要手段。
该技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了90%,同时与纵隔镜相比操作简便和创伤更小,易于被患者接受。
近年来,多个研究提示EBUS-TBNA在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结节病以及结核等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3-5],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评估也写进了多个肺癌临床诊治指南。
但是对于拟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EBUS-TBNA病理诊断阴性时应该如何处理呢? 本文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人群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2010年9月-2016年12月接受EBUS-TBNA检查的患者共1,412例。
最终诊断肺部恶性疾病747例(53%),结节病353例(25%),其他诊断包括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等感染、囊肿、胸腔内甲状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7 May26(15)• 169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物理诊断CT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贾丽娜,汤哲锋,高海燕()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涿州〇72750[摘要]101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例经病理确101诊的肺腺癌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分析患者纵隔淋巴结的CT征象及影响因素。
结果例患者中纵88(87. 1% 4(74.3% )、10(71. 9% 、7(37. 6% 5(29. 6% )、2隔淋巴结转移例),以组组)组)最为常见;其次是组组 (26.7% )、6(25. 7% 0、1 2、1 2 3、1 313. 9%,组);余下几组则较为少见。
其中NN+ NN+ N+ NN+ N发生率分别为 28. 7% ,33.7% ,8.9% ;1、2、3、2 + 35%2、3跳跃0%9. 9%NNNNN发生率均低于其中NN性转移发生率分别为和,8. 。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UICCT分期、原发灶位置、原发灶大小、UICCM分期、肺外转移与纵隔淋巴转移相关,其中吸烟、UICCM分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T分期是影响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肺腺癌纵隔淋跳跃性巴结转移的规律
是由肺内向肺外、多站、循站转移,而转移相对少见。
吸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M分期、UICCT分期均是影响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
[关键词]肺腺癌;淋巴结转移;胸部CT :10. 3969/. . 1008 -8849.2017. 15.035 doijissn[文章编号]1008 -8849(2017) 15 - 1693 -03图分类号]814.42 [文献标识码[中R]B 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 的速度注人80 ~ 100 非离子型 mL/smL肺癌是当今世界上病死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对比剂,注射后20 ~ 25 为动脉期、60 ~ 70 为静脉期,将层 ss 转移途径是淋巴结,目前临床多采用病理检测和影像学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进行诊断作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测方法,厚与间距均设置为5 ,必要时对病灶部位行2. 5 重建。
CTmmmm1.3纵隔淋巴结分区及阳性判定标准依据国际肺癌研究在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肺腺癌发病协会制定的胸内淋巴结分组标准对纵隔淋巴结分区进行判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概率高于鳞癌[1]。
肺腺癌的突变率高,其能有效预测患者使用小分子络氨定。
测量淋巴结直径,以最短直径为基线,如短径超过10
EGFRmm 酸激酶状况,但目前关于状态对纵隔淋巴结转移或跳且未出现钙化,则提示为淋巴结转移,检查为阳性,如低于 EGFRCT 10 则为阴性。
mm跃性转移的影响,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2]。
基于此,本研究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 18. 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SPSS 回顾性分析了101例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患者影像学特点,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状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EGFR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描述,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t描述,比较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回归分析。
XLogist的关系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寻找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移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结果1临床资料22.1~3 原发病灶情况原发病灶直径<2 8例(7. 9%), 3=2 cm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7月一2015年9月保定市第二17 例(16.8% ),53 ~5 36 例(35.6% ) , 5 ~7 19 cmscmScm中心医院收治的101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癌,术前均行平扫联合增强扫描。
排除合并例(18.8% ), 3=7 21例(20. 8% )。
原发灶位于左上、下肺 CTcm其他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其中男56例,女45例;分别为24例
(23. 8% )、23例(22.8% ),位于右上、中、下肺分年龄25 ~76(52.37 ± 10.45)岁;吸烟50例;评分1 ~2分别为 28 例(27.8% )、14 例(13.9% )、12 例(11.9% )。
PS79例,3 ~4分22例;突变状态:无突变71例,19因子阳性淋巴结分布情况101例患者中,淋巴结阳性88 EG FR2.2突变18例,21因子突变11例,其他因子突变1例;手术方式:例(87.1%)。
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2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2. 2.1 淋巴结分组情况以
4组(74.3%)、10组(71.9%)、7组(37. 6% )最为常见,其次是5组(29. 6% )、2组扫11例,支纤镜活检术83例,肺肿物穿刺术5例;期UICCI8例,期1例,期19例,期15例,期58例。
(26.7% )、6组(25.7% ),余下几组则较为少见。
见表1。
nmambiv 1.2 扫描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采用64层螺旋进行 2. 2.2纵隔淋巴结分期情况0 14例(13.9%),1 3例CTCTNNN(3.0% ) ,2 4 例(4. 0% ) ,3 3 例(3. 0% ) ,1 + 2 29 例 NNNN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期间要求患者憋气。
扫描范围:从肺尖到 (28. 7% ) , + 2 + 3 34 例(33. 7% ) , 2 + 3 5 例肺底。
扫描参数:管电流200 ,层厚 5 ,管电压120 ,Nl NNNNmAmmkV(5. 0% ) ,1 + 39例(8.9% ) …1、
2、3、2 + 3发生率NNNNNNN螺距1.0。
平扫后行增强扫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经肘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