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
严重多发伤在手术室急救护理体会
严重多发伤在手术室的急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203-01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高层建筑、社会现象等原因造成的严重多发伤日益增多,常见的有车祸伤,坠落伤,刀砍伤,爆炸伤等,其中又以车祸伤,刀砍伤居多,受伤部位多为四肢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心脏刺伤、胃肠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五官损伤等,病情危重。
本文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收治的严重多发伤113例进行观察,并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3例患者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车祸伤56例,刀砍伤44例,坠落伤9例,爆炸伤4例。
病人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创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
1.2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术后37例术后送入icu病房,74例术后送回病房,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2护理体会2.1创伤能不能抢救成功,时间是重要因素。
据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的经验,威胁生命的损伤,伤后最初60秒是决定伤员死亡的关键时间[1]。
而手术室的急救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后立即做好迎接病人的一切准备工作。
备好抢救药品、除颤器、加压输血袋等用品,以便于为抢救病人赢得“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2病人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至少保持两路通路,尽快行颈内静脉穿刺或静脉剖开。
最好在颈内穿刺时留取足够量的静脉血,以备各项化验及交叉配血用,以及输血前必要的血液检查,这样就解决了抽血难的问题。
2.3因病情危重,参加抢救的各科室人员较多,容易出现差错,所以大家一定保持清醒的头脑,忙而不乱。
术中的口头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书中所有的用药必须查对清楚后再用,用后的空瓶或袋不能扔掉,存放于空盒内,以备查对。
2.4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要有全局观,急救观[2]。
器械护士根据手术的需要准备各类手术器械,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急诊多发伤救治体会
伤休克 时 . 用 高渗 复合 液及尽 量 给予 血液 、 浆等 使 血
胶体 液 .采取控 制性 复苏 和 允许 的低血 压 复苏 术 尤
中 图分 类 号 : 6 5 7 R0. 9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 , 业 、 筑 业 、 通 工 具 等 出 工 建 交 现的 意外所 导致 的创 伤越 来越 多 .创伤 已成 为危及
11临床 资料 : 组 3 . 本 2例 , 2 男 3例 , 9例 : 龄 l 女 年 9
~
6 8岁, 平均 3 2岁 。受伤 到人 院时 间 1 m n h 交 0 i ̄4 :
死 亡 5例 .其 中 3例 因失 血性 休克 死 于术 中或术 后
2 4内 . 例 死 于胸 伤合 并 急 性 呼吸窘 迫 综 合征 , 例 1 1 死 于术 后合 并多 器 官功能 障碍 综合 征 .说 明损 伤控 制 的原 则应 在严 重 多发伤 早期 救治 中广 泛推 广 。 4参考 文献
75 .%氯 化钠 溶 液 ( 张盐 液 ) 高 有较 好 的复 苏效 果 , 可 作 为首选 液体 .然 后快速 输入 林格 液及 其 他 电解 质 溶 液 , 量 少用 含 糖 溶 液 , 时尽 快 完 成 配血 , 尽 同 最好 1m n内开 始输 血 两 条通 道 血 液 和 晶体 液 同时 输 0i 入 . 争达 到最 好 的复苏 效果 。合 并颅 脑损 伤 或胸 、 力 肺损 伤者 . 当限制 液体 的输 入量 及种 类 . 适 以防止 发 生或加 重脑 水肿 及肺 水肿 在抗休 克 的 同时必 须 注 意纠 正凝血 功能 障碍 . 手术 创造 有条 件 为 治疗 多发
多发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呼 吸道梗 阻 , 以致 窒息 【 1 ] 士可 用耳 听伤 员 的呼 吸 , 。护 了解 有无 通
气不良, 观察 口唇有 无 苍 白或紫 钳 , 廓 运动是 否对 称。 胸 如发 现病 人 呼吸 时发 出高而 尖 的喉 鸣音 时 , 有预 见性 地警 惕气 道 的不完 应 全性 阻塞 , 迅 速清 除 口咽部 的 分泌 物 , 吐物 , 凝块 等 , 出 应 呕 血 拉 舌头 , 时作气 管 内插 管或 气管 切开 , 息可 很快解 除 ; 现 必要 窒 如发 病人 口唇苍 白或紫钳 , 胸廓运动微弱或消失时 , 就要警惕开放性 或张 力性气 胸 , 此时 , 速 封闭 开放气 胸 , 医生 到来 前做 好 应迅 并在 行胸 腔 闭式引 流 的准备 。 2. .2维持 有 效 循 环 , 短抗 休 克 时 间 。严 重 多 发伤 病 人病 情 危 3 缩 重 、 亡 危 险性 高 ,h内救治 存 活 性 大 , 引起 医护 人员 高 度重 死 1 能 视, 但休 克 症 状不 典 型 者 , 克 早 期 反 映 不 出危 险 情 况 , 容 易 休 很 耽 误 病情 。护士 应 有 预见 性地 对 休 克早 期 病人 实施 有 效 的护理 措 施 , 医生 下 达 医嘱 前 使 用套 管 针迅 速 建立 两 三条静 脉 通道 , 在 在静 脉 穿 刺成 功 的 同时 , 留取 血 标 本 , 血 型 , 血 以 及必 要 的 查 配 2 护 理 血液检查 , 以防止失血性休克 , 为手术等作好准备[ 2 1 。并给予 留 21 . 院前 急救 护 理 : 急 救 的基 本 原则 是 先 救命 , 院前 后治 病 , 包括 置 导尿 , 准确 记 录尿 量 , 关注 组 织 的灌 注 量作 为调 整输 液 的依 以 现场 急救 护理 和运 转与 途 中监护 。到 达现 场后 , 士应 迅速 对病 据 之一 。 护 人 进行 护理 体检 , 包括测 量 血压 、 脉搏 、 吸 、 定 意识 状 态 ; 察 23 通过 重要 脏器 功能 的监 测 , 见 病情 的动 态性变 化 。 重 多 呼 确 观 .3 . 预 严 表面皮肤损伤 、 语言的表达能力 , 四肢活动状况 以及病人对伤情 发伤病人常为多个脏器损伤, 病情重, 生命休征转化快 , 护士应尽 或病症的耐受程序等 , 原则上尽量不移动病人身体。 同时, 应迅速 可能地 给伤 者接 上心 电监 护 仪 ,根 据病 情 需要 对心 率 、血压 、 呼 而果 断地处 理直 接威 胁病 人生命 的伤情 或病 状 ,包 括开 放气 道 、 吸 、 温 、 氧饱 和度 等分 别 进行 监测 。合并 有 颅脑损 伤 的病 人 , 体 血 建立 静脉通 路 、 包扎 、 止血 等 。 对病 人进 行现 场初 步 目测 急救护 则应重点监测神志 、 在 瞳孔 、 内压等 的变化 , 颅 警惕脑疝的发出; 严 理后 , 速将病 人转 至 医院 。搬运 病人 时尽 可 能不 改 变病人 的体 密 观察尿 量变 化 , 惕 肾功 能 的早期 损害 。 快 警 .4预见 性协 调各科 室 间 的工作 , 短各项 处 置时 间。严 重多发 3 缩 位 , 人平抬 上 车 , 人进 入救 护车 后 , 人员 要充 分 利用 车 2 . 将病 病 护理 为 上设 备对 病 人实施 生命 支持 与监 护 , 途 中应保 持 呼吸 道顺 畅 伤 病人 的抢救 工 作涉 及 的科室 范 围广 , 了使 病人 的抢 救 工作 不 运送 受 任何 阻 力 , 得抢 救 的 最好 的 时机 , 士 可有 预 见性 地协 调 好 赢 护 和维持 有效 的静脉 通道 。 22 .急诊 室急 救护理 与其 他科 室 的 工作 , 救 治病 人 的 同 时通 过有 关科 室 , 急救 工 在 使 2 .接 诊 : 诊病 人 时 , .1 2 在接 护士 应保 持 冷静 沉 着 、 紧张 而 有序 , 争 作 畅通无 阻 , 急诊 科真 正成 为 生命 的绿 色通 道 。 使 分夺 秒 , 十秒 内完 成观 察 病人 的呼 吸状 态 , 环 状态 、 在几 循 意识 、 3 结 果 受伤部位 、 、 ; 伤类 瞳孔 简单询问伤情, 探测病人的神志 ; 摸伤员的 10 多发 伤病 人 中 , 救脱 险 16 , 亡 1 例 , 成功 2例 抢 0例 死 4 抢救 桡 动脉 、 测脉搏 是 否快速 细 弱 ; 量血 压等 。 测 率 为 8. , 8 % 比原来 上 升 了 4 % ; 效 抢救 是 为 2 ~2 i, 3 . 有 7 8 6m n 比原 22 评 估诊 断 : 接诊 病 人后 , 据 病人 呼 吸 、 .2 . 在 根 循环 情 况 , 护士 迅 来 平 均提 前 3m n说 明 在严 重 多发 伤病 人 的 急救 过程 中 连续 性 0 i, 速进行护理评估 , 如气道是否通畅 , 通气是否足够 , 气体将近换是 地 、 预见 性地 针对性 的护理 有着 很重 要 的作 用 。 有 否足够、 是否存在休克体征等。在最短时间内有预见性地发现存 4 体 会 在 的护理 问题 , 出护 理诊 断 。 做 通过对 10 2 例严重多发伤病人急诊救治 的护理,深深体会 2 .合作 : .3 2 经过接诊 , 进行初步的护理体检和评估 , 根据病情的 到 , 为了及时准备抢救病人 , 护理上必须做到; ①要有遇见性。严 严 重程度 和创 伤 的部位 , 决定 由哪个 科 医生参 加抢 救 病情 危 重 创伤 病人 病 情 变化 快 , 士 不 能单 纯 被动 地按 医 嘱处 置 , 迅速 护 而应 急者, 护士 应迅 速将 病人 送 入急 危 重症 监 护 房 ( IU) 行 抢救 , 通过对创伤病人的伤情观察、 EC 进 评估, 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 主动采 确 保仪 器设备 , 救药 品 , 护 系统 的完备 。同时 , 向伤 者 的家 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急 监 应 ②要有针对性和准备性。 严重创伤病人病情 属或单位负责人作适当的解释 , 取得他们的配合。 复杂, 涉及科室范围广 , 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 全面客观 23护理措 施 . 地 评 价伤情 , 取有效 的处理措 施 。 采 抢救 过程 中 , 士必须 保持 冷 护 231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维持有效通气 。 严重多发伤病人常常伴有 静的头脑 , 确保护理措施的准确性 。 ③要有时间性。 为赢得创伤病 + 金湖县 中医 院外二科 (160 2 10 ) 人 急救 “ 黄金 1” h 的时 间 , 护士 必须 不 断提 高 急救 意识 , 立起 快 建 21 7月 2 02年 5日收稿 速 反映 的抢 救 机制 , 而使 自己逐 渐 成为 动作 敏捷 、 从 观察 能力 强 、
152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体会
152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与治疗,总结救治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治愈139例,死亡13例。
结论: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实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创伤控制外科策略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控制外科策略【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345-03严重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损伤造成2个或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损伤,且其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16分[1]。
严重多发伤涉及学科广泛、伤因复杂、伤情严重、变化快、休克多、难处理、易漏诊、致残和死亡率高。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152例,其中男89例,女63例,年龄8岁~78岁,平均34.5岁。
车祸伤95例(62.5%),坠落伤27例(17.8%),打击伤21例(13.8%),其中钝性打击伤7例(4.6%),锐性刺伤14(9.2%),其他9例(5.9%);2个部位损伤81例,3个部位损伤54例,4个部位以上17例;以颅脑损伤为主41例,以胸部损伤为主35例,以腹部损伤为主31例,以骨折为主45例。
1.2 救治方法院前急救:提高时间效率非常重要,接到急救电话后2min~3min内迅速出诊,救护人员到达事发地后快速做好伤情评估,正确归类,明确急救重点。
处理最危及生命的损伤,如气道不畅的立即开通气道;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现场行心肺复苏术;对合并休克的患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进行补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查体,按照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颅、骨盆、四肢、动脉、神经的顺序进行。
急诊科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经验与反思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尊重患者的临终选择,提供专 业的临终关怀服务,并积极探 讨安乐死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 。
创伤救治的技术创新
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技术在创伤救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减少创伤 ,缩短康复时间。
智能医疗设备
智能医疗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帮助医生及时 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3D 打印技术
职责分工
清晰的职责分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确保治疗流程顺利进行。每个成员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并积极配合其他成员。
密切协作
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协作,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多学科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和功能恢复率。
急诊科创伤救治的质量控制
迅速评估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和意识水平,以确定其生命状态,判断伤情严重程度。
2
开放气道
保持伤者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道开放术,以确保氧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3
控制出血
迅速止血,包括直接压迫、包扎、加压止血带等方法,以减少失血量,防止休克。
4
处理骨折和脱位
对伤者进行骨折和脱位处理,包括固定、包扎、复位等,以防止进一步损伤。
3D 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定制化的医疗器械,提高手术的 精准度和效率。
远程医疗技术
远程医疗技术可以将创伤救治专家与偏远地区的患者连接起 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创伤救治的管理策略
流程优化
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流程,提 高效率和质量。
团队协作
加强多学科协作,建立高效的 救治团队。
质量控制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定 期评估和改进。
创伤性出血的控制
快速止血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近年来,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对其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救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前急救效果分析院前急救是伤患从事故现场到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环节,对伤患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快速定位和现场救治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必须快速准确地定位和现场救治,为后续的医疗救助争取时间。
通过车辆定位系统和现场急救人员的快速反应,可以大大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2. 高效协调与资源调配院前急救需要实现各方资源的快速调配和协调,包括救护车、急救人员、医疗设备等。
通过建立高效的调配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抢救效果。
3. 迅速转运和及时报告对于需进一步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需要通过救护车将其迅速转运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及时向接收医院报告伤情,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1. 快速诊断和分级处理急诊部门需要具备快速准确的诊断能力,对伤情进行准确判断,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优先处理重症患者,提高救治效果。
接受伤患家属的指导和安抚,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多学科协作与专家会诊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借助不同专科的医生和设备,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专家会诊,及时讨论伤情和治疗方案,确保医疗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3. 及时手术干预和有效救治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伤患者,急诊部门需要迅速安排手术室,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手术。
对于其他伤患者,可以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措施,提供最佳的救治效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对于提高救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快速定位和现场救治、高效协调与资源调配、迅速转运和及时报告,可以缩短救助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而在急诊处理环节,通过快速诊断和分级处理、多学科协作与专家会诊、及时手术干预和有效救治,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患的健康。
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的护理体会
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9例患者成功脱险,另5例因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时间均控制在25-55min范围内,平均抢救时间为(35.5±4.4)min。
结论在急救的过程中,时间的控制是救治患者的关键,为此,护理人员需冷静掌握患者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落实急救护理。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20-02严重创伤主要是指因各种化学性、机械性以及生物性所导致广泛或多处软组织受到创伤,并且人体重要器官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或休克,患者伤势多较为严重,且病情发展迅速,若不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此,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需及早治疗处理,严密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高品质的护理质量帮助抢救患者生命。
现结合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并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严重创伤患者84例,其中女性16例,男性68例,患者年龄均为18-68岁,急诊处理时间均在患者受伤后的1-5h。
造成患者损伤的原因有:9例高处坠落,59例交通事故,6例刀刺伤,10例砸伤。
诊断分类:21例复合伤,42例单脏器创伤,4例挤压伤,17例多发伤。
若患者的创伤指数(ti)大于17分,则视为重伤。
1.2 急救护理方法1.2.1 评估病情由于急诊患者多较为特殊,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
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确定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的表面或询问完成伤情评估。
通常情况下,根据abbcs等方法对患者的检查。
a(airway):气道是否有堵塞现象;b (breath):呼吸的频率和动度;b(bleeding):患者主要伤处;c (circulate):末梢循环、脉搏血压;s(sense):患者的意识处于何种状态,对外部刺激是否有反应。
严重多发伤189例急诊救治体会
在 急诊科救治 中 , 应注意 :( 1 )对看似较 轻的多发 伤患
伤应警 惕亚急性 颅内出血 , 胸腹部外 伤应警惕迟 发性 内脏及
例, 殴击伤 4 8例 , 砸伤和高处坠落伤 2 5例 。开放性损伤 1 2 1 者 不能放松警惕 , 应全面 、 动态 、 密切 地观察病 情。如颅 脑外 大血管破裂 出血 , 四肢创伤手术包扎后 应注意 观察肢端 血运 的伤情进行 全面而突出重点 的检查 。合并 颅脑伤 者应做 C T 检查 , 必要时行核磁 共振 , 脑 血管 造影 检查 ;对 不 宜搬 动的 胸腹外 伤患者应 行床旁 B超 、 X线 拍片及腹 腔穿刺 检查 ;对
【 摘要 】 回顾 分析 1 8 9 例 严重 多发 伤患者 在急诊 科急 3 结果
诊 急救的治疗 经过 , 治愈 1 6 5例 , 死亡 2 4例 。我 们认 为建立
本组治愈 1 6 5例 , 死亡2 4例 , 死亡率 约为 1 2 . 7 %。
死亡原因 :创伤性 休克 1 0例 , 重型颅脑外伤 7例 , 多器官功
成功率。 讨 论
【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 【 中图分类号 】R6 4 ;R 6 0 5 , 9 7 【 文献标识码 】B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 , 能否在伤后 得到早期 正确及 时 的救治 , 特别 是伤后“ 黄金 1 小 时”内得 到正确 、 及 时有效 的救治 , 是降低 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J 。因此 , 尽早 明确 诊断 、
伴胸腔积液者应及时采取胸腔闭式 引流等非手术 治疗 , 无效 重多发伤并发症多 , 但早期常见 的危及生命 的并发 症有 :创
3 ) 重视并 发症 的早期预 防和 处理 。严 2 0 0 0 ml 晶体液 , 再 酌情输 入代血浆 、 新鲜 血浆 、 所需 血液成 时才行手术探查 。( 急 性呼 吸窘 迫综合 征 ( A R D S ) , 多器 官功 血 >1 0 0 0 m l 或胶体用量 >1 0 0 0 m l , 血细胞 比容 <2 0 %, 应补 伤及失血性休克 、 MO D S ) ;其次是 应激性 溃疡 伴 出血 、 感 染。 充血 液制 品… 。颅脑损伤者应适 当增 加胶体液量 , 晶体 液量 能不全综合征 (
6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体会
在急诊手 术的 患者 中包 括气管 插管 术 1 , 管切 开术 5 8例 气 例, 胸穿术 1 , 9例 胸腔 闭式引流术 1 , 5例 紧急开颅清 除颅 内 血肿 、 减压术 2 , 6例 紧急剖胸探查术 1 ( 间血 管结 扎 1 5例 肋 0 例、 肺修补 6例、 肺血管成形 2例 、 心包填塞减压 、 心肌修补 2
紧急剖腹探查 3 ( 5例 肝破裂修补 2例 、 脾切 除 1 、 6例 胃肠修 补 1 2例、 小肠部分切除 1例、 胱修补 3例 、 膀 尿道 会师 2例 、 后腹腔 巨大血肿止血 2例) 各种 清创术 6 , 7例 , 四肢骨折 内 固定术 1 7例 , 内 外动 脉 修补 术 2例 , 颈 颈外 动 脉 结扎 术 1 例 。结果临床治愈 5 7例( 9 5 , 8 . %) 死亡 1 例 (6 0 ) 1 1. % 中早 期死亡 7例( 重型颅脑损伤 3例 、 胸腹多脏器伤 2例 、 腔多 腹 脏器伤 1例 、 胸内心脏大血 管伤 1例 ) 晚期死 亡 4例 , 因 、 均 创伤广泛 、 术后严重感染 、 多脏 器功能衰竭致死 。
例 、 肌 修 补 1例 、 内 心 脏 按 压 2例 、 主动 脉 修 补 1 ) 膈 胸 胸 例 ,
制 出血 的创伤性休克 , 近年来 主张行限制性 复苏治疗。我们 对 3 i 0r n内输入 液体 1 0 a 0—25 0m , 0 0 l伤员血压 仍不 回升 , 立刻查 明有无 出血而需 要紧急手术 止血 , 本组 2 7例经手 术 止血获得成功。所有类型的创伤中 , 因失血所致 的组织 氧供
维普资讯
20 0 8年 4月
中 国 民康 医 学
Me ia o r a fC ie e P o l g He l d c lJ u l o h n s e p e at n h
多发伤抢救案例
多发伤患者抢救个案多发性损伤在外科创伤中较常见,具有伤情复杂、合并伤多,死亡率高等特点。
故在救治过程中快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后继治疗成功的重要根底和保证[1]。
2021年3月8日我科收治1例多发伤患者,我作为护士长指挥并参与抢救,经过我们积极救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收入ICU病房继续治疗。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案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乘坐电瓶车被卡车撞倒致胸、腹及腰背部等多部位损伤,于2021年03月08日07:57由120送入院。
2.抢救经过07:57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晰,精神萎,重度贫血貌,急性痛苦面容,卧于硬板平车。
立即予多功能监护、吸氧,测生命体征:心率98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90/60mmHg,指脉氧饱和度92%,予左、右上肢各开通一路静脉通路,抽取血标本送检。
遵医嘱予羟乙基淀粉溶液等补液扩容。
体格检查:患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GCS评分为E4V5M6,左侧胸廓及腰背部压痛明显,右下腹轻压痛,疼痛评分为5分,创伤修正评分〔RTS〕为12分。
患者全身多处擦伤,协助医生予清创包扎处理,骨盆处予床单加以固定和制动,并予留置导尿,首次引流出淡黄色尿液200ml,并留取尿标本送检。
08:15测生命体征:心率99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3/57mmHg,指脉氧饱和度95%,患者生命体征尚稳定,陪检胸腹部CT检查。
患者CT检查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血气胸、左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腰椎横突骨折,护送入ICU进一步治疗。
3.急救与护理3.1伤情评估患者送至急诊室后,立即通知医生,同时简单询问病史,了解受伤原因。
首先进行ABS评估,检查气道〔A〕、有无出血〔B〕和休克〔S〕,然后脱去患者衣服,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判明有无致命性损伤[2]。
通过评估初步掌握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四肢活动及出血情况,检查受伤部位、程度,在2分钟内作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根据修正版创伤RTS评分,从意识状态、呼吸、收缩压三方面得分为12分,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黄区。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一、快速评估伤情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首先要迅速而全面地评估患者的伤情。
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初步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
同时,询问患者受伤经过,了解可能的伤情,为后续抢救提供依据。
二、止血与包扎针对患者的出血部位,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至关重要。
对于四肢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对于内脏出血,需立即手术止血。
在止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包扎固定。
三、补充血容量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血容量严重不足。
因此,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可通过静脉输液、输血等方式补充血容量。
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输液过快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四、药物治疗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药物治疗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可给予患者升压药、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以稳定血压、缓解疼痛、预防感染。
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五、氧气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缺氧症状,因此,氧气治疗也是必要的。
通过给患者吸氧,可以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在吸氧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氧流量和吸氧方式。
六、监测生命体征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要做好记录工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七、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情况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八、转送医院在初步抢救后,患者病情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治疗时,应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医院。
在转送过程中,要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要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体会
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急诊重症室工作多年,我见证了许多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严重多发伤的重要性和急救的紧迫性,也总结出一些救治的体会。
一、初步评估阶段
快速而准确的初步评估是严重多发伤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的第一步。
在救治过程中,开展快速、全面、系统的初步评估,首要考虑到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等。
同时,还应询问患者最近是否出现过与现病相似的症状,如头疼、恶心、呕吐等。
二、积极抢救阶段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如药物快速输液、心肺复苏、外科手术等。
有时候病情十分复杂,需要专家和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协同工作。
三、疼痛控制阶段
严重多发伤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和抢救,身体已经十分虚弱,需要及时控制疼痛。
这时候医生应该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例如麻醉、止痛药等。
四、心理干预阶段
长时间的治疗和抢救,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还会对其精神造成巨大压力。
因此,医生需要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配合治疗,增加康复的意愿和信心。
五、康复护理阶段
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治愈出院之后,还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保证患者后期康复效果。
康复护理包括营养调整、运动医学、职业康复等,都需要医生和家属的合作和努力。
总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治疗工作十分重要且复杂,需要医生积极协同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拯救患者的生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多发伤的急诊一体化救治体会
多发伤的急诊一体化救治体会
何智勇;张献辉;彭国兵
【期刊名称】《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018)005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5年5月至2009年3月采用传统模式救治的多发伤患者123例为对照组,以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开展急诊一体化救治的161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急诊室滞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总页数】2页(P371-372)
【作者】何智勇;张献辉;彭国兵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急诊外科,21502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急诊外科,21502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急诊外科,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重症多发伤急诊时间窗内一体化救治效果分析
2.一体化创伤救治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3.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4.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临床救治分析
5.急诊创伤一体化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及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伤的培训总结
多发伤的培训总结多发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严重多发性创伤是指在一种致伤因素作用下,多部位或多系统器官受伤,且其中一处为威胁生命的严重伤或并发休克者。
严重多发伤由于存在多部位、多系统的创伤,患者生理紊乱严重,病情危急,需紧急救治,所以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
现将我院急诊科在2005~2008年12月出诊现场救护并安全转送60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7~60岁,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占85%;意识清醒44例,昏迷16例,其中生命体征平稳2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39例(血压在0~80/50mmHg),开放伤出血42例,闭合内出血18例。
病人受伤至得到救治时间为5-90分钟,平均15.8分钟。
1.2受伤原因及损伤部位交通事故48例,刀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2个部位伤34例,3个部位11例,4个部位以上3例;以颅脑伤为主6例,以胸部损伤为主8例,以腹部损伤为主6例,以骨折为主27例,其中四肢骨折19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5例。
2急救措施与体会2.1现场急救的措施护士协助医生使病人平卧,尽快全身检查,查出危及生命之所在,同时做到:①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异物,平卧头偏向一侧,这对严重多发伤的病人尤为重要,特别是颅脑损伤与严重创伤性血气胸,防止呼吸道内血性分泌物阻塞而发生窒息,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使用口咽通气管。
②给氧:及时给氧,氧流量6~8L/分钟,以改善脑组织及全身组织缺氧,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③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开放2条以上静脉通路,选择18号静脉置管针,开放靠近心脏部位上肢大血管或颈外静脉,进行静脉复苏,尽快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及平衡液500ml,及时纠正休克状态。
一般创伤性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疼痛性休克等。
2.2颅脑损伤的特殊护理①观察意识: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
476例严重多发性伤的急诊救治体会
救治 就显得特别重 要 。为进 一步 缩短 受伤 至就诊 时 间 , 我院
急诊科 在伤员 尚在 运送 途 中, 就把 伤员 的病情 资料通 知 相关
手术科室并做好 相应 的抢救 准备 , 大大 缩短 了等待 救治 的时
间, 从而提 高了抢救 成功率。
8 , 2例 体表 10例次 , 2 颈部损 伤 4 2例次 , 面部损 伤 7 3例次 , 挤 压综合征 6例 。损伤程度 A SIS评 分 J 1 4 I. S :6— 2分 , 均 1 平 9 分 , 为重度创 伤 。人 院时情 况 : 组 伴 有创 伤 失 血性 休 克 均 本
处坠落 伤 7 1例 ( 5 0 ) 刀 伤 3 1. % , 8例 ( . %) 其 他 伤 1 80 , 0例 ( . %) 2 0 。就诊时间 : 伤后 < 5 3h27例( 4 0 )3—1 6 5 . % , 2h 18 例(5 3 ) >1 1 (0 7 ) 3 . % , 2h5 例 1 .% 。伤 2个 部位 15例 , 5 3个 部位 24例 , 2 4个部 位 9 7例 , 平均 每个患 者损伤 3 8 .7个器 官。 合并颅脑伤 2 7例次 , 8 四肢 伤 3 9例次 , 2 胸部 伤 13例次 , 0 腹部 及盆腔损伤 15例次 , 部 伴其他 部位 损 伤 9 2 腹 8例 , 脊柱 损伤
诿。因此 , 多发性创 伤 的迅速诊 断和 急救 处理就 显得 尤 为重
多发伤是指在 同一外力 作用 下 , 机体有 两处或 两 处 以上
解剖部位受 到的严重创 伤 , 至少有一 处损 伤是危 及生 命 的 且 损伤。近年来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 意外 伤 害和 各种车 祸 的发生
要。因而对这部分 伤员 的抢 救 和治疗 , 社会 和家庭 无 疑十 对 分重要 , 应予高 度重视 , 全力抢救 。 2 2 急救及诊 断 创 伤 院前急救 的 目标 是使 患者 在伤后 最 .
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措施及其效果分析多发伤是指患者受伤部位多、程度重的一种特殊伤情,其特点是病情复杂、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大,危害性严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多发伤患者急需救治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及时的急诊救治措施对于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诊断多发伤患者一旦发生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情进展迅速,往往以致命的速度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诊诊断至关重要。
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等。
在急诊诊断时,需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检查措施,如快速输血、快速输液等,以迅速确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进而制定合理的救治方案。
1. 快速输血多发伤患者在出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时,往往需要立即进行快速输血,以迅速补充失血所致的血容量不足。
在进行快速输血时,应根据患者失血的程度和速度,合理地确定输血的速度和量,避免出现输血过快或过慢,以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2. 控制出血在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过程中,控制出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需要通过手术、止血药物、外固定等手段迅速止血,避免继续失血造成更大的伤害。
3. 快速输液在进行快速输血的还需要进行快速输液,以补充患者体内失血所致的血容量不足,保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4. 快速复苏在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中,必须进行快速复苏,通过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调节患者的体位、积极纠正酸中毒等手段,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5. 补充凝血因子多发伤患者在失血性休克的过程中,常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需要及时补充凝血因子,以防止继续失血。
经过上述急诊救治措施的实施,往往能够有效地挽救多发伤患者的生命。
对于大量失血导致的休克病情,经过及时的快速输血和停止出血等措施,往往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使患者的生命得到有效地挽救。
多发性创伤179例诊治体会
查2 8例 , 腔 闭 式 引 流 2 胸 0例 。 死 于 颅 脑 损 伤 6例 , 伤 性 休 克 8例 , 血 性 休 克 4例 , 盆 骨 折 2例 。 结 创 失 骨
论: 早期 诊 断, 早 判断 病情 , 尽 合理把 握抢 救 顺序 , 时抢 救 危及 生 命 的器 官损 伤 , 时手 术 及 重视 术 后 的综 及 及 合 治疗 。 完善创 伤 急救体 系是提 高救 治 成功 率 的关键 。
g s 0 4b t e a u r 0 11 9 cssm ut l r u r ain meg n yte t n r n lzd rt u t 0 ewe nJ n ay2 1 7 ae li eta mawe ep t t 2 p e e r e c r ame t weea ay e 急诊 ; 早期 救 治 ; 急救体 系
【 图 分 类 号 ] 6 [ 献 标 识 码 ]A [ 文 编 号 ]10 —9 1 2 1 ) I1 1—3 中 R24 文 论 0 40 5 (0 1I 一3 10
M u tp eTr u a: lil a m Exp re eo 9 Ca e e inc f1 7 ss
r p c i ey. s ls:Am o g 1 9 p te s c or i o t t n a d t se sKik t ik r u n e , a e — os e tv l Re u t n a int ,a c dng t he sa d r o a s s r pa rc ta ma i d x v r 7 a e 2 ont ,i t a e o sr p d e pa i n, t iwa 9 c e n i 8 c s s a d a x l r r a hi g 3 g 2 p i s n r v n u a i x nso he ar y 1 as s ha dl 7 ng 4 e n u ii y b e t n 9 a a a e ,21 c s s o e e r lo e a in, s a e h r c c e p o a in 1 c s s 2 a e a a o o y c e t co e c s s a e f c r b a p r to h v r t o a i x l r to a e , 8 c s s lp r t m , h s ls d 7
多发伤急诊救治体会
对创伤失血性休克 , 特别是有活动 陛出血 的休克患者, 不主 张 陕速给予大量液体进行 即刻复苏 ,而主张在到达手术 室
彻底止血前 , 只给予 少量 的平衡液维持机体基本需 求, 在手 术彻底 处理后再进行大量复苏。 一般 , 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 者 当输 液 总量 > 0 l ,收缩 压仍 不 能 回升 至 9 150m 时 O mm g以上 ,应在 明确损伤部位的前 提9 - 0 H 时 , 0 10mm g 血 压再次下 降 , 明有活动性 出血存在 , 说 应适 当控制输液量 ,
[】 2 王一堂. 实用重症监护治疗学【 . 海 : MI 上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
社 ,0 0 20
变化 快 、 死亡率高 , 整个过程要求争分夺秒 , 在尽可能短 的
19 10 9 3:0
2 2例严重 多发伤患者经 急诊抢 救 , 6 死亡 2 3例 , 收入 病房 17例。 8 早期死亡原因多为严重颅脑 损伤 、 高位脊髓损 伤、 心脏与大血管损伤及严重肝 、 、 脾 胰损伤 。
3 讨 论 31 _ 救治时间 多发伤救治强调抢救先于诊断, 由于伤情重 、
多发伤急诊救治体会
闵俊
( 南京市急救中心 , 江苏
南京 ,10 0 20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多发伤急诊科救治。 方法 回 2 2 顾 6 例多发伤患者的l 床资料 。 f 缶 结果 本组 2 2 6 例抢救成功 2 9 , 3 例 成功 率 9 . 死亡 2 例 , 1 %. 6 3 死亡率 8 3 结论 多发伤在复苏 、 . %。 3 抗休克的同时尽可能的快速作出诊 断, 多专科密切配合 , 避免漏诊及 防治并发症 , 缩短中间环节 , 快速启动救命 的手术程序 , 是提高抢救成功率 的关键 。
聊一聊严重多发伤在急诊科的救治原则
聊一聊严重多发伤在急诊科的救治原则近些年,我国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多发伤来势凶猛,病情发展快,且死亡率较高。
因此,严重多发伤应及早得到急诊的正确处理,这样才能减少患者的伤害,降低死亡率。
下面我们一起聊聊严重多发伤在急诊科的救治原则。
一、多发伤的临床特点1、创伤部位较多。
多发伤指的是因同一致病因素造成身体发生两处以上的严重创伤。
多是多部位多系统受到严重创伤,有明显的损伤,有隐藏的损伤,有开放性损伤,也有闭合性损伤,而且存在至少一处以上的创伤是致命性危害。
2、多发伤病情发展非常快,且死亡率极高。
因为是多部位多系统损伤,患者整体受伤严重,容易造成死亡。
有些患者可能在多发伤出现后的几分钟内发生窒息,心脏与大血管严重损伤致死;有些患者是在多发伤出现后短时间内脏出血严重,失血死亡。
3、容易漏诊,有些多发伤患者伴有意识障碍,不法说出伤情,再加上早期体征不明显,医生检查不全面,存在专科检查漏诊的情况。
4、处理重点容易发生矛盾。
多发伤患者创伤部位太多,涉及到很多脏器,各个脏器受损程度不同,抢救救治的重点容易发生矛盾。
但无论怎样都希望能够成功抢救患者。
5、并发症与死亡率高。
多发伤会严重损害全身系统,对生理感染很大,造成生理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
二、多发伤处理原则1、多发伤重点是抢救,抢救要在诊断与治疗前,或者抢救与诊断治疗同时进行。
明确诊断与确定性治疗方案要经过紧急抢救后再进行,切不可因为诊断而错过抢救时间,生命的重点是抢救。
2、多发伤处理重点是先处理致命性损伤,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正确处理其他类型的创伤,抢救时发生矛盾应权衡利弊,始终以抢救生命为重点。
3、若患者同时出现两个可威胁生命安全的一类创伤,可同时分两个手术组进行抢救治疗;若同时存在两个二类或三类的创伤时,也可同时分组进行抢救治疗,这里要注意,进行第一类抢救手术治疗时,不可同时进行第二类或第三类抢救手术,避免影响第一类手术的进行,不利于抢救效果。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
3 、及时恢复血容量 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进 入医院后,用16~18G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 道,防止患者由于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收缩,从 而导致穿刺的困难。在静脉通道的选择上,腹腔以下部位 的创伤可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而腹腔以上部位的创 伤可选择下肢静脉通路,这样可有效避免补充的液体进入 损伤区内,提高输液速度和准确有效的使用急救药物,加 大有效循环容量。在抗休克的同时要注意纠正凝血功能障 碍,在穿刺的部位上要尽量避开在受伤肢体的远端,对穿 刺困难的患者,要立即进行静脉切开置管输液,一般情况 下保证能在5~l0min内输入液1000~1500mL,输血 200~400mL,使患者的血压能迅速上升,为后面的抢救 工作创造条件。
精选课件
5、 置管 抢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导尿,观察尿液的颜色、 性质和尿量,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 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 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 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 液的颜色及量,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2、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护理要点进行生 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CVP监测、SaO2监测, 积极纠正休克。采用床边物理检查监测 :一看、二 摸、三测压。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积极做好手术 准备。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及性 状。
精选课件
3、合并脊柱损伤及四肢骨折的多发伤的护理 要点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有后腹膜血肿伴休克者抗 休克。注意有无发生脊髓休克及有无肢体截瘫情况。 脊髓损伤者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翻 身时保持胸腰为一直线,防止扭曲及神经损伤。预 防褥疮的发生。四肢骨折者及时牵引或固定,并注 意伤肢的血循环及肿胀情况,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 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并多做伤肢按摩,以促进 血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目的:研究严重多发性伴创伤性休克急诊救治方法,总结其急诊救治临床体会。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急诊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8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9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经过急诊部门综合抢救,成功抢救81例(91.01%),死亡8例(8.99%),其中因伤情过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抢救无效死亡5例(5.62%),术后死亡2例(2.25%),并发急性肺挫伤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1.12%)。
结论: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早确诊病情实施相应救治措施,其中及时控制患者出血,制定救治手术方案,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重中之重。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 for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with traumatic shock,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emergency treatment.Method: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89 cases of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with traumatic shock who were taken into our hospital to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After comprehensive rescue for 89 cases of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with traumatic shock,successful rescue was 81 cases(91.01%),the patient died eight cases(8.99%),The patient died 5 cases(5.62%)who were too heavy because of the injury to miss the best rescue time,2 patients died after surgery(2.25%)and acute pulmonary contusion and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1 case(1.12%).Conclusion:The key emergency treatment of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with traumatic shock is early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to implement appropriate treatment measures.The top priority of improving emergency treatment success rate and reducing mortality for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with traumatic shock are control bleeding,develop surgical treatment programs timely,and reduce complications.[Key words] Multiple injuries;Traumatic shock;Emergency treatment;Clinical experience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交通工具因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得到普及,高楼大厦因紧张的城市用地而被建起,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高楼大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较多的事故。
研究表明,多发性创伤是造成中青年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在造成人类总死亡的众多原因中排列前三[1]。
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多发性创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发生了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2-4]。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9例严重多发创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急诊救治临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急诊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89例。
所选89例患者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15~18岁未成年患者10例,占11.24%,年龄19~59岁的成年患者79例,占88.76%。
其中受伤原因为高空坠物砸伤7例,交通事故59例,高处跌伤12例,殴打及刀伤8例,受伤原因不明患者3例。
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受伤部位均大于或等于两处并存在不同程度休克,其中两处受伤部位患者22例,三处受伤部位患者49例,四处受伤部位8例,五处受伤部位10例;受伤部位以颅脑为主22例,以胸部为主11例,以腹部为主28例,以四肢为主28例。
创伤性休克轻度39例,中度34例,重度16例。
此外,本次研究所有纳入患者均在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的情况下,由其本人或其家属签订知情确认书后方进行本次研究。
1.2 急诊救治措施患者入院后即进入急诊绿色生命救治通道,同时为患者建立详细临床一般资料,然后急诊救治医生为患者输血,并同时对患者伤口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进行必要的包扎固定以止血,对存在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控制患者病情进展,然后连接各种生命监测仪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的过程中,组建救治小组以确诊患者病情,制定后续抢救治疗方案。
在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前,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以保证呼吸顺畅,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积极的心肺复苏救治,同时给予液体复苏以改善微循环,对失血严重患者进行输血,对伴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以止血或者控制出血,严密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肺功能、休克进展等。
此外,对于出现其他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
急诊救治小组确诊病患病情并制定详细的后续治疗方案后,立即进行治疗。
2 结果89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经过急诊部门综合抢救,成功抢救81例(91.01%),死亡8例(8.99%),其中因伤情过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抢救无效死亡5例(5.62%),术后死亡2例(2.25%)以及并发急性肺挫伤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1.12%)。
3 讨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最大限度地限制患者活动,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对将氧气输送进入患者体内恢复损伤器官的功能,同时维持患者体内血液循环量,预防患者出现持续性失血症状[5]。
同时应保障严重创伤患者呼吸通畅,防止患者出现脑缺氧。
可以为临床救治争取更多纠正休克的时间,同时保障呼吸到通畅可以减少患者复苏时的难度[6]。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出现创伤性休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对于出现创伤性休克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应及时确认患者的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出血量,急诊时必须根据伤情迅速得出初步判断,对重危患者初诊时切不可只注意开放伤而忽略极有价值的创伤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呼吸情况、外出血、伤肢的姿态以及衣服撕裂和被血迹污染的程度等。
在对严重多发创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休克急救时应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及时明确患者出现休克的原因,以尽早去除引起患者休克的原因;第二,输血以恢复患者血液循环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微环境,调整患者前负荷到最佳水平,White等[7]研究显示,创伤性患者发病重要原因之一是创伤造成患者纤维蛋白原过度消耗,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进而导致患者自身止血、凝血功能受到损伤和灌注不足,所以人工输血治疗创伤性休克是必须考虑的方式;第三,明确患者微循环存在的障碍并给予及时的纠正;第四,保障患者呼吸顺畅,进行心肺复苏,增强患者心脏功能[6];第五,尽早恢复患者正常的人体代谢。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休克复苏的一般程序是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对危重患者有呼吸困难者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然后早期快速、足量扩容以预防严重创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最后迅速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8]。
这里说明一种对于严重内出血的患者较好的治疗方式——Venoarterial体外生命支持。
但需要指出虽然Venoarterial体外生命支持(V A-ECLS)能有效支持急性血流动力学崩溃。
然而,使用V A-ECLS的后创伤性休克是有争议的,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出血[9]。
患者进行休克复苏后,应及时进行液体复苏和后期包括休克氧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10]。
总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早确诊病情实施相应救治措施,其中及时控制患者出血,制定救治手术方案,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1]屈纪富,发文亮,刘明华,等.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诊治分析[C]//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第七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乌鲁木齐,2012:401-404.[2]黎先品.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措施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6):235.[3] Sisak K,Dewar D,Butcher N,et al.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hock:recent advances and unresolved ques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Trauma & Emergency Surgery,2011,37(6):567-575.[4]陈笑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5):124-125.[5] Cohn S M,Nathens A B,Moore F A,et al.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dysfunction during traumatic shock resuscitation [J].J Trauma,2007,62(1):44-45.[6]胡松林.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探析[J].当代医学,2011,17(36):78-79.[7] White N J,Martin E J,Brophy D F,et al.Coagulopathy and traumatic shock:characterizing hemostatic function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prior to fluid resuscitation[J].Resuscitation,2010,81(1):111-116.[8]王沛,于乾海,张斌.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158例救治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4):617-618.[9] Tseng Y H,Wu T I,Liu Y C,et al.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in post-traumatic shock and cardiac arrest:lessons learned.[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 Resuscitation & Emergency Medicine,2014,22(3):639-641.[10]李永领,陈斯霞,朱烈烈,等.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