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大面积严重创伤导致的严重循环衰竭和组织缺血缺氧,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重症。
及时的急诊救治和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非常重要。
以下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和护理的主要内容。
一、早期评估和干预早期评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伤情和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处理、气道管理、休克指数评估等。
同时及早干预,包括早期控制出血、迅速复苏、气道管理等,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二、休克复苏休克患者的复苏是急诊救治的关键步骤。
需要迅速输液复苏,纠正循环衰竭。
通常采用快速静脉输液,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和维持血容量。
同时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力、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治疗的速度和剂量。
在复苏过程中,要定期重新评估患者的休克指数,调整治疗措施。
三、伤口处理和止血伤口处理和止血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的重点。
需要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止血措施,包括伤口直接压迫止血、使用止血药物、应用止血带、肢体固定等。
同时要注意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保证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四、气道管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有气道受阻或呼吸功能受限的情况,需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气道管理。
可以通过人工气道置入、呼吸机辅助通气、吸痰等方法来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氧气供给充足。
五、疼痛管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疼痛,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还会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疼痛评估,并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包括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心理支持等,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六、监测和防治并发症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感染等。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功能、氧合情况、电解质平衡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七、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救治和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病情干预,也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生理状态,由于失血、严重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纠正休克状态,维持组织灌注,以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
一、初步评估和处理1. 确认休克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呈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或湿冷等休克表现。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相应措施如头后仰、抬头垫高等。
3. 氧气供应: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
4. 做好体温调节: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
5. 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6. 静脉通路建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输液和药物治疗。
二、液体复苏1. 快速输液:迅速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平衡盐溶液,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2. 血液成分输注:如果患者失血较多,应及时输注新鲜全血、红细胞悬液或血浆等。
三、药物治疗1.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用于增加心输出量和改善血液循环。
2.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3. 治疗原发病因:如抗生素用于感染性休克、手术治疗用于创伤性休克等。
四、监测和评估1.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于危重患者,可以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
3. 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量,评估肾脏灌注情况。
4. 血气分析: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氧合情况。
五、并发症的处理1.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2. 凝血功能的监测和纠正: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 多器官功能支持:如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等,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六、休克的后续处理1. 康复护理:在休克稳定后,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引言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且危(wei)险的急症,通常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管容量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评估患者状况、处理出血、保持通畅的气道、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二、评估患者状况1. 快速评估: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状况和出血情况。
2. 血压监测:使用无创血压计或者动脉插管测量血压,及时发现低血压。
3. 心率监测:使用心电监护仪或者手动测量心率,观察心率变化。
4. 呼吸监测: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氧合情况。
5. 皮肤状况评估: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检查有无出血点或者淤血。
6. 瞳孔评估: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三、处理出血1. 住手出血源:使用直接压迫、包扎或者压迫性止血器材等方法,尽快止血。
2. 提高患者下肢:将患者的下肢抬高约30度,减少下肢静脉回流,有助于减轻出血。
3. 赋予输血: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失血程度,及时输注适量的血液制品。
四、保持通畅的气道1. 头后仰法:将患者的头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2. 气道吸引:使用吸引器清除口腔和咽喉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气管插管:在气道无法保持通畅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气道通畅。
五、静脉输液1.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和给药。
2. 赋予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循环状态,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快速复苏,如晶体液或者胶体液。
3. 监测液体输入量:记录输液的种类、速度和总量,监测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
六、药物治疗1.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增加血管张力和心脏收缩力。
2. 控制炎症反应:使用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等,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器官功能。
3. 赋予止痛药: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病因】
创伤性休克多由严重外伤引起,如大面积撕脱伤、严重烧伤、全身多发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
【处理原则】
补充血容量及对症处理。
1.急救处理对危及生命的情况,如胸部损伤所致的连枷胸、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优先紧急处理。
骨折处妥善固定并制动,以免加重损伤。
2.补充血容量积极快速补液仍是创伤性休克的首要措施,补液量及种类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创伤情况等综合考虑。
3.镇静镇痛创伤后剧烈的疼痛可加重应激反应,应酌情使用镇静镇痛药。
4.手术治疗一般在血压回升或稳定后进行。
5.预防感染应尽早使用抗生素。
【护理措施】
1.急救护理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控制明显的外出血,妥善固定受伤肢体,采取体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
需急诊手术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2.心理护理由于创伤性休克发生突然,病人及家属缺乏心理准备,大多处于极度恐慌、焦虑的状态,甚至可能出现情绪休克。
护士应理解并鼓励病人表达情绪,做好安慰及解释工作,使病人及家属情绪稳定,能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3.疼痛护理对疼痛剧烈者应及时予以镇痛。
存在呼吸障碍者禁用吗啡,以免呼吸抑制。
【病因】
创伤性休克多由严重外伤引起,如大面积撕脱伤、严重烧伤、全身多发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紧急病情,其救治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和护理的一些重点内容。
在急诊环境中,重要的是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
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以及评估意识状态。
检查伤口情况和出血情况,以确认出血是否是导致休克的原因。
需要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液。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静脉通道是必要的,以便给予输液治疗。
在选择输液时,应优先选择晶体液体,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以补充体液和纠正低血容量。
对于严重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以提高氧运输能力。
然后,对于休克的病因,需要积极寻找和处理。
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因包括失血、循环衰竭和严重感染。
对于不同病因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
对于失血性休克,需要尽快止血、修复伤口,并给予输血;对于循环衰竭引起的休克,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增加血管收缩和血压;对于感染引起的休克,需要尽早给予抗生素和液体复苏,并积极处理感染灶。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重点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包括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和意识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否存在进一步的休克或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输液治疗,需要密切监测液体平衡和电解质浓度,确保患者的液体和电解质状态处于正常范围。
需要注意给予患者全面的支持治疗和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情,对患者和家属都可能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除了生理治疗,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信息和沟通,并提供恰当的心理支持和护理,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需要迅速评估病情,给予输液治疗,并积极处理休克的病因。
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给予全面的支持治疗和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因严重创伤或大量失血等原因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引起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种危急状态。
其症状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皮肤湿冷,呼吸增强等。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急诊救治和护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
1. 达到急诊部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尽快送到急诊部进行救治。
在运输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头部后仰;控制出血源,避免继续出血;保持患者体温,避免体温过低导致休克加重。
2. 接受快速体格检查和治疗抵达急诊部后,应立即进行快速体格检查,包括评估呼吸、循环、神经和外伤等方面。
同时,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输血、抗感染、止血等。
3. 快速补液和维持血压稳定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迅速流失,需尽早进行快速补液,以维持循环血量和血压稳定。
首选晶体液或胶体液,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血压监测结果调整补液量。
4. 防止感染和处理外伤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引起细菌感染,应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感染。
同时,外伤部位也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感染和出血。
5. 监测病情变化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6.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舒适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得到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舒适护理,避免加重患者的不安和痛苦。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给予情感疏导和安慰。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和护理需要全方位的配合和精细的管理,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护士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需要紧急的急救护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注意事项。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和病因1.1 定义: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生命威胁。
1.2 病因:创伤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大量失血、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紊乱等。
二、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2.1 血压下降:创伤性休克患者常浮现血压下降,伴有心率增快。
2.2 皮肤状况:患者皮肤苍白、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度降低。
2.3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浮现烦躁、意识含糊、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措施3.1 确保通畅的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3.2 快速输液:根据患者的情况,迅速进行静脉输液,补充丢失的血容量。
3.3 控制出血: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出血较多的情况,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外伤包扎、手术止血等。
四、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注意事项4.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2 维持体温:保持患者体温稳定,防止低体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3 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赋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五、结语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
通过正确的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同时,护士还应赋予患者心理上的关心和支持,匡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一、快速评估伤情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首先要迅速而全面地评估患者的伤情。
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初步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
同时,询问患者受伤经过,了解可能的伤情,为后续抢救提供依据。
二、止血与包扎针对患者的出血部位,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至关重要。
对于四肢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对于内脏出血,需立即手术止血。
在止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包扎固定。
三、补充血容量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血容量严重不足。
因此,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可通过静脉输液、输血等方式补充血容量。
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输液过快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四、药物治疗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药物治疗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可给予患者升压药、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以稳定血压、缓解疼痛、预防感染。
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五、氧气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缺氧症状,因此,氧气治疗也是必要的。
通过给患者吸氧,可以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在吸氧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氧流量和吸氧方式。
六、监测生命体征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要做好记录工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七、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情况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八、转送医院在初步抢救后,患者病情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治疗时,应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医院。
在转送过程中,要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要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的循环衰竭状态,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识别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紧急处理措施、药物治疗以及监测等内容。
二、识别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 血压下降:患者的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
2. 心率增快:患者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3. 皮肤湿冷:患者的皮肤浮现湿冷、苍白或者发绀。
4. 尿量减少:患者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
5. 意识改变:患者表现出烦躁、淡漠或者意识含糊等症状。
三、紧急处理措施1. 确保患者安全:将患者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呼叫急救车: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情况,并请求紧急救援。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阻塞,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头后仰法或者侧卧位。
4. 控制出血:对于明显的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如使用止血带或者直接按压伤口。
5. 保持体温:将患者覆盖保暖物品,防止体温过低。
6. 保持水分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维持水分平衡。
四、药物治疗1. 补液: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补液治疗,如晶体液或者胶体液。
2. 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
3. 抗生素: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者治疗感染。
五、监测1.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心率监测:通过心电监护仪或者手动触诊,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尿量监测:记录患者的尿量,评估肾脏功能和循环情况。
4. 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六、预后评估创伤性休克的预后与早期急救护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既往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创伤性休克护理
康复过程中的护理
疼痛管理
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以缓解患者疼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营养与饮食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 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预防并发症
采取措施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 症的发生,及时处理已发生的并发症 。
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如床旁检测、自 动化生化分析仪等,缩短检测时间, 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THANKS
患者反馈
重视患者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 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
新技术、新方法在创伤性休克护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利用信息化技术,如电子病历系统、 移动护理系统等,提高护理工作的效 率和准确性。
结合康复治疗技术,如物理治疗、作 业治疗等,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 高生活质量。
快速检测技术
专业技能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创伤 性休克护理的专业技能培 训,提高护理质量。
紧急应对能力
加强护理人员对紧急情况 的应对能力,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 采取措施。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评估
定期对创伤性休克护理的质量进 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持续改进计划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持续改进 计划,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和方法。
预后评估与跟踪随访
预后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跟踪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05 创伤性休克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备与培训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任务背景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情况,常见于外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等情况下。
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患者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要点等内容。
二、患者评估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伤情: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外伤类型和时间等。
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3. 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根据伤口的位置、大小、出血情况等来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
三、急救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2. 控制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等。
3. 维持血压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可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4. 给予氧气:在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以增加氧供。
5. 保持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出现体温下降,应采取保暖措施,如给予温热液体、盖上保温毯等。
6. 保护伤口:对于外伤患者,应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监测要点1.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以评估血压的稳定性。
2. 心率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判断心脏功能的改变。
3. 呼吸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4. 意识状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出血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伤口出血、黏膜出血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急救护理注意事项1. 心理安抚: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
2. 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与医生配合: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4. 家属教育: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家属,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伤口护理、出血控制等知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因各类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循环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及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及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急诊救治1. 快速评估:当创伤性休克患者到达急诊室时,首先需要进行快速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出血情况等。
通过评估确定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以便进行紧急处理。
2. 控制出血: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大量出血,因此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需要迅速控制出血。
可以采取压迫止血、缝合伤口、输注凝血因子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3. 快速复苏:在控制出血的基础上,需要迅速复苏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循环。
包括输注大量液体、红细胞等,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红蛋白水平。
4. 确定休克原因:在进行急诊救治的需要尽快确定创伤性休克的原因。
包括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休克性脑损伤、休克性肺部损伤等。
只有确定了休克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5. 必要时进行手术:对于严重出血和内脏损伤等情况,必要时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手术可以迅速控制出血、修复受伤的器官,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护理方法1. 监测生命体征: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维持呼吸道畅通: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伤口出血、腹部压迫等情况,需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合理给予营养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需要合理给予营养支持。
可以通过管饲、静脉营养等方式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4. 保持环境安静: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干扰。
可以使用屏风、降噪耳机等方式减少噪音干扰,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
5. 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引言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严重感染等情况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伤势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指标等。
二、伤势评估1. 外伤性休克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2. 内伤性休克的症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外伤症状,但出现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表现。
三、急救措施1. 确保安全: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症状和情况。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
4. 控制出血:止血是急救的关键步骤,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提高患者下肢等方法。
5. 维持循环:保持患者体位平卧,提高下肢,输液维持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血压。
6. 保暖:保持患者温暖,避免体温过低引起休克加重。
7. 监测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四、监测指标1. 心率: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分钟可能表示休克。
2. 血压:正常成人血压为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
血压下降到90/60mmHg以下可能表示休克。
3. 呼吸: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呼吸急促、浅表或困难可能是休克的表现。
4. 尿量:正常成人尿量为每小时30毫升以上,尿量明显减少可能表示休克。
五、其他注意事项1. 不要给患者口服液体:口服液体可能加重呕吐或窒息,应避免。
2. 避免过度输液:过度输液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3. 注意感染预防: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
六、结论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急救过程中,要进行准确的伤势评估,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指标。
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指导
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指导1. 了解休克休克是一种危急病症,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或系统性感染等情况。
休克导致器官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对休克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2. 提供稳定的环境在护理休克患者时,提供稳定的环境非常重要。
确保环境安静、温暖和干燥,避免过度刺激和紧张情绪。
3. 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经常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和血氧饱和度。
定期记录和报告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4. 维持循环稳定保持血容量和循环稳定是护理休克患者的关键。
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患者的血容量,确保组织得到足够的氧供。
同时,密切监测液体平衡和尿量,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5. 保护呼吸功能休克患者的呼吸功能容易受到影响。
应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并提供必要的氧气辅助。
使用呼吸机或其他辅助设备时,需要注意调整气压和呼吸频率,确保呼吸功能的维持。
6. 动态评估心脏功能心脏是休克患者的重要器官,需要密切关注其功能状况。
监测心电图变化、心脏收缩力和循环系统的血流动态等指标,以指导心脏支持治疗的进行。
7. 防止感染休克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弱,易于感染。
因此,保持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包括洗手、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保持患者周围环境清洁等,减少感染风险。
8. 提供心理支持休克患者往往面临生命危险,其心理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
护士应提供温暖、安慰和理解的支持,倾听患者的情感需求,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9. 持续监测与评估对休克患者的护理要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
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与医疗团队密切协作,及时沟通患者的情况和护理需求。
10. 教育患者和家属对休克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进行护理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
向他们解释休克的病因、护理措施和预后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增强他们的护理能力。
通过以上护理要点和指导,我们可以有效地护理休克患者,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背景介绍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常见于严重创伤或者大手术后。
它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足而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急救护理是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命救治的重要环节,能够迅速纠正休克状态,提高患者生存率。
二、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 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 了解患者的病史、过去的手术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 快速评估伤情,判断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或者内脏损伤。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应即将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通气。
- 使用呼吸道辅助装置,如面罩、气管插管等。
3. 控制出血:- 对于明显的出血,应即将施行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等。
- 快速输注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4. 快速静脉通路建立:-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输液、输血等治疗。
-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
5. 快速复苏液输注:- 选择适当的复苏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
-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快速输注复苏液,纠正血容量不足。
6.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活性药、正性肌力药、血浆代用品等。
7. 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
-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8. 寻觅并处理休克的原因:- 通过详细的病史问询和体格检查,寻觅导致休克的原因。
-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出血、缓解感染等。
三、常见的急救护理技术1. 心肺复苏技术:- 在心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2. 血流动力学监测:- 使用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3. 快速输液技术:- 使用快速输液泵等设备,快速输注复苏液体。
4. 血液净化技术:- 对于休克患者存在严重代谢紊乱或者内脏功能衰竭的情况,可考虑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如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或其他重大损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早期识别、体位调整、控制出血、液体复苏和休克监测。
一、早期识别:1.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皮肤状况,包括意识水平、烦躁不安、苍白或发绀等。
1.2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评估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包括创伤部位、出血情况和伤口大小等,以便确定急救护理的紧迫性和方式。
二、体位调整:2.1 将患者平躺,保持头部处于中线位置,有助于维持脑血供和氧合。
2.2 抬高患者的下肢,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3 避免过度移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或引起进一步出血。
三、控制出血:3.1 快速评估和定位出血源,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药剂等。
3.2 高度怀疑内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或介入治疗,以控制出血源。
3.3 在控制出血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通气。
四、液体复苏:4.1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失血程度,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方案,如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等。
4.2 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3 注意避免液体过负荷或过度输血,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或再灌注损伤。
五、休克监测:5.1 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恶化或复苏情况。
5.2 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如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导管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容量反应性。
5.3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支持治疗措施等。
结论: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性疾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创伤性休克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1.1 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外伤性损伤导致血容量不足,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继而引起全身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1.2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严重外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情况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及时处理。
1.3 创伤性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因2.1 失血性休克:外伤导致大量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2.2 创伤性休克:组织损伤导致毒素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3 代谢性休克:因休克状态下组织氧供需失衡,导致细胞代谢障碍。
三、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3.1 血压下降: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浮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3.2 心率增快:机体为维持组织灌注,心脏加快心率以增加心排血量。
3.3 皮肤湿冷:由于末梢循环受损,皮肤湿冷、苍白,甚至浮现发绀。
四、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4.1 确保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分泌物等。
4.2 控制出血:迅速止血,包扎伤口,输血等措施。
4.3 补液复苏:快速输注生理盐水、血浆等液体,维持循环血容量。
五、创伤性休克的预防措施5.1 安全防护: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带、戴头盔等,减少发生外伤的可能。
5.2 及时救治:外伤后及时就医,避免伤势加重导致休克。
5.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反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总之,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危(wei)险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
了解创伤性休克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急救护理的效果、减少患者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翼泛博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能够加强对创伤性休克的认识,共同努力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心率增快
患者心率加快,以维持组织的氧供应。
意识模糊
由于脑部缺氧,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头晕 等症状。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原则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原则包括早期识别、迅速止血、补液、保护呼吸道、维持体温。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止血
使用救护包中的止血 带或压迫物,尽快止 血。
补液
通过静脉注射等方法 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医学急症,常见于外伤等情况。了解创伤性休克的 急救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创伤性休克的定义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失血、丧失大量体液或痛苦刺激所引起的休克状态。
创伤性休克的症状和表现
血压下降
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可能伴有出冷汗,面色苍 白。
呼吸急促
由于心脏泵功能不足,患者可能呼吸急促。
1 感染预防
加强消毒措施,防止感染并发症。
3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积极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2 肢体功能保护
保护受伤肢体,防止肢体功能障碍。
4 心理支持
给予患康复护理包括营养支持、功能训练、心理干预等,旨在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氧气供应
通过面罩等方式提供 患者足够的氧气。
疼痛管理
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 疼痛管理,减轻患者 的痛苦。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过程
1
快速评估
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抢救的紧急程度。
2
实施抢救措施
按照治疗计划实施止血、补液、输血等抢救措施。
3
监测和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创伤性休克的并发症预防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背景介绍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情,常见于外伤、手术、严重出血等状况下。
它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纠正休克状态,维持组织器官的灌注,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二、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 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以及皮肤颜色等指标,以评估休克的严重程度。
- 判断休克的原因,如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清除呼吸道异物、维持气道通畅等。
3. 控制出血:-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必须尽快控制出血源,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手术止血等。
4. 快速补液:- 通过静脉途径迅速赋予液体,以纠正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等。
5. 赋予血液制品:- 如果患者失血严重,可考虑赋予血浆、红细胞悬液等血液制品,以补充患者的血容量。
6.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对于休克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提高血压。
7. 监测患者指标:-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尿量等指标,以及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
8. 密切观察患者状况:- 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9. 寻觅和处理休克的原因:- 除了急救护理,还需要寻觅和处理休克的原因,如创伤、感染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护理要点1. 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休克患者容易浮现体温下降,需要采取保暖措施,如赋予温热液体、使用保温毯等。
2. 管理患者疼痛:- 休克患者可能浮现疼痛,需要赋予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提供心理支持:- 休克患者往往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需要赋予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背景介绍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创伤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或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生理状态。
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高,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而有效的急救护理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 快速评估: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状况和皮肤颜色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 详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伤情、伴随症状等,以便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头部正中位置:确保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 检查有无异物:检查患者口腔和喉咙是否有异物,及时清除。
3. 维持循环稳定- 寻找出血部位:如果患者有明显出血,应迅速寻找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处理。
- 给予输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快速补液,以维持循环稳定。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4. 控制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对于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应及时清洗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 给予抗生素: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5. 提供心理支持- 与患者沟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担忧,提供安慰和支持。
-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应对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6. 监测和记录-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治疗效果。
- 记录治疗过程: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措施、给药情况、病情变化等,为后续的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三、常见急救护理措施1. 氧气治疗: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氧供。
2. 快速静脉输液:根据患者的休克类型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快速补充血容量。
3. 血液制品输注: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等血液制品,以补充失血量。
4. 止血处理:对于有明显出血的患者,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如压迫、包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病人的护理学习内容:1. 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2. 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学习目标: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休克概念〕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
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
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
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
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引起休克原因很多,采用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这种按原因分类,有利于及时消除原因、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低血容量休克1.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性休克。
2.大量血浆丧失引起,如严重烧伤时,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3.大量体液丢失引起。
由于剧烈呕吐。
4.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引起,常称为创伤性休克,除主要原因为出血外,组织损伤后大量体液渗出,分解毒素的释放以及细菌污染,神经因素等,均是发病的原因。
(二)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等)引起,,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
(三)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等引起,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或舒张期充盈不足,致心输出量锐减。
(四)神经源性休克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外伤等),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效循环量相对不足所致。
(五)过敏性休克:某些物质和药物、异体蛋白等,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致全身血管骤然扩张,引起休克。
外科常见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
本章重点为创伤性休克。
]休克病理生理[虽然休克发生的原因可以不同,发展过程也不太一样,但微循环的变化基本一致。
微循环变化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微循环收缩期(痉挛)休克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口径明显缩小。
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刺激a 受体,造成皮肤、内脏血管明显痉挛。
脑和心的微血管a受体较少,故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重要生命器官仍得到较充足的血液灌流。
(选择性收缩外周(皮肤/骨骼肌)和内脏(肝/脾/胃肠)的小血管→循环血量重新分布→心脑等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增加)代偿意义缺血性缺氧期为代偿期, 3个方面:①自身输血: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脏的储血库收缩,可以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管床容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②自身输液: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返流入血增多。
③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保证了心、脑主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
由于不同器官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的血管a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收缩更甚,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则无明显改变。
由于血液的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神志一般清楚。
该期为休克的可逆期,应尽早消除休克动因,控制病变发展,及时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血量,防止向休克期发展。
2.微循环扩张期表示已进入休克抑制期。
大量乳酸堆积,血液滞留→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心排出量↓,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微循环淤滞的机制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长期缺血和缺氧引起组织氧分压下降,CO2和乳酸堆积,发生酸中毒。
酸中毒导致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②缺血、缺氧使扩血管活性物质(组胺、激肽、腺苷、K+等)增多。
④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休克期白细胞在粘附分子作用下,滚动、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上,加大了毛细血管的后阻力,此外还有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大,血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都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血液淤滞,甚至血流停止。
.3.微循环衰竭期:血液浓缩,粘稠度↑,在酸性环境中处高凝状态,红细胞、血小板易凝集形成微血栓,甚至DIC。
休克发展到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示进入了微循环衰竭期,病情严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各种凝血因子,且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结果出现严重出血倾向。
以上是休克失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
此期如继续发展,各重要器官组织可发生广泛的缺氧和坏死而无法挽救。
休克一旦并发了DIC,将使病情恶化,并对微循环和各器官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晚期难治的又一重要原因。
随着休克的发展,组织缺氧愈来愈重,酸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多,导致局部酸中毒,加重细胞损伤。
休随着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细胞损伤越来越重,各重要器官(包括心、脑、肝、肺、肾)功能代谢障碍越来越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损伤,休克愈来愈难治。
脑功能障碍在休克早期,由于血液的重分布和脑血流的自身调节,保证了脑的血液供应,因而除了因应激引起的烦躁不安外,没有明显的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但动脉血压低于7kPa 或脑循环出现DIC时,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加重,脑组织缺氧,患者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在严重休克时,可出现多种内脏器官功能衰竭现象,称为多系统器官衰竭。
发生的原因乃微循环障碍所造成。
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与休克的原因和休克持续时间久暂有密切关系。
休克持续时间超过10小时,容易继发内脏器官损害。
以上内脏器官继发生损害,心,肺、肾的功能衰竭是造成休克死亡的三大原因,救治中更应重视。
[休克临床表现]由于休克病情变化快而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和病情发展阶段的表现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熟悉休克的基本表现,进行全面观察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临床表现神志皮肤粘膜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伴烦克正常深快稍快变化不大<100 开始苍白清楚休早期脉压缩小有力发凉躁激动尿少表苍白,发冷肢急促12010090-70 收~细尚清楚克休情淡漠端厥冷期脉压小弱急促或<20mmHg收尿少或速而细弱、肢白著甚至克休模糊显苍无尿摸不清晚期昏迷端青紫测不到厥冷到膝肘中、重度休克应放留置导尿管*(一)意识混浊,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但神志尚清楚。
这是大脑缺氧的表现。
严重休克时,意识逐渐模糊,乃至昏迷。
(二)皮肤和粘膜苍白、潮湿,有时可发绀。
肢端发凉,,末梢血管充盈不良。
周围静脉收缩,陷,重者硬如索状。
(三)血压变化:血压只能反应心输出压力和周围阻力,不能代表组织的灌流情况。
血压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血压下降做为诊断休克的唯一标准。
在代偿早期,由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还可能有短暂的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更明显,因而脉压差小(2.7Kpa以下),这是休克早期较为恒定的血压变化。
只有失代偿时,才出现血压下降。
(四)脉搏细弱而快:,由于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下降,心脏代偿增快,以维持组织灌流,但每次心搏出量甚少。
以后更由于心肌缺氧、收缩乏力,致脉搏无力细如线状,桡动脉、足背动脉等周边动脉摸不清。
(五)呼吸快而深:是缺氧和酸中毒的代偿表现。
早期尚可有呼吸性碱中毒。
除胸部损伤或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外,呼吸困难者少见。
(六)尿量减少:早期为肾前性,反映血容量不足、肾血液灌流不良;后期还可能是肾实质性损害。
对休克严重程度的临床估计,还可用:一看:二摸:三测压:四尿量:交感兴奋→泌汗增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肾血管收缩→少尿;血管收缩→血压不下降,脉压缩小。
脑缺血→表情淡漠,甚至昏迷;皮肤粘膜瘀血→紫绀、湿冷;肾缺血加重→尿量进一步减少。
[休克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算、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稀释或浓缩情况血浆电解质测定,主要是钾、钠、氯,进行血气分析,借以了解血液氧合、二氧化碳储留和酸硷变化情况。
尿常规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等。
其他检查如EKG,X线片,胸、腹腔穿刺分泌物细菌学检查等视伤情和病情而定。
(二)特殊检查:1. 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胸腔内上、下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
CVP变化可反应血容量和右心功能,若低于0.49kPa(5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 (15cmH2O)表示有心功能不全;高于1.96kPa(20cmH20)则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常与血压变化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指导补液治疗。
:肺毛细血管楔压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是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得的肺毛细血管内的压力,正常值为6~15 mmHg。
PCWP变化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及右心室压力,若低于0.8kPa(6 mmHg)表示血容量不足;超过2.0(15 mmHg)提示肺循环阻力增加;高于4.0kPa(30 mmHg)提示发生了肺水肿。
[休克防治要点]休克病人病情危急,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医护人员应救死扶伤,分秒必争,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
一、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补充血容量:(因各类休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是第一措施。
适用于各类休克。
补充血容量越早效果越好,休克后的并发症越少。
及时补充血容量,对时间较短的休克均可很快纠正,不需用其他药物。
补液时应注意:1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关键性措施2 合理补液先晶后胶、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