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合集下载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早期、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心理护理以及生命体征护理等,抢救成功率为93.3%。结论:给予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明显的提高,死亡率有效的降低。

标签: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人体在受到外界的强烈致病因素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恐惧等综合因素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创伤性休克常见于车祸、绞伤、刀伤、高空坠落伤等,患者的病情危重,如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抢救,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给患者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医学问题[2]。早诊断、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是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工作是目前临床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对2010年12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均符合卫生行业标准中关于创伤性休克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6~78岁,平均47.5岁。按照致伤原因可分为:交通事故伤31例,挤压伤24例,高空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11例,其他原因11例。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查房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查房
尿量 其他
第19页,此课件共22页哦
相关知识
休克早期
休克中期
休克晚期
清醒,紧张,兴 神志清楚,表情淡漠, 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奋或烦躁不安
反应迟钝
有力,脉率轻度 加快
深快
细速 浅促
正常或稍低,脉 降低,脉压差减小 压差减小
细弱不清
呼吸困难,出现潮式 呼吸 血压下降明显,或血 压测不出
苍白或湿冷 轻度减少
第20页,此课件共22页哦
相关知识
• 3、残端包扎 所有骨突出均应用棉垫衬护,然 后用弹力绑带包扎,弹力绑带包扎不宜过紧, 应做到斜形环绕,直至关节的近侧。
• 4、防止伤口出血 注意截肢术后肢体残端渗 血情况,床边备止血带,以防残端血管结扎 线脱落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若创口出血 量大,立即在肢体近端扎止血带,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
第14页,此课件共22页哦
护理诊断
• 1.气体交换受损 • 2.清理呼吸道无效
• 3.焦虑 • 4.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 与全麻后气管插管,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 关。
• 与患儿年龄小、无家 属陪护有关。
第15页,此课件共22页哦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 5.有感染的危险 • 6.疼痛
• 与伤口为开放性并污 染较重有关。
第4页,此课件共22页哦
入院诊断

休克急救护理

休克急救护理

(一)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 状。若出现谵妄、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则表 示休克的程度更为严重。
2.血压和脉搏:休克早期变化不明显,但随 着机体代偿能力失调,血压开始下降脉压 差减小。烧伤后患者的脉搏加快,可以达 到130次∕分以上。
3.恶心呕吐:脑缺氧或胃肠道缺氧所致。 4.尿量:烧伤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
5.选择合适的补液停止时间:液体补充到一定程度后就应 该停止,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6.休克主要是微循环功能障碍,因此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 要注意针对恢复组织氧合、纠正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进 行处理。
7.血管活性药物:失血性休克时要慎用血管活性药物。必 须首先补充血容量,然后才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 压升高,而且必须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根据血压的 变化适当调节药物的浓度和滴数。
2. 呼吸系统症状:是最多见的表现,也是 最主要的死因。可表现为喷嚏、水样鼻涕、 声音嘶哑。也可由于气道水肿、肺水肿, 喉和(或)支气管痉挛,表现出喉头堵塞 感、胸闷、气促、呼吸困难。
3. 循环系统症状:可表现出心悸、面色苍 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 肢冰冷。
4.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先出现恐惧、烦 躁不安、头晕、肢体麻木,随着脑组织缺 氧加重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 禁等。
8.给氧:首先要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要立即清理患 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其它异物等。呼吸道通畅之后给患者 吸氧,一般保持2—4L/min.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一、概述

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因各种创伤引起低血容量,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的综合征。休克(shock)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包括心力衰竭、出血、脱水、过敏、严重感染和创伤等)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循环衰竭、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综合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降低、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皮肤湿冷、静脉塌陷、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在休克状态下血流不足以提供细胞的营养需求和代谢垃圾的有效清除,这样可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休克患者病情常迅速恶化,如不及时抢救,组织器官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机体在低血容量的作用下,发生神经—内分泌效应的变化,致使体液转移,重新分布,以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补偿血容容量的改变,稳定血流动力学。这是机体必要的保护性反应。当血容量丢失到一定程度,而保护性机制减弱,血管收缩延长,组织细胞在低灌流状态下所形成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使内环境失调,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不及时补偿,导致组织灌流锐减,细胞代谢障碍,最终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乃至衰竭。

1.体液转移与重新分布

创伤失血致低血容量,使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最先发生神经一内分区效应,释放儿茶酚胶,使皮肤、内脏和肌肉的血管收缩,心动过速,以维持重要器官(心、肺、肾、脑)的血流。组织细胞因灌注不足而开始无氧代谢,使乳酸大量形成,并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使细胞进而损伤。如休克延长,细胞发生肿胀,最终导致细胞发生损伤或死亡,器官功能衰竭。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本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急救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应当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才能够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标签: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所讲的是严重的外伤而导致患者机体循环出现急剧下降,从而其全身气管缺乏血流灌输,使得患者的脑、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且无法讲述病情情况,因此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十分重要[1]。故本次本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体会,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20~76岁,平均39.23岁。其中车祸30例,高处坠落20例,钝器伤20,挤压伤10例。临床表现:心动过速、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烦躁不安等。本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一、快速评估伤情

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首先要迅速而全面地评估患者的伤情。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初步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同时,询问患者受伤经过,了解可能的伤情,为后续抢救提供依据。

二、止血与包扎

针对患者的出血部位,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至关重要。对于四肢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对于内脏出血,需立即手术止血。在止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感染。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包扎固定。

三、补充血容量

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血容量严重不足。因此,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可通过静脉输液、输血等方式补充血容量。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输液过快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四、药物治疗

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药物治疗也是关键措施之一。可给予患者升压药、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以稳定血压、缓解疼痛、预防感染。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五、氧气治疗

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缺氧症状,因此,氧气治疗也是必要的。通过给患者吸氧,可以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在吸氧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氧流量和吸氧方式。

六、监测生命体征

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要做好记录工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七、心理支持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情况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一、概述

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的循环衰竭状态,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识别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紧急处理措施、药物治疗以及监测等内容。

二、识别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 血压下降:患者的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

2. 心率增快:患者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3. 皮肤湿冷:患者的皮肤浮现湿冷、苍白或者发绀。

4. 尿量减少:患者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

5. 意识改变:患者表现出烦躁、淡漠或者意识含糊等症状。

三、紧急处理措施

1. 确保患者安全:将患者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呼叫急救车: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情况,并请求紧急救援。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阻塞,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头后仰法或者侧卧位。

4. 控制出血:对于明显的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如使用止血带或者直接

按压伤口。

5. 保持体温:将患者覆盖保暖物品,防止体温过低。

6. 保持水分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维持水分平衡。

四、药物治疗

1. 补液: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补液治疗,如晶体液或者胶体液。

2. 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

3. 抗生素: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者治疗感染。

五、监测

1.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第一篇: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1、创伤性休克的定义

2、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3、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措施

4、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内容

第二篇: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概述: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导致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休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

4.神经源性休克

5.过敏性休克

病因:

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因分为四类: 1.交通事故伤约占总数的65% 2.机器损伤约占总数的12% 3.坠落伤约占12% 4.其他伤约占11%

造成以上四类创伤的主要因素为“暴力”。从动力学角度看,创伤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动能对机体的不利作用。

发病机制:

造成创伤性休克的原因很多,但各种原因所致的创伤性休克均与其他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相同。

机体在血容量降低的情况下,可发生神经—内分泌效应的改变,使体液发生转移,以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补偿血容量,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当血容量继续下降,则保护机制减弱,组织细胞在低灌注流状态下所形成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增多,内环境失调,血

流动力学改变,组织灌注流锐减,细胞代谢障碍,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以及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微循环障碍机制复杂,一般分为三期:1.微循环缺血期又称休克代偿期:此期若能及时补充液体,积极纠正血容量不足,休克可能好转,因此该期又称可逆性休克。2.微循环淤血期又称休克失代偿期:此期由于大量血液瘀滞于毛细血管,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血液黏稠度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因而血压降低。

创伤性休克护理

创伤性休克护理

专业技能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创伤 性休克护理的专业技能培 训,提高护理质量。
紧急应对能力
加强护理人员对紧急情况 的应对能力,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 采取措施。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评估
定期对创伤性休克护理的质量进 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持续改进计划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持续改进 计划,不断优化护理流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方法。
环。
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转运过程中,如发现伤员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确
保安全转运。
院内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后,继续监测伤员的生命 体征,评估伤情和病情。
建立静脉通道
及时为伤员建立静脉通道,确 保能够快速补液和给药。
维持体液平衡
根据伤员的失血量、病情和医 生的指示,合理安排输液量和 种类,以维持体液平衡。
创伤性休克护理
目录
Contents
• 创伤性休克概述 • 创伤性休克护理原则 • 创伤性休克护理实践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康复与预后 • 创伤性休克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01 创伤性休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受到严重 创伤,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细胞代谢紊 乱和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特点
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需要及时 救治。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观察神志、瞳孔、面色、末梢循环及颈静脉和周围静脉的充盈程

度的变化,及早发现与判断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密切观察P、R、SPO2、BP、脉压差、CVP的变化并定时记录。

3、记录尿量、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色和性状。

4、观察专科情况:肢体肿胀、血运、动脉搏动、感觉、活动度、伤

口出血。

5、注意有无颅脑、胸、腹等多发伤;有无并发症和基础疾病。

护理要点

1、立即取休克体位、保暖,骨折处制动和固定,心电监护监测生命

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升/ 分,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血管宜在上肢,立即开放两条大口径静脉通

路,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抽血作交叉配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留置导尿监测每小时尿量,如发现病人尿量减少,颜色呈浓茶色,

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肾功能损害;如颜色为鲜红色,说明肾挫伤。

4、遵医嘱严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药物滴速,避免血压骤降,

必要时加速输液或加压输血、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纠正灌注不足。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仔细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弹性等,严

密监测体温,及时使用降温措施。

6、保持患者舒适体位,翻身,做好生活护理,使用床栏、约束带,

保持肢体功能位,并进行肢体按摩。

7、做好褥疮和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指导

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

2、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从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不适随诊。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1.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

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休克概念〕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

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因此,

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

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

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

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

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一、引言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严重感染等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伤势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指标等。

二、伤势评估

1. 外伤性休克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2. 内伤性休克的症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外伤症状,但出现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表现。

三、急救措施

1. 确保安全: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症状和情况。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

4. 控制出血:止血是急救的关键步骤,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提高患者下肢等方法。

5. 维持循环:保持患者体位平卧,提高下肢,输液维持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

药物提高血压。

6. 保暖:保持患者温暖,避免体温过低引起休克加重。

7. 监测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

措施。

四、监测指标

1. 心率: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分钟可能表示休克。

2. 血压:正常成人血压为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血压下

降到90/60mmHg以下可能表示休克。

3. 呼吸: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吸急促、浅表或困难可能是休

克的表现。

4. 尿量:正常成人尿量为每小时30毫升以上,尿量明显减少可能表示休克。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不要给患者口服液体:口服液体可能加重呕吐或窒息,应避免。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8页
五、创伤性休克护理办法
2.创伤处理:活动性出血应尽快止血。普通对表 浅伤口出血或四肢血管出血,可先采取局部加压 包扎止血或用止血带方法暂时止血,待休克初步 纠正后,再进行根本止血办法。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9页
五、创伤性休克护理办法
3.创伤处理:对四肢闭合性骨折用夹板或石膏暂 时固定;检验有没有血胸、气胸、连枷胸等,必 要时作胸腔闭式引流和胸带加压包扎;检验出血 隐蔽起源,如血胸、腹内出血或骨盆骨折,当怀 疑休克是因为内出血引发,就应在抗休克同时进 行紧急手术。
三、创伤性休克原因
1、交通事故(65%) 2、机器损伤(12%) 3、坠落伤 (12%) 4.其它伤 (11%)
造成以上四类创伤 主要原因是暴力。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4页
四、临床表现
1.意识神志与表情: 休克早期,患者表现为烦躁、 焦虑或激动.当休克加重时,患者表现为表情 冷淡或意识含糊,甚则出现昏迷.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4页
五、创伤性休克护理办法
13.调整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体温常降低, 应予保暖。可采取盖棉被等办法,保持室温在 20oC左右。
14.心理护理,休克易造成患者及家眷恐惧、焦 虑和担心,及时做好抚慰解释工作,指导患者 正确配合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5页
测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1. 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 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

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休克概念〕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

引起休克原因很多,采用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这种按原因分类,有利于及时消除原因、进行诊断和治疗。(一)低血容量休克

1.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性休克。

2.大量血浆丧失引起,如严重烧伤时,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3.大量体液丢失引起。由于剧烈呕吐。

4.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引起,常称为创伤性休克,除主要原因为出血外,组织损伤后大量体液渗出,分解毒素的释放以及细菌污染,神经因素等,均是发病的原因。(二)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

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等)引起,,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三)心源性休克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等引起,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或舒张期充盈不足,致心输出量锐减。

(四)神经源性休克

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外伤等),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效循环量相对不足所致。

(五)过敏性休克:某些物质和药物、异体蛋白等,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致全身血管骤然扩张,引起休克。

外科常见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本章重点为创伤性休克。

]休克病理生理[

虽然休克发生的原因可以不同,发展过程也不太一样,但微循环的变化基本一致。微循环变化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微循环收缩期(痉挛)休克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口径明显缩小。

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刺激a 受体,造成皮肤、内脏血管明显痉挛。脑和心的微血管a受体较少,故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重要生命器官仍得到较充足的血液灌流。(选择性收缩外周(皮肤/骨骼肌)和内脏(肝/脾/胃肠)的小血管→循环血量重新分布→心脑等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增加)

代偿意义缺血性缺氧期为代偿期, 3个方面:

①自身输血: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脏的储血库收缩,可以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管床容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②自身输液: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返流入血增多。

③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保证了心、脑主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由于不同器官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的血管a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收缩更甚,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则无明显改变。

由于血液的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神志一般清楚。

该期为休克的可逆期,应尽早消除休克动因,控制病变发展,及时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血量,防止向休克期发展。

2.微循环扩张期表示已进入休克抑制期。大量乳酸堆积,血液滞留→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心排出量↓,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微循环淤滞的机制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长期缺血和缺氧引起组织氧分压下降,CO2和乳酸堆积,发生酸中毒。酸中毒导致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②缺血、缺氧使扩血管活性物质(组胺、激肽、腺苷、K+等)增多。

④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休克期白细胞在粘附分子作用下,滚动、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上,加大了毛细血管的后阻力,此外还有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大,血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聚集,血小

板粘附聚集,都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血液淤滞,甚至血流停止。.

3.微循环衰竭期:血液浓缩,粘稠度↑,在酸性环境中处高凝状态,红细胞、血小板易凝集形成微血栓,甚至DIC。休克发展到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示进入了微循环衰竭期,病情严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各种凝血因子,且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结果出现严重出血倾向。以上是休克失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此期如继续发展,各重要器官组织可发生广泛的缺氧和坏死而无法挽救。

休克一旦并发了DIC,将使病情恶化,并对微循环和各器官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晚期难治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休克的发展,组织缺氧愈来愈重,酸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多,导致局部酸中毒,加重细胞损伤。休随着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细胞损伤越来越重,各重要器官(包括心、脑、肝、肺、肾)功能代谢障碍越来越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损伤,休克愈来愈难治。

脑功能障碍在休克早期,由于血液的重分布和脑血流的自身调节,保证了脑的血液供应,因而除了因应激引起的烦躁不安外,没有明显的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但动脉血压低于7kPa 或脑循环出现DIC时,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加重,脑组织缺氧,患者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在严重休克时,可出现多种内脏器官功能衰竭现象,称为多系统器官衰竭。发生的原因乃微循环障碍所造成。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与休克的原因和休克持续时间久暂有密切关系。休克持续时间超过10小时,容易继发内脏器官损害。

以上内脏器官继发生损害,心,肺、肾的功能衰竭是造成休克死亡的三大原因,救治中更应重视。[休克临床表现]

由于休克病情变化快而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和病情发展阶段的表现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熟悉休克的基本表现,进行全面观察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临床表现

神志皮肤粘膜血压脉搏呼吸尿量

伴烦克正常深快稍快变化不大<100 开始苍白清楚休早期脉压缩小有力发凉躁激动

尿少表苍白,发冷肢急促12010090-70 收~细尚清楚克休情淡漠端厥冷期脉压小弱急促或<20mmHg收尿少或速而细弱、肢白著甚至克休模糊显苍

无尿摸不清晚期昏迷端青紫测不到厥冷到膝肘中、重度休克应放留置导尿管*

(一)意识混浊,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但神志尚清楚。这是大脑缺氧的表现。严重休克时,意识逐渐模糊,乃至昏迷。

(二)皮肤和粘膜苍白、潮湿,有时可发绀。肢端发凉,,末梢血管充盈不良。周围静脉收缩,陷,重者硬如索状。

(三)血压变化:血压只能反应心输出压力和周围阻力,不能代表组织的灌流情况。血压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血压下降做为诊断休克的唯一标准。在代偿早期,由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还可能有短暂的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更明显,因而脉压差小(2.7Kpa以下),这是休克早期较为恒定的血压变化。只有失代偿时,才出现血压下降。

(四)脉搏细弱而快:,由于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下降,心脏代偿增快,以维持组织灌流,但每次心搏出量甚少。以后更由于心肌缺氧、收缩乏力,致脉搏无力细如线状,桡动脉、足背动脉等周边动脉摸不清。

(五)呼吸快而深:是缺氧和酸中毒的代偿表现。早期尚可有呼吸性碱中毒。除胸部损伤或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外,呼吸困难者少见。

(六)尿量减少:早期为肾前性,反映血容量不足、肾血液灌流不良;后期还可能是肾实质性损害。

对休克严重程度的临床估计,还可用:一看:二摸:三测压:四尿量:

交感兴奋→泌汗增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肾血管收缩→少尿;血管收缩→血压不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