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急症,常见于严重外伤、大出血、严重感染等情况下。
及时的院前急救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
一、观察与评估1. 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状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
2. 检查患者脉搏状态,判断心率和血压情况,观察有无自发性出血现象。
3. 评估患者皮肤颜色,观察有无苍白、青紫、发绀等异常表现,判断循环情况。
4. 对患者进行简要询问和观察,了解发生创伤的具体情况、伤势程度和病史,为后续救治提供参考。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 如果发现患者呼吸道有异物堵塞,应及时采取措斩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如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呼吸中断现象,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维持患者呼吸功能。
三、止血和保暖1. 如发现患者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可采用压迫止血法或应用止血带,防止过多失血导致休克加重。
2. 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患者保暖措施,防止体温过低加重休克状态。
四、输液和升压1. 如条件允许,可以进行输液治疗,补充患者失血导致的循环血容量不足。
2.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升患者下肢高位,帮助血液回流到心脏,维持血液供应。
五、稳定患者情况1. 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患者活动剧烈,减少血流量。
2. 清晰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院前急救处理情况,以便医护人员在接收患者后进行进一步救治。
六、紧急转运1. 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要及时联系医疗机构,准备输送患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2.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方式,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护理和保障。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休克的程度,为后续的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学习常见伤害的院前急救知识,为可能的急救场景做好准备,以期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的生命。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生理状态,由于失血、严重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纠正休克状态,维持组织灌注,以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
一、初步评估和处理1. 确认休克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呈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或湿冷等休克表现。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相应措施如头后仰、抬头垫高等。
3. 氧气供应: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
4. 做好体温调节: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
5. 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6. 静脉通路建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输液和药物治疗。
二、液体复苏1. 快速输液:迅速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平衡盐溶液,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2. 血液成分输注:如果患者失血较多,应及时输注新鲜全血、红细胞悬液或血浆等。
三、药物治疗1.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用于增加心输出量和改善血液循环。
2.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3. 治疗原发病因:如抗生素用于感染性休克、手术治疗用于创伤性休克等。
四、监测和评估1.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于危重患者,可以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
3. 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量,评估肾脏灌注情况。
4. 血气分析: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氧合情况。
五、并发症的处理1.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2. 凝血功能的监测和纠正: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 多器官功能支持:如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等,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六、休克的后续处理1. 康复护理:在休克稳定后,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病因】
创伤性休克多由严重外伤引起,如大面积撕脱伤、严重烧伤、全身多发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
【处理原则】
补充血容量及对症处理。
1.急救处理对危及生命的情况,如胸部损伤所致的连枷胸、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优先紧急处理。
骨折处妥善固定并制动,以免加重损伤。
2.补充血容量积极快速补液仍是创伤性休克的首要措施,补液量及种类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创伤情况等综合考虑。
3.镇静镇痛创伤后剧烈的疼痛可加重应激反应,应酌情使用镇静镇痛药。
4.手术治疗一般在血压回升或稳定后进行。
5.预防感染应尽早使用抗生素。
【护理措施】
1.急救护理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控制明显的外出血,妥善固定受伤肢体,采取体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
需急诊手术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2.心理护理由于创伤性休克发生突然,病人及家属缺乏心理准备,大多处于极度恐慌、焦虑的状态,甚至可能出现情绪休克。
护士应理解并鼓励病人表达情绪,做好安慰及解释工作,使病人及家属情绪稳定,能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3.疼痛护理对疼痛剧烈者应及时予以镇痛。
存在呼吸障碍者禁用吗啡,以免呼吸抑制。
【病因】
创伤性休克多由严重外伤引起,如大面积撕脱伤、严重烧伤、全身多发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因严重创伤或大量失血等原因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引起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种危急状态。
其症状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皮肤湿冷,呼吸增强等。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急诊救治和护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
1. 达到急诊部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尽快送到急诊部进行救治。
在运输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头部后仰;控制出血源,避免继续出血;保持患者体温,避免体温过低导致休克加重。
2. 接受快速体格检查和治疗抵达急诊部后,应立即进行快速体格检查,包括评估呼吸、循环、神经和外伤等方面。
同时,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输血、抗感染、止血等。
3. 快速补液和维持血压稳定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迅速流失,需尽早进行快速补液,以维持循环血量和血压稳定。
首选晶体液或胶体液,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血压监测结果调整补液量。
4. 防止感染和处理外伤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引起细菌感染,应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感染。
同时,外伤部位也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感染和出血。
5. 监测病情变化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6.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舒适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得到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舒适护理,避免加重患者的不安和痛苦。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给予情感疏导和安慰。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和护理需要全方位的配合和精细的管理,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护士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需要紧急的急救护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注意事项。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和病因1.1 定义: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生命威胁。
1.2 病因:创伤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大量失血、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紊乱等。
二、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2.1 血压下降:创伤性休克患者常浮现血压下降,伴有心率增快。
2.2 皮肤状况:患者皮肤苍白、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度降低。
2.3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浮现烦躁、意识含糊、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措施3.1 确保通畅的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3.2 快速输液:根据患者的情况,迅速进行静脉输液,补充丢失的血容量。
3.3 控制出血: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出血较多的情况,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外伤包扎、手术止血等。
四、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注意事项4.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2 维持体温:保持患者体温稳定,防止低体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3 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赋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五、结语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
通过正确的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同时,护士还应赋予患者心理上的关心和支持,匡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外伤、大出血、严重感染等原因导致的血液循环不足,进而使身体器官缺氧,功能衰竭的一种急性危重症。
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一、创伤性休克的表现创伤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症状。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还可能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虚弱无力等表现。
在遭遇创伤性休克患者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以下是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二、院前急救护理步骤1. 保障自身安全,确保环境安全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时,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了解伤患的伤情和周围环境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危险因素存在。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为伤患提供急救护理。
2.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首先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并告知患者的伤情和症状,以便急救人员提前准备并到达现场。
3. 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接着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患者有意识但呼吸困难或不规则,应及时给予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等处理。
4. 做好伤患的保暖和体位调整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出冷汗、面色苍白,因此需及时做好保暖措施,如给予毛毯、保温垫等。
体位上要保持伤患平卧,双腿抬高15-30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氧气吸入。
5. 控制出血对于伤情明显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如有大出血,应立即进行创面包扎或压迫止血,尽快制止出血,保持患者的血量和循环系统的稳定。
6. 监测体征改变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变化,要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7. 安抚患者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此时急救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镇定和配合治疗。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的循环衰竭状态,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识别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紧急处理措施、药物治疗以及监测等内容。
二、识别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 血压下降:患者的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
2. 心率增快:患者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3. 皮肤湿冷:患者的皮肤浮现湿冷、苍白或者发绀。
4. 尿量减少:患者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
5. 意识改变:患者表现出烦躁、淡漠或者意识含糊等症状。
三、紧急处理措施1. 确保患者安全:将患者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呼叫急救车: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情况,并请求紧急救援。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阻塞,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头后仰法或者侧卧位。
4. 控制出血:对于明显的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如使用止血带或者直接按压伤口。
5. 保持体温:将患者覆盖保暖物品,防止体温过低。
6. 保持水分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维持水分平衡。
四、药物治疗1. 补液: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补液治疗,如晶体液或者胶体液。
2. 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
3. 抗生素: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者治疗感染。
五、监测1.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心率监测:通过心电监护仪或者手动触诊,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尿量监测:记录患者的尿量,评估肾脏功能和循环情况。
4. 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六、预后评估创伤性休克的预后与早期急救护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既往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任务背景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情况,常见于外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等情况下。
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患者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要点等内容。
二、患者评估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伤情: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外伤类型和时间等。
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3. 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根据伤口的位置、大小、出血情况等来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
三、急救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2. 控制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等。
3. 维持血压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可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4. 给予氧气:在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以增加氧供。
5. 保持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出现体温下降,应采取保暖措施,如给予温热液体、盖上保温毯等。
6. 保护伤口:对于外伤患者,应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监测要点1.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以评估血压的稳定性。
2. 心率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判断心脏功能的改变。
3. 呼吸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4. 意识状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出血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伤口出血、黏膜出血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急救护理注意事项1. 心理安抚: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
2. 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与医生配合: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4. 家属教育: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家属,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伤口护理、出血控制等知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引言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严重感染等情况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伤势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指标等。
二、伤势评估1. 外伤性休克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2. 内伤性休克的症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外伤症状,但出现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表现。
三、急救措施1. 确保安全: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症状和情况。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
4. 控制出血:止血是急救的关键步骤,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提高患者下肢等方法。
5. 维持循环:保持患者体位平卧,提高下肢,输液维持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血压。
6. 保暖:保持患者温暖,避免体温过低引起休克加重。
7. 监测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四、监测指标1. 心率: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分钟可能表示休克。
2. 血压:正常成人血压为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
血压下降到90/60mmHg以下可能表示休克。
3. 呼吸: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呼吸急促、浅表或困难可能是休克的表现。
4. 尿量:正常成人尿量为每小时30毫升以上,尿量明显减少可能表示休克。
五、其他注意事项1. 不要给患者口服液体:口服液体可能加重呕吐或窒息,应避免。
2. 避免过度输液:过度输液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3. 注意感染预防: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
六、结论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急救过程中,要进行准确的伤势评估,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指标。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创伤引起的失血、组织损伤或感染等原因导致的休克状态。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治和护理。
下面将介绍一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
1. 急诊救治措施:(1)迅速评估:医务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
同时还要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创伤的严重程度。
(2)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存在失血和低血压的情况,需要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
(3)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血容量丧失情况和休克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复苏,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4)进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
(5)控制感染:如果创伤性休克患者存在感染的迹象,需要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控制感染源。
(6)危重监护: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转入危重监护室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治疗,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护理措施:(1)安全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防止二次损伤的发生。
还需要注意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存在液体丧失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水平,并及时给予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4)预防感染: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感染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更换导尿管、拭洗皮肤、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等。
(5)监测并改善组织灌注: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组织灌注不足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措施改善组织灌注,如输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6)营养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帮助患者恢复。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背景介绍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常见于严重创伤或者大手术后。
它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足而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急救护理是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命救治的重要环节,能够迅速纠正休克状态,提高患者生存率。
二、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 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 了解患者的病史、过去的手术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 快速评估伤情,判断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或者内脏损伤。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应即将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通气。
- 使用呼吸道辅助装置,如面罩、气管插管等。
3. 控制出血:- 对于明显的出血,应即将施行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等。
- 快速输注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4. 快速静脉通路建立:-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输液、输血等治疗。
-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
5. 快速复苏液输注:- 选择适当的复苏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
-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快速输注复苏液,纠正血容量不足。
6.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活性药、正性肌力药、血浆代用品等。
7. 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
-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8. 寻觅并处理休克的原因:- 通过详细的病史问询和体格检查,寻觅导致休克的原因。
-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出血、缓解感染等。
三、常见的急救护理技术1. 心肺复苏技术:- 在心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2. 血流动力学监测:- 使用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3. 快速输液技术:- 使用快速输液泵等设备,快速输注复苏液体。
4. 血液净化技术:- 对于休克患者存在严重代谢紊乱或者内脏功能衰竭的情况,可考虑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如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B.皮肤发绀
C.神志冷淡 D.全身淤点 E.尿量40ml/h
6.休克扩容治疗时,反应器官灌流情况简单、有 效指标是( ) B
A.血压、脉搏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呼吸、脉搏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8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9页
A.平卧位
B.常规吸氧
C.保暖,给热水袋
D.观察每小时尿量
E.每l5min测血压、脉搏l次
2.反应休克病人组织灌流量最简单、有效指标是 ( )D
A.血压 B.脉搏
C.神志
D.尿量 E.肢端温度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6页
测试题
3.反应休克病人危重征象指标是(
)E
A.收缩压低于l0.7kPa(80mmHg)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4页
五、创伤性休克护理办法
13.调整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体温常降低, 应予保暖。可采取盖棉被等办法,保持室温在 20oC左右。
14.心理护理,休克易造成患者及家眷恐惧、焦 虑和担心,及时做好抚慰解释工作,指导患者 正确配合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5页
测试题
1.以下关于休克护理不妥是( )C
2.皮肤: 苍白、口唇紫绀、斑状阴影、四肢皮 肤湿冷。肤温低于正常。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5页
四、临床表现
3.脉搏: 虚细而速,按压稍重则消失,脉率为 100--120次/分,在休克晚期出现心力衰竭 时,脉搏变慢而且微细。
4.血压: 普通来说,若血压下降超出基础血 压30%,而脉压差又低于4kPa,则应考虑 休克。
第2页
二、创伤性休克病因
创伤失血, 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严重创伤, 可引发神经反射性抑制, 使心脏收缩力减弱, 心排血量不足, 创伤后, 组织坏死, 产生毒素, 可诱发休克。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休克病人的护理学习内容:1.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2.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学习目标: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休克概念〕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
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
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
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
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引起休克原因很多,采用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急救措施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
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置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
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
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
—20。
,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7、留置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
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
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由于大量失血或严重创伤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和氧供应不足。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识别和纠正引起休克的原因,恢复循环血容量,并确保足够的氧供应,以避免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一、快速评估和初步处理1.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和皮肤状况等生命体征,确定是否存在休克的迹象。
2. 给予氧气吸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供应。
3.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开始输液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补液。
4.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失血迹象,应迅速控制出血源,并采取措施防止继续出血。
二、补液和循环支持1.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失血量等因素,计算出预计的补液量。
一般情况下,可先给予快速输液以迅速恢复循环血容量,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2. 补液的选择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单一种类或联合使用。
3.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补液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以维持循环血容量在适当范围内。
三、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 休克患者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 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情况。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液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四、监测和支持器官功能1.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循环血容量和器官灌注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和支持治疗的措施。
2.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以评估氧合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氧疗和呼吸支持的措施。
3. 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以评估器官功能。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背景介绍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的循环衰竭状态,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症情况。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大量出血、严重骨折、严重烧伤等。
创伤性休克的发生会导致机体血液循环不足,严重影响器官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二、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在急救护理开始之前,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状况。
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呼吸情况、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伤势和病情严重程度。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等辅助呼吸设备。
3. 控制出血创伤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大量出血,因此需要迅速控制出血源。
可采用直接压迫、包扎、止血药物等方法来止血。
同时,应尽快输血以补充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4. 维持循环稳定创伤性休克患者循环衰竭,需要迅速纠正。
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例如晶体液、胶体液等,以增加血容量。
同时,应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5. 给予氧气创伤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组织缺氧,因此需要给予高浓度氧气供氧。
可以使用面罩、鼻导管等方式给予患者吸氧,以提高组织氧合水平。
6. 控制疼痛创伤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应及时给予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7. 监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电解质紊乱,例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纠正措施。
8. 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 传递患者信息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将患者的病情信息传递给医务人员,以便他们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三、急救护理的注意事项1. 防止二次伤害在急救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背景介绍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情,常见于外伤、手术、严重出血等状况下。
它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纠正休克状态,维持组织器官的灌注,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二、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 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以及皮肤颜色等指标,以评估休克的严重程度。
- 判断休克的原因,如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清除呼吸道异物、维持气道通畅等。
3. 控制出血:-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必须尽快控制出血源,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手术止血等。
4. 快速补液:- 通过静脉途径迅速赋予液体,以纠正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等。
5. 赋予血液制品:- 如果患者失血严重,可考虑赋予血浆、红细胞悬液等血液制品,以补充患者的血容量。
6.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对于休克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提高血压。
7. 监测患者指标:-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尿量等指标,以及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
8. 密切观察患者状况:- 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9. 寻觅和处理休克的原因:- 除了急救护理,还需要寻觅和处理休克的原因,如创伤、感染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护理要点1. 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休克患者容易浮现体温下降,需要采取保暖措施,如赋予温热液体、使用保温毯等。
2. 管理患者疼痛:- 休克患者可能浮现疼痛,需要赋予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提供心理支持:- 休克患者往往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需要赋予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背景介绍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创伤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或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生理状态。
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高,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而有效的急救护理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 快速评估: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状况和皮肤颜色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 详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伤情、伴随症状等,以便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头部正中位置:确保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 检查有无异物:检查患者口腔和喉咙是否有异物,及时清除。
3. 维持循环稳定- 寻找出血部位:如果患者有明显出血,应迅速寻找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处理。
- 给予输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快速补液,以维持循环稳定。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4. 控制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对于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应及时清洗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 给予抗生素: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5. 提供心理支持- 与患者沟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担忧,提供安慰和支持。
-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应对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6. 监测和记录-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治疗效果。
- 记录治疗过程: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措施、给药情况、病情变化等,为后续的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三、常见急救护理措施1. 氧气治疗: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氧供。
2. 快速静脉输液:根据患者的休克类型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快速补充血容量。
3. 血液制品输注: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等血液制品,以补充失血量。
4. 止血处理:对于有明显出血的患者,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如压迫、包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血浆丧失引起,如严重烧伤时,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大量体液丢失引起。由于剧烈呕吐。
.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引起,常称为创伤性休克,除主要原因为出血外,组织损
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
,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
心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效循环量相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降低有关。
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疲乏无力等有关。
休克护理措施]
15-30min测量一次。
休克时尿量减少是必然表现,应靠输液补充血容量。当尿量>30ml/h,表现病情好转,
(<20ml/h)或无尿,表示病情加重。
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
心理护理
克 病 人 的 护 理
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掌握休克的定义。
、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
、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尤其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本章重点为创伤性休克。
休克病理生理]
.微循环收缩期(痉挛) 休克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扩
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刺激a受体,
a受体较少,故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重要生命
(选择性收缩外周(皮肤/骨骼肌)和内脏(肝/脾/胃肠)的小血管→循环血量
四)脉搏 细弱而快:,由于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下降,心脏代偿增快,以维持组织灌流,但每次心
呼吸 快而深:是缺氧和酸中毒的代偿表现。早期尚可有呼吸性碱中毒。除胸部损伤或并发心、
一看:二摸:三测压:四尿量: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肾血管收缩→少尿;血管收缩→ 血压不下降,脉压
休克实验室检查]
休克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CVP
休克护理诊断]
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心输出量减少:与体液不足、回心血量减少或心功能不全有关。
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大量失血失液引起循环血量不足所致的重要脏器及外周组织血流减少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低 正常 低 正常 正常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不全/血容量相对过多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充分补液 适当补液 强心药、纠酸、舒张血管 舒张血管 舒张血管 *补液试验后给药
250ml,于5-10min内静脉输入,如果血压升高,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
3-5cmH2O,则示心功能不全。
记录24h出入量以供参考
密观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量及速度
这同补充血容量 一样重要。如内脏出血的控制,消化道穿
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常用的药物:5%的碳酸氢钠,(但在休克早期常因过度换
主要包括1.2.3.通常使用1.
血管扩张药:解除微血管的收缩,改善微循环。但必须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
、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处理原则。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
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
.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 、宫外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
安全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病房环境安静,必须避免过多搬动,以免加重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注意保暖,但不局部加温,以免皮肤血管扩张而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血容量不
潮湿、苍白或发花。此时不应给病人盖电热毯或用暖水袋保暖,
)休克体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脏器上移而影响心肺功能,
常规检查:红细胞计算、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稀释或浓缩情况血浆电解质测定,
EKG,X线片,胸、腹腔 穿刺分泌物细菌学检查等视伤情和病情而定。
特殊检查: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下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CVP
0.49kPa(5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15cmH2O)表示
没有明显的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但动脉血压低于7kPa 或脑循环出现DIC时,脑
小时,容易继发内脏器官损害。
休克临床表现]
神志 皮肤粘膜 血压 脉搏 呼吸 尿量
克
清楚 伴烦躁激动 开始苍白 发凉 变化不大 脉压缩小 稍快<100 有力 深快 正常
克
尚清楚 表情淡漠 苍白,发冷肢端厥冷 收90-70 脉压小 100~120细弱 急促 尿少
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必要时予雾化吸入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作好一切管道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对症护理
高热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因体温每升高1℃,身体代谢增加70%。
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保持口腔卫生及皮肤清洁以预防感染,注意保暖,
止痛;剧烈疼痛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加重休克;此外,疼痛也是病人烦躁的原因之
克
模糊 甚至昏迷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收<20mmHg或测不到 速而细弱、摸不清 急促 尿少或 无尿
中、重度休克应放留置导尿管
混浊,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但神志尚清楚。这是大脑缺氧的表现。严重休克时,意
苍白、潮湿,有时可发绀。肢端发凉,,末梢血管充盈不良。周围静脉收缩, 陷,
更明显,因而脉压差小(2.7Kpa以下),这是休克早期较为恒定的血压
1.96kPa(20cmH20)则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常与血压变化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是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得的肺毛细血管内的压力,正常值为6~15 mmHg。
变化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及右心室压力,若低于0.8kPa(6 mmHg)表示血容量不足;超过2.0(15 mmHg)
4.0kPa(30 mmHg)提示发生了肺水肿。
休克防治要点]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补充血容量:(因各类休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是第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关键性措施
合理补液
结合CVP指导补液(休克扩容时常以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量的指标)
BP 原因 处理原则
血管收缩药:能升高血压,但加重组织缺氧,一般不应用。
强心剂
改善微循环 对诊断明确的DIC,可用肝素抗凝。必要时,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血小板粘附
应用抗菌药物 感染性休克,必须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机体抵抗力降低,
应用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其主要作用如下:①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
DIC。休克发展到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示进入了微循环衰竭期,病情严重。弥散性血管内
DIC,将使病情恶化,并对微循环和各器官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是休克晚期难治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休克的发展,组织缺氧愈来愈重,酸性代
在休克早期,由于血液的重分布和脑血流的自身调节,保证了脑的血液供应,因而除了
)吸氧予以间断吸氧,增加动脉血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
用药护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应用过程中监测BP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使用时从低浓度、慢滴速开始。
严防药物外渗。
平稳后,停药前应逐渐减速、减量或降低浓度。
血容量补足情况下方可使用扩血管药物。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
缺血性缺循环扩张期 表示已进入休克抑制期。大量乳酸堆积,血液滞留→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心排
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CO2和乳酸堆积,发生酸中毒。酸中毒导致平滑肌对儿茶酚胺
K+等)增多。
.微循环衰竭期:血液浓缩,粘稠度↑,在酸性环境中处高凝状态,红细胞、血小板易凝集形成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