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电动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当前市场上主要的电机驱动系统是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然而,传统的有刷直流电机存在电刷磨损等问题,而无刷直流电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本开题报告选取了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估。

具体的研究目标如下:1. 了解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及其优点;2. 设计一个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3. 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电动车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电机维护成本,为电动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研究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及其特点;2. 设计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3. 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为了达到以上研究目标和内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 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及其特点,了解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2. 实验法: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试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3. 模拟法:采用MATLAB等软件模拟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情况,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于2022年9月开始,于2023年6月完成。

具体研究进度如下:9月-10月: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11月-12月: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及其特点研究;1月-2月: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3月-4月:实验平台搭建;5月-6月:性能测试、数据分析和撰写论文。

五、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1. 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2. 完成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测试,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3. 撰写一篇关于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评估的论文。

六、参考文献1. 许中杰.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在电动车上的应用研究[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21(3):195-196.2. 徐峰, 刘志洋. 无刷直流电机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研究[J]. 车用发动机技术, 2021, 47(10):20-21.3. 王明珠, 刘德美. 无刷直流电机功率驱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0, 36(5):128-132.。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二.研究内容
1.无刷直流电机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情况。
2.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及资料分析。
3.无刷直流电机的选择。
4.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分析和确定。
5.无刷直流电机的维护分析和故障处理。
6.总结设计并写出心得体会。
三.研究方案及步骤
(一)研究方案:
1.认真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2.进行相关计算选取需要的元件和装置。
3.画出相应接线配置图。
4.画出总设计图。
5.进行校验改正,完成毕业论文。
(二)步骤:
1.设计方案的确定。
2.无刷直流电机的资料分析。
3.接线的确定和相关配置图的确定。
4.无刷直流电机故障的检测方法。
5.无刷直流电机故障预防措施。
6.总结。
四.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设计出来的方案可能不符合实际要求,不能满足现实状况,向有相关经验者请教并仔细修改。
目前,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国内近年来在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和控制方面有很多的研究,但与国外成熟的产品化相比还有很多地方只得提高。如何在无刷直流电机方面做出积极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2.国内外状况
有刷直流电动机作为最早的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由于其宽阔而平滑的优良调速性能,在需要调速的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机械换相装置的存在,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范围。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电刷和换向器因强迫性接触,造成其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火花、噪声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精度和性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半导体技术的飞跃,开关型晶体管的研制成功为创造新型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带来生机。“无刷直流电机”的概念已有最初的具有电子换相器的直流电机发展到泛指一切具有传统直流电机外部特性的电子换相电机。现今,无刷直流电机集电机、变速机构、检测元件、控制软件和硬件于一体,形成为新一代的电动调速系统。无刷直流电机具有最优越的调速性能,主要表现在:调速方便(可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宽,低速性能好(起动转矩大,起动电流小),运行平稳,噪音低,效率高,应用场合从工业到民用极其广泛。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梯、抽油烟机、豆浆机、小型清污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由于无刷直流电机具有这些优点,因此在2004年的国际电机会议上提出了有刷电机将被无刷电机取代这一发展趋势。我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永磁体(生产无刷电机的主要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中国还将要成为全球最大的无刷电机生产国。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用小功率电机的需求增长带动了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为主体的车用小功率电机的兴起,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电动汽车制造业的主要供应用。

无刷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刷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刷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无刷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现代工业中,无刷直流电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风能、水力发电等领域。

无刷直流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效率、低噪音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最为主流的电机之一。

但是,无刷直流电机的特性随负载变化较大,且不能够直接控制转速,因此需要采用闭环控制系统来实现精确控制。

双闭环控制系统引入了位置环和速度环,可实现更精确和稳定的电机控制,因此在工业应用中被广泛采用。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旨在研究无刷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以及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位置环和速度环的设计和选型,以及PID控制器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验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包括转速响应、转速波动、位置误差等指标。

4. 测试实验,实现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包括负载响应能力与实际应用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的测试和评估。

本研究旨在实现无刷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系统,提高电机的精度和稳定性,为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论分析,然后设计双闭环控制系统,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最后进行实际测试实验。

2. 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

2019年10月-2019年11月。

第二阶段:设计双闭环控制系统。

2019年11月-2020年2月。

第三阶段: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

2020年2月-2020年4月。

第四阶段:测试实验和性能评估。

2020年4月-2020年6月。

第五阶段:撰写毕业论文。

2020年6月-2020年7月。

基于ST7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ST7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ST7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直流无刷电机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

直流无刷电机具有高效、可控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首选。

为了实现直流无刷电机的可靠控制,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稳定的控制系统。

本研究基于ST7微控制器,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针对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电机控制和运动控制。

二.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ST7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通过分析电机控制原理,设计算法并实现系统功能,以达到电机控制的高效性、稳定性和精度。

三. 研究内容1. 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ST7微控制器的原理和特点3. 电机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4.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实现5.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6. 控制系统的测试和优化四. 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根据直流无刷电机和ST7微控制器的原理及其特点,分析电机控制的实现方法。

2. 算法设计法:通过Matlab和Simulink等工具,设计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

3. 硬件设计法:根据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电路原理图,并进行PCB设计,并进行气压泄漏测试、电气安全测试以及EMC测试等。

4. 软件设计法:编写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对电机控制和运动控制的高效稳定实现。

5. 系统测试法:对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评估系统控制效果和精度。

五. 研究预期成果1. 完成基于ST7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 实现对电机的高效稳定控制,精度符合要求。

3. 完成系统测试和优化,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六. 研究意义和价值1. 增强电机控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推动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控制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 可以应用到各种需要电机控制的场合,例如机械处理、自动化设备等。

七. 研究难点1. 电机控制算法的实现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实现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4. 接口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设计八. 研究计划1. 第一年: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ST7微控制器的特点,进行控制算法设计和仿真验证。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直流无刷电机(BLDC)由于具有低噪声、高效率、高转矩密度等特性而成为目前电动车领域中最为常用的电动机型号之一。

直流无刷电机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旋转速度、转向等参数,实现精细控制。

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由于其高速、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适合用于BLDC控制系统的设计,特别是要求快速响应、多参数协调控制的现代控制系统。

因此,基于DSP的BLDC控制系统设计及优化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实现BLDC马达的高效控制,包括速度、方向、转矩等参数实时调整,并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使BLDC在电动车、电动工具等领域中更加实用和普及,减少传统燃油驱动汽车的使用,使得日益增加的环保意识得以落地实施。

三、研究内容1. BLDC基本理论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包括功率电子器件驱动方法和测速、位置反馈控制等方面的内容;2. DSP的使用与开发,包括DSP引脚的初始化配置、优化算法设计、指令系统优化和控制回路调试等方面的内容;3. BLD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搭建,包括软件编写和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际测量验证其性能;4. BLDC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通过仿真和实验对系统的响应速度、稳态误差、调节精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1. 研究方案:(1)学习BLDC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法,并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2)学习DSP开发环境和工具,进行DSP的初始化配置和启动;(3)设计和实现BLDC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控制算法设计;(4)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该系统的特点和问题;(5)优化控制策略和算法,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2. 研究进度:本研究计划以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主要进度如下:第一周:了解BLDC基本知识和DSP开发环境;第二周:确定控制器类型和动态建模;第三周:确认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编写应用程序;第四周:系统测试和完善功能;第五周:进行仿真测试和数据分析;第六周:论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特性;第七周:优化控制算法和系统的稳定性;第八周:进一步完善系统性能和性能测试;第九周:撰写毕业论文;第十周:完成论文的修改和修订;第十一周:完成论文的排版和打印;第十二周:提交论文。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开题报告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开题报告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无刷直流电机具有高效、高速、高精度等特点,在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和工业生产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无刷直流电机市场的不断扩大,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研发成为了当前电机控制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基于此开发一种高性能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原理及特性分析2)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控制策略分析3)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4)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估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等。

对于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原理及特性分析,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对于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控制策略分析,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模拟的方法进行;对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采用开发板实验及软件编程的方法进行;对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估,采用实验测试及性能指标分析的方法进行。

3.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文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无刷直流电机的特性和需求,设计出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2)通过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控制策略分析,实现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通过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实现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和调试。

4)通过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及评估,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模拟的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3)设计出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4. 研究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原理及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新选择。

而电动车的关键部件之一——电机控制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是目前电动车主流的电机控制器,具有控制精度高、能耗低、寿命长等优点。

因此,对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研究。

2、基于FPGA硬件平台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

3、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算法仿真。

4、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试制与实验验证。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和效率,提高电动车的行驶性能和节能性。

2、建立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和仿真的理论和方法。

3、为我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来讲,理论研究阶段将通过文献研究和模型构建来探究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以及FPGA硬件平台和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的应用。

实验验证阶段将通过试制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并在实际电动车中进行试验,验证研究成果。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控制策略及仿真分析报告。

2、基于FPGA硬件平台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方案和实现报告。

3、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算法仿真方案和实现报告。

4、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试制报告及实验结果分析报告。

六、研究进展本研究目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正在进行文献搜集和模型构建,预计将在未来6个月内完成理论研究,开始设计和实现控制器,并逐步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

七、论文结构本研究将包括以下主要部分:1、绪论: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

EPS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EPS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EPS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无刷直流电机在工业、家用和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想要使无刷直流电机在工业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更加高效的控制系统。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的嵌入式平台开发,以提高电机控制的效率和精度。

二、研究内容
1. 选择适合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算法;
2. 借助嵌入式平台开发用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的系统;
3. 针对开发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三、研究目标
1. 开发稳定高效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2. 实现对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力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功率密度;
3. 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四、研究方法
1. 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性能参数分析,研究适合控制算法;
2. 选用ARM等开发板进行嵌入式开发,编写控制算法;
3. 设置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参数,测试系统效果并进行优化。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结合起来,使得无刷直流电机在工业应用中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效率。

同时,本研究对于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研究进度安排
1. 初步论文框架和指导教师确定(7月份);
2. 调研和文献阅读(7~8月);
3. 嵌入式平台搭建和控制算法编写(8~10月);
4. 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10~12月);
5. 论文撰写和答辩(1~3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用表)


线
第l章主要叙述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趋势、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2章首先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给出了常见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无刷直流电机的稳态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3章对本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设计进行介绍。

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控制芯片,控制技术以及控制策略的选择。

第4章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包括DSP最小系统、功率驱动电路、采样检测电路、保护电路等的设计,并对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5章以TI公司的CCS开发环境为开发工具,对整个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

第6章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展望了以后工作的研究方向。

五、可行性分析
此次研究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搜集,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能够通过应用DSP 芯片进行控制是最优方案,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作为控制器。

根据现在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可操作性进行分析,该课题能够顺利进行。

六、设计方案
6.1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思想来源于利用电子开关电路代替有刷直流电机的机械换向器。

普通有刷直流电机由于电刷的换向作用,使得电枢磁场和主磁场的方向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相互垂直,这样能够产生最大的转矩,从而驱动电机不停地运转下去。

无刷直流电机取消电刷实现了无机械接触换相,做成“倒装式直流电机"的结构,将电枢绕组和永磁磁钢分别放在定子和转子侧。

无刷直流电机必须具有由控制电路、功率逆变桥和转子位置传感器共同组成的换相装置以实现电机速度和方向的控制[5]。

因此,可以认为无刷直流电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器件,其基本结构由电动机本体、驱动控制电路及转子位置传感器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无刷直流电机的构成
6.2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普通直流电机的电枢在转子上,而定子产生固定不变的磁场。

为了使直流电机旋转,需要通过换相器和电刷不断地改变电枢绕组中电流的方向,使两个磁场的方向始终保持相互垂直,从而产生恒定的转矩驱动电动机不断旋转[6]。

无刷直流电动机为了去掉电刷,将电枢放到定子上,而转子做成永磁体,这样的结构正好与普通直流电动机相反。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改变仍然不够,因为直流电通入
900左右的空间角,产生转矩推动转子旋转[7]。

为了详细说明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下面以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为例。

无刷直流电机原理图
6.3系统的整体方案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又包括主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以及保护电路。

软件部分主要由主程序和定时中断服务子程序组成[8]。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所示,该系统的控制器主要负责处理电流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电路送来的反馈信号,并发送控制命令产生电机驱动波形[9]。

通过捕获单元捕捉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上的脉冲信号,从而判断转子的位置,然后输出合适的驱动逻辑电平给MOSFET驱动控制芯片1R2130,再由MOSFET管驱动电机旋转。

控制器捕获位置传感器的脉冲信号后,计算电机的当前转速,并且与设定的转速对比,通过控制程序控制电机的转速跟随设定的转速。

控制器经A/D及电流检测电路采集电机的电流,结果经PID算法产生合适的调制信号控制电机的电流,当出现过载、低电压或者驱动时序异常等情况时,驱动保护电路则可实现故障保护[10]。

系统总体方案框图
6.4系统结构
无刷直流电机通过软件实现全数字双闭环控制,无刷电机的速度控制结构图如图所示。

速度反馈量与速度给定量形成偏差,经过速度调节从而产生电流参考量,与电流反馈量的偏差经过电流调节后形成PWM占空比的控制量,从而实现对电机的速度控制。

电流的反馈是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直流母线电流来实现的。

速度反馈则是通过霍尔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位置量,经过计算得到的。

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位置量还用于控制换相。

七. 研究进度计划
收集资料,研究本课题,并撰写开题报告2012.12-2013.1
研究课题,仿真结果 2013.2-2013.3
初稿修改2013.3-2013.4
定稿,准备答辩2013.4-2013.5
参考文献
[1]卢建强,孙培德,顾宝龙,关于旋转电机的分类及其总结,微机算机信息,2004,12:37~40
[2] 华建军.基于FPGA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研究[D]:[硕士论文].江苏:江南大学,2008.
[3] 吴红星,谢宗武,张强.基于DSP的电动机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259
[4] 张洪涛.DSP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工业大学电子物理系,2007
[5] 夏长亮.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
[6] 廖无限,刘天磊.无刷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5-19(1):
[7]王晓明,王玲.电动机的DSP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30~231
[8]徐光辉,程东旭,黄如.基于FPGA 的嵌入式开发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9] Luca Mostardini,Luca Bacciarelli,Lorenzo Bertini.FPGA-based
Low-cost System for Automatic Tests on Digital Circuits[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ircuit sand Systems,2007(14):911-914.
[10]蒋昊,李哲英.基于多种EDA工具的FPGA设计流程[J].微计算机信息
2007,23(32):201-203.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